一、论迁移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玥[1](2021)在《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新手教师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问题个案研究 ——以“比”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易梦[2](2021)在《基于逆向思维探究初中平面几何辅助线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初等几何往往明借图形直观,暗取数学常识.初中平面几何解题的基本途径是建构已知条件和验证结论之间的支架,作为系统性极强的板块,平面几何中繁多的定理衍生出多种作辅助线的方式.几何题千变万化,辅助线也是千变万化的,从而导致辅助线问题成为平面几何学习的难点.因此探求有效且符合初中学情的辅助线的教学方法,对于身在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教与学生简捷地学都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助于完善辅助线的相关教学理论,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内部规律,建立认知结构,提升数学思维层次和数学学习能力.本研究以逆向思维作为立足点探析平面几何辅助线的作法.首先开篇明义,明确研究目的与意义;其次运用文献研究法论述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理论基础,在初中生思维水平和障碍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平面几何添设辅助线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环节及其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采取访谈法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关于辅助线教学方法的研讨;在文献研究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介绍逆向思维引领下的初中平面几何辅助线的作法,主要包括作辅助线的基础(作图公法和基础作图表)和基本方法、基本辅助线、分析法巧设辅助线以及分析树模型;然后以具体教学案例分析展现逆向思维在提升学生的辅助线添设能力中的重大作用.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辅助线教学现状中,学生知识结构薄弱、思维受限和推理能力弱、教师对辅助线的教学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到盘根错节的几何知识内容中.因而结合初中数学整体知识结构,巧妙分析平面几何各部分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分区化块的形式剖析基本图形,描绘不同图形的辅助线作法.运用逆向思维帮助学生梳理合适辅助线出现的途径,以分析树模型清晰直观的展示思维过程,帮助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打造强劲引擎,拓宽阳光大道.研究发现教师需要从几何直观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两个层面来提升学生的辅助线添设能力.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二次开发教材”的基础上,降低坡度,搭建合理化桥梁,设置辅助线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条析审题,及时指导归纳辅助线的作法.
覃家靖[3](2021)在《高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基础物理教育也普遍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对物理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既要传授学科知识给学生,又要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其中类比迁移就是需要掌握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之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听课观察法等方法对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来宾市第一中学、来宾市第二中学、来宾市第八中学,共69名物理教师。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教学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高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总体情况。(1)在运用类比迁移的目的上,有100%的教师运用类比迁移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92.8%的教师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有92.8%的教师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类比思维能力,有78.3%的教师主要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在教师对于类比迁移的态度上,有85.5%的教师认为高中生具备类比迁移能力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都很重要;(3)在课堂教学上,均有71%的教师将类比迁移主要用于创设问题情境和新课引入,有85.5%的教师主要用于讲授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有85.5%的教师主要用于讲解物理习题;(4)在课堂效果上,有63.8%的教师表示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活跃度更高。2.不同群体教师的调查结果。(1)在不同年龄段上,约30.0%的20-29岁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约14.5%的30-39岁教师运用类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约有36.0%的20-29岁教师认为高中生具备类比迁移能力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都很重要,约有20.0%的40-49岁和50岁以上教师认为高中生具备类比迁移能力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都很重要;约有29.0%的20-29岁教师将类比迁移主要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新课引入,约有14.0%的40-49岁教师将类比迁移主要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新课引入;约有32.1%的20-29岁教师认为课堂活跃度高,约有14.5%的30-39岁教师认为课堂活跃度高。(2)在不同教龄段上,约25.0%的11-20年和20年以上教师运用类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约14.5%的1-10年教师运用类迁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物理成绩和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约有36.0%的1-20年教师认为高中生具备类比迁移能力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都很重要,约有20.0%的20年以上教师认为高中生具备类比迁移能力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都很重要;约有28.0%的1-10年和20年以上教师将类比迁移主要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新课引入,约14.5%的1-10年和20年以上教师将类比迁移主要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以及新课引入;约有36.0%的在1-10年教师认为课堂活跃度高,约14.5%的在1-10年教师认为课堂活跃度高。3.课堂听课情况通过到所调查的学校听不同层次年龄和教龄的教师的课以及访谈,发现:(1)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涉及到类比迁移的运用,并且运用的目的十分的明确;(2)类比例子来源也是比较丰富和广泛的;(3)在处理类比材料时,教师们会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进而选择更为合适的类比材料;(4)在运用类比法的课堂效果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师生间的互动也更加的频繁。本研究能给从事物理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一线物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雷丽[4](2021)在《聚焦立德树人 促进品质养成——以聋校数学教学为例》文中指出立德树人,强调学校教育要德育为先,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应挖掘其中立德树人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在数学活动中养成"真"的品质、在数学资源中养成"善"的品质、在数学方法中养成"美"的品质,落实立德树人促进聋校学生全面发展。
