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

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

一、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璞[1](2021)在《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文中指出由混凝土填充不锈钢管而成的不锈钢管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组合构件,其兼有传统钢管混凝土和不锈钢的优点,在某些耐久性要求高的工程结构中,如海岸和近海建筑、海洋平台、跨海桥梁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外学者已对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静力性能展开了较多研究,但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了确保地震区采用不锈钢管混凝土的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有必要系统研究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滞回性能,并提出其恢复力模型,为不锈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分析奠定基础。本文基于所建立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滞回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恢复力模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确立了不锈钢和碳素钢混合强化模型参数取值,结合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与裂面效应表征方法,利用通用软件ABAQUS建立了反复荷载作用下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模拟滞回性能与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外不锈钢管/内碳素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及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试验结果符合较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利用经已有试验结果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全面分析了截面含钢率(αs)、不锈钢屈服强度(σ0.2)、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u)、轴压比(n)和长细比(λ),对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M)-曲率(Φ)和水平荷载(P)-水平位移(Δ)骨架曲线的影响。(3)考虑各参数对M-Φ和P-Δ骨架曲线和加/卸载路径的影响,提出了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M-Φ和P-Δ恢复力模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及有限元模拟结果均吻合良好,可供不锈钢管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参考。

姜文[2](2020)在《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隔震效能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故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减轻结构破坏的有效手段。目前,基础隔震是一种常规的被动控制,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有效方式和方法;自隔震结构是不外加隔震装置,通过其自身构件作为隔震构件,降低自隔震层刚度,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远离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从而达到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的目的。钢管混凝土柱自隔震结构依靠钢管混凝土柱作为自隔震构件,目前自隔震效能研究较少。因此,以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分析手段开展自隔震效能分析,并提出钢管混凝土柱自隔震结构的设计要点。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结合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建立地震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柱自隔震结构的动力平衡方程,通过简化的自隔震结构单自由度模型,探讨关键参数(刚度/等效刚度、阻挡间隙、阻挡位置)对结构加速度、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钢管混凝土柱自隔震结构的隔震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规范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柱自隔震结构的设计要点。(2)为了探讨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隔震效能,结合其设计图纸和动力测试数据,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简称自隔震结构)和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简称非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选取两条实际地震动和一条人工地震动对上述两个模型进行非线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得出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能够实现在大震和超大震地震作用下不倒塌,同时能够降低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且钢管混凝土自隔震构件破坏轻。(3)为了探讨碰撞间隙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取三组碰撞间隙为25mm、16mm和8mm,建立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别命名为模型1(即为自隔震模型)、模型2和模型3,并选取两条实际地震动和一条人工地震动对上述模型进行非线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得出阻挡结构起限位作用后能够减小结构一层(自隔震层)层间位移,防止结构倒塌,并随阻挡间隙的减小,限位效果增大;但上部结构加速度和位移反应增大,降低自隔震结构隔震效果。据此可对阻挡间隙的设置给出如下建议和参考:应取大震作用下碰撞位置处位移最大值作为阻挡结构间隙,在大震作用下,阻挡结构不发挥限位作用,保证自隔震结构隔震效果;在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阻挡结构发挥限位作用,防止结构倒塌。

许友武[3](2020)在《椭圆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及复材-钢管混凝土短柱设计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和快速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新建筑形式和建筑造型不断涌现,椭圆截面构件的应用日益广泛。椭圆钢管混凝土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组合构件形式,此类构件在建筑上能提供良好的建筑美学效果,在结构上,钢管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能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椭圆截面的流线外形使构件具有较小的流体阻力系数。因此被逐渐应用于桥梁工程、剧院、机场航站楼等实际工程中。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椭圆钢管混凝土的静力性能展开研究,而对椭圆钢管混凝土的抗震性能研究寥寥无几,这对于椭圆钢管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应用推广十分不利。