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乐山实验小学送教到彝乡(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麟[1](2020)在《四川省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农村学前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依然是最薄弱的部分,在这些地方,幼儿“无园可入”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为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3-6岁学前儿童的入园问题,四川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8月,出台了《关于支持大小凉山彝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意见》(1),提出“一村一幼”计划,由此“一村一幼”辅导员大量出现。这一政策的出台,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前儿童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他们是否接受了有质量的教育,如何才能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值得我们思考。已有研究表明,教师质量决定着教育质量,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通过对其职业价值的认知,从内心深处认可并喜爱该职业,愿意并能够主动持续投入该职业的一种综合状态,它是决定“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否“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是实现“一村一幼”教育扶贫目标的前提。本研究采用《四川省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778名“一村一幼”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来自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的13名“一村一幼”辅导员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显示:(一)从本研究范围来看,“一村一幼”辅导员队伍以青年为主,20-34岁的辅导员占比87.8%;大部分辅导员为本地户籍;但是“一村一幼”辅导员专业水平普遍不高,92%的辅导员为中大专及以下学历,41%的辅导员为非学前教育专业。(二)“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整体水平不高,处于基本认同状态(M=3.87)。各个维度的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其中人际支持、职业价值认知、职业胜任效能、投入意愿较高,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相对较低。(三)“一村一幼”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一种浅表认同,表现为职业认同内部各维度的相互矛盾:职业价值认知较高,但是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却较低;职业胜任效能感较高,但是没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职业投入意愿较高,但是不知道如何投入。(四)“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在民族、地区、培训经历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极显着差异。其中彝族、傈僳族“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均值较高,原因可能是彝文化中的家支制度为彝语支民族提供了较高的人际支持,以及“一村一幼”彝汉双语的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彝语支民族接受。二类地区的“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均值显着高于一类和三类地区的“一村一幼”辅导员,这可能是由于地区间自然地理条件,教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比较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收入满意度造成的;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均值高于参加过培训的“一村一幼”辅导员,这可能是因为培训打破了“一村一幼”辅导员的原有认同模式及格局,引发了认同危机。大部分“一村一幼”辅导员有较高的培训意愿,但是对现有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不太满意。在培训方式上他们更喜欢带有互动性和操作意义的观摩教学、专家/名师具体指导,或者师徒带教。在培训内容上,辅导员们更关心与幼儿相关的知识,对“基本功”(舞蹈、声乐、钢琴)的学习有较大兴趣。针对“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以下改善建议:提升“一村一幼”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树立职业自信;构建物质和情感双重支持模式,消除职业认同的边缘化困境;提升“一村一幼”辅导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其职业发展基础。
王玉林[2](2018)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对贫困村农户家庭收入影响研究 ——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民族地区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文化历史背景影响,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实现有效、可持续的脱贫效果,民族地区需利用其资源禀赋条件,选择一种以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能力为目的的内生脱贫方式。旅游扶贫具有关联效应强、发展速度快、就业带动能力强的特点,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利用其独特的风俗文化及自然资源优势,把旅游扶贫作为一种脱贫致富的方式,可以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旅游扶贫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的关键时期,旅游扶贫能否真正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研究样本,采用其中4县6个贫困村的调研数据,研究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对贫困村农户收入的影响。首先,对旅游扶贫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农户参与旅游扶贫的受益机制。其次,贫困村农户家庭参与旅游扶贫是根据自身的家庭状况做出的选择,是自选择的过程,为消除自选择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可观测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旅游扶贫对贫困村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最后,从总体样本、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数等几个角度来分析旅游扶贫对不同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第一,旅游扶贫对贫困村农户收入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参与旅游扶贫能提高农户收入的43%51%,旅游扶贫对于提高贫困村农户家庭收入具有很大作用。第二,旅游扶贫对少数民族农户家庭收入提高效应要比汉族家庭收入提高的效应大;对户主年龄大的家庭的收入提高效应更大;对户主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农户收入提高效应更大;对家庭中没有外出打工人口的家庭提高效应更大。本文建议:发展旅游扶贫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地选择旅游扶贫模式;建立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基础的收益机制;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培训;推动旅游扶贫与其他产业发展有机融合。
