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论文文献综述)
赵安琪[1](2020)在《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公众参政议政意识的觉醒,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共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地方政府的有效治理变得尤为重要。有效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媒体作为公众与地方政府间沟通的渠道,为公众行使监督权提供了路径。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融媒体拓宽了公众的监督途径,丰富了公众与媒体的监督形式,使得融媒体监督在地方政府治理中发挥出更显着的效应。当前,学界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研究多是从治理模式、治理路径的宏观方向出发,对于媒体监督在地方政府治理的作用研究则多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缺少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融媒体监督效应的研究,因此,以治理理论、政治沟通理论为理论基础,围绕地方政府治理、融媒体、监督效应等关键词进行研究,对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提升融媒体监督效应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探讨融媒体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路径与发挥监督效应的一般性规律问题是本论文的主旨。在既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选取具体的实证案例进行研究。电视问政作为借助融媒体平台而开辟的全新问政节目,是媒体和公众行使监督权利、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形式,也是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有效性的具体实践。选取电视问政这一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融媒体监督实践为研究切入点,切合研究主题,使得论证更具应用性。通过介绍电视问政节目的流程与角色设置,可以分析融媒体平台如何发挥监督作用,公众又是如何借助融媒体平台行使监督权利。通过分析出电视问政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监督效应,归属到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的一般性规律,对于改进电视问政的内容与形式,更好的发挥融媒体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效应提供一定的思考与借鉴。本论文以监督效应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的具体监督实践出发,梳理2017年—2019年之间的14期电视问政节目的内容,分析R市电视问政与政府治理的关系和监督现状。再选取样本,既对监督效应进行实际效果的微观量化,又对监督效果进行宏观的分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论证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效应。最终由电视问政这一具体案例延伸,对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进行分析,探究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不足的困境与原因,以此提出构建以电视问政为中心的民主监督体制、公众协同治理的完善对策,完善融媒体监督机制,来实现地方政府的有效治理,使得地方政府向着政治民主化、治理现代化方向迈进。
向磊[2](2020)在《县域融媒体中心影响力研究 ——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媒体传播格局,传统主流媒体因传播渠道失灵和用户大量流失而“跌落神坛”,不仅面临生存危机,更是逐渐在舆论场中失去主动权,直接影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稳定。这样的背景下,媒体融合改革势在必行。在国家顶层设计构想中,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改革触及最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不仅要重构融合传播体系,更要成为主流媒体基层舆论阵地、基层服务平台和基层治理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出一年的时间节点上,笔者立足于顶层设计的目标要求,以先行先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鹤峰县为样本,全面研究县级融媒体改革实践,调查其传播体系重构进度,掌握基层舆论阵地、服务平台、治理平台的建设现状及效应,挖掘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当下,“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等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评估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效果。本研究参考“使用与满足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二次传播理论”,借鉴以“媒介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鹤峰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根据顶层设计指向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笔者将媒介影响力评价体系中“广度因子、深度因子、信度因子、高度因子”四维指标,尝试性创新为“广度因子、深度因子、信度因子、热度因子、厚度因子”五维指标,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作出综合判断。调查结果显示,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在体制改革、渠道建设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值得推广借鉴;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媒体面孔严肃高冷、缺乏核心品牌、舆论引导能力有待提升、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短板,笔者提出了再塑采编流程、创新融合思维、打造核心品牌、增强引导能力和完善服务平台等策略建议,期待为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
