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蛋白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16蛋白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P16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刘翔宇[1](2020)在《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低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但卵巢癌的病死率显着高于另外两种肿瘤。在过去十年中卵巢癌的治疗方法虽有所发展,但由于早期阶段卵巢癌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就诊时多已发生肿瘤的局部播散及远处转移,故卵巢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较低,仅为30%-40%。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 RNA(miRNA)在卵巢癌的进展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了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迁移、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其中miR-195-5p被证实与多种肿瘤有关,但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miR-195-5p能否调控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而深入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即miR-195-5p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影响卵巢癌的增殖、转移,从而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为卵巢癌提供新的预后预测指标。方法:1、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卵巢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共50例,同时收集正常卵巢组织标本50例,并培养正常卵巢细胞系(IOSE80)、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A2780、ES-2),通过实时定量PCR(q RT-PCR)技术观察、分别比较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卵巢癌细胞系与正常卵巢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2、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低的SKOV3细胞系中利用慢病毒构建稳定过表达miR-195-5p的细胞株,在miR-195-5p表达水平相对高的A2780细胞系中转染miR-195-5p inhibitor抑制内源性miR-195-5p表达,采用MTT、克隆形成、Ed U等细胞学实验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等方法观察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卵巢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95-5p后细胞周期的分布特点;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观察过表达miR-195-5p后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情况。3、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95-5p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miR-195-5p与其潜在靶基因--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4(Cell Division Cycle-Associated protein 4,CDCA4)的靶向调控关系。q RT-PCR方法检测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过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同方法对比miR-195-5p和CDCA4在miR-195-5p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及对照组中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低表达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在SKOV3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iR-195-5p过表达组、miR-195-5p及CDCA4均过表达组、control三组中cyclin D1、p16的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明确三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4、q RT-PCR技术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CDCA4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的表达显着低于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卵巢正常细胞系(IOSE80)相比,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iR-195-5p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体外实验显示,过表达miR-195-5p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miR-195-5p的过表达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减慢了其细胞周期进程。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miR-195-5p的小鼠种植瘤,其体积及重量较对照组均降低。3、在卵巢中CDCA4是miR-195-5p的靶基因Starbase数据库显示CDCA4是miR-195-5p的潜在靶基因,继而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发现CDCA4 3’-UTR的活性能被miR-195-5p降低,进一步结合使用位点突变技术发现miR-195-5p结合位点突变的CDCA4 3’-UTR活性不能被miR-195-5p降低。卵巢癌细胞系中CDCA4的表达水平与miR-195-5p呈负相关,miR-195-5p通过对CDCA4的调节作用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过表达CDCA4后可逆转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4、miR-195-5p、CDCA4表达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有关,CDCA4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病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有关,miR-195-5p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较好,CDCA4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预后更差,miR-195-5p、FIGO分期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上述研究表明: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及卵巢癌细胞系中呈下调表达,miR-195-5p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且证实miR-195-5p可下调其靶基因CDCA4的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在卵巢癌组织中miR-195-5p、CDCA4的表达与卵巢癌的组织学分级、生存状况等呈现显着的相关性。综上所述,miR-195-5p/CDCA4轴提供了一种解释卵巢癌疾病进展的机制,可成为卵巢癌诊断、治疗的潜在靶点,为卵巢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张春英[2](2020)在《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与E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临床判断EC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存档的100例EC组织作为实验组,60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各30例)为对照组,运用Envision法,分别检测p57KIP2、p53、C-erbB-2三种蛋白在EC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三者在EC组织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年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p57KIP2、p53、C-erbB-2蛋白在EC组织和增生期、分泌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57KIP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0%)低于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3.3%),高于在增生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增生期与分泌期、增生期与EC、分泌期与EC组织中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蛋白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9%)最高,在分泌期组织中不表达,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3%);C-erbB-2蛋白在E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0%)最高,在增生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7%),在分泌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3%)最低;p53蛋白和C-erbB-2蛋白在增生期、分泌期与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三组总体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仅在EC与增生期、EC与分泌期表达之间比较有意义(P≤0.017)。2、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在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7KIP2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高,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仅在Ⅰ级和Ⅲ级、Ⅱ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7)。p53、C-erbB-2蛋白均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在组织学Ⅰ级中表达最低,在组织学Ⅲ级中表达最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p53和C-erbB-2蛋白均仅在Ⅰ级和Ⅱ级、Ⅰ级和Ⅲ级之间的表达比较有意义(P≤0.017)。随着癌组织由浅肌层往深肌层浸润,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p53、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0.05)。随着手术病理分期由早期向晚期进展,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三者阳性表达率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大小无关(P>0.05)。3、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在EC组织中,p53蛋白、C-erbB-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p57KIP2、p53蛋白,p57KIP2、C-erbB-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1、在EC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可能与EC的发生发展有关,而p57KIP2蛋白参与的细胞周期调控失衡可能与女性激素周期性调控有关。2、在EC组织中,随着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p57KIP2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C-erbB-2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增加;p53蛋白随着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加。p57KIP2蛋白的低表达,p53、C-erbB-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预示着EC患者有更差的预后。3、在EC组织中,p53蛋白与C-erbB-2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4、联合检测EC患者肿瘤组织中p57KIP2、p53与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指导临床评估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有较为积极的指导意义。

