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浆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焦思,王萌,孙彦奇[1](2021)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技术治疗的应用进展》文中指出通过对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技术的使用近况进行综述,包括单一治疗模式、多种治疗模式的联合应用、护士干预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枸橼酸抗凝的使用对肝衰竭的影响。通过综述,总结出最佳的医治方案,解除困惑,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
尹春萍,唐源,李春芳,朱立娜[2](2021)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葡萄糖酸钙静滴与静推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葡萄糖酸钙不同用药方法在预防不良反应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130例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血浆置换时给予葡萄糖酸钙分次静脉推注,观察组血浆置换时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持续滴注,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中1例出现荨麻疹、1例出现皮肤瘙痒,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中,4例出现荨麻疹、2例出现皮肤瘙痒、3例出现寒战发热、2例出现低钙血症,发生率为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3,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非常满意43例(66.15%)、满意20例(30.77%)、不满意2例(3.08%),满意度为63例(96.92%),对照组中,非常满意31例(47.69%)、满意21例(32.31%)、不满意13例(20.00%),满意度为52例(80.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9,P<0.05)。结论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对患者护理中,持续给予患者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可有效减少手术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胡雅丽,甘腾玉,付巧珊[3](2020)在《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HAMA和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降低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重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胡芬[4](2020)在《目标式护理管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炎黄疸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对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炎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期间在本院行血浆置换治疗的60例慢性肝炎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目标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采用目标管理模式干预后,研究组护理质量各个项目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炎黄疸患者中实施目标管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邱寅龙,孔丽丽,张晓璇[5](2020)在《改进流程在缩短血浆置换上机准备时间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进流程在缩短血浆置换上机准备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血浆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成立研究小组、收集相关数据、绘制血浆置换流程图、分析原因并根据原因做出改进措施,逐渐试验且完善流程最终形成标准的上机流程。结果:改进流程后的血浆置换上机准备时间较改进前缩短24.9min;改进流程后的血浆置换上机价值效率由26.67%提高至33.33%,流程效率由26.80%提高至35.13%。结论:改进血浆置换流程后,上机时间缩短,价值效率及流程效率有效提高,有利于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牟蓓蓓[6](2020)在《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的重型肝病患者70例(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的观察组(35例)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评分高,P <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病患者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濮晓欢[7](2019)在《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血浆置换患者心理危机、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血浆置换患者心理危机、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血浆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危机、舒适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危机各维度评分、并发症总发生,重度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浆置换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聚焦解决教育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提升临床护理舒适度,且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有益于患者身心健康。
王莉[8](2019)在《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及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骨颈骨折是骨科相对常见的一类骨折,以髋部关节疼痛、不能站立和走路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畸形、肿胀、患侧大粗隆升高等体征。目前,髋关节置换术是大多数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治疗和预后过程中存在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可导致静脉功能不全,甚至引发残疾或导致肺栓塞而猝死。因此,静脉血栓发生的防控与治疗一直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重点研究领域。静脉血栓是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主要与血流缓慢、血管受损及高凝状态因素有关。血流变学主要是反映血液粘度和流通性的指标,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等,其中全血粘度是血流变指标中反应血液黏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当血液粘度增加时,血液流动性就变差,也就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术前禁饮禁食对老年病人血粘度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血液黏滞性增大、血液浓缩、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液凝固性增强。本研究从全血粘度这一切入点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病风险进行探讨。目前,关于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的相关性研究较为鲜见。本研究选取182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引起全血粘度异常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研究目的:1.探讨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与术后全血粘度的相关性。2.分析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全血粘度异常的影响因素及术后高全血粘度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方便抽样选取扬州市某综合性三甲医院关节外科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患者为调查对象,共182例。