潘聘[3](2020)在《信任视角下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微信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地方都市报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这一传播渠道。但微信公众号建设一方面提升了地方都市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内容标准的缺失及其不同于地方都市报本身的传播机制也使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在公信力建设方面面临着较大困难。现有文献多从宏观层面考察媒体公信力,如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网络媒体公信力等,缺少对新生事物——媒体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的具体考察。目前国内外对于公信力研究有多个视角,如传统新闻专业主义、心理学、社会学、舆论学等领域都涉及公信力问题,有学者从信任视角研究政府、社会组织等的公信力,但从信任视角研究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信号的公信力,却寥寥无几。而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主观信任是影响媒体公信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选取了信任视角来考察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的公信力。论文查阅了大量文献,其中重点参考喻国明主编的《大众媒介公信力测评》,确定了信任、媒体公信力、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地方都市报本身的内容特点,初步建立地方都市媒体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体系。其后,在探索性研究中基于访谈和问卷调查建立了由四个维度、26个指标构成的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法,对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影响因素与现状进行了分析,验证发现个体意识和媒介使用频率与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个体意识、自律意识、媒介使用频率可通过地方都市报本身的公信力评价间接影响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评价。通过用户打分发现我国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评分略高于媒介机构公信力评分,但整体公信力水平仍待提升。基于此为我国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的建设提供几点启示:在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运营中要树立互联网产品思维;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与其所属媒体机构之间或存在“信任转移”;互联网新闻产品需以用户为中心建立新的公信力评判标准。
葛淼[4](2020)在《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四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自媒体和互联网商业平台的迅速崛起,我国传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主流媒体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为主流媒体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建成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是新时代我国新闻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本文从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四力”的基本概念入手,探析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策略、传播效果和品牌形象的维度审视主流媒体在“四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各级主流媒体“四力”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宝贵经验,指出“四力”提升的重要路径。本文选取上海报业集团这一典型个案,从媒体战略、内容生产和队伍建设三个角度总结梳理其“四力”提升的具体做法,为主流媒体,特别是地方主流媒体“四力”建设提供更多理性、建设性的意见。
张丁煜,赵春红,李虹[5](2020)在《基于受众参与的地方媒体公信力研究——以邢台受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媒体公信力是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重大研究方向。媒体公信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概念。在美国,媒体公信力研究将近有九十多年的研究历史,主要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媒体公信力。为了能够更立体化地掌握和分析地方媒体公信力,本文把地方媒体公信力分为"整体舆论环境下的地方媒体公信力"和"特定媒体的公信力"两部分。本文的自变量则主要聚焦于受众的特性。具体来讲,以地方的受众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来进行,通过分析SPSS数据分析来完善地方媒体公信力研究。
付宁,漆亚林[6](2019)在《困境与出路:互联网逻辑下我国主流媒体的“信任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通过赋权和分权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媒体主导权,给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建设造成了传播困境、内容困境、效率困境和责任困境。公信力是媒体安身立命的基石,主流媒体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技术应用上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加快媒体融合的"四全"建设;在内容建设上要回归新闻价值本源,把握内容建设的三个维度;在价值体系建构上增强社会整合力,建构一体化价值体系,确保自己在媒介市场的思想和价值引领地位,进而着力重构和有效提升媒体公信力。
张天清[7](2018)在《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公信力是媒体自身品质和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这决定了我们要"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劲往下使",要善于从人民群众立场策划新闻,以人民群众视角报道新闻,用人民群众语言采写新闻,将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
