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支架治疗食管狭窄

留置支架治疗食管狭窄

一、内支架留置术治疗食管狭窄(论文文献综述)

王超[1](2020)在《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世界范围内,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名第7位,肿瘤相关致死率排名第6位。在中国,95%以上的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吞咽困难是无法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主要症状,这些患者需接受姑息治疗。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和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两种广泛认可的用于治疗恶性吞咽困难的姑息治疗方式。近年来,碘-125(125I)粒子作为一种持续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模式,已被用于治疗多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一系列临床研究显示,125I粒子与部分覆膜SEMS的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并延长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在过去几年中,多种全覆膜SEMS被设计并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全覆膜SEMS尤其适用于预计生存时间较长,且需要接受后续治疗和支架移除的患者。因此,与联合部分覆膜SEMS相比,125I粒子联合全覆膜SEMS的治疗模式理论上将更适合于预计生存时间较长的患者。另一方面,尽管大量研究关注了粒子支架的临床疗效,然而125I粒子在ESCC中的抗肿瘤机制仍有待研究。在本课题中,首先,我们通过体内外实验系统地研究125I粒子在ESCC细胞中的作用和抗肿瘤机制。然后,我们通过联合125I粒子和分节式全覆膜SEMS设计了一款新型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并通过临床研究评估该内照射支架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研究125I粒子对ESCC细胞株Eca-109和KYSE-150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通过体外照射模型,给予细胞累积剂量为0、2、4、6和8 Gy的125I粒子辐射。在特定的实验中,细胞接受si RNA、N-乙酰-L-半胱氨酸(NAC)或放线菌酮的处理。通过克隆形成试验和台盼蓝染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活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细胞内Ca2+水平。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DNA损伤、caspase活化、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在动物实验中,构建Eca-109和KYSE-150的荷瘤鼠,并对其进行125I粒子(0.8 m Ci)植入治疗。记录肿瘤体积和重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ROS荧光染色、TUNEL和免疫组化等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在两株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显着抑制了细胞增殖,并诱导DNA损伤和G2/M细胞周期阻滞。125I粒子辐射通过凋亡和类凋亡诱导细胞死亡。在照射后,Eca-109细胞主要通过诱导caspase依赖的凋亡而死亡,并在6 Gy时达到凋亡峰值。KYSE-150细胞通过诱导凋亡和类凋亡被杀死,伴有广泛的细胞内空泡形成。在两株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诱导了自噬流,并且通过si ATG5抑制自噬增强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125I粒子辐射还诱导了细胞内的Ca2+过载和内质网应激。此外,125I粒子辐射引起ROS过量产生,ROS清除剂NAC明显削弱了125I粒子辐射对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和类凋亡样空泡化的诱导作用。动物实验显示,125I粒子辐射可引起组织内ROS产生,激活细胞凋亡和潜在的类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结论:在ESCC细胞中,125I粒子辐射在引起DNA损伤、G2/M细胞周期阻滞、胞内Ca2+过载和内质网应激之后,可通过凋亡和类凋亡诱导细胞死亡,同时,触发保护性的自噬。125I粒子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类凋亡和自噬在很大程度上由ROS介导。目的:评估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初步疗效。方法:通过将125I粒子与分节式全覆膜SEMS结合,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全覆盖内照射支架,并应用于临床。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同一家医院连续招募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该新型内照射支架的治疗。收集并分析相关临床数据,包括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总生存期、支架通畅时间、支架再狭窄(组织/肿瘤增生)、支架移位和不良事件(CTCAE v4.0)。结果:共计39名患者(31名[79.5%]男性,平均年龄71.3±7.4岁)接受了该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为97.4%(38/39),临床成功率为100.0%(39/39)。吞咽困难评分在术后1周内明显下降(P<0.001),6个月内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1(95%CI 173228)天,3月和6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2%和56.4%。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75(95%CI 128222)天。5名(12.8%)患者发生了支架再狭窄。4名(10.3%)患者发生了支架移位,所有移位支架均成功移除。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胸痛(59.0%)、食管出血(28.2%)和恶心呕吐(20.5%)。8名(20.5%)患者共发生了8例严重(等级≥3)不良事件。结论: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该治疗模式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时间。目的:比较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与其联合部分覆膜支架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并评估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行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全覆膜支架组,77例)或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部分覆膜支架组,69例)治疗的146例食管癌患者数据。根据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总生存期、支架通畅时间、复发性吞咽困难和不良事件(CTCAE v4.0)对结果进行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总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时间。复发性吞咽困难可分为支架再狭窄和支架移位,通过计算原因别风险比(CSHR)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计算部分分布风险比(SHR)的FineGray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全覆膜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7.4%(75/77),部分覆膜支架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8.6%(68/69)(P>0.999)。两组的临床成功率均为100.0%。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相当(164天比152天;P=0.382)。术前吞咽困难评分4分(HR 1.624,95%CI 1.1142.369,P=0.012)和远处转移(HR 5.752,95%CI 3.5389.351,P<0.001)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全覆膜支架具有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的趋势(143天比113天;P=0.057)。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在吞咽困难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7%比36.2%;SHR 0.676,95%CI 0.3711.233,P=0.202),Cox模型显示全覆膜支架组的累积发生风险更低(CSHR 0.529,95%CI 0.2860.977,P=0.042)。与部分覆膜支架相比,全覆膜支架能显着降低支架再狭窄率(14.3%比29.0%;CSHR 0.387,95%CI 0.1850.810,P=0.012;SHR 0.446,95%CI 0.2150.927,P=0.031)。在多因素分析中,支架类型(全覆膜支架比部分覆膜支架;CSHR 0.377,95%CI 0.1790.794,P=0.010;SHR 0.443,95%CI 0.2120.925,P=0.030)和支架直径(20mm比16 mm;CSHR3.920,95%CI 0.85118.063,P=0.080;SHR 4.479,95%CI 1.02819.515,P=0.046)是支架再狭窄的独立影响因素。全覆膜支架组和部分覆膜支架组在支架移位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比7.2%;CSHR 1.674,95%CI 0.0.5724.897,P=0.347;SHR 1.852,95%CI 0.6365.398,P=0.259)。全覆膜支架组与部分覆膜支架组相比,胸痛较为少见(54.5%比71.0%;P=0.040),两组在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中,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在生存获益和安全性方面与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表现相当。相较于部分覆膜内照射支架,分节式全覆膜内照射支架能显着降低支架再狭窄率,具有延长支架通畅时间的潜能。

