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解宝琦,傅春林[1](2022)在《盘点常见网络攻击类型特点与区别》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威胁的与日俱增,各种攻击的种类和手段也日渐复杂多样。正所谓"未知攻,焉知防",充分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手段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防范和查杀。本文将盘点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并给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段坤华,宋一纯,王云鹏[2](2021)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防范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各样的网络病毒、黑客行为等对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并且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具有隐蔽性、潜伏性、扩散性、破坏性等,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更高。为此,必须综合应用多种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病毒防护技术、云安全信息技术等,同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架构;而计算机用户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御黑客攻击的能力,才能构建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维护信息安全。
练永华[3](2021)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很多的计算机网络用户都面临着数据信息泄漏、损坏、丢失等问题,曾遭受过网络攻击,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为保障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用户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防护。因此,本文将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展开探讨。
柴乐琦[4](2021)在《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量呈指数式上升,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就业、带动全社会技术变革。同时电子商务平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不可分割,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一方面,电子商务给中国及世界经济注入新鲜的活力,提高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给审计工作者带来困扰,增加了审计过程中的困难程度。从内容上来看,本文分为六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绪论,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和行文思路,介绍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板块从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入手,介绍了论文的理论支撑部分。第三板块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审计风险以及产生的原因。第四板块是苏宁易购审计风险案例分析。分别介绍了苏宁易购的企业概况、盈利模式、组织架构、以及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然后从战略经营风险、收入确认风险、控制风险、网络安全与信用风险四个角度分析了苏宁易购的重大错报风险;最后结合关键审计事项对检查风险进行了分析。第五板块对应第四板块发现的问题,同样从以上五个针对点提出了苏宁易购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第六板块是对整篇论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进行梳理,反思内容上的纰漏,规划未来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通过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由于审计环境的改变,纸质材料逐渐被电子信息取代,审计线索逐渐隐性化,审计证据不易被发现,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增加;第二,电子商务行业状况趋于饱和,竞争压力增加,战略经营风险相应提高;第三,电子商务企业与传统企业在经营环境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重点考虑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审计,内部控制风险增大;第四,我国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不完善,立法速度难以匹配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导致信用风险增加;第五,为了防范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应当从以上四个风险层面进行具体的应对。例如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加大构建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的投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准、会计师事务所加大对审计软件的投入与更新等等。
焦默涵[5](2021)在《基于网络结构与节点属性的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增加,这导致了网络的控制和管理面临越发严峻的形势。为了应对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威胁,网络管理人员亟需一种有效的手段来加强对网络的安全控制和管理。网络脆弱性分析是预防网络攻击发生方法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网络管理人员建立完备有效的网络控制和管理机制,同时也是网络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网络中的高风险节点指在网络中影响力高,但防御力低的节点,这些节点是造成网络脆弱的重要因素。现有的高风险节点识别方法,如最大度识别、接近中心性识别等方法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是采用单一的重要性参数,挖掘出的高风险节点只对局部网络具有影响,在全局网络上影响较小;二是大多数方法仅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忽略了节点防御能力对脆弱性分析的影响;三是大多着力于对静态网络进行分析,在面对连续的网络威胁时缺乏动态分析能力。