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及质量监控措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吕伟才,方新建,杨旭,王磊,杨震[1](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实践,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通过重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筑牢"以本为本"防线等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的"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对我国同类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赵安周,张安兵,赵玉玲[2](2021)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测绘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提出工程教育认证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流新工科建设的点睛之笔。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制定适合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结合河北工程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从人才定位、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确定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新模式。研究成果可以提高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期为地方同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周国清,王浩宇[3](2021)在《专业认证视域下地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工程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衡量地方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专业认证视域,立足当前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结合地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多平台融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课程体系综合改革;构建了"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平台;融合OBE理念,构建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同时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多平台的协调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高校测绘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王亮[4](2020)在《应用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探究》文中认为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性很强,在课程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的需要和课程特点,以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鼓励专业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MOOC、微课、翻转课堂、SPOC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信息化教学,并通过完善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予以保障。
梅晓丹,曲建光,张玉娟,王强,李丹,李刚[5](2020)在《测绘教学大平台背景下的地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方本科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支撑作用,而实践教学是提升工程教育实践效果和学生工程能力的重要基础。文中聚焦新工科对创新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要求,剖析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视角,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5个方面,阐述测绘教学大平台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地方院校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魏恋欢,刘善军,车德福,马保东[6](2020)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测绘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文中指出工程教育认证是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以来针对高校工科专业实施的、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以专业持续改进为手段、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活力为目标的综合性专业评价方式。东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本专业顺利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然而,通过认证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认真研究"认证报告"中指出的问题与不足之处,紧跟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改进专业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真正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测绘人才。
卢荣山,鲁金金[7](2020)在《应用型本科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文中提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重点,依托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培养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改革、培养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
徐建辉,肖辉军,李鹏,李伟涛,王凯[8](2019)在《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滁州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应用型综合改革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从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实习实训平台及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着手,研究了信息化体系下测绘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亟待能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信息化测绘行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张云鹏,吉文来,苍桂华[9](2019)在《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持续改进机制思考》文中指出通过持续改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初衷。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对测绘工程专业的持续改进建设机制进行探讨,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的建设思路。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从教学准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全面监控教学过程质量,科学设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以及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推进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赵哲[10](2019)在《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文中认为当前,辽宁高等工程教育资源基础雄厚,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先天条件优越,拥有数量众多的省属本科高校和大批工程类专业,培养规模庞大的高等工程人才。