调查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四部分内容。问卷调查包括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记录表》、《患者饮水饮食记录表》、《静脉输液卡》及《患者临床资料登记表》分别调查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当天饮入量(饮水量、进食流质量及固体食物的含水量)、静脉输液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查为患者术后第1天6:00空腹全血粘度指标、D-二聚体含量及凝血四项。影像学检查为术前、术后1天双下肢深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液体摄入量(静脉输液量加饮入量)与全血粘度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引起患者术后全血粘度异常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与术后全血粘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低切(ηb-Lγ)、全血粘度中切(ηb-Mγ)、全血粘度高切(ηb-Hγ)均呈负相关(P<0.05),随着液体摄入量的下降,全血粘度增高。进一步分析其中的饮入量、静脉输液量与全血粘度的相关性,显示:饮入量与全血粘度呈负相关,随着饮入量的下降,全血粘度增高。2.将患者术后全血粘度分为全血粘度增高组和全血粘度非增高组,采用t检验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在全血粘度增高组和全血粘度非增高组中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酶原在全血粘度增高组浓度显着高于全血粘度非增高(P<0.05)。全血粘度增高组中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两组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在两组间未发现统计学意义。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中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分布,结果显示全血粘度增高组静脉血栓患者4例,显着高于全血粘度非增高组(P<0.05)。3.本研究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全血粘度指标进行了分组,并分析了液体摄入量、静脉输液量、饮入量、手术时间、出血量、体重指数(BMI)、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变量在不同全血粘度指标分组中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性别在不同全血粘度中切分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液体摄入量在不同全血粘度低切分组和全血粘度高切分组中的分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饮入量、BMI指数、手术时间和是否患有高血压在不同全血粘度低切分组、全血粘度中切分组以及全血粘度高切分组中的分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在不同全血粘度低切分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在不同全血粘度低切分组和高切分组中的分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在不同全血粘度中切分组中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高切指标异常与调查对象性别、年龄、是否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液体摄入量、静脉输液量、饮入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与高全血粘度低切(ηb-Lγ)有关的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液体摄入量、饮入量、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提示术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的患者出现高全血粘度低切的风险显着高于其他患者;手术时间越长的患者术后出现高全血粘度低切的风险越高;液体摄入量、饮入量越少的患者术后出现高全血粘度低切的风险越高。与高全血粘度中切(ηb-Mγ)有关的因素为手术时间和饮入量。提示手术时间越长的患者术后出现高全血粘度中切的风险越高;饮入量越少的患者术后出现高全血粘度中切的风险越高;与高全血粘度高切(ηb-Hγ)有关的因素为液体摄入量、饮入量、手术时间和冠心病。提示手术时间越长的患者术后出现高全血粘度高切的风险越高;液体摄入量、饮入量越少的患者术后出现高全血粘度高切的风险越高;术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出现高全血粘度高切的风险显着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研究结论1.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全血粘度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发病风险存在影响,全血粘度指标增高,深静脉血栓发病风险增加。2.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与术后全血粘度指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减少会增加术后全血粘度增高的风险,提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护理中要加强液体摄入的护理,鼓励患者增加摄入量,预防术后高全血粘度的发生,从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并发高全血粘度的风险较高,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这类人群的全血粘度指标,加强液体摄入的护理与管理,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全血粘度,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
屈艳博[9](2019)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皮肤病的护理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皮肤病的护理体会。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治疗有效率97.44%,无效率2.56%,不良反应5.12%。同时,患者、患者家属临床护理中,非常满意94.88%,一般满意2.56%,不满意2.56%。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皮肤病的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血液置换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袁雪萍[10](2019)在《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对预防老年虚证患者骨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在预防老年骨科髋部术后虚证患者血栓形成三要素的干预效果,观察此方法干预后相关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内膜功能等客观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分析两种干预方式有无交互作用。方法先根据文献查阅及分析确定初步方案,再行专家小组会议完善确定干预方案。确定方案后,采用区组随机研究设计,经意向分析原则,最终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某三级医院骨科一区和骨科二区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层随机分配至常规护理组、无烟灸组、穴位推拿组及联合干预组,每组各33例。无烟灸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无烟灸足底涌泉穴,穴位推拿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推拿足三阴三阳经络上所对应穴位,联合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无烟灸及穴位推拿的联合措施。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七天比较四组的凝血功能(D-Dimer、Fib)及血流速度,术前、术后第七天检测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及评估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出院时收集烫伤、大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DVT发生例数,结果专家小组会议共邀请八名,对穴位推拿的措施进行探讨决定,专家总体的权威系数为0.875。最终选定无烟灸组以无烟灸足底“涌泉”穴,穴位推拿组以拇指端按揉法、中指端按揉法等干预“足三里”“伏兔”“血海”“阳陵泉”“三阴交”等穴位;以患者自我感觉“得气”为宜,每个穴位2分钟,每日两次,在早上9点及下午16点进行。