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烯装置裂解炉的热能回收(论文文献综述)
周尖,罗灵力,蒋鹏飞,谷阳,张乐[1](2021)在《裂解原料轻质化技术改造探索和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独山子石化分公司1 000 kt/a乙烯装置在考虑裂解原料加工负荷基础上,再增加1台气体裂解炉,进一步提升装置产能和操作灵活性,以满足轻质化原料加工最大化的目标,以保持经济指标的先进性。改造后,该装置可适应裂解原料重质化和轻质化的大幅变化。
吴荣炜,杨进福,马金欣[2](2021)在《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乙烯裂解装置运行模式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乙烯裂解装置原4炉运行模式导致的单炉运行负荷高、对流段超温、炉膛低氧等问题,提出了裂解炉5炉运行(无备用)的进料模式优化方案。从设备运行情况、主副产物收率、装置能耗、经济效益等方面对两种裂解炉投料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了5炉运行模式的经济性、可行性。结果表明:无备用模式运行时,装置运行状况得以优化;乙烯收率提高,日产量增加约110 t;丙烯与乙烯质量比降低,三烯收率可达60%以上;裂解碳四、裂解碳五和裂解汽油等副产物减少;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
胡本源[3](2021)在《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文中研究指明乙烯作为石化产业的基础原料,其生产能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当前,除了原料受限以外,生产管控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了国内乙烯生产能耗偏高。因此开发面向国内乙烯过程的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技术有利于提高国内炼化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政策,体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面向石化企业工业能效监测评估及优化控制技术与系统”863项目提出面向设备级、过程级、系统级的能效评估标准和在线评估指标体系,引入了价值优化的因素,并进行了相关灵敏度的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可以对乙烯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能效监测和诊断,完成乙烯系统的价值优化并可寻找系统能效最优的工况点。依托“高可靠工业在线色谱仪的工程化及其示范应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利用在线色谱仪对裂解过程关键的裂解气组分分布进行实时监测,并以关键组分信息计算乙烯流程的实时能效监测线;另外一方面,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得到乙烯过程的实时能效上限和下限基准线。通过实时能效监测线和能效基准线的对比,当实时监测的能效值偏离以当前工况计算得到的应有能效值时,可以启动乙烯系统能效的优化控制。本文以乙烯过程的关键部分乙烯裂解炉作为实际验证和应用案例。为有效地对系统能效进行优化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干扰Hammerstein模型的优化控制算法。该算法的策略分为两步,第一步考虑系统状态不可测的情况,对无约束受干扰的线性模型采用鲁棒输出反馈预测控制方法计算中间变量,其中为了处理干扰,采用二次有界技术设计出能够在线更新的估计误差集合的方法使得系统有界收敛。第二步通过中间变量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和采用解饱和的方法得到满足约束的实际控制输入并以乙烯流程中的聚丙烯合成牌号切换过程作为示范和验证。以东北某年产80万吨乙烯装置为背景,综合考虑背景企业的乙烯生产工艺和实际位置情况等,对在线色谱系统的预处理系统、色谱小屋等进行优化和设计,完成了基于系统能效的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的搭建和上线运行。开发了集能效标准、能源实时监测、能耗分析、能效指标、能效统计、能效分析、能源优化、数据管理、能源计划、系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效监测评估与优化平台。该系统采用客户端、应用服务和数据库三层架构方式进行开发,遵循对象抽象、接口定义和接口实现服务三个步骤,实现了统一的远程服务访问。系统投用后,年能耗降幅为7.26%,折算后乙烯装置综合能效提升2.28%,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赵悦如[4](2021)在《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乙烯生产环境影响分析》文中指出乙烯作为我国石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产品之一,受到全社会各行业的重视。“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推进乙烯原料多元化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下的重要举措。