周书成[2](2018)在《消化道瘘的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消化道瘘病因复杂,创伤、腹腔肠道炎症感染、手术损伤及肿瘤等因素均可引起,其中食管肿瘤术后并发食管瘘的患者最为常见,如不即使治疗死亡率为高达80%左右。既往手术是消化道瘘的主要处理措施之一,但再次手术需面临高达60%的死亡率。由于瘘口持续存在,食物及消化液可直接进入胸腹腔,常继发腔内严重感染。故而多数患者需禁食、胃肠减压以减轻对瘘口的刺激,长此以往造成了患者营养不良。二者相互促进,持续反复的感染加重了机体消耗,而禁食、消耗降低了机体免疫能力又进一步加重感染。这一恶性机制不断循环,是此类患者难以耐受二次手术的关键,也是消化道瘘难治的主要原因。故而,其治疗方案应着重于封堵瘘口减轻感染和加强患者营养支持两个方面。目前,营养治疗不再单单满足基本日常需要。对于消化道瘘患者,更有要起到调控免疫、内分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既往对于瘘患者,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但其实施要求比较高,营养液配制有严格的条件。此外,肠外营养也常因一些并发症导致不能继续实施。如消化道黏膜萎缩、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异位、电解质紊乱、静脉炎、导管脱落再次置管、血管损伤等。尽早开放肠内营养成了治疗食管瘘的关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便得到了临床的认可。随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疾病的治疗翻开了新的篇章。诸如消化道出血、异物、穿孔、肿瘤等疾病,均实现了内镜下微创式治疗。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多数领域,内镜下微创方法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标准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将内镜技术应用于消化道瘘的治疗,通过早期封堵瘘口或者建立肠内营养通道的方法是否有利于瘘口的愈合,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目的:评估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钛夹夹闭术及OTSC金属夹系统等消化内镜技术治疗消化道瘘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探索内镜治疗方法的应用经验,以期为远期临床推广提供指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瘘患者共38例,其中行OTSC闭合5例,内镜下钛夹夹闭术20例,内镜下空肠管置入术13例。对所有38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治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相关统计,计算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总结各种方法的应用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空肠管组13例患者,1例因严重胸腔感染继发脏器衰竭死亡。剩余12例患者,5例瘘口未见明显变化,3例瘘口较前缩小,4例瘘口完全愈合,治愈率30.8%,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7.4±14.1天;钛夹组2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因严重腹腔感染继发感染性休克死亡。剩余19例患者,16例瘘口完全愈合,3例瘘口未见缩小,治愈率80%,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7.9±8.9天;OTSC组共5例患者,其中1例难治性食管瘘患者,采用多次OTSC联合钛夹夹闭的方式逐步缩小瘘口直至完全愈合,瘘口愈合时长为102天;其余4例患者采用单纯OTSC治疗,瘘口均在1周内完全愈合,术后平均住院天数5.2±1.7天。结论:空肠管宜作为消化道瘘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基础,配合其他封堵技术,进一步缩短瘘口愈合时间,改善预后;对于直径较小(小于1cm),周围组织正常的瘘口可与钛夹直接封闭。若瘘口较大,或周围组织纤维化、糜烂较重,宜选用OTSC夹闭瘘口;对于巨大的难治性消化道瘘,可多种方法结合应用。

