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论文文献综述)
宋丰顺,倪大虎,倪金龙,李莉,杨剑波[1](2016)在《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综述》文中指出建立准确、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监控杂交水稻纯度对于保障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用于杂交水稻纯度检测的各种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总体来讲,我国杂交水稻纯度鉴定方法的发展趋势是由鉴定周期长向鉴定周期短,由鉴定程序复杂向简单,由成本高向成本低的方向发展。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认为DNA分子标记技术和设计育种鉴定方法有较大发展空间,能满足准确、快速、经济的要求;实时荧光PCR技术具有美好的前景。
李进波,夏明元,戚华雄[2](2013)在《显性标记在广两优476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广两优476是广占63-4S和R476配组而成的两系中籼新组合,其父本R476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育成的含有抗褐飞虱基因Bph14的恢复系。根据水稻抗褐飞虱基因Bph14的序列设计显性标记76-3用于鉴定广两优476的种子纯度。结果表明,用显性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的种子纯度,方法简单、结果可靠。
任辉[3](2013)在《SSR分子标记在杂交水稻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内5优8015、Y两优689、II优7954、钱优1号、株两优06、浙优12、浙优18、春优84等8个杂交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种子均分别来至上海、江西、海南、广西、江苏等5个制种基地,探讨SSR分子标记在杂交水稻品种纯度快速鉴定中的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水稻种子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改进,优化原有提取方法中的关键步骤,确定不同杂交水稻品种种子的最佳DNA快速提取方法:8个品种种子提取液最佳浸泡时间不同,内5优8015、II优7954、钱优1号、浙优12、浙优18等5个品种种子的最佳浸泡时间均为12h,但Y两优689、株两优06、春优84等3个品种种子需20h。此外,8个杂交稻品种种子提取物第一步离心均以15min为最佳条件。2.对原有PCR扩增体系进行优化,确定各品种纯度检测的最优PCR扩增体系(10μl)。内5优8015、II优7954、钱优1号、浙优12、浙优18等5个品种的PCR反应体系:Mix5μl,DNA1μl,Forward primer0.25μl,Reverse primer0.25μl,H2O3.5μl;Y两优689、株两优06、春优84等3个品种纯度检测的PCR反应体系:Mix5μl,DNA1.5μl,Forward primer0.25μl,Reverse primer0.25μl,H2O3μl。3.根据国家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推荐的24对SSR引物分别对内5优8015、Y两优689、II优7954、钱优1号、株两优06、浙优12、浙优18、春优84等8个杂交稻品种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每个品种特异性条带最明显、整体效果最佳的引物作为标准图谱的构建。通过对这8个杂交稻品种种子进行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结果如下:内5优8015、Y两优689、II优7954、钱优1号、株两优06、浙优12、浙优18、春优84等8个杂交稻品种的平均纯度分别是96.3%、97.6%、96.3%、96.1%、96.9%、98.6%、98.2%、97.1%。4.以上8个杂交稻品种分别在上海、江西、海南、广西、江苏进行田间小区鉴定,在植株幼苗期至成熟期,通过对植株的典型性状进行观察,将各品种中的异(杂)株区分,田间纯度鉴定结果如下:内5优8015、Y两优689、II优7954、钱优1号、株两优06、浙优12、浙优18、春优84等8个杂交稻品种平均纯度分别是97.7%、98.4%、98.3%、97.7%、98.0%、98.9%、99.0%、98.0%。5.通过优化种子DNA提取方法和PCR反应体系,对以上8个杂交稻品种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结果略低于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更易区分异(杂)种子,田间小区鉴定难以区分相似的异(杂)株。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结果与田间检验结果无显着差异。因此,SSR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可用于杂交稻品种纯度的快速鉴定,为企业尽快了解种子质量状况,促进优质种子提早上市具有重要意义。
周会[4](2012)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农作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文中研究表明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作物产量及品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因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问题造成大幅减产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转基因作物是应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获得的。虽然各国均对转基因农作物商业化种植持有相对谨慎的态度,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快速增加和推广的转基因品系不断增多。