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讨两个带电导体球之间的作用力

深入探讨两个带电导体球之间的作用力

一、两带电导体球间作用力的深入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佩云[1](2021)在《基于学习进阶的电磁学衔接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课程目标、内容安排以及评价标准也随之改变,相比旧课标来说,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材内容精简、结构化,重视核心概念以及学生持续连贯的学习。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在高中阶段,电磁学的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说远离生活实际,过于抽象,难以理解,学习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现状,划分不同的层次水平作为“台阶”,在教学活动中层层衔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近年来,学习进阶理论成为国际教育界热门话题,基于其对学习者在学习某一主题时所遵循的连贯逐渐深入学习路径的描述,笔者借助solo分类法,结合教材、课程标准解读、学生迷思概念研究建构出“电与磁”主题的学习进阶研究框架,按照学生的进阶需求设计层层递进的“衔接教学”,采用对比教学实验法研究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衔接教学对学生的概念掌握是否有促进作用。笔者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广东省某普通高中教育实习,借此机会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对实验班采取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活动进行授课,对对照班采取传统常规教学,在实验前后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电与磁”概念测试并参考市统考成绩,实验结论为: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笔者结合前期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经历对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衔接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上,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第二,电磁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这一认知状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增加教学可视化程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第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受高考对电磁学要求的影响,习惯将精力放在刷题、突破难题上,轻视理解、巩固基础概念与规律,教师应当改善物理学习环境,适当开展一些科普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习习惯。

才让草[2](2019)在《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开放程度上进和教育的现代化,开展藏汉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藏区高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的一个发展目标,也成为藏区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实施藏汉双语教学也是推动藏区整个教育发展并使其文化多元化的有效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民族自治地区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为了发展藏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藏族教育与维护藏族群众根本利益,学校教育语言的采用必须协调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实践证明,藏汉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必须结合实际,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要符合藏区民族师生的特点,适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以《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为选题,探索藏文地区物理学双语教学的理论,为推动藏族地区各学科的双语教学奠定基础。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藏汉双语教学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及藏区的研究情况与发展现状。第二部分对藏汉双语和藏汉双语教学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及类型和藏汉双语教学的理论。第三部分从学和教的不同视角从学生的电磁学知识的构建过程和教学系统法描述本文实践的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系统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以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电磁学课程的特点,尝试性的实践了一个能更好的实现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同时又能减少藏汉文水平和高等数学知识对电磁学知识学习效果的教学系统,该教学系统包含了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需求、教学模式及类型、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第五部分设计并进行了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的教育实践,并对实践结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第六部分通过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结果,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最终实践结果表明,以藏为主,以汉为辅的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的提升了电磁学的教学质量。