针对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基于网络特征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网络结构脆弱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特征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小输入理论,通过网络匹配的手段识别网络结构中信息传播的源节点。并采用介数中心性和K-shell分解两种节点重要性量化方法,分别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对节点重要性进行量化。最终,结合信息传播的起始节点识别和节点重要性排序,对高影响力节点进行识别。2.针对网络的结构特征和节点属性特征难以融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节点属性特征的脆弱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借鉴生成对抗思想,采用生成器与判别器的对抗来模拟网络攻击过程。其中生成器负责将结构脆弱性参数与节点防御力参数进行融合以挖掘高风险节点集;判别器负责模拟网络攻击,并将网络被攻击后剩余拓扑返回生成器进行下一轮对抗过程。通过生成器与判别器对抗过程的不断迭代优化,从而动态地识别出信息传播过程的高风险节点。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分别进行有害信息传播实验和网络攻击模拟实验。在实验中覆盖率传播速度较最大度方法提升了,针对高风险节点的网络攻击对网络造成的丢包率和时延大幅上升。这些结果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网络中的高风险节点,对网络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王亚丽[6](2020)在《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提出移动支付业务在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蓬勃发展,对于中国农业银行来说,移动支付业务的出现推动了中国农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的进一步创新,能满足不同结算群体在付款和结算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智能时代的到来,银行在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时面临着种种挑战,不成熟的市场环境给银行发展移动支付业务带来了明显或潜在的各类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是有深远意义的。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进行研究。在介绍了中国农业银行的基本状况后,本文在现有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管理理论、文献及相关理论的支持下,通过解读中国农业银行内部与移动支付业务相关的管理规定,对其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农业银行在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对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不够全面,系统技术防护有待进一步提高,外部网络安全亟需改进以及客户针对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意识及网络风险处理水平不足。同时相关协议对移动支付业务中的风险责任划分不明确,以及移动支付业务的信誉风险防范措施不完善等。而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体系及流程不全面,具体为移动支付业务的风险管理需改善及标准规范不统一和内部员工风险合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络安全性建设不完善,银行对客户各类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培训不到位,以及移动支付多环节衔接风险防范不到位,银行风险监管制度相对滞后,同时信誉风险应急处理机制还不完善。依据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目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结合中国农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首先,中国农业银行要优化移动支付业务内部风险防流程,强化电子银行系统安全建设,加强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和监管,提高移动支付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水平;其次,中国农业银行应提升银行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降低多环节衔接风险;再次,银行须提高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客户风险防范技能的培训,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最后,降低市场各类交易过程风险,预防法律法规及监管风险,优化信誉风险预警机制强化与媒体的联系。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逐步提升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水平。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7](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8](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帆[9](2020)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屡受遏制,特别是核心网络系统中用到的软、硬件产品大多受制于他国,这些产品中存在大量安全漏洞从而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实践表明,力图通过技术发展与创新并不能完全解决网络产品中因漏洞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因为它并非纯粹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资本投入、经济治理以及运营策略等经济学内容。因此,开展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工作,分析网络安全问题的经济机理和内在动因,研究投资管理、信息激励等经济学行为对网络安全的影响,进而给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是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安全局势和社会建设发展现状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经济学理论,引入复杂网络理论和网络博弈等方法工具,围绕“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经济学理论基础”“节点内治理: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策略”“节点间治理:漏洞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与策略”“整体网络治理:市场失灵下政府的网络安全漏洞治理”以及“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等问题,深入开展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工作。