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活血治疗小儿胁痛26例

疏肝活血治疗小儿胁痛26例

一、疏肝活血法治疗儿童胁痛26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晨[1](2020)在《疏肝活血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研究认为肝郁血瘀是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关键病机,提出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口服疏肝活血汤,水煎服,日2剂。对照组采用口服左卡尼汀.(10ml/次,每日三次,随餐服用)加迈之灵片(2片/次,每日两次,饭后服用)。治疗三个月,期间随诊,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配偶怀孕与否,并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精液常规检查,主要观察其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记录数据,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2.76%,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在精液参数上(精子密度与活力),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怀孕率也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有四项存在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活血汤治疗肝郁血瘀型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有比较好的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对患者的中医症状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陈依键[2](2020)在《《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篇方药配伍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病篇医案,分析病机及方药配伍,探析叶天士治疗咳嗽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进而提高中医临床诊治咳嗽病的疗效。研究方法:通过检索、整理文献综述等研究方法,明晰叶天士所习经典内容及其着述,梳理咳嗽篇医案,分型后将所用方药录入数据表并加以整理、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叶天士治疗咳嗽病学术思想及《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病篇治疗咳嗽处方用药特点。结果:1.叶氏治疗咳嗽医案典型医案分型。外感咳嗽:寒邪7例,风邪6例,风温13例,温邪8例,热邪6例,暑邪8例,湿邪6例,燥邪17例;内伤咳嗽:脾肾不足8例,脾胃不和23例,胃阴虚11例,肾阴虚9例,肾气虚例5,胃咳3例,胆火犯肺1例,郁火伤胃1例,肝犯胃肺1例,肝风1例,肝逆犯肺1例,营热1例,阴虚火炎1例。大肠嗽1例。2.《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病篇病例数144例,共用药物136味,分型分析性味,甘味药使用频率高,如寒邪咳嗽甘味药频率25.00%,风邪18.37%,风温29.87%,热邪20.75%,暑邪30.16%,湿邪23.81%,燥邪29.67%,脾肾不足38.67%,脾胃不和34.09%,胃阴虚28.99%,肾阴虚39.29%,肾气虚32.61%;外感咳嗽用药归经频率肺、胃经高,分别为寒邪36.36%、21.21%,风邪42.86%、19.05%,风温31.71%、21.95%,温邪38.00%、28.00%,热邪38.46%、21.15%,暑邪31.34%、23.88%,湿邪35.71%、23.21%,燥邪32.35%、21.57%。3.叶氏治疗咳嗽止咳药应用仅5味,其使用频次杏仁55次,紫菀1次,桑白皮7次,枇杷叶5次,马兜铃5次。4.叶氏治疗外感咳嗽用药配伍特点:①风寒咳嗽治以辛温法,外寒内热佐以辛寒;②风邪咳嗽邪在表治以辛散法,风郁化热治以辛凉,风邪非在表而阻肺气治以理气祛痰;③风寒在表多用桂枝;风郁表闭多用麻黄;感风邪,热不盛多用苏梗;风邪化热则苏梗配伍桑白皮、桑叶;风温化燥未入里治以辛甘凉润多用桑叶、浙贝母;热盛多用薄荷、连翘;④风温咳嗽常用辛凉法佐利水泄热,气分热治以辛甘寒法,热盛多加苦寒降气以清热止咳,化燥略伤津治以辛甘凉润法,若津液大伤则去辛散耗津之药,但用甘寒养阴法,若温热入里伤肺胃津液,虚热上逆多用麦门冬汤加减,温热入血恐动血出血,则用滋阴清热凉血法,养阴清热常护胃中阳气;⑤暑邪咳嗽多夹湿热,甘淡解表多用芦根、暑风多用香薷以散、暑热多用白虎汤加减,利湿多用六一散加减,夹惊配伍朱砂;⑥湿邪咳嗽辨在表在气,在肺在中,夹寒夹热;在表治以辛散,佐淡渗利湿;湿阻肺气,多治以理气消痰;寒湿在中当以温药和之,热盛当清,津伤必薄味静养;⑦燥邪咳嗽,燥热伤津,多以辛凉散邪,甘寒救阴;亦入大肠,滋阴柔润,多用阴分之剂。5.叶氏论治内伤咳嗽用药配伍特点:①脾胃不和辨阴阳而补土生金,脾阳不足之虚劳,营卫不和多用建中汤类,脾虚湿盛予四君子汤加减以温中健脾燥湿;胃阴虚则用甘寒补阴之法,佐以温中之品,防伤中阳,失其运化之能;②胆之郁热,上逆犯肺,清宣透热,配苦寒清热;血虚肝阳上亢则养血滋阴潜阳;郁火犯胃,多用益土泄木之法;肝脾寒热错杂,升降失常,多用辛开苦降;胁痛则理气通阳;③肾虚咳嗽,论精与气治以金水相生,精虚多用六味地黄丸,气虚加温热助阳化气,善用五味子补肾而敛肺,脾肾两虚,益肾补脾涩肠;④精血亏而外感温燥热邪则不以辛凉治咳,先补血清热以防出血;⑤元气已伤,而病不愈者,当与甘药,知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则投复脉。结论:1.叶氏治疗外感咳嗽用药重卫气营血,邪盛多用辛以散邪辨用温凉,因邪气袭人程度而分层用药,散邪多配甘味以和中,中气充盈方可宣散邪气;内虚重则先实其内,以护正气,2.叶氏治疗内伤咳嗽多以脏腑论治,脏腑阴阳分而治之,气血精液细而审之,虚劳久咳责之脾胃与肾,少用宣散,多以甘补;爆咳责之与肝胆;宣清其热,柔藏理气以和金木之气机。3.叶氏治疗咳嗽处方用药精简,善借药之性味,甘药居多;慎用辛散及止咳药,防散肺气;药不重止咳,而不离肺经。4.叶氏临床诊断咳嗽先辨表里,断卫气营血,明四时致病,重视体质,察邪正盛衰,注重情志,寻脏腑协同作用,生克之理。5.叶氏临床治疗咳嗽治法明确,层次分明,治以缓急,用药精准,言药不可过病,治咳必求其本,不可泛泛治咳,注护阴液,创养胃阴之法。

黄博瑜[3](2019)在《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本方在缓解儿童哮喘方面,与常规西药治疗对比的优势与不足。以求尽可能在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发挥中医特色,为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录符合营卫失调型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90例,按家长意愿分成中药组(内服加减芪桂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黑枣、干姜、法半夏、桑白皮、茯苓、厚朴、杏仁、龙骨、牡蛎、鹅管石、炙甘草。复感外邪,喘息者,加生麻黄、细辛)、布地奈德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组(口服孟鲁司特),疗程共3个月。期间出现急性发作时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最终观察、比较在设定时间点(治疗开始当天,疗程结束当天,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三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恶寒、自汗、咳嗽、气喘、肢冷、大便溏薄、总积分)、哮喘发作次数(次/人/3月)、呼吸道感染次数(一次/人/3月)、PEF测定值(呼气峰流速,单位:L/min)的变化。最后运用统计学分析进行评价。结果:1.总有效率三组治疗结束较治疗前总有效率:中药组84.38%,布地奈德组89.66%,孟鲁司特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随访结束较治疗前总有效率:中药组81.25%,布地奈德组79.31%,孟鲁司特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减少较其他两组更显着(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结束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两组则明显上升(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各证候积分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在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的减少(P<0.05)。布地奈德组、孟鲁司特组仅在咳嗽、气喘、总积分方面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对比,在恶风、自汗、肢冷、大便溏薄、总积分方面,中药组积分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咳嗽、气喘积分上,布地奈德组低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低于孟鲁司特组(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在恶风积分上较治疗结束有明显上升(P<0.05),在其他证候积分则无明显变化(P>0.05)。其他两组在咳嗽、气喘积分较治疗结束有明显上升(P<0.05),其他证候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在各证候积分、总积分方面,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布地奈德组的咳嗽积分、气喘积分较孟鲁司特组低(P<0.05)。4.哮喘发作次数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每组哮喘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对比,布地奈德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中药组,而中药组少于孟鲁司特组(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结束无明显变化(P>O.05),其他两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增多(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布地奈德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孟鲁司特组(P<0.05)。5.呼吸道感染次数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显着减少(P<0.05),其他两组则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和孟鲁司特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大致相当(P>O.