郑宇晴[3](2019)在《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材既是教师领悟国家课程标准及教学理念的重要资源,又是学生把握教学重难点和有效学习的第一手材料。教材对比,可以促进对教材的全面评价,汲取不同教材先进优势,推动教学发展。本文选取英国A level Physics教材与我国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对比研究,针对中英两国高中物理教材的编写参照、内容知识和编排及评价的试题三个大方面着手比较并建立联系,分5个部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比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英国A水平考试说明,这两个分别是两国教材编写的参照标准。通过对比发现中英物理教育理念、内容标准包含知识及实验要求有差异,英国更加注重实验的科学方法目标要求,我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性。其次,比较教材内容的内维知识层面与外维编排特色。以“电磁学”部分为例,一方面,在知识层面进行教材目录顺序、知识点的广度、深度及案例“电容器”知识点的比较,研究角度由大入小,发现英国知识点深度高于我国,而我国知识点广度更高;另一方面,研究从栏目设置、实验、书写风格、例题与课后习题的四点展开编排特色的对比,发现两国教材编排各具风格。第三,研究落脚于教材内容比较后的试题评价对比之上,对两国的高考试题就考试说明、题型种类、试题结构及内容采取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发现两国在高考题型种类上有一定不同,英国试卷多解释题、简答题,试题以序列性为典型,更注重对物理本质过程的解释,而我国对结果计算注重更多,关注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最后,研究以银川九中高二(1)班、(15)班学生作为对象,检测学生对英国试卷的适应性情况,通过翻译部分英国A Level“电磁学”真题并按照A level试题结构组成套题,进行样本学生检测,对结果反馈并访谈学生,测试表明,检测学生在现象解释、物理本质过程理解及科学语言书写方面存在不足。

肖潇雨[4](2019)在《高中生电学概念学习的心智模型研究》文中指出心智模型是一套内隐的认知结构方式,能够影响个体看待事件的角度。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其较强的逻辑性和物理本质的隐蔽性使得学生在认识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会产生各种困难。获取学生学习过程的多维度信息对于揭示物理学习的认知规律、准确破解学生的疑难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极有必要对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心智模型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确定出研究工具与方法。然后,对武汉市三所中学的383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目标抽样法从中选出8位对象进行个案访谈。在此基础上,使用SPSS 22.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划分出本研究中心智模型的三种水平,并结合个案访谈对象的语言、公式、图画草稿等外部表征信息,描摹出不同水平学生群体在推理中关于电学具体概念的心智模型内容。最后,以各水平学生代表的电学概念图为基础,辅以其关于电学核心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认知,使用概念图对三水平高中生对应心智模型进行图像表征。本研究探查出高中生关于电学概念学习的30种学习困难、47种相异构想和36种心智模型的具体内容,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高中生电学概念的心智模型具有情境性、多元性、综合性、动态生成性、不稳定性、片面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同时,高中生心智模型中关于电学概念体系的表征与建构过程具有中心化、网络化、发散与集中对立统一的特点。2.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一致性程度影响其关于电学概念的理解水平。学生关于特定电学概念的心智模型在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程度越低(高),其关于相同概念的心智模型数量越多(少),其关于电学学习的综合理解水平越低(高)。3.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结构化程度影响其关于电学概念的理解水平。学生心智模型的内容与组织结构是造成理解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其概念内容越丰富、概念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层级结构越精细、表征方式越多元,对应的电学概念理解水平也越高。4.不同水平的高中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理解水平越高,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越强烈。5.不同水平的高中生具有不同的认知视角。学生的理解水平越高(低),更倾向于从更广阔(局部)的视域分析问题。最后,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如下建议:1.提高心智模型的一致性程度。注意教学语言,加强概念辨析,重视情境对心智模型的建构作用。2.从扩展体量与意义建构来提高心智模型的结构化程度。从横向与纵向扩展教学视域,提倡多重表征以促进结构化类比。3.建构更为科学的心智模型,扩展认知视角与提升推理自信。