逄艳玲[5](2020)在《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一般分为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是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最高层次,物理模型建构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能从物理问题中找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各个要素构建物理模型描述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2020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开局之年,在新课标、新高考的政策下,学生的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发展状况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需要对学生的能力现状进行调查。本文针对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全面阐述了调查的背景、目的、意义,并针对整个调查做出相应规划;通过对调查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厘清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建构过程以及物理模型能力评价指标等发展演变历程,并对不同学者提出的问题以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综述;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此调查中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于物理学习态度、解题习惯、听课习惯以及学生的物理模型认知水平,并利用学生模型自评表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自我模型学习的评价倾向;通过习题和原始物理问题全方面了解学生各个能力培养的现状,将采集数据按不同班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整个调查结果进行成因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教学实践建议;最后,分析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式并对未来的调查研究做出展望。调查问卷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影响学习建模能力的水平,学生对待物理学习方法偏向于记忆,大部分学生认为物理模型是对物理现象或者物理问题的一种简化,同时也是一种物理学习的方法;通过学生物理模型自评表了解到基础班和提高班学生整体上认为自己对于基本物理的模型的掌握情况是较好的,基本上达到了认识并能够应用的程度,但整体上提高班的自评得分要高于基础班。并且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正相关,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对于基础物理模型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习题与原始物理问题测试卷中发现学生在两种情境下的物理建模能力水平不同,提高班在习题情境中不同组别建模能力水平较高且差别不大,而在原始物理问题情景中不同组别建模能力差别较大;基础班在习题情境中不同组别建模能力差别较大,原始物理中不同组别水平较低且差别不大。研究表明有确定的知识运用范围时学生表现出的建模能力水平是较高的,原始物理问题更能反映学生在建模过程中对于问题情境分析与物理表征的能力;利用课堂观察及调查数据分析出学生现阶段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现状主要是由学生因素、教师因素、与任务变量三种因素造成的,针对成因,提出物理建模教学应采取思维可视、“问题串”逼近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水平。
阳旦[6](2020)在《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3月份,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初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在核心素养这个大的背景下,衍生出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如语文素养。而在高中语文课程当中,古诗的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核心素养”旗帜的引领下,怎样丰富语用知识,提升运用能力;怎样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怎样提高审美情趣,加强人文素;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的环节中必须探讨的问题。“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分支,近些年来掀起的“核心素养”热潮,对其理论的诠释,国内外的研究意境颇有建树,但是,在实际古诗课堂当中,如何找到高中古诗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连结点,即以核心素养为领导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分布在高中古诗教学课堂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古诗的教学应应该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这几个字,抓住四个基本点,即丰富语用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审美情趣、弘扬传统文化。结合当前课堂实践的共性,在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的同时,依据语文“核心素养”观念,发现了目前古诗教学的不足,即“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表现,在应试教育、灌输式教学的当下古诗课堂,教师与学生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明显不够重视,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其他方面均可总结归纳了高中古诗教学核心素养缺失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回归到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来,根据调查现状与问题归因,进行“对症下药”,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带到古诗据课堂教学中来,刻不容缓。本文以解决高中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问题为研究重点,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语文古诗教学实施策略是主要应该探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分别从四个大方向个点进行了策略研究,这四点分别是:立足文本,扎根“语言“的基础土壤;浸润诗意的潮汐,提升审美创造力;浸润诗意的潮汐,提升审美创造力;熏陶感染,共筑精神文化家园。具研究内容除了理论支撑外,还将融入教学实践当中,以期对当前的高中古诗教学有所帮助。