1.网络安全经济解析。从网络产品漏洞、网络企业以及国家网络公共治理的角度,结合传统经济学方法对网络安全经济动因进行研究。重点解决因为网络信息的不对称、激励不足导致了网络产品逆向选择问题、双边道德风险问题和当前网络市场对网络安全需求不足,以及国家层面的私人供给不足,这些是导致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学科理论,基于拓扑机构观点,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节点内——网络节点间——整体网络”的网络安全治理结构框架。2.“节点内”治理: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策略。“节点内”是指单个企业或个人等微观市场主体,“节点内”治理研究的是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治理策略。通过对企业网络平时防护和受到威胁时这两种情况逐一分析,构建“成本—收益”模型,研究“节点内”微观市场主体如何根据网络威胁的类型进行最优化的安全措施投入策略,分析不同安全威胁类型以及企业自身安全措施投入对政府部门进行网络安全治理的影响,从而寻找同时满足整体网络安全性以及安全投入成本之间的最优策略。3.“节点间”治理:漏洞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与策略。“节点间”是指多个企业或个人等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节点间”治理研究的是交易主体市场行为的信息激励与治理策略。基于非对称信息理论,重点研究网络“节点间”的信息激励问题,通过建立漏洞信息交易市场,研究安全信号显示机制,帮助消费者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真实情况。论述漏洞市场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通过构建漏洞信息的交易模型与补丁管理策略模型,将厂商和消费者综合考虑的方式,得出厂商漏洞发布周期与消费者漏洞升级周期的最优化协调管理策略。4.“整体网络”治理:“市场失灵”下政府的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网络安全本质上是公共物品,由于私人供给不足和“市场失灵”,政府需要发挥职能,介入该公共物品市场,积极调配资源,搭建“整体网络”安全环境,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网络安全,完成网络安全经营属性的转换,对网络安全治理架构进行部署。首先以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开发为例,阐述网络安全的技术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建立不对称寡头产业投资博弈模型,考虑市场波动和紧急事件两类不确定性因素。运用数学模型对市场进行刻画,并给出安全责任与行为的管理策略。5.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综合全文研究成果,针对网络安全治理的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网络安全的治理,实现“整体网络”安全。本文从健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规制、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管理策略以及推进网络安全漏洞的协同治理等四个方面,分别给出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建议。
高书晨[10](2017)在《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攻击手段及安全对策》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繁荣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重要资料以电子文档的方式储存于计算机中,很多时候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传送这些资料。但因为在计算机网络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给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探析计算机网络的风险,研究出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与对策。本文就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攻击手段及其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二、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盘点常见网络攻击类型特点与区别(论文提纲范文)
未授权访问漏洞 |
文件上传漏洞 |
代码执行漏洞 |
本地/远程文件包含漏洞 |
命令执行漏洞 |
跨站脚本攻击(XSS) |
(2)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威胁的典型特点 |
(一)潜伏性、隐藏性。 |
(二)危险性、破坏性。 |
(三)迅速性、扩散性。 |
二、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
(一)环境因素。 |
(二)系统因素。 |
(三)软件安全漏洞。 |
(四)个人操作失误。 |
三、常见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风险 |
四、常见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 |
(一)数据加密技术。 |
(二)防火墙技术。 |
(三)漏洞扫描技术。 |
(四)入侵检测技术。 |
(五)访问控制技术。 |
(六)病毒防护技术。 |
(七)云安全信息技术。 |
五、计算机信息网络风险的安全防范措施 |
(一)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架构。 |
(二)计算机用户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
(三)提高防御黑客攻击的能力。 |
六、结语 |
(3)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防范的重要性 |
2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基本情况 |
2.1 网络安全犯罪激增 |
2.2 计算机病毒危害突出 |
2.3 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 |
3 计算机网络面临安全威胁的原因分析 |
3.1 计算机网络用户安全意识淡薄 |
3.2 网络安全态势不乐观 |
3.3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漏洞 |
3.4 身份认证机制不健全 |
4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防范的措施 |
4.1 树立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
4.2 采取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
4.3 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 |