王海峰[3](2019)在《胃镜直视下与DSA透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胃镜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晚期食管癌吞咽困难患者选择合适的食管支架置入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确诊为晚期食管癌并行食管支架置入术61患者的临床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为胃镜直视下行食管癌支架植入术及32例为DSA透视下食管支架置入,分析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置入食管支架的成功率、临床效果、术前与术后吞咽程度、手术时间的长短、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两组病例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年龄、性别、食管肿瘤的部位,肿瘤的狭窄长度、肿瘤上缘距离门齿距离、肿瘤病理分型、分期、吞咽困难程度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食管支架置入操作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无死亡病例,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3)、两组病例吞咽困难程度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吞咽困难改善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各组内术前吞咽困难程度与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手术时间比较,胃镜下平均手术时间为37.4±14.03 min,DSA透视下平均手术时间为45.3±17.2 min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病例住院时间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出血(痰中带血)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胸痛、再狭窄、及支架移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胃镜直视下与DSA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均能有效解决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症状,两种置入方法都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且两种手术的成功率都比较高。(2)胃镜直视下组手术操作时间比DSA组短,且平均住院费用亦低于DSA组,但容易出血,其出血情况相对轻微安全可控。(3)胃镜直视下具有可以在术中处理出血、穿孔及支架移位的优点,同时没有辐射的风险,费用相对低廉,以及不需要价格昂贵设备,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比较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李治仝[4](2018)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食管狭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食管管腔缩小的疾病,它可引起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呕吐、吸入性肺炎、体重减轻、免疫力下降等,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食管狭窄是恶性的,良性食管狭窄少见。食管良性狭窄常见的原因有食管、胃外科手术后、长期胃食管反流刺激、酸碱摄入烧灼、射频消融治疗、胸部放射治疗或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等引起的食管狭窄。尽管有很多治疗良性食管狭窄的方法,但任何机械处理之后都表现出非常高的复发倾向和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河南省良性食管狭窄的特点,结合我科使用球囊导管、支架置入、抗反流手术治疗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对不同病因的食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对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根据其病史、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类型、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程度。采用DSA下或胃镜直视下活检明确病变性质。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介入科共收集488名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症状、体征、有无合并症等。针对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采取球囊扩张成形术或者联合食管可回收金属覆膜支架置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临床疗效。三、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疗效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集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治疗或者联合可回收支架置入)组38例,介入治疗解除食管狭窄后再次抗反流手术组28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症等,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随访临床疗效。四、术前检查评估入院患者术前常规行多层螺旋CT、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明确食管狭窄的性质、狭窄的部位、长度及狭窄段管径。CT进行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观察食管段狭窄有无强化、有无纵膈感染,初步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等。数字胃肠x线造影选用碘造影剂,判断食管狭窄的部位、长度、狭窄管径、有无食管瘘以及是否合并食管裂孔疝等情况。常规胃镜判断狭窄病变情况、贲门有无松弛,明确病变的部位,通过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当反流性食管狭窄解除1个月未再复发者,行食管高分辨率压力测定及24小时食管PH-阻抗监测,观察食管括约肌及反流情况。食道测压可以了解静息时和吞咽时食管各部分结构(食管上括约肌、食管体部和下食管括约肌)的压力水平,也能检查出有无食管裂孔疝。食道阻抗-PH联合监测系统主要监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DeMeester(DMS)评分、PH<4所占的反流时间、站立位PH<4的时间、卧位PH<4的时间、PH<4的反流次数、症状指数等。五、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吸氧、心电监护、铺巾,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狭窄长度。5F椎动脉导管和加硬导丝配合下经过狭窄段食管至胃腔,沿加硬导丝交换10、12、15、20、25或者30mm等不同规格的球囊导管,以狭窄环位于球囊正中位置为最佳,慢慢加压充盈球囊。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扩张,或者经球囊导管扩张后食管狭窄仍存在,选用食管支架置入术。六、食管可回收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前禁食12小时,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头偏向右侧,首先口服造影剂正位造影确定狭窄位置、程度和病变长度。置开口器,在导丝导管引导下经口、咽、食管,通过狭窄部位进入胃腔,经导管造影证实导管进入胃腔无误,交换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选用合适型号的食管内支架。常用的食管可回收支架型号为直径:13-22mm,长度:80-140mm。调整支架位置后完全释放复查造影了解自膨式支架位置如何,评估造影剂是否顺利通过狭窄食管段、有无对比剂外溢等。七、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选用腹腔镜下Toupet法胃底折叠术或合并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全麻插管,患者取仰卧位,头高脚低30°,双下肢分开,主刀者站于患者的两下肢之间。腹部常规消毒、铺巾,在肚脐上缘戳1个1.0cm孔置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mmHg。然后在腹腔镜下在上腹部再戳1个1.0cm和3个0.5cm孔,置入相应大小的套管针(trocar)。有食管裂孔疝者先将疝内容物复位,用超声刀游离食管周围韧带、网膜组织,暴露左、右膈肌脚及食管,游离下段食管有约3-5cm长度,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先用2-0丝线间断缝合膈肌脚缩小食管裂孔至1.5cm,然后将胃底自食管右侧后方包绕食管下段270°,用2-0丝线间断缝合胃底与包绕的食管约2~3针,宽约2.0~3.0cm,最后形成270°的宽松折叠瓣包绕食管下段。