韦潞莹,黄甫全[7](2020)在《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是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教学内容。本文梳理并回顾了21世纪以来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小学数学概念的本质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难点与目标研究、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因素的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误区的研究以及国外数学概念教学及其启示研究等六个主题,旨在厘清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形势,为发现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和最新问题打下基础。
李阳[8](2020)在《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文中认为为进一步巩固西部大开发成果,促进各民族繁荣与发展,国家于2000年创建新疆内高班,至今已有14个省45个城市承办新疆内高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新疆内高班中维吾尔族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与新疆民族与人口分布相一致。由于种种原因,新疆内高班的维吾尔族学生普遍表现出语文学习困难的情况。提高维吾尔族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当前新疆内高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这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论文选取河南省郑州市S中学内高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内高班学生语文成绩与本地班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以及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成绩与其他民族学生语文成绩的对比,将研究对象确定为语文成绩达不到及格分数线(90分),在听、说、读、写方面有较大困难的191名维吾尔族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力求深入探究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教学对策。调查研究表明:新疆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均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其原因既有语文基础薄弱和母语负迁移的客观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不高、学习专注力不足、自制力与意志力不强等主观因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教学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夯实语文学习基础。通过加强文化教学和字词教学来填补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知识领域的空白,从而夯实基础。第二,纠正语文学习中的偏误现象。主要通过营造语言学习的大环境、改变错误的书写习惯等措施纠正维族学生在在语音及文字书写、使用上的偏误。第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循序渐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其次,步步深入,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最后,多方并举,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第四,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掌握一些记忆法与语素分析法。第五,强化语文学习动机。通过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语文学习的意义、制定恰当的语文学习目标、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方法来强化维族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第六,提升自制力与意志力。通过实施人生导师制、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措施提升维族学生的自制力与意志力。
肖霞[9](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也跟随新课程改革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新课程改革下的教材越来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但是,教材在多次变革与更新的过程中,知识的精华——概念也在不断地被简化,从而导致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弱化概念教学,无视学生已有的生活概念,甚至不讲概念的教学现状。为此,高中政治教师亟需走出概念教学的误区,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重视概念教学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概念教学,释放每一个概念的完整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政治教学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概念教学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概念性知识的过程。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阅读了解到,许多一线教师已经意识到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其有效性的途径,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概念的特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师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概念教学依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所在。本论文主要论证分析了概念教学的意义、策略和实施。结合笔者设计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现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中采取概念教学方式的积极意义,旨在突出概念教学的重要地位,重拾概念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一席之地。文章提出的概念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三个环节,目的在于捋顺概念教学现实应用的流程,使思政课课堂教学更加丰盈且富有现实价值。此外,笔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便于教师能更好地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增强概念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王伟[10](2020)在《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高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的理解(即学科理解)是课程与教学领域一个业已存在但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本轮新课程改革将学科理解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提出,也是因为其是新课程改革亟待研究的一个领域。