李彬[5](2018)在《直流脉冲电场作用下的油水乳状液内液滴及液滴群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油田开发进入后期及聚合物驱采油的广泛应用,国内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及乳化问题严重,原油脱水炼制难度大大增加。原油中的水分中溶有大量的盐类,对设备和运输管道腐蚀严重,运输成本高。因此,如何提高原油破乳脱水效果已成为石化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现存的原油脱水方法中大多依赖水滴的重力沉降过程,设备体积大,建造成本高。对乳状液施加外电场后,油相中的水滴聚并效果大幅提升,液滴粒径显着增大,沉降效果增强,原油脱水效果增强。本文针对高压脉冲电聚结技术,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理论,以油包水(W/O)乳状液的高压脉冲静电破乳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多尺度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及理论分析工作,对乳状液电聚结破乳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与之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本文首先对W/O乳状液脉冲电破乳过程单液滴变形及破碎、液滴-液滴聚并、液滴-界面聚并等微观行为进行显微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场参数(电场强度、电场频率、电场形式等)、物性参数(液滴初始粒径、界面张力、连续相黏度、盐含量、介电常数、固体颗粒等)和操作参数(液滴夹角、液滴中心距等)对高压脉冲电场下液滴极化变形、破碎和聚并等行为均存在显着影响。液滴变形是静电应力(动力)和界面张力(阻力)相互作用的过程,变形速率受连续相黏度影响,故无量纲数组合We/Oh可以很好的描述直流脉冲电场下液滴变形机制。液滴-界面聚并包含泵吸过程和颈缩过程两个过程,泵吸过程占主导时,液滴-界面完全聚并;颈缩过程占主导时,液滴-界面不完全聚并。随后,本文对电场作用下油水乳状液进行了静态电脱水显微实验研究,考察了液滴群的迁移聚并特性、成链规律及破乳条件等微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水滴聚并过程中,以两两聚并为主。在电场强度过大的情况下,有的水滴相互接触后,不发生聚并而沿着电场方向排列。随着更多游离的水滴靠近、排列,水滴沿电场方向排列成水链。随电场强度、含水率、含盐量、SiO2含量的增大,各波形下液滴聚并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聚并效果排序为矩形波≥半正弦波>锯齿波。乳状液中水链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液滴在强电场中过度极化发生中段扯裂破碎形成水链;另一种是液滴群之间聚结形成水链。乳状液中水链的消散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水链自身聚并为大液滴;另一种是外界液滴与水链接触后,改变了水链中的电荷分布导致水链聚并为大液滴。最后,本文提出了一款“V”形新型电极板形式,并与平板电极和Calgavin公司设计的“嵌入”式电极脱水效果进行了对比,电脱水效果显着提升,并深入考察了电场参数、物性参数和停留时间等对新型“V”电极板的聚并效果的影响规律。“V”型电极的优点如下:乳状液穿过电极板,有效接触面积大;乳状液流动方向与电场方向一致,增大液滴间的静电作用力;极板倾斜角(50°)促使大液滴往极板中心(尖端)处迁移,加强了油水分离作用;裸电极加快了电荷的转移,液滴接触裸电极后即荷电,增强了液滴-液滴聚并过程;通过增大电极板的亲水性,大液滴在电极板空隙处可以形成水膜,增强电聚结过程中的液滴-界面聚并过程;电聚结过程存在三种聚并机制:液滴偶极极化聚结、电泳聚结和介电泳聚结;多组电极板可以同时嵌入,且电极棒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从而实现电聚结器的紧凑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目标,极大地减小壳体体积。上述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研究和理论分析工作,对静电聚结过程中W/O乳状液破乳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高效紧凑静电聚结设备的研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佳伟,王婕,张中月,王恒通[6](2017)在《MATLAB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从稳恒场和时变场两个方面选取了电动力学中较为重要的典型问题,结合Matlab软件编程作图,基于直观的图像或动画深入分析物理公式或物理问题的本质,凸显将Matlab应用在电动力学的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的优势,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学表达式背后的物理含义,为改善电动力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李淑凤,王艳辉,马春利,李雪春,郑殊[7](2016)在《静电场中的相关能量》文中指出从点电荷到带电体,对静电场中引入的几个相关能量,即电势能、电场能、电相互作用能、自能、固有能、互能等做了辨析和探究.电势能是带电体间或带电体与电场间的相互作用能,具有相对性和共有性.在指定电荷相距无限远电势能为零的条件下,解析法给出的电场能本质上就是电势能.自能即固有能和互能分别是对单一带电体的电场能和多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能的另一种表述.论文还进一步对点电荷电场能发散问题做了讨论,指出了球形带电体场能公式的适用极限.