化工行业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引发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思想深入影响各行各业,环境问题引发普遍关注。结合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推动,全球乙烯工业原料结构优化更新,为提升乙烯原料竞争力带来新契机,我国迎来轻质烷烃制烯烃产业的投资热潮,乙烯原料轻质化的发展也遵循2030碳减排达峰的政策方针。然而新建投产的烷烃裂解制乙烯项目存在的环境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生命周期方法对我国烯烃路径工艺原料变革的环境影响展开分析,旨在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生命周期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论,对比国内不同原料来源(原油基石脑油、煤炭基甲醇、天然气基乙烷、生物基乙醇)制乙烯的环境影响发现:原料开采都承担主要环境贡献(分别占比46%,90%,43%,88%),因此选择不同原料加工方式直接影响乙烯生产环境负荷;所有影响评价指标中,人类毒性HTP指标的环境影响最大,这说明不同原料制乙烯过程都对人体健康造成显着影响;从累积能源指标分析,天然气基路径总体环境影响最低(2.12E+04 MJ),石油基路径其次(1.55E+05 MJ),其中,煤炭基路径造成的环境影响最显着(2.17E+05 MJ),约为天然气基的10倍,生物质路径的环境影响值达到(6.69E+04 MJ),但其在国内发展受原料和经济成本限制,而乙烷来源前景广阔,因此选择新兴乙烷裂解路径符合原料轻质化石化发展目标。(2)进一步分析包含运输部分的国内乙烷裂解工艺可知:天然气开采仍对各项指标造成显着影响,但酸化AP指标中,模型新增乙烷运输阶段造成了66.23%的环境负荷,这表明运输燃料的选择在未来有较大优化空间;从CML累积标准化结果对比三种典型乙烷制乙烯裂解工艺可知,乙烷脱氢工艺环境影响最大(7.82E-09),为新浦工艺(5.49E-09)和中石油工艺(6.13E-09)的1.27和1.42倍,结果表明国内脱氢工艺确实有待改进,而天然气基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具有明显优势,符合绿色环境发展趋势。
彭志荣,段海涛,董万军,赵伟鑫[5](2021)在《乙烯装置能耗指标分析与优化措施》文中认为中国石油四川石化800 kt/a乙烯装置投产以来能耗指标一直偏离设计值。介绍了乙烯装置主要的能耗指标。与同类乙烯生产单位的指标对比,发现了该装置在能耗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逐一对装置能耗指标进行分析,找出超标原因,进而提出优化措施,并且结合本单位实际生产情况提出完善方案。从而保证了乙烯装置稳定高效运行,达到了增加乙烯产能、降低能耗、提高总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范风铭[6](2020)在《轻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分离工艺模拟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基于世界首套40万吨/年轻油催化裂解制烯烃的工业示范装置运行数据,深入研究催化裂解制烯烃的工艺和过程优化。根据实际生产装置物流组成、产物组成,以轻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单元的高能耗分离装置为研究课题,采用分级精馏、热泵、乙烯制冷、丙烯制冷、夹点换热等措施,对深冷分离装置进行工艺和能量优化。首先通过关键组分的热力学性质研究,采用非极性体系的汽液相PR状态热力学方程,以流程稳态模拟技术作为研究方法,结合Aspen Plus商业模拟软件建立准确的的精馏分离数学模型,考察理论板数、各塔压力/温度、回流比等工艺参数对分离指标的影响。通过与工业示范生产装置对比,流程模拟与操作数据、设计数据吻合,关键位置的温度值与运行装置相差±5℃以内,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准确性。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聚合级乙烯产品30.00%,聚合级丙烯产品23.30%,双烯烃收率为53.30%,高于传统蒸汽裂解的乙烯丙烯收率(45%~48%)。其次在模型基础上对目前装置存在能耗瓶颈进行优化。通过模拟计算、热力学与实际数据比较建立合理的工艺流程,经过数据分析和换热网络的对比等方法,优化烯烃分离流程降低能耗,建立能耗比较模型。从定性到定量,有针对性地过对每个精馏体系进行分离优化,确定最佳进料塔板位置和最优回流比。结合夹点技术和Aspen Energy Analyzer对目前装置存在能耗瓶颈进行优化,通过换热网络的优化,能量逐级利用等手段,对不同工艺流程的能耗进行计算比较,减少装置能耗。优化的研究结果与基础工况相比,优化后总冷负荷减少10.55%,优化效果明显。综上,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轻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分离单元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陈士壮[7](2020)在《基于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的设计及微波能分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废旧轮胎的大量堆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环保高效地处理废旧轮胎已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废旧轮胎重要的处理方法,采用裂解方法可以将废旧轮胎分解成裂解油、裂解气和裂解炭黑,达到循环回收利用的目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加入到了废旧轮胎裂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队伍当中。