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家居与铜“元素”亲密接触

住宅家居与铜“元素”亲密接触

一、住宅家居亲密接触铜“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陆静雯[1](2021)在《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富平县老年公寓为例》文中认为老年公寓作为新兴起的养老设施,既能够提供独立的居住模块,又能给与老年人更好的服务和照顾,符合当下的养老需求。但是传统老年公寓还存在设施老旧、空间活动单一分布不合理、景观环境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如何针对老年人独特的特点进行景观空间设计,满足现代老年人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探寻出一条适宜富平县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的方法是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结合的方式,首先,总结国内外对于老年公寓的理论研究、政策推进、无障碍设计及景观设计等成果,提出以老年群体需求为导向进行关怀性设计;其次,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从老年公寓景观设计出发,明确了老年公寓的相关概念和设计理论的应用,从生理、心理、行为以及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需求基础上通过对三个老年公寓的实地调研,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可借鉴要点和现存问题,总结出老年公寓景观空间设计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特点;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前文总结的经验特点以及待解决问题,提出具体设计策略以及景观要素的适老化设计方法研究。最后,基于上文提出的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对富平县老年公寓进行景观设计实践,对研究成果加以论证,为老年人创造更加适老化的景观环境。通过研究得出,在满足空间整体性的同时应当增加空间的多样性,使用功能优先于形式,可以通过增加水景观来丰富空间的观赏性和互动性;道路宜趣味性与便捷性结合,场地宜平整没有凹凸,选用透水性好、防滑、环保的铺装材料,保证老年人的活动步行安全;场内设施数量宜满足人员使用,尺寸依据老年人体工程学;植物搭配不仅要保证美观还应当与康复养生结合等,旨在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杜玉洁[2](2021)在《“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研究》文中认为“千禧一代”是指1982年至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与文学代际中的“80后”、“90后”几乎重合。“千禧一代”作家群是中国新世纪以来出现的重要创作群体,自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千禧一代”以前所未有的表达方式和极具先锋性的文学审美范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恰逢新千年中国社会进入经济发展的高速期,社会文化的巨变、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交融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的发展革新。“千禧一代”女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了突破与尝试,在短短二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取得了颇为丰厚的成果。“千禧一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涵盖了青春文学、纯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创作类型,小说创作主题也涉及校园恋情、都市婚恋、城乡对立、家族变迁、言情穿越、科幻未来等。“千禧一代”女作家的小说写作已经从单一的成长视角转向多元丰富的创作视野,无论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新媒介网络写作的创新还是对女性文学的发展,都逐渐趋于成熟。本论文以“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该群体的创作特质和创作类型,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展开主题研究,挖掘“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文化立场和人文关怀,探寻作品中的美学意识和文学性,纵观“千禧一代”女作家在媒介性别视域下的女性主义立场,发现“千禧一代”女作家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千禧一代”女作家未来的创作发展方向。“千禧一代”女作家文学景观的生成与其所处时代密切关联,在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当下,文学与资本联姻,写作市场的红利催熟了一代青年作家,“千禧一代”女作家在开放的社会语境和多元的文化视域中有了更多自我言说的机会。她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似的时代症候,和平年代的历史感的缺失和不可言说的生存困境成为这一代人的精神之殇。在21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千禧一代”女作家走过了被质疑被批判到被认可被接受的发展历程,由青春文学过渡到纯文学、畅销文学和网络文学,“千禧一代”的创作一直努力从边缘走向中心。“千禧一代”女作家最开始受到关注是从“青春文学”开始,在这一时期,“千禧一代”女作家的创作尚处在萌芽阶段,创作内容主要是青春期个性的表达,青年亚文化、“玉女”写作以及校园写作是这一时期的创作关键词。随着“千禧一代”女作家的成长成熟,她们的创作由个体转向社会,从城乡世界、婚恋生活、家族变迁窥探时代脉搏下的中国社会现状,“千禧一代”女作家的纯文学写作也逐渐得到权威学界的认可。在网络文学和类型写作风靡的21世纪,“千禧一代”女作家在“女性向”网络文学写作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网络文学的IP热潮也为网络言情小说提供了新的写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千禧一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文学审美范式。其作品中的语言修辞,包括流行语言的运用、网络语言表达策略和语言形式的建构展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质。“千禧一代”女作家对跨媒体叙事中的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视角等叙事手法的运用也适应了大众娱乐的审美追求。“千禧一代”女作家所运用的新的文学创作方式和在新媒体时代形成的独特文学经验使文学写作更注重读者与作者的交互性,这种新的文学表现模式催生了新的文学创作方向,在尊重传统文学创作的同时,文学作品也成为作者与读者共同的成果。“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文化场域建构也反映出时代与历史的镜像,从这一代作家自身的成长来看,“千禧一代”女性作为新时代独立女性与青年知识分子,并非缺乏历史感,而是在时代喧嚣中成为了旁观者和多余人。她们作品中体现出的文化现象,包括代际冲突、生态环境、家庭伦理、职场生存等成为现代人普遍关注的社会文化问题。作为最年轻的女性创作群体,“千禧一代”女作家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在创作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千禧一代”女作家通过身体写作、两性叙事以及女性命运探析,在创作中不自觉表露出的女性立场,现代社会让女性拥有了更多身份,女性在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被遮蔽、被命名,她们的生存境遇被青年女作家所关注。“千禧一代”女作家试图通过网络书写打破女性作为客体和他者的窘境,其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女性的欲望表达、主体意识、生命意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不同的表达。在现代技术发展的当下,女性的生存空间已不再单纯来自男性的挤压,而是受到社会发展、技术变革、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现代人类生存的诸多挑战面前,“千禧一代”女作家的创作视野更为开阔,具有超性别的勇气和格局,能够关注到性别之外的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