随着对转基因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及相关法规相继出台,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和鉴定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目前种子经营主体数量多,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假冒伪劣种子禁而不绝,套牌侵权问题突出,种子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行为,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分子检测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可以破解管理技术瓶颈。因此,加快分子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当前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许多研究表明,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方法是可行的,检测结果是准确的。但大多数都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本实验结合种子监管工作实际,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验证。主要结果如下:1.在品种纯度检测方面,对市场上主推的23个杂交水稻品种筛选出了特定的引物,并通过海南异地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和当地当季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对这些引物的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用所筛选的引物对包含这23个品种的226份样品,代表种子数量近400万千克的“两系”杂交水稻种子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检测结果显示:SSR分子标记鉴定与田间正季纯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最大相差11.2%,其平均差距为0.9%;而海南异地小区种植纯度鉴定结果与田间正季纯度鉴定结果差异较大,最大相差44.0%,其平均差距为3.6%。另外,我们选取7个有代表性样品分单株同时进行SSR分子标记和田间正季鉴定,结果显示每个单株用这两种方法鉴定的结果吻合度达99%。实验结果表明,筛选的SSR分子标记引物能准确、快速地鉴定“两系”杂交水稻纯度,且用一对具有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即可分辨出不育株。另外,第一次提出SSR分子标记鉴定“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纯度结果比海南异地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准确可靠的观点。检测中,通过利用双亲作为对照,准确的将杂株分为母本型、父本型及其他杂株类型,利于分析杂株的来源,很好的解决了在分子检测中难以分辨杂株类型的问题。2.在品种真实性鉴定方面,检测的样品纯度可能较低,样品中的杂株可能对电泳分析结果产生影响。在对全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能力验证4份样品的SSR品种真实性鉴定中,通过分单株进行DNA提取检测,发现有27%的单株与对照在24个位点中未检测出差异,有73%的单株与对照在24个位点中检测出差异。用混合样提取的DNA,其扩增谱带表现为深浅带,深带与对照样品一致,浅带与对照样品不一致,不易于准确读带。本研究通过提取单株DNA进行PCR扩增,有效避免了杂株对鉴定结果的影响。3.在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中,人们一直认为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比田间鉴定结果更严格,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其结果对企业有失公平。本研究通过大量的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比较分析显示,6%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更接近田间鉴定结果。这一研究结果为下一步SSR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检测标准制定中电泳方法选择提供了有力科学依据。本研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07上公布的24对引物,对代表种子批77680千克的11份杂交水稻种子送检样品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和SSR分子标记鉴定,通过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一致,两种鉴定结果都低于国家质量标准值96.0%,判定为不合格。SSR分子鉴定结果略低于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结果,前者鉴定结果平均值为86.6%,后者鉴定结果平均值为87.3%,两者相差0.7%。对226份材料的纯度检测中,3%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平均相差0.9%。由此可见,用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的结果更接近田间鉴定结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07上公布的24对引物,以农业部提供的标准样品作为对照,对448份样品进行品种真实性鉴定,通过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进行电泳,共检测出37份样品真实性不合格。将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品种真实性鉴定结果进行比较,有13个没有标准样品,未进行SSR检测,有6个样品田间没有对照样品,无法进行田间鉴定,其余429个样品的SSR鉴定结果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通过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电泳,其结果准确可靠。在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中,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随着转基因农作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PCR技术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检测方法之一。