由于微波裂解技术较传统热裂解具有加热速度快、内外同时加热、加热均匀、易于控制和环保节能等优点,所以被认为是处理废旧轮胎最有前途的技术。本文依据电磁理论和微波技术,研究了微波裂解机理,阐述了微波裂解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影响裂解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各因素,设计了一套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设备主要包含进料装置、裂解装置、出料装置、输送装置和油气处理装置。从腔体的布局,材料的选取、密封保温和冷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模型,利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模拟了裂解腔体内微波能分布,对裂解腔体结构及尺寸进行了优化分析。认为,在裂解腔体高度310mm时模式最多,能量分布最为均匀,微波能吸收率最高;确定了腔内平铺胶粉的厚度为40mm时,裂解效率最高。实验结果验证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对裂解产物的分析,判定设备的裂解效率可达95%以上,且物料裂解均匀,证明了腔体内能量分布均匀,能耗低,达到了设计预期,说明所设计的裂解设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隋婷,孟祥斌,王雁鹏,刘强,乔丹[8](2019)在《乙烯装置蒸汽优化节能措施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从裂解炉产汽、汽轮机蒸汽利用2个方面展开论述,列举某600 kt/a乙烯装置蒸汽优化措施。对比蒸汽优化前后数据,得出清理裂解炉SLE和调整三机组抽汽可降低装置能耗并节约装置成本投入的结论,为装置后续蒸汽优化操作提供指导。
刘通[9](2019)在《乙烯工业资源有效利用的建模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能源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着动力,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持。随着当代世界各国都在竭力发展本国的经济,能源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愈发受到人类的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皆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乙烯工业是复杂流程工业中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系统工程之一,因此,对乙烯工业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以及环境效益约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找到满足产品产量以及保证环境最低扰动量的情况下的资源调配方式,是解决乙烯工业中面临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点,这也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的重要方向。P-图(process graph)理论已广泛应用于解决化工过程中的过程网络综合问题,以及之后发展到处理供应链规划、反应路径识别以及碳管理规划等领域,这些应用主要侧重于流程的组合,模型的构建形式也比较单一,因此本课题在P-图理论支持逻辑约束、图形化建模、求解算法较为完善等优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P-图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在模型之中通过构建乙烯裂解过程中的乙烯产率系数、乙烯碳排系数以及原料、产品、碳排放约束等条件构建了数据关系,通过添加P-图虚拟节点实现了在乙烯工业领域基于碳排放约束的资源重组与调度分配,同时为其他复杂流程工业的系统工程中实现提高能源效率以及节能减排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求解该模型可以得到最优解以及次优解等解决方案,这些可行结构方案均是满足约束条件的,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选择最有利的解决方案。本文的方法有利于乙烯行业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本课题的实验数据都基于中国经典乙烯裂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数据,通过对已知案例进行研究分析,验证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P-图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且对乙烯工业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现了碳排放量的降低。