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短期疗效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吴世鹏[1](2021)在《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药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轻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OVCF轻症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OVCF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骨伤科、脊柱外科和骨关节科的门诊及病房,诊断为急性非重型OVCF的患者80例,计算机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肌肉注射依降钙素注射液联合口服钙尔奇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补肾活血方。治疗疗程为30天,随访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量表、中医症状积分、椎体高度丢失率、骨折愈合率、骨密度T值、骨代谢标志物和安全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76名有效受试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前两组间基线具有可比性。(1)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的VAS疼痛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式都能明显改善受试者的ODI功能障碍评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观察组受试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得到有效改善,较对照组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治疗方式之间对于受试者骨密度、椎体高度丢失率、骨折愈合率方面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都能降低血清TPⅠNP和β-CTX,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试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N-MID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方面,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钙以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依降钙素注射液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OVCF轻症的疗效确切,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骨折引起的腰背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有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补肾活血方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能显着改善患者中医肾、肝、脾虚症状。
陈艳婷[2](2021)在《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评价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采用针刺治疗PMOP提供循证医学依据。2.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对影响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GH/IGF-1轴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以期为PMOP的防治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思路。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岭南陈氏针法与西药治疗PMOP的疗效,并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采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检索中英文数据库,选取试验组为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PMOP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Revman 5.3对各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对发表偏倚的评价运用失安全系数(Nfs0.05)。2.开展回顾性研究,收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例资料,将纳入研究的238例患者按照骨密度检查参数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骨量正常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①临床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生育子女个数;②合并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四肢骨折、慢性胃肠炎及恶性肿瘤;③骨密度(BMD):腰椎(L1-4)BMD、左股骨颈BMD、左股骨颈上端BMD;④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肌酐(SCr)、胱抑素C(CYS-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钙(Ca)、血磷(P);⑤骨质疏松四项:甲状旁腺激素(PTH)、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N端骨钙素(OC);⑥性激素六项: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素(FSH)、孕激素(P)、睾酮(T);⑦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⑧维生素D。并对GH及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骨量不同水平(1=骨量正常,2=骨量减少,3=骨质疏松)为反应变量,三组间比较有差异的因素为解释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指标,分析GH、IGF-1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程度,为临床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选取提供依据。3.开展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MO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元素片口服,其中针刺组患者给予岭南陈氏针法治疗,针刺处方为:肾俞、脾俞、关元、足三里、悬钟、三阴交。每周治疗3次,4周为一个观察周期,连续治疗12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连续服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对比治疗前后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的变化、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1.文献系统评价共纳入10项研究,7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1)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及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针刺治疗组在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及股骨大转子骨矿含量方面,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在改善PMOP患者血清E2、ALP、Ca、P、IGF-1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临床有效率为效应量的失安全系数(Nfs0.05)检验值为36.8631。2.回顾性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238例,按照骨密度T值将纳入的病例分为三组:骨质疏松组63例、骨量低下组108例、正常组67例。