4.4 建设网络身份认证机制 |
5 结束语 |
(4)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对审计风险的研究 |
二、对电子商务审计的研究 |
三、对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措施的研究 |
四、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电子商务概述 |
二、审计风险概念及审计风险模型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三章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现状 |
一、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及交易规模 |
二、电子商务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及交易所分布 |
三、电子商务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统计 |
第二节 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分析 |
一、重大错报风险 |
二、检查风险 |
第三节 电子商务企业重大错报风险成因分析 |
一、经营风险因素 |
二、收入确认风险因素 |
三、内部控制风险因素 |
四、网络安全及信用风险因素 |
第四节 电子商务企业检查风险成因分析 |
一、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
二、注册会计师个人层面 |
第四章 苏宁易购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公司介绍 |
一、苏宁易购简介 |
二、苏宁易购盈利模式 |
三、苏宁易购组织架构 |
四、苏宁易购电子商务交易流程 |
五、苏宁易购审计主体简介 |
第二节 苏宁易购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评估 |
一、经营风险 |
二、收入确认风险 |
三、内部控制风险 |
四、网络安全及信用风险 |
第三节 苏宁易购检查风险识别与评估 |
一、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不足 |
二、缺乏适用的审计软件 |
三、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 |
第五章 苏宁易购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
第一节 经营风险致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
一、深入剖析电子商务企业的基本面 |
二、关注电子商务企业税收制度 |
第二节 收入确认风险方面的防范措施 |
一、重点关注收入确认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二、加强对电子支付的审计 |
第三节 内部控制风险方面的防范措施 |
一、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对信息系统的审计 |
二、电子商务企业完善自身内部控制 |
第四节 网络安全及信用风险方面的应对措施 |
一、完善电子商务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
二、重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机制 |
第五节 检查风险方面的防范措施 |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二、确保审计独立性 |
三、优化电子商务审计软件 |
四、利用大数据审计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5)基于网络结构与节点属性的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模型的脆弱性分析方法 |
1.2.2 基于规则匹配的脆弱性分析方法 |
1.2.3 其他脆弱性分析方法 |
1.2.4 现有脆弱性分析方法的不足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贡献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节点关系特征的概述 |
2.1 研究背景 |
2.2 网络结构特征 |
2.2.1 节点阶层度量 |
2.2.2 节点中心性度量 |
2.2.3 局部最优度量 |
2.2.4 节点破坏性度量 |
2.3 节点属性特征 |
2.4 网络连接关系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结构特征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 |
3.1 研究背景 |
3.2 整体思路 |
3.3 信息传播起始节点识别 |
3.3.1 网络的可控性 |
3.3.2 网络匹配 |
3.4 节点重要性排序 |
3.4.1 介数中心性 |
3.4.2 K-shell分解 |
3.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3.5.1 有害信息传播实验 |
3.5.2 网络攻击仿真实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合节点属性特征的网络脆弱性分析方法 |
4.1 研究背景 |
4.2 节点防御力的量化 |
4.2.1 接入层节点防御力量化 |
4.2.2 汇聚层节点防御力量化 |
4.3 结合节点防御力的高风险节点识别 |
4.3.1 生成器工作过程 |
4.3.2 判别器工作过程 |
4.3.3 节点脆弱性分析的流程 |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
4.4.1 有害信息传播实验 |
4.4.2 网络攻击仿真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2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中国农业银行基本情况简介 |
2.2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现状 |
2.3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问题成因分析 |
3.1 风险防范体系及流程不全面 |
3.2 网络安全性建设不完善 |
3.3 银行对客户各类风险防范知识宣传培训不到位 |
3.4 银行风险监管制度声誉风险应急处理机制执行力不足 |
第4章 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的优化策略 |
4.1 改善管理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
4.2 加强技术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
4.3 优化客户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
4.4 强化全流程层面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9)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
1.4.1 基本思路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现实困境和经济学理论基础 |
2.1 网络安全与漏洞治理 |
2.1.1 网络安全及其经济学的概念内涵 |
2.1.2 漏洞治理是网络安全的核心命题 |
2.1.3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三种类型:“节点内”、“节点间”与“整体网络” |