同时为工厂或者企业提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建议,有利于工厂发现实际生产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实现生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潘伟[10](2019)在《乙烯装置裂解炉节能降耗措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与实施乙烯装置裂解炉节能降耗是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从裂解原料的选择与优化、烧焦控制方案的改良、热效率的提高、新型节能技术的应用以及裂解炉管理的加强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乙烯装置裂解炉节能降耗措施。
二、乙烯装置裂解炉的热能回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烯装置裂解炉的热能回收(论文提纲范文)
(1)裂解原料轻质化技术改造探索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装置技术改造 |
1.1 轻烃汽化系统改造 |
1.2 增加乙烷/丙烷裂解炉和减黏塔 |
1.3 增加甲苯萃取系统 |
1.4 裂解气压缩机透平以及碱洗塔的改造 |
1.5 分离深冷系统改造 |
1.6 低温甲烷化反应系统改造 |
1.7 蒸汽凝液系统改造 |
1.8 丙烯精馏系统 |
2 结语 |
(2)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乙烯裂解装置运行模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运行方案调整 |
1.1 运行负荷 |
1.2 炉管出口温度COT |
2 5炉运行方案评估 |
2.1 装置运行情况 |
2.2 双烯收率及产量 |
2.3 副产物收率及组分变化 |
3 能耗及经济效益评估 |
3.1 园区物料平衡 |
3.2 能耗 |
3.3 经济效益评估 |
4 结论 |
(3)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与综述 |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石化工业能效评价研究 |
1.2.1 乙烯能效评估方法 |
1.2.2 乙烯裂解炉模拟 |
1.3 石化行业优化控制研究 |
1.4 石化行业能效在线监测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论文组织结构 |
2 乙烯装置系统能效模型 |
2.1 能效指标体系的建立 |
2.1.1 乙烯行业能效指标体系概述 |
2.1.2 乙烯过程指标体系详述 |
2.2 乙烯系统级模型的灵敏度分析与模型验证 |
2.2.1 裂解深度对产品分布的影响 |
2.2.2 裂解深度对能源物料消耗的影响 |
2.2.3 裂解深度对能效的影响 |
2.2.4 不同原料对能效的影响 |
2.2.5 物料价格对能效的影响 |
2.2.6 能效与收率最大化的对比 |
2.2.7 能效优化影响因素的分析 |
2.3 小结 |
3 基于系统能效模型的乙烯裂解过程实时监测 |
3.1 能效评估基线计算方法 |
3.1.1 裂解炉模拟 |
3.1.2 动态能效基线计算 |
3.2 基于在线色谱分析仪计算实时系统能效线 |
3.2.1 基于在线色谱分析的能效监测系统搭建 |
3.2.2 基于在线色谱分析的实时能效线的计算 |
3.3 乙烯过程系统能效的监测与评估 |
3.4 小结 |
4 基于系统能效模型的优化控制 |
4.1 基于干扰Hammerstein模型的化工过程预测控制 |
4.2 鲁棒MPC策略 |
4.2.1 离线估计器设计 |
4.2.2 二次有界性条件 |
4.2.3 实际控制输入 |
4.2.4 乙烯过程中聚丙烯的控制优化 |
4.3 小结 |
5 乙烯过程系统能效实时监测平台系统开发与应用 |
5.1 乙烯过程系统能效实时监测平台系统总体架构 |
5.1.1 能效监测模块 |
5.1.2 能效评估模块 |
5.1.3 能效优化模块 |
5.2 系统编写过程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
5.2.1 OPC数据接口技术 |
5.2.2 无线通信技术 |
5.2.3 在线色谱分析仪应用调校 |
5.3 系统软硬件配置及效益分析 |
5.3.1 实际应用的软硬件配置 |
5.3.2 效益分析 |
结论 |
创新点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乙烯生产环境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展 |
1.2.1 传统石化原料生产环境影响的研究 |
1.2.2 乙烯生产工艺及原料经济效益的研究 |
1.2.3 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 |
1.4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目标 |
1.4.2 论文研究框架 |
1.4.3 技术路线 |
2 LCA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
2.1.1 目标与范围 |
2.1.2 清单分析 |
2.1.3 影响评价 |
2.1.4 结果解释 |
2.2 LCA分析软件—open LCA |
2.2.1 open LCA1.10 生命周期评价软件 |
2.2.2 open LCA1.10 操作流程 |
2.2.3 LCA评价方法介绍 |
2.3 数据来源 |
2.3.1 数据收集 |
2.3.2 数据库介绍 |
3 四种不同原料来源的乙烯生产LCA环境影响分析 |