(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发现:三组间年龄、体重、BMI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体重及BMI低于骨量低下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合并疾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血清ALP、P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骨质疏松组ALP水平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血P水平低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性激素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E2、FS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PRL、L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正常组E2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骨质疏松组FSH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骨质疏松生化指标比较结果表明:组间比较发现三组间PINP、β-CTX、OC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TH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骨质疏松组PINP、β-CTX高于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C显着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纳入研究人群的GH、IG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间GH、IGF-1水平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表明发现正常组GH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及骨量低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IGF-1水平高于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纳入研究人群各部位BMD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组间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 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各部位BMD均低于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对纳入研究对象血清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GF-1与腰椎(L1~4)BMD呈正相关(r=0.200,P<0.05),GH与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 0.372、0.249、0.276,P<0.05);(9)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90,95%CI:1.036~1.146,P=0.001)和β-CTX(OR=3.222,95%(CI:1.196~8.680,P=0.02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OR=0.851,95%(CI:0.236~0.918,P=0.000)、E2(OR=0.998,95%CI:0.002~0.995,P=0.044)、磷(OR=0.121,95%CI:0.031~0.462,P=0.002)、GH(OR=0.047,95%CI:0.016~0.137,P=0.000)、IGF-1(OR=0.989,95%CI:0.819~0.998,P=0.014)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3.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收集病例数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过程中共脱落7例。其中针刺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实际完成样本量为针刺组31例,对照组32例。(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孕次、产次、病程)、各部位BMD(腰椎、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血清PINP、β-CTX、LH、FSH、E2、IGF-1及GH的水平、中医症候量化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有效率比较,针刺组有效率为83.87%,显着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GH、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H、IGF-1水平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血清GH、IGF-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GH、IGF-1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E2、FSH、L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清E2水平提高,血清FSH、LH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L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E2、FSH、LH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 PINP、β-CTX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INP、β-CTX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12周后血清PINP、β-CTX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针刺治疗后患者血清PINP、β-CTX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腰椎(L1~4)、左股骨颈、左股骨上端BM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各部位BMD均有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部位BMD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进行了 4个不同时间点的观察,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与对照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时,针刺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生活质量(SF-36)评分治疗4周后,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8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7个方面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针刺组在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6个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反应针刺组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穴位局部血肿,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1.针刺治疗PMOP安全有效,单纯针刺治疗在提高PMOP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BMD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单纯针刺治疗PMO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需更高质量证据加以验证。2.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与年龄、BMI、血清性激素、骨代谢、GH/IGF-1轴相关,年龄与β-CTX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BMI、E2、P(磷)、GH、IGF-1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GH/IGF-1轴在PMO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早期发现与治疗PMOP提供了依据及新的思路。3.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疗效确切,可改善PMOP患者的中医症候、生活质量、血清IGF-1、GH、PINP、β-CTX、LH、FSH、E2代谢水平,考虑其治疗作用与针刺对女性生殖内分泌激素、骨代谢及GH/IGF-1轴的调节相关。这为临床推广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丰富了针刺治疗PMOP的作用机理研究。
