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校准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郭海荣,赵子璇,包铮,邱永洪,彭波,刘庆玉,贺莉[1](2022)在《氧弹量热仪测定生物质原料热值不确定度的评定》文中研究指明生物质原料是重要的环保燃料,具有成本低、来源广、热值高的特点。本文利用标准型氧弹量热仪测定牛粪、猪粪、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等生物质原料热值,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影响分析,以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为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物提供依据。本文构建了不确定度评定数学模型,逐层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和评定,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加以量化和合成。用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表示生物质原料热值测定的不确定程度,结果表明:(1)牛粪、猪粪、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热值测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72.94J·g-1,205.57J·g-1,105.46J·g-1和125.14J·g-1。猪粪类样品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最高,玉米秸秆类样品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最低;(2)牛粪、猪粪、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热值测定的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10×10-2,1.12×10-2,6.40×10-3和6.47×10-3,测量过程中标准物质和原料热值重复测定所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大;(3)在置信区间为95%时,牛粪、猪粪、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样品的扩展不确定度U分别为345.88J·g-1、411.14J·g-1、210.92J·g-1和250.28J·g-1。本文为生物质原料热值不确定度评定及农业废弃物热值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王爽[2](2019)在《无证苯甲酸热值不确定度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容量标定试验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分量为有证苯甲酸标准热值、苯甲酸称量质量、温升、硝酸形成热、冷却校正值C、点火热;苯甲酸热值测定试验引入的不确定度来源分量为仪器热容量、称量质量、冷却校正值C、温升、点火热。本文通过试验得到无证苯甲酸热值不确定度。该苯甲酸的高位发热量Qgr,ad结果为(26 464±32) J/g,可将其作为实验室质控样品使用。
王小卫,包军,王维[3](2019)在《关于热量计的热容量有效工作范围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煤炭热值影响燃煤发电企业的经济运行和安全生产,而量热计的性能决定了发热量测定的准确性。本文从热容量的标定、热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围及标准物质煤样的测定结果等方面,对热量计工作的稳定性及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恒温热量计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同时满足GB/T 213-2008和GB/T 29164-2012的要求。另外,当样品的热值范围为10973J/K~29437J/g时,该恒温热量计热容量可视作常数;当超出此范围时,需在相应热值范围内标定热量计,或者根据热容量与温升的线性关系计算出相应的热容量。
米娟层,魏宁[4](2018)在《煤的弹筒发热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文中指出基于热容量标定及弹筒发热量测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从苯甲酸标准热值、苯甲酸质量、点火热、硝酸形成热、冷却校准值、标定重复性等方面分析煤的弹筒发热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来源,计算每个来源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以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最终得到弹筒发热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翟嘉琪,张磊,刘奥灏,李冠龙,申健[5](2018)在《热量计性能试验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结合GB/T 213—2008要求开展热量计的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开展热容量精密度、有效工作范围及发热量的准确度的相关实验工作,得到某热量计测定发热量的有效范围及测量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热量计的5次热容量标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7%,其热容量值在7 879J/K~7 941J/K范围内存在系统性变化,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4%,精密度满足GB/T 213要求;测量高、中、低3种不同发热量的有证煤炭标准物质,热量计的精密度和正确度均满足国标要求。
冯帅博,刘斌杰[6](2016)在《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文中提出氧弹热量计是用于测定固体、液体燃料热值的计量仪器,本文介绍了氧弹热量计的测量原理,对测量值进行相对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
莫晓山,胡彪,熊知明,罗建明[7](2016)在《工业氧弹热量计电能标定装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采用二级苯甲酸标定工业氧弹热量计热容量的不足,提出一种电能标定装置标定工业氧弹热量计的方法。先采用NIST苯甲酸(39j)标定的精密氧弹热量计,然后用精密氧弹热量计测试电能标定装置释放的电热量QE,并统计其消耗的电能量W,再综合推导出电热修正系数α。修正后的电能标定装置标定工业氧弹热量计热容量,相对标准偏差为0.11%,所释放的电热量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09%(k=2),符合二级苯甲酸的技术要求。该电能标定装置精度高,操作方便,环保且经济,可用于工业氧弹热量计的日常标定工作。