但是常规的PCR每次只能扩增一个基因,而单独的多重PCR和常规电泳相结合的技术由于受多重PCR技术自身限制,每次扩增的基因数目也很有限,因此不能满足当前转基因农作物检测的要求。基因芯片是一种点有若干寡核苷酸探针的基片,每个点都含有序列特异的探针和目标基因互补结合。因此,基因芯片可以和多重PCR技术相结合同时检测多个目标基因。本研究通过对现有玉米转基因商业化信息收集,利用已公布的基因序列信息设计11对引物和探针,以CryIAb, Nos-T, neo, Camv35S-P, EPSPS,18S的引物组合和bar,pat, CrylAc, hpt和IVR的引物组合分别进行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有相应目标外源基因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通过芯片扫描仪对杂交芯片进行扫描,最终达到在同一个芯片中同时检测9个外源目标基因的目的。在实验中,通过对多重PCR扩增和杂交条件的优化,最终达到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准确、快速检测出市场上主要的Bt176、Bt11、MON810、 GA21、NK603、MON863、1507、3272、MIR604及59122共10个玉米转基因品系的转基因成分。
赵虹,张宇飞,林梅,廖芳丽,熊先锋,涂书新,张凯[5](2012)在《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Ⅴ.不同引物检测同一品种纯度的准确性》文中指出试验将同一样品用不同引物检测纯度,发现不同引物检出的纯度结果不同。用SSR法检出的纯度结果不同引物之间的误差随着样品田间纯度的增高而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当品种不同时,室内检测结果有可能高于或低于田间鉴定结果。因此难以找到普遍适用的室内与室外检测的系统误差校正方法。
廖芳丽,林梅,张宇飞,赵虹,熊先锋,张凯,涂书新[6](2012)在《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Ⅲ.两个形态学差异较大的品种间掺杂回收试验》文中研究表明在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大群体田间纯度鉴定中,定向掺入形态学差异较大的两系杂交稻新两优6380,逐株抽取田间植株叶片样品,运用SSR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运用SSR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掺入的新两优6380。在室内检测的谱带中发现,新两优6380的带型与两优培九不育系带型的位置相同。
卢超[7](2012)在《水稻4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苗期识别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大约一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过去30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杂交水稻是提高单产的成功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具有庞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市场,每年需要杂交水稻种子约40万吨。随着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子需求量增加,加之制种过程中往往出现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及不法经营者的人为掺杂,导致杂交种的纯度和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减产。因此,种子纯度就成为生产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育系混杂退化是引起杂交稻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不育系混杂了保持系,由于后者自交繁殖,不育系中的保持系将可能逐渐增加。用混杂有保持系的不育系制种,杂交一代将出现大量的不育株,影响水稻的杂种优势。然而,目前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多采用田问种植鉴定,该方法周期长,费工费时,不能满足种子市场销售和品种及时授权的需要。为开发早期能够稳定区分同核异质体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DNA分子标记,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利用籼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同核保持系珍汕97B为材料,对RAPD引物OPA12在退火温度32℃~35℃条件下扩增的约1600bp的DNA片段进行酶切、克隆、测序和TAIL-PCR分析,设计开发稳定再现的能够区分不育细胞质和可育细胞质的SCAR标记。二是以1对H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8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及2个恢复系9311和6427R为材料,利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特异嵌合基因设计开发的4对功能性引物,以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不育系和保持系苗期识别标记。同时对一份人为掺杂的100粒不育系种子批武育粳3A进行实地的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7种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Hap Ⅱ, Hae Ⅲ, Acc Ⅱ, Hha Ⅰ, Alu Ⅰ, Rsa Ⅰ, Taq Ⅰ)酶切OPA12扩增珍汕97A和珍汕97B的扩增产物,没有检测到珍汕97A和珍汕97B之间的多态性。2.以线粒体DNA为模板,OPA12在珍汕97A和珍汕97B中均扩增出全长为1588bp的条带,两者碱基序列完全一样。3.以线粒体DNA为模板,SCAR标记CHI19F2/CHI19R2在珍汕97A中能扩增出清晰的1588bp条带,而在珍汕97B中没有扩增产物出现。4.以线粒体DNA为模板,基于TAIL-PCR结果设计的SCAR标记CHI20F3/CHI23R3,在珍汕97A中能扩增出预期的1588bp的条带,而在珍汕97B中没有扩增产物。5.组合CHI20F3/CHI23R3与CHI19F2/CHI19R2,以总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4对引物组合在珍汕97A中均能扩增出1588bp的特异性条带,而在珍汕97B中没有扩增出这条带。