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在初中物理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吕彬[1](2021)在《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中植物与微生物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内有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这些改进和创新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科技创新大赛中,对于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部分学校也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外科技创新实验也同样被很多仁人志士予以重视,并推出了相应的科创实验的网站,在网站上有部分大赛成果展示,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与现有必修教材相切合的实验指导手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编写,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道路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次研究为开发应用性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其次,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探究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对于国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相应的理论和指导性资料进行了整合和翻译。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及相应的我能联系到的学校进行了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内,对于他们如何开展生物学实验,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以及生物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对于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成长最为重要,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指导手册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第三部分是将编制好的实验指导手册的部分章节提供给相应的授课老师使用,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应的老师的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手册进行完善。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能够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引导假设等科学实验流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本手册运用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等。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为将来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顾鑫婕[2](2021)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目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死板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严重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就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基于以上的教育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以上海某中学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阶段开展情况如何;(2)针对现有的实施情况,初中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3)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哪些要求?(4)不同类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本文先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前人所做的调研工作。针对问题一,笔者先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制约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导致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接受程度不高;(2)教师对课堂使用效率以及对是否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担忧;(3)学生处理知识能力欠缺,并发现随着年级增加,学生的兴趣呈现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1)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活动设计要在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从数学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深度发散学生数学思维。(2)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开放题中选择重点专题知识开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开展,主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活动的策划能力。(4)实践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遵循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后,本论文通过在上海某初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本次实验数据通过课后反馈问卷得分和数学综合成绩两方面来考察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由实验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数学思辩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中下成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增强,成绩有小幅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也在加强。本篇论文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根据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不足。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郭会[4](2020)在《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时代,每个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育则需要为每个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强调学习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强调应对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养而非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等已成为一种共识。在这一背景下,项目学习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针对济宁市初中物理中项目学习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了解项目学习具体的应用情况,分析目前项目学习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项目学习内涵与本质的深入理解,带动初中物理中项目学习的相关研究,为济宁市及其它地区的学校实施项目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进行研究分析。首先,依据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出项目学习的定义、特点、要素以及教学流程;其次,根据济宁市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际情况设计访谈提纲,同时确定和编写调查问卷内容;第三,以济宁市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学为调查对象,而后对得到的调查结果做系统分析;第四,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得到的结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改进策略和建议。研究发现,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选择的专断性,二是情境创设的盲目性,三是活动实施的低效性,四是结果评价的随意性,五是资源配置的缺失性。而影响项目学习实施的有效性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传统教育价值观对项目学习理解与实施的阻碍;评价机制的功利与单一;教师培训体系不全与资源短缺以及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欲实现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从四个层面来改进: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项目学习观:深刻理解项目学习的内涵,实现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其次应该完善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选取适宜的项目学习主题,设计合理的项目学习目标,规划条理清晰的教学过程,制定系统有效的评价标准;其次应该强化项目学习的教学管理:科学搭建项目学习共同体,实行动态管理的学校课时,制定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最后应该加强项目学习的资源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增加资金的支持,优化项目学习的条件。
王迎战[5](2014)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初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其中的综合实践板块中有一项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大为不同。它提倡教师放弃在课堂中主导地位,将课堂主体转变为学生。将学生从以前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与实践。传统授课模式下教育重点在应试,而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教育模式重点则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素质。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正趋于自主发展、追求个性的关键时期,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重点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校教育能够培养出思维活跃、个性十足、具有科学探究素养和自强自立的高素质人才。很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反映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因为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和其他学科而言更加抽象,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定律定理让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繁多的公式及其应用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挑战。