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华,王正娥,张复臣,马敬仓,徐凌忠[1](2022)在《2019—2020年菏泽市<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2019—2020年菏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病例的监测系统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为AFP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下载中国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菏泽市数据库,收集AFP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数据,对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2020年菏泽市分别报告15岁儿童AFP病例21、10例,报告发病率1.04/10万、0.50/10万,AFP病例分布于全市8个县区。AFP病例48 h及时调查率为100.00%,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为90.32%,标本送检及时率为80.65%,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未检测到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所有AFP病例均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无WPV病例,无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 VAPP)、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变异病毒病例,均为非脊髓灰质炎AFP。其中前4位病种依次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创伤性神经炎、脑脊髓炎病例,构成比分别为25.81%、12.90%、9.68%、6.45%。结论菏泽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主要运行指标达到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要求,但仍有不足,应提高AFP监测的质量。
黄卓英,胡家瑜,孙晓冬,杨建萍[2](2020)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现状分析及免疫策略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脊髓灰质炎曾在全球广泛流行和传播,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自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发起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倡议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防控工作取得显着进展,但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仍面临重重挑战。在目前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和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病例的发生。为此,通过回顾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的进展,总结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消灭脊髓灰质炎过程中所采用的防控策略,尤其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使用经验,分析消灭脊髓灰质炎最后阶段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即科学评价防控措施、适时调整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努力消除接种犹豫并提高疫苗接种率,这对早日实现根除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
杨沐凡[3](2020)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是指任职于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下简称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涉及病原微生物检验服务的企业等单位,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职业人员。在对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离心、超声、匀浆、保存、复苏等各个环节,均可能产生气溶胶、意外吸入、扎伤等从而发生职业暴露。早在1826年就记载有实验室感染的发生[1]。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感染被报道,许多国家开始认识到实验室感染的危害,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则来避免实验室感染的发生。自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出版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1版(2004年已更新第3版)用以帮助各个国家制订并建立微生物学操作规范,确保微生物资源的安全。中国自2002年开始,陆续颁布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从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实验室的设计、感染控制、监督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监督管理。疫苗作为预防传染病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被写入相关条例,用以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疫苗也同样应用于医疗机构的院内感染控制。因疾控部门与医疗机构人员构成、工作内容的差异,他们发生职业暴露和接种疫苗的情况也有所不同。研究目的了解全国多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疫苗接种现状和意愿,以此为基础对其感染风险和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职业人群接种率的建议,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人群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最大程度的减少疫苗可预防疾病对职业人员的危害。研究方法2019年7月,选取安徽、上海、山西、湖北、北京、重庆、吉林、陕西、新疆9个省份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职业人员,采用自填式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该人群疫苗接种史、疫苗接种意愿和原因等数据。利用WPS软件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对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之间的差异、接种疫苗的现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参与本次调查共509人,包括临床医务人员117人、检验科工作人员37人、疾控部门的流调人员19人、实验室工作人员336人;男性 162 人(31.83%),女性 347 人(68.17%);20~岁年龄组 70 人(13.75%),30~岁组 195 人(38.31%),40~岁组 150 人(29.47%),≥50 岁 94 人(18.47%);初级职称者135人(26.52%),中级职称者228人(44.79%),副高职称者108人(21.22%),正高职称者 38 人(7.47%)。