陈欣然[3](2021)在《皖西大屋民居的适宜性改造》文中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众多,但由于人们缺乏对这些传统民居的合理保护和再利用,导致大量的传统民居濒临破坏,皖西大屋民居同样如此。而传统民居适宜性改造是目前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向,针对传统民居的适宜性改造,一方面是对传统民居有效保护形式的一种探索,另一方面也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和延续,同时对乡村振兴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论文以传统民居的适宜性改造为研究方向,探索皖西大屋民居的改造方法,从而为其他传统民居的适宜性改造提供思路,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皖西地区尤其是金寨地区的大屋民居建筑遗存较多,造型丰富,具有多种时代特征。首先笔者从文献入手,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实地测绘调研对皖西地区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建筑形式,礼制文化等方面文献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出皖西大屋民居的基本特征。其次,通过对金寨县域范围内大屋民居保存相对较好的汤家汇镇、古碑镇、花石乡、斑竹园镇、天堂寨镇等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切实了解大屋民居的使用现状情况,同时对当地居民的居住满意度以及民居的改造需求做了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屋民居现存的问题以及改造诉求,最终确定从民居型和民宿型两个改造方向出发。再次,通过对民居型和民宿型改造的相关优秀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归纳出这些改造案例的策略,并提炼出它们在改造中的共性和差异,再结合皖西大屋的独特性最终衍生出相应的适宜性改造策略。最终,结合前期调研和测绘资料的整理分析,从类型众多的皖西大屋民居样本中,归纳和总结出大屋民居的典型原型,以民居型和民宿型两种改造方向着手,从功能改造与空间优化、立面风格与外部环境、技术改造与节点优化、氛围营造与陈设设置这些方面纵向剖析具体的改造手法,同时从横向上对民居型改造和民宿型改造做对比分析,并通过相应的设计图纸对策略进行验证,为皖西大屋民居的策略分析和总结提供实践上的支持。图[49]表[36]参[80]

王晶晶[4](2021)在《伊迪斯·华顿《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研究》文中指出伊迪斯·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作家之一。她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的家庭,富裕的上层阶级家庭背景为她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她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老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成功的社会风俗小说,如《欢乐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国家风俗》(The Custom of the Country,1913)、《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等。现有研究多从消费主义、女性批评、叙事视角展开。有研究关注到其时尚物品的书写特色,但较少集中探讨关于其作品所涉及的时尚文化与物质文化。本文借助消费主义、社会历史批评以及物质文化等理论,聚焦于《国家风俗》中的众多时尚物品以及其背后的物质文化意义,以期发掘作品的深层主题内涵。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定义时尚之物的概念以及阐述伊迪斯·华顿书写时尚之物的缘由和特色;梳理关于伊迪斯·华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选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与难点以及价值与意义。第一章分析《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作用。时尚之物对人的建构发挥作用,一方面时尚服饰能标榜身份与地位,因此主人公厄丁不断追求时尚服饰;另一方面时尚家居装饰暗示人的品味,新富斯普拉格、老纽约贵族拉尔夫以及暴发户范德根与纽约名媛克莱尔结合后注重家居装饰风格,也传达出不同的审美品位。第二章分析时尚之物包围下人的困境。沉迷时尚物品以及物欲膨胀导致了一系列危害,对人的精神造成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女性在物欲中迷失自我;男性在物欲中意志被摧毁;人追求时尚物品而导致内在审美趋向庸俗。同时,人在父权社会失去自由逐渐沦为“时尚之物”。更为重要的是,物欲损害人际关系,家庭与友情被物欲侵蚀。第三章从华顿书写时尚之物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反思追求时尚之物涉及的意义。一方面受时尚之物的冲击,人变得动荡不安,物的价值意义也被简单符号化处理,人最终丧失文化之根;另一方面在物欲的冲击下,社会变革导致人们生存的诸多问题。作家对美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旧贵族保守死板的礼仪文化和市场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对人们的生存带来的影响。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时尚所折射的物质文化,揭示华顿对当时社会变化所进行的深刻反思,和她希望平衡精神与物质、传统与现代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图。

充慧[5](2021)在《“无意识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屋里厢”民宿综合体设计方案为例》文中提出无意识作为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对室内设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发。本论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人们的无意识需求并进行分类和归纳,关注人们的潜在情感需求。无意识是人们内心的心理结构状态,虽不易被察觉到却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无意识设计”并不是指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丢弃了个人主观意识,而是在了解受众无意识参与过程之前做好有意识的设计规划,以满足人的无意识需求。所以,人的需求应该作为设计师考虑的重点,以设计顺应人们的生活模式,让设计融入人们的生活。本论文从已有文献专着以及实际案例中试分析“无意识设计”理念的设计原理和设计元素,寻找室内空间中存在的无意识信息,对室内环境中的无意识情感特质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三个较为成功的实际设计案例进行解读,发现案例中的细节存在对人们无意识需求的关怀,挖掘、借鉴优秀设计的关注点,完成设计实践案例——“屋里厢”民宿综合体设计。从室内设计原理入手,将室内设计与“无意识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对被采访者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苏州陆巷村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等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特征。从民宿设计的角度挖掘潜藏在游客心中对特定空间的无意识需求,以游客的无意识需求为切入点,探索“无意识设计”理念对室内设计的指导意义。“无意识设计”理念运用于民宿综合体设计之中,对该理念在室内设计领域的可行性进行解析与探讨,室内设计的创作不再把室内环境作为目标,而是把人对环境的情感作为关注的中心。

员琪琪[6](2021)在《黔东南苗绣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文中指出黔东南苗绣历史悠久,被称为“写在衣服上的史书”,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但人们对苗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历史文化、民族发展等层面,将苗绣蕴含的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推广作用不大。在我国室内软装设计发展进程中,大量外来文化的侵入使我国的软装设计风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室内设计作品同质化严重,民族文化特色越来越少,反而是国外设计师进行了大量的中国风元素设计尝试。其实国内设计师对我国传统文化更为了解,通过将黔东南苗绣艺术这一民族文化与现代室内软装设计创新结合,可以开辟出一条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以实现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更好的融入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文以黔东南苗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提出本课题研究存在的文化传承意义;通过对其基本要素如图案纹样特征、色彩搭配特征、用料材质分类和绣工技法分类的详细探究,得到其蕴含的艺术装饰元素;通过对上述装饰元素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研究,得到黔东南苗绣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体现民族文化的路径。对现代室内软装设计的特征、元素分类、设计风格、设计原则的归纳研究,为后续室内软装设计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室内软装设计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研究,为设计实践提供了可行的设计方向。