传统讲授模式下,学生们都是借用题海战术面对物理学习的重重困难,使物理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其实,物理学中的理论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相对于其他学科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若在课堂设计中以此为中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对于物理的学习将是其乐无穷。本文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中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手段对知识进行探究。转变课堂教学思路,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用类似科研的手段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起辅助、指导的作用。文章中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阐明了研究性学习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与价值。学生通过对定律背景的研究,不但可以积累物理学常识,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及伽利略的不同观点,深入、立体的掌握惯性定律,并且更清晰的了解伽利略创建理想实验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从而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最后,通过实验亲身感受惯性的存在及其性质,通过教师点拨全面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研究表明,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改变了学生固化的传统的思维模式,将从生活中提炼出的物理又还原到生活中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对目标知识全面、立体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栾孟贺[6](2012)在《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文中指出社会在进步,物理教育教学也在发展,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课题,虽然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但由于种种限制,与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仍然有些脱节。我们希望立足于物理教学实践,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本文分四章来论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第一章主要是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了解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物理的基本课型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种课型进行系统剖析,分析每一类课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及其在实践中的效果。第三章和第四章则是对两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形式—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分别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结合案例探讨在物理实验课和研究性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模式,体验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素;第五章则是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数据统计,说明从课型出发,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整合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对初中物理实验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林升日[7](2010)在《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文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在提高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品格方面有其优势,但在照顾学生个性差异方面存在不足,本研究就是探讨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如何开展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个性差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围绕这一论题,本文用五个部分别探讨了个性和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涵义及其特点,重点是对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索。第一部分在调查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个性化教学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这一论题。第二部分对个性和个性化教学的内涵作了理论探讨,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个性化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三部分对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定义作了界定,指出了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了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和现实条件。第四部分对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成功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途径之一,在班级课级授课制的教学级织形式下进行弹性分组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并合理运用现象观察和机械手等策略,结合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发展,能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并结合教材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案例。第五部分结合教材和教学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了应用,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表明,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照顾全体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作用。并对相应的初中物理个性性化教学策略的应用结合实际提供了一些案例。最后是结束语,对整个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以便相应的后继研究。
林泰文[8](2009)在《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初中生物教学都是采用传统的原苏联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围绕着教材打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得少,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形式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占据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创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将有助于生物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课题假设,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法,对连城县地理位置分别位于城区、城郊、边远乡镇的五所初级中学的300名学生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状况的问卷调查。借此确定研究方向。并采用对比实验研究的方法,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渗透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展开专题讨论型、实验探究型、活动体验型、现状调查型和课题研究型研究性学习,对笔者所执教的两个平衡班进行了一学期(2008、102009、1)的教学实践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上述课题假设是成立的。此外,本课题还对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对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学科教学中的模式、策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对生物课程资源的规范化、长久性建设提出了建议,为进一步深化初中生物课程改革,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帮助。
徐洪亮[9](2007)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文中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创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提出了互动“IIP”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本模式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信息技术为台,信息资源为支撑,教师启发和问题设计为引导,学生的主动研究为主体,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来进行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进而研究信息化教学的方法、模式、策略及评价。通过对启发教学、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组织形式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构建了互动“IIP”物理信息化教学模式图,对其基本要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量规,并按其模式的要求设计了两个典型教学案例。
张勇[10](2006)在《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本人在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和校本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在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途径、方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索,开发出了符合课程要求、适合学生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方案。
二、浅谈在初中物理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在初中物理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
1.1.1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
1.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
1.1.3 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设计 |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高中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生物学实验探究的文献综述 |
2.2.1 “生物学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2.4 “创新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3 理论综述 |