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每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均较治疗结束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和孟鲁司特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大致相当(P>0.05)。6.PEF测定值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PEF测定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组间对比,布地奈德组的PEF测定值高于中药组(P<0.05),而中药组则高于孟鲁司特组(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PEF测定值较治疗结束无明显变化(P>O.05),其他两组PEF测定值明显减少(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PEF测定值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的PEF测定值高于孟鲁司特组(P<0.05)。结论:1.中医证候改善与呼吸道感染次数情况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对比,中药组能明显地改善中医证候,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除了在改善咳嗽、气喘的疗效不如布地奈德组外,在改善其他证候,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的疗效均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组除了能改善咳嗽、气喘外,并不能改善其他证候,也不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且在改善咳嗽、气喘上,布地奈德组的疗效较中药组更明显,中药组疗效则较孟鲁司特组显着。从治疗结束时停药,到随访结束,中药组除了恶风证候外,其他证候无明显加重,呼吸道感染次数也无明显增加。其他两组则咳嗽、气喘明显加重,在改善除了咳嗽、气喘外的其他证候,以及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也均无明显疗效。2.哮喘发作次数与PEF测定值情况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对比,布地奈德组在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及增加PEF上,疗效最好,中药组次之,孟鲁司特组疗效最差。从治疗结束时停药,到随访结束,在哮喘发作次数上,中药组变化不明显,其他两组则明显增多。在PEF测定值方面,中药组变化不明显,其他两组则明显减少。3.总结故在治疗结束时,布地奈德组在总有效率,改善咳嗽、气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改善PEF(即改善气道狭窄)方面,较其他两组具有明显优势,而中药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上较其他两组更具优势。随访结束时,中药组在总有效率及其他疗效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组,所以中药组控制哮喘的疗效可能更加全面,持续时间更长,疗效更稳定,症状不易反复。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口服中药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各具优势,而口服中药的疗效优于口服孟鲁司特钠。

王慧[4](2017)在《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治疗效果做出科学评价,以丰富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本课题标准的PCOS患者32例,用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多毛、痤疮、月经不调、肥胖)、妊娠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水平及B超(卵巢多囊样改变)的变化情况,并根据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评估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型PCOS的总疗效。结果: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PCOS取得以下结果:1.痊愈7例,显效10例,9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81.2%。2.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月经周期缩短,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闭经者11例,5例治愈,治愈率达45.5%;治疗后患者痤疮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多毛18例,无患者治愈,但多毛评分等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后10例不孕患者有3例怀孕;治疗后肥胖患者的BMI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4.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治疗后LH、LH/FSH、T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SH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5.卵巢多囊样人数的改变:治疗后卵巢多囊样改变患者的例数降低,治疗前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患者有17例,单侧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患者有9例;治疗后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患者降至11例,单侧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患者降至6例,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着性。结论: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肾虚肝郁型PCOS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月经不调、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降低中医证候评分,调节PCOS患者内分泌紊乱的状态,改善患者卵巢多囊情况,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妊娠。研究证明,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焕芹[5](2017)在《“周氏调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调神针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状况的调节作用。方法文献研究部分:全面检索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发表的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PubMed 和 Cochrane Library。使用 Note Express 3.2版软件,进行文献归纳整理及查看,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者,通过阅读全文进行进一步筛选。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类归纳总结,选取其中关于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辨证分型、取穴(主穴和配穴应用)、疗效评价是否涉及日间功能或日间疲劳等方面进行数据提取。利用2016版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汇总与统计分析。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原发性失眠患者,按1:1的比例,按随机数字编号,除外脱落及剔除病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周氏调神针刺法,取穴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内关、三阴交,用1.5寸毫针直刺三阴交(双)、内关(双),神门(双),患者胀(痛)得气;用1寸毫针平刺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或痛感,视为得气即止,各穴施以平补平泻法。对照组:采用对失眠无治疗作用的穴位,取穴:臂臑、手三里、阳池、外关、风市、伏兔、梁丘,刺入皮肤l-2mm,不施予行针及补泻手法。两组均隔日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共治疗4周。研究期间患者不得服用具有安眠作用的中西成药。评价指标: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疲劳量表(FS-14)进行总分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差值和改善率的组间比较,并进行了基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组间比较。并对PSQI的成份项A睡眠质量、B入睡时间、C睡眠时间、D睡眠效率、G日间功能,和FS-14的成份项躯体疲劳及脑力疲劳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治疗后的组间比较。评价时点:治疗前(基线期)、治疗4周后及入组8周后随访时。结果文献研究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02篇(英文6篇,中文96篇),辨证治疗文献41篇。对其中的辨证分型进行分析,频率最高的前4种证候依次为心脾两虚证(41),心胆气虚证(31)、心肾不交证(31)和肝郁化火证(23)。最常用配穴为:心脾两虚证配心俞和脾俞;心胆气虚证配心俞和胆俞;心肾不交证配太溪、心俞和肾俞,肝郁化火证为太冲和行间。对主要取穴分析,共涉及110个穴位,最常用依次为神门(59)、百会(48)、三阴交(47)、太冲(33)、四神聪(33)、心俞(32)、内关(32)和照海(31);从腧穴归经来看,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腧穴频次最多,分别为151次和107次。102篇文献中有29篇对日间功能进行了评价,仅占28.4%,评价多采用PSQI中的日间功能状况进行评价;英文文献中有2篇对失眠日间觉醒进行了评价,但未评价患者的日间疲劳。临床研究结果:1.