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是一个是基础、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本研究结合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科学本质研究成果,从梳理化学学科本质出发,充分利用文本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概念、特点、研究向度等诸多要素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5个维度、28个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此为标准,从整体调查、具体内容观察两个层面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进行评价,剖析两种水平的特点,挖掘水平、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此提出多维度、全方位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提升对策。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作为基础的、典型的教师实践活动,其评价标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其中青年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尤为薄弱;高中化学教师在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及教学的水平也不高、差异也较大,且关系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以制约因素为主,因此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对教师学科理解概念进行了辨析、界定,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一章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PCK理论和深度教学理论进行梳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理解与PCK理论有着紧密的关联,教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科理解是其进行深度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问题以及研究向度。第二章是建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分析科学本质与学科本质的关系,提出学科本质的研究展望,并梳理得出感知、解释、应用、评价四个理解的进程。其次结合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本体论视角,从化学学科发展史中梳理出理解化学学科本质的5个维度,将之作为学科理解的维度,对这些维度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8位专家进行开放式访谈,确定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的初步指标,并结合CVI效度检验法,向10位专家进行内容效度咨询,得到5个维度、28个指标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三章是对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整体水平及现状进行评价。研究首先设计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对1 1 89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得到的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及现状,最后对此提出了宏观层面的提升对策。第四章是以“原电池”为例,制定高中化学教师对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评价标准。首先,研究对课程标准、高中化学教科书、高考题以及大学教科书中有关“原电池”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其次,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跳出以上几种材料来分析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的生长点,从而确定每个指标“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第五章是对以“原电池”为例,对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层面的学科理解及其教学水平进行评价。研究遴选10位高中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经过29课时的录像观察、1154多分钟访谈,整理了 31万余字的访谈资料,最终得出10位教师在28个指标上的“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和学科理解教学水平,分析这两个水平的特点以及联系。进一步通过文本分析法得出其两个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特点,得到一些有益的信息。第六章提出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研究认为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教学的关系,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师“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三重认识境界。研究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只有补足自身学科理解认识上的短板,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理解认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去实施相关内容,进而真正达成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素养课”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研究从个人领域、外部领域、实践领域、结果领域四个方面提出整合性的提升对策。在这其中,特别地提出了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基于学科理解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第七章是本次研究的反思与展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再次简要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二、论迁移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迁移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逆向思维探究初中平面几何辅助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 文献综述 |
2.3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初中平面几何辅助线添置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3.1 调查目的及意义 |
3.2 调查实施与数据处理 |
3.3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逆向思维探究平面几何辅助线构造方法 |
4.1 作图基础方法和基本辅助线 |
4.2 逆向思维在平面几何辅助线中的应用——分析法 |
4.3 分析树模型探究辅助线构造 |
第五章 提高学生辅助线添置能力的教学案例分析 |
5.1 平面几何辅助线解题教学案例 |
5.2 解题教学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教学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3)高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概念界定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问卷设计思路 |