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黔东南苗绣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可行性及价值进行分析,得到了图案元素重组和色彩搭配创新等设计方法,以实际应用案例为模板进行应用分析,得到可借鉴的设计方法和需要规避的不足之处。最终的整体软装设计方案既保证了现代室内软装的功能交互和人性化需求,以社会关注热点为选题灵感,选择平层单身青年公寓为目标项目,以“时光故事”为苗绣与现代软装结合的设计主题。首先对小户型单身公寓进行功能分区设计,再选取设计灵感来源,完成整体风格定位,最后以每个功能区域为单位进行软装元素的创新设计及选配,完成各区域的整体软装效果图,并选择了部分创新设计软装产品进行实物样品制作。黔东南苗绣装饰元素的加入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韵味,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实现了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更论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高瑾萱[7](2020)在《北京市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社会化微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的居住区建设模式是以封闭式居住区为主,在居住区发展中,由于其封闭式管理、安全性强等特征,受到居民的青睐。随着北京市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质量逐渐提高,封闭式居住区原有的开放空间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封闭式居住区的弊端日益凸显。由于封闭式居住区有住区封闭管理、用地面积大、居住人口多、空间功能单一等特点,阻隔了与城市的交流,降低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导致居民生活便捷度降低。因此,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使“开放空间的社会服务功能供给”与“居民需求”相互匹配,提高封闭式居住区的宜居性,是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封闭式居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居民需求端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端来分析封闭式居住区的开放空间能否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通过微改造的手段,完善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社会服务功能。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的相关界定,选取出符合研究范围的北京市封闭式居住区,进而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基于居民需求的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现存的问题。其次从购物设施、日常生活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和交通服务设施四个方面的POI数据,进行五分钟、十分钟和十五分钟生活圈分析,对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出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现状和现存的问题。从而提出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微改造策略。最后针对特殊人群进行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社会服务功能供需分析,对完善儿童活动空间、养老设施和构建无障碍环境进行相应的微改造策略。

肖雄[8](2020)在《基于上海传统里弄空间形式的现代住区设计研究 ——以长寿路锦绣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上海里弄民居是上海近代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最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她结合了江浙民居以及欧洲毗邻式住宅的特点,成为传统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也真实的反应了上海城市风貌演变的历史跃迁。然而在上海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里弄空间形式以及居住文化在现代住区中应用匮乏,象征着亲密浓厚的里弄文化伴随着里弄住宅的消失正在一点点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对于规模庞大的里弄基数而言,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基于里弄空间形式的创新建设成为时代当下延续城市风貌,保护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良方”。多角度的总结与分析上海里弄民居,对于研究上海居住建筑发展进程、弘扬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新时代住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单单避免了城市建设的千篇一律,还可以赋予居住空间在交往与生活上的情感文化内涵。本次设计实践借助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里弄民居进行归纳整理,在尊重历史的过程中对传统里弄空间形式进行了选择性提升与扬弃,是延续传统城市肌理、空间关系,满足现代居住要求的创新尝试。全文分为六个章节来阐述此次实践项目的全部设计过程,第一章重点描述里弄建筑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概述了上海里弄民居的历史沿革、影响因素、文化内涵以及类型特征,总结出上海里弄民居在城市发展、居住需求、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变迁过程与发展方向,加深了对里弄建筑的空间理解与理论认知。第三章借助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归纳里弄民居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以及材料装饰等方面的空间关系与形态特征,总结提炼出传统里弄空间形式的具体表现与空间模式,进而分析得到总图布局、邻里空间、平面单元以及装饰符号等方面的经验启示与局限不足。第四章通过对比分析延续里弄空间形式的创新建设和改造案例,学习探讨设计过程中的存旧与续新方向,总结共性问题并吸纳优秀做法。基于上述研究,笔者结合里弄空间形式与优秀案例的设计经验,在第五章中提出基于上海传统里弄空间形式的现代住区设计方法,通过解读长寿路锦绣里建筑单体、细部以及空间构成等方面的设计过程与多方案比较,得出传统里弄居住空间元素在住区设计中的应用经验和方法,为建筑创作者和城市建设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孙梦茹[9](2020)在《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新时代下的父母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且经济基础好,其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以及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上,而是更多的关注亲子之间的互动,促进亲子间情感交流。而居住区的户外场地是儿童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但现如今我国对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尤其是缺乏亲子互动性空间,居住区中大多是设置一些儿童活动设施,亲子活动多以“子”的需求展开,而家长多数是处于从属位置,很难参与到儿童活动中,亲子互动性空间有待提高。本文是以城市居住区中的亲子互动空间作为研究重点,通过查找环境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等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影响亲子互动行为特征的因素。同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到亲子对空间的需求、亲子互动行为的主要问题原因、居住区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亲子互动行为类型等,并将收集的问卷数据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实践基础。其次,通过理论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数据回归到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范畴上,提出亲子互动性空间的设计原则、设计指导理念以及表现形式,为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奠定设计基础。最后,将所收集的相关资料结果和数据应用的整体设计策略上,首先是从整体规划出发,其次是将多样化功能空间基于居住区中场地选址上考虑,力求为亲子打造真正适宜的互动空间,最后对亲子互动空间中景观要素人性化、趣味化设计,满足亲子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蒙山[10](2020)在《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公寓建筑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 ——以陕西省西咸新区为例》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一个世界难题,中国是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老年人口的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也最快,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十分繁重。