由于干预对象的剔除、脱落、中止等,最终对120例符合方案集进行数据分析,其中常规护理组30例,无烟灸组29例,穴位推拿组31例,联合干预组30例。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实施干预后,凝血功能方面,干预后四组间D-二聚体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常规护理组与联合干预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无烟灸组与联合干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0),穴位推拿组与联合干预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对D-二聚体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烟灸单独效应略强于穴位推拿的单独效应;对纤维蛋白原指标无交互作用,无烟灸对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主效应优于穴位推拿。血流动力学方面,干预后穴位推拿组与联合干预组间腘静脉及胫后静脉血流速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推拿的主效应要优于无烟灸的主效应,两者间无交互作用;血管内膜功能方面,干预后常规护理组与穴位推拿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1),无烟灸组与联合干预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3),常规护理组与联合干预组组间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两者联合对延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且穴位推拿的单独效应,要略强于无烟灸的单独效应。在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常规护理组、穴位推拿组与联合干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干预方式有交互作用(P=0.040),穴位推拿的单独效应略强于无烟灸的单独效应。整个干预过程未发生烫伤、皮肤破损、大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1.本研究干预方案中的选穴及干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2.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干预措施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方面的指标,两种干预方式联用能协同促进D-二聚体的降低。两种方式联用对纤维蛋白原无交互作用,无烟灸的主效应要优于穴位推拿。3.穴位推拿及无烟灸都能促进推动患者血流动力学,尚不能认为两种干预方式联用能起到协同推进作用,穴位推拿对推动血流速度的主效应优于无烟灸。4.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能协同延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升高,穴位推拿在延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升高的单独效应优于无烟灸。5.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能协同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尤其是运动幅度方面,两种干预方式均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影响,穴位推拿的单独效应优于无烟灸的单独效应。6.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安全性高,可行性强,适用于临床护理人员推广干预。
二、血浆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浆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葡萄糖酸钙静滴与静推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不良反应情况 |
2.2 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3)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前后HAMA和HAMD评分的比较 |
2.2 两组护理后治疗总依从性的比较 |
3 讨论 |
(4)目标式护理管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炎黄疸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研究组 |
1.2.2.1 医护人员方面 |
1.2.2.2 患者血浆置换前的干预 |
1.2.2.3 血浆置换过程中的干预 |
1.2.2.4 血浆置换术后的干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5)改进流程在缩短血浆置换上机准备时间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分析血浆置换上机流程 |
1.2.2 拟定对策及实施 |
1.2.3 效果确认 |
1.2.4 未来计划行动 |
2 结果 |
2.1 血浆置换流程改进前后价值效率与流程效率对比 |
3 讨论 |
(6)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心理状态对比: |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3 治疗依从性对比: |
3 结论 |
(7)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血浆置换患者心理危机、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心理危机反应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
3 讨论 |
(8)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及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3.研究内容 |
4.概念界定 |
4.1 全血粘度 |
4.2 全血粘度高组 |
4.3 全血粘度非高组 |
4.4 液体摄入量 |
5.研究技术路线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2.1 问卷调查 |
2.2 体格检查 |
2.3 实验室检查 |
2.4 影像学检查 |
2.5 伦理考量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以及术后全血粘度指标情况 |
1.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1.2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术后全血粘度资料 |
2.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与术后全血粘度指标及DVT分布情况 |
2.1 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分布曲线图 |
2.2 液体摄入量与深静脉血栓分布曲线图 |
2.3 液体摄入量中的静脉输液量与全血粘度分布曲线图 |
2.4 液体摄入量中的静脉输液量与深静脉血栓分布曲线图 |
2.5 液体摄入量中的饮入量与全血粘度分布曲线图 |
2.6 液体摄入量中的饮入量与深静脉血栓分布曲线图 |
3.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当天液体摄入量与术后全血粘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全血粘度增高组和非增高组中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分布 |
5.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全血粘度增高组和非增高组中深静脉血栓分布 |
6.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全血粘度指标不同分组中基本情况分布 |
6.1 全血粘度低切指标不同分组中基本情况分布 |
6.2 全血粘度中切指标不同分组中基本情况分布 |
6.3 全血粘度高切指标不同分组中基本情况分布 |
7.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全血粘度指标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 |
7.1 全血粘度低切异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7.2 全血粘度中切异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7.3 全血粘度高切异常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四、讨论 |
1.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指标的关系 |
1.1 静脉输液对全血粘度指标的影响 |
1.2 饮入量对全血粘度指标的影响 |
2.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基本资料与全血粘度指标的关系 |
2.1 年龄、性别、BMI指数对全血粘度指标的影响 |
2.2 基础性疾病对全血粘度指标的影响 |
2.3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手术时间与全血粘度指标的关系 |
3.全血粘度指标与静脉血栓的关系 |