2.2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现实困境 |
2.2.1 漏洞检测的技术方法困境 |
2.2.2 漏洞治理的安全需求困境 |
2.2.3 漏洞治理的投资激励困境 |
2.2.4 漏洞治理的信息激励困境 |
2.2.5 漏洞治理的政策制度困境 |
2.3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市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2.3.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市场行为的基本内涵 |
2.3.2 “节点内”微观市场主体的漏洞治理模型分析 |
2.3.3 “节点间”双边市场交易的漏洞治理模型分析 |
2.4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2.4.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
2.4.2 政府治理最优策略的纳什均衡分析 |
2.4.3 政府治理策略的帕累托最优解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节点内”治理:微观市场主体的投资激励与策略 |
3.1 微观市场主体网络漏洞平时防护行为的成本—收益模型 |
3.1.1 网络漏洞平时防护相关问题描述 |
3.1.2 成本—收益模型假设与构建 |
3.1.3 网络漏洞平时防护策略的最优化分析 |
3.1.4 网络漏洞平时防护策略的绩效分析 |
3.2 微观市场主体漏洞威胁应对行为的成本—收益模型 |
3.2.1 网络漏洞威胁应对的相关问题描述 |
3.2.2 成本—收益模型假设与构建 |
3.2.3 网络漏洞威胁应对策略的最优化分析 |
3.2.5 网络漏洞威胁应对策略的绩效分析 |
3.3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投资决策案例分析 |
3.3.1 漏洞治理投资优化的探索 |
3.3.2 漏洞治理投资的决策算法分析 |
3.3.3 漏洞治理投资的决策算法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节点间”治理:漏洞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与策略 |
4.1 网络漏洞信息双边交易市场的经济学假设 |
4.1.1 企业交易决策经济动力分析 |
4.1.2 信号显示与网络漏洞甄别 |
4.1.3 网络漏洞信息市场分析 |
4.2 网络漏洞信息双边交易市场的信息激励模型构建 |
4.2.1 相关假设 |
4.2.2 漏洞信息双交易市场的贝叶斯纳什均衡 |
4.3 网络漏洞信息双边交易的市场交易机制 |
4.3.1 网络漏洞信息的公开拍卖机制 |
4.3.2 网络漏洞信息发布时间的策略优化 |
4.3.3 网络漏洞补丁管理策略优化 |
4.4 网络漏洞信息市场交易的安全信号显示机制探讨 |
4.4.1 安全信号显示机制分析 |
4.4.2 安全信号显示价值分析 |
4.4.3 安全信号的市场交易基础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整体网络”治理:“市场失灵”下政府的网络安全治理策略 |
5.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职责 |
5.1.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失灵” |
5.1.2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职责 |
5.1.3 网络安全的有效供给 |
5.2 政府对自主创新网络安全企业的产业支撑分析 |
5.2.1 我国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建设存在的短板 |
5.2.2 政府支撑产业发展的投资博弈模型 |
5.2.3 政府支撑产业发展的策略优化 |
5.3 网络安全漏洞的政府治理 |
5.3.1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公共投资机制 |
5.3.2 网络安全漏洞治理损失的财政补贴 |
5.3.3 政府对网络安全服务商的政策规制 |
5.3.4 政府对网络漏洞信息交易市场规则的制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优化网络安全治理的政策建议 |
6.1 健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市场机制 |
6.1.1 把握网络安全漏洞市场机制的形成机理 |
6.1.2 警惕网络安全漏洞市场机制的负面价值 |
6.1.3 夯实网络安全漏洞市场机制的实践基础 |
6.2 加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府规制 |
6.2.1 健全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政策法规 |
6.2.2 创新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技术模式 |
6.2.3 搭建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产业联盟 |
6.3 优化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管理策略 |
6.3.1 加强网络企业安全评估 |
6.3.2 落实网络安全行为管理 |
6.3.3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管理 |
6.4 推进网络安全漏洞的协同治理 |
6.4.1 搞好顶层设计,确保集中统一 |
6.4.2 搞好职责分配,确保定位准确 |
6.4.3 搞好军民融合,确保协同高效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盘点常见网络攻击类型特点与区别[J]. 解宝琦,傅春林.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22(01)
- [2]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防范措施[J]. 段坤华,宋一纯,王云鹏. 信息系统工程, 2021(06)
- [3]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J]. 练永华.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1(06)
- [4]电子商务企业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以苏宁易购为例[D]. 柴乐琦.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5]基于网络结构与节点属性的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D]. 焦默涵.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中国农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 王亚丽. 吉林大学, 2020(01)
- [7]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8]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9]网络安全漏洞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 张帆. 国防科技大学, 2020(01)
- [10]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攻击手段及安全对策[J]. 高书晨. 电脑迷,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