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全局,也百姓福祉密不可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构建养老体系、孝老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强医养结合,推进社会老龄事业与产业进一步发展,能够为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养老事业做出重要指引。本研究选取遵循“理论研究-模型构建-实证研究-策略提出”的逻辑主线,基于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补充老年学理论、建筑设计理论及评价学理论,从老年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视角出发,构建老年公寓的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对西咸新区三个不同等级的老年公寓进行使用后评价,最后提出优化建议。首先,通过对基础理论的总结梳理,分析了层次需求理论、老年公寓与使用后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继而,从老年人的五大层次的需求进行详细剖析,老年公寓使用中,老年人真正需求的几大方面的主要问题。随后,构建了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公寓建筑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与老年人满意度及老年公寓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评价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数理分析方法,借助EXCEL、SPSS和IPA分析工具,对西咸新区的三家老年公寓进行使用后评价。结果发现,三家老年公寓使用后评价总得分水平良好。基于使用后评价结果,从老年公寓的优化设计原则、优化策略两个视角,针对性剖析老年公寓的建筑设计优化路径,构建需求层次理论下的老年公寓的优化设计策略框架。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总结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对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公寓建筑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做出展望。结果发现,三桥老年公寓、王道老年公寓和颐福阁老年公寓的评价总分结果为由高到低,与星级评定结果一致,三家老年公寓在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方面各有欠缺和优点,但总体来说,它们的满意度还不是很高,有较多需要优化提升的地方。

二、住宅家居亲密接触铜“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宅家居亲密接触铜“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富平县老年公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严重
        1.1.2 老年公寓需求增加
        1.1.3 国家政策的扶植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老年公寓景观设计相关理论
    2.1 老年人特征与活动特点
        2.1.1 生理特征
        2.1.2 心理特征
        2.1.3 户外行为特征
        2.1.4 活动特点
    2.2 老年公寓发展沿革与景观构成
        2.2.1 发展沿革
        2.2.2 景观构成
    2.3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理论
        2.3.1 老年人与环境交互性设计
        2.3.2 空间可达性设计
        2.3.3 提升感知康复性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相关案例现状调查研究
    3.1 实践案例选取原则及分析内容
        3.1.1 实践选取原则
        3.1.2 分析内容
    3.2 户县—荣华·清荷园
        3.2.1 自然环境以及老龄化现状
        3.2.2 区位及案例概况
        3.2.3 景观空间现状分析
        3.2.4 可借鉴要点与现存问题
    3.3 西安——汉唐老年公寓
        3.3.1 自然环境以及老龄化现状
        3.3.2 区位及案例概况
        3.3.3 景观空间现状分析
        3.3.4 可借鉴要点与现存问题
    3.4 西安——青华山庄老年公寓
        3.4.1 自然环境以及老龄化现状
        3.4.2 区位及案例概况
        3.4.3 景观空间现状分析
        3.4.4 可借鉴要点与现存问题
    3.5 案例分析与问题总结
        3.5.1 老年公寓的区位与概况对比分析
        3.5.2 老年公寓的景观空间对比分析与问题总结
    3.6 本章小结
4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4.1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策略
        4.1.1 整体设计丰富空间层次
        4.1.2 道路的便捷性与趣味性相融合
        4.1.3 植物美观与康复养生结合
        4.1.4 重视基础设施的适老性
        4.1.5 对场地精神文化的探索
    4.2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性设计方法
        4.2.1 空间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4.2.2 道路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4.2.3 植物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4.2.4 水体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4.2.5 标识色彩要素适老化设计方法
    4.3 本章小结
5 富平县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实践
    5.1 富平县老年公寓基本概况
        5.1.1 基地背景
        5.1.2 自然环境特征分析
        5.1.3 人文特征分析
    5.2 基地概况
        5.2.1 基本概述
    5.3 富平县老年公寓前期设计分析
        5.3.1 设计理念
        5.3.2 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原则
    5.4 富平县老年公寓整体设计规划
        5.4.1 整体规划布局
        5.4.2 老年公寓空间景观节点适老化设计
        5.4.3 道路要素适老化设计
        5.4.4 植物要素适老化设计
        5.4.5 标识色彩、户外设施要素适老化设计
    5.5 本章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Ⅱ 图片索引
附录-Ⅲ 表格索引
附录-Ⅳ 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问卷调查
致谢

(2)“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分析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学景观生成
    一、“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时代语境
        (一)全球化与后现代转向
        (二)媒介变革与信息技术
        (三)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
    二、“千禧一代”女作家的创作特质
        (一)青春时期的个性化书写
        (二)商品时代的灵魂隐痛
        (三)城乡流动的现代化视野
    三、 “千禧一代”女作家的类型概览
        (一)新概念与偶像作家
        (二)学院派与纯文学作家
        (三)网络文学与类型作家
第二章 “千禧一代”女作家的小说创作主题研究
    一、“千禧一代”女作家的青春书写
        (一)张悦然:偏执少女与心灵创伤
        (二)春树:青春期与青年亚文化
        (三)笛安:成长故事与都市乡愁
    二、“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社会问题聚焦
        (一)文珍:都市情感与婚恋伦理
        (二)马金莲:乡土陷落与田园挽歌
        (三)张怡薇:家族叙事与日常生活
    三、“千禧一代”女作家的类型小说透析
        (一)流潋紫:宫斗言情与职场映射
        (二)郝景芳:人工智能与人类命运
        (三)方慧:真实世界与虚拟人生
第三章 “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美学探寻