吕晶[8](2014)在《点偶极子场中两导体球的电极化与相互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极化是物体或介质放在电场中所引起的电荷重新分布,极化程度与物体的几何形状和介电特性有关,通常用电偶极矩来表征。一个置于均匀电场中的导体球只能极化出电偶极矩。如果是两个导体球,由于导体球间的相互耦合,导体球内会感应出高阶矩,使导体球间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对外电场中两等径导体球的电极化和相互作用力问题,主要研究方法为在双球坐标系中求解电势的Laplace方程或进行多极矩展开。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数学技巧且结果往往被表示成定积分的形式,不利于问题的解析分析。为简化解析过程,本文采用像偶极子法,通过求解差分方程确定偶极矩与球半径和球心间距的依赖关系,进而计算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均匀电场中的导体双球极化问题,首先建立偶极矩成像法则,通过偶极矩在两球间相互映射成像,确定每个球的总偶极矩与球间距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表明,当外电场平行于球心连线时,两球间是吸引相互作用;当外电场垂直于球心连线时,两球间是排斥作用。分析了点偶极子场中两导体球的极化相互作用。点偶极子的场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增加了分析难度。我们着重分析了点偶极子置于两球之间时这一典型情况,并给出紧凑的解析式。计算表明,在两球间放置一个点偶极子会显着增加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两球的总偶极矩和相互作用力随球间距的减小迅速增加。最后,分析了两球相距很远或很近时总偶极矩的渐进行为。当球心间距很大时,两球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无论在均匀场还是偶极子场中,球的偶极矩以球心间距的-3次幂形式衰减。当两球靠的很近时,球间的相互作用很强,导致偶极矩随间距的减小而迅速变大,而且与间距的函数关系更为复杂。对这两种情况给出简洁的渐进表达式。

陈泽[9](2014)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类比思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形式,在物理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物理学家创新的钥匙。本论文在大量阅读了国内外对类比思维研究的文献基础上,关注当前国内外关于类比思维研究的现状与热点。通过对一线高中物理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一线高中物理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基于新课程的背景下,本论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策略:研究并了解学生认知风格及认知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的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采用科学探究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采用自主学习-讨论模式,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讨论的主题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教师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的价值,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应用策略的教学实验过程,根据教学实验的结果,再利用IBMSPSS19.0软件进行配对样本的t检验,配对样本的t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策略是有效的。

张迪[10](2009)在《大学物理中势概念的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概念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物理概念的教学一直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其中抽象概念的教学困难尤为突出。“势”概念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包含有引力势、电势、磁矢势、磁标势、推迟势、电磁势等多种势,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本文在概念教学理论、物理学习理论、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详细分析了大学物理中出现的势概念,对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并且对一些重要的势概念相关知识进行专题研究;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对势及其相关知识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学生在势概念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困难和障碍及其主要原因。最后,在理论指导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大学物理中势概念的教与学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二、两带电导体球间作用力的深入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带电导体球间作用力的深入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习进阶的电磁学衔接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一)学习进阶
        1.理论基础
        2.概念界定
        3.学习进阶的组成要素
        4.建构和呈现学习进阶的方法
    (二)基于学习进阶的衔接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三、高中阶段“电与磁”主题内容的学习进阶框架
    (一)建构进阶框架的流程
        1.进阶变量的确定
        2.进阶起点与终点的确定
        3.进阶水平的划分
    (二)教材概念梳理与课程标准
    (三)学习进阶框架的建构
        1.以“静电场”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2.以“恒定电流”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3.以“磁场”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4.以“电磁感应”为核心的学习进阶框架
四、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电与磁”衔接教学实践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前测及分析
    (三)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案例