2.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2 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5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文献研究 |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研究法 |
3.1.2 行动研究法 |
3.1.3 问卷调查法 |
3.1.4 访谈法 |
3.1.5 统计分析法 |
3.2 研究过程 |
4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编写步骤 |
4.1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 |
4.2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
4.2.1 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
4.2.2 背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
4.2.3 作出假设的原则 |
4.2.4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
4.2.5 实验笔记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
4.2.6 科技创新实验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
5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
5.1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应用现状调查 |
5.1.1 调查的目的 |
5.1.2 调查的对象 |
5.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
5.2 前期测评 |
5.2.1 测评的目的 |
5.2.2 测评的对象 |
5.2.3 测评的结果分析 |
5.3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
5.3.1 实践研究的目的 |
5.3.2 实践研究的对象 |
5.3.3 实践研究的过程 |
5.3.4 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
5.4 后期测评 |
5.4.1 测评的目的 |
5.4.2 测评的对象 |
5.4.3 测评的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7 实施建议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附录1: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科研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设计思维测评 |
附录4:科研能力小问卷: |
附录5:高中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 |
10 致谢 |
(2)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
2.2.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
2.2.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
2.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多元智能问题连续教学理论 |
2.3.3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3.4 主体教育理论 |
2.4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
第三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课堂的实施现状——以上海某中学为例 |
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
3.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数据分析 |
3.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总结 |
第四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思考 |
4.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择内容 |
4.1.1 从新授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2 从习题的推广或开放题来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3 从校本教材中选择联系生活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
4.1.4 从生活实践活动来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 |
4.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
4.2.1 活动设计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辅相成 |
4.2.2 常规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
4.2.3 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培养相结合 |
4.2.4 实践性与有效性并存 |
4.3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 |
4.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为基础 |
4.3.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要有典型,适合数学模型的构建 |
4.3.3 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
4.3.4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
4.4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类型设计 |
4.4.1 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2 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3 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4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5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 |
第5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假设 |
5.3 实验对象与工具 |
5.4 实验方法及过程 |
5.5 数据分析 |
5.6 结论思考 |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B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C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反馈的调查问卷 |
附录D 如何挑选基金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4)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困境 |
(二)项目学习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契合 |
(三)物理课程改革为项目学习的应用提供空间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项目学习的理论阐释 |
一、项目学习的理论缘起 |
二、项目学习的概念界定 |
三、项目学习的基本特点 |
(一)问题的真实性 |
(二)生生的协同性 |
(三)作品的多样性 |
(四)评价的开放性 |
四、项目学习的要素分析 |
(一)项目学习的内容 |
(二)项目学习的情境 |
(三)项目学习的活动 |
(四)项目学习的结果 |
五、项目学习的教学流程 |
(一)选定内容 |
(二)制定计划 |
(三)活动探究 |
(四)制作作品 |
(五)成果交流 |
(六)评价反思 |
第二章 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现状 |
一、初中物理中项目学习内容选择的专断性 |
(一)内容选择缺乏学生有效参与 |
(二)内容选择以教师自身需求为主 |
二、初中物理中项目学习情境创设的盲目性 |
(一)情境与内容的匹配度不足 |
(二)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
三、初中物理中项目学习活动实施的低效性 |
(一)学生参与活动的低效性 |
(二)教师指导活动的低效性 |
四、初中物理中项目学习结果评价的随意性 |
(一)评价内容以结果为主 |
(二)评价方式以教师打分为主 |
五、初中物理中项目学习资源配置的缺失性 |
(一)校外的资源支持不足 |
(二)校内的资源相对欠缺 |
第三章 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归因 |
一、传统教育价值观对项目学习理解与实施的阻碍 |
二、评价机制的功利与单一 |
三、教师培训体系不全与资源短缺 |
(一)教师培训体系不健全 |
(二)教学资源体系不完善 |
四、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一)教师对于项目学习的理解缺乏深度 |
(二)教师运用项目学习的能力不足 |
第四章 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改进 |
一、树立正确的项目学习观 |
(一)深刻理解项目学习的内涵 |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 |
二、完善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 |
(一)选取适宜的项目学习主题 |
(二)设计合理的项目学习目标 |
(三)规划条理清晰的教学过程 |
(四)制定系统有效的评价标准 |
三、强化项目学习的教学管理 |
(一)科学搭建项目学习共同体 |
(二)实行动态管理的学校课时 |
(三)制定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
四、加强项目学习的资源保障 |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
(二)增加资金的支持,优化项目学习条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性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
1.2.1 素质教育下的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
1.2.2 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
1.2.3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
1.2.4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2.2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与案例展示 |
3.1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
3.1.1 研究性学习的流程 |
3.1.2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
3.1.3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与组成要素 |
3.2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具体课题研究的实施 |
3.3 研究性学习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
3.4 研究性学习课堂操作模式的案例展示 |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及反思 |
4.1 实施前的学情调查与分析 |
4.2 实施后的学情调查与分析 |
4.3 对实施前后的分析结果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
4.4 研究性学习开展中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应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初中物理课型分析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1.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
2.1.2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 |
2.1.3 建构主义的师生观 |
2.1.4 建构主义理论对研究的指导作用 |
2.2 对物理课型的研究 |
2.2.1 对物理概念课的研究 |
2.2.2 对物理习题课的研究 |
2.2.3 对物理复习课的研究 |
第三章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3.1 物理实验的分类 |