    一、“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学叙事革新
        (一)网络语言的创新与运用
        (二)跨媒体叙事与IP改编
        (三)交互型创作与读者接受
    二、“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学审美特征
        (一)传统美学的坚守与传承
        (二)文学性和文学价值呈现
        (三)文学审美范式的重构
    三、“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学经验生成
        (一)代际断裂下的个体经验言说
        (二)时间和空间的后现代探索
        (三)多维的文学的想象与拼贴的虚构方式
第四章 “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化场域建构
    一、“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文化特征
        (一)历史虚无与现实追寻
        (二)多元文化与文化回归
        (三)“饭圈”现象与小众部落
    二、“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群像素描
        (一)文艺青年的诗意与反叛
        (二)都市青年知识者的规训与突围
        (三)乡村底层青年的离乡与追梦
    三、“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人文观照
        (一)道德秩序与价值观念的重构
        (二)地理诗学与生态伦理的思索
        (三)生命意识与现实主义关怀
第五章 “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女性意识探寻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突围
        (一)新生代女性的成长与反抗
        (二)女性命运的时代变奏
        (三)男性的解构与女性的自我引渡
    二、消费时代的性别身份意味
        (一)泛娱乐化的身体献祭
        (二)两性关系的暧昧呈现
        (三)“耽美”文学的另类情感表达方式
    三、媒介性别视域中的网络女性主义
        (一)“女性向”对传统的超越与反叛
        (二)网络女性主义的“异托邦”空间困境
        (三)媒介话语中的性别立场言说
结语“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时代意义与发展方向
    一、“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影响与传播
        (一)国内现状与发展
        (二)海外译介与传播
    二、“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的问题与展望
        (一)代际焦虑与创作局限
        (二)新的文学生长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皖西大屋民居的适宜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题目来源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小结
        1.2.3 国外研究概况
        1.2.4 国外研究概况小结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民居
        1.3.2 皖西大屋
        1.3.3 适宜性改造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皖西大屋民居建筑的形成与特征
    2.1 皖西大屋民居形成的影响因素
        2.1.1 自然因素
        2.1.2 人文因素
        2.1.3 社会背景
    2.2 皖西大屋民居的营建经验
        2.2.1 对地形的应对经验
        2.2.2 对气候的应对经验
        2.2.3 对材料的应对经验
        2.2.4 对礼制的应对经验
        2.2.5 对水资源的应对经验
    2.3 皖西大屋民居建筑的特征分析
        2.3.1 选址特征与空间布局
        2.3.2 平面型制与空间处理
        2.3.3 结构形式与建筑装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皖西大屋民居现状调研及改造诉求
    3.1 皖西大屋民居建筑现状调研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对象
        3.1.3 调研实录
    3.2 皖西大屋民居的使用现状分析
        3.2.1 皖西大屋民居保存现状
        3.2.2 皖西大屋现有民居存在的问题
        3.2.3 大屋民居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3.3 村民访谈与问卷调查
        3.3.1 村民居住基本情况调查
        3.3.2 村民日常生活状态调查
        3.3.3 村民的改造意见调查
    3.4 皖西大屋民居改造诉求分析
        3.4.1 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3.4.2 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3.4.3 改造面临的挑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皖西大屋民居适宜性改造策略研究
    4.1 改造案例分析
        4.1.1 民宿型改造案例一——留耕堂
        4.1.2 民宿型改造案例二——寒山居民宿
        4.1.3 民居型改造案例一——川西老宅改造
        4.1.4 民居型改造案例二——大小九之家
    4.2 改造案例研究总结
        4.2.1 案例总结
        4.2.2 改造中的共性
        4.2.3 改造中的差异
    4.3 皖西大屋民居改造原则与限制条件
        4.3.1 改造原则
        4.3.2 改造的功能定位
        4.3.3 改造的限制条件
    4.4 皖西大屋民居改造内容
        4.4.1 功能改造与空间优化
        4.4.2 结构修缮与节点优化
        4.4.3 氛围营造与陈设设置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皖西大屋民居改造设计方案
    5.1 前期分析
        5.1.1 改造原型的确立
        5.1.2 改造类型
        5.1.3 改造手法
    5.2 功能改造与空间优化
        5.2.1 原空间格局的延续
        5.2.2 功能改造分析
        5.2.3 流线分析
        5.2.4 对比分析
    5.3 立面风格与外部环境
        5.3.1 立面风格的延续
        5.3.2 外部环境的优化
        5.3.3 对比分析
    5.4 结构修缮与节点优化
        5.4.1 结构修缮
        5.4.2 楼梯
        5.4.3 天井
        5.4.4 卫生间
        5.4.5 太阳能技术
        5.4.6 屋檐
        5.4.7 空调系统
        5.4.8 楼板
    5.5 氛围营造与主题陈设
        5.5.1 材料与色彩
        5.5.2 陈列与装饰
        5.5.3 主题与细节
        5.5.4 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文章总结
    6.2 研究中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伊迪斯·华顿《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时尚之物的概念
    二 伊迪斯·华顿与时尚之物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 时尚物品对人的建构
    第一节 厄丁的时尚女装: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榜
    第二节 时尚家居装饰:品味的暗示
第二章 时尚之物包围下人的生存困境
    第一节 时尚物品使人精神麻木
        一、女性在物欲中迷失自我
        二、男性在物欲中意志被摧毁
        三、内在审美趋向庸俗
    第二节 人沦为时尚之“物”
    第三节 为物伤情
        一、家庭关系被物欲侵蚀
        二、友情被时尚左右
第三章 对追求时尚物品的反思
    第一节 时尚追求:反思人的无根性
    第二节 物欲的冲击:社会变革中生存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物欲的泛滥:反思经济制度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无意识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屋里厢”民宿综合体设计方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受众无意识情感的思考
        1.1.2 “无意识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1.1.3 “无意识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无意识设计”理念分析
    2.1 无意识概念概述
        2.1.1 无意识的概念
        2.1.2 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与关系