        1.传统教学
        2.电荷衔接教学案例
        3.电功率衔接教学案例
        4.教学反思
    (四)教学后测及其分析
        1.期末考试实验班对照班物理成绩分析
        2.CSEM问卷后测成绩分析
五、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1.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的步骤
        2.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的效果
        3.应用学习进阶进行衔接教学的几点建议
    (二)反思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电与磁”相关内容课程标准
    附录二 教学前电磁学学习情况检测题
    附录三 静电场测试题
致谢

(2)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21 世纪创新人才的需求
        1.1.2 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
        1.1.3 藏汉双语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
        1.1.4 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需要
        1.1.5 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1.2 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藏区研究现状
        1.2.4 研究价值
    1.3 选题意义
        1.3.1 电磁学课程的角度
        1.3.2 教学语言的角度
        1.3.3 教育心理学的角度
        1.3.4 藏汉双语教学的优势
        1.3.5 藏汉双语教学的不足
        1.3.6 对策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藏汉双语教学概述
    2.1 双语的界定
    2.2 “藏汉双语教学”的界定
    2.3 双语教学的种类和模式
        2.3.1 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2.3.2 藏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2.3.3 汉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2.4 藏汉双语教学的理论
第三章 电磁学藏汉双语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3.1 从学的角度看学生电磁学知识的构建过程
    3.2 从教的角度看学生电磁学知识的构建过程
    3.3 教学系统方法论
第四章 电磁学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4.1 学情分析
        4.1.1 教学需求
        4.1.2 教学对象
        4.1.3 教学内容
        4.1.4 教学目标
    4.2 教学过程
        4.2.1 准备工作
        4.2.2 教学原则
        4.2.3 教学方案
    4.3 教学评价
第五章 电磁学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分析
    5.1 实践设计
        5.1.1 实践目的
        5.1.2 实践的基本设计思路
    5.2 测量的评价与结果分析
第六章 实践结论及教学建议
    6.1 结论
    6.2 教学建议
    6.3 论文的贡献或创新点
    6.4 论文的不足
    6.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藏汉双语影响测试试卷1(A卷)
附录2 藏汉双语影响测试试卷1(B卷)
附录3 藏汉双语影响测试试卷2(A卷)
附录4 藏汉双语影响测试试卷2(B卷)
附录5 高等数学影响测试试卷3(A卷)
附录6 高等数学影响测试试卷3(B卷)
附录7 学生翻译汉文电磁学教材的案例1
附录8 学生翻译藏文电磁学学教材的案例2
附录9 学生翻译汉文电磁学前沿知识的案例1
附录10 学生翻译藏文电磁学前沿知识的案例2
附录11 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12 电磁学藏汉双语教学调查问卷评分标准
附录13 2016 电磁学期中试卷
附录14 2016 级电磁学期末试卷
附录15 学生作业案例
附录16 学生作业案例
致谢
个人简历
后记

(3)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背景
        1.1.1 教材多样化改革的需要
        1.1.2 物理比较教育研究的需要
        1.1.3 教师是教学“设计师”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中外物理教材对比现状
        1.3.2 国内版本物理教材对比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路径设计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比较教育理论
    2.2 教材编写与评价理论
    2.3 教师教学的理论—支架式教学理论
    2.4 学生学习的理论—认知结构理论与认知负荷理论
第三章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编写参照标准的比较
    3.1 课程目标的比较
        3.1.1 课程总目标的比较
        3.1.2 课程具体目标的比较
        3.1.3 课程目标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分析
    3.2 内容标准的比较
        3.2.1 课程结构及内容主题的比较
        3.2.2 内容要求比较—以“电磁学”部分为例
        3.2.3 实验要求比较
    3.3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四章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知识层面的比较—以“电磁学”部分为例
    4.1 目录编排顺序的比较
    4.2 “电磁学”知识点的广度、深度比较
        4.2.1 两国“电磁学”知识结构连线图
        4.2.2 “电磁学”知识点广度、深度的量化统计
    4.3 两国教材“电容器”知识比较
        4.3.1 两国教材“电容器”知识流程图
        4.3.2 “电容器”教材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比较
        4.3.3 “电容器”教材知识点呈现的逻辑方式比较
    4.4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五章 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编排特色的比较—以“电磁学”部分为例
    5.1 栏目设置比较
        5.1.1 比较分析
        5.1.2 栏目设置的借鉴之处
    5.2 实验的比较
        5.2.1 两套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分析