3.2 信息技术与物理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模式 |
3.2.1 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模式 |
3.2.2 信息技术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
3.3 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应用信息技术的模式与案例 |
3.3.1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重要性 |
3.3.2 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模式 |
3.3.3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
3.3.4 在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案例 |
第四章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
4.1 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界定 |
4.2 在物理研究性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模式 |
4.3 研究性学习案例 |
4.4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
4.5 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
第五章 研究效果及总结 |
5.1 研究的效果 |
5.2 研究的心得 |
5.3 反思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
1.1.2 教育本质的回归 |
1.1.3 初中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
1.2 研究问题 |
1.2.1 研究问题的界定 |
1.2.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章 个性和个性化教学 |
2.1 什么是个性 |
2.1.1 个性的内涵 |
2.1.2 个性的基本特点 |
2.2 个性化教学 |
2.2.1 个性化教学的概念 |
2.2.2 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
2.2.3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个性化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第3章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探讨 |
3.1 初中物理个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
3.2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 |
3.3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
3.3.1 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
3.3.2 现实条件——新课程改革大环境的支撑 |
第4章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
4.1 班内弹性分组教学 |
4.1.1 弹性分组教学的内涵 |
4.1.2 初中物理学科弹性分组教学的实施步骤 |
4.1.3 初中物理弹性分组教学案例 |
4.2 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
4.2.1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学习目标和教学方式 |
4.2.2 探究式教学为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4.2.3 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
4.3 机械手的策略 |
4.3.1 重视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 |
4.3.2 利用好教材上的“课外活动” |
4.3.3 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 |
4.4 现象观察的策略 |
4.4.1 实验现象的观察 |
4.4.2 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
第5章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
5.1 初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
5.1.1 初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准备 |
5.1.2 初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
5.2 初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延伸 |
5.2.1 源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学习 |
5.2.2 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开展 |
5.3 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1 对初二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
5.3.2 实施个性化教学前后学生考试成绩的对比及其分析 |
5.4 对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探索的感想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一览表 |
致谢 |
(8)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第一部分 绪言 |
1. 问题的提出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
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综述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价值定位 |
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三部分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
1. 连城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
2.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
第四部分 实验结论与反思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9)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已有研究综述 |
(三) 基本概念的界定 |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一) 斯腾伯格(STERNBERG)的创造力投资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多元智能理论 |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建构 |
(一)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
(二)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
(三)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模式建构与实施 |
(四) 案例 |
1:"光的折射"研究性学习 |
2: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 |
四、基本结论 |
五、问题与建议 |
(一) 存在的问题 |
(二) 提出的建议和反思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问卷调查 |
附件二: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师问卷调查 |
附件三:关于问卷调查的报告与分析 |
附录四:教师访谈记录表单 |
附录五:学生访谈记录表单 |
(10)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不足 |
1.2.2 初中物理的任务和特点 |
1.2.3 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
1.2.4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
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校本课程开发和初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概述 |
2.1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
2.1.1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
2.1.2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
2.1.3 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的策略 |
2.1.4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
2.2 初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概述 |
2.2.1 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形态 |
2.2.2 校本课程的特点 |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 |
2.2.4 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的程序 |
第3章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 |
3.1 对本校学生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实际需求的调查 |
3.2 要本校为进行课程开发提供的资源条件 |
3.3 我校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方案 |
第4章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及其效果 |
4.1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 |
4.1.1 课题的选择 |
4.1.2 课题的实施 |
4.1.3 教师在课题中的作用 |
4.1.4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实例 |
4.2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
第5章 结论及反思 |
5.1 结论 |
5.2 思考 |
附录一 调查表一 |
附录二 调查表二 |
附录三 访谈记录 |
附录四 学生优秀论文一 |
附录五 学生优秀论文二 |
附录六 教学案例:由“水位自动报警电路”引出的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 |
本人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浅谈在初中物理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吕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D]. 顾鑫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项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 郭会.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王迎战. 鲁东大学, 2014(03)
- [6]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D]. 栾孟贺.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7]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D]. 林升日. 江西师范大学, 2010(06)
- [8]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实践[D]. 林泰文. 福建师范大学, 2009(03)
- [9]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建构[D]. 徐洪亮.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4)
- [10]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 张勇. 苏州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