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的研究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和入组8周后随访时,PSQI积分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4周<0·01,P8周<0·01);对照组治疗4周和入组8周随访时,PSQI积分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4周<0.05,P8周<0.05)。②治疗4周后,治疗组PSQI平均积分、下降积分差值、积分改善率与基线期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③入组8周随访时,治疗组PSQI平均积分、平均积分下降值、积分改善率与基线期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入组时、治疗4周和入组8周随访时的PSQI积分,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PSQI成份项组间比较,治疗4周,治疗组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优于对照组(P质量=0.027,P效率=0.025);入组8周随访时,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和日间功能优于对照组(P质量=0.030,P日间=0.037)。3.基于疲劳量表(FS-14)评价的研究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4周和入组8周随访时,积分较入组时均有改善明显(P4周<0.01,P8周<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积分无明显改善(P4周=0.104,P8周=0.366)。治疗4周后,治疗组FS-14平均积分、平均积分下降值、积分改善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入组8周随访时,治疗组FS-14平均积分、积分下降值、积分改善率与基线期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07<0.01);基于治疗组和对照组FS-14入组时、治疗4周和入组8周随访的积分,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改善患者日间疲劳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9)。4.对FS-14中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分析显示,治疗4周入组和8周随访时,治疗组的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4周躯体=0.022,P4周脑力=0.017,P8周躯体=0.024,P8周脑力=0.001),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明显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状态,且效果可维持到入组8周随访时。结论周氏调神针刺法可安全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间疲劳状况,尤其改善脑力疲劳更有优势;治疗4周后疗效明显,入组8周随访时疗效平稳持久。周氏调神针刺法以调理脑神为主,兼顾调整心、肝、脾、肾四脏功能,取穴简单实用,最终达到调整阴阳平衡,脏腑功能调和,神安夜寐的效果。创新性本研究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的日间疲劳状况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可反映体力和脑力疲劳的疲劳量表进行针刺前后评定,研究周氏调神针刺法对原发性失眠患者日间疲劳方面的影响,探讨调神针刺法改善原发性失眠可能的作用点,为周氏调神针刺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张瑶[6](2016)在《益气降浊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MPs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气降浊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方法:本试验严格遵循纳入及排除准则,共入组西医诊断为UA,中医辨证分型为痰阻心脉的患者60位,而后随机抽取,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4周,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益气降浊汤,将结果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对胸痹症状的疗效进行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胸痹症状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97±4.53、16.52±4.12,治疗后分别为9.13±2.47、10.93±2.85,差异显着(P<0.05);对治疗前后主症(胸痛、胸闷)、次症(心悸、气短、胁痛、唇紫)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组胸痛、胸闷等主症差异不明显(P>0.05),心悸、气短、胁痛等症差异明显(P<0.05),唇紫差异不明显(P>0.05);对MMP s进行比较,MMP-1、MMP-2、MMP-3组间进行比对,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十分显着(P<0.05)。疗程结束后4周随访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不显着。结论:1益气降浊汤能够显着改善UA患者中医证候2益气降浊汤可以显着降低血清中的MMP-1,MMP-2、 MMP-3,MMPs参与UA的病理进程,益气降浊汤可能通过调节MMPs发挥其稳定斑块的作用。

郑佳连[7](2016)在《自拟活血祛湿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根据导师卢秉久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肝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确立活血祛湿为治疗大法。临床研究旨在观察自拟活血祛湿方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实验研究旨在探讨自拟活血祛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的疗效及机制。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NASH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对照组给予水林佳胶囊治疗,试验组给予自拟活血祛湿方水煎剂和水林佳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量化积分,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血清SOD、MDA、TNF-ɑ水平以及肝脏B超结果观察加用自拟活血祛湿方治疗NASH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实验研究:纯化高脂饲料建立大鼠NASH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自拟活血祛湿方高、中、低剂量组以及水林佳组,采用相应药物干预,观察相应药物对模型大鼠肝细胞保护、血脂调节、抗氧化反应以及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并探讨自拟活血祛湿方对大鼠NASH模型肝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实验(一)自拟活血祛湿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试验研究1.中医症状体征量化积分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体重指数、肝功能、血脂两组患者治疗后BMI、肝功能、血脂(TG、TC)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VLDL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SOD、MDA、TNF-ɑ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ɑ、MDA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肝脏B超对照组B超总有效率为46.67%,试验组B超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肝脏形态方面,试验组并不优于对照组。5.综合疗效评定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试验组总有效率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总体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事件。实验(二)自拟活血祛湿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肝细胞保护以及血脂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1.一般情况及病理形态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脏湿重明显增加,肉眼观察肝脏颜色变黄,体积增大;光镜下观察肝组织,胞浆内可见脂肪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NAS组织学病理评分>5分,证明NASH造模成功;各干预组较模型组相比,大鼠的体重以及肝脏湿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以及水林佳组在脂肪变性、炎症、气球样变性以及总分均较其他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2.肝功能及血脂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VLDL显着升高;各干预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VLDL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中高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或P<0.01)。各干预组大鼠血清TC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三)自拟活血祛湿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1.肝组织SOD、MDA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SOD酶活力显着降低,MDA含量显着增加(P<0.01)。各干预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肝脏SOD酶活力显着升高,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p<0.01或p<0.05)。