房芳[3](2019)在《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在体外对Ishikawa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s,LXRs)是一种孤核受体,存在LXR-α和LXR-β,在国际名称标准中,LXR-α 被称作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1 group H member 3(NR1H3),LXR-β 被称作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1 group H member2(NR1H2)两种亚型。NR1H3和NR1H2在许多组织和细胞中表达,如肝、肠、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稍有不同的是,NR1H3在乳腺、食道、胰腺以及肝脏内呈现较高水平表达,NR1H2则在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普遍表达。最近的研究表明,LXR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LXRs的激动剂也在多种癌症细胞中发挥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如乳腺癌、肝癌、宫颈癌、肺癌和皮肤癌细胞等。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与多种癌症(包括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以及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子宫内膜癌是目前女性最普遍患有的妇科恶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对子宫内膜癌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NR1H3和NR1H2在代谢综合征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假设NR1H3和NR1H2也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扮演了有意义的角色。尽管目前已经有研究探索了 NR1H3和NR1H2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然而,关于NR1H3和NR1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仍然非常有限。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揭示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与正常内膜组织之间NR1H3和NR1H2表达的差异,发现亚型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异常。此外我们还研究了 NR1H3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以及可能涉及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有关临床病理指标、临床预后的初步分析1.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目的:对比NR1H3和NR1H2在子宫内膜癌以及正常子宫内膜的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90例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其中选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以及40例不同分期的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其NR1H3和NR1H2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芯片中NR1H3的表达水平。结果:1.NR1H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内膜息肉以及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和其他组相比,NR1H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较高(P<0.01)。2.组织芯片检测结果显示,NR1H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着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3.NR1H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且主要定位在细胞浆。结论:NR1H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切片中呈现较高水平的表达。2.NR1H3表达差异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的初步分析目的:通过分析收集的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详细临床病理学参数,主要为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状态、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一步研究NR1H3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产生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并评估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χ2检验NR1H3蛋白表达差异与不同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使用GraphPad Prism6.0软件制作生存曲线图,利用Breslow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表达类型与预后关系。结果:1.4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NR1H3蛋白阳性表达组及阴性表达组在年龄、手术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中二者相比,不具有显着差异(P>0.05)。但是在组织分化程度上,G1级与G3级相比及G2级与G3级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2.NR1H3蛋白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相比,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上升,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NR1H3蛋白阳性表达也许预示着患有子宫内膜腺癌的病人可能具有较高的癌症分化程度及较好的预后。NR1H3蛋白可能起到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第二部分 NR1H3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1.NR1H3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目的:研究NR1H3激动剂T0901317处理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增殖和周期产生的影响,探讨NR1H3对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R1H3蛋白在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梯度T0901317试剂处理Ishikawa细胞和不同时间梯度处理Ishikawa细胞。利用MTT实验方法研究T0901317试剂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研究T0901317试剂对Ishikawa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NR1H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阳性表达,且主要定位在细胞浆中。2.T0901317处理细胞48小时,随着T0901317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P<0.05);10μM浓度的T0901317处理细胞中,抑制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3.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发现T0901317处理的细胞中增殖指数为0.37±0.02,明显低于用DMSO处理组(增殖指数为0.6±0.03)(P<0.01)。结论:NR1H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系中呈现高水平表达状态,NR1H3的激动剂T0901317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G1/S转变。2.NR1H3对Ishikawa细胞生物学影响分子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目的:探索NR1H3激动剂T0901317处理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涉及到的分子机制,可以进一步为子宫内膜癌针对性LXRs临床治疗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利用不同浓度梯度NR1H3激动剂T0901317试剂处理Ishikawa细胞和不同时间梯度处理Ishikawa细胞。利川PCR和免疫印迹的手段,分析T0901317试剂对Ishikawa细胞中NR1H3、CCND1和CCNE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NR1H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NR1H3激动剂T0901317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并且随着T0901317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2.CCND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T0901317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并且随着T0901317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3.CCNE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着T0901317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并且随着T0901317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NR1H3激动剂T0901317能够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中NR1H3基因的表达,并抑制CCND1和CCNE基因的表达。NR1H3激动剂T0901317可能通过细胞周期分子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产生抑制作用。