金梁勇[8](2016)在《基于Rossini法的燃气热值测量主体装置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天然气贸易量的持续增长,天然气计量已成为天然气工业应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能量计量的方式更能保证天然气贸易的公平、公正。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为设计一套基于Rossini法的燃气热值测量系统中的主体装置,并进行相应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对燃气热值测量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热量修正值、燃烧的燃气质量和水的温升这些关键量进行了研究。⑵对燃气热值测量主体装置中的燃气燃烧室和主体容器进行设计。燃气燃烧室为燃气提供安全、稳定的燃烧环境。主体容器用于放置燃烧室、电加热带、冷却元件、搅拌元件等。主体容器设计成内、外两层,以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换热,提高测量准确度。⑶进行了燃气热值测量主体装置的实验研究。通过电标定的方法确定燃气热值测量主体装置的热容量,不确定度为0.19%。设计了一套制冷系统,用于对双层壳体内的水进行预先降温处理,并对其进行了制冷性能测试,。搅拌装置为容器内的水提供稳定的温度场和流场,并通过实验确定了电机的合理转速。⑷进行了燃气点火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包括点火能量测定方法、燃气燃烧方式、火焰检测方法、气体配比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最优电极间距为以及最佳气体配比。
李万娟,刘星[9](2016)在《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介绍了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和方法,给出了评定结果。
孙妩娟[10](2015)在《智能化微型转动弹热量计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弹式热量计获取物质热力学数据是燃烧量热法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其中,氧弹式热量计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即将纯物质在纯氧中燃烧获得燃烧热,继而计算得到标准燃烧焓和标准生成焓,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易达到热力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基于转动弹热量计测定获得数据更为准确可靠。究其文献,小样量与热力学数据准确获取的矛盾愈发凸显。本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智能化微型转动弹热量计的研制”(项目编号:21127004)为支撑,从热化学原理出发,通过协调样品量与准确测量之间的平衡,谋求建立一种利于解决上述矛盾的微型转动弹热量计装置,研究结果将促进微量热学的发展。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综述氧弹式热量计的研究进展。基于氧弹式热量计发展历史的回顾,从量热学原理出发,突破传统弹式热量计减少热漏的设计思想,重新界定氧弹测试的体系与环境,寻求获取小样量与热力学数据准确测定平衡的条件,建立新型氧弹热量计的设计原理。2.智能化微型转动弹热量计装置的研制。依据新的设计原理,成功设计并研制了样品量为10~30 mg智能化控制的微型转动弹热量计装置,该装置由燃烧系统、绝热系统、测控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燃烧系统对弹体的设计保证了样品在过量高压氧气中能够充分燃烧;绝热系统采用空气绝热的方式控制腔体温度达到(25±0.001)℃的恒温要求;测控系统实现了对热量计弹体和腔体温度变化的实时监测、温度信号的采集和处理、控制信号的输出和放大;开发的软件系统可自动分析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实现曲线校正、计算、存储和打印等功能。3.通过标准物质标定,对研制装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评价。分别采用电标定和基准苯甲酸标定的方法确定了仪器的能当量,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仪器运行稳定、可靠,各部分能够协调工作,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对水杨酸、尿素、1,2,4-三氮唑、噻蒽和4-氯苯甲酸的测试实验结果证实研制的热量计装置可完全满足对含有C、H、O、N、S和Cl元素等化合物燃烧热的测定,测量准确度达到0.6%,精确度0.09%。4.用含氮配体和Zn离子合成了含能配合物,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定了它的热化学稳定性和碰撞、摩擦感度,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爆炸热、爆炸压力和爆炸速率,发现合成的配合物是一种热稳定性好、感度低和爆炸热高的含能材料。首次用研制的热量计装置测量了含能配合物的燃烧热,计算了标准摩尔燃烧焓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研究结果为将该装置应用于含能材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校准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校准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氧弹量热仪测定生物质原料热值不确定度的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样品及主要仪器 |
1.1.1 样品采集 |
1.1.2 试验主要仪器 |
1.2 仪器工作参数 |
1.3 测定方法 |
1.3.1 样品前处理 |
1.3.2 测定热值前处理 |
1.3.3 热值测定 |
1.3.4 数学模型的建立 |
(1)热容量的数学模型 |
(2)样品测定发热量数学模型 |
1.3.5 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 |
(1)热容量不确定度u(E)来源分析 |
(2)样品测定发热量不确定度uQ来源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热容量不确定度评定 |
2.1.1 标准物热容量重复试验引入的不确定度 |
2.1.2 苯甲酸标准物热值引入的不确定度 |
2.1.3 电子天平引入的不确定度 |