3.2 研究对象 |
3.3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4 高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4.1 总体情况 |
4.2 不同群体教师的情况 |
4.3 讨论与对比 |
5 高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5.1 不同教师高中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 |
5.2 影响类比迁移的因素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聚焦立德树人 促进品质养成——以聋校数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聋校数学教学的立德树人的内涵和价值 |
二、基于聋校数学教学的立德树人的策略和方法 |
1. 在数学活动中养成“真”的品质 |
2. 在数学资源中养成“善”的品质 |
3. 在数学方法中养成“美”的品质 |
三、总结和反思 |
(5)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调查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物理模型研究综述 |
一、模型 |
二、物理模型 |
第二节 物理建模研究综述 |
一、建模与物理建模 |
三、建模教学实践 |
第三节 物理建模能力研究综述 |
一、能力与物理建模能力 |
二、物理建模能力发展历程 |
三、建模能力评价工具研究 |
第四节 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现状调查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物理模型分类理论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访谈法 |
二、问卷法 |
三、观察法 |
第三节 物理模型建立方法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三节 调查研究工具 |
一、问卷设计 |
二、测试卷设计 |
三、学生建模能力测评指标 |
四、访谈提纲 |
第五章 模型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学生物理学习态度分析 |
二、学生对于模型本质的认识 |
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习惯调查 |
四、学生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习惯自评 |
五、问卷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学生物理模型自评分析 |
第三节 习题情境中学生应用模型能力的分析研究 |
一、提高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
二、基础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
第四节 原始物理问题情境中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分析研究 |
一、提高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
二、基础班学生口语报告分析 |
第五节 两种情景下的对比分析 |
一、提高班数据分析 |
二、基础班数据分析 |
第六节 :教师课堂教学记录片段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调查结果与成因分析 |
一、调查结果 |
二、成因分析 |
第二节 教学实践建议 |
一、思维可视化促进建模教学 |
二、利用“问题串”逐渐逼近策略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一、问题与反思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专着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件7 |
致谢 |
(6)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价值 |
1.3 研究现状 |
1.4 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之处 |
第2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课堂现状调查分析 |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2.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的比重及分布情况 |
2.3 高中古诗教学现状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 |
2.3.1 调查设计说明 |
2.3.2 学生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2.3.3 教师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2.4 现实映射——高中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表现 |
2.4.1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缺失 |
2.4.2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能力的缺失 |
2.4.3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缺失 |
2.4.4 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的缺失 |
2.5 问题解剖——高中古诗教学语文核心素养缺失的原因 |
2.5.1 教师层面 |
2.5.2 学生层面 |
2.5.3 其他层面 |
第3章 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策略 |
3.1 立足文本,扎根“语言“的基础土壤 |
3.1.1 培育语感,建立声情相依的感性体认 |
3.1.2 咀嚼炼字,培养厚实的语用知识储备 |
3.2 打破思维的樊笼,放飞想象力的翅膀 |
3.2.1 启发式教学,打开积极活跃的思维空间 |
3.2.2 转变思维方式,拓展想象力的空间 |
3.3 浸润诗意的潮汐,提升审美创造力 |
3.3.1 立足文本,揣摩文辞的古典美 |
3.3.2 推敲涵泳古诗,提升审美品质 |
3.3.3 诗意延伸,在创作中沉淀审美 |
3.4 熏陶感染,共筑精神文化家园 |
3.4.1 重人文内涵,汲取精神的养料 |
3.4.2 文化苏醒式教学 |
3.4.3 “永州八记”等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 |
第4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高中生学习古诗情况问卷调查(学生卷) |
附录 B:永州市三中高中古诗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7)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本质研究 |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内涵 |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特征 |
(三)小学数学概念的分类 |
(四)小学数学概念的结构 |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难点与目标研究 |
三、影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因素的研究 |
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教学理念 |
(二)教学步骤 |
(三)教学方法 |
五、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误区的研究[29] |
(一)重操作,轻语言 |
(二)重结论,轻过程 |
(三)重内涵,轻外延 |
(四)重抽象,轻表象 |
(五)重建构,轻应用 |
六、国外数学概念教学及其启示研究 |
(一)数学教育理念 |
(二)数学教学理论 |
(三)数学教学新观点 |
七、进一步研究展望 |
(8)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课程改革对内高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