因此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椭圆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推广椭圆钢管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本文采用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手段对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以及椭圆截面复材管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全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进行了 6个椭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单调轴压试验和12个椭圆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往复轴压试验,研究了不同椭圆截面比(长短轴长度的比值)、混凝土强度和加卸载次数对椭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在单调轴压荷载和往复轴压荷载下力学性能的影响。(2)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单调轴压试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有限元模型中考虑了椭圆截面造成的钢管对混凝土不均匀约束应力的影响,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参数分析,主要参数包括:椭圆截面比、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屈服强度,根据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叠加理论的椭圆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设计公式。(3)进行了 13个椭圆钢管混凝土试件在恒定轴压荷载和单调水平荷载下的压弯性能试验和13个椭圆钢管混凝土试件在恒定轴压荷载和往复水平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通过观察比较试件破坏模式、水平荷载-位移骨架曲线、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承载力、延性、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性能,分析了不同椭圆截面比、混凝土强度、钢管屈服强度、轴压比、长细比、弯曲方向对椭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4)基于纤维模型的理论基础,建立了椭圆钢管混凝土试件的数值分析模型,模型计算的椭圆钢管混凝土柱在恒定轴压荷载和往复水平荷载下的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试验曲线吻合较好。采用该数值分析模型进行详细的参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截面比、轴压比、钢材强度、钢管厚度、混凝土强度、长细比等参数对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并验证了我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50936-2014)中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设计公式对于椭圆钢管混凝土的适用性。(5)在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参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椭圆钢管混凝土构件抗震计算方法,建立了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模型,为椭圆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6)提出在椭圆钢管混凝土的基础上包裹复材管形成椭圆形截面复材管约束钢管混凝土构件,解决椭圆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局部屈曲、锈蚀和延性不足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的手段建立椭圆形截面复材(文中选用了常用的碳纤维复材和玻璃纤维复材)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设计模型:首先利用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分析模型参数分析结果,得到圆形截面复材管-钢管约束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设计模型,其次,通过考虑椭圆截面与圆截面的差异,引入椭圆截面形状参数、复材体积比和钢管体积比,得到椭圆形截面复材管-钢管约束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设计模型。最后,建立椭圆形截面复材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设计模型。(7)基于椭圆形截面复材管-钢管约束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设计模型,根据纤维单元法,编制了椭圆形截面复材管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截面分析程序,通过截面分析程序计算了椭圆形截面复材管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受弯和压弯荷载作用下的正截面承载力。利用截面分析程序推导了椭圆形截面复材管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受压区混凝土的等效矩形应力分布图,提出了椭圆形截面复材管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实用设计公式。

唐琦[4](2019)在《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地震后易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钢管混凝土柱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中。但目前尚未有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的试验和分析,也未提出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承载力计算方法。因此本文开展了经历不同地震损伤后的钢管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本文分别开展了4个方形和圆形截面的钢管混凝土柱试件拟静力试验,实测了试件的水平荷载-位移关系,获得试件不同程度的损伤。然后开展了不同地震损伤下的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高温试验,实测其三个关键截面上测量点的温度-时间关系、轴向变形-时间关系和耐火极限,获得了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2)基于ABAQUS软件,确定了在恒定轴力,往复推力作用下合理的钢管本构模型、混凝土的本构及损伤模型,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压弯滞回模型,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3)基于ABAQUS软件,确定了合理的钢材和混凝土热工参数、混凝土热力本构模型以及考虑在压弯滞回作用下钢管屈服强度强化的热力本构模型,建立钢管混凝土柱的温度场模型,并利用ABAQUS中的数据传递功能,将压弯滞回模型与温度场模型结果作为初始和升温条件导入热力耦合模型。将模拟结果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4)引入损伤因子的概念,分析了钢管厚度,钢管屈服强度,轴压比,损伤程度等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影响规律,结合韩林海提出的耐火极限公式,提出了震损折减系数,并在大量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回归分析出震损折减系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实用计算方法。