        5.2.2 实验设置的借鉴之处
    5.3 书写风格的比较
    5.4 例题与课后习题的比较
        5.4.1 例题及课后习题的数量统计分析
        5.4.2 例题与习题内容的分析
        5.4.3 值得借鉴之处
    5.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六章 教材教学评价—中英高考物理试题的比较
    6.1 中英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大纲)的比较
        6.1.1 考试制度简介
        6.1.2 考试说明(大纲)的考核要求
    6.2 中英高考物理题型种类的比较
        6.2.1 英国A水平物理题型种类统计
        6.2.2 我国高考物理题型种类统计
        6.2.3 中英高考物理试题题型种类的比较分析
    6.3 中英高考物理试题结构比较
    6.4 中英高考物理试题内容的分析
        6.4.1 选择题试题内容分析比较
        6.4.2 非选择题试题内容比较
        6.4.3 试题内容比较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七章 我国样本学生对英国试卷的适应性研究
    7.1 试题基本信息及相应知识点考察介绍
        7.1.1 试题检测的基本信息
        7.1.2 试题考察知识点及能力分析
    7.2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7.3 考卷对样本学生能力考察的综合分析
    7.4 学生对英国试卷的作答感受访谈
    7.5 本章小结及启示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国A水平“电磁学”知识要求
    附录2: 英国内容引导法示例
    附录3: 英国实验模块考察要求
    附录4: “HSW”实践标准及要求
    附录5: 中英两国教材目录编排
    附录6: 我国学生所测试的英国考卷
    附录7: 学生对英国试卷的作答感受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4)高中生电学概念学习的心智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缘由
        1.1.2.1 心智模型研究的外部契机
        1.1.2.2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电学心智模型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电学心智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工具
        1.4.3.1 问卷量表项目结构
        1.4.3.2 量表计分方法
        1.4.3.3 数据分析工具
        1.4.3.4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1.4.4 问卷调查的实施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心智模型
        2.1.2 推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2.2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说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心智模型内容框架
        2.2.5 心智表达形式
3 高中生电学概念学习的心智模型问卷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整体的信度检验
    3.2 问卷统计项目概况
        3.2.1 问卷数据的总体摘要
        3.2.1.1 调查对象的构成
        3.2.1.2 问卷调查的总体表现
        3.2.2 心智模型水平的划分
        3.2.2.1 不同学校样本的均值检验
        3.2.2.3 三水平组的样本均值检验
        3.2.3 量表题项得分概述
        3.2.3.1 三校各题项得分概况
        3.2.3.2 三水平组各题项得分概况
        3.2.3.3 三水平组电学核心概念的得分概况
    3.3 静电场主题的数据分析
        3.3.1 电场概念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3.1.1 场强叠加原理
        3.3.1.2 对电学多重概念题目的分析
        3.3.1.3 电通量
        3.3.2 电场力概念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3.2.1 电场力的方向
        3.3.2.2 导体与电介质的相互作用
        3.3.3 电势差概念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3.3.1 电势差的图像表征
        3.3.3.2 静电计结构与原理
        3.3.4 库仑定律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3.4.1 点电荷与库仑定律的模型表征
        3.3.5 静电平衡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3.5.1 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特点
    3.4 直流电路主题的数据分析
        3.4.1 电流概念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4.1.1 电流的概念模型
        3.4.1.2 电流形成的原因
        3.4.2 电压概念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4.3 电容概念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4.3.1 电容器与恒定电源放电的区别
        3.4.4 欧姆定律的数据分析及差异比较
        3.4.4.1 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功率
    3.5 高中生电学概念的学习困难
        3.5.1 高中生电场概念的学习困难
        3.5.2 高中生电势差概念的学习困难
        3.5.3 高中生电场力概念的学习困难
        3.5.4 高中生电流概念的学习困难
        3.5.5 高中生电荷概念的学习困难
    3.6 本章总结
        3.6.1 高中生关于电学核心概念的心智模型
        3.6.2 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特征
        3.6.3 高中生电学概念的学习困难
4 高中生电学概念学习的个案访谈与研究
    4.1 访谈的准备与实施
        4.1.1 访谈的研究对象
        4.1.2 访谈提纲的拟定
        4.1.3 过程与实施
    4.2 个案访谈及分析
        4.2.1 静电场主题的个案访谈
        4.2.1.1 库仑定律
        4.2.1.2 静电平衡
        4.2.1.3 电介质极化
        4.2.1.4 电通量
        4.2.2 直流电路主题的个案访谈
        4.2.2.1 电流
        4.2.2.2 电场
        4.2.2.3 电势差