朱英雪[4](2019)在《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鸢尾素(Irisin)是一种与能量代谢、胰岛素抵抗等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人体中广泛表达且与多种肿瘤的病理过程等密切相关,但目前有关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生物学作用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明确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鸢尾素处理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A2780,CCK-8实验检测鸢尾素对A2780细胞的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实验检测鸢尾素对A2780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如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用相关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结果:1.CCk-8实验:在鸢尾素浓度为0.625、1.25、2.5、5、10nmol/L的实验组中,A2780细胞的A值分别为0.428±0.045、0.442±0.048、0.472±0.031、0.469±0.042、0.468±0.027,与对照组(即鸢尾素浓度为0)的A值0.381±0.030相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选取鸢尾素浓度为2.5nmol/L做A2780细胞的时间曲线(0h、12h、24h、36h、48h),A值分别为0.144±0.005、1.806±0.053、2.034±0.057、2.258±0.059、2.250±0.085,对照组(即鸢尾素浓度为0)的相同时间的A值分别为0.141±0.007、1.374±0.043、1.610±0.054、1.735±0.098、1.777±0.097,在12h、24h、36h、48h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实验:在未加入鸢尾素的A2780细胞中,约(59.3±5)%细胞在G0-G1期,约(18.2±4)%、(22.5±6)%的细胞分别聚集在细胞周期中的S、G2-M期;在加入2.5nmol/L鸢尾素培养的A2780细胞中,约(47.2±6)%细胞在G0-G1期,约(26.7±7)%、(26.1±4)%的细胞分别聚集在细胞周期中的S、G2-M期,与对照组分别相比,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实验组相较对照组,细胞周期蛋白D1的相对表达量为(1.340±0.024),高于对照组的1,t=19.63,P<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实验组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1.鸢尾素促进上皮性卵巢癌A2780细胞的生长增殖,并呈时间依赖性。2.鸢尾素促进上皮性卵巢癌A2780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加快,促使细胞从G1期进入S期。3.鸢尾素促进上皮性卵巢癌A2780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李美月[5](2019)在《DENND1A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库,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ENND1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慢病毒转染试验在体外探讨DENND1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ENND1A对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及活化情况,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收集2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同期匹配的148例正常对照和46例不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患者相关病例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ENND1A在这三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ENND1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DENND1A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关系。2.Western blot检测DENND1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AN3CA、ECC-1、Ishikawa、HEC-lA、HEC-lB、KLE中的表达。选择子宫内膜癌HEC-1B及HEC-1A细胞,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分别上调和下调DENND1A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调和下调效果。采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上调和下调DENND1A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上调和下调DENND1A后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调DENND1A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信号通路蛋白t-Akt、p-Akt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织DENND1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和不典型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IGO I-II期患者DENND1A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II-IV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IGO I-II期患者DENND1A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II-IV期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患者DENND1A阳性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NND1A阳性表达组预后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六个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HEC-1A细胞DENND1A表达水平最高,HEC-1B细胞DENND1A表达水平最低。慢病毒转染后HEC-1B细胞中DENND1A表达增加,HEC-1A细胞中DENND1A表达下降。上调DENND1A表达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减少,体积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ranswell小室试验显示,HEC-1B细胞穿膜数明显减少(迁移:65.9±3.7162 vs.33.3±5.9080;侵袭:25.3±3.4503 vs.9.0±2.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DENND1A表达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EC-1A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增加,体积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ranswell小室试验显示,HEC-1A细胞穿膜数增加(迁移:13.6±3.2094 vs.32.4±3.9115;侵袭:6.3±1.0328 vs.17.5±5.7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NND1A上调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DENND1A的表达量增加,同时p-Akt、CyclinD1的表达水平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kt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DENND1A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相关,DENND1A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预后好,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尤为明显,提示DENND1A可能为I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DENND1A有可能成为I型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2.上调HEC-1B细胞中的DENND1A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降低,Transwell小室细胞穿膜数减少,下调HEC-1A细胞中的DENND1A后,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增加,Transwell小室细胞穿膜数增加,表明DENND1A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DENND1A上调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Akt活化,同时抑制CyclinD1表达,表明DENND1A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进展。

周超熙[6](2019)在《SLP-2表达变化与结肠癌增殖和侵袭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结肠癌(Colon Cancer,C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其与直肠癌有较多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通常将其与直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进行研究。近年来,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着升高,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结肠癌己对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纤维结肠镜检查的开展,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其生存率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进一步探究结肠癌的致病及其转移机制,对改善结肠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意义。SLP-2基因在2000年由耶鲁大学病理科发现,其为Stomatin基因超家族的成员。SLP-2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参与组成细胞骨架,可通过调控细胞膜上多种离子通道而对细胞信号传导产生作用。此外,细胞线粒体内也分布有SLP-2蛋白,可以调节线粒体膜相关蛋白的稳定性,并对ATP的合成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SLP-2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食管鳞癌、乳腺癌、宫颈癌等。但其与结肠癌的关系,仍不甚清楚,因此对其在结肠癌中的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第一,检测结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SLP-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SLP-2的表达与结肠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第二:通过检测6种实验室常用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细胞株中SL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SLP-2的表达与结肠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第三:通过siRNA干扰实验,抑制结肠癌细胞SLP-2表达水平,分别采取MTT、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qRT-PCR技术检测SLP-2对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第四:通过siRNA干扰实验,抑制结肠癌细胞SLP-2表达水平,分别采取细胞划痕实验、细胞transwell实验、Western blot及qRT-PCR技术检测SLP-2对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第五:通过siRNA干扰实验,抑制结肠癌细胞SLP-2表达水平,分别采取Western blot及qRT-PCR技术检测SLP-2对β-catenin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第一部分结肠癌组织SLP-2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关系目的:检测SLP-2在结肠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分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30例,术后及时获取部分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边缘>2 cm)各1块(约1.0 cm×0.5 cm×0.5 cm),标本投入液氮速冻,后转入-80℃低温冰箱保存。