马丹阳[5](2019)在《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结构正在建筑和桥梁等工程结构中得到应用,但以往对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钢筋混凝土(RC)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采用试验和有限元相结合方法对该类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简化滞回模型和宏观单元模型,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开展了13个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的梁端加载滞回试验研究。试验参数包括:柱轴压比(0.2-0.6)、梁柱抗弯承载力比(0.2-1.2)、梁柱线刚度比(0.12-5.1)、节点连接形式和节点连接构造。其中节点连接形式包括:矩形柱中间节点、方形柱中间节点、矩形柱边节点、矩形柱双梁节点、错层梁节点和不等高梁节点。节点连接构造包括:环板连接、套筒连接、翅片连接和贯穿连接。分析了该组合节点试件在往复荷载下的强度和刚度退化、延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的变化规律。2.建立了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在梁端滞回加载下的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考虑了钢材和混凝土材料特点,节点的几何非线性,混凝土裂面张开和闭合,钢材与内外混凝土之间的接触关系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说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适用性。3.基于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了该类节点的破坏形态和各设计参数下的极限状态,明晰了节点中梁、柱和核心区在受力全过程中的内力、变形分布以及应力发展情况。系统地分析了各部件的几何尺寸(含钢率、钢管直径与截面宽度比、柱体积配箍率、柱纵筋配筋率、梁体积配箍率、梁纵筋配筋率、梁剪跨比、梁有效高宽比、楼板钢筋配筋率、楼板宽度、楼板厚度、环板宽度、环板厚度与纵筋直径比、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节点核心区有效高宽比)、材料强度(外包混凝土强度、核心混凝土强度、梁和柱箍筋屈服强度、钢管屈服强度、梁和柱纵筋屈服强度、环板屈服强度)和柱轴压比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明确了不同破坏形态所对应的参数范围。4.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影响节点核心区的关键参数,提出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框架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环板连接的构造措施。建立了该组合节点的核心区剪力-剪切变形恢复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节点宏观单元模型。

任立伟[6](2018)在《圆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滞回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中空钢管混混凝土叠合柱作为一种新型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结构构件,目前对其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抗震性能方面的研究仍相对空白,考虑到其在工程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优势与前景,本文从试验和理论两方面较为深入的研究了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性能,并系统地分析了影响该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P-△的滞回模型,具体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本文以截面形式和轴压比为参数,进行了 8个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2个钢筋混凝土薄壁构件和2个钢管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在不同轴压比条件下,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破坏模态基本相同;构件的P-△滞回关系曲线饱满,耗能能力较好;P-△滞回关系骨架线在承载力、刚度以及位移延性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并且相较于钢筋混凝土薄壁构件及普通钢管都有提高。(2)在确定钢管、钢筋和外包混凝土在单调及往复应力作用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方法对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压弯构件的P-△滞回曲线进行了计算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构件的M-ψ的滞回特性,比较了M-φ回关系骨架线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两者吻合较好;并通过模型分析了构件各部分在整个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其破坏模态与试验现象基本一致。(3)通过ABAQUS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构关系及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扩展参数分析,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管直径、纵筋配筋率、纵筋屈服强度、钢管屈服强度和轴压比等参数对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P-△滞回关系骨架曲线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纵筋配筋率和轴压比对构件的P-△滞回关系骨架曲线影响较大。(4)在系统参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议了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压弯构件P-△滞回模型实用计算方法,并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此滞回模型的准确性。

张明堂[7](2016)在《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理论分析》文中认为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简称SCC),是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密实,即使存在致密钢筋也能完全填充模板,同时获得很好均质性,并且不需要附加振动的混凝土。将自密实混凝土这种优质材料加入钢管中组成自密实钢管混凝土更能够发挥其优势。已经进行的大量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对于长柱来说,人工振捣成型的钢管混凝土长柱要比机械振捣的强度弱30%左右,同时其弹性刚度也小的多。泌水性对于自密实钢管混凝土而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首先如果钢管混凝土中有稍微泌水,在高度较大或大跨度构件的顶部就会形成大量的浆体层,这种将体层会使混凝土发生受力不均匀的情况,从而降低构件强度等;相反如果控制泌水性过于严格,会降低其流动性,从而不能达到自密实的效果。所以,以泌水性作为参数来控制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来配制出优质的自密实混凝土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的静力性能试验及其理论分析,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是关于其抗震方面的理论基础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拟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来进行建模分析计算自密实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从而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及分析其滞回性能,为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的理论分析及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具体工作成果如下:本文通过介绍钢管混凝土及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的特点,简要概况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以及研究手段。讲述16个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其中包括8个圆形截面试件和8个方形截面试件,对于它们在低周期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进行简要全面的介绍。简要介绍有限元软件以及确定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来作为本文的计算分析工具,讲述运用ABAQUS建模的基本准备条件及步聚,完成建模。将试验结果跟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确定模型的可行性。建立可靠有限元模型的前提下,进行钢管自密实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关键参数分析、受力全过程分析、核心混凝土和钢管之间相互作用分析等工作。分析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和钢材的屈服极限(fy)等等参数,较全面地考虑了各项参数对跨中荷载(P)-跨中挠度(Δ)骨架曲线的影响。根据试验及模拟的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提取总结出恢复力模型。最后,简要总结全文,展望分析下一步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