2.暴露情况发生职业暴露最频繁的岗位是医务人员(41人,35.04%),接触5种以上病原体比例最低的是省级疾控部门(19.32%)。医疗机构中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三种病原体是:乙肝、流感、结核,疾控部门中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三种病原体是:乙肝、流感、HIV;发生职业暴露后,70人(93.33%)采取了应急措施。3.疫苗接种情况统计职业人群参加工作后的疫苗接种情况,医疗机构人员中有75人(48.70%)接种过疫苗,疾控部门人员中有212人(59.72%)接种过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前3种疫苗是:乙肝、流感、麻疹疫苗。接种疫苗后,医疗机构人员有38人(50.67%)保存有接种记录,疾控部门有157人(74.06%)保存有接种记录。在接种过流感的176人中,有52人(29.55%)接种了当年的流感疫苗。留取本底血清的实验室/检验科工作人员255人(68.36%),流调/医务人员 34 人(25.00%)。4.影响10年内疫苗接种的因素不同年龄段中,20岁组接种比例最低(27.14%);不同机构中,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种比例最高(58.69%)、区级疾控接种率比例(38.52%);不同职业人群中,流调人员接种比例最高(57.89%),临床医务人员接种比例最低(40.54%)。5.接种意愿465人(91.36%)有接种意愿;在强制接种政策下有500人(98.82%)愿意接种疫苗,504人(99.02%)支持国家制定职业人群免疫策略。对策建议1.推荐职业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乙肝疫苗、麻疹风疹二联疫苗、甲肝疫苗。2.加强职业人群的体检和疫苗接种记录管理。3.提升对职业人群的疫苗接种服务。4.出台疫苗接种策略,推荐或强制要求职业人群接种疫苗。
戴诗雨[4](2020)在《病毒样颗粒抗原及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Gn/Gc宿主相互作用组的研究》文中指出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由一个或多个病毒结构蛋白组装形成的颗粒状结构,与天然病毒粒子形态、抗原性相似。VLP缺失病毒的遗传物质,没有复制和感染能力。VLP的免疫原性良好,研制快速,制备成本较低并且安全,在应对新发、突发病毒疾病的疫苗研制中具有独特优势。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常用的真核表达系统之一,广泛应用于蛋白功能研究,抗原及疫苗制备。我们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几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VLPs,并初步探究了其作为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是蚊传黄病毒,近年发现其感染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有关,且能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对于ZIKV引起的疾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ZIKV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们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表达ZIKV pr ME蛋白的重组病毒。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从感染的昆虫细胞中纯化得到由ZIKV pr M蛋白和E蛋白自组装形成的ZIKV VLPs。以ZIKV pr ME VLPs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及ZIKV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为以VLP为基础的ZIKV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我们也构建了表达ZIKV囊膜蛋白E的重组病毒,结果显示在昆虫细胞中囊膜蛋白E可以不依赖于pr M蛋白共表达组装成与ZIKV病毒粒子形态类似的VLP,并且释放到胞外。E蛋白保留膜融合活性,可以诱导合胞体形成,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包括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和蜱传脑炎病毒在内的黄病毒。基于杆状病毒表达黄病毒囊膜蛋白E诱导合胞体形成的现象,我们还建立了靶向黄病毒E蛋白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的病原体。目前脊灰没有特异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脊灰疫苗有两种,即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和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自从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全球消灭脊灰行动以来,世界各国大力推广OPV的使用,2015年和2019年,WHO先后宣布Ⅱ型和Ⅲ型脊灰野病毒的消灭。在根除脊灰的最后阶段,OPV和IPV都不可避免存在安全性问题,面临着免疫策略调整的挑战,在无PV的环境下生产疫苗更安全可靠。我们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共表达PV的P1和3CD蛋白,P1前体可以被3CD蛋白酶成功剪切成衣壳蛋白VP0、VP1和VP3,经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结合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可以纯化出PV VLPs,与天然PV病毒颗粒的形态、大小相似。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可以导致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一种以出血为典型特征的蜱媒自然疫源性疾病。CCHFV感染能引起人发热、出血以及多器官的功能衰竭,进而导致死亡,致死率高达30%-50%,没有有效的抗CCHFV的药物和疫苗,CCHFV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在我国病毒分类目录中,CCHFV属于第一类危害程度的病毒;在国外,CCHFV是生物安全4级的病毒。CCHFV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的分离和扩增较困难,极大限制了CCHFV的研究进展。我们构建重组病毒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CCHFV的膜蛋白和核衣壳蛋白,或者单独表达膜蛋白。通过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成功从感染的细胞中制备出CCHFV VLPs。CCHFV病毒粒子表面是膜蛋白Gn和Gc,为了形成感染性病毒粒子,膜蛋白前体在细胞内经过复杂的剪切、加工和定位从而形成结构蛋白Gn和Gc,非结构蛋白GP160,GP85,GP38和NSm。