        2.1.3 无意识行为
    2.2 “无意识设计”的定义
    2.3 “无意识设计”的设计原理
    2.4 “无意识设计”元素
        2.4.1 感官元素
        2.4.2 生活环境和场景元素
        2.4.3 历史文化元素
    2.5 本章小结
3 室内设计中的“无意识”信息
    3.1 室内设计
        3.1.1 室内设计的作用
        3.1.2 我国室内设计的现状
    3.2 室内设计中“无意识”的来源
        3.2.1 出于地理环境的无意识
        3.2.2 出于社会环境的无意识
        3.2.3 出于对特定空间需求的无意识
    3.3 室内环境中的“无意识”情感特质分析
        3.3.1 室内场所成为人们无意识需求的载体
        3.3.2 室内环境演绎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3.3.3 室内场景中的情境设置
    3.4 本章小结
4 “无意识设计”理念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分析
    4.1 日本下野市“新”养老院
        4.1.1 室内空间满足生理上的无意识需求
        4.1.2 室内空间满足心理上的无意识需求
        4.1.3 室内空间满足无意识的交往需求
    4.2 上海出租屋老房改造
        4.2.1 满足人在空间中的无意识需求
        4.2.2 满足宠物在空间中的无意识需求
        4.2.3 满足对空间色彩的无意识需求
    4.3 苏州博物馆
        4.3.1 几何形态的“无意识”运用效果
        4.3.2 空间中光影的体现
        4.3.3 色彩搭配营造视觉上的“无意识”
    4.4 本章小结
5 “无意识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5.1 前期整体概况分析
        5.1.1 自然环境分析
        5.1.2 建筑风格分析
        5.1.3 民俗文化分析
    5.2 实地调研结果
        5.2.1 问卷调查(见附录)
        5.2.2 调研成果
    5.3 “屋里厢”民宿综合体设计方案分析
        5.3.1 方言命名,引导社会文化心理与受众无意识感知
        5.3.2 从多感官入手,提高人对民宿环境的参与性
        5.3.3 从生活场景和习惯入手,对环境产生认同
        5.3.4 从历史文化入手,重塑室内场所精神的基点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陆巷村地方风俗习惯问卷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黔东南苗绣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现存问题
        1.4.2 创新点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黔东南苗绣艺术装饰元素探索
    2.1 黔东南苗绣的发展历程
        2.1.1 黔东南苗绣的历史发展
        2.1.2 黔东南苗绣的发展现状
    2.2 黔东南苗绣的基本要素
        2.2.1 图案纹样特征
        2.2.2 色彩搭配特征
        2.2.3 用料材质分类
        2.2.4 绣工技法分类
    2.3 黔东南苗绣的文化内涵
        2.3.1 纪念历史
        2.3.2 信奉自然
        2.3.3 图腾崇拜
第三章 室内软装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3.1 室内软装设计概述
        3.1.1 室内软装饰特征
        3.1.2 软装饰元素分类
        3.1.3 室内软装饰风格
        3.1.4 室内软装饰设计原则
    3.2 发展现状
        3.2.1 不同地域消费者分层现象
        3.2.2 专业软装设计师缺乏现象
        3.2.3 软装饰缺乏民族特色现象
    3.3 未来发展趋势
        3.3.1 个性化趋势
        3.3.2 人文化趋势
        3.3.3 生态化趋势
        3.3.4 品牌化趋势
第四章 黔东南苗绣在室内软装设计中应用案例分析
    4.1 应用可行性分析
        4.1.1 民族文化内涵
        4.1.2 苗绣图案色彩元素
        4.1.3 室内软装设计角度
    4.2 应用价值分析
        4.2.1 外观美感和深刻寓意
        4.2.2 文化传承和历史意义
    4.3 黔东南苗绣的现代化创新应用
        4.3.1 现代化创新应用概述
        4.3.2 创新设计方法
    4.4 应用案例分析
        4.4.1 客栈外观
        4.4.2 公共区域
        4.4.3 客房区域
        4.4.4 小结
第五章 设计实践
    5.1 选题思路
    5.2 设计方案
        5.2.1 空间设计
        5.2.2 整体设计定位
        5.2.3 客厅区域
        5.2.4 卧室区域
        5.2.5 厨房区域
        5.2.6 卫生间区域
        5.2.7 玄关区域
        5.2.8 小结
    5.3 设计实现
        5.3.1 选材工艺
        5.3.2 样品选作展示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北京市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社会化微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封闭式居住区引发的社会问题
        1.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封闭式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1.1.3 我国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政策规定
        1.1.4 保障特殊群体基本居住生活权益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居住区相关理论及相关案例分析
    2.1 我国封闭式居住区发展历程
        2.1.1 我国古代城市居住空间模式的发展
        2.1.2 我国近现代城市居住空间模式的发展
    2.2 国内封闭式居住区微改造特点分析
        2.2.1 根据居民需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2.2.2 居民共同参与,活化消极空间
        2.2.3 完善适老性设施,发展智能养老新模式
    2.3 国外城市封闭式居住区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北京封闭式居住区的样本选取调查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评价标准
    3.1 研究区域
        3.1.1 北京市住区总体概况
        3.1.2 研究区域选取
    3.2 调查问卷
        3.2.1 问卷调查分析——封闭式居住区现存的问题
        3.2.2 问卷调查分析——基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3.2.3 问卷调查分析——基于不同收入人群的需求
        3.2.4 调查问卷小结
    3.3 北京封闭式居住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评价标准与原则
        3.3.1 封闭式居住区的封闭现状评价标准
        3.3.2 购物和日常生活设施评价原则与标准
        3.3.3 休闲娱乐设施评价原则与标准
        3.3.4 交通设施评价原则与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北京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社会服务功能综合评价
    4.1 开放空间人群活动特征分析
        4.1.1 研究区域人口分布数据
        4.1.2 研究区域人流分布特征分析
    4.2 封闭式居住区的购物设施分析与评价
        4.2.1 购物设施分布的总体特征分析
        4.2.2 封闭式居住区的购物设施分布格局分析
        4.2.3 封闭式居住区的购物服务设施现状评价
    4.3 封闭式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分析与评价
        4.3.1 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分布的总体特征分析
        4.3.2 封闭式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分布格局分析
        4.3.3 封闭式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服务设施现状评价
    4.4 封闭式居住区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分析与评价
        4.4.1 休闲娱乐设施分布的总体特征分析
        4.4.2 封闭式居住区的休闲娱乐设施分布格局分析
        4.4.3 封闭式居住区的休闲娱乐设施现状评价
    4.5 封闭式居住区的交通服务设施分析与评价
        4.5.1 交通服务设施的总体特征分析
        4.5.2 封闭式居住区的交通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
        4.5.3 封闭式居住区的交通服务设施现状评价