6.4对SCAR标记在野败型细胞质籼稻珍品A和珍品B、天丰A和天丰B、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籼稻Ⅱ-32A和Ⅱ-32B、以及汕优63的F1和F2单株检测中得到验证。7.用CHI20F3/CHI23R3对人为混杂的珍汕97A种子批检测结果与表型数据完全一致。这些结果表明CHI20F3/CHI23R3是能够用于种子或幼苗期鉴别野败型和印尼水田谷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SCAR标记。8.HL-orf79-1、HL-orf79-2、HL-orf79-3在HL型不育系粤泰A中稳定地扩增出约239bp的HL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特异性条带,而在保持系粤泰B、恢复系9311和6427R中没有扩增出这条特异性条带。9.BT-orf79-1在8个BT型不育系BT型六千辛A、武羌A、863A、武育粳3A、731A、徐2A、9522A、18A中均扩增出特异性的239bp的DNA片段,而在8个保持系六千辛B、武羌B、863B、武育粳3B、731B、徐2B、9522B、18B没有这条带。实验室对不育系纯度的鉴定结果与田问表型鉴定的结果完全一致。因此,来源于水稻不育细胞质线粒体基因组特有开放阅读框的239bp的DNA片段,可以作为苗期区分水稻HL型和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功能标记。
戴剑,洪德林[8](2012)在《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主要介绍了SSR分子标记快速检测技术对杂交水稻品种鉴定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并指出了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戴剑[9](2011)在《杂交稻亲本SSR指纹图谱构建及两系杂交稻和大青棵鉴定的研究》文中提出种子的真实性和纯度是种子质量检验的最主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测试(简称DUS测试)是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对申请品种授予新品种权进行实质审查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杂交稻具有杂种优势,产量高,抗性好,其种植面积已占我国水稻面积的一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国和消费国,申请水稻新品种保护的品种数量在逐年增加,是我国目前品种权申请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然而,目前种子的真实性和纯度检测和植物新品种DUS测试均是田间种植方法鉴定。该方法周期长,费工占地,用于测试的标记性状有限,不能满足种子市场销售,新品种及时授权的需要,研究快速、简便、准确的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水稻品种对于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检测和新品种授权具有重要意义。为运用SSR分子标记快速、准确鉴定江苏省地区范围内生产上的杂交水稻种子的真实性和纯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快速、高效的DNA提取方法是分子标记鉴定品种的颈瓶技术,传统的DNA提取方法技术难度大、操作步骤繁琐,是分子标记品种鉴定技术不能普及的主要问题之一;两系杂交稻母本的不育性易受光照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两系杂交稻会因不同年份或地区光、温条件的变化导致母本自交结实而严重影响种子纯度,但在海南的种植鉴定中,不育系有时表现可育,给形态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籼、粳杂交稻和常规稻均有种植的地区,在该地区的杂交稻制种田中经常出现籼稻不育系与粳稻父本或粳稻不育系与籼稻父本杂交的一种籼粳亚种杂交组合“大青棵”,这种杂株植株高大,抽穗期晚,杂交稻中大青棵是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产量的杂株类型,但海南种植鉴定时,大青棵受光温影响不一定表现植株高大、抽穗期晚等特征,因此难以准确鉴别。为此,本论文拟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改进DNA提取方法和步骤,研究快速、高效,并获得高质量的DNA提取方法。二是对生产上推广的4个两系杂交稻和1杂交粳稻的7亲本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应用SSR多态性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组合。三是建立近几年来生产上常用的33份籼粳杂交稻亲本DNA指纹数据库,并对这些亲本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为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提供依据。四是选用了该地区的常用籼粳不育系与粳籼父本配制了55个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考察了F1代株高、抽穗期和结实率等主要农艺性状,筛选用于鉴定本试验所配制的籼粳杂交大青棵组合类型杂株的SSR分子标记,为该地区杂交稻中可能出现的大青棵的鉴定提供了依据。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改进了DNA提取方法。本研究应用了常规方法的DNA提取方法,同时也研究应用了改进了DNA提取方法。在改进的DNA提取方法中,无需使用液氮,而将幼苗叶片放在真空冷冻干燥仪冷冻干燥2-3天,每个试管里盛放一小钢珠球,使用研磨仪粉碎叶片组织。由于样品分别在单独的试管里进行研磨,避免了交叉污染。在试验过程中,使用96孔联体试管板,而不是单个离心试管,使用排枪代替单枪操作,CTAB方法提取DNA。通过多次试验比较,这种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并获得高质量的DNA的提取方法。按照该方法操作,每人每天可提取上千个DNA样品。2.通过4对SSR引物组合可以鉴定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和两优1224个生产上常用两系杂交稻。选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均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l和亲本,RM206和RM286引物可区分本试验的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一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本试验中引物的多态性和特异性的结果,有多种途径可鉴别这4个两系杂交组合。