(二)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成绩与素养亟待提升 |
(三)笔者的兴趣与工作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 |
(二)语文学习困难 |
(三)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
(二)关于高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少数民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研究 |
(四)关于新疆内高班学习困难的研究 |
(五)关于新疆内高班语文学习困难的相关研究 |
(六)文献述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的重难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S中学内高班学生情况简析 |
一、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 |
二、民族分布情况 |
三、内高班语文学习情况分析及语文学习困难的认定 |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问卷的目的与内容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及问卷的发放 |
第三节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实施过程 |
第二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表现 |
第一节 听的困难 |
一、对融入文化背景的知识听不懂 |
二、常见词汇听不懂 |
第二节 说的困难 |
第三节 读的困难 |
一、朗读困难 |
二、阅读困难 |
(一)阅读理解力低 |
(二)阅读速度慢 |
第四节 写的困难 |
一、表达不准确 |
二、表达过于简单 |
三、错别字较多 |
四、书写不美观 |
第三章 S中学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语文基础薄弱 |
一、缺乏汉语学习大环境 |
二、缺乏文化教学 |
第二节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一、语音偏误 |
(一)声调偏误分析 |
(二)发后鼻韵母的音时丢失韵尾 |
二、汉字偏误 |
(一)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
(二)汉字使用偏误分析 |
第三节 语文学习习惯欠佳 |
一、缺乏阅读习惯 |
二、缺乏积累的习惯 |
第四节 语文学习方法欠缺 |
一、忽视记忆规律 |
二、缺少记忆方法 |
三、不会运用语素分析法 |
第五节 语文学习动机不高 |
一、缺乏合适的学习目标 |
二、对语文学习意义认识不足 |
三、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
(一)教师缺乏教育艺术 |
(二)课堂缺乏趣味性 |
(三)学生缺乏成就感 |
第六节 语文学习专注力不足 |
一、专注力不足的表现 |
(一)课堂不专注 |
(二)早读不专注 |
二、专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七节 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与意志力 |
一、语文学习缺乏自制力 |
二、语文学习缺乏意志力 |
第四章 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教学改进对策 |
第一节 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
一、加强文化教学 |
(一)以点带面,渗透文化教学 |
(二)专题讲解,强化文化教学 |
二、重视字词教学 |
(一)说文解字,重视文言字词教学 |
(二)咬文嚼字,重视现代文字词教学 |
第二节 纠正语文学习偏误 |
一、纠正语音偏误 |
(一)讲解语音规律,增强辨音能力 |
(二)示范朗诵,模仿正音 |
(三)走出语言舒适区,营造语言学习大环境 |
二、纠正汉字偏误 |
(一)纠正汉字书写偏误 |
(二)纠正汉字使用偏误 |
第三节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
(一)培养阅读兴趣 |
(二)提升阅读速度 |
(三)养成阅读习惯 |
二、养成积累的学习习惯 |
(一)明确积累内容 |
(二)认识积累意义 |
(三)巩固积累成果 |
三、养成语文学习专注的习惯 |
(一)掌控课堂节奏 |
(二)控制重难点讲解时长 |
(三)巧用注意力高峰期 |
(四)提高课堂趣味性 |
(五)做好心理疏导 |
(六)讲解训练方法 |
第四节 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 |
一、认知记忆规律 |
二、运用记忆方法 |
(一)思维导图记忆法 |
(二)理解记忆法 |
(三)分层记忆法 |
(四)调用多种感官记忆法 |
(五)图画记忆法 |
(六)关键词记忆法 |
三、掌握语素分析法 |
第五节 强化语文学习动机 |
一、发掘语文学习的意义 |
(一)语文学习对其它科目学习的意义 |
(二)语文学习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意义 |
(三)语文学习对学生人生幸福的意义 |
二、选取适宜的语文学习目标 |
三、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
(一)丰富形式,打造多彩课堂 |
(二)寻找共鸣,搭建情感桥梁 |
(三)放缓进度,教学先易后难 |
(四)营造氛围,建设多彩文化 |
(五)丰富学养,运用教育艺术 |
四、激发自我效能感 |
(一)增加成功的体验 |
(二)及时的言语鼓励 |
第六节 提升语文学习自制力与意志力 |
一、提升学生自制力 |
(一)学会管控情绪 |
(二)学会控制行为 |
二、磨练学生意志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意义 |
一、有助于学生建立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体系 |
二、有助于学生提升逻辑和辩证思维能力 |
三、有助于学生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
四、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课堂实效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策略 |
一、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教学目标 |
二、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方法 |
三、坚持概念教学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
四、设计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评价模式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的实施 |
一、导入环节,感知概念 |
二、阐述环节,理解概念 |
三、实践环节,运用概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B “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 |
致谢 |
(10)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概念界定 |
一、理解 |
二、学科 |
三、学科理解 |
四、学科理解水平 |
五、学科理解水平评价 |
六、相近概念辨析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框架的确立 |
二、化学等学科的理解研究 |
三、学科本质的理解研究 |
四、课程理解的研究 |
五、化学学科理解及发展演变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思路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教师学科理解理论基础与研究向度 |
第一节 PCK理论 |
一、学科知识概念及特点 |
二、学科知识与PCK |
三、学科知识与教师资格认定 |
四、学科知识与教师发展 |
五、学科知识测评研究 |
六、研究启示 |
第二节 深度教学理论 |
一、深度教学的概念 |
二、深度教学的特征 |
三、深度教学的启示 |
第三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及问题检视 |
一、教师学科理解的特点分析 |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问题检视 |
第四节 教师学科理解的研究向度 |
一、教师学科本质的特征 |
二、教师学科理解的表征 |
三、教师学科理解的评价 |