王志滨,谢恩普,陈靖[8](2014)在《CFRP-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文中研究指明以CFRP加固方式和轴压比为主要参数,进行了9个CFRP-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试验,建议了适合有限元软件ABAQUS中使用的CFRP材料模型及CFRP断裂的模拟方法,并建立了双向CFRP-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构件的滞回曲线饱满;轴压比越大,构件的延性越差,抗剪承载力越低;纵向布可有效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但随着轴压比的增大,纵向CFRP的加固效果下降;环向布可显着提高构件的耗能能力,同时环向布还可保证纵向布与钢管之间良好的粘接性能。为该类新型组合构件的工程应用建议了简化的横向荷载-位移滞回模型。

陈学嘉,陈梦成,黄诚[9](2011)在《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往复荷载下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荷载—位移全过程进行了计算,有限元模型中考虑了往复荷载下混凝土的刚度和强度退化,同时考虑了钢材的包兴格效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件名义含钢率、轴压比、长细比、空心率等对该类构件荷载—位移滞回骨架曲线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黄诚[10](2011)在《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是在两个同心放置的钢管之间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施工方便、耐火性能好、截面开展、抗弯刚度大、自重轻等特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内、外钢管可采用圆、方、矩形或其他截面形状钢管的两两组合,本文主要研究内圆外圆和内圆外方两种组合形式,分别称之为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和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研究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是进行该类结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的基础。本文从理论方面较深入地研究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并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2.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往复荷载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曲线进行了计算。在有限元模型中考虑了往复荷载下混凝土的损伤以及刚度和强度退化,同时考虑了钢材的包兴格效应和强化效应,并把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用以验证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可靠性。3.在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得到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往复荷载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荷载-位移全过程进行了分析,从构件的破坏形态、受力全过程中的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工作状态、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较为深入的揭示了往复荷载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工作机理。4.分析了名义含钢率、轴压比、长细比、外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内管屈服强度、内管径厚比、空心率等主要参数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的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二、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不锈钢的发展与应用
        1.1.2 不锈钢管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
    1.2 课题的提出
    1.3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 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静力性能
        1.3.2 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滞回性能
        1.3.3 恢复力模型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有限元模型
    2.1 概述
    2.2 材料本构模型
        2.2.1 钢材
        2.2.2 混凝土
    2.3 单元类型
    2.4 接触和约束
    2.5 边界条件和网格划分
    2.6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2.6.1 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
        2.6.2 外不锈钢管/内碳素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
        2.6.3 中空夹层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
    2.7 本章小结
3 荷载-变形曲线影响因素分析
    3.1 概述
    3.2 M-φ曲线
        3.2.1 截面含钢率的影响
        3.2.2 不锈钢屈服强度的影响
        3.2.3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3.2.4 轴压比的影响
    3.3 P-Δ曲线
        3.3.1 截面含钢率的影响
        3.3.2 不锈钢屈服强度的影响
        3.3.3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3.3.4 轴压比的影响
        3.3.5 长细比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恢复力模型
    4.1 概述
    4.2 M-φ恢复力模型
        4.2.1 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
        4.2.2 方形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
    4.3 P-Δ恢复力模型
        4.3.1 圆形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
        4.3.2 方形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隔震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隔震减震技术进展研究
        1.2.2 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
        1.2.3 阻挡结构
        1.2.4 自隔震结构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自隔震机理和设计要点
    2.1 隔震机理
        2.1.1 碰撞模型
        2.1.2 结构计算模型及运动方程
        2.1.3 自隔震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2.2 设计要点
        2.2.1 自隔震层设置
        2.2.2 等效基本周期计算
        2.2.3 阻挡间隙确定
    2.3 本章小结
3 自隔震效果对比分析
    3.1 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
        3.1.1 钢管混凝土柱弯矩-曲率关系
        3.1.2 钢筋混凝土柱弯矩-曲率关系
        3.1.3 钢筋混凝土梁弯矩-曲率关系
        3.1.4 塑性铰长度
        3.1.5 滞回模型
        3.1.6 阻挡结构
    3.2 自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
        3.2.1 工程概况
        3.2.2 钢管混凝土柱模拟
        3.2.3 混凝土柱模拟
        3.2.4 混凝土梁模拟
        3.2.5 阻挡结构模拟
        3.2.6 自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