可通过RM13(或RM206、RM286等)、RM224(或RM337)、RM234(或RM252、RM505和RM565)和RM25(或RM217、RM248和RM585)等4对引物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和两优122分别加以鉴别。3.建立了33个籼、粳杂交稻亲本的SSR指纹图谱数据库,发现了6对可以用于鉴定籼、粳类型的SSR特征标记。选用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84对SSR引物对5个粳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4个籼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和1个温敏雄性不育系、14个籼型父本和9个粳型父本共33份材料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并建立SSR指纹图谱数据库。结果表明:在33份亲本中能够扩增出多态性的引物为54对,占所用引物的64.3%。33份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0~0.99。在遗传相似系数0.66处,33份亲本被聚为3个类群,培矮64S和冈46A为第1类群,17个籼稻亲本为第Ⅱ类群,14个粳稻亲本为第Ⅲ类群。在籼、粳亚种内,不育系和可育品种又分为不同的亚群,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与育种家提供的籼粳分类信息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SSR指纹图谱可以用于鉴定品种。利用18对引物能将33份亲本区分开,RM264能将Ⅱ-32A、协青早A、冈46A和K17A4个籼型不育系与籼型可育品种区别开,RM432能将5个粳型不育系与粳型可育品种区别开。6对引物RM6、RM13、RM16、RM240、RM247和RM248均为鉴别籼、粳亚种类型的特异引物,利用这6个标记可以鉴别籼型不育系串入粳稻花粉或粳型不育系串入籼稻花粉所产生的籼粳杂株类型。4.发现了可以用于本研究大青棵鉴定的SSR分子标记。有6对引物均可用于以六千辛A为母本的大青棵的鉴定,RM9或RM218可用于以Ⅱ-32A为母本的大青棵的鉴定,RM50和RM11等2个引物组合可用于以9522A为母本的大青棵的鉴定。研究了55个籼稻不育系与粳稻父本、粳稻不育系与籼稻父本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SSR分子标记特征,以具备株高135cm以上、抽穗期121天以上特征的组合作为大青棵类型。结果表明:38个粳型不育系与籼稻父本的杂交后代中,以9522A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只有9522A/紫尖籼-1是大青棵组合,以六千辛A为母本的8个组合均为大青棵组合;17个籼型不育系和粳稻父本的杂交后代中,以Ⅱ-32A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仅有Ⅱ-32A/C57,其余籼稻不育系为母本与粳稻父本的杂交组合均不是大青棵。与杂交F1代株高显着相关的标记的引物有RM9、RM283、RM429、RM515和RM483,其中RM9、RM283、RM429和RM515的标记与株高极显着相关;与抽穗期显着相关的标记的引物有RM9、RM44、RM206、RM152、RM276、RM228、RM515. RM211、RM432、RM454,其中RM9、RM44、RM206、RM152、RM515、RM211、RM432、RM454的标记与抽穗期极显着相关。根据是否同时具备籼型和粳型特异性标记来鉴定是否是籼粳亚种间杂交组合。在以9522A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大青棵可以通过RM50和RM11(或RM25、RM152、RM228、RM251、RM252、RM286、RM302、RM415)2个引物组合加以鉴定。以Ⅱ-32A为母本的4个组合中,Ⅱ-32A/C57大青棵可以通过RM9或RM218加以鉴定。因本研究中以六千辛A为母本所配制的组合均是大青棵,可以通过RM9、RM152、RM279、RM413、RM415和RM4296对引物中的任一个与其他粳稻不育系为母本的组合加以鉴别。本研究通过配制55个籼稻不育系与粳稻父本、粳稻不育系与籼稻父本杂交组合和F1代农艺性状的调查,偶然发现3726A/明恢63新组合结实率较高,达87.1%以上,株高适中(122 cm),抽穗期(109天)适宜,是否合适生产上用种有待进一步验证。
戴剑,洪德林,吴燕,陈兰[10](2011)在《4个两系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文中指出用52对SSR引物对以培矮64S为母本的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的5个亲本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以1个杂交粳稻86优8号作为对照。结果表明:46对引物能在7个亲本间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对引物能将4个两系杂交稻与对照杂交粳稻区分开,且在86优8号的亲本中具有多态性;可区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和86优8号F1及其亲本的SSR引物分别为34、32、31、30和14对;有16对SSR引物可用于区分4个两系杂交组合F1和亲本,引物RM206和RM286可区分5个组合和各自的亲本。应用其中1对引物RM505对两优培九进行鉴定验证,结果表明该引物能准确区分两优培九及其亲本。根据本试验中引物的多态性和特异性结果,有多种途径可鉴别这4个两系杂交组合。可通过RM13(或RM206、RM286等)、RM224(或RM337)、RM234(或RM252、RM505和RM565)和RM25(或RM217、RM248和RM585)等4对引物将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和两优122分别加以鉴别。
二、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论文提纲范文)
(1)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种植鉴定法 |
2 粒型鉴定法 |
3 苯酚染色法 |
4 蛋白质电泳法 |
5 DNA分子标记鉴定法 |
6 实时荧光PCR检测法 |
7 设计育种鉴定法 |
7.1 除草剂标记性状 |
7.2 叶色标记 |
7.3 芽鞘紫线法 |
8 结语 |