在整个生命周期中CCHFV膜蛋白Gn和Gc在病毒入侵、膜融合、致病性、宿主选择和免疫逃逸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对CCHFV膜蛋白Gn和Gc宿主互作蛋白的研究,探索CCHF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了解CCHFV的分子生物学,找到病毒感染的关键宿主因子。为了研究CCHFV膜蛋白Gn/Gc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我们首先制备了CCHFV膜蛋白Gn/Gc的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的Gn/Gc胞外区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通过有限稀释法,以真核表达的Gn/Gc蛋白作为检测抗原,经ELISA方法初筛融合上清,结合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经过综合评定和比较,筛选出8株Gn单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和10株Gc单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分别以不同截短形式的Gn/Gc原核表达蛋白为抗原,对融合上清的识别区段进行鉴定,最终鉴定出2株Gn单克隆抗体和1株Gc单克隆抗体及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为了探索膜蛋白Gn/Gc的宿主互作蛋白,我们以带有Twin-strep标签的Gn或Gc作为诱饵蛋白,对样品进行细胞亲和纯化-质谱(AP-MS)鉴定。共鉴定出45个Gn或Gc相关宿主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深入挖掘和分析,并通过免疫荧光等方法对质谱结果有效性进行验证。综上所述,我们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构建了ZIKV VLPs,PV VLPs和CCHFV VLPs。对ZIKV VLPs免疫原性的初步探索表明其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有希望成为ZIKV候选疫苗。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的黄病毒E蛋白诱导合胞体的现象,建立了针对黄病毒E蛋白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筛选出2株CCHFV Gn单克隆抗体和1株Gc单克隆抗体。并通过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分析了CCHFV膜蛋白Gn/Gc的宿主互作蛋白,可以促进全面地了解膜蛋白Gn/Gc与宿主的关系,对认识CCHFV感染相关过程,后续功能分析及药物靶点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傅宇婷[5](2019)在《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免疫接种效果和病毒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本研究旨在讨论脊髓灰质炎疫苗不同序贯免疫的接种效果和排毒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并比较了不同的脊髓灰质炎检测方法,为选择合理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1200名2~3月龄健康的未接种过脊灰疫苗的婴幼儿,随机分为IPV和OPV序贯免疫组,共12组,每组100人,在第0、28、56天接种相应疫苗,在免前和基础免疫后28天检测血清中脊灰各型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并随机抽取各组入组时前10%的受试对象在第二剂接种前和第二、三接种后第7、14、28天进行粪便采集,总共7次,所有的粪便样本通过L20B和RD两种细胞系进行分离培养,通过中和试验对细胞培养物中脊灰病毒进行血清型别鉴定。比较各序贯免疫程序组不同时期各型病毒的排毒率情况。第二部分从上述免疫程序组每组抽取6个粪便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粪便上清中脊灰病毒的排毒情况,并与细胞培养法进行比较,分别用ELISA、RT-PCR对细胞培养物中的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定,比较中和试验、ELISA、RT-PCR三种方法分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排除脱落与其他不符合实验方案的受试者,总共2062份配对血清和806份粪便样本进入统计学分析。12个序贯免疫组各组免前脊灰各型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同免疫程序不同剂型免后脊灰各型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无显着差异。相同剂型不同免疫程序免后Ⅰ、Ⅲ型抗体阳转率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2IPV+bOPV组免后脊灰Ⅰ、Ⅲ型抗体GMT均高于其他组;接种2剂IPV后Ⅱ型抗体阳转率和GMT显着升高。cIPV/OPV序贯免疫组与sIPV/OPV序贯免疫组相同免疫程序免后各型脊灰抗体阳转率均无统计学差异;sIPV/OPV序贯免疫组免后Ⅰ型抗体GMT均高于相同免疫程序的cIPV/OPV序贯免疫组,Ⅱ型抗体低于cIPV/OPV序贯免疫组,接种2剂sIPV后与cIPV/OPV序贯免疫组无显着差异;IPV/OPV序贯免疫组与sIPV/OPV序贯免疫组免后Ⅲ型抗体GMT无显着差异。各免疫程序组在接种首剂OPV后7天内排毒率达到最高峰,随后排毒率逐渐降低。首剂OPV接种后3周内均出现任意一型病毒的排毒,且Ⅲ型脊灰病毒排毒率最高。各免疫程序组Ⅰ、Ⅱ型脊灰病毒排毒率无显着差异;sIPV+2bOPV组Ⅲ型病毒总排毒率显着高于 2sIPV+bOPV 组与 2sIPV+tOPV 组,cIPV+2bOPV 液体组显着高于 2cIPV+tOPV液体组。细胞培养法检测出的阳性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均能检测出来,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阳性结果更多;中和试验、ELISA、RT-PCR三种方法对细胞培养物中脊灰病毒的分型结果无显着差异。结论 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效果受到不同序贯免疫程序的影响,2剂IPV免疫效果优于1剂IPV,尤其是Ⅱ型。不同的脊髓灰质炎序贯免疫排毒情况有差异,IPV剂次增加虽然不能显着降低排毒率,但能缩短各型病毒的排毒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原始粪便标本中脊灰病毒的检出率比细胞培养法更高,但无法判断病毒是否具有感染性,因此样本量较大时可以用来初步筛选出阳性样本,然后再用细胞培养法进行检测。中和试验、ELISA、RT-PCR三种方法对脊灰病毒的分型结果一致性很高,可以使用后面的两种方法替代经典的中和试验法来对细胞培养物中的脊灰病毒进行型内鉴定。