    4.6 封闭式居住区生活圈现状问题总结分析
        4.6.1 供给设施存在缺口,少部分供给端过剩
        4.6.2 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使用功能单一
        4.6.3 需提高封闭式居住区的居民生活便捷度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北京封闭式居住区社会化微改造的策略和方法
    5.1 社会化微改造策略
        5.1.1 需求供给的精准匹配
        5.1.2 交通优先,改善可达性
        5.1.3 复合性多功能空间
        5.1.4 公共服务设施的流动化和模块化
        5.1.5 设施空间共享化和智能信息化
    5.2 五种典型社区公共空间类型的微改造方法
        5.2.1 典型性分析
        5.2.2 社区交通空间的微改造方法
        5.2.3 社区出入口空间的微改造方法
        5.2.4 社区广场空间的微改造方法
        5.2.5 社区绿地空间的微改造方法
        5.2.6 社区服务建筑空间的微改造方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殊人群开放空间的微改造分析策略
    6.1 适幼服务设施
        6.1.1 适幼设施研究背景
        6.1.2 儿童和青少年活动特征
        6.1.3 适幼设施分析
        6.1.4 封闭式居住区适幼设施现状评价
        6.1.5 适幼设施微改造策略
    6.2 适老服务设施
        6.2.1 适老设施研究背景
        6.2.2 老年人生活特征
        6.2.3 适老设施分析
        6.2.4 封闭式居住区适老设施现状评价
        6.2.5 适老设施微改造策略
    6.3 无障碍服务设施
        6.3.1 无障碍设施研究背景
        6.3.2 无障碍设施分析
        6.3.3 无障碍设施微改造策略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关于封闭式居住区的现状及基于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满意度问卷调查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上海传统里弄空间形式的现代住区设计研究 ——以长寿路锦绣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城市发展
        1.3.2 生活交往
        1.3.3 精神文化
    1.4 研究对象
        1.4.1 研究对象分类与规模分布
        1.4.2 研究对象范围与案例样本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5.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6 研究内容与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
    1.7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上海里弄概述
    2.1 里弄空间的历史沿革
        2.1.1 里弄空间的生成背景
        2.1.2 里弄空间的发展脉络
        2.1.3 里弄空间的留存现状
    2.2 里弄空间的影响因素
        2.2.1 人口增长
        2.2.2 气候因素
        2.2.3 经济发展
        2.2.4 技术条件
    2.3 里弄空间的文化内涵
    2.4 里弄空间的类型特征
        2.4.1 老式石库门里弄
        2.4.2 新式石库门里弄
        2.4.3 新式里弄
        2.4.4 花园式里弄
        2.4.5 公寓式里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里弄空间形式对现代住区的启示
    3.1 里弄空间形式的归纳与总结
        3.1.1 布局形态
        3.1.2 邻里空间
        3.1.3 平面单元
        3.1.4 庭院绿化
        3.1.5 装饰符号
        3.1.6 构造材料
    3.2 里弄空间形式的经验与启示
        3.2.1 总图布局对现代住区的启示
        3.2.2 邻里空间对现代住区的启示
        3.2.3 平面单元对现代住区的启示
        3.2.4 装饰符号对现代住区的启示
    3.3 里弄空间形式的不足与反思
        3.3.1 布局形式的局限性
        3.3.2 空间结构的局限性
        3.3.3 生活方式的差异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典型里弄空间创新改造案例
    4.1上海绿地公元1860
    4.2 嘉兴保利西塘越
    4.3 上海新天地改造
    4.4 经验与启示
        4.4.1 设计思路
        4.4.2 操作流程
        4.4.3 符号提取
        4.4.4 控制要素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实践与思考-长寿路锦绣里住区设计
    5.1 项目前期分析
        5.1.1 历史沿革
        5.1.2 基地概况
        5.1.3 限制条件
    5.2 基于传统里弄空间形式的住区创作方式
        5.2.1 布局形态的延续与借鉴
        5.2.2 邻里空间的再现与升华
        5.2.3 平面单元的转译与重构
        5.2.4 识别符号的提炼与运用
        5.2.5 景观绿化的配置与处理
        5.2.6 材料构造的推敲与还原
        5.2.7 住宅科技的升级与应用
    5.3 项目阐述与多方案比较
        5.3.1 总平布局的多方案比较
        5.3.2 平面单元的多方案比较
        5.3.3 立面设计的多方案比较
    5.4 不足与反思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成果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1 里弄空间发展脉络图
附录2 长寿路锦绣里住区项目平面图
附录3 长寿路锦绣里住区项目立面图
附录4 长寿路锦绣里住区项目室内效果图
附录5 长寿路锦绣里住区项目施工现场照片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9)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下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
        1.1.2 居住区户外空间是亲子互动的主要载体,具有较大的开发潜能
        1.1.3 亲子户外活动场地建设的不足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小结
2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相关理论研究
    2.1 居住区中亲子互动研究概况
        2.1.1 概念界定
        2.1.2 亲子互动行为特征的影响因素
    2.2 亲子互动与环境行为心理学
        2.2.1 唤醒与情绪
        2.2.2 行为场景
    2.3 亲子互动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和研究
        2.3.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3.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3.3 建筑学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研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研点概况
        3.1.3 调查问卷内容
        3.1.4 调查问卷分析
    3.2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行为及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3.2.1 亲子双方对空间的需求
        3.2.2 当前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和空间存在的问题
    3.3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行为特征和空间类型调研分析
        3.3.1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行为特征分析
        3.3.2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类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4.1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概念
        4.1.1 居住区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目标
        4.1.2 居住区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原则
        4.1.3 居住区中亲子互动空间设计指导理念
    4.2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的表现形式
        4.2.1 基于互动主体差异性的亲子互动空间设计
        4.2.2 基于安全性的亲子互动空间设计