    3.3 非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
        3.3.1 混凝土柱模拟
        3.3.2 混凝土梁模拟
        3.3.3 非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
    3.4 选用地震动参数
    3.5 非隔震结构和自隔震结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和对比
        3.5.1 自振周期
        3.5.2 非线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结果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阻挡间隙影响分析
    4.1 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结果对比
        4.1.1 1940,El Centro地震动
        4.1.2 什邡八角地震动
        4.1.3 RH4TG040 地震动
    4.2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椭圆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及复材-钢管混凝土短柱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钢管混凝土结构
        1.1.2 椭圆钢管混凝土结构
        1.1.3 复材约束钢管混凝土结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普通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1.2.2 椭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1.2.3 复材约束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椭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
        2.2.2 材料性能
        2.2.3 加载测试方案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破坏模式
        2.3.2 荷载-位移曲线
        2.3.3 应变比-轴向应变曲线
        2.3.4 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
        2.3.5 强度衰减与残余变形
    2.4 有限元模拟
        2.4.1 约束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2.4.2 有限元模型
        2.4.3 有限元模型验证
    2.5 承载力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椭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概况
        3.2.1 试件设计
        3.2.2 材料性能
        3.2.3 试验装置与加载方案
    3.3 试验现象与破坏模式
        3.3.1 单调加载柱试验现象
        3.3.2 往复加载柱试验现象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
        3.4.2 承载能力与变形能力
        3.4.3 强度退化
        3.4.4 刚度退化
        3.4.5 耗能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纤维计算模型
    4.1 引言
    4.2 OpenSEES建模
        4.2.1 OpenSEES简介
        4.2.2 OpenSEES纤维模型
    4.3 材料本构模型
        4.3.1 钢材本构模型
        4.3.2 混凝土本构模型
        4.3.3 纤维模型验证
    4.4 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影响参数分析
        4.4.1 截面比
        4.4.2 混凝土强度
        4.4.3 钢管屈服强度
        4.4.4 轴压比
        4.4.5 试件高度(长细比)
        4.4.6 弯曲方向
    4.5 承载力计算
        4.5.1 规范公式简介
        4.5.2 规范公式计算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椭圆钢管混凝土柱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计算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恢复力模型简介
    5.3 恢复力模型
        5.3.1 弹性段刚度K_e
        5.3.2 峰值荷载P_u
        5.3.3 峰值点位移Δ_u
        5.3.4 下降段刚度K_T
        5.3.5 骨架曲线验证
        5.3.6 加卸载规则
    5.4 滞回模型验证
        5.4.1 数值计算结果对比
        5.4.2 试验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椭圆形截面复材约束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设计模型研究
    6.1 引言
    6.2 圆形截面复材管-钢管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分析模型
        6.2.1 计算假定
        6.2.2 主动约束模型
        6.2.3 环向应变和轴向应变的关系
        6.2.4 约束应力
        6.2.5 分析模型计算过程
        6.2.6 分析模型验证
    6.3 圆形截面复材管-钢管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设计模型
        6.3.1 数学表达式
        6.3.2 极限应变
        6.3.3 极限应力
        6.3.4 设计模型验证
    6.4 椭圆形截面复材管-钢管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设计模型
        6.4.1 椭圆形截面复材管的约束刚度系数ρ_k
        6.4.2 椭圆形截面复材纤维的断裂应变ε_(h,rup)
        6.4.3 椭圆形截面钢管的约束应力f_(ls)
    6.5 椭圆形截面FRP-CFST短柱设计模型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椭圆形截面复材约束钢管混凝土短柱设计方法
    7.1 引言
    7.2 截面分析
        7.2.1 计算假定
        7.2.2 相关曲线的计算
    7.3 短柱设计方法
        7.3.1 混凝土等效矩形应力图
        7.3.2 设计公式的推导
        7.3.3 公式计算精度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内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4)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管混凝土柱压弯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2 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研究现状
        1.2.3 结构构件地震后抗火性能研究现状
        1.2.4 目前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2 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研究试验
    2.1 试验概况
        2.1.1 试件设计
        2.1.2 试件制作
        2.1.3 材料性能
    2.2 拟静力试验
        2.2.1 加载装置
        2.2.2 加载制度
        2.2.3 量测方案
        2.2.4 试验现象
    2.3 高温试验
        2.3.1 试验装置
        2.3.2 测量装置
        2.3.3 试验过程
        2.3.4 试验现象
        2.3.5 温度分布
        2.3.6 变形与耐火极限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 压弯滞回有限元模型
        3.2.1 材料的本构关系
        3.2.2 压弯滞回模型的建立
        3.2.3 压弯滞回模型的验证
    3.3 温度场的有限元模型
        3.3.1 混凝土和钢材的热工参数
        3.3.2 温度场模型建立
        3.3.3 温度场模型验证
    3.4 热力耦合的有限元模型
        3.4.1 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3.4.2 热力耦合模型的建立