随后通过q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SL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LP-2 mRNA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SLP-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且低分化组织高于高分化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LP-2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结肠癌组织中SLP-2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低分化组织高于高分化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LP-2的表达水平在结肠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其表达与结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推测其在结肠癌的发生、演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的临床价值。第二部分SLP-2在不同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目的:通过检测6种不同分化程度结肠癌细胞株中SL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判断其与结肠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常见6种结肠癌细胞株(HT29、SW480、SW620、LOVO、Caco-2、HCT116)及正常结肠粘膜上皮细胞NCM460,用q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SL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判断其与结肠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1.SLP-2 mRNA在不同分化水平的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qRT-PCR的结果显示,SLP-2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即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下降,SLP-2的表达逐渐升高,SLP2 mRNA在SW620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2.SLP-2蛋白在不同分化水平的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LP-2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下降,SLP-2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SLP-2蛋白在SW620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LP-2的mRNA及蛋白在各型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不同,表明SLP-2表达水平可能与结肠癌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第三部分抑制SLP-2表达对结肠癌细胞株SW620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目的:通过转染siRNA干扰细胞中SLP-2的表达,判断SLP-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设计并订购3条SLP-2mRNA特异性siRNA序列:(SLP-2-siRNA-1,5’-GCAGAGUCUCAAGGAAAUUtt-3’),(SLP-2-siRNA-2,5’-CGACAAUGUAACUCUGCAAtt-3’),(SLP-2-siRNA-3,5’-GGCCAAGGCUAAAGCUGAAtt-3’)及对照control siRNA(NS-siRNA,5’-GGUCUCACUCCCCAUAGAGtt-3’),构建SLP-2高表达质粒及空白对照质粒(Vector),分别用3条siRNA序列高表达质粒转染SLP-2内源性高表达的SW620细胞株,并在转染后不同时间点(24、48、72及96 h)观察SLP-2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以确定抑制作用最高的siRNA序列及有效的抑制作用时限。筛选构建成功且稳定转染的细胞株后,分别应用MTT、流式细胞术、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抑制SLP-2对细胞増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SLP-2-siRNAs对SW620细胞SLP-2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0nM不同序列的SLP-2-siRNAs转染SW620结肠癌细胞48 h后,SLP-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SLP-2-siRNA-2对SLP-2的抑制作用最佳。而细胞转染control-siRNA后SLP-2mRNA及蛋白表达没有明显改变。为了确认SLP2抑制作用的时限,我们检测了不同时间(24,48,72及96 h)SLP-2-siRNA-2转染SW620结肠癌细胞对SLP-2 mRNA表达的影响。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50 nM的SLP-2-siRNA-2转染SW620细胞后,SLP-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相比于转染control-siRNA对照,其中48、72及96 h时SLP-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了80%以上。后续实验均对50nM SLP-2-siRNA-2序列转染48h的SW620结肠癌细胞进行检测。2.SLP-2-siRNA转染对SW62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MTT结果显示,SLP-2-siRNA转染SW620细胞48h,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同时,细胞增殖标志基因PCN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3.SLP-2-siRNA转染对SW620细胞周期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SLP-2-siRNA转染SW620细胞48h,细胞周期进程受到抑制,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同时,细胞周期素cyclin 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SLP-2-siRNA-2能够有效的降低结肠癌SW620细胞株表达SLP-2。抑制SLP-2表达能够显着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増殖及细胞周期进程。第四部分抑制SLP-2表达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目的:通过转染siRNA干扰细胞中SLP-2的表达,以判断SLP-2对结肠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SLP-2-siRNA-2(5’-CGACAAUGUAACUCUGCAAtt-3’)及对照control siRNA(NS-siRNA,5’-GGUCUCACUCCCCAUAGAGtt-3’)序列高表达质粒转染SLP-2内源性高表达的SW620细胞株,并在转染后48 h,分别应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SLP-2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抑制SLP-2对细胞侵袭、迁移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ICAM1、MMP2、MMP7和MMP9)。结果:1.SLP-2抑制对SW620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LP-2-siRNAs转染48h,对SW620细胞的迁移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2.SLP-2抑制对SW620细胞侵袭活性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LP-2-siRNAs转染48h,对SW620细胞的迁移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3.SLP-2抑制对SW620细胞侵袭、迁移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q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SLP2-siRNAs转染48h,SW620细胞ICAM1、MMP2、MMP7和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对TIMP1和TIMP2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抑制SLP-2能够明显着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第五部分抑制SLP-2表达对β-catenin信号通路上下游分子的影响目的:通过转染siRNA干扰细胞中SLP-2的表达,判断SLP-2对结肠癌细胞β-catenin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LP-2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SLP-2-siRNA-2(5’-CGACAAUGUAACUCUGCAAtt-3’)及对照control siRNA(NS-siRNA,5’-GGUCUCACUCCCCAUAGAGtt-3’)序列高表达质粒转染SLP-2内源性高表达的SW620细胞株,并在转染后48 h,分别应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抑制SLP-2对SW620细胞β-catenin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GSK3β、p-GSK3β、β-catenin、Survivin、cyclin D1和c-Myc)。结果:1.SLP-2抑制对SW620细胞β-catenin及其上、下游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SLP-2-siRNAs转染SW620细胞48h后,β-catenin上游分子GSK3β的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catenin及其下游分子Survivin、cyclin D1和c-Myc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SLP-2抑制对SW620细胞β-catenin及其上、下游信号通路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blot结果显示:SLP-2-siRNAs转染48h后,β-catenin上游分子GSK3β的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β-catenin及其下游分子Survivin、cyclin D1和c-Myc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SLP-2通过影响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肖祯[7](2018)在《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逐年上升。是我国第二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疾病,仅次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一般分为两种:Ⅰ型子宫内膜癌,也称为内膜样腺癌(Uterine Endometroid Carcinoma,UEC),约占80%;Ⅱ型子宫内膜癌,约占20%,大部分为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terine Serous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USPC)。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中,P16INK4a在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多为阳性。因此,其可以作为一种标记蛋白,是鉴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既往研究认为,P16INK4A是抑癌蛋白,它是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6(CDK4/6)的抑制剂,可以阻止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细胞增殖。当其结构或功能缺失时,会促肿瘤进展。近期批准上市治疗恶性肿瘤的Palbociclib,Abemaciclib等药物,其适应征即为P16INK4A表达阴性的恶性肿瘤。这些药物,模拟发挥内源性P16INK4A的功能,靶向抑制CDK4/6的活性,发挥良好的抑制肿瘤的效果。但是,在大多数子宫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组织标本中,P16INK4A却存在过表达的现象。