韦聪[3](2020)在《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共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钙D3片(Ⅱ)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口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予益肾密骨汤加减汤剂煎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转换标志物及雌二醇变化量以及骨折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每月监测一次血钙。两组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时、试验组在用药后2周、1个月、2个月时分别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以评估药物安全性。将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年限、病程、身体质量指数及骨密度)上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分别在VAS评分、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ecollagen,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l telopeptide beta specific sequence,β-CTX)、雌二醇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在VAS评分上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吸收标志物(β-CTX)水平上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两项指标上的改善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骨形成标志物(PINP)水平上,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雌二醇变化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之间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本研究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密骨汤联合碳酸钙D3片(II)和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可显着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能够降低β-CTX水平,不降低PINP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碳酸钙D3片(II)和骨化三醇胶丸,并对雌二醇水平无影响。
林俊达[4](2020)在《原穴穴位贴敷对肝肾不足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原穴穴位贴敷对肝肾不足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腰椎(L2-4)骨密度值、血清OC及P1NP值的变化影响,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9年04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肝肾不足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0例。其中,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措施包括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戒烟戒酒,防跌倒等),配合维D钙咀嚼片、阿仑膦酸钠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原穴穴位贴敷(药物研成粉末状并制作成膏剂,贴敷于双侧太溪、太冲、太白穴位,每次贴敷6h,每日更换1次,4周为1个疗程)。分别用上述2组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中医临床证候、腰背部VAS疼痛评分、腰椎骨密度值(L2-4)、血清OC及P1NP值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所录入数据均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骨密度值(L2-4)、血清OC及P1NP值等基线指标上具有临床可比性(均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好。2.腰背部VAS疼痛评分:两组患者腰背部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与基础治疗组相比,原穴穴位贴敷组腰背部疼痛缓解更明显(P<0.01)。3.中医临床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其中原穴穴位贴敷组患者在腰脊疼痛、腰膝酸软乏力、下肢抽搐、持重能力及头晕眼花等方面的改善效果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4.腰椎骨密度值(L2-4):原穴穴位贴敷组、基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值(L2-4)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L2-4)骨密度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血清0C及P1NP值水平:原穴穴位贴敷组、基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OC及P1NP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OC及P1NP值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疗效: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治疗组疗效更佳,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①本课题选取“太冲”“太溪”“太白”等原穴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穴位贴敷,结合西医基础治疗,产生叠加、放大的治疗效应。肝肾并补,有效改善老龄患者头晕眼花、耳鸣等不适;筋、脉、肉、骨并调,有效缓解老龄患者腰脊疼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抽搐、不能持重等症状,从而显着改善肝肾不足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增强老龄人肌肉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同时太白穴特有的调脾之功,可有效改善老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口服药物的胃肠刺激,阶段性治疗效果好,短期疗效显着。②短期内两组均可改善患者的腰椎(L2-4)骨密度值,提高血清OC及P1NP值水平,减少老龄患者的骨质丢失,促进骨质有机形成,在长期疗效上二者是否存在显着差异,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③“太冲”“太溪”“太白”等原穴具有取穴方便,操作性强,贴敷安全性高,无创痛等特点,优于单一的口服药物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5](2019)在《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订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相关指南评价分析、临床问题遴选和确定、临床证据检索及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等流程,经共识专家组3轮讨论,最终制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使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平衡为老年骨质疏松的诊疗提供15条推荐意见。该指南涵盖了老年骨质疏松的筛查,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监测和评估等方面。该指南旨在为中国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最佳决策工具。
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6](2019)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概述1. 1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
张德闻[7](2019)在《点穴手法配合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比较单纯使用鲑鱼降钙素(Salmon calcitonin,sCT)鼻喷剂,与点穴手法配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Senile primary osteoporosis lumbago pain,SOPLP)的疗效差异,以研究两种不同方法的优劣,为选择合适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参考。试通过讨论其原因,进一步加深关于手法点穴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治疗机制的理解。研究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骨伤科门诊招募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患者172例。男性64例,女性108例,年龄6088岁,平均(74±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1]中POP诊断标准,DXA的T值小于等于-2.5和/或伴有脆性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病患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试验组86例,采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配合点穴手法治疗。