2.1.4 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 |
2.1.5 热容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2.2 样品测定发热量不确定度评定 |
2.2.1 热容量标定引入的不确定度 |
2.2.2 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
2.2.3 样品称量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 |
2.2.4 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 |
2.2.5 样品测定发热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2.2.6 扩展不确定度 |
3 结论 |
(2)无证苯甲酸热值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试验部分 |
2.1 试验仪器 |
2.2 被测量说明 |
2.2.1 测量程序 |
2.2.2 被测量[2] |
2.3 试验数据 |
2.3.1 热容量标定 |
2.3.2 发热量测定 |
2.4 进行不确定度分量来源分析[3-5] |
2.4.1 热容量的影响因素 |
2.4.2 弹筒发热量的影响因素 |
2.4.3 高位发热量的影响因素 |
2.5 量化不确定度分量[6] |
2.5.1 仪器热容量的不确定度u(E) |
2.5.2 弹筒发热量的不确定度评定u(Qb) |
2.5.3 高位发热量的不确定度 |
3 讨论 |
(3)关于热量计的热容量有效工作范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部分 |
1.1 实验原料 |
1.2 试验过程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热容量标定结果 |
2.2 热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围分析 |
2.3标准物质煤样评价热量计分析 |
3结论 |
(4)煤的弹筒发热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学模型 |
1.1 测量方法 |
1.2 试验数据 |
1.2.1 热容量标定数据 |
1.2.2 弹筒发热量测量数据 |
1.3 数学模型 |
1.3.1 热容量标定数学模型 |
1.3.2 弹筒发热量测量数学模型 |
2 热容量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2.1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2.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计算[14, 15] |
2.2.1 苯甲酸标准热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
2.2.2 苯甲酸质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
2.2.3 点火热的标准不确定度 |
2.2.4 硝酸形成热的标准不确定度 |
2.2.5 冷却校准值的标准不确定度 |
2.2.6 标定重复性标准不确定度 |
2.3 热容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3 弹筒发热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
3.1 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
3.2 标准不确定度的分量计算 |
3.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Qb, ad) |
4 扩展不确定度 |
5 测量结果报告 |
(5)热量计性能试验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试验方法 |
1.1 热容量精密度 |
1.2 热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围 |
1.3 热量计测定发热量的准确度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热容量 |
2.2 热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围 |
2.3 热量计测定发热量的准确度 |
2.3.1 精密度 |
2.3.2 正确度 |
2.3.3 对不同发热量水平标煤的测量精密度 |
2.3.4 对不同发热量水平标煤的测量正确度 |
3 结论 |
(6)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计量检定工作 |
1.1 测量原理 |
1.2 计量条件 |
1.2.1 计量检定依据 |
1.2.2 计量检定用关键设备: |
2 建立测量模型 |
2.1 恒温式热量计热容量计算公式为: |
2.2 不确定度的来源 |
2.3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
2.4 苯甲酸标准物质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
2.5 分析天平称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
2.6 由仪器系统测量偏差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 |
2.7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2.8 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
(7)工业氧弹热量计电能标定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1.1 基本结构 |
1.2 测量原理 |
1.3 电能标定热容量原理 |
1.4 电能标定装置研究思路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实验条件 |
2.2 电热量的测试 |
2.3 电热修正系数 |
2.4 电能标定工业氧弹热量计热容量 |
2.5 电标定热容量的验证 |
3 电能标定装置电热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
4 结束语 |
(8)基于Rossini法的燃气热值测量主体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燃气热值计量形式 |
1.2.1 间接测量 |
1.2.2 直接测量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燃气热值测量系统原理 |
2.1 燃气热值测量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
2.2 绝热温升计算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燃气燃烧室和主体容器设计 |
3.1 燃气燃烧室设计 |
3.1.1 盘管设计 |
3.1.2 燃烧腔体高度 |
3.1.3 火道 |
3.1.4 其他设计 |
3.2 主体容器设计 |