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抑癌蛋白P16INK4A可能在一些恶性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在宫颈癌和肝癌中,过表达的P16INK4A可以作为可以利用的靶点,靶向抑制其表达可以减缓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促进癌细胞的凋亡。因此,本研究将着眼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中P16INK4A过表达的现象,深入探索P16INK4A的功能及相关生物学机制。研究目的研究P16INK4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深入探索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机制,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组织学层面探索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细胞免疫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评估数株不同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选择合适的细胞系进行实验。应用shRNA敲减过表达P16INK4A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ETN-1中P16INK4A的表达水平,在二维和三维平面观察细胞的增值、迁移情况,检测其下游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hRNA敲减下游蛋白的表达,在二维和三维平面观察癌细胞的增值。以蛋白免疫印记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细胞学和肿瘤组织体外培养系统中,探索GSK-J4对组蛋白甲基化程度的影响以及P16INK4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通过对XXX医院18个月内的12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70%的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呈高表达;而在多数(88%)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16INK4A呈低表达。在AN3CA、ETN-1、Hec 1A、Hec 108以及Nou-1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通过细胞免疫化学实验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ETN-1呈 P16INK4A 高表达,而其他 4 株(AN3CA、Hec 1A、Hec 108 以及 Nou-1)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则呈低表达或不表达。为进一步确定上述5个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细胞周期蛋白激酶4/6(CDK4/6)的激酶活性,以不同浓度的Palbociclib(0.75μM、1.5μM、3μM、6μM、12μM)对上述5株子宫内膜癌细胞系进行给药处理,发现ETN-1对Palbociclib耐药,而另外AN3CA、Hec 1A、Hec 108以及Nou-1等4株细胞系则相对敏感,其IC50值分别为0.066 μM、1.741 μ M、0.714μ M、1.863 μM。以ETN-1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构建稳定转染四环素诱导表达shRNA的体系,对ETN-1细胞系中的P16INK4A进行敲减。实验发现,在二维和三维的细胞培养体系中,ETN-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均明显下降,且下游RB蛋白表达下调;随后,利用同样的ShRNA体系,对ETN-1细胞系中RB的表达进行敲减,发现当RB的水平被下调后,细胞也出现了增殖受抑制的表现,与P16INK4A被敲减时相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免疫印迹的方法,在20例人类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组织学标本以及ETN-1细胞中都发现,P16INK4A的表达水平与组蛋白3赖氨酸27单甲基化(H3K27me1)呈正相关而与组蛋白3赖氨酸27三甲基化(H3K27me3)呈负相关;当给予组蛋白去甲基化酶6B(KDM6B)抑制剂GSK-J4后,ETN-1细胞以及体外培养的来源于人源化肿瘤移植瘤小鼠模型(PDX)的新鲜肿瘤组织中出现了 H3K27me3上调和H3K27me1下调,与此同时也伴有P16INK4A的下调,ETN-1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新鲜PDX肿瘤组织的恶性程度也出现了明显地下降。结论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这一致癌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下游RB蛋白的变化而发挥的;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的表达由表观遗传机制调节;靶向抑制P16INK4A,对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袁丹[8](2018)在《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雌激素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EC)Ishikawa细胞(高分化)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对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57kip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表达的影响,探讨女性激素调控、细胞周期调控与EC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取Ishikawa细胞进行体外培养:(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分别采用含三种不同浓度雌二醇(β-estradiol,E2)(10-6、10-8、10-10 mol/L)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含任何药物的等量培养基培养细胞;(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分别用含ER拮抗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10-6 mol/L)、氟维司群(Faslodex,ICI182780)(10-6mol/L)]以及E2(10-66 mol/L)、E2+TAM、E2+ICI182780的培养基培养Ishikawa细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不含任何药物的等量培养基培养细胞。将Ishikawa细胞分别培养24、48、72、96h后,通过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培养24、72h后,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的表达情况;培养24、48、72h后,用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MTT检测Ishikawa细胞的增殖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低、中浓度组Ishikawa细胞增殖明显(P<0.05),高浓度组细胞增殖不明显(P>0.05),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除低浓度组72h与96h比较无差异外,其余各组细胞增殖均呈递增趋势(P<0.05)。(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Ishikawa细胞增殖活性降低,E2+ICI182780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TAM组、E2+TAM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与E2组比较,E2+ICI182780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E2+TAM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实验各组及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2.倒置显微镜观察Ishikawa细胞的生长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低、中浓度组Ishikawa细胞密度增加,高浓度组Ishikawa细胞密度减少,各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1)与对照组比较,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Ishikawa细胞密度降低,E2+ICI182780组降低更明显;TAM组则稍增加。(2)与E2组比较,E2+ICI182780组细胞密度降低;E2+TAM组则增加;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均不明显。3.透射电镜观察Ishikawa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E2低、中浓度组部分Ishikawa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轻微肿胀,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其肿胀程度有所增加;E2高浓度组较多Ishikawa细胞内线粒体明显肿胀,可见细胞凋亡现象,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线粒体、内质网弥漫肿胀、空泡化,细胞凋亡增多。(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1)与对照组比较,E2组部分细胞内可见内质网、线粒体明显肿胀,其余各组内质网呈不同程度肿胀,可见凋亡现象;(2)与E2组比较,TAM组、ICI182780组内质网肿胀较轻,E2+TAM、E2+ICI182780组肿胀明显。4.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的表达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随着E2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浓度增加,p57kip2、Cyclin D1与CDK4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P<0.05),其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均在高浓度组表达最高,而p57kip2蛋白在低浓度组表达最低,Cyclin D1与CDK4蛋白则在对照组表达最低,但仅Cyclin D1蛋白和CDK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1)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作用时间延长,p57kip2蛋白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增加(P<0.05),在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降低,其中在E2+ICI182780组表达最高(P<0.05),在TAM组表达最低;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Cyclin D1、CDK4蛋白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降低(P<0.05),在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增加,其中在E2+ICI182780组表达最低(P<0.05),在TAM组表达最高。(2)与E2组比较,p57kip2蛋白在E2+ICI182780组表达增加,在E2+TAM组表达降低(P<0.05);Cyclin D1、CDK4蛋白在E2+ICI182780组表达降低,在E2+TAM组表达增加(P<0.05)。5.RT-PCR检测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的表达情况(1)雌激素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随着E2作用时间的延长,p57kip2mRNA在低、中浓度组表达逐渐降低,在高浓度组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CyclinD1 mRNA在低、中浓度组表达逐渐增加,在高浓度组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其中在24、72h,p57kip2mRNA在高浓度组表达最高,在中浓度组表达最低(P<0.05);Cyclin D1 mRNA在中浓度组表达最高,在高浓度组表达最低(P<0.05)。