陈坚[8](2017)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治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全媒体裂变式发展,公众即时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多了很多。然而,大量失实、夸张的新闻资讯混杂其中,媒体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公信力治理,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一直在媒体公信力治理中处于主体地位,但是由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双重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存在不少弊端,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全媒体环境下治理媒体公信力的需要。同时,全媒体具有广泛互动、利用数字设备传播的特性,只靠政府治理,很难解决全媒体环境下媒体公信力缺失难题。本文按照“目前是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办”的逻辑思路,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系统法等方法分析我国媒体公信力治理现状。研究发现,由于政府治理体制存在缺陷、媒体自我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公众参与治理意识较弱、媒体行业协会发展滞后等原因,导致媒体公信力治理存在政府治理不力、媒体自我管理不规范、公众和媒体行业协会在媒体公信力治理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为了提高全媒体时代下媒体公信力治理,协同治理是适应全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治理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相关分析提出协同治理媒体公信力方案,具体包括政府应该完善媒体公信力治理机制,媒体应该建立正式制度加强自我管理,发挥公众在媒体公信力治理中的作用,同时建立媒体行业协会专业化自律机制,提高治理媒体公信力的能力。
强月新,徐迪[9](2016)在《我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现状考察——基于2015年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在公众心目中权威度的反映。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2014年度重点项目"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研究"的全国性调查资料(N=1159)为依托,从主流媒体公信力的整体评价状况和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价的影响因素两个方向入手,对现阶段我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民众对主流媒体公信力的总体评价较高,但在不同类型和级别的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价上差异显着,媒介使用行为等因素对主流媒体公信力的评价有着重要影响。
郝江震[10](2016)在《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关键时刻,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应用媒介有效宣传和引导舆论,辅助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的关于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的讲话,以及之后发表的“8.19”讲话、“2.19”讲话等一系列讲话精神都显示出要加快推进我国互联网络领域的建设进程,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这对主流媒体在公信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而主流媒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这三个媒介,通过向公众传播真实新闻内容,恪守传媒基本原则和社会道德底线,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获得公众的认可、支持和信任,逐步建立起公信力和话语权,为大众所信赖,并顺势获得优越的市场价值,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它们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媒体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继续发挥传统媒介在社会公信力和话语权上的中坚力量,同时正面促进网络新媒体对政府宣传工作公信力的影响,有效控制和消除网络新媒体的不良发展态势和负面影响,是当前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媒体舆论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本文主要是根据有关理论,查阅分析现实中的案例,主要以内蒙古地区政府媒体舆论工作为例,结合内蒙地区媒体舆论工作当前实际,分析了内蒙地区主流媒体公信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同时本文还采用了文本分析方法,对民族地区传统主流媒体在一些重大实践当中报道倾向进行SPSS内容分析,将二者进行交叉比对,分析其具体数据内涵。本文期望通过上述工作,能够为政府媒体工作者在媒体宣传方式和媒体内涵大变革时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借鉴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团结稳定做出一点贡献。
二、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论文提纲范文)
(1)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一)相关概念辨析 |
1.地方政府治理 |
2.融媒体监督 |
3.监督效应 |
4.电视问政 |
(二)理论基础 |
1.治理理论 |
2.政治沟通理论 |
二、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的现状 |
(一)山东省R市的基本情况 |
1.R市政府治理与融媒体建设的现况 |
2.R市电视问政的兴起 |
(二)R市电视问政的监督程序分析 |
1.R市电视问政的监督形式 |
2.R市电视问政的问题来源 |
3.基于融媒体平台的电视问政角色分析 |
(三)R市电视问政在政府治理中的监督内容 |
1.各期问政节目的监督内容 |
2.R市电视问政中反映的问题分析 |
(四)R市电视问政在政府治理中的监督现状分析 |
1.2019年第4期电视问政的案例回顾 |
2.2019年第4期电视问政的监督成果 |
3.R市电视问政在政府治理中的监督现状 |
三、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效应分析 |