鲑鱼降钙素鼻喷剂使用剂量均为一次200IU。一月为1个疗程,共三个疗程。运用点穴手法对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等穴位,以大拇指触及骨面并对穴位进行点揉,以患者感酸胀为度,早晚各1次,每次约20分钟。试验组所有治疗均由同一人操作完成。在治疗开使前1天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腰椎ODI评分标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估腰背部痛,在1周、2周、1月、3月进行随访,采用VAS和腰椎ODI评估腰背部疼痛情况。最后针对VAS评分和腰椎ODI评分进行疗效差异性的比较,分析点穴手法配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优越性。研究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年龄、病程、术前腰部疼痛VAS评分和腰椎ODI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的VAS评分、腰椎ODI评分与治疗前1天相比均显着下降,作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对比治疗前VAS评分和腰椎ODI评分变化差值显着低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作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良率93.0%,对照组优良率76.7%,试验组优良率与对照组优良率差异显着,P=0.044<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着,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点穴手法配合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明显,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在不良反应上,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8](2019)在《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文中指出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订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相关指南评价分析、临床问题遴选和确定、临床证据检索及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等流程,经共识专家组3轮讨论,最终制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使用GRADE系统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平衡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供15条推荐意见。指南涵盖了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指南旨在为中国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最佳决策工具。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9](2018)在《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慢病之一。而目前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现状并不理想,实施老年骨质疏松症规范化治疗符合我国国情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特色,也是我国临床骨质疏松界多年的愿望。它对于规范和提高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水平,保障我国中老年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10](2018)在《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定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相关指南评价分析、临床问题遴选和确定、临床证据检索及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等流程,经共识专家组3轮讨论,最终制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使用GRADE系统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平衡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供15条推荐意见。该指南涵盖了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本指南旨在为我国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短期疗效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短期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改良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
附录2:OVCF 中医症状积分表 |
附录3: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疗进展和药物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PMOP概述 |
1.2 中医对PMOP的认识 |
1.2.1 病因病机 |
1.2.2 治疗 |
1.3 PMOP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2 药物治疗 |
1.4 GH/IGF-1轴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
第二章 针刺治疗PMOP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2.1.2 检索策略 |
2.1.3 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 |
2.1.4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2.4 Meta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临床疗效 |
2.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2.3.3 展望 |
2.4 结论 |
第三章 回顾性分析影响绝经后女性骨量的相关因素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3 研究方法 |
3.1.4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 |
3.2.2 三组患者合并疾病比较 |
3.2.3 三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3.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指标比较 |
3.2.5 三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3.2.6 三组患者GH、IGF-1比较 |
3.2.7 三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3.2.8 GH、IGF-1与各部位BMD的相关性分析 |
3.2.9 绝经后女性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
3.3 讨论 |
3.3.1 年龄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2 BMI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3 血清ALP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4 血清P(磷)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5 血清E2、FSH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6 血清PINP、β-CTX、OC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3.7 血清GH、IGF-1与绝经后女性骨量下降的关系 |
3.4 结论 |
第四章 岭南陈氏针法治疗PMOP的随机对照研究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4.1.3 研究方法 |
4.1.4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4.2.1 纳入病例数 |
4.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4.2.3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
4.2.4 两组患者血清GH、IGF-1比较 |
4.2.5 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比较 |
4.2.6 两组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
4.2.7 两组患者各部位BMD (g/cm~2)比较 |
4.2.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比较 |
