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米的认识”教例辨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颖[1](2020)在《不确定性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文中认为不确定性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属性,在与强大的数学确定性相遇时,常常被弱化与忽视,最终导致数学课程与教学的窄化。基于此,以不确定性的视角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反思,试图唤起对不确定性的应有关注,重建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和谐与平衡,深化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变革。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几部分构成:首先,阐释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确定性的合理性。通过对小学数学之源与之用、个体成长之序与生命之丰概述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确定性之规与不确定性之魅,并结合数学教育的“育人”追求,厘清不确定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构成。其次,剖析小学数学教学中不确定性的表征与价值。从个体发展与教学过程两个角度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不确定性的内涵,厘清其具体的未竟性、主观性、无序性三方面表征。并进一步论述不确定性价值所在,有利于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再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再深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基于表征与价值,构建出不确定性具体探析小学数学教学的四方面(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馈)。再次,以不确定性视角探析被“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及其症因。发现被“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会具体表现为教师观念的保守取向、教学内容的继承主导、教学过程的程序倾向、评价反馈的标准倚重。以不确定性为依托,尝试找出被“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症结所在,即二元思维造成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功利追求导致的不确定性被忽视。与问题匹配的具体症结则是小学数学教师确定性意识的泛化、不确定性特质导致教与学的挑战、小学数学教学对主体意义的轻视、小学数学评价对绝对权威的主导。最后,基于不确定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改进。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践行“教”与“育”并进、小学数学内容辩证地呈现确定性、小学数学教学生动凸显生命属性、小学数学评价多层次关照发展性四个大方面进行改进,尝试从中探寻不确定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发挥,以期弥合被“确定”造成的数学窄化,更好地辩证落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数学素养的指向与追求,还原具有丰富性与生成性的数学课程教学生态。
陈艺杰[2](2019)在《在探究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文中研究说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数学探究是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背景,对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思考欲望;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喜悦;引导思辨交流,提升探究策略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玉[3](2019)在《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情境化教学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图形与几何”这一领识域知识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年龄较小,认知有限,空间观念较差。对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根据其心理特点,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实施情境化,教学,就尤为重要了。紧紧围绕沧州市运河区五所小学1至3年级冀教版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情境化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研究,笔者通过认真深入11位教师的课堂中进行实际的观摩,对授课教师和授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收集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邀请5所学校的特级教师和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对教学录像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揭示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更适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思维特点的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帮助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学段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题材,要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要富有探索性和趣味性。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情境创设的类型都相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开放性,学生参与度较差;数学教师普遍重视创设情境,但碍于专业知识有所欠缺,所以创设情境会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教师的水平有差异,所以情境运用起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情境化教学的建议:第一,教师要不断完善“图形与几何”教学时的情境设计,例如:由于“图形与几何”的抽象性,为了帮助第一学段学生更好的理解情境,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情境中去;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观念,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方法;第三,“图形与几何”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教师创设情境时需要具备趣味性、数学性和连贯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李博润[4](2016)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图形与几何”是中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由于几何的抽象性,它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这项研究这要研究两个问题:首先,通过调查研究,较为系统地了解教师、学生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时有哪些困惑以及“图形与几何”教与学的现状。其次,结合研究中的理论基础与搜集到的教学案例,分析“图形与几何”教与学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一些教与学的建议。这项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的主要结论为:第一,教师在“图形的认识”、“测量”教学中出现困惑与教龄有显着相关性。“图形的运动”与“图形的位置”教学中出现困惑与教龄无显着差异;第二,教师在“图形认识”的困惑会影响他们在“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教学中的困惑,但是,“测量”教学中的困惑不影响“图形运动”的教学。第三,小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困难最多的是概念学习,如,周长、面积、体积、表面积等;除此之外,对旋转的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画三角形的三条高等也是他们的学习难点。一线教师对克服学生学习难点的主要做法有:概念教学中引入直观性手段,注意通过对比、类比,归纳各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习的正迁移;教学活动组织中注重“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让学生在获得基本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感悟几何学习的方法,逐步学会学习;第四,“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建议主要有:首先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实际背景,让学生自己“发现”几何图形及其特点;其次,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认识图形和图形的特征;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图形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本要素,重视从变换的角度认识图形;最后,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夏永立[5](2015)在《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华丽转身”》文中研究指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形成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促进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有效工具,是一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是否具有空间观念的4个表征出发对空间观念进行了描述: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空间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