(2)显性标记在广两优476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PCR扩增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分子标记MRG2329和76-3在广两优476亲本及杂交种中的多态性 |
2.2 利用显性标记76-3鉴定杂交水稻广两优476种子的纯度 |
2.2 分子标记鉴定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的比较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显性标记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优点 |
3.2 影响分子鉴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
(3)SSR分子标记在杂交水稻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杂交水稻品种纯度鉴定方法概述 |
1.2 SSR 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纯度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
1.3 SSR 分子标记鉴定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技术要点分析 |
1.4 SSR 分子标记技术在鉴定杂交水稻纯度中的优缺点 |
1.5 发展前景 |
1.6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杂交水稻种子 DNA 快速提取方法的优化 |
2.1 目的与意义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法 |
2.3.1 溶液配制 |
2.3.2 提取方法 |
2.3.3 DNA 检测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种子浸泡时间 |
2.4.2 种子离心时间 |
2.5 小结 |
3 不同水稻品种特异性 SSR 引物筛选与 PCR 体系优化 |
3.1 目的与意义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方法 |
3.3.1 引物筛选 |
3.3.2 PCR 扩增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品种特异性引物筛选 |
3.4.2 PCR 体系优化 |
3.5 小结 |
4 品种纯度的 SSR 分子标记鉴定 |
4.1 目的与意义 |
4.2 试验材料 |
4.3 试验方法 |
4.4 结果与分析 |
4.5 小结 |
5 品种纯度的田间小区检验 |
5.1 目的与意义 |
5.2 试验材料 |
5.3 试验方法 |
5.4 结果与分析 |
5.5 小结 |
6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农作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种子检验的发展 |
1.1 国际种子检验的发展 |
1.2 我国种子检验发展 |
1.2.1 农作物种子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制度的建立 |
1.2.2 近20年农作物种子质量国家监督抽查 |
2.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
2.1 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阶段 |
2.2 现代分子生物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
2.3 现代分子生物学深入发展阶段 |
2.4 对基因组的比较研究阶段 |
3. 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检验 |
3.1 影响杂交种纯度的主要因素 |
3.2 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检验的方法 |
3.3 SSR标记技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 |
3.3.1 SSR标记的原理及特点 |
3.3.2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优点 |
3.3.3 SSR标记技术在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中的应用 |
4. 转基因检测 |
4.1 转基因研发速度加快 |
4.2 产业化应用规模迅速扩大 |
4.3 转基因检测方法 |
4.3.1 PCR检测技术 |
4.3.2 外源蛋白检测法 |
4.3.3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纯度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发芽 |
1.2.2 DNA提取 |
1.2.3 SSR分析 |
1.2.4 田间种植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 |
2.2 海南异地田间小区种植纯度鉴定结果 |
3. 讨论与结论 |
第三章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玉米转基因成分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样品中DNA的提取 |
1.2.2 引物和探针设计 |
1.2.3 PCR扩增 |
1.2.4 芯片杂交 |
2. 结果与分析 |
2.1 DNA质量检测 |
2.2 引物通用性检测 |
2.3 PCR扩增结果 |
2.4 杂交 |
3 讨论与结论 |
3.1 结果的判定 |
3.2 检验结果的表述 |
3.2.1 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结果表述 |
3.2.2 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样品结果表述 |
3.3 基片的制备 |
3.4 引物的优化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着作 |
(5)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Ⅴ.不同引物检测同一品种纯度的准确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引物选择和DNA模板制备 |
1.3 PCR反应体系 |
1.4 田间纯度鉴定及单株定位方法 |
1.5 室内鉴定 |
1.6 室内及田间鉴定结果比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同一样品不同方法的鉴定结果比较 |
2.2 同一样品不同引物检测结果比较 |
3 结论与讨论 |