郭敬云[6](2019)在《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特征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比较河北省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流行特征,评价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的效果,为继续调整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比较分析河北省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两年(2014年5月2016年4月与2016年5月2018年4月)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2.采用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细胞)、转人脊灰病毒受体基因的小鼠肺细胞(L20B细胞)分离脊灰病毒,细胞病变效应阳性分离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型内鉴定;采用细胞中和抗体试验检测血清脊灰中和抗体水平。3.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率、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多变量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1.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河北省AFP病例分别报告652例、633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49/10万、2.26/10万(χ2=2.903,P=0.088)。2.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04岁AFP病例占比分别为63.50%、54.98%,比较年龄构成(Z=-3.438,P=0.001);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72:1、1.30:1(χ2=5.886,P=0.015);各月份、各地市病例均散在分布。AFP病例60d残留麻痹率分别为14.72%、16.27%(χ2=0.588,P=0.443)。3.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河北省报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ccine-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病例4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 virus,VDPV)病例1例,转换后无VAPP病例、VDPV病例的报告。4.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AFP病例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率分别为2.91%、1.26%(χ2=4.252,P=0.039),血清型分别是Ⅰ型(7株)、Ⅱ型(11株)、Ⅲ型(4株)和Ⅰ型(5株)、Ⅲ型(5株)(P=0.010)。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virus,NPEV)分离率阳性分别为14.88%、12.95%(χ2=0.002,P=0.960)。5.20122016年河北省02岁儿童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1:216.93、1:217.18和1:168.04;20172018年Ⅰ型、Ⅲ型GMT分别为1:237.15、1:114.71;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Ⅰ型(F=0.091,P=0.764)、Ⅲ型(F=0.687,P=0.408)G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河北省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脊灰中和抗体GMT水平未发生改变,AFP病例的季节、地区分布、NEPV阳性分离率、AFP病例60天残留麻痹率等流行特征未发生改变。2.河北省脊灰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后无VAPP、VDPV病例的报告,AFP病例PV阳性分离率下降。
张复臣,马翠荣,韩芳[7](2018)在《2016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结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2016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我市非脊灰AFP诊断、治疗与保持无脊灰状态进展,为非脊灰AFP诊断、治疗与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AFP专病管理系统资料、个案调查资料、临床诊断资料和脊灰实验室病毒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结果 2016年菏泽市共报告各类AFP病例24例,无脊灰野病毒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和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病例,确诊1例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均为非脊灰AFP;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29/10万;分布在全市的8县区,呈高度散发状态;非脊灰AFP48小时及时调查率为100.00%;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87.50%;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和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分离到1株Ⅲ型脊灰疫苗变异病毒(有2个碱基对变异);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为4.17%;COX.ECHO、EV71等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2.50%;引起非脊灰AFP的疾病有多种,脊髓炎、脑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炎、其他非脊灰麻痹病例,分别占33.33%、20.83%、20.83%、8.33%、12.50%。结论菏泽市市非脊灰AFP诊断、治疗、监测与保持无脊灰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非脊灰AFP诊断、治疗、监测与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仍要加强非脊灰AFP诊断、治疗和监测,进一步做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完善消灭脊灰免疫策略,严格把握I+Ⅲ型脊灰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不断提高脊灰疫苗全程接种率。
张复,臣马翠,荣韩芳[8](2017)在《2015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015年本市15岁以下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情况,评价非脊灰AFP诊断、治疗和保持无脊灰状态进展情况,为非脊灰AFP诊断、治疗和保持无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AFP专报系统资料、个案调查表、临床诊断资料与脊灰实验室病毒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2015年本市共报告非脊灰AFP 21例,无脊灰病例、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病例、脊灰疫苗低变异病毒病例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病例发病率为1.13/100 000,分布在9县区,呈高度散发。非脊灰AFP 48 h及时调查率为100%,双份合格大便标本采集率100%。未检测到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衍生病毒、脊灰疫苗高变异病毒与脊灰疫苗低变异病毒,未分离到脊灰疫苗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29%。非脊灰AFP分类中,格林巴利综合征、脊髓炎、脑脊髓炎、脑炎、重症肌无力、神经损伤、其他非脊灰麻痹病例,分别占19.05%、19.05%、9.52%、4.76%、4.76%、4.76%、38.10%。结论:本市非脊灰AFP诊断、治疗、监测和保持无脊灰状态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要加强非脊灰AFP诊断、治疗与监测,要做好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转换,完善消灭脊灰免疫策略,严格把控握Ⅰ+Ⅲ型脊灰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证,不断提高脊灰疫苗全程接种率。