4.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液体摄入量与深静脉血栓的关系 |
五、结论 |
研究的局限性 |
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流变学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交流活动及成果 |
附录 |
附录1 患者一般资料登记表 |
附录2 患者饮水饮食记录表 |
附录3 静脉输液卡 |
附录4 患者临床资料登记表 |
附录5 伦理审查表 |
致谢 |
(9)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皮肤病的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护理治疗效果 |
2.2 患者、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10)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对预防老年虚证患者骨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缩略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深静脉血栓相关流行病学 |
2 深静脉血栓的高危罹患人群及骨科手术患者高危因素分析 |
3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及模型使用现状 |
4 髋关节功能评估量表研究进展 |
5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进展 |
5.1 凝血及抗纤溶指标 |
5.2 血流动力学的检测 |
5.3 血管内皮功能的特异性指标 |
6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研究进展 |
6.1 药物预防 |
6.2 物理预防 |
6.3 护理干预措施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
6.4 中医护理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研究现状 |
7 文献小结 |
第二部分 研究概述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问题 |
3 研究假设 |
4 相关概念 |
5 理论框架 |
6 科研设计 |
7 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干预措施的制定 |
1 文献检索 |
1.1 文献检索来源及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
1.5 文献信息提取 |
1.6 文献结果分析 |
1.7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干预方案的初步制定 |
2 专家小组会议 |
2.1 专家入选标准 |
2.2 专家组一般信息及权威程度 |
2.3 专家小组会议过程 |
3 结果 |
3.1 无烟灸方案的探讨结果 |
3.2 穴位推拿的探讨结果 |
3.3 干预方案实施人员的资质及具体流程 |
4 讨论 |
4.1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虚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干预措施制定的合理性 |
4.2 干预措施制定的临床意义 |
第四部分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虚症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 |
1 对象与资料 |
2 样本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2.6 中止标准 |
2.7 抽样方法 |
2.8 分组方法 |
2.9 样本量及计算方法 |
3 研究场所 |
4 研究工具 |
4.1 仪器设备 |
4.2 评估工具 |
5 干预性研究设计 |
5.1 析因实验设计 |
5.2 分组干预的内容 |
5.3 评价指标 |
6 资料收集方法和步骤 |
7 资料分析方法 |
8 伦理学审查 |
9 质量控制的措施 |
10 结果 |
10.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均衡性检验 |
10.2 四组患者D-二聚体指标对比及析因分析 |
10.3 四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对比及析因分析 |
10.4 四组患者干预前后胭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及析因分析 |
10.5 四组患者胫后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及析因分析 |
10.6 四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比及析因分析 |
10.7 四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及析因分析 |
10.8 四组患者术后出血量的比较 |
10.9 患者出院时干预结局的报告 |
第五部分 讨论 |
1 心主血脉理论机制可作为中医预防老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论指导 |
2 联合干预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虚症患者的凝血功能 |
3 联合干预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虚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
4 联合干预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虚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5 联合干预可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髋关节功能 |
第六部分 结论 |
1 研究内容及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干预方案(初稿) |
附录2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穴位推拿初选信息表 |
附录3 专家基本信息调查表 |
附录4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干预方案(终稿) |
附录5 无烟灸操作流程图 |
附录6 穴位推拿操作流程图 |
附录7 干预方案终稿穴位定位图示 |
附录8 区组随机数字生成表 |
附录9 知情同意书 |
附录10 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11 Autar危险因素评估表 |
附录12 实验数据登记表 |
附录13 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干预方案质控表 |
附录14 髋关节功能评价系统登记表 |
附录15 安全结局指标登记表 |
附录16 伦理委员会审批件 |
附录17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8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19 在校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
四、血浆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技术治疗的应用进展[J]. 焦思,王萌,孙彦奇.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3)
- [2]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中葡萄糖酸钙静滴与静推的临床效果比较[J]. 尹春萍,唐源,李春芳,朱立娜. 中外医疗, 2021(03)
- [3]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 胡雅丽,甘腾玉,付巧珊.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3)
- [4]目标式护理管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炎黄疸的价值[J]. 胡芬.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10)
- [5]改进流程在缩短血浆置换上机准备时间中的应用[J]. 邱寅龙,孔丽丽,张晓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6]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效果[J]. 牟蓓蓓.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5)
- [7]聚焦解决教育模式对血浆置换患者心理危机、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J]. 濮晓欢. 中国民康医学, 2019(23)
- [8]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液体摄入量与全血粘度及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D]. 王莉. 苏州大学, 2019(02)
- [9]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皮肤病的护理体会[J]. 屈艳博. 皮肤病与性病, 2019(03)
- [10]无烟灸联合穴位推拿对预防老年虚证患者骨科髋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研究[D]. 袁雪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