3.1 引物筛选时, 应该关注引物对样品的针对性 |
3.2 室内鉴定与田间鉴定结果之间有差距, 且差距变化的方向不确定 |
(6)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Ⅲ.两个形态学差异较大的品种间掺杂回收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PCR反应体系 |
1.3 掺杂和抽样方法 |
1.4 结果比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混入的杂株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 |
2.2 杂株谱带与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的谱带比较 |
3 小结与讨论 |
(7)水稻4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苗期识别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杂交水稻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
1 形态鉴定法 |
1.1 种子形态鉴定 |
1.2 幼苗形态鉴定 |
1.3 成株形态鉴定 |
2 生理学特性鉴定法 |
3 物理化学鉴定法 |
4 生化指纹图谱鉴定法 |
4.1 酯酶同工酶电泳指纹图谱 |
4.2 贮藏蛋白电泳指纹图谱 |
5 DNA指纹图谱鉴定法 |
5.1 RFLP |
5.2 RAPD |
5.3 AFLP |
5.4 SSR |
第二节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研究进展 |
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的来源 |
1.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来源及类型 |
1.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来源 |
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 |
2.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经典遗传 |
2.2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定位 |
3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 |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苗期识别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SCAR标记开发和应用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材料种植 |
1.2.2 DNA提取 |
1.2.3 PCR扩增 |
1.2.4 DNA序列分析 |
1.2.5 TAIL-PCR分析 |
1.2.6 人为混杂保持系种子的不育系种子批的鉴定 |
1.2.7 花粉育性调查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基于PCR-RFLP的珍汕97A和珍汕97B DNA多态性分析 |
2.2 OPA12扩增DNA片段的碱基序列分析 |
2.3 基于测序结果开发的SCAR标记对珍汕97A和珍汕97B的鉴别 |
2.4 利用TAIL-PCR解析OPA12的复链位置 |
2.5 基于TAIL-PCR结果设计的引物对珍汕97A和珍汕97B的识别 |
2.6 利用SCAR标记CHI20F3/CHI23R3对4对不育系和保持系单株叶片总DNA的扩增 |
2.7 利用SCAR标记CHI20F3/CHI23R3对汕优63组合的三系及F_1和F_2单株总DNA的扩增 |
2.8 利用SCAR标记CHI20F3/CHI23R3对人为掺杂珍汕97 B的珍汕97A种子批的鉴定 |
3 讨论 |
第三章 基于功能标记区分水稻HL型和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幼苗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材料种植 |
1.2.2 DNA提取 |
1.2.3 PCR扩增 |
1.2.4 人为混杂保持系种子的不育系种子批的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HL-ORF79-1、HL-ORF79-2和HL-ORF79-3对粤泰A和粤泰B总DNA的扩增表现 |
2.2 BT-ORF79-1对8对BT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总DNA的扩增表现 |
2.3 利用BT细胞质功能标记BT-ORF79-1对人为掺杂武育粳3B的武育粳3A种子批的鉴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8)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快速、准确的品种鉴定技术是杂交水稻种子质量检测和植物新品种测试的需要 |
2 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稻及其亲本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
3 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杂交水稻品种鉴定需要解决的技术要点 |
3.1 快速提取DNA的方法研究 |
3.2 PCR扩增程序和反应体系的优化 |
3.3 PCR扩增产物检测方法的改进 |
3.4 核心引物的筛选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
3.5 “大青棵”的SSR标记鉴定 |
4 研究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对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杂交水稻制种和生产的重要意义 |
(9)杂交稻亲本SSR指纹图谱构建及两系杂交稻和大青棵鉴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杂交稻种子真实性和纯度检测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1.1 形态标记鉴定法 |
1.2 物理化学鉴定法 |
1.3 生物化学标记鉴定法 |
1.4 DNA分子标记鉴定法 |
2 当前应用SSR标记进行品种鉴定需要研究解决的技术要点 |
2.1 快速提取DNA的方法研究 |
2.2 PCR扩增程序和反应体系的优化 |
2.3 PCR扩增产物检测方法的改进 |