3.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
3.1.1 研究目标及意义 |
3.1.2 研究范围界定 |
3.2 清单分析 |
3.2.1 石脑油制乙烯OTE |
3.2.2 煤基甲醇制乙烯CMTE |
3.2.3 天然气基乙烷制乙烯NETE |
3.2.4 生物基乙醇制乙烯BETE |
3.3 不同影响类型的阶段分析 |
3.3.1 六种关键指标的阶段分析 |
3.3.2 原料开采阶段对比分析 |
3.3.3 乙烯制取阶段对比分析 |
3.4 不同影响类别的贡献分析 |
3.4.1 GWP100 指标贡献分析 |
3.4.2 HTP指标贡献分析 |
3.4.3 ADP_f指标贡献对比 |
3.4.4 EP指标贡献对比 |
3.4.5 AP指标贡献对比 |
3.4.6 ODP指标贡献对比 |
3.4.7 Renewable,water指标贡献对比 |
3.5 四种原料路径标准化结果分析 |
3.6 不确定性评估 |
3.6.1 文献结果与软件结果对比 |
3.6.2 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 |
3.7 结果对比与讨论 |
3.7.1 文献结果对比 |
3.7.2 环境友好性措施和建议 |
3.8 本章小结 |
4 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环境影响分析及结果讨论 |
4.1 国内乙烷裂解制乙烯的LCA环境影响分析 |
4.1.1 研究目标和范围 |
4.1.2 国内乙烷模型清单分析 |
4.2 国内乙烷模型环境影响评价 |
4.3 不同阶段指标结果解释 |
4.4 国内原料开采模型指标贡献分析 |
4.5 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的环境影响比较 |
4.5.1 中石油工艺 |
4.5.2 新浦烯烃工艺 |
4.5.3 乙烷氧化脱氢工艺 |
4.6 三种工艺的环境影响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指标贡献分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乙烯装置能耗指标分析与优化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装置能耗指标分析 |
1.1 蒸汽单耗 |
1.2 燃料气单耗 |
1.3 水综合消耗 |
1.4 综合能耗 |
1.4.1 原料轻质化 |
1.4.2 原料结构优化 |
2 装置能耗指标进一步优化 |
2.1 蒸汽系统优化 |
2.2 循环水系统优化 |
2.3 提高装置处理能力 |
2.4 裂解炉新技术的应用与维护 |
3 结语 |
(6)轻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分离工艺模拟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烯烃分离研究现状 |
1.2.1 裂解制烯烃技术介绍 |
1.2.2 典型的烯烃分离流程 |
1.2.3 小结 |
1.3 分离技术在轻油催化裂解制烯烃中的应用 |
1.3.1 急冷单元 |
1.3.2 压缩单元 |
1.3.3 脱甲烷单元 |
1.3.4 脱乙烷塔和乙烯精馏单元 |
1.3.5 脱丙烷塔单元 |
1.3.6 丙烯塔单元 |
1.3.7 制冷系统 |
1.4 模拟软件在化工工艺流程中的应用 |
1.4.1 化工工艺流程的模拟 |
1.4.2 常用模拟软件 |
1.4.3 序贯模块法和联立方程法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6 研究课题的意义 |
第2章 基于Aspen Plus的流程模拟及验证 |
2.1 引言 |
2.2 热力学方程的确定 |
2.2.1 分离机理 |
2.2.2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定律 |
2.2.3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模型 |
2.2.4 热力学方程的选择 |
2.3 烯烃分离流程的模型建立 |
2.3.1 加工过程的物料平衡 |
2.3.2 工艺气性质及产品要求 |
2.3.3 分离方案选择 |
2.3.4 分离过程模拟 |
2.4 模拟建模的对比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烯烃分离过程的能量优化 |
3.1 引言 |
3.2 脱丙烷塔系统能量优化 |
3.2.1 脱丙烷塔操作压力选择 |
3.2.2 脱丙烷塔体系的分离精度与回流量 |
3.3 脱甲烷系统能量优化 |
3.3.1 脱甲烷系统梯级冷凝 |
3.3.2 脱甲烷汽提塔的优化 |
3.3.3 脱甲烷塔优化 |
3.4 C_2分离系统能量优化 |
3.4.1 脱乙烷塔精馏优化 |
3.4.2 乙烯精馏塔开式热泵系统优化 |
3.5 换热网络优化 |
3.5.1 基础工况 |
3.5.2 优化工况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总结和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符号说明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基于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的设计及微波能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当前废旧轮胎主要的处理方式 |
1.2.1 直接利用 |
1.2.2 热能利用 |
1.2.3 废旧轮胎翻新 |
1.2.4 再生胶 |
1.2.5 制作胶粉 |
1.2.6 裂解 |
1.3 国内外回收处理现状 |
1.3.1 国外回收处理现状 |