2.肝组织中CYP2E1 mRNA以及蛋白表达及分布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CYP2E1 m 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自拟活血祛湿方高、中剂量组以及水林佳组大鼠肝组织CYP2E1 m RNA及蛋白表达、分布明显降低(p<0.01或p<0.05);高剂量组以及水林佳组效果最为显着(p<0.01或p<0.05)。实验(四)自拟活血祛湿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干预作用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65、TNFR1、TNF-ɑ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或p<0.05),各干预组大鼠肝组织中NF-κB p65、TNFR1、TNF-ɑm 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自拟活血祛湿方高剂量组以及水林佳组效果最为显着(p<0.01或p<0.05)。结论:1自拟活血祛湿方联合水林佳可通过改善患者BMI指数、肝功能、血脂水平、肝脏影像学等方面治疗NASH,未出现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且可明显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和体征。减轻内脏脂肪堆积,促进自由基清除,增加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因子可能是其治疗NASH的作用机理。2自拟活血祛湿方通过降低大鼠体重以及肝脏湿重,保护肝功能,调节血脂,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等方面治疗NASH。3自拟活血祛湿方能够增加肝细胞抗氧化能力,具体体现在:增强机体以及肝脏局部SOD酶活力,促进排除血清以及肝脏中脂质氧化反应的产物MDA,抑制肝脏中CYP2E1基因以及蛋白的表达,减少CYP2E1蛋白分布。4自拟活血祛湿方增强肝组织抗炎症反应能力,抑制肝脏炎性反应。可能机制有二:(1)下调肝脏中TNF-ɑ以及NF-κB p65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2)调节NF-κB信号转导通路。5.根据各项指标比较结果,自拟活血祛湿方高剂量较中、低剂量效果更佳。

韦尼[8](2015)在《活血解毒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及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累及人体外分泌腺,临床除有因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等症状体征外,尚有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损害表现,是一种存在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病。而本病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和高免疫球蛋白也是本病一大特点。但由于对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因此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通过查阅近年与干燥综合征相关的各类文献,对目前中西医对本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实验室及物理检查以及治疗等各方面的研究内容及最新进展进行概述归纳,同时提出问题及展望。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活血解毒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的程度,探讨活血解毒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理,为其在临床中的进一步运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瘀毒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活血解毒方,每日1剂,每日2次早晚服;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0.6g/次,每日3次,以上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治疗期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并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实验室及物理指标检测,并评定生活质量问卷积分,同时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各项安全性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50%,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两者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均可降低中医症状总积分及除腮部肿大外其余各个单项的中医症状积分,其中在降低口干、眼干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物理及实验室检查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血浆粘度水平,并增加泪液、唾液分泌量及延长泪膜破碎时间,以上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还能降低ESR、全血低切粘度水平(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SF-36量表)中部分维度评分,并降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在降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各项安全指标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为瘀毒证)疗效明确,不仅能降低中医症状总积分及各单项积分、改善物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同时还可提高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评分,降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活血解毒方可从多方面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适合长期服用。第三部分:实验研究目的:通过活血解毒方干预非肥胖糖尿病自发性干燥综合征小鼠(NOD小鼠)血清及颌下腺TLR2/TLR4/CD14信号转导通路的实验研究,探讨活血解毒方治疗干燥综合征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第一部分:将6只C57BL/6J小鼠做为正常组,同时将18只NOD/Ltj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活血解毒方组)、对照组(白芍总苷组),灌胃8周后测定各组小鼠唾液分泌量、颌下腺指数。第二及第三部分:动物分组及干预方法同第一部分,灌胃8周后并分别测量各组小鼠血清及颌下腺中TLR2、TLR4、CD14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小鼠唾液分泌量总体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较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小鼠颌下腺指数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其余三组小鼠血清及颌下腺中TLR2、TLR4、CD1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及颌下腺TLR2、TLR4、CD1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中药组和对照组之间相比,小鼠血清及颌下腺中TLR2、TLR4、CD1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血解毒方可稳定并增加NOD小鼠的唾液分泌量,同时降低NOD小鼠血清TLR2、TLR4、CD14蛋白表达及颌下腺TLR2、TLR4、CD14mRNA水平,故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干预TLR2/TLR4/CD14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对NOD小鼠起到治疗作用。

黄欣杰(Ng Shin KiatClement)[9](2014)在《糖尿病湿热证的辨治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旨在对糖尿病湿热证相关的古今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对187例来自于新加坡中华医院确诊糖尿病患者,就湿热证的发生率进行临床调查。检索近15年中国国内发表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病例、研究论文,分析两地糖尿病患者湿热证的发生率,糖尿病湿热证形成的影响因素,探讨糖尿病湿热证证型特征及辨证用药规律。从而为中医临床有效治疗糖尿病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糖尿病的中医辨治奠定基础。第一部分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目的与方法:系统归纳、整理和总结古今中医学对糖及尿病及其湿热证的相关中医文献。探讨糖尿病的中医学概念,历代医家对糖尿病认识的发展,中医学对糖尿病湿热证的认识,包括湿热成因分析、基本病理变化及辨证分型规律;探讨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概况,如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现状,以及糖尿病湿热证证候实质的研究等。结果:历代医家一般认为糖尿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有四:多食肥甘厚味,蕴结化热;七情失和,五志过极,郁而化火;气血衰少,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奇邪淫溢。本论文按《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标准:湿热内蕴、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阻络进行分类,对历代中医医家对糖尿病在治疗上使用的临床方法及其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糖尿病病理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呈现出有着许多复杂性病情的动态过程,在治疗上也较多元化。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也正在于此。