        4.2.3 基于亲子行为需求的多元化互动空间体验设计
    4.3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整体规划
        4.3.1 亲子互动性空间尺度等级分析
        4.3.2 亲子互动性空间选址要求分析
        4.3.3 亲子互动性空间结构分析
        4.3.4 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主题和元素提取分析
    4.4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功能布局设计
        4.4.1 运动冒险区
        4.4.2 休闲展示区
        4.4.3 智力拓展区
        4.4.4 游乐设施区
        4.4.5 合作探索区
    4.5 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的景观要素设计
        4.5.1 空间地形设计
        4.5.2 光影与色彩
        4.5.3 道路与铺装设计
        4.5.4 水景设计
        4.5.5 植物配置设计
        4.5.6 景观构筑物
        4.5.7 配套设施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局限和展望
        5.2.1 局限
        5.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公寓建筑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 ——以陕西省西咸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加剧
        1.1.2 养老设施建设情况亟待改善
        1.1.3 建筑空间适老化研究待深化
        1.1.4 西咸新区养老服务业需优化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相关研究
        1.3.2 老年公寓相关研究
        1.3.3 使用后评价相关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1.1 需求层次理论的概述
        2.1.2 需求层次理论在老年人群中的体现
        2.1.3 需求层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2 老年人相关理论
        2.2.1 老年人的定义与分类
        2.2.2 老年人群体的特有属性
    2.3 老年公寓相关理论
        2.3.1 老年公寓的概念与分类
        2.3.2 老年公寓设计的现存问题
    2.4 使用后评价(POE)方法的理论与实践
        2.4.1 使用后评价的概念
        2.4.2 使用后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2.4.3 使用后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老年公寓建筑空间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老年人对老年公寓所需求要素分析
        3.1.1 选择评价要素的原则
        3.1.2 老年人对老年公寓的生理需求要素
        3.1.3 老年人对老年公寓的安全需求要素
        3.1.4 老年人对老年公寓的社交需求要素
        3.1.5 老年人对老年公寓的尊重需求要素
        3.1.6 老年人对老年公寓的自我实现需求要素
    3.2 基于老年人需求的老年公寓建筑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价方法的选择
        3.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3.2.3 评价要素优选
        3.2.4 构建评价体系
        3.2.5 评价体系的普适度
    3.3 各判断矩阵相对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3.3.1 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
        3.3.2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3.4 各要素组合权重计算和结果排序
        3.4.1 组合权重的计算
        3.4.2 组合权重的排序
    3.5 各要素权重结果分析
        3.5.1 目标层权重的分析
        3.5.2 准则层权重的分析
        3.5.3 因素层权重的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陕西省西咸新区老年公寓建筑空间使用后评价实证研究
    4.1 西咸新区养老机构概况分析
        4.1.1 西咸新区老龄化发展现状
        4.1.2 西咸新区养老机构概况
    4.2 使用后评价过程
        4.2.1 制定调研实施计划
        4.2.2 老年公寓调研案例选择
        4.2.3 调研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4.2.4 满意度评价的IPA分析
    4.3 西咸新区老年公寓建筑空间评价结果分析
        4.3.1 沣东新城三桥老年公寓
        4.3.2 沣西新城王道老年公寓
        4.3.3 沣西新城颐福阁老年公寓
    4.4 西咸新区三家老年公寓加权评价结果分析
        4.4.1 生理需求层次的结果分析
        4.4.2 安全需求层次的结果分析
        4.4.3 社交需求层次的结果分析
        4.4.4 尊重需求层次的结果分析
        4.4.5 自我实现需求层次的结果分析
    4.5 西咸新区三家老年公寓最主要问题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西咸新区老年公寓优化策略
    5.1 满足生理需求的老年公寓优化设计策略
        5.1.1 感知系统需求
        5.1.2 神经系统需求
        5.1.3 运动系统需求
    5.2 满足安全需求的老年公寓优化设计策略
        5.2.1 行为安全
        5.2.2 空间安全
    5.3 满足社交需求的老年公寓优化设计策略
        5.3.1 爱的需求
        5.3.2 归属需求:文化归属感
    5.4 满足尊重需求的老年公寓优化设计策略
        5.4.1 公众参与需求:良好的群众参与氛围营造
        5.4.2 个人权益保障
    5.5 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老年公寓优化设计策略
        5.5.1 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
        5.5.2 自我展示需求:提供才艺展示的场所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及前景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研究成果
图录
表录
附录一 西咸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需求指标征询表
附录二 西咸新区老年公寓老年人需求指标打分表
附录三 老年公寓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评分调查问卷
附录四 西咸新区老年公寓老年公寓调研实拍
致谢

四、住宅家居亲密接触铜“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公寓景观空间适老化设计研究 ——以富平县老年公寓为例[D]. 陆静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千禧一代”女作家小说创作研究[D]. 杜玉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皖西大屋民居的适宜性改造[D]. 陈欣然.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4]伊迪斯·华顿《国家风俗》中的“时尚之物”研究[D]. 王晶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无意识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屋里厢”民宿综合体设计方案为例[D]. 充慧.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6]黔东南苗绣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 员琪琪.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8)
  • [7]北京市封闭式居住区开放空间的社会化微改造研究[D]. 高瑾萱.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8]基于上海传统里弄空间形式的现代住区设计研究 ——以长寿路锦绣里为例[D]. 肖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城市居住区中亲子互动性空间设计研究[D]. 孙梦茹.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10]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老年公寓建筑空间使用后评价研究 ——以陕西省西咸新区为例[D]. 蒙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住宅家居与铜“元素”亲密接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