刘永平[6](2013)在《基于探究式与讲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钟摆"效应,法国人曾经描述过,就是教学方式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有时倡导探究式教学,有时倡导讲授式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之间变化,二者互为借力,达到平衡,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探究式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探究式教学是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引导,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个问题自主探究不了的,可小组合作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谭兆亮[7](2009)在《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对教材内容不再是摸不着看不到,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因此,数学教学如果依旧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势必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对数学课丧失兴趣。基于此种情况,自主探索逐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
曹文,李瑞龙[8](2008)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昆明市西山区书林二小校本教研活动侧记》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概念是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能力的形成都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出
杨桦[9](2007)在《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五) 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文中研究说明开讲在“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要引领学生主动地阅读文本,积累生动优美的词句,感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章法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沉重命题,唤起青年人树立建设美好地球家园的责任意识。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对“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张锁荣,仲顺年[10](2004)在《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文中指出
二、“毫米的认识”教例辨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毫米的认识”教例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确定性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现实困顿: 数学教学对于形式化的依赖 |
1.1.2 未来展望: 不确定的时代对数学的呼唤 |
1.1.3 回溯初心: 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追寻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不确定性内涵及理论的研究 |
1.2.2 关于知识不确定性的研究 |
1.2.3 关于课程与教学不确定性的研究 |
1.2.4 评述与展望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设计 |
1.4.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2 研究目标 |
1.4.3 研究内容 |
1.4.4 研究方法 |
1.4.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小学数学教学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概述 |
2.1 确定性之规与不确定性之魅 |
2.1.1 小学数学之源与数学之用 |
2.1.2 个体成长之序与生命之丰 |
2.1.3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同在 |
2.2 一以贯之的数学“育人”追求 |
2.2.1 数学核心素养的育人导向 |
2.2.2 数学课程标准的圆融设计 |
2.2.3 先行者的深度教学探索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教学不确定性的表征与价值 |
3.1 小学数学教学不确定性的内涵 |
3.1.1 个体学习的不确定性 |
3.1.2 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 |
3.2 小学数学教学不确定性的表征 |
3.2.1 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呈现的未竟性 |
3.2.2 小学数学学习超越客观的主观性 |
3.2.3 小学数学教学预设之外的无序性 |
3.3 小学数学教学不确定性的价值 |
3.3.1 有利于教师对于数学教学的再认识 |
3.3.2 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再深入 |
3.3.3 有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
3.4 小学数学教学不确定性的探究视角 |
第四章 以不确定性探析被“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 |
4.1 被“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具体表现 |
4.1.1 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保守取向 |
4.1.2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继承主导 |
4.1.3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程序倾向 |
4.1.4 小学数学评价反馈的标准倚重 |
4.2 被“确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症因探寻 |
4.2.1 小学数学教师确定性意识的泛化 |
4.2.2 不确定性特质导致教与学的挑战 |
4.2.3 小学数学教学对主体意义的轻视 |
4.2.4 小学数学评价对绝对权威的主导 |
第五章 不确定性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 |
5.1 小学数学教师践行“教”与“育”并进 |
5.1.1 深入认识数学的育人核心 |
5.1.2 加强教研能力注入可能性 |
5.2 小学数学内容辩证地呈现确定性 |
5.2.1 数学教材结论的延迟呈现 |
5.2.2 凸显数学确定性成立条件 |
5.3 小学数学教学生动凸显生命属性 |
5.3.1 数学表达明晰心智图像 |
5.3.2 拓展内容丰富数学体验 |
5.4 小学数学评价多层次关照发展性 |
5.4.1 过程评价鼓励个性化提问 |
5.4.2 结果评价设计开放性问题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在探究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思考欲望 |
二、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喜悦 |
三、引导思辨交流,提升探究策略 |
(3)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情境化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起源 |
1.1.1 新课程标准下对“图形与几何”的要求 |
1.1.2 第一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的需求 |
1.2 研究内容、目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案例研究法 |
1.5 研究思路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1.6.1 情境的内涵 |
1.6.2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
1.6.3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 |
1.6.4 图形与几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资料收集的方法 |
2.2 国外研究 |
2.2.1 国外“图形与几何”的研究 |
2.2.2 国外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 |
2.3 国内研究 |
2.3.1 国内“图形与几何”的研究 |