患者在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功能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八、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SPSS,美国芝加哥),所有定量资料数据采用(x±s)表示,定性资料数据均以百分比形式表示。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分析。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s,OR)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的相关病因及狭窄特点分析312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中,246例患者(78.8%)为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狭窄,32例(10.3%)因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溃疡性狭窄;20例(6.4%)为强酸、强碱引起的食管腐蚀性狭窄;14例(4.5%)因肿瘤放疗损伤食管造成狭窄。按照食管狭窄的长度划分,262例84.0%)为短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吻合口狭窄;50例(16.0%)为长节段狭窄(狭窄长度>2cm),多见于化学物质腐蚀性狭窄。二、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患者疗效观察488例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入组,其中368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患者均先采用小球囊预扩张,300例患者再次采用20mm或者25mm较大球囊扩张成形术,360例球囊扩张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7.8%;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大球囊扩张成形;3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患者中,30例患者首先空肠营养管置入,1个月后采用12mm或15mm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成功28例,成功率为80%;19例放疗性食管狭窄中均成功采用25mm或者30mm球囊扩张成形。球囊反复扩张后狭窄复发者,选用可回收食管内支架置入。6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成功放置可回收金属覆膜内支架,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放置食管支架,15例腐蚀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3例放疗性食管狭窄放置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0.5±2.9个月,有88.3%的吻合口狭窄组患者临床治愈,24.3%反流性狭窄组治愈,74.2%腐蚀性狭窄组患者治愈,77.8%放疗性狭窄组患者治愈。反流性狭窄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食管狭窄的总体通畅率,在短期内四组没有明显差别,但在中长期随访中发现反流性食管狭窄组通畅率(62.2%)明显低于吻合口狭窄组(90.4%)、腐蚀性狭窄组(87.1%)和放疗性狭窄组(88.9%)。三、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疗效分析共66例反流性食管狭窄患者入组。其中,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组38例,男性2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0.16±9.82岁;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7.32±10.35 岁。介入治疗组,失访1例,临床治愈9例(24.3%),有效20例(51.4%),无效9例(24.3%),总有效率75.7%;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无失访患者,临床治愈14例(50%),有效13例(46.4%),无效1例(3.6%),总有效率96.4%。介入治疗联合抗反流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比介入治疗组显着升高(P<0.05)。结论1.在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大部分是食管或胃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狭窄的发病率也不应忽视。2.球囊扩张或联合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不同病因的食管狭窄临床疗效有差异。球囊扩张或者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反流性狭窄组的疗效、通畅率显着低于其他病因的食管狭窄。3.介入治疗联合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性食管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效率和食管通畅率显着高于单独介入手术。解除食管狭窄的同时,抗反流手术修复抗返流屏障、从根本上治疗病因是可靠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许荣学[5](2016)在《可取NiTi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食管良性狭窄是指除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原因以外所引起的食管狭窄,包括肿瘤放疗或化疗引起的单纯瘢痕性狭窄、强酸或强碱等化学灼伤性狭窄、手术后吻合口狭窄、食管炎症性狭窄、各种原因所致的外压性食管狭窄及贲门失弛缓症等,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反复慢性炎症刺激损害黏膜下层,甚至累及肌层,导致溃疡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最终发生食管狭窄。食管狭窄是一种常见、易复发、较难治的疾病,当发生食管良性狭窄时行食管扩张逐步成为了一种标准的治疗方式[1],但其减轻吞咽困难的即时有效率只有80%-90%,而且在其随访过程中发现其复发率达30%-60%[2]。所以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来提高这一治疗效果[3],随着生物技术及医学技术的发展,食管支架的出现及应用给病人带来了很大鼓舞和信心,尤其是可取NiTi支架[4-5]应用最为广泛、最受青睐,且NiTi支架也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6]。可取NiTi食管支架不但赋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组织相容性,还赋有超弹性及记忆功能。本文旨在讨论可取NiTi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研究,为今后可取NiTi支架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其优点、减少或避免其缺点及探索其注意事项提供依据和证据。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食管良性狭窄患者60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将病人分成扩张组与支架组,支架组应用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TNS-SM-DT-21-16-(60-100)镍钛记忆合金单蘑菇头覆膜食管支架;扩张组采用SK-90探条扩张。支架组于置入支架术后1月取出支架,扩张组食管狭窄内径扩张至1.5cm为止,一般需扩张2-4次。支架组观察支架取出时支架的移位、食管粘膜组织增生等情况;扩张组观察最后一次扩张时食管粘膜组织增生情况;随访观察治疗后1,3,6个月食管再狭窄、吞咽困难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1、支架组与扩张组两组患者治疗前食管狭窄内径间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2、支架组与扩张组狭窄内径扩张近期效果(1-3个月内)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支架组狭窄内径显着大于扩张组狭窄内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3、胸骨后疼痛及胃食管反流两组差别不大;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扩张组明显高于支架组;扩张组有1例发生食管穿孔;支架取出时无食管粘膜增生者;支架组的食管再狭窄率明显低于扩张组;支架的移位率为26.7%。4、支架组中的单纯性狭窄和复杂性狭窄两组比较:近期吞咽困难改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6个月时,单纯性狭窄组疗效明显优于复杂性狭窄组(P<0.01)。结论:1、支架组与扩张组的近期有效率无显着差异,但支架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扩张组。2、支架移位率约为26.7%,与国内外报道[7]的25%-32%相符合。3、可取NiTi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的治疗措施。且其见效迅速,满足了患者由口进食的迫切愿望。4、可取NiTi支架置入1月未见食管粘膜组织增生导致食管再狭窄的情况,说明支架置入时间为1个月是合理的,与国内外大多数学者[8-9]认为的支架留置时间以4-6W为宜一致。5、可取NiTi支架更适合于单纯性食管良性狭窄患者,不建议用于所有类型的食管良性狭窄患者,在应用可取NiTi支架时要严格控制其适应症。