崔雪莲[9](2017)在《柳州市城区0-6岁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了解柳州市城区0-6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及麻疹人群抗体水平,探讨不同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初步了解脊灰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分析我市脊灰与麻疹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我市免疫规划效果,为柳州市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2016年3-7月,选择柳州市5个城区的儿童进行人口学信息及免疫史收集,并采集血样。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柳州市城区3727名0-6岁儿童的脊灰抗体及麻疹抗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样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IgG抗体和麻疹病毒IgG抗体。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特征儿童脊灰抗体和麻疹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脊灰抗体总阳性率为90.4%(3369/3727)。不同性别(χ2=0.160,P=0.689)、民族(χ2=3.070,P=0.215)、疫苗种类(χ2=5.941,P=0.051),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城区(χ2=20.879,P<0.001)、年龄组(χ2=9.202,P=0.010)、母亲文化程度(χ2=11.652,P=0.003)、居住属性(χ2=21.887,P<0.001)、接种剂次(χ2=10.382,P=0.001),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居住属性和免后间隔时间是影响人群抗体阳性的因素;接种3剂次OPV(Z=4.533,P<0.001)与接种4剂次IPV(Z=2.537,P=0.006)的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均随免疫间隔时间的增加而下降。2、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9.0%(3691/3727)。不同性别(χ2=0.045,P=0.832)、民族(χ2=0.367,P=0.832)、母亲文化程度(χ2=0.281,P=0.869),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城区(χ2=12.018,P=0.017)、年龄组(χ2=16.230,P<0.001)、居住属性(χ2=8.251,P=0.004)、接种剂次(χ2=69.610,P<0.001),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疫苗剂次和免后间隔时间是影响人群抗体阳性的因素。研究结论1、柳州市区0-6岁儿童中脊灰与麻疹抗体阳性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免疫屏障要求,近期发生此类疫情的可能性较低。2、脊灰疫苗加强免疫及麻疹疫苗复种是非常科学和必要的。3、柳州市区免疫规划工作整体比较规范,但应加强重点年龄段儿童、流动儿童监管,加强文化水平较低母亲的宣传工作,并加强对柳南区免疫门诊的督导和培训工作。
蒋玲[10](2017)在《长沙岳麓区0~3岁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家长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长沙岳麓区03岁儿童疫苗接种率现状;2.了解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3.分析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长沙市制定儿童预防接种方针和政策提供参考意见,并为后续干预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岳麓区03岁(2013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714名,儿童家长689名。抽样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率高于95%;扩大免疫规划疫苗中甲肝疫苗接种率低于国家规定的90%;五苗基础全程及时接种率为44.6%。2.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得分为5.29±1.572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学历进入回归方程(F=54.973,P<0.001)。3.57.8%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对孩子重要,31.1%的家长认为一般重要,11.2%的家长认为不重要。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年龄、家长职业、家庭年收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进入回归方程:(F=691.710,P<0.001)。4.影响儿童及时接种的主要原因是生病或接种禁忌,其他因素用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居住类型、接种态度进入回归方程(F=858.392,P<0.001)。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得分与接种疫苗的态度正相关(r=0.074,p<0.001),家长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与儿童五苗基础全程及时率正相关(r=0.133,p<0.001)。结论1.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率低于基础疫苗接种率,五苗及时接种率低。2.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程度不高。3.家长对预防接种比较重视。4.家长预防接种知识得分越高,越认为预防接种重要,儿童疫苗接种及时率越高。
二、青海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海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2019—2020年菏泽市<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 果 |
2.1 AFP病例监测指标概况 |
2.2 地区分布 |
2.3 时间分布 |
2.4 年龄、性别与职业分布 |
2.5 实验室检测 |
2.6 病例临床诊断分类 |
2.7 病毒学诊断 |
2.8 肢体麻痹部位与肌力 |
2.9 监测敏感性与及时性 |
3 讨 论 |
3.1 国内外AFP病例发病率、病原学与免疫策略研究现状 |
3.3 完善脊髓灰质炎免疫措施,统筹常规免疫与新冠肺炎防控 |
(2)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现状分析及免疫策略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消灭脊髓灰质炎形势分析 |