(2)ER拮抗剂对Ishikawa细胞中p57kip2、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p57kip2 mRNA在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增加(P<0.05),在E2组、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降低;Cyclin D1 mRNA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逐渐降低(P<0.05),在TAM组、E2+TAM组表达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p57kip2 mRNA在E2组、ICI182780组、E2+TAM组、E2+ICI182780组表达增加,其中在E2+ ICI182780组表达最高(P<0.05),p57kip2 mRNA在TAM组表达最低;Cyclin D1mRNA在E2组、ICI182780组、E2+ICI182780组表达降低,其中在E2+ICI182780组表达最低(P<0.05),Cyclin D1 mRNA在TAM组、E2+TAM组表达增加,其中在E2+TAM组表达最高(P>0.05);与E2组比较,p57kip2 mRNA在E2+ICI182780组表达增加,在E2+TAM组表达降低(P<0.05),Cyclin D1 mRNA在E2+TAM组表达增加,在E2+ICI182780组表达降低(P<0.05)。结论:(1)随着雌激素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浓度增加,p57kip2、Cyclin D1与CDK4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加。(2)雌激素浓度较低时,可能以上调Cyclin D1、CDK4表达为主,发挥正向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促进Ishikawa细胞增殖;雌激素浓度较高时,可能负向调控细胞周期进程,使细胞停滞在G1期,从而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还可导致明显的细胞损伤。(3)ER拮抗剂ICI182780单独或联合使用雌激素,可能通过诱导p57kip2的表达,下调Cyclin D1、CDK4的表达,达到阻碍细胞周期进程、抑制Ishikawa细胞增殖的作用。(4)ER拮抗剂TAM单独或联合应用雌激素,可能通过上调Cyclin D1、CDK4的表达,下调p57kip2的表达,对Ishikawa细胞产生较弱的促增殖作用,从而发挥TAM的弱雌激素样作用。(5)ICI182780可能比TAM更适合用于EC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为EC患者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张梦竹[9](2017)在《新基因F10在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及其参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增殖及细胞周期调节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生理健康,其中子宫颈癌最为多见,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卵巢恶性肿瘤,子宫内膜肿瘤,通常把这三种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称为“妇科三癌”。本研究团队通过一系列相关前期研究中发现了相关新基因F10(GenBank号:AB196290),是一种从葡萄胎与正常早孕绒毛的差异cDNA文库中筛选出的与绒癌发生及侵袭行为相关的新基因[1]。我们发现F10基因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均表达且依次表达增强[2]。提示F10基因可能与葡萄胎的恶性变与肿瘤的侵袭性有关。同时,实验数据表明F10基因mRNA在包括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3]。此项发现提示我们,F10基因不仅和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对其他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方式与方法需进一步研究揭示。第一部分F10基因在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目的探究F10基因在不同发病机制妇科肿瘤中的分布情况及对比分析其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F10基因表达蛋白在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的癌旁组织的表达。结果1、RT-PCR检测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F10基因mRNA的表达分布1.1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示30对子宫颈癌组织中的F10的平均表达量为2.26±0.52,显着大于子宫颈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F10的平均表达量0.81±0.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对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的F10的平均表达量为8.88±1.60,显着大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F10的平均表达量4.96±0.68,(p<0.05)。20对卵巢癌组织标本中的F10的平均表达量为1.59±0.26,显着大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F10的平均表达量0.65±0.07,(p<0.05)。1.2使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宫颈癌患者中10名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患者与20名术前未应用化疗治疗的患者癌组织中F10基因表达水平,RT-PCR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F10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分布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子宫颈癌组织中的F10基因编码蛋白的平均表达量为0.13±0.01,显着大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F10基因编码蛋白的平均表达量0.04±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F10的平均表达量为0.06±0.01,显着大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F10基因编码蛋白的平均表达量0.02±0.03,具有统计学意义。卵巢癌组织中的F10基因编码蛋白的平均表达量为0.04±0.00,显着大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F10基因编码蛋白的平均表达量0.02±0.00,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F10基因过表达及沉默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中细胞增殖及部分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目的构建F10基因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及HEC-1A两种细胞系中过表达与沉默的细胞,对比探究F10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增殖速度的影响极其对部分已知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真核质粒表达载体及RNAi慢病毒载体,设计并构建重组体和F10基因空载体,将重组体和空载体分别转染到Ishikawa和HEC-1A细胞系,经筛选及包装,获得F10基因稳定过表达、沉默及相应空载体转染细胞系。运用RT-PCR法,检测已建立的Ishikawa、HEC-1A细胞系中F10基因表达情况。采用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F10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半定量子宫内膜癌相关周期蛋白调节因子cyclinD1、cyclinE、CDK2、CDK4、CDK6、P16、P21以及相关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PAK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差异。结果(1)Ishikawa及HEC-1A细胞系不同处理组间,F10基因过表达组细胞内F10基因表达远高于未处理组。F10基因沉默组细胞内F10基因表达显着低于未处理组。未处理组与F10基因过表达、沉默空载体组细胞间F10基因的表达无显着差别。(2)CCK-8法检测结果示Ishikawa细胞系及HEC-1A细胞系的F10沉默组较未处理组生长速度较缓,F10过表达组较未处理组生长速度增快。F10基因过表达空载体组、F10基因沉默空载体组较未处理组无显着区别。(3)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示:1)细胞周期正性调节因子: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Ishikawa和HEC-1A细胞系中F10基因沉默组CyclinD1、CyclinE、CDK2、CDK4、CDK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未处理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F10过表达组CyclinD1、E和CDK2、4、6蛋白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显着增高(p<0.05)。2)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Ishikawa和HEC-1A细胞系中F10基因沉默组、未处理组及过表达组三组细胞P16蛋白表达阳性,且呈上升趋势,沉默组较未处理组、过表达组较未处理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shikawa细胞系F10基因沉默组、未处理组及过表达组三组细胞P21蛋白表达阳性,沉默组及过表达组细胞P21蛋白表达均高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沉默组较过表达组P12蛋白表达升高(p<0.05)。HEC-1A细胞系中F10基因沉默组、未处理组及过表达组三组细胞P21蛋白表达阳性,且呈下降趋势,沉默组较未处理组、过表达组较未处理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PAK4):Ishikawa和HEC-1A细胞系F10基因沉默组PAK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F10基因过表达组PAK4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4)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Ishikawa细胞系中F10基因沉默组、未处理组及过表达组三组细胞PCNA蛋白表达阳性,且呈上升趋势,沉默组较未处理组、过表达组较未处理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EC-1A细胞系中F10基因沉默组及过表达组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处理对照组(p<0.05),F10基因沉默组PCNA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过表达组。5)黏着斑激酶(FAK):Ishikawa细胞系中F10基因沉默组、未处理组及过表达组三组细胞FAK蛋白表达阳性,且呈下降趋势,沉默组较未处理组、过表达组较未处理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EC-1A细胞系F10基因沉默组及过表达组较对照组,FA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F10基因沉默组FAK蛋白表达量较F10基因沉默组升高(p<0.05)。6)Ishikawa和HEC-1A细胞系中F10基因过表达空载体组、F10沉默基因空载体组及未处理组之间检测的所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F10基因在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成功建立并检测F10基因稳定上调、稳定下调的Ishikawa、HEC-1A细胞系,证明F10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免疫荧光细胞技术证实了 F10基因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部分细胞周期正性调节因子增多,部分细胞周期负性调节因子减少,可能通过调节部分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加快细胞周期进程,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