袁慧敏[6](2014)在《经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食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48例食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48例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的成功率、治疗前后食管狭窄段的直径变化、吞咽困难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100%;手术后食管狭窄段的直径明显较手术前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吞咽困难0级及Ⅰ级人数明显多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吞咽困难Ⅲ、Ⅳ级人数明显少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级人数少于手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反流性食管炎28例(58.33%),胸骨后疼痛7例(14.58%),黑便10例(20.83%),经对症处理后均已好转,在可控范围内。结论经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狭窄操作安全,临床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承受范围内,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蒋波涛,李桂红,李荣华,杨艺,王英,辛国秋,周洲[7](2014)在《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价值及食管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为食管癌性狭窄并食管-支气管瘘伴双下肺感染,19例患者为食管癌术后复发吻合口狭窄置入镍钛记忆合金覆膜支架。102例患者由于食管过于狭窄先行食管扩张,再进行内镜下放置食管支架,35例患者直接内镜下置入食管支架。结果 163例患者先后放置174个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16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不适,有32例支架再狭窄,其中19例单纯行支架内球囊扩张,11例于原支架上端内部分重叠再放置一支架,有26例行氩气刀再通治疗。7例患者出现支架移位,有2例支架进入食管瘘管内于次日在内镜下取出支架重新放置。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食管破裂、食管血肿或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进食能力提高,食管气管瘘闭合。结论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置入术是中晚期食管癌性狭窄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钱钧,姜宏,林伟,杨晓红[8](2011)在《双支架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重度气管狭窄》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食管癌联合重度气管狭窄的患者行气管及食管腔内支架植入术的方法,相关的术中麻醉支持和指征监测及围术期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气管、食管双支架,手术成功率100%。共放置内支架32枚(气管支架及食管支架各16个)。术后肺通气功能及吞咽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后生存期<3个月者3例,3~6个月8例,>6个月5例。结论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术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同时伴有气管、食管狭窄的患者,应首先置入气管支架。