(一)R市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微观监督效应分析 |
1.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
2.R市电视问政中的政府回应效度 |
3.R市电视问政的问题整改效度 |
4.小结 |
(二)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积极效应 |
1.促进公共问题的解决,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
2.扩大监督覆盖面,提升地方政府治理透明度 |
3.建立民意诉求新渠道,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益 |
(三)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消极效应 |
1.监督趋于流于形式 |
2.缺乏有力的问责功能,被问政单位消极应对 |
(四)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监督溢出效应 |
1.促进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 |
2.提高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
四、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存在消极效应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电视问政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消极效应表现 |
1.问政内容缺乏公共性,难以形成公共政策 |
2.问政主体参与不够,监督效果打折扣 |
3.问政程序反馈不够,监督缺乏有效性 |
(二)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存在消极效应的问题分析 |
1.融媒体的公信力危机 |
2.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 |
3.舆论与法治的冲突 |
(三)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存在消极效应的原因分析 |
1.媒体自身体制的制约 |
2.融媒体监督中法律法规的缺位 |
3.民主监督的机制缺陷 |
4.地方政府治理中的行政文化困境 |
五、地方政府治理中提升融媒体监督效应的路径分析 |
(一)构建以电视问政为中心的民主监督机制 |
1.创新电视问政的监督形式,提升监督效能 |
2.明确融媒体监督机制,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 |
(二)深挖监督问题公共性,实现公众协同治理 |
1.完善监督问题的公共性机制 |
2.激发公众参与热情,实现协同治理 |
(三)突破传统行政文化桎梏,增强行政执行的过程监督 |
1.创新行政文化 |
2.增强行政执行的过程监督 |
(四)强化问责功能,完善政府决策评价体系 |
1.强化治庸问责功能 |
2.完善行政决策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县域融媒体中心影响力研究 ——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背景下的鹤峰探索 |
第一节 鹤峰县融媒体中心的总体概况 |
第二节 鹤峰县融媒体中心的改革探索 |
一、破冰:突破传统体制机制瓶颈 |
二、重塑:做好平台融合改革文章 |
三、借力:开创舆论引导全新格局 |
四、探索:新闻+服务的创新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县级融媒体中心影响力的概述 |
第一节 县级融媒体影响力的概念界定 |
一、媒体影响力 |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影响力 |
第二节 媒体影响力的发生机制 |
第三节 作用于县级融媒体影响力的五维指标评价体系 |
一、广度因子:以受众接触面标准的影响力评价指标 |
二、深度因子:以受众接触时长为标准的影响力评价指标 |
三、信度因子:以媒体公信力为标准的影响力评价指标 |
四、热度因子:以二次传播效果为标准的影响力评价指标 |
五、厚度因子:以媒体服务性为标准的影响力评价指标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调查 |
第一节 基于问卷调查的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现状研究 |
一、研究思路 |
二、样本概况 |
三、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五维指标分析 |
四、问卷调查小结:鹤峰县融媒体中心融合经验与问题 |
第二节 基于实地调查的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现状研究 |
一、调查思路 |
二、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的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五维指标分析 |
三、实地调查小结:鹤峰县融媒体中心融合经验与问题 |
第三节 、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存在的不足 |
一、各平台特色不明显,内容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
二、新闻内容严肃刻板,高冷面孔让受众有距离感 |
三、媒体缺乏核心品牌,没有为受众打上渠道烙印 |
四、互动交流形同虚设,网络舆论引导力有待提升 |
五、服务平台亟待完善,基层治理平台任重而道远 |
第四章 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提升策略 |
第一节 顶层设计指向与媒体影响力的内在关联 |
第二节 鹤峰县融媒体中心影响力的提升策略 |
一、再塑新闻采编流程,彰显平台特色 |
二、创新媒体融合思维,突出受众至上 |
三、打造媒体优质品牌,借助质量突围 |
四、增强传受良性互动,强化舆论引导 |
五、突破传统思维理念,打造治理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3)信任视角下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标与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1.4.3 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 |
1.4.4 研究工具 |
1.4.5 研究程序与统计分析方法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信任理论综述 |
2.1.1 定义及分类 |
2.1.2 媒体信任 |
2.2 微信公众号相关研究 |
2.2.1 微信公众号概念及分类 |
2.2.2 媒体微信公众号研究 |
2.3 公信力相关研究 |
2.3.1 概念界定 |
2.3.2 媒介公信力测评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的探索性研究 |
3.1 传统大众媒介公信力评判标准 |
3.2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评价指标初步筛选 |