严蓉蓉[10](2016)在《Pin1与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一种上皮性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一般多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全球每年均有大量子宫内膜癌的新发病例,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排在常见致死的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第三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多因素累加的过程,其发生、发展是多种因子和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多个抑癌基因及癌基因和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紊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pin1是肽基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PPIases)家族一员,其可通过调节的蛋白质的顺反异构化可以影响酶的催化活性、蛋白质稳定性、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亚细胞的运输等功能。Pin1的失调已经证实和许多病理过程相关,包括老化、免疫反应、细胞凋亡、阿尔茨海默病和多种癌症。在肺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前列腺癌等许多癌症中监测到Pin1的高表达,并且普遍认为pin1是一种预后不良的标志物。CyclinD1是已明确了与各种人类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CCND1是人类的致癌基因,在乳腺癌、肺癌、黑素瘤和口腔鳞状细胞等中均存在CCND1超表达。人类的癌症发生与发展常常是由于CCND1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紊乱导致的。Pinl在多种人与动物肿瘤中均有过度表达,并可通过至少三种以上途径促使CyclinD1等下游基因的高表达,从而促使细胞代谢异常、过度增殖、周期紊乱、甚至肿瘤发生。研究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来检测Pin1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并研究其两者在子宫内膜中表达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病例取自泰安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手术切子宫组织标本且临床资料齐备,其中诊断明确的完整子宫内膜癌标本42例,术前均无放、化疗。其中腺癌31例,腺癌伴磷化8例,浆液性腺癌3例。I期19例,II期14例,III-IV期9例。在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癌组织浸润子宫肌层≤1/2者占有24例,占57.14%,癌组织浸润子宫肌层>1/2者占有18例,占42.86%。淋巴结转移者5例,占11.90%,无淋巴结转移37例,占88.10%。另取10例因其它良性妇科疾病(如子宫平滑肌瘤等)而手术切除子宫,取此10例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组。在同一条件下应用光学显微镜阅片,所有切片均由两位拥有丰富经验的病理科医生采用双盲法检所有已染色的切片。用免疫组化SABC法来检测Pinl和CyclinD1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判定判断标准采用积分综合计量,即按照细胞着色深度和阳性着色率来计分。Pinl阳性的细胞染色部分存在于胞浆,而主要存在于胞核。依细胞染色的深度计分:无染色和细胞内见淡棕黄色颗粒的为(-),计0分;存在棕黄色染色且明显高于背景为弱阳性(+),计1分;存在较多黄色颗粒于细胞内的为中等阳性(++),计2分;存在大量的深棕黄色颗粒于细胞内或者胞浆胞核都有着色的计为强阳性(+++),计3分。每张染色切片都镜下随机取5个观察视野,计数视野中500个细胞中染色阳性的细胞数,并求这5个数值的平均值进行计分,如下:未见染色阳性的细胞,即占0%,即阴性(-):0分;存在10%33%的阳性染色细胞数,即弱阳性(+):1分;存在34%-66%染色阳性的细胞数,即中等阳性(++):2分;存在67%以上阳性染色细胞数,即强阳性(+++):3分。两个计分相加≤2的是低水平表达,≥3的为高水平或过表达。细胞中CyclinD1的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部分存在于胞浆,每张切片都镜下随机取5个观察视野,应用如下方式判断结果:细胞染色强度的评判标准:没有染色的为0分;存在浅棕色染色的为1分;存在棕色染色的为2分;存在深棕色染色的为3分。细胞阳性染色的评判标准:存在≤4%细胞有阳性染色的计0分;存在5%-25%细胞阳性染色的计1分;存在26%-50%的细胞阳性染色的计2分;存在51%-75%的细胞阳性染色的计3分;存在大于75%的细胞阳性染色计4分。两个计分相加:在0-1分之间者为(-);在2-3分之间者为(+);在4-5分之间者为(++);在6-7分之间者为(+++);其中(+)+++即为CyclinD1阳性表达。在切片的边缘部位、肿瘤坏死部位、肿瘤组织和良性组织交界部位均不取视野计数。应用SPSS19.0医学统计软件,对Pin1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卡方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in 1与CyclinD 1表达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果(1)Pin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Pin1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胞核和(或)胞浆,可有部分细胞膜染色,镜下表现为细胞核呈黄棕色或者棕色颗粒散在分布或集中于细胞浆中(图3)。此次试验显示pin1在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未有高水平表达。而在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23例存在pin1的高表达,其表达率为54.76%,显示pin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此两组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6.512,P=0.014)(表2)。而在子宫内膜癌中Pinl的过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病理分级型、淋巴转移等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表4),而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8.922,P=0.030)(表3)。(2)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表达主要存在于细胞核,部分存在于细胞质(图9)。在10例子宫良性病变的子宫内膜组织中有1例存在CyclinD 1蛋白的阳性表达,表达率为10%;在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有18例存在CyclinD 1蛋白的阳性表达,表达率为42.86%,表明子宫内膜癌中CyclinD 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此两组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6.555,P=0.010)(表5)。在子宫内膜癌中Cyclin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x2=11.559,P=0.009)(表6),而与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无显着的相关性(表7)。(3)子宫内膜癌细胞中Pinl和CyclinD 1的表达的相关性:在Pinl过表达的23例子宫内膜癌中有15例cyclinD1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5.22%;而在Pinl低表达的19例子宫内膜癌中仅有3例存在cyclinDl阳性表达,阳性率15.79%。表明在Pinl过表达的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l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加,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存在显着的正相关(x2=10.380,P=0.001;r=0.497,P=0.001)(表8)。结论:(1)在子宫内膜癌中Pinl的表达显着高于其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癌中CyclinD 1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inl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无显着相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CyclinD1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等无显着相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3)Pinl与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高表达的Pinl可能促进了CyclinD 1的表达的提高,Pinl可能是CyclinD 1的上层调控因子。两者的异常表达可能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二、P16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16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miR-195-5p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细胞系中的表达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1.1.5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miR-195-5p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
        1.2.2 miR-195-5p在卵巢癌细胞、正常卵巢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1.3 讨论
    1.4 小结
二、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1.4 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
        2.1.5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体外细胞学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2.2.2 体内动物学实验验证miR-195-5p对卵巢癌增殖的影响
        2.2.3 miR-195-5p对卵巢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三、miR-195-5p与 CDCA4 作用关系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物品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CDCA4是miR-195-5p下游调控靶基因
        3.2.2 miR-195-5p通过对CDCA4 的调节作用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3.3 讨论
    3.4 小结
四、miR-195-5p、CDCA4 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4.1 对象和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临床资料
        4.1.3 随访
        4.1.4 研究物品
        4.1.5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miR-195-5p、CDCA4 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4.2.2 miR-195-5p、CDCA4 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周期调控与上皮性卵巢癌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在体外对Ishikawa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有关临床病理指标、临床预后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1. 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NR1H3表达差异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的初步分析
        2.1 实验对象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附图
第二部分: NR1H3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1. NR1H3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生物学行为产生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2. NR1H3对Ishikawa细胞生物学影响分子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附图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4)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细胞株