        4.2.2.4 电容器
    4.3 高中生电学概念体系的外部表征
        4.3.1 对A水平学生电学概念图的分析
        4.3.2 对B水平学生电学概念图的分析
        4.3.3 对C水平学生电学概念图的分析
        4.3.4 三水平学生电学概念图的比较
    4.4 高中学关于电学概念的相异构想
        4.4.1 高中生电场概念的相异构想
        4.4.2 高中生电场力概念的相异构想
        4.4.3 高中生电流概念的相异构想
        4.4.4 高中生电荷概念的相异构想
        4.4.5 高中生电势差概念的相异构想
        4.4.6 高中生电容器概念的相异构想
    4.5 本章总结
        4.5.1 高中生关于电学概念的相异构想
        4.5.2 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特征
        4.5.3 高中生电学概念体系心智模型的特征
        4.5.4 高中生心智模型的表征及其影响
5 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构建与表征
    5.1 高中生电学核心概念心智模型的构建
        5.1.1 高中生电场概念的心智模型
        5.1.2 高中生电流概念的心智模型
        5.1.3 高中生电通量概念的心智模型
        5.1.4 高中生电场力概念心智模型
        5.1.5 高中生电荷概念的心智模型
        5.1.6 高中生电势差概念的心智模型
        5.1.7 高中生电容器概念的心智模型
        5.1.8 高中生静电平衡概念的心智模型
        5.1.9 小结
    5.2 高中生电学概念体系心智模型的表征
        5.2.1 A水平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图像表征
        5.2.2 B水平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图像表征
        5.2.3 C水平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图像表征
        5.2.4 三水平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比较
        5.2.5 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与高中物理电学框架体系的比较
    5.3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的特点
        6.1.2 高中生电学概念心智模型对电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6.1.3 教学建议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生电学概念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实录(节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与成果
致谢

(5)直流脉冲电场作用下的油水乳状液内液滴及液滴群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电场聚结动力学研究
        1.2.1 偶极聚结力
        1.2.2 液滴极化变形
        1.2.3 流场阻力
        1.2.4 液膜薄化及破碎
    1.3 流态影响研究
    1.4 液滴成链过程
    1.5 液滴-界面聚并
    1.6 物性参数及操作参数的影响研究
    1.7 工业应用现状
    1.8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数值模拟方法
    2.1 高压直流脉冲电源
    2.2 电聚结实验装置与方法
        2.2.1 静态电聚结实验装置与方法
        2.2.2 动态电聚结实验单元
    2.3 数值模拟方法
        2.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2.3.2 控制方程
第三章 电场作用下单液滴行为研究
    3.1 液滴变形行为研究
        3.1.1 液滴变形模型验证
        3.1.2 电场参数的影响
        3.1.3 物性参数的影响
        3.1.4 液滴变形模型研究
    3.2 液滴破碎行为研究
        3.2.1 液滴破碎机制
        3.2.2 液滴初始粒径的影响
        3.2.3 电场频率和电场类型的影响
        3.2.4 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3.3 小结
第四章 电场作用下液滴-液滴、液滴-界面聚并行为研究
    4.1 液滴-液滴聚并行为研究
        4.1.1 电场参数对液滴-液滴聚并的影响
        4.1.2 物性参数对液滴-液滴聚并的影响
    4.2 液滴-界面聚并行为研究
        4.2.1 电场参数对液滴-界面聚并的影响
        4.2.2 物性参数对液滴-界面聚并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电场作用下油水乳状液静态电脱水实验研究
    5.1 电聚结过程水滴迁移聚并特点
    5.2 电场参数的影响
        5.2.1 电场强度的影响
        5.2.2 电场频率的影响
    5.3 物性参数的影响
        5.3.1 初始含水率的影响
        5.3.2 含盐量的影响
        5.3.3 固体颗粒的影响
    5.4 高频脉冲电场下水链的形成与消散机制
    5.5 小结
第六章 电场作用下油水乳状液动态电脱水实验研究
    6.1 新型电极结构
    6.2 电场参数的影响
        6.2.1 电场强度的影响
        6.2.2 电场频率的影响
    6.3 物性参数的影响
        6.3.1 界面张力的影响
        6.3.2 含盐量的影响
        6.3.3 初始含水率的影响
    6.4 停留时间的影响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MATLAB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Matlab软件在模拟静电场方面的应用
    2.1 Matlab模拟接地导体角域的电场电势分布
    2.2 Matlab模拟两带电导体球的相互作用
3 Matlab在模拟电磁波方面的应用
    3.1 Matlab模拟均匀平面电磁波的传播
    3.2 Matlab模拟电偶极辐射场
4 结束语

(8)点偶极子场中两导体球的电极化与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两导体球的电极化及研究现状
    1.3 导体球间静电力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2章 均匀电场中导体球电极化的研究
    2.1 引言
    2.2 电像法和像偶极子法
        2.2.1 电像法
        2.2.2 像偶极子法
    2.3 单个导体球的电极化
    2.4 两导体球的电极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点偶极子场中两导体球的电极化
    3.1 引言
    3.2 两导体球间偶极矩的计算
        3.2.1 纵向偶极矩的求解
        3.2.2 横向偶极矩的求解
    3.3 间距对偶极矩的影响