        3.4.3 变形和耐火极限的对比
        3.4.4 破坏模式的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参数分析
    4.1 损伤因子的定义
    4.2 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4.2.1 钢管厚度的影响
        4.2.2 钢管屈服强度的影响
        4.2.3 轴压比的影响
    4.3 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4.3.1 钢管厚度的影响
        4.3.2 钢管屈服强度的影响
        4.3.3 轴压比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承载力实用设计方法
    5.1 方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5.2 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
        1.2.2 钢管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1.2.3 型钢混凝土柱连接节点
        1.2.4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连接节点
    1.3 本文研究工作
        1.3.1 研究对象
        1.3.2 技术难点和技术路线
        1.3.3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第2章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
        2.2.1 试件设计
        2.2.2 材料性能
        2.2.3 加载方案与加载装置
        2.2.4 量测方案
    2.3 试验过程和试件破坏特征
        2.3.1 试验过程分析
        2.3.2 试件破坏特征分析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荷载-位移关系分析
        2.4.2 节点各部件变形
        2.4.3 强度退化规律
        2.4.4 刚度退化规律
        2.4.5 节点延性和变形能力
        2.4.6 节点耗能
        2.4.7 应变分析
        2.4.8 混凝土裂缝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模型的建立
        3.2.1 钢和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
        3.2.2 单元划分
        3.2.3 材料间接触模拟方法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3.1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滞回性能
        3.3.2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节点滞回性能
    3.4 节点破坏全过程分析
    3.5 内力和变形分析
    3.6 施工荷载影响分析
    3.7 应力和应变分析
        3.7.1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
        3.7.2 钢筋混凝土梁
        3.7.3 节点核心区
        3.7.4 钢筋混凝土楼板
    3.8 参数分析
        3.8.1 几何尺寸
        3.8.2 材料强度
        3.8.3 柱轴压比
    3.9 破坏形态判断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设计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和环板构造措施
        4.2.1 节点极限承载力
        4.2.2 环板构造措施
    4.3 节点核心区恢复力模型
        4.3.1 恢复力模型的建立
        4.3.2 恢复力模型的验证
    4.4 节点宏观单元模型
        4.4.1 节点宏观单元模型概述
        4.4.2 节点宏观单元模型的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圆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滞回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课题背景、特点及应用情况
        1.1.1 课题背景
        1.1.2 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特点
        1.1.3 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的静力性能
        1.2.2 钢管混凝土叠合构件的动力性能
    1.3 课题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概况
        2.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2.2.2 材料性能指标
    2.3 试验方案
        2.3.1 试验装置
        2.3.2 加载制度
        2.3.3 量测内容
    2.4 试验现象、结果与分析
        2.4.1 试验现象
        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钢筋混凝土薄壁、钢管和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抗震性能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滞回性能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单调应力下钢材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3.2.1 钢管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3.2.2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3.3 往复应力下钢材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3.3.1 钢管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3.3.2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3.4 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1 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
        3.4.2 界面条件
        3.4.3 荷载及边界条件
    3.5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3.5.1 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曲线的计算
        3.5.2 弯矩-曲率滞回关系曲线的计算
        3.5.3 破坏模态与应力分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数分析及滞回模型
    4.1 引言
    4.2 荷载-位移滞回性能
        4.2.1 荷载-位移滞回关系骨架曲线的特点
        4.2.2 荷载-位移滞回模型探讨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7)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理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
    1.3 自密实混凝土概念及其特点
    1.4 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4.1 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外研究进展
        1.4.2 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内研究进展
    1.5 理论研究的背景、意义
    1.6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钢管自密实混凝土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件概况
        2.1.1 试件设计
        2.1.2 试件材料特性
    2.2 试验概况
        2.2.1 加载装置
        2.2.2 测量装置介绍
    2.3 试验结果及简要分析
        2.3.1 试验现象分析
        2.3.2 荷载-位移曲线
        2.3.3 P-Δ滞回关系曲线骨架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对比验证
    3.1 材料本构关系模型
        3.1.1 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