林爱军,郭启勇,刘兆玉,卢再鸣[9](2010)在《双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2例恶性肿瘤造成气管、食管狭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48.8岁。术前行食管造影及螺旋CT气道三维重建检查,明确气管、食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及是否存在气管食管瘘。7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食管支架,5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患者首先置入气管支架。食管支架选用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气管、支气管支架选用自膨胀网状镍钛合金支架。所有患者都留置气管、食管双支架。结果所有患者成功置入气管、食管双支架,手术成功率100%。7例首先留置食管支架者,5例在食管支架置入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需马上留置气管、支气管支架,另2例在24h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置入气管、支气管支架后缓解。5例首先留置气管支架者,支架留置后呼吸困难缓解,之后留置食管支架操作顺利。所有患者留置气管、食管双支架后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2例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双支架留置后瘘口闭合。12例患者术后生存1.5~6.2个月,1例因肿瘤的过度生长而发生食管再狭窄,再次置入食管支架后症状缓解。结论气管、食管双支架留置术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同时伴有气管、食管狭窄的患者,应首先置入气管支架,以防止食管支架膨胀压迫气管,加重气管狭窄引起窒息。

王忠敏,陈克敏,郭圣荣,刘涛,伍超贤,贡桔[10](2008)在《内支架治疗消化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与展望》文中提出