中医学将糖尿病湿热证成因分为脏腑虚损、情志失调、饮食肥甘、体质因素四方面。特别强调气虚容易导致湿留,阴虚则容易产生蕴热,说明水湿趋于热化,出现湿热壅盛是气阴两虚之人常有之证。湿热型糖尿病可分3种证型:肝胆湿热证、湿热困脾证及湿热下注证。第二部分新加坡糖尿病湿热证的临床研究目的与方法:调查新加坡糖尿病湿热证的发生率。收集187例新加坡中华医院自2003年01月至2013年09月电脑诊病系统内所收集的糖尿病门诊治疗资料,通过全面数据库的建立进行系统梳理,分析讨论糖尿病与湿热证相关性的临床表征、病位、病机、证型演变及用药规律情况,为临床糖尿病中医辨治提供参考。结果:1.所收集之病案确诊为糖尿病,共187例。通过分析及统计、评定,符合纳入标准的178例,纳入研究率为95.19%。符合纳入标准的178例,其中男性有93人,占52.25%;女性有85人,占47.75%。2.近55%的糖尿病患可见湿浊表现(包括湿热及水停证),而近40%属湿热内蕴。湿热证证候遍布糖尿病不同年龄层,但近50%超过60岁的糖尿病患者及30%左右的中年人有明显湿热证症状,提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在糖尿病后期如不针对湿热证候给予明确的治疗将易引起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3.糖尿病虽以多饮、多食、多尿等“三多”的三消症状为主症,但是在新加坡所收集的178例病例中,76.97%者缺乏典型三消症状。糖尿病病患同时夹湿、夹热证候超过50%,伴有阴虚症状占近50%,以女性患者居多。4.多数糖尿病患者兼有其他慢性病症,在纳入调查的病例中,89.89%的患者至少兼夹一种慢性病症,以伴有高胆固醇者居多(88例),占49.44%。5.最常用的前8个复方为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汤、三消汤、消渴合剂、甘露消毒饮、参苓白术散、益气生津胶囊和生脉散。6.最常用的前8个单味药为黄芪、丹参、葛根、白术、玄参、苍术、茯苓、山药。第三部分中国糖尿病湿热证发生率及用药情况文献研究目的与方法:对中国国内糖尿病湿热证的发生率及用药规律情况进行分析。收集近15年中国国内发表的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病例、研究,共摘录收集论文186篇,手工检索论文中针对糖尿病湿热证的发生率及用药情况,进行药物频次及频率统计分析,为临床糖尿病中医辨治提供参考。结果:1.糖尿病湿热证型是病程中必然出现的证候类型,其发生率有显着增加趋势。中国地大物博,国民性质之复杂,不同区域糖尿病患者湿热证的发生率约在20%~40%之间。2.用药频次以黄芪为最多,相对频率为10.38%,其次相对频率多过5%的为生地黄、山药、茯苓、丹参、麦冬、山茱萸、天花粉、黄连、白术等。第四部分糖尿病湿热证临床辨治规律探讨目的与方法:通过本论文研究所归纳,探讨糖尿病湿热证辨证要点、确认糖尿病糖尿病湿热证用药原则及药效特点及提出糖尿病湿热证饮食调护注意事项。结果:1.临床辨治糖尿病湿热证,病位应立足于中焦(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明辨湿热主症。提示治疗糖尿病湿热证从中焦入手,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之异常,针对湿与热孰轻孰重调整药物偏颇,治疗要点是清胃热、化脾湿、调畅气机。2.糖尿病湿热证患者体形多偏肥胖,同时伴有脘胁胀满、四肢倦怠、或口中粘腻、大便不爽,苔黄腻或浊腻,脉滑而数等。故临床辨证糖尿病湿热证时,应着眼患者形体,重视舌脉特征。3.对糖尿病湿热证的治疗,应谨守病机,抓住重点,既要看到湿热标实的一面,又认识到气阴本虚的一面;并须分清标本缓急,或先标后本,或标本同治;应分清湿热主次,多先给予清热化湿之法,待湿去后再议益气养阴润燥。临证若能知常达变,有湿热证候时即行清热祛湿之法,或可获湿去热清,津生有源,燥热不起之效。同时,尚应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需要,合理、及时地选用活血、化瘀、调肝、理气等治疗治法,必能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4.糖尿病湿热证用药原则为:(1)清化湿热、扶助正气以标本兼顾:(2)祛湿热须分湿热偏重及主要病位;(3)扶正气应别气血阴阳及主次病机;(4)病程迁延宜投治活血化瘀以通络;(5)久病气滞需施用疏肝理气以散郁。5.糖尿病湿热证的饮食调护,应注意以均衡饮食为基础,维持合理体重,并减少引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调养原则为清热、化湿,饮食以清淡为主,强调辨病饮食以防治并举,及配合适当的运动及调节情志。结论: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糖尿病湿热证已是糖尿病动态发展的必然兼夹证。特殊环境的影响、饮食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随着改革发展而加剧等对于机体的影响,在中医辨证观点上,可体现在不同脏腑的气机失调,这些都是造成糖尿病湿热证发生率提高的因素。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因人、因地治宜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湿热证具有用药灵活,标本兼治的优点。

张良登[10](201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横断面调查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的脂肪因子机制》文中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环境、遗传及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临床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及相关肝癌。随着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变,NAFLD发病率逐年增高而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治疗NAFLD具有整体与个体化疗效优势,中西医结合论治则能实现优势互补。本研究通过对NAFLD中西医临床论治与脂肪因子机制进展整理总结,探讨NAFLD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与多维度辨治,基于对清热袪湿化瘀法立方的四合汤拆方组分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整合文献综述、理论探讨、循证医学、临证经验基础上,采用流行病学调查NAFLD中医病-体-证规律,并应用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NAFLD大鼠探讨其疗效的脂肪因子机制,从而促进中医药防治NAFLD。目的:研究NAFLD中医病-体-证规律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的脂肪因子机制。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分析,综述NAFLD中西医临床论治与脂肪因子机制最新进展;通过理论溯源,探讨NAFLD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与多维度辨治途径;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对清热祛湿化瘀法立方的四合汤拆方组分行循证评价;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NAFLD患者中医病-体-证规律;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复制NAFLD大鼠模型,应用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探讨其疗效的脂肪因子机制。结果:1、NAFLD中医论治包括中医内治、外治以及名老中医独到经验等方面,注重辨证与综合论治;西医治疗并无直接针对性药物,而旨在注重预防,中西医结合可优势互补,促进构筑NAFLD三级预防体系。2、肝纤维化是NAFLD重要病理过程,先秦时期可从腹部疾病管窥肝纤维化的中医雏形认识,秦汉时期对肝纤维化经典阐析包括病名、病位、病因、病机、治则等,魏晋隋唐以降流派争鸣,至此肝纤维化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疏通,将促进中医药防治NAFLD。中医可从多维度对NAFLD进行有效辨治,包括辨因、辨机、辨性、辨症、辨病、辨体、辨证论治,从而拓宽辨治体系,发挥以中医思维主导的疗效优势。3、对清热祛湿化瘀法立方的四合汤拆方组分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方法学质量均属于高偏倚风险,均未报告主要终点,而仅报告次要终点。其中柴胡疏肝散纳入10个RCT合计802例NAFLD受试者,对次要终点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柴疏肝散组治疗后TC、LDL、HOMA-IR、 ALT、AST、GGT、TBiL、ALP、HA、LN、PCⅢ、PCIV、肝脏B超积分改善效果及总有效率、胁胀改善率、腹胀改善率优于对照组。茵陈蒿汤纳入14个RCT合计1214例NAFLD受试者,对次要终点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茵陈蒿汤加减组治疗后ALT、AST、GGT、TG、TC、LDL、证候积分改善效果及总有效率、证候有效率、B超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甘草有效组分纳入28个RCT合计2260例NAFLD受试者,对次要终点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含甘草有效组分组治疗后AST、ALT、GGT、TBiL、TBA、 TG、TC、FBG、2hPG、HOMA-IR、CRP、TNF-α改善效果及总有效率、症状改善率、B超改善率优于对照组。4、流行病学调查共纳入98例NAFLD患者,分析显示年龄平均(60.9±14.7)岁,病程平均(2.7±3.0)年,BMI平均为(24.5±3.5)Kg/m2。肝脏B超分级属于轻度占79.6%,中度占14.3%,重度占6.1%;其中伴有高血压占43.9%,冠心病占22.4%,糖尿病占19.4%,血脂异常占18.4%,脑血管病占17.3%。患者肝功、血脂、凝血、炎症指标整体水平基本属于正常范围内。体质判别属于痰湿质占34.7%,湿热质占16.3%,血瘀质占16.3%,气郁质占10.2%,阳虚质占6.1%,平和质占6.1%,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各占3.1%,痰湿质+气郁质、气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阴虚质各占1.0%。辨证属于痰湿内阻证占31.6%,湿热蕴结证占23.5%,痰瘀互结证占20.4%,湿浊内停证占13.3%,肝郁气滞证占8.2%,肝郁脾虚证占3.1%。5、(1) NAFLD造模至第6周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周体重变化相比较,除第2周外差异基本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各组大鼠每周体重变化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第9周随机选取各组2-3只大鼠,观察比较舌象,显示正常大鼠舌润红,模型组大鼠舌质红兼有瘀斑及舌体胖大,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舌质红兼有瘀点,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舌质暗红,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舌质暗淡。