本研究立足于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存量与增量并驾齐驱的现实局面和战略情势,围绕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主旨问题,基于战略管理的研究视角,把教育学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与管理学领域的“战略管理问题”两个原本割裂的学术版块进行充分匹配,将“质量问题”升华为“战略管理问题”,理性建立了一种质量与战略及战略管理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指向明确、特色鲜明和思路清晰的质量战略及其战略管理的逻辑体系与框架结构,重点提出了战略管理要解决的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基本内容。阐述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基本内涵。首先对战略管理的理论体系、概念定义和嫁接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其次对“质量论”进行概念演进解读和拓展应用,其中,“质量论”经历了“客观质量—主观质量—动态质量—全面质量—标准质量”的持续演变,战略管理的应用基础是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范式的集合定义和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多维度推论,而“工程性”、“创新性”和“国际性”作为质量特性共同组成战略管理的发生机制。随后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生成进行理性分析,其中,质量与战略管理的关系表现为必然性和紧凑性,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具有结构性、建构性、全面性、差异性和接续性等五类显着特征。最后从战略环境、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及保障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战略管理之间的要素契合关系。分析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环境和战略基础。引入PEST经典模型分析了影响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四类外部环境。通过定量研究全面掌握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基础情况,即对省内18所省属高校的31种工程类专业的2600名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针对省内5所省属高校和5家企业的136人运用半结构化方式的深度访谈,最终为战略制定提供定性的问题探查与分析判断。明确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战略愿景在于将工程导向作为始终标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关键支点,将国际化培养作为长效动能;重点路径在于从高校主体维度出发,围绕“工程性”、“创新性”和“国际性”的始终质量特性诉求,提出专业、课程、教师、载体和模式等方面的针对性与合理性的战略重点选择。阐述了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实施及保障。战略实施的高校内部具体发力点在于战略领导、战略执行、战略目标、战略组织和战略资源等“五力”的持续共同作用,即增强高校战略领导的领航控制力,加强高校战略主体的联合执行力,提高高校战略目标的标靶向导力,提升高校战略组织的结构调适力,确保高校战略资源的持续配置力。战略保障的主要途径是立足政府和社会双重视角的完善政府外部治理体系与建构社会长效驱动系统。
二、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及质量监控措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及质量监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的措施 |
1.1 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的基础 |
1.1.1 专业历史沿革 |
1.1.2 支撑条件及建设理念 |
1.2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解决“重知识、轻能力”问题 |
1.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
1.2.2 优化课程体系,打造样板“金课” |
1.2.3 构建评价机制,提升教学质量 |
1.2.4 变革教学方式,夯实教学资源建设 |
1.3 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
1.4 筑牢“以本为本”防线,逐步解决“重科研、轻教学”问题 |
1.4.1 科教融合,凸显专业的矿山行业特色 |
1.4.2 凝炼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和教材内容 |
1.4.3 丰富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提高论文的先进性和实战性 |
2 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的成效 |
2.1 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 |
2.2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明显提升 |
2.3 有效促进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
2.4 以GNSS技术为切入点,推动专业改革效果明显 |
3 结 论 |
(3)专业认证视域下地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和改革机制 |
(一)明晰专业认证视域下测绘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
1. 人才培养依托平台单一 |
2. 课程改革不灵活 |
3. 实践教育不足 |
4.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不完善 |
(二)构建专业认证视域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机制 |
二、改革的方法 |
(一)构建“多平台融入”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二)基于专业认证视域下的课程体系综合改革 |
(三)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
(四)融合OBE理念,构建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 |
三、结束语 |
(4)应用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教学实践 |
(一)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
(三)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 |
(四)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二、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情况 |
(一)具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
1.教学检查制度 |
2.听课制度 |
3.激励与奖惩机制 |
4.实施教学评价制度 |
5.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
(二)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结束语 |
(5)测绘教学大平台背景下的地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工科对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新要求 |
2 目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构建基于测绘教学大平台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
3.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
3.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
3.2.1 课程实践教学模块 |
3.2.2 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
3.2.3 综合实践教学模块 |
3.2.4 创新实践教学模块 |
3.3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
3.4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
3.5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
4 结束语 |
(6)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测绘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 |
2 测绘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
3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课程教学改革 |
4 结束语 |
(7)应用型本科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培养目标 |
(一)人才培养目标 |
(二)人才培养理念 |
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
(一)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
(二)强化实践教学内容 |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
(四)师资队伍保障 |
(五)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
(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