1.1 全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流行情况 |
1.2 我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现状 |
1.3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对脊髓灰质炎疫情的影响 |
2 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分析 |
2.1 国内外使用的脊髓灰质炎疫苗 |
2.2 不同国家或地区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 |
2.3 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 |
3 消灭脊髓灰质炎后期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
3.1 WPV输入传播风险仍然存在 |
3.2 疫苗相关病例和疫苗衍生病毒病例 |
3.3 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发生变化 |
3.4 脊髓灰质炎免疫策略分析 |
4 结语 |
(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 |
1.1.2 职业人群的疫苗接种与相关政策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统计学处理 |
2.3 质量控制 |
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调查结果 |
3.1 人口学资料 |
3.1.1 职业分布 |
3.1.2 性别分布 |
3.1.3 年龄分布 |
3.1.4 职称分布 |
3.1.5 工龄分布 |
3.1.6 工作单位级别分布 |
3.2 暴露情况 |
3.2.1 职业暴露情况 |
3.2.2 职业人群接触病原体与职业暴露情况 |
3.2.3 暴露后采取的应急措施 |
3.3 疫苗接种情况 |
3.3.1 总体接种率 |
3.3.2 疫苗接种记录保存情况与疫苗接种间隔 |
3.3.3 疫苗接种形式 |
3.3.4 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 |
3.3.5 本底血清留取及抗体检测情况 |
3.4 疫苗接种意愿调查 |
3.4.1 被调查者接种意愿强烈 |
3.4.2 接种疫苗的原因 |
3.4.3 无接种意愿的原因 |
3.5 假设性提问 |
第四章 讨论与建议 |
4.1 职业人群存在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职业暴露的风险 |
4.2 职业人群疫苗接种率不足,接种间隔过久,保存疫苗接种记录的比例逐年提高,接种后抗体检测比例低 |
4.3 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强烈 |
4.4 探索提高职业人群接种意愿的方法 |
第五章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免疫策略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着作情况 |
附录 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人员免疫情况调查问卷 |
(4)病毒样颗粒抗原及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Gn/Gc宿主相互作用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 |
1.1.1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简介 |
1.1.2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表达系统 |
1.1.3 病毒样颗粒疫苗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1.2 寨卡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
1.2.1 寨卡病毒的流行病学 |
1.2.2 寨卡病毒的分类 |
1.2.3 寨卡病毒结构和基因组结构 |
1.2.4 寨卡病毒的生命周期 |
1.2.5 寨卡病毒E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
1.2.6 寨卡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
1.3 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
1.3.1 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现状 |
1.3.2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物学 |
1.3.3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进展 |
1.4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的研究进展 |
1.4.1 CCHFV的生物学 |
1.4.2 CCHFV的临床流行病学 |
1.4.3 CCHF的预防 |
1.4.4 CCHFV疫苗的研究进展 |
1.4.5 CCHFV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寨卡病毒样颗粒的构建和免疫原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细胞、病毒与菌株 |
2.1.2 试剂 |
2.1.3 抗体与抗体制备 |
2.1.4 重组杆状病毒v Ac-Zpr ME的构建 |
2.1.5 ZIKV病毒蛋白的表达和鉴定 |
2.1.6 ZIKV病毒样颗粒和病毒粒子的纯化与检测 |
2.1.7 ZIKV VLPs的免疫原性评价 |
2.2 实验结果 |
2.2.1 重组杆状病毒v Ac-Zpr ME的构建 |
2.2.2 ZIKV pr M和 E蛋白形成VLPs |
2.2.3 ZIKV VLPs的免疫原性研究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的VLP诱导合胞体现象的抗黄病毒药物筛选方法的建立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细胞、病毒、菌株与质粒 |
3.1.2 试剂 |
3.1.3 抗体与抗体纯化 |
3.1.4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
3.1.5 质粒的构建及转染实验 |
3.1.6 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 |
3.1.7 免疫荧光分析 |
3.1.8 ZIKV滴度测定(空斑实验) |
3.2 实验结果 |
3.2.1 杆状病毒表达的黄病毒E蛋白诱导Sf9细胞形成合胞体 |
3.2.2 黄病毒E蛋白在Sf9细胞中的细胞定位研究 |
3.2.3 ZIKV prME和E蛋白形成VLPs |
3.2.4 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的黄病毒E蛋白诱导合胞体现象的抗病毒筛选 |
3.2.5 AMS通过影响病毒入侵抑制黄病毒感染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脊髓灰质炎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细胞与菌株 |
4.1.2 试剂 |
4.1.3 抗体与抗体制备 |
4.1.4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
4.1.5 病毒样颗粒的纯化和鉴定 |
4.2 实验结果 |
4.2.1 PVⅡ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
4.2.2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
4.2.3 PVⅡVP0,VP1和VP3 蛋白形成VLPs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细胞、病毒与质粒 |