4.2.9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4.2.10 不良事件 |
4.3 讨论 |
4.3.1 针法选择依据 |
4.3.2 针刺处方的确立依据 |
4.3.3 药物选择依据 |
4.3.4 疗效分析 |
4.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1.6 剔除、脱落病例处理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处理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疼痛VAS评分比较 |
3 PINP的比较 |
4 β-CTX的比较 |
5 雌二醇的比较 |
6 临床疗效的比较 |
7 不良事件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PMOP的认识与治疗 |
1.1 PMOP的发病机制 |
1.2 PMOP的西药治疗 |
2 中医学对PMOP的认识与治疗 |
2.1 PMOP的病因病机 |
2.2 PMOP的中药治疗 |
3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选择的分析与讨论 |
4 试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
5 益肾密骨汤方药的分析与讨论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原穴穴位贴敷对肝肾不足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祖国医学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1.1.1 病名、病因及病机 |
1.1.2 治法治则 |
1.1.3 治疗方法 |
1.2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2.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
1.2.2 流行病学特征 |
1.2.3 病理特征 |
1.2.4 发病机制及危害 |
1.2.5 临床诊断 |
1.2.6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策略 |
1.2.7 局限性 |
1.3 常见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
1.3.1 定义及分类 |
1.3.2 骨形成指标 |
1.3.3 骨吸收指标 |
1.3.4 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西医诊断标准 |
2.1.3 中医诊断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随机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 |
2.2.4 疗效标准 |
2.2.5 安全性观察 |
2.2.6 统计学方法 |
2.3 统计结果 |
2.3.1 随访情况 |
2.3.2 治疗前组间均衡性分析 |
2.3.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价指标比较 |
2.3.4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3.1 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
3.1.1 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分析 |
3.1.2 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组内比较分析 |
3.1.3 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组间比较分析 |
3.1.4 治疗后两组腰椎(L_(2-4))骨密度水平比较分析 |
3.1.5 治疗后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分析 |
3.1.6 治疗后两组总疗效的比较 |
3.2 从中医“脏腑”角度认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
3.2.1 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 |
3.2.2 肝与老年性骨质疏松 |
3.2.3 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 |
3.3 原穴与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探讨 |
3.3.1 原穴的物理特性及选穴研究 |
3.3.2 穴位贴敷的骨病应用及选方依据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5)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骨质疏松背景 |
2 《指南》 (2018) 方法学及制作流程 |
3 《指南》 (2018) 相关临床问题推荐意见及依据 |
推荐意见1 |
推荐意见3 |
推荐意见4 |
推荐意见5 |
推荐意见6 |
推荐意见7 |
推荐意见8 |
推荐意见9 |
推荐意见10 |
推荐意见11 |
3.1 仙灵骨葆胶囊 (片) |
3.2 骨疏康胶囊 (颗粒) |
3.3 金天格胶囊 |
3.4 强骨胶囊 |
推荐意见12 |
推荐意见13 |
推荐意见14 |
3.1 DXA骨密度检测 |
3.2 BTM |
3.3 脊柱影像学检查 |
推荐意见15 |
4 指南形成 |
4.1 指南注册与计划书的撰写 |
4.2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 |
4.3 指南工作组 |
4.4 利益冲突声明 |
4.5 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 |
4.6 证据的检索 |
4.7 证据的评价 |
4.8 推荐意见的形成 |
4.9 传播与实施 |
4.10 指南的更新 |
(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定义和分类 |
1.2 流行病学 |
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
3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
3.1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
3.1.1 不可控因素 |
3.1.2 可控因素 |
3.2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工具 |
3.2.1 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 |
3.2.2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28] |
3.2.3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预测 |
3.2.4 跌倒及其危险因素 |
4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
4.1 疼痛 |
4.2 脊柱变形 |
4.3 骨折 |
4.4 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鉴别诊断 |
5.1 常用骨密度及骨测量方法 |
5.1.1 DXA检测骨密度 |
5.1.2 定量CT |
5.1.3 外周骨定量CT |
5.1.4 定量超声 |
5.2 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
5.3 骨转换标志物 |
5.4 骨质疏松症诊断 |
5.4.1 基于骨密度测定的诊断 |
5.4.2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 |
5.5 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及实验室检查 |
5.5.1 骨质疏松症鉴别诊断 |
5.5.2 基本检查项目 |
(1) 基本实验室检查: |
(2) 骨骼X线影像: |
5.5.3 酌情检查项目 |
6 骨质疏松症防治 |
6.1 基础措施[35] |
6.1.1 调整生活方式 |
6.1.2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
(1) 钙剂: |
(2) 维生素D: |
6.2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
6.2.1 双膦酸盐类 |
6.2.2 降钙素类 |
6.2.3 绝经激素治疗 |
(1) 子宫内膜癌: |
(2) 乳腺癌: |
(3) 心血管病疾病: |
(4) 血栓: |
(5) 体质量增加: |
6.2.4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 |
6.2.5 甲状旁腺素类似物 |
6.2.6 锶盐 |
6.2.7 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
6.2.8 维生素K类 (四烯甲萘醌) |
6.2.9 RANKL抑制剂 |
6.3 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临床关注问题 |
6.3.1 关于疗程的建议 |
6.3.2 关于骨折后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
6.3.3 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和序贯治疗 |
(1) 同时联合方案: |
(2) 序贯联合方案: |
6.4 中医中药治疗 |
6.5 康复治疗 |
6.5.1 运动疗法 |
6.5.2 物理因子治疗 |
6.5.3 作业疗法 |
6.5.4 康复工程 |
6.6 骨质疏松症防治监测 |
6.6.1 治疗依从性监测 |
6.6.2 骨密度检测在疗效监测中的作用 |
6.6.3 骨转换标志物在治疗监测中的作用 |
6.6.4 脊椎影像学检查 |
6.7 分级诊疗 |