        3.1.2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模型
    3.2 有限元计算模拟
        3.2.1 单元类型的选取
        3.2.2 网格划分
        3.2.3 截面模型
        3.2.4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3.3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3.4 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
        3.4.1 跨中荷载-跨中挠度曲线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4.2 破坏模态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工作及机理及参数分析
    4.1 受力全过程分析
        4.1.1 圆钢高性能管混凝土
        4.1.2 方钢高性能管混凝土
    4.2 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相互作用分析
        4.2.1 圆钢管高性能混凝土
        4.2.2 方钢管高性能混凝土
    4.3 参数分析
        4.3.1 钢管厚度(t)
        4.3.2 钢材强度(f_y)
        4.3.3 长细比(λ)
        4.3.4 轴压比(n)
        4.3.5 核心混凝土强度(f_(cu))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滞回模型
    5.1 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5.1.1 方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5.1.2 圆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CFRP-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方案
2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试件破坏形态
    3.2 荷载 (P) -位移 (Δ) 曲线
    3.3 荷载-位移关系骨架曲线
    3.4 耗能
    3.5 刚度
4 有限元模拟
    4.1 材料模型
    4.2 单元种类、接触关系及边界条件
    4.3 算例验证
5 P-Δ滞回模型
    5.1 弹性刚度Ka
    5.2 极限荷载Py及其对应的位移Δp
    5.3 下降段刚度KT
    5.4 模型软化段
6 结语

(9)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计算
2 荷载—位移滞回骨架线的特点
3 各参数对骨架线的影响
    3.1 名义含钢率 (αn)
    3.2 外钢管的屈服强度fyo
    3.3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cu
    3.4 轴压比n
    3.5 长细比λ
    3.6 内管的屈服强度fyi
    3.7 内管径厚比Di/ti
    3.8 空心率χ
4 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4.1 弹性刚度Ka
    4.2 屈服荷载Py
    4.3 B点位移Δp
    4.4 第三段刚度KT
    4.5 模型软化段
5 结论

(10)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往复荷载下实心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
        1.2.2 往复荷载下型钢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
        1.2.3 往复荷载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二章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有限元计算
    2.1 有限元计算模型
        2.1.1 钢材的本构关系模型
        2.1.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模型
        2.1.3 往复荷载下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参数定义
        2.1.3 单元类型的选取
        2.1.4 单元的划分
        2.1.5 模型中的接触设置
        2.1.6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2.1.7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2.2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2.2.1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2.2.2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往复荷载下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工作机理分析
    3.1 典型构件基本参数及破坏形态
    3.2 受力全过程分析
        3.2.1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全过程分析
        3.2.2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全过程分析
    3.3 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3.3.1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外内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3.3.2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内外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
    4.1 荷载-位移滞回关系骨架线的特点
    4.2 各参数对荷载-位移滞回关系骨架线的影响
        4.2.1 名义含钢率
        4.2.2 外钢管的屈服强度
        4.2.3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
        4.2.4 轴压比
        4.2.5 长细比
        4.2.6 内管的屈服强度
        4.2.7 内管径厚比
        4.2.8 空心率
    4.3 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4.3.1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4.3.2 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工作回顾
    5.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D]. 张璞.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彭州中学宿舍楼自隔震结构隔震效能分析[D]. 姜文. 西南科技大学, 2020(12)
  • [3]椭圆钢管混凝土抗震性能及复材-钢管混凝土短柱设计方法[D]. 许友武. 浙江大学, 2020(01)
  • [4]不同地震损伤下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研究[D]. 唐琦. 重庆大学, 2019(09)
  • [5]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RC梁连接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 马丹阳. 清华大学, 2019
  • [6]圆中空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滞回性能研究[D]. 任立伟. 沈阳建筑大学, 2018(04)
  • [7]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理论分析[D]. 张明堂. 沈阳建筑大学, 2016(04)
  • [8]CFRP-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J]. 王志滨,谢恩普,陈靖.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9]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研究[J]. 陈学嘉,陈梦成,黄诚. 铁道建筑, 2011(04)
  • [10]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研究[D]. 黄诚. 华东交通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模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