    2 实验相关试剂
    3 实验器材
    4 实验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A2780 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2 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A2780 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3 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A2780 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 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DENND1A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DENND1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临床病理资料收集
        1.1.3 患者随访情况
        1.1.4 试验试剂
        1.1.5 试验仪器
        1.1.6 试验方法
        1.1.7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DENND1A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1.2.2 子宫内膜癌组织DENND1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2.3 子宫内膜癌组织DENND1A表达与生存及预后分析
    1.3 讨论
        1.3.1 PCOS与子宫内膜癌
        1.3.2 DENND1A结构、生物学特征及功能
        1.3.3 DENND1A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相关性
    1.4 小结
二、DENND1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1.4 主要液体配制
        2.1.5 试验方法
        2.1.6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不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DENND1A的蛋白含量
        2.2.2 慢病毒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介导DENND1A的表达
        2.2.3 DENND1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
        2.2.4 DENND1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2.2.5 上调DENND1A抑制HEC-1B细胞Akt的活化
        2.2.6 上调DENND1A抑制HEC-1B细胞Cyclin D1 表达
    2.3 讨论
        2.3.1 DENND1A对子宫内膜癌增殖、转移的影响
        2.3.2 DENND1A与 PI3K/Akt信号通路
        2.3.3 DENND1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2.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Rab35 与肿瘤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SLP-2表达变化与结肠癌增殖和侵袭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结肠癌组织SLP-2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LP-2在不同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差异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抑制SLP-2 表达对结肠癌细胞株SW620 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抑制SLP-2表达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抑制SLP-2 表达对β-catenin信号通路上下游分子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SLP-2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二)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细胞
        1.2 实验动物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1.5 主要耗材
        1.6 生物分析软件
    2 方法
        2.1 肿瘤细胞培养
        2.2 CCK-8法测定不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对Palbociclib的IC_(50)值
        2.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olony-formation Assay)
        2.4 细胞3D成球培养实验(3D-Culture)
        2.5 伤口愈合(划痕)实验(Wound-Healing assay)
        2.6 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2.7 免疫细胞化学实验(Immunocytochemistry,ICC)
        2.8 石蜡切片的制备
        2.9 苏木精-伊红染色步骤
        2.10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
        2.11 稳定表达shP16INK4A和shRb的ETN-1细胞株的构建
        2.12 人源化肿瘤组织移植瘤小鼠模型构建(Patient-Derived TumorTissue Xenograft Mouse Model,PDX mouse model)
        2.13 肿瘤病理学观察
        2.14 振荡切片机切割法进行活组织切片体外培养实验步骤(precision-cut tissue slices)
        2.15 统计学分析
(三) 结果
    1 P16INK4A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2 P16INK4A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的不同表达
    3 P16INK4A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4 子宫内膜癌中P16INK4A过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5 P16INK4A可作为部分子宫内膜癌的潜在靶点
    6 P16INK4A的促癌作用,可能与其下游RB的下调有关
(四) 讨论
    1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概述
    2 P16INK4A的促癌作用可能与周期调控和非周期调控均有关
    3 P16INK4A的表达主要受表观遗传调控
    4 靶向治疗P16INK4A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五) 结论
    1 P16INK4A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
    2 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中,P16INK4A的表达由表观遗传调节
    3 靶向抑制P16INK4A,对于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六)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内膜癌中P16IN4A的生物学意义及其调控方式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情况
致谢

(8)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新基因F10在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及其参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增殖及细胞周期调节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F10基因在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1.1 实验材料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实验药品试剂
    1.4 试验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1.6 结果
    1.7 讨论
第二章 F10基因参与子宫内膜癌增殖及细胞周期的机制研究
    2.1 实验材料细胞株
    2.2 主要试验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具体细胞培养步骤
    2.5 质粒构建及细胞转染建立F10稳定上调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2.6 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建立F10基因稳定下调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2.7 RT-PCR法检测构建F10基因稳定上调、下调的Ishikawa细胞系及HEC-1A细胞系后不同处理组间F10基因表达情况
    2.8 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实验步骤
    2.9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2.10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2.11 结果
    2.12 讨论
展望
中英文缩写词表
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10)Pin1与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P16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miR-195-5p在卵巢癌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 刘翔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p57KIP2、p53、C-erbB-2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D]. 张春英.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3]NR1H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作用及其在体外对Ishikawa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D]. 房芳. 山东大学, 2019(03)
  • [4]鸢尾素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的研究[D]. 朱英雪. 青岛大学, 2019(02)
  • [5]DENND1A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 李美月.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SLP-2表达变化与结肠癌增殖和侵袭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周超熙.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靶向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下调P16INK4A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 肖祯.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8]雌激素及其受体拮抗剂对人子宫内膜样癌Ishikawa细胞形态变化及p57kip2、Cyclin D1、CDK4表达影响的研究[D]. 袁丹. 遵义医学院, 2018(01)
  • [9]新基因F10在妇科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及其参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增殖及细胞周期调节的机制研究[D]. 张梦竹.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10]Pin1与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严蓉蓉. 泰山医学院, 2016(06)

标签:;  ;  ;  ;  

P16蛋白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