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1 设计思路 |
3.3.2 问卷构成 |
3.4 第一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3.4.1 信度、效度分析 |
3.4.2 测量指标的筛选 |
3.4.3 量表调整的最终结果与权重加总 |
3.4.4 我国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的影响因素与现状分析 |
4.1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影响因素的相关假设 |
4.1.1 用户人际信任程度 |
4.1.2 用户人格特质变量 |
4.1.3 媒介使用频率 |
4.1.4 地方都市报公信力 |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2.1 设计思路 |
4.2.2 问卷构成 |
4.3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4.3.1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 |
4.3.2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现状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
5.1 研究结果 |
5.2 研究结果的启示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访谈记录》 |
附录二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评价指标调查》 |
附录三 :《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调查》 |
致谢 |
附件 |
(4)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四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四力”相关问题阐释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主流媒体 |
二、媒体融合 |
三、“四力” |
第二节 主流媒体、媒体融合、“四力”之间的关系 |
一、媒体融合推动主流媒体新型化 |
二、媒体融合与“四力”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
三、“四力”是主流媒体融媒转型的顶层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主流媒体“四力”不足的表现及原因 |
第一节 主流媒体“四力”不足的表现 |
一、传播力:平台贪多贪全,缺乏协同联动 |
二、引导力:正面宣传少地气,负面把控有缺位 |
三、影响力:受众需求洞察不足,用户转化难以实现 |
四、公信力:失职失范行为仍存,品牌优势逐渐稀释 |
第二节 主流媒体“四力”不足的原因 |
一、媒体融合不够深入,“四力”建设动力不足 |
二、运作理念不够明确,“四力”建设缺乏指向 |
三、传媒人才较为匮乏,“四力”建设受到制约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主流媒体“四力”提升的路径 |
第一节 传播力的提升 |
一、搭建融媒体生态矩阵 |
二、实施差异化品牌策略 |
第二节 引导力的提升 |
一、正面宣传报道人文化 |
二、负面舆情治理科学化 |
第三节 影响力的提升 |
一、增强受众接触意愿 |
二、提升受众价值体验 |
三、拓宽综合服务功能 |
第四节 公信力的提升 |
一、加强职业素养建设 |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
三、公益提升品牌形象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上海报业集团为例 |
第一节 上海报业集团概况 |
一、上海报业集团创立背景 |
二、上海报业集团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上海报业集团“四力”提升的策略 |
一、媒体战略的因势而谋 |
二、内容生产的应势而动 |
三、队伍建设的顺势而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困境与出路:互联网逻辑下我国主流媒体的“信任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一、媒体公信力的概念内涵与时代意蕴 |
二、连接语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公信力困境 |
(一) 传播困境:不同的过滤机制生产不同的新闻幻象 |
(二) 内容困境:主流媒体信息供给出现张力局限 |
(三) 效率困境:移动互联技术重构信息传播节点 |
(四) 责任困境:市场竞争给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带来挑战 |
三、互联网逻辑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重构路径 |
(一) 技术应用体系: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 加快媒体融合的“四全”建设 |
(二) 内容生产体系:回归新闻价值本源, 把握内容建设的三个维度 |
(三) 价值体系:增强社会整合力, 建构一体化价值体系 |
四、结语 |
(7)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守正创新, 多元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公信力价值凸显 |
时代呼唤主流媒体的职责坚守 |
媒体自身需要品格重塑 |
受众呼唤品质新闻 |
“信者行之基”, 建构媒体公信力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
发挥权威信源的独特优势 |
强化真实性的底线思维 |
以“贴近性”增强共鸣力量 |
以专业主义生产主流信息 |
找准着力点, 多路并进让主流声音深入人心 |
坚持内容为王, 主动设置议题, 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 |
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发展, 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不缺位、有作为 |
加大建设性监督力度, 发挥舆论监督的正能量作用 |
加强媒体品牌文化建设, 锻造一支新型传媒生力军队伍 |
(8)全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全媒体时代 |
一、全媒体概念 |
二、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多样性 |
第二节 媒体公信力 |
一、媒体公信力的概念 |
二、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 |
三、媒体公信力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协同治理 |
一、协同治理理论 |
二、媒体公信力协同治理的必要性 |
三、媒体公信力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 |
第二章 全媒体时代我国媒体公信力现状的问卷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三节 调查问卷设计 |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调查数据总体分析 |