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肝脏湿重和肝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模型组之间大鼠肝脏湿重和肝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肾周和附睾脂肪重量及体脂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Lee’s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观察肝脏形态显示,模型组肝脏形态明显增大,重量显着增加,呈苍白色,包膜紧张,表面粗糙,油腻感,边缘圆钝,质地软,与周围组织显着粘连,肾周和附睾周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四合汤干预组可使肝脏形态明显改善,以中药中剂量组改善效果为佳。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组织重度脂肪变性积聚,肝索结构紊乱,肝细胞气球样变,肿胀变形,胞浆见大量脂滴,胞核偏位,大量炎性细胞聚集,小叶内见坏死灶;四合汤干预组可使肝脏HE病理明显改善,以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为佳。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汇管区、汇管区周围、窦周纤维化,纤维间隔内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有炎细胞浸润,但未形成假小叶;四合汤干预组可使肝脏Masson病理明显改善,以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为佳。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见片状红色区域,肝细胞内大量脂滴,肝小叶内含脂滴细胞数/总细胞数约为70-90%;四合汤干预组可使肝脏油红O病理明显改善,以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为佳。(2)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NAFLD大鼠,结果显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正常对照组之间大鼠血清ALT、AST肝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HD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LD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正常对照组之间大鼠血清TC、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正常对照组之间大鼠血清FBG、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FINS、IR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平均秩次分析提示FINS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正常对照组之间大鼠血清AFP、C-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表达较模型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表达较中药低剂量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表达较中药中剂量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模型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β-actin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β-actin比值较模型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β-actin比值较中药低剂量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2/β-actin比值较中药中剂量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1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1表达较模型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1/β-actin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低,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肝脏AdipoR1/β-actin比值较模型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NAFLD大鼠肝脏Visfatin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肝脏Visfatin浓度较模型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肝脏APN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APN浓度较模型组低,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PN浓度较模型组高,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肝脏APN浓度均较中药低剂量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APN浓度较中药中剂量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肝脏LE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LEP浓度较模型组低,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肝脏LEP浓度均较中药低剂量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LEP浓度较中药中剂量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Resistin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鼠肝脏Resistin浓度均较模型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Resistin较中药低剂量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Resistin浓度较中药中剂量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模型组大鼠肝脏TNF-α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TNF-α浓度均较模型组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肝脏IL-6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IL-6浓度均较模型组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肝脏PCⅢ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低剂量组大鼠肝脏PCⅢ浓度较模型组低,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PCⅢ浓度较模型组高,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PCⅢ浓度均较中药低剂量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PCⅢ浓度较中药中剂量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肝脏CIV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CIV浓度较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肝脏HA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HA浓度较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肝脏LN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综述、理论探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认为NAFLD的有效防治需要整合中医、西医以及循证证据等,实现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以防治NAFLD。2、通过对NAFLD患者中医病症、体质、证候等方面进行横断面调查,大部分NAFLD患者肝功、血脂、生化、血常规等中医微观病证信息大致未见显着异常,提示尚无特异性指标针对NAFLD患者进行充分评价;综合NAFLD患者体质、证候调查结果表明本病以湿、热、痰、瘀四大证素为主,具体表现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三种体质及其兼夹体质,以及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四类证型。3、通过NAFLD大鼠模型,中药组给予清热袪湿化瘀法所立的四合汤分为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干预,与生理盐水干预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相比较,结果提示NAFLD大鼠造模成功,四合汤干预NAFLD大鼠可有效改善肝脏病理形态,以中药高剂量组改善效果为佳;四合汤对大鼠NAFLD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影响血清HDL, LDL实现,而对ALT、AST、TC、TG、FBG、IRI、ISI、AFF、C-P未有明显影响;NAFLD肝脏脂联素受体AdipoR2mRNA, AdipoRI mRNA表达均下降,四合汤可通过提高AdipoR2mRNA、AdipoR1mRNA表达以改善NAFLD其中以中药高剂量组提高AdipoR2mRNA表达和中药中剂量组提高AdipoR1mRNA表达效果为佳;NAFLD能诱使肝脏APN、 LEP、TNF-α、IL-6表达,四合汤干预能下调NAFLD大鼠肝脏TNF-α、IL-6表达,并能上调NAFLD大鼠肝脏Visfatin、APN、LEP、Resistin表达,其中以高剂量组上调肝脏APN、LEP、Resistin表达效果尤为显着,而中剂量组上调肝脏Visfatin表达效果尤为显着,低剂量组则可下调肝脏APN、LEP表达,故四合汤具有多靶点调控脂肪因子而改善NAFLD作用。

二、疏肝活血法治疗儿童胁痛2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疏肝活血法治疗儿童胁痛26例(论文提纲范文)