二、内支架留置术治疗食管狭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支架留置术治疗食管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1)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绪论
文献综述一 ~(125)I粒子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自膨式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部分 ~(125)I粒子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细胞系
        1.2.2 实验动物
        1.2.3 放射源及~(125)I粒子体外照射模型
        1.2.4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1.2.5 主要仪器及耗材
    1.3 实验方法
        1.3.1 siRNA转染
        1.3.2 细胞存活率检测
        1.3.3 克隆形成试验
        1.3.4 细胞周期检测
        1.3.5 细胞凋亡检测
        1.3.6 细胞内ROS检测
        1.3.7 细胞内Ca~(2+)检测
        1.3.8 免疫荧光检测
        1.3.9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1.3.10 透射电镜检测
        1.3.11 动物实验
        1.3.12 组织HE染色
        1.3.13 组织ROS水平检测
        1.3.14 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15 组织TUNEL凋亡检测
        1.3.16 统计学方法
    1.4 结果
        1.4.1 ~(125)I粒子辐射抑制ESC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空泡化
        1.4.2 ~(125)I粒子辐射诱导DNA损伤修复和G2/M细胞周期阻滞
        1.4.3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凋亡与非凋亡样细胞死亡
        1.4.4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产生保护性自噬
        1.4.5 ~(125)I粒子辐射诱导ESCC细胞发生类凋亡
        1.4.6 ROS在~(125)I粒子辐射诱导的凋亡、自噬和类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1.4.7 ~(125)I粒子辐射抑制ESCC移植瘤
    1.5 讨论
第二部分 ~(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支架设计
        2.2.2 支架制作和理化性能检测
        2.2.3 临床伦理审批
        2.2.4 研究对象选择
        2.2.5 样本量计算
        2.2.6 干预方法
        2.2.7 评价指标及定义
        2.2.8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一般情况
        2.3.2 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情况
        2.3.3 支架再狭窄和移位
        2.3.4 不良事件
    2.4 讨论
第三部分 ~(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或部分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支架特征
        3.2.2 临床伦理和知情同意
        3.2.3 病例筛选
        3.2.4 手术操作
        3.2.5 评价指标及定义
        3.2.6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一般情况
        3.3.2 生存分析
        3.3.3 复发性吞咽困难
        3.3.4 不良事件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消化道瘘的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消化道瘘的现状
        1 外科手术
        2. 支架置入方法
        3. 胃镜下钛夹治疗
        4. 生物蛋白胶封堵治疗
        5. 内镜下缝合
        6. 保守治疗
    二、消化内镜的进展
        1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治疗
        2 胆胰疾病的微创诊治
        3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4 小肠的内镜诊疗
        5 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筛查
    三、内镜与消化道瘘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操作器械
        2.2 操作方法
    3. 辅助治疗及随访观察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瘘的临床诊治进展
    1、病因分类
    2、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3)胃镜直视下与DSA透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病人一般临床资料
    2.2 两组病例支架置入成功率及临床效果对比
    2.3 吞咽困难程度对比
    2.4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分析
    2.5 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比较
    2.6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2.7 两组的患者住院费用分析
3 讨论
    3.1 资料可比性
    3.2 手术方式相关体会与分析
    3.3 两组病例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分析
    3.4 临床效果与吞咽困难程度分析
    3.5 术中操作的注意事项
    3.6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
    3.7 总结
    3.8 不足之处与展望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介入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效果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介入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食管良性狭窄的疗效分析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食管狭窄的临床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前言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可取NiTi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6)经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食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狭窄直径比较
    2.2 吞咽困难的变化
    2.3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7)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器材设备
    三、术前用药
    四、操作方法
    五、随访
结果
    一、支架置入及症状改善情况
    二、并发症
        1.胸痛及异物感
        2.支架移位、滑脱及支架再狭窄
        3.严重并发症
讨论
    一、支架的选择
    二、导丝通过狭窄段是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三、覆膜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瘘
    四、并发症及其预防
        1.胸痛及异物感
        2.食管破裂、穿孔、食管血肿或大出血等
        3.支架移位、滑脱
        4.支架再狭窄
        5.上段 (高位) 食管支架放置方法探讨[15-17]
    五、生存期

(8)双支架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重度气管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
        1.2.2 围术期用药
        1.2.3 术中麻醉和监测
        1.2.4 介入治疗
        1.2.5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9)双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支架留置的方法
        1.2.1 食管支架的留置
        1.2.2 气管支架的留置
    1.3 双支架留置顺序及支架选择
    1.4 影像检查
    1.5 术后随访
2 结果
    2.1 术后结果
    2.2 并发症
    2.3随访结果
3讨论

(10)内支架治疗消化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内支架的常见类型及特性
2临床应用
    2.1在食管良、恶性狭窄中的应用
    2.2在胃、十二指肠狭窄中的应用
    2.3在结直肠恶性狭窄中的应用
    2.4在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4应用展望

四、内支架留置术治疗食管狭窄(论文参考文献)

  • [1]125I粒子联合分节式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的应用研究[D]. 王超. 东南大学, 2020(01)
  • [2]消化道瘘的内镜处理的临床研究[D]. 周书成. 苏州大学, 2018(04)
  • [3]胃镜直视下与DSA透视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D]. 王海峰.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19(01)
  • [4]河南省食管良性狭窄相关病因分析及微创治疗的效果观察[D]. 李治仝. 郑州大学, 2018(12)
  • [5]可取NiTi支架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研究[D]. 许荣学.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6]经胃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食管狭窄中的临床应用[J]. 袁慧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14(30)
  • [7]内镜下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J]. 蒋波涛,李桂红,李荣华,杨艺,王英,辛国秋,周洲.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04)
  • [8]双支架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重度气管狭窄[J]. 钱钧,姜宏,林伟,杨晓红. 临床军医杂志, 2011(02)
  • [9]双支架留置术治疗恶性气管、食管狭窄[J]. 林爱军,郭启勇,刘兆玉,卢再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0(03)
  • [10]内支架治疗消化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 王忠敏,陈克敏,郭圣荣,刘涛,伍超贤,贡桔.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8(02)

标签:;  ;  ;  ;  ;  

留置支架治疗食管狭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