2.4 核心引物的筛选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 |
3 研究快速、简便、准确的杂交水稻和常规水稻品种SSR标记鉴定方法的重要意义 |
3.1 杂交种子纯度的快速检测是种子市场和生产的需要 |
3.2 杂交水稻品种的快速鉴定方法也是当前水稻新品种测试的需要 |
4 两系法杂交稻及其亲本的SSR标记鉴定的重要性 |
4.1 两系法杂交稻的特点 |
4.2 光温敏不育的原理和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原因 |
4.3 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种植鉴定存在的问题 |
5 杂交水稻种子中大青棵鉴定 |
5.1 大青棵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及SSR标记鉴定的意义 |
5.2 大青棵产生的遗传机理和SSR标记鉴定的依据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4个两系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52对SSR引物在7个亲本间的多态性 |
2.2 两优培九F_1及其亲本SSR标记检测验证 |
3 讨论 |
第三章 33份籼粳杂交稻亲本的SSR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33份籼粳杂交稻亲本的SSR分子标记多态性 |
2.2 33份籼粳杂交稻亲本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2.3 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33份亲本的聚类分析 |
2.4 33份籼粳杂交稻亲本的SSR指纹图谱 |
3 讨论 |
第四章 粳稻不育系与籼稻及籼稻不育系与粳稻杂交F_1代主要农艺性状特征分析及鉴定大青棵的SSR标记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田间种植和性状考察 |
1.3 DNA提取方法和步骤 |
1.3.1 DNA提取方法 |
1.4 PCR反应和扩增产物检测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5个粳稻不育系与13个籼稻所配38个组合F_1的株高、抽穗期及结实率的表现 |
2.2 4个籼稻不育系与9个粳稻父本所配17个组合F_1的株高、抽穗期及结实率的表现 |
3 与55个杂交组合F_1代株高、抽穗期显着相关的SSR标记扩增条带 |
4 本试验中鉴定大青棵的SSR分子标记 |
5 同一个组合在南京和海南的3个性状表现差异 |
6 讨论 |
6.1 本研究中鉴定大青棵标记 |
6.2 大青棵标准的确定 |
6.3 不断完善大青棵的鉴定技术 |
6.4 六千辛A为母本的大青棵组合类型分析 |
6.5 大青棵类型杂株存海南难以进行种植鉴定 |
6.6 与株高、抽穗期显着相关的标记分析 |
6.7 发现1个有生产潜力的亚种杂交组合 |
6.8 快速、高效DNA提取方法的应用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 |
1 全文结论 |
1.1 改进了DNA提取方法 |
1.2 4对SSR引物组合可以鉴定4个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两优108、培矮64S/E32、两优122及其亲本 |
1.3 建立了33个籼、粳杂交稻亲本的SSR指纹图谱数据库,发现了6对可以用于鉴定籼、粳类型的SSR特征标记 |
1.4 发现了可以用于本研究大青棵鉴定的SSR分子标记 |
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4个两系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DNA提取方法 |
1.2.2 PCR扩增 |
1.2.3 扩增产物检测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52对SSR引物在7个亲本间的多态性 |
2.2 两优培九F1及其亲本SSR标记检测验证 |
3 讨论 |
四、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论文参考文献)
- [1]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方法综述[J]. 宋丰顺,倪大虎,倪金龙,李莉,杨剑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 [2]显性标记在广两优476种子纯度鉴定中的应用[J]. 李进波,夏明元,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3(23)
- [3]SSR分子标记在杂交水稻品种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研究[D]. 任辉. 浙江农林大学, 2013(04)
- [4]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农作物品种真实性和纯度[D]. 周会.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4)
- [5]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Ⅴ.不同引物检测同一品种纯度的准确性[J]. 赵虹,张宇飞,林梅,廖芳丽,熊先锋,涂书新,张凯. 湖北农业科学, 2012(20)
- [6]SSR法鉴定水稻两系杂交种纯度的运用与探讨Ⅲ.两个形态学差异较大的品种间掺杂回收试验[J]. 廖芳丽,林梅,张宇飞,赵虹,熊先锋,张凯,涂书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8)
- [7]水稻4种类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苗期识别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D]. 卢超.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8]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杂交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J]. 戴剑,洪德林.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2(01)
- [9]杂交稻亲本SSR指纹图谱构建及两系杂交稻和大青棵鉴定的研究[D]. 戴剑.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6)
- [10]4个两系杂交稻亲本的SSR多态性分析[J]. 戴剑,洪德林,吴燕,陈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