二、媒体公信力对比分析 |
三、媒体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章 媒体公信力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我国媒体公信力治理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对媒体失实失真信息的治理存在滞后 |
二、媒体自身对信息真实性审核不严格 |
三、第三方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
第二节 我国媒体公信力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政府对媒体的治理体制存在缺陷 |
二、媒体自我治理机制不够健全 |
三、公众参与治理意识较弱,媒体行业协会发展滞后 |
第四章 全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协同治理对策 |
第一节 政府应完善媒体公信力治理机制 |
一、转变治理理念,丰富治理手段 |
二、规范治理制度,加强监督力度 |
第二节 媒体应建立正式制度加强自我管理 |
一、媒体建立正式制度,提高把关程度 |
二、加快培育媒体核心价值观,提升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 |
第三节 发挥公众作用,建立媒体行业协会专业机制 |
一、增强公众维护媒体公信力意识,畅通投诉举报和奖励机制 |
二、完善媒体行业协会自治规范和运行机制 |
第五章 总结 |
附录1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我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现状考察——基于2015年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 |
(一)媒体公信力的研究面向 |
(二)媒体公信力的测量方式 |
二、研究方法 |
(一)抽样 |
(二)测量 |
(三)数据分析方法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主流媒体公信力的整体评价状况及比较分析 |
1. 不同类型的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其他媒体比较分析 |
2. 不同级别的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其他媒体比较分析 |
(二)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
1. 人口变量对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价的影响分析 |
2. 媒介使用对主流媒体公信力评价的影响分析 |
四、结论与讨论 |
(10)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国内外主流媒体公信力研究综述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 论文创新 |
一、主流媒体公信力相关理论概述 |
(一) 媒体与公信力 |
1. 媒体公信力概念 |
2. 主流媒体范围界定 |
3. 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发展历程 |
(二) 公信力调查方法 |
1. 绝对公信力测量法 |
2. 相对公信力测量法 |
3. 文本分析法 |
二、主流媒体在内蒙古自治区地区的公信力现状 |
(一) 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调查 |
1. 问卷调查方案 |
2. 调查数据分析 |
3. 不同媒体公信力对比 |
(二) 典型案例对比分析 |
1. 呼格吉勒图案 |
2. 天津港滨海新区爆炸事件 |
3. 突发社会危机情境下的传统媒体 |
(三) 内蒙古地区主流媒体公信力缺失原因 |
1. 出于宣传的把关程序导致中央级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
2. 传统主流媒体的传统思维转变相对滞后 |
3. 主流媒体信息发布的相对滞后容易导致舆论主导权的丧失 |
4. 同质化问题严重影响媒体公信力 |
5. 主流媒体道德失范引发信任危机 |
三、对策探讨 |
(一) 常态社会情境下主流媒体公信力提升对策 |
1. 及时有效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
2. 健全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渠道 |
3. 充分发挥内蒙古处于民族地区的贴近性特点 |
4. 强调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信息采写规范化 |
5. 推动媒体抱团取暖走集团化道路 |
6. 强调媒体新闻信息发布的个性化 |
(二) 危机社会情境下主流媒体公信力提升策略 |
1. 迅速及时发布新闻信息 |
2. 建设性地反应事件真相,及时回应社会质疑 |
3. 冷静地进行人文关怀 |
4. 注重进行平衡报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问卷调查 |
四、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地方政府治理中融媒体监督效应研究 ——以山东省R市电视问政为例[D]. 赵安琪.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县域融媒体中心影响力研究 ——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D]. 向磊.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信任视角下地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公信力研究[D]. 潘聘.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四力”提升研究[D]. 葛淼.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5]基于受众参与的地方媒体公信力研究——以邢台受众为例[J]. 张丁煜,赵春红,李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07)
- [6]困境与出路:互联网逻辑下我国主流媒体的“信任重构”[J]. 付宁,漆亚林. 现代视听, 2019(05)
- [7]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几点思考[J]. 张天清. 新闻战线, 2018(23)
- [8]全媒体时代媒体公信力治理研究[D]. 陈坚.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9]我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现状考察——基于2015年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 强月新,徐迪. 新闻记者, 2016(08)
- [10]主流媒体公信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D]. 郝江震. 内蒙古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