        3.3.1 纵向偶极矩随间距的变化
        3.3.2 纵向极化增强效应的应用
        3.3.3 横向偶极矩变化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两等径导体球间的相互作用力
    4.1 引言
    4.2 均匀电场中的相互作用力
        4.2.1 相互作用力的求解
        4.2.2 作用力的分析
    4.3 点偶极子场中的相互作用力
        4.3.1 导体球间总的相互作用力
        4.3.2 作用力随间距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9)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类比思维概论
    2.1 类比推理
    2.2 类比推理的基本过程分析
    2.3 类比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的问卷调查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3 调查结果分析
    3.4 调查结论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能力的策略
    4.1 研究并了解学生认知风格及认知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4.2 采用科学探究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4.3 采用自主学习-讨论模式,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讨论的主题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4.4 充分利用物理学史的价值,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第五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能力的教学实验
    5.1 编制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
    5.2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的教学实验
    5.3 实验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10)大学物理中势概念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势概念教学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势概念教学研究的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相关教学理论概述
    2.1 物理学习困难的相关理论
        2.1.1 物理学习困难的内涵
        2.1.2 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
    2.2 物理概念学习理论
        2.2.1 物理概念的含义
        2.2.2 物理概念的特点
        2.2.3 物理概念的形成
    2.3 现有大学物理教学方法
第三章 势概念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研究
    3.1 势概念的产生发展
    3.2 大学物理中的势概念
        3.2.1 电势
        3.2.2 磁矢势
        3.2.3 磁标势
        3.2.4 迅变电磁场中的矢势与标势
        3.2.5 推迟势与库仑势
        3.2.6 引力势
    3.3 相似概念辨析
        3.3.1 电势与电势能
        3.3.2 电势与电动势
第四章 势相关知识的专题研究
    4.1 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4.1.1 保守场的判定依据
        4.1.2 无旋场与保守场之间的关系
        4.1.3 有势场与保守场的关系
    4.2 静电场中关于电势零点的若干问题
        4.2.1 静电场中电势零点选择的任意性及其限制
        4.2.2 取大地和取无穷远处作为电势零点是否等价
        4.2.3 不同零点电势的叠加
    4.3 A-B 效应及相关问题
    4.4 一些典型带电体电势的计算
        4.4.1 两平行放置的带等量同种电荷长直导线间的电势分布
        4.4.2 椭圆带电环电势分布
        4.4.3 偏心圆柱面带电导体的等势面
第五章 势概念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5.1 调查目的及意义
    5.2 调查对象
    5.3 调查问卷编制及施测
        5.3.1 问卷编制
        5.3.2 问卷施测
    5.4 调查结果分析
        5.4.1 势概念相关知识学习情况调查
        5.4.2 影响物理学习效果因素的调查结果
        5.4.3 势概念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势概念的教学建议
    6.1 对势概念教学的建议
    6.2 电势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课题研究的结论
    7.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两带电导体球间作用力的深入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习进阶的电磁学衔接教学实践研究[D]. 赵佩云.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电磁学课程藏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D]. 才让草.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3]中英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 郑宇晴. 宁夏大学, 2019(02)
  • [4]高中生电学概念学习的心智模型研究[D]. 肖潇雨.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直流脉冲电场作用下的油水乳状液内液滴及液滴群行为研究[D]. 李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6]MATLAB在电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李佳伟,王婕,张中月,王恒通. 物理通报, 2017(06)
  • [7]静电场中的相关能量[J]. 李淑凤,王艳辉,马春利,李雪春,郑殊. 物理与工程, 2016(S1)
  • [8]点偶极子场中两导体球的电极化与相互作用研究[D]. 吕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9]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类比思维的策略研究[D]. 陈泽. 贵州师范大学, 2014(01)
  • [10]大学物理中势概念的教学研究[D]. 张迪. 苏州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深入探讨两个带电导体球之间的作用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