四、教师学科理解的价值 |
第二章 化学学科理解的内涵及水平标准构建 |
第一节 学科本质理解—化学学科理解的起点 |
一、理解缘起: 科学本质理解的研究困境 |
二、学理分析: 理解研究转向的可行依据 |
三、研究维度: 学科本质理解的研究展望 |
四、结语 |
第二节 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标准构建 |
一、从化学史中探寻学科本质的可行性分析 |
二、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原则 |
三、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要素内涵 |
四、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历史探寻与内容呈现 |
五、化学学科理解内容的其它解读 |
第三节 高中化学学科理解水平标准的效度检视 |
一、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一轮专家咨询过程 |
二、学科理解水平标准构建的二轮专家咨询过程 |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方案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高中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调查实施与结果分析 |
一、调查的过程分析 |
二、调查的分析过程 |
三、调查的主要结论 |
四、调查的主要启示 |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划分——以“原电池”为例 |
第一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起点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三、高考试题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四、大学化学教科书中的“原电池”内容分析 |
五、研究小结 |
第二节 高中化学具体知识学科理解的水平分析——以“原电池”为例 |
一、化学学科价值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及水平划分 |
二、化学学科方法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三、化学知识结构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四、化学知识获取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五、化学知识本质维度的“原电池”内容分析与水平划分 |
六、研究小结 |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的测查—一以“原电池”为例 |
第一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研究总体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三、研究过程 |
第二节 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水平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教学水平的解读与分析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教学表现水平研究的结论 |
第三节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分析过程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的研究结论 |
第四节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二、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的因素解读 |
三、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 |
第六章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
第一节 重新审视教师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教学 |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素养为本的化学知识教学 |
二、教师学科理解要关照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
三、学科理解须纳入教师成长的专业发展指标 |
第二节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的对策 |
一、个人领域的提升对策 |
二、外部领域的提升对策 |
三、实践领域的提升对策 |
四、结果领域的提升对策 |
五、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理论研究结论 |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是基础的、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 |
(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需要多维、多层的评价标准 |
二、实证研究结论 |
(一)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整体水平的差异较大 |
(二)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理解水平普遍较弱 |
(三)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的具体水平较为薄弱 |
(四)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受多种因素制约 |
(五) 提升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具有复杂性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维度的效度评价量表 |
附录二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标准建构表 |
附录三 高中化学教师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四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
附录五 高中化学教师“原电池”内容学科理解水平的访谈提纲 |
附录六 高中化学教师具体知识学科理解水平诊断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论迁移法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APOS理论的小学新手教师数学概念教学策略问题个案研究 ——以“比”教学为例[D]. 李玥. 延边大学, 2021
- [2]基于逆向思维探究初中平面几何辅助线方法研究[D]. 易梦.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物理教师运用类比迁移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覃家靖.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4]聚焦立德树人 促进品质养成——以聋校数学教学为例[J]. 雷丽. 基础教育参考, 2021(05)
- [5]高三学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的现状研究[D]. 逄艳玲.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6]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古诗教学研究[D]. 阳旦.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 韦潞莹,黄甫全. 基础教育课程, 2020(10)
- [8]新疆内高班维族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S中学为例[D]. 李阳. 郑州大学, 2020(03)
- [9]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研究[D]. 肖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中化学教师学科理解水平评价研究[D]. 王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