2.3.2 国内情境教学的研究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5 研究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调查问卷和案例研究的设计 |
第四章 调查研究 |
4.1 调查目的 |
4.2 问卷调查过程 |
4.3 问卷调查结果 |
4.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情境化教学案例分析 |
5.1 “图形的认识”模块的案例分析 |
5.1.1 《长方形认识》案例分析 |
5.1.2 《观察物体(一)》案例分析 |
5.2 “测量”模块的案例分析 |
5.3 “图形的运动”模块的案例分析 |
5.4 “图形与位置”模块的案例分析 |
5.5 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情境化教学的建议 |
6.1 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6.1.1 加强第一学段青年教师对于《新课标》中创设情境的学习 |
6.1.2 加强对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内容的研究 |
6.2 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相结合 |
6.3 丰富情境素材来源 |
6.4 创设情境需要具备趣味性、数学性和连贯性 |
6.4.1 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 |
6.4.2 创设情境不能脱离学科因素 |
6.4.3 情境创设要具有连贯性 |
6.5 创设情境应根据“图形与几何”四个模块有针对性开展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4)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的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 |
2.2 几何的发展简史 |
2.3 “图形与几何”的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
2.3.1 实验版与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对比 |
2.3.2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课程目标 |
2.3.3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求 |
2.4 国内外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
2.4.1 国外关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的进展 |
2.4.2 国内关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的现状 |
2.5 文献评述 |
2.5.1 数学课程标准对“图形与几何”的要求 |
2.5.2 小学阶段几何教学已有研究的启示 |
2.5.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
2.6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方法的选取 |
3.3 研究工具的说明 |
3.3.1 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2 课堂观测工具的设计 |
3.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4.1 儿童几何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性 |
3.4.2 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理论基础——活动教学 |
3.4.3 迁移理论 |
3.5 研究的伦理 |
3.6 小结 |
第4章 调查研究 |
4.1 调查的目的 |
4.2 调查的过程 |
4.3 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4 调查结论 |
4.4.1 调查的结果 |
4.4.2 访谈的分析 |
4.4.3 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
4.5 调查结论 |
4.6 小结 |
第5章 教学案例分析 |
5.1 “图形的认识”模块的教学案例分析 |
5.2 “测量”模块的教学案例分析 |
5.3 “图形的运动”模块的教学案例分析 |
5.4 “图形与位置”模块的教学案例分析 |
5.5 “图形与几何”教学反思的案例 |
5.5.1 学习类型与学习任务分析 |
5.5.2 原教学设计 |
5.5.3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
5.5.4 思考 |
5.6 讨论 |
5.7 小结 |
第6章 “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建议 |
6.1 “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建议 |
6.2 “测量”的教学建议 |
6.3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建议 |
6.4 “图形与位置”的教学建议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反思 |
7.3 可继续研究的问题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问卷调查表 |
附录B 三年级学生测试卷 |
附录C 六年级学生测试卷 |
附录D 教师与学生占有课堂时间统计表 |
附录E 教师与学生问题统计表 |
附录F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基于探究式与讲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探究式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
二、讲授式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
三、探究式与讲授式教学借力摆动, 实现学生自然发展 |
(7)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课堂参与结构 |
二、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进行创造的能力 |
三、让学生轻松熟奏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和掌握”三部曲 |
(9)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五) 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论文提纲范文)
一、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
二、感悟动物的可爱与崇高 |
三、体会单元课文组合的精妙 |
四、创设饶有趣味的教学氛围 |
一、设置情景, 引入新课 |
二、诵读感知, 了解文意 |
三、交流体会, 情感体验 |
四、精彩语段, 研读赏析 |
五、说话训练, 延伸体味 |
六、拓展故事, 深化主题 |
七、课堂小结 |
八、布置作业 |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二、听读感知, 把握叙事脉络 |
三、合作探究, 学习表达技巧 |
四、拓展反思, 领悟文章主旨 |
五、作业 |
一、图片激趣, 导入新课 |
二、背景介绍, 资料助读 (略) |
三、诵读诗歌, 初探课文 |
四、研读赏析, 深层探究 |
五、体验反思, 互动释疑 |
六、作业布置 |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读 |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
三、深层探究, 体会意图 |
四、延伸拓展, 体验反思 |
五、课堂小结 |
六、布置作业 |
一、导入新课 |
二、资料助读 |
三、检查预习 |
四、朗读指导 |
五、复述故事 |
六、评价阅读 |
七、合作探究 |
八、拓展延伸 |
九、布置作业 |
(10)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现实,贴近生活 |
二、发挥自主,引导探索 |
三、善思敢疑,积极创新 |
四、注重实践,突出应用 |
四、“毫米的认识”教例辨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确定性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D]. 徐颖. 江南大学, 2020(01)
- [2]在探究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J]. 陈艺杰. 学苑教育, 2019(19)
- [3]小学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情境化教学案例研究[D]. 李玉.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8)
- [4]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李博润. 云南师范大学, 2016(02)
- [5]空间观念的培养需要“华丽转身”[J]. 夏永立.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5(Z1)
- [6]基于探究式与讲授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刘永平. 基础教育参考, 2013(22)
- [7]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制胜法宝”[J]. 谭兆亮. 考试周刊, 2009(49)
- [8]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昆明市西山区书林二小校本教研活动侧记[J]. 曹文,李瑞龙.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8(09)
- [9]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五) 人与动物和谐共生——“动物世界”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设计专题讲座[J]. 杨桦. 语文教学通讯, 2007(14)
- [10]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 张锁荣,仲顺年. 小学教学研究, 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