5.1.2 试剂 |
5.1.3 抗体 |
5.1.4 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
5.1.5 病毒样颗粒的纯化和鉴定 |
5.2 实验结果 |
5.2.1 重组杆状病毒v Ac-Gn Gc NP和 v Ac-Gn Gc的构建 |
5.2.2 CCHFV VLPs的纯化和鉴定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CCHFV膜蛋白Gn/G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表位鉴定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菌株、质粒与细胞系 |
6.1.2 试剂 |
6.1.3 CCHFV膜蛋白Gn/Gc胞外区的诱导表达 |
6.1.4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流程 |
6.1.5 小鼠血清和杂交瘤细胞上清识别能力的检测 |
6.1.6 单克隆抗体线性识别位点的鉴定 |
6.2 实验结果 |
6.2.1 小鼠血清的检测 |
6.2.2 CCHFV膜蛋白Gn/Gc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
6.2.3 CCHFV膜蛋白Gn/Gc单克隆抗体识别表位的鉴定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CCHFV膜蛋白Gn/Gc宿主相互作用组的研究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细胞、病毒、菌株与质粒 |
7.1.2 试剂 |
7.1.3 抗体 |
7.1.4 细胞转染 |
7.1.5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 |
7.1.6 非标定量质谱分析 |
7.1.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7.1.8 免疫荧光和共聚焦实验 |
7.2 实验结果 |
7.2.1 诱饵蛋白Gn/Gc及其宿主互作蛋白的SDS-PAGE和 Western blot分析 |
7.2.2 膜蛋白Gn/Gc宿主互作蛋白的非标定量质谱分析 |
7.2.3 膜蛋白Gn/Gc宿主互作蛋白的GO和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7.2.4 膜蛋白Gn/Gc宿主互作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
7.2.5 间接免疫荧光验证质谱结果 |
7.3 讨论 |
7.3.1 线粒体 |
7.3.2 内质网 |
7.3.3 细胞骨架 |
7.3.4 外泌体和囊泡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免疫接种效果和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不同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及排毒情况 |
前言 |
1 材料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试验疫苗 |
1.3 实验细胞和病毒 |
1.4 主要试剂 |
1.5 主要耗材与仪器 |
1.6 主要试剂配置方法 |
2 方法 |
2.1 受试者入组及随机分组 |
2.2 接种疫苗 |
2.3 采血及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检测 |
2.4 粪便采集及脊灰病毒的分离培养 |
2.5 分离培养脊灰病毒的血清型别鉴定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组婴儿免前脊灰各型抗体水平 |
3.2 sIPV/OPV序贯免疫组婴儿免后抗体阳转率和GMT |
3.3 cIPV/OPV序贯免疫组婴儿免后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 |
3.4 sIPV/OPV与cIPV/OPV序贯免疫组婴儿免后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比较 |
3.5 L20B和RD两种细胞系分离培养后的阳性标本分离结果 |
3.6 中和试验血清型别鉴定结果 |
3.7 sIPV/OPV序贯免疫排毒 |
3.8 cIPV/OPV序贯免疫排毒 |
3.9 sIPV/OPV序贯免疫组与cIPV/OPV序贯免疫各组排毒情况比较 |
3.10 排毒与未排毒婴儿脊灰各型抗体比较 |
3.11 排毒周期不同婴儿脊灰各型抗体比较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方法分析 |
前言 |
1 材料 |
1.1 检测样本 |
1.2 实验细胞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耗材与仪器 |
1.5 主要试剂配置方法 |
2 方法 |
2.1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灰病毒 |
2.2 血清中和实验法进行脊灰病毒血清型别鉴定 |
2.3 ELISA法测定脊灰病毒D抗原含量 |
2.4 RT-PCR进行脊灰病毒的型内鉴定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阳性样本数 |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细胞分离培养法比较 |
3.3 细胞分离培养物经中和试验、ELISA、RT-RCR三种分型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溶液配制 |
附录2 缩略词 |
附录3 细胞分离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特征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2016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发病概况 |
2.2 地区分布 |
2.3 时间分布 |
2.4 年龄与性别分布 |
2.5 脊灰疫苗免疫史 |
2.6 实验室检测 |
2.7 临床分类 |
2.8 病毒学分类 |
2.9 临床麻痹及治疗情况 |
2.1 0 一例脊灰疫苗相关病例麻痹、诊断情况 |
2.1 1 监测敏感性 |
2.12监测及时性 |
2.1 3 非AFP病例报告监测情况 |
3 讨论 |
3.1 非脊灰AFP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3.2 非脊灰AFP病毒学监测特征分析 |
3.2.1 2016年菏泽市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分析 |
3.2.2 2016年脊灰疫苗病毒分离成功率分析 |
3.2.3 2016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灰AFP病例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分析 |
3.3现行的脊灰诊断标准仍需完善 |
3.4 应加强15岁以下各类AFP的报告与监测, 确保各类AFP监测质量 |
3.5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各类AFP的诊断治疗, 保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
3.6 要进一步完善消灭脊灰免疫策略 |
3.7 应严格把握I+Ⅲ型脊灰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 |
3.8 提高脊灰疫苗全程接种率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 |
3.9 应对各种挑战和威胁, 不断强化消灭脊灰各项工作, 确保菏泽市无脊灰状态 |
(8)2015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发病概况 |
2.2 地区分布 |
2.3 时间分布 |
2.4 年龄与性别分布 |
2.5 脊灰疫苗接种史 |
2.6 实验室检测 |
2.7 非脊灰AFP临床分类诊断情况 |