王建强,刘飞[3](2017)在《教育扶贫的“乐山实践”——乐山市教育系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文中指出"治贫先治愚,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抓好,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是扶贫根本之策。"在深入解析贫困的动因后,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元旦前夕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的关键在教育。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乐山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脱贫攻坚目标,在"贫智双扶,穷愚双治"的扶贫思路引领下,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工作取向,按照"全员、全域、全程"的原则,努力做好"长短"结合、"输血"与"造血"结
张利洪[4](2000)在《乐山实验小学送教到彝乡》文中研究指明前不久,乐山市实验小学“送教下乡”小分队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把优质课送到了金口河区和平彝族乡。
二、乐山实验小学送教到彝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乐山实验小学送教到彝乡(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加强“一村一幼”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一村一幼”教育扶贫目标的前提 |
1.1.2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影响着“一村一幼”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
1.1.3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一村一幼”辅导员 |
1.2.2 教师职业认同 |
1.3 文献综述 |
1.3.1 教师职业认同的维度 |
1.3.2 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1.3.3 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 |
1.3.4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现状 |
1.3.5 对已有文献的述评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方法 |
2.4.1 问卷调查法 |
2.4.2 访谈法 |
2.4.3 观察法 |
2.4.4 实物分析法 |
2.5 研究工具 |
3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一村一幼”辅导员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 “一村一幼”辅导员整体职业认同水平 |
3.3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各维度内部的得分情况 |
3.4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3.4.1 不同民族“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2 不同地区“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3 不同福利待遇的“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4 不同硬件设施条件下的“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5 不同婚姻状况的“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6 不同教龄“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7 不同户籍“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8 不同培训经历“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 |
3.4.9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在无差异人口学变量上的方差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整体水平不高,处于基本认同状态 |
4.2 从职业认同内部各维度的矛盾来看,“一村一幼”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属于浅表认同 |
4.2.1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价值认知较高,但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却较低 |
4.2.2 “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胜任效能感较高,但没有相应的专业能力 |
4.2.3 “一村一幼”辅导员有较高的职业投入意愿,但不知道如何投入 |
4.3 民族因素对“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 |
4.4 不同地区、福利待遇“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差异分析 |
4.5 培训经历对“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影响 |
4.6 结论 |
5 促进“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策略与建议 |
5.1 提升“一村一幼”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树立职业自信 |
5.1.1 采用“高等院校+幼儿园”的培养模式 |
5.1.2 建立科学的培训考核评估体系 |
5.1.3 采用“调研-送教-回访”的“送教下乡”模式 |
5.1.4 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 |
5.2 构建物质和情感双重支持模式,消除职业认同的边缘化困境 |
5.2.1 改善“一村一幼”辅导员的工作环境与居住条件,按幼教点位置的偏远程度给予补贴 |
5.2.2 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一村一幼”辅导员用人制度.. |
5.2.3 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价值的认识和认可 |
5.3 提升“一村一幼”辅导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其职业发展基础 |
6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对贫困村农户家庭收入影响研究 ——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方法介绍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旅游扶贫 |
二、农户家庭收入 |
第二节 理论回顾 |
一、旅游乘数效应 |
二、产业关联理论 |
三、产业链理论 |
四、社区参与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 |
二、农户参与旅游扶贫的影响因素 |
三、旅游扶贫影响农户收入的机制 |
第四节 倾向得分匹配法 |
一、基本概念 |
二、匹配方法 |
三、研究步骤 |
第三章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二节 变量选择 |
第三节 模型构建 |
一、模型基础 |
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构建 |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 |
第三节 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
第五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一节 模型估算 |
一、Logit回归结果 |
二、共同支撑假设检验 |
三、平行性假设检验 |
第二节 匹配结果分析 |
一、旅游扶贫对农户收入的影响 |
二、不同民族的家庭收入效应 |
三、户主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家庭收入效应 |
四、户主不同年龄的家庭收入效应 |
五、不同家庭外出打工人口的收入效应 |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四、乐山实验小学送教到彝乡(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民族地区“一村一幼”辅导员职业认同研究[D]. 张一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2]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对贫困村农户家庭收入影响研究 ——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D]. 王玉林.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8(03)
- [3]教育扶贫的“乐山实践”——乐山市教育系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纪实[J]. 王建强,刘飞. 四川教育, 2017(09)
- [4]乐山实验小学送教到彝乡[J]. 张利洪. 四川教育,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