6.7.1 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服务目标 |
6.7.2 不同医疗机构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流程及分工[151] |
附件: |
(7)点穴手法配合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及随访情况 |
3.2 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 |
3.3 治疗效果比较与临床疗效分析 |
3.4 不良反应 |
4.讨论 |
4.1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特点 |
4.2 腰椎L3 测量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意义 |
4.3 点穴手法对SOPLP的治疗机理 |
4.4 鲑鱼降钙素鼻喷剂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治疗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发病机制 |
1.1 骨重建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
1.2 激素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
2.骨质疏松的诊断 |
2.1 骨质疏松的普通平片表现 |
2.2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
2.3 骨密度测量方式 |
2.4 骨转换指标对BMD的影响 |
2.5 骨质疏松风险预测 |
3.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中西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
3.1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中医内治 |
3.2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疼痛的中医外治 |
3.3 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西药治疗进展 |
3.4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手术治疗 |
4.VAS量表的沿革 |
5.内功点穴手法的沿革 |
6.腰椎ODI评分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老年骨质疏松症背景 |
3《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方法学及制作流程 |
4《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相关临床问题推荐意见 |
4.1 推荐意见1 |
4.2 推荐意见2 |
4.3 推荐意见3 |
4.4 推荐意见4 |
4.5 推荐意见5 |
4.6 推荐意见6 |
4.1 0 推荐意见10 |
4.1 1 推荐意见11 |
4.1 2 推荐意见12 |
4.1 3 推荐意见13 |
4.1 4 推荐意见14 |
4.1 5 推荐意见15 |
5《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推荐意见的推荐依据 |
5.1 推荐意见1的推荐依据 |
5.2 推荐意见2的推荐依据 |
5.3 推荐意见3的推荐依据 |
5.4 推荐意见4的推荐依据 |
5.6 推荐意见6的推荐依据 |
5.7 推荐意见7的推荐依据 |
5.8 推荐意见8的推荐依据 |
5.9 推荐意见9的推荐依据 |
5.1 0 推荐意见10的推荐依据 |
5.1 1 推荐意见11的推荐依据 |
5.1 1. 1 仙灵骨葆胶囊 (片) |
5.1 1. 2 骨疏康胶囊 (颗粒) |
5.1 1. 3 金天格胶囊 |
5.1 1. 4 强骨胶囊 |
5.1 2 推荐意见12的推荐依据 |
5.1 3 推荐意见13的推荐依据 |
5.1 4 推荐意见14的推荐依据 |
5.1 4. 1 DXA骨密度检测 |
5.1 4. 2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BTM) |
5.1 4. 3 脊柱影像学检查 |
5.1 5 推荐意见15的推荐依据 |
6 指南形成 |
6.1 指南注册与计划书的撰写 |
6.2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 |
6.3 指南工作组 |
6.4 利益冲突声明 |
6.6 证据的检索 |
6.7 证据的评价 |
6.8 推荐意见的形成 |
6.9 传播与实施 |
6.1 0 指南的更新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2018) 工作组名单 |
(10)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老年骨质疏松症背景 |
2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方法学及制作流程 |
3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相关临床问题推荐意见 |
3.1 推荐意见1 |
3.2 推荐意见2 |
3.3 推荐意见3 |
3.4 推荐意见4 |
3.5 推荐意见5 |
3.6 推荐意见6 |
3.7 推荐意见7 |
3.8 推荐意见8 |
3.9 推荐意见9 |
3.10 推荐意见10 |
3.11 推荐意见11 |
3.12 推荐意见12 |
3.13 推荐意见13 |
3.14 推荐意见14 |
3.15 推荐意见15 |
4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推荐意见的推荐依据 |
4.1 推荐意见1的推荐依据 |
4.2 推荐意见2的推荐依据 |
4.3 推荐意见3的推荐依据 |
4.4 推荐意见4的推荐依据 |
4.5 推荐意见5的推荐依据 |
4.6 推荐意见6的推荐依据 |
4.7 推荐意见7的推荐依据 |
4.8 推荐意见8的推荐依据 |
4.9 推荐意见9的推荐依据 |
4.10 推荐意见10的推荐依据 |
4.11 推荐意见11的推荐依据 |
4.11.1 仙灵骨葆胶囊 (片) : |
4.11.2 骨疏康胶囊 (颗粒) : |
4.11.3 金天格胶囊: |
4.11.4 强骨胶囊: |
4.12 推荐意见12的推荐依据 |
4.13 推荐意见13的推荐依据 |
4.14 推荐意见14的推荐依据 |
4.14.1 DXA骨密度检测: |
4.14.2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
4.14.3 脊柱影像学检查: |
4.15 推荐意见15的推荐依据 |
5 指南形成 |
(1) 指南注册与计划书的撰写: |
(2)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 |
(3) 指南工作组: |
(4) 利益冲突声明: |
(5) 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 |
(6) 证据的检索: |
(7) 证据的评价: |
(8) 推荐意见的形成: |
(9) 传播与实施: |
(10) 指南的更新: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2018) 工作组 |
四、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痛的短期疗效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活血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观察[D]. 吴世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GH/IGF-1轴探讨岭南陈氏针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D]. 陈艳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益肾密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韦聪.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原穴穴位贴敷对肝肾不足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影响[D]. 林俊达.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5]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1)
- [6]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 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03)
- [7]点穴手法配合降钙素鼻喷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腰痛的临床研究[D]. 张德闻.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J].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01)
- [9]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J].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8(06)
- [10]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J].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8(12)
标签:骨质疏松论文; 对照组论文; igf-1论文; 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论文; 骨质疏松用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