(1)疏肝活血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脱落标准
        2.5 疗效评价标准
    3 临床资料
        3.1 年龄及病程
        3.2 病情分级
        3.3 精子密度与活力
        3.4 中医证候积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及用药方法
        4.2 观察指标
        4.3 统计学处理
    5 研究结果
        5.1 疗效评价
        5.2 受孕情况
        5.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在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上的认识
        1.1 古代中医对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研究
        1.3 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认识
        2.1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不育病理机制
        2.2 现代治疗
    3 方药分析
    4 临床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精索静脉曲张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篇方药配伍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温病大家叶天士
        1.1 医学生平
        1.2 学术思想
    2 咳嗽的研究概要
        2.1 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
        2.2 西医学对咳嗽的认识
第二部分 咳嗽病用药配伍特点分析及典型医案解析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解析
        2.2 数据库建立
        2.3 统计分析
    3 数据研究结果
        3.1 外感咳嗽用药性味频率
        3.2 内伤咳嗽用药性味频率
        3.3 外感咳嗽用药归经频率
        3.4 内伤咳嗽用药归经频率
    4 典型病例用药配伍解析
        4.1 外感咳嗽
        4.2 内伤咳嗽
第三部分 讨论
    1 药物配伍讨论
        1.1 外感咳嗽
        1.2 内伤咳嗽
    2 临床应用讨论
        2.1 善用甘味
        2.2 多审体质
        2.3 治病求本,非泛泛治咳
        2.4 诊治论四时早晚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附表

(3)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传统中医文献研究
        一、病名探究
        二、古代文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现代文献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传统中医对本病的治则治法
    第二节 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现代医学对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研究进展
    第三节 运用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前期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兙俥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案及措施
        一、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技术路线图
        四、临床观察指标
        五、疗效判定
        六、安全性指标及评价标准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一、三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二、三组患儿治疗后结果分析
        三、三组患儿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结果分析
        四、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4)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1 古代文献对该病的相关记载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调查
        2.2 病因
        2.3 病理生理
        2.4 治疗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设计
        3.2 治疗方案
        3.3 观察指标
        3.4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
        4.2 中医证候积分前后比较
        4.3 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卵巢多囊改变例数比较
        4.5 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评估
        4.6 临床不良反应观察
讨论
    1 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PCOS的中医基础理论探讨
        1.1 肾虚阴阳失调是发病的根本
        1.2 肝郁气机不畅是重要的病机
        1.3 瘀血是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2 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PCOS的现代理论依据
    3 方药分析
    4 临床观察疗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周氏调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防治原发性失眠的研究现状
        1. 原发性失眠概念
        2. 原发性失眠流行病学情况
        3. 原发性失眠的病因与病理机制进展
        4. 原发性失眠的危害及防治意义
        5. 原发性失眠的治疗进展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失眠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原发性失眠的认识
        2. 中医对原发性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药预防治疗原发性失眠的进展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防治原发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1.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概况
        2.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治则治法
        3. 其他针刺方法
        4. 其他疗法
        5.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机制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四 原发性失眠防治的临床评价现状分析
        1. 失眠评价维度
        2. 常用评价量表
        3. 睡眠日记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辨证取穴规律及日间功能评价方法的文献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研究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设计
        4. 评价指标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受试者来源
        2. 入组及完成情况
        3. 人口学特征
        4. 基线分析
        5. 疗效分析
        6. 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讨论与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益气降浊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MPs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
    4、外科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3.2 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3.3 安全性指标监测
讨论
    1 胸痹心痛病病因病机的探讨
    2 益气降浊汤的成方依据
        2.1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的分析
        2.2 益气降浊汤的组方用药
        2.3 组方研究结果分析
    3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7)自拟活血祛湿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自拟活血祛湿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自拟活血祛湿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肝细胞保护以及血脂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自拟活血祛湿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自拟活血祛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NF-κB信号转导通路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综述2 活血祛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活血解毒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干燥综合征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概述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病理变化
        4 临床表现