三、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改革 |
(一)课程体系 |
1.课程体系构建 |
2.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
(二)实践教学改革 |
1.实践教学设计 |
2.运用虚拟仿真技术 |
第一,强化课程实验。 |
第二,强化集中性实习。 |
第三,培养创新能力。 |
四、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
(一)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
(二)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 |
(三)人才培养质量社会监控与评价体系 |
(9)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持续改进机制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
1.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架构 |
1.2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
1.3 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质量评价 |
2 评价反馈机制 |
2.1 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 |
2.2 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
3 结语 |
(10)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工程师: 实用知识的驾驭者与工业革命的先驱者 |
1.1.2 工程人力资源: 国家经济赶超与持续竞争力获取的战略要素 |
1.1.3 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辽宁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长期战略诉求 |
1.1.4 围绕质量的战略管理: 辽宁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新思维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4.3 研究总体评述 |
2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内涵解析 |
2.1 理论基础: 战略管理的诠释与定义 |
2.1.1 战略—战略规划—战略管理: 从组织管理的样态变迁谈起 |
2.1.2 环境、资源、要素: 战略管理的整合逻辑 |
2.1.3 知识多样性: 战略管理理论体系的充实和拓展 |
2.1.4 战略管理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质量论”的解读及拓展应用 |
2.2.1 何为质量: 概念演进与认知深化 |
2.2.2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战略管理的应用基础 |
2.2.3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性: 战略管理的发生机制 |
2.3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生成分析 |
2.3.1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战略管理的关系理解 |
2.3.2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特征归纳 |
2.4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要素契合 |
2.4.1 对质量与战略分析的系统说明 |
2.4.2 对质量与战略选择的机理论述 |
2.4.3 对质量与战略实施及保障的主体认知 |
2.5 本章小结 |
3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分析 |
3.1 战略环境: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PEST分析 |
3.1.1 政治: 质量行动规约的根本保证 |
3.1.2 经济: 质量发生及发展的恒久基础 |
3.1.3 社会: 质量意识唤醒与变化的常态变量 |
3.1.4 技术: 质量加速进化的驱动工具 |
3.2 战略基础: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状况调查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访谈过程 |
3.2.3 统计分析 |
3.2.4 结果诊断及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4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选择 |
4.1 专注质量的战略愿景厘定 |
4.1.1 坚守工程导向: 追求质量卓越的动力引擎 |
4.1.2 升级创新创业教育范式: 达到质量平衡的关键支点 |
4.1.3 增添国际化措施: 促进质量提升的长效动能 |
4.2 高校工程专业任务调整战略 |
4.2.1 回归工程专业的市场导向设置逻辑 |
4.2.2 转变工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 |
4.2.3 提升工程专业的国际化实质等效水平 |
4.3 高校工程课程体系优化战略 |
4.3.1 综合设计极具活力的工程专业课程 |
4.3.2 搭配类型丰富的工程创新创业课程单元 |
4.3.3 推动工程课程要素的国际化渐进变革 |
4.4 高校工程教师素质提升战略 |
4.4.1 运用“刚性”制度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
4.4.2 应用“柔性”机制释放创新创业教师的质量进阶动力 |
4.4.3 通过“内外”发力加快教师的国际化建设步伐 |
4.5 高校工程教育载体实效强化战略 |
4.5.1 打造产学相互支撑的实践基地动态发展格局 |
4.5.2 建立实虚并存的创新创业多种服务平台 |
4.5.3 提供多样的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机会 |
4.6 高校工程教育行动模式拓展战略 |
4.6.1 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契合的“大工程”机动培养模式 |
4.6.2 营建文化、改革与管理联合推动的创新创业素质养成模式 |
4.6.3 建立研究与规划并驾齐驱的国际化提质增效支撑模式 |
4.7 本章小结 |
5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实施及保障 |
5.1 政府外部治理体系的全方位完善 |
5.1.1 强化政策保障体系的完备性和落实性 |
5.1.2 突出制度供给体系的选择性和调控性 |
5.1.3 营造生态环境体系的协调性和优质性 |
5.2 高校内部关键要素的活力激发 |
5.2.1 增强高校战略领导的领航控制力 |
5.2.2 加强高校战略主体的联合执行力 |
5.2.3 凝聚高校战略目标的标靶向导力 |
5.2.4 提升高校战略组织的有效调适力 |
5.2.5 确保高校战略资源的持续配置力 |
5.3 社会长效驱动系统的理性建构 |
5.3.1 建构企业的身份认同及全程化参与机制 |
5.3.2 健全社会组织机构的评估制度和监测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研究的结论与贡献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状况的访谈方案 |
附录B: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手段及质量监控措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吕伟才,方新建,杨旭,王磊,杨震. 测绘工程, 2021(04)
- [2]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地方高校测绘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赵安周,张安兵,赵玉玲.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3]专业认证视域下地方高校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 周国清,王浩宇. 高教学刊, 2021(16)
- [4]应用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探究[J]. 王亮. 林区教学, 2020(11)
- [5]测绘教学大平台背景下的地信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基于新工科建设的视角[J]. 梅晓丹,曲建光,张玉娟,王强,李丹,李刚. 测绘工程, 2020(06)
- [6]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测绘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 魏恋欢,刘善军,车德福,马保东.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9)
- [7]应用型本科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卢荣山,鲁金金. 教育观察, 2020(09)
- [8]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滁州学院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徐建辉,肖辉军,李鹏,李伟涛,王凯.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10)
- [9]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的持续改进机制思考[J]. 张云鹏,吉文来,苍桂华. 现代测绘, 2019(03)
- [10]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管理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D]. 赵哲.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