2.8 病毒学分类 |
2.9 临床麻痹及治疗情况 |
2.1 0 监测敏感性2 |
2.1 1 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
2.1 2 非AFP病例报告监测情况 |
3 讨论 |
3.1 非脊灰AFP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3.2 非脊灰AFP病毒监测特征分析 |
3.2.1 2015年菏泽市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分析 |
3.2.2 脊灰疫苗病毒分离成功率分析 |
3.2.3 2015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灰AFP病例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分析 |
3.3 现行的脊灰诊断标准仍需完善 |
3.4 加强15岁以下各类AFP的报告与监测, 确保各类AFP监测质量 |
3.5 加强各类AFP的诊断治疗 |
3.6 完善消灭脊灰免疫策略 |
3.7 严格把握疫苗接种禁忌证 |
(9)柳州市城区0-6岁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抗体检测 |
2.3 质量控制 |
2.4 免疫程序及相关概念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抗体阳性率结果 |
3.2 免疫持久性结果 |
3.3 影响因素结果 |
4 讨论 |
4.1 脊灰抗体情况分析 |
4.2 麻疹抗体情况分析 |
4.3 脊灰疫苗免疫持久性分析 |
5 政策与建议 |
6 优缺点及展望 |
6.1 研究创新点 |
6.2 研究局限性 |
6.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脊髓灰质炎及其免疫预防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长沙岳麓区0~3岁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家长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抽样方法 |
2.1.2 样本量计算 |
2.1.3 样本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调查工具 |
2.2.2 调查方法 |
2.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
2.2.4 质量控制 |
2.2.5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1.1 儿童一般资料 |
3.1.2 儿童家长一般资料 |
3.2 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 |
3.2.1 儿童基础疫苗接种情况 |
3.2.2 儿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情况 |
3.3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 |
3.3.1 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
3.3.2 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来源 |
3.3.3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家长预防接种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3.4.1 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 |
3.4.2 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3.5 家长预防接种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
3.5.1 家长预防接种的相关行为 |
3.5.2 家长预防接种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3.6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长沙岳麓区0-3岁儿童疫苗接种现状 |
4.2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及原因分析 |
4.2.1 家长预防接种知晓情况 |
4.2.2 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 影响家长对预防接种态度的原因分析 |
4.3.1 儿童年龄对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 |
4.3.2 职业对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 |
4.3.3 家庭年收入对家长预防接种态度的影响 |
4.3.4 知识得分对家长接种态度的影响 |
4.4 影响家长及时接种行为的原因分析 |
4.4.1 生病或接种禁忌是影响及时接种的主要因素 |
4.4.2 儿童居住类型对家长预防接种行为的影响 |
4.4.3 接种态度对家长预防接种行为的影响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青海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2020年菏泽市<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评价[J]. 王艳华,王正娥,张复臣,马敬仓,徐凌忠. 医学动物防制, 2022(03)
- [2]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现状分析及免疫策略建议[J]. 黄卓英,胡家瑜,孙晓冬,杨建萍. 微生物与感染, 2020(06)
- [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等职业人群疫苗接种意愿调查[D]. 杨沐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4]病毒样颗粒抗原及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Gn/Gc宿主相互作用组的研究[D]. 戴诗雨.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0(02)
- [5]脊髓灰质炎疫苗序贯免疫接种效果和病毒检测方法研究[D]. 傅宇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6]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程序转换前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特征比较研究[D]. 郭敬云.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2016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结果[J]. 张复臣,马翠荣,韩芳. 职业与健康, 2018(04)
- [8]2015年菏泽市15岁以下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研究[J]. 张复,臣马翠,荣韩芳. 中国医学创新, 2017(26)
- [9]柳州市城区0-6岁儿童脊髓灰质炎、麻疹抗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 崔雪莲.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 [10]长沙岳麓区0~3岁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及家长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D]. 蒋玲.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