3.2.1 双层容器间距 |
3.2.2 双层容器结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燃气热值测量主体装置的实验研究 |
4.1 热电阻标定 |
4.2 主体装置热容量标定 |
4.2.1 热容量标定方案设计 |
4.2.2 电加热参数确定 |
4.2.3 标定结果及评定 |
4.2.4 热容量标定的不确定度分析 |
4.3 制冷系统 |
4.3.1 制冷方法选择 |
4.3.2 制冷系统搭建 |
4.3.3 制冷系统制冷性能测试 |
4.4 搅拌装置 |
4.4.1 电机的选择 |
4.4.2 搅拌器类型的选择 |
4.4.3 搅拌能量测定方法 |
4.4.4 转速的确定 |
4.5 本章小结 |
5 燃气点火实验研究 |
5.1 点火方式与装置选型 |
5.2 电火花点火放电能量测定方法 |
5.3 点火电极间距 |
5.4 火焰检测 |
5.5 燃气燃烧方式 |
5.6 扩散式燃烧理论 |
5.6.1 气体流动状态判断 |
5.6.2 层流扩散燃烧理论 |
5.7 气体配气系统 |
5.7.1 气体配气理论 |
5.7.2 确定气体配气比例 |
5.8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测量依据: |
1.2 计量标准和试剂材料 |
1.3 被测对象 |
1.4 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2 测量模型 |
2.1 根据氧弹热量计检定规程, 建立热容量的测量模型。 |
2.2 方差和灵敏系数 |
2.2.1 方差 |
2.2.2 灵敏系数 |
3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
3.1 |
3.2 |
3.3 |
3.4 |
4 标准不确定度各分量的评定 |
4.1 热容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Q) |
4.2 苯甲酸标准热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Q) |
4.3 称量苯甲酸标准物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m1) |
4.4 点火电流热引起的不确定度u仪 |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
5.1 热容量不确定度分量列表 |
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
5.3 扩展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
6 对氧弹热量计热容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
(10)智能化微型转动弹热量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氧弹式热量计的研究进展 |
1.1 氧弹式热量计的基本原理 |
1.2 氧弹式热量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
1.3 氧弹式热量计的研制概况 |
1.4 氧弹式热量计的发展趋势 |
1.5 氧弹量热技术的应用 |
1.6 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智能化微型转动弹热量计的建构 |
2.1 仪器的总体结构 |
2.2 燃烧系统 |
2.3 绝热系统 |
2.4 测控系统 |
2.4.1 温度控制模块 |
2.4.2 温度采集模块 |
2.4.3 电标定控制和测量模块 |
2.4.4 点火能控制和测量模块 |
2.4.5 转动控制模块 |
2.5 软件系统 |
2.5.1 控温模块 |
2.5.2 标定模块 |
2.5.3 量热模块 |
2.5.4 曲线修正方法 |
2.6 搭建的热量计装置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量计的标定 |
3.1 热量计的标定 |
3.1.1 电标定实验 |
3.1.2 物质标定实验 |
3.2 对照标准物质实验 |
3.2.1 初态弹液的设计 |
3.2.2 终态产物分析方法 |
3.2.3 试剂和材料 |
3.2.4 水杨酸的热值测试及终态产物分析 |
3.2.5 尿素的热值测试及终态产物分析 |
3.2.6 1,2,4-三氮唑的热值测试及终态产物分析 |
3.2.7 噻蒽的热值测试及终态产物分析 |
3.2.8 4-氯苯甲酸的热值测定及终态产物分析 |
3.2.9 结果讨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能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
4.1 试剂和仪器 |
4.2 含能锌配合物的合成 |
4.3 配合物的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 |
4.3.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
4.3.2 配合物的热分析 |
4.3.3 高含氮有机化合物与ZN配合物的量热实验 |
4.3.4 配合物爆炸热(△H_(DET))、爆炸速率(D)和爆炸压力(P)的计算 |
4.3.5 配合物感度的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论文结论及创新点 |
今后仍需开展的工作 |
博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校准的不确定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氧弹量热仪测定生物质原料热值不确定度的评定[J]. 郭海荣,赵子璇,包铮,邱永洪,彭波,刘庆玉,贺莉.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2
- [2]无证苯甲酸热值不确定度评定[J]. 王爽. 检验检疫学刊, 2019(05)
- [3]关于热量计的热容量有效工作范围分析[J]. 王小卫,包军,王维. 科技视界, 2019(06)
- [4]煤的弹筒发热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J]. 米娟层,魏宁. 煤质技术, 2018(05)
- [5]热量计性能试验初探[J]. 翟嘉琪,张磊,刘奥灏,李冠龙,申健. 煤质技术, 2018(03)
- [6]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J]. 冯帅博,刘斌杰.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6(10)
- [7]工业氧弹热量计电能标定装置研究[J]. 莫晓山,胡彪,熊知明,罗建明. 中国测试, 2016(09)
- [8]基于Rossini法的燃气热值测量主体装置的研究[D]. 金梁勇. 中国计量大学, 2016(04)
- [9]氧弹热量计热容量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J]. 李万娟,刘星.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6(05)
- [10]智能化微型转动弹热量计的研制[D]. 孙妩娟. 西北大学,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