        5 物理及实验室检查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7 治疗
        8 结语
        9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病名研究概述
        2 病因病机概述
        3 辨证论治概述
        4 提出假说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对象
        4 分组与用药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处理方法
        7 研究结果
        8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节 活血解毒方对NOD小鼠唾液流量、颌下腺指数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活血解毒方对SS小鼠血清中TLR2、TLR4、CD14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活血解毒方对SS小鼠颌下腺组织中TLR2、TLR4、CD14mRNA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4 统计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附件六

(9)糖尿病湿热证的辨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糖尿病及其湿热证的研究
        (一) 糖尿病的中医学概念
        (二) 历代医家对糖尿病认识的发展
        (三) 中医学对糖尿病湿热证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概况
        (一)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二) 糖尿病的治疗现状
    三、糖尿病湿热证证候实质的研究
第二部分 新加坡糖尿病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病例资料分析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新加坡糖尿病湿热证的发生率
        2 糖尿病患者兼夹证候的情况
        3 糖尿病患者兼夹其他病症的情况
        4 用药类型统计
    三、结果分析
        1 新加坡糖尿病湿热证多发的原因
        2 新加坡糖尿病用药类型分析
第三部分 中国糖尿病湿热证发生率及用药情况文献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2 方法
    二、统计结果
        1 糖尿病湿热证的发生率
        2 药物使用频次统计
    三、结果分析
        1 中国糖尿病湿热证的发生率分析
        2 高频用药分析
        3 与新加坡临床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 糖尿病湿热证临床辨治规律探讨
    一、糖尿病湿热证辨证要点
        1 病位立足中焦,明辨湿热主症
        2 着眼患者形体,重视舌脉特征
        3 注意证候兼夹,分清湿热主次
    二、糖尿病湿热证用药原则及药效特点
        1 基本用药原则
        2 常用中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
    三、糖尿病湿热证饮食调护注意事项
        1 重视饮食治疗以协同增效
        2 以燥湿清热饮食清淡为原则
        3 提倡辨病饮食以防治并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非酒精性脂肪肝横断面调查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的脂肪因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西医临床论治进展
        1 中医论治
        2 西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脂肪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进展
        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脂肪因子
        2 脂联素
        3 瘦素
        4 内脂素
        5 抵抗素
        6 肿瘤坏死因子-α
        7 白细胞介素-6
        8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理论探讨
    第一节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
        1 先秦时期---从腹部疾病管窥肝纤维化中医认识的雏形阶段
        2 秦汉时期---中医对肝纤维化的经典阐析
        3 争鸣时期---肝纤维化中医认识完善成熟,各家流派纷呈
        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多维度辨治
        1 辨因论治
        2 辨机论治
        3 辨性论治
        4 辨症论治
        5 辨病论治
        6 辨体论治
        7 辨证论治
        8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引言
    第一节 柴胡疏肝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数据库与检索策略
        2 纳入标准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4 数据合成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数据库与检索策略
        2 纳入标准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4 数据合成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甘草有效组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 数据库与检索策略
        2 纳入标准
        3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
        4 数据合成
        5 结果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体-证横断面调查
        1 调查对象
        2 样本量估算
        3 数据收集
        4 调查内容
        5 统计分析
        6 结果
        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动物实验
    第一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一般情况、肝脏病理变化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血脂、AFP、C-P、胰岛素指数变化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AdipoR2、AdipoR1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表达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Visfatin、APN、LEP、Resistin、TNF-α、IL-6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表达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节 PCIII、CIV、HA、L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表达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导师临证经验
    魏玮教授辛开苦降法临证经验探微
        1 脾胃为后天之本,以和为要
        2 立辛开苦降之和法,调脾胃病寒热错杂之象候
        3 辛开苦降大法承合“十八字诀”脾胃学说
        4 强调补先天与壮后天相结合,恒固中州升降如常
        5 辛开苦降法调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6 结语
        参考文截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疏肝活血法治疗儿童胁痛2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疏肝活血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少弱精症的临床研究[D]. 张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临证指南医案》咳嗽篇方药配伍特点研究[D]. 陈依键.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11)
  • [3]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D]. 黄博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补肾疏肝活血调周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 王慧. 湖北民族学院, 2017(01)
  • [5]“周氏调神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状态的临床研究[D]. 李焕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益气降浊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MPs的影响[D]. 张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7]自拟活血祛湿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和实验研究[D]. 郑佳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 [8]活血解毒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 韦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5(10)
  • [9]糖尿病湿热证的辨治研究[D]. 黄欣杰(Ng Shin KiatClement).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10]非酒精性脂肪肝横断面调查及清热祛湿化瘀法干预的脂肪因子机制[D]. 张良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疏肝活血治疗小儿胁痛2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