1.3.2 国内回收处理现状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废旧轮胎裂解综述 |
2.1 废旧轮胎裂解原理 |
2.1.1 裂解的实质 |
2.2 废旧轮胎裂解技术 |
2.2.1 传统裂解 |
2.2.2 微波裂解 |
2.3 裂解设备 |
2.4 裂解产物分析 |
2.4.1 裂解产物 |
2.4.2 裂解产物的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3 微波与微波裂解 |
3.1 微波技术 |
3.1.1 微波简介 |
3.1.2 微波加热原理 |
3.1.3 微波能在介质中的损耗 |
3.1.4 微波裂解的特点 |
3.2 微波能的应用 |
3.3 微波加热裂解装置 |
3.3.1 磁控管 |
3.3.2 波导 |
3.3.3 裂解腔 |
3.4 本章小结 |
4 废旧轮胎裂解设备的设计 |
4.1 概述 |
4.1.1 废旧轮胎的微波裂解工艺 |
4.1.2 重点关注的问题 |
4.2 结构设计 |
4.2.1 进料系统 |
4.2.2 裂解系统 |
4.2.3 出料系统 |
4.3 设备的保温和冷却 |
4.3.1 设备的保温 |
4.3.2 设备的冷却 |
4.4 油气处理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5 微波能分布的仿真分析 |
5.1 仿真概述 |
5.1.1 有限元法 |
5.1.2 HFSS简介 |
5.2 裂解腔尺寸的仿真分析 |
5.2.1 模型建立 |
5.2.2 仿真结果分析 |
5.3 裂解腔石英玻璃的影响分析 |
5.4 裂解腔负载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连续式隧道窑裂解设备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过程 |
6.2.1 实验材料 |
6.2.2 实验步骤 |
6.2.3 实验数据 |
6.3 实验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腔体模式计算程序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乙烯装置蒸汽优化节能措施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蒸汽平衡 |
2 裂解炉产汽率优化 |
3 汽轮机蒸汽优化 |
4 结论 |
(9)乙烯工业资源有效利用的建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研究相关的基础工艺和模型、P-图理论方法 |
2.1 乙烯生产工艺简述 |
2.1.1 原料的热裂解 |
2.1.2 裂解气急冷 |
2.1.3 压缩系统 |
2.1.4 分离系统 |
2.2 裂解炉的基础模型 |
2.3 裂解炉的工艺模型 |
2.3.1 质量平衡关系 |
2.3.2 热量平衡关系 |
2.3.3 动量平衡关系 |
2.3.4 结焦模型 |
2.4 P-图理论模型 |
2.4.1 最大结构生成算法 |
2.4.2 子结构生成算法 |
2.4.3 加速分枝定界算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复杂流程工业能源建模优化 |
3.1 复杂流程工业基础模型 |
3.2 复杂流程工业建模优化简述 |
3.3 流程工业建模优化实例研究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碳排放约束的研究 |
4.1 乙烯碳排放约束问题描述 |
4.2 基于碳排约束的P-图理论模型 |
4.3 基于乙烯碳排约束流程建模 |
4.4 案例1研究分析 |
4.5 案例2研究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10)乙烯装置裂解炉节能降耗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裂解原料的选择与优化 |
2 烧焦控制方案的改良 |
3 热效率的提高 |
4 新型节能技术的应用 |
5 裂解炉管理的加强 |
6 结语 |
四、乙烯装置裂解炉的热能回收(论文参考文献)
- [1]裂解原料轻质化技术改造探索和实践[J]. 周尖,罗灵力,蒋鹏飞,谷阳,张乐. 乙烯工业, 2021(03)
- [2]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乙烯裂解装置运行模式优化[J]. 吴荣炜,杨进福,马金欣. 煤化工, 2021(03)
- [3]乙烯过程在线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D]. 胡本源.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乙烯生产环境影响分析[D]. 赵悦如.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乙烯装置能耗指标分析与优化措施[J]. 彭志荣,段海涛,董万军,赵伟鑫. 乙烯工业, 2021(01)
- [6]轻油催化裂解制烯烃分离工艺模拟及优化[D]. 范风铭.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0(02)
- [7]基于连续式废旧轮胎隧道窑裂解设备的设计及微波能分布研究[D]. 陈士壮.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8]乙烯装置蒸汽优化节能措施及效果[J]. 隋婷,孟祥斌,王雁鹏,刘强,乔丹. 炼油与化工, 2019(06)
- [9]乙烯工业资源有效利用的建模优化研究[D]. 刘通.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10]乙烯装置裂解炉节能降耗措施分析[J]. 潘伟.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