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气化工与未来石化(论文文献综述)
董金池,汪旭颖,蔡博峰,王金南,刘惠,杨璐,夏楚瑜,雷宇[1](2021)在《中国钢铁行业CO2减排技术及成本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行业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及CO2排放行业,推动钢铁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环节。为此,研究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工艺结构优化、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和CCUS技术应用4方面,通过设置基础情景、稳定发展情景和强化减排情景3类情景,利用边际减排成本曲线对我国钢铁行业34项减排技术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发展情景下,我国钢铁行业平均减排成本为433元/tCO2,所有技术的总减排成本为2100亿元,总减排潜力为4.9亿t。在各项减排技术中,废铁-电弧炉炼钢具有较高的减排经济效益,其以较低的单位减排成本贡献了钢铁行业近50%的碳减排量。未来,我国应加快推进长流程炼钢向短流程炼钢的发展,推动钢铁行业生产工艺的结构性调整。
董金池,翁慧,庞凌云,蔡博峰,刘惠,王金南,杨璐,夏楚瑜,陈阳[2](2021)在《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及成本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化和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但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平衡石化和化工行业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之间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措施,是实现石化和化工行业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研究围绕石化和化工重点行业,利用专家型和基于模型的边际成本曲线对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的关键减排技术及减排成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石化和化工行业平均减排成本为298元/t CO2,2035年累积碳减排量为4.4亿t,约占行业碳排放总量的30%。与节能减排措施相比,能源替代手段具有较高的减排成本,但也同时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2035年,能源替代的减排潜力占到总减排潜力的62%。未来,应着力推动传统煤化工行业能源利用向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转变,助推石化和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周韦慧,王丹旭,许冠英[3](2021)在《中国和沙特能源化工领域合作机会与风险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和沙特两国间开展能源化工合作,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战略有机对接,对保障两国能源安全、产业高水平发展、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对中沙两国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产业政策环境、发展趋势、合作经验、合作成果、合作风险、合作挑战、优势互补等方面的全面综合分析,提出了在贸易、销售、炼化产能、工程服务、上游勘探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建议。
王胜,李星月,刘竟成,向英[4](2021)在《川渝地区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给科学制订天然气发展战略、优化中国化工产业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针对川渝地区缺油多气并且烯烃对外依存度高的现状,从国家产业安全、区域经济发展、能源战略支撑等多个维度剖析了发展天然气化工尤其是天然气制烯烃的战略价值,论证了在川渝地区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并从政策、资源、市场、技术、生态五个维度论证了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川渝地区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从根本上解决烯烃"卡脖子"问题,是打造中国工业备份、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川渝毗邻地区经济发展、激发中国油气交易中心活力的需要,并且从政策走向、天然气资源禀赋、烯烃供需缺口、天然气化工关键技术、天然气化工配套基础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角度论证了其可行性;(2)推进川渝地区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建设,应该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先导、企业主导的原则,着力共建世界级天然气化工产业带、共造天然气化工自主创新高地、共护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进而提出了实施建议:(1)建立川渝地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联席会制度;(2)编制川渝天然气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3)设立四川盆地天然气体制改革先行试验区;(4)共设天然气综合利用与精细化产业发展基金;(5)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实现路径和操作细则;(6)加快油气交易和价格生成中心建设。
蓝东方[5](2021)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指出浙江自贸试验区自成立起就专注于油气产业的发展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舟山群岛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别化探索的油气产业链发展道路。2020年对于油气产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国际贸易的动荡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油气全产业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的油气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比较分析浙江自贸试验区当前产业链存在的制约因素以及发展优势,从而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油气产业链发展路径探索,对我国油气全产业链的拓展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基于产业链理论与自由贸易区理论的文献研究,对浙江自贸试验区与新加坡自由港的油气产业链发展水平进行数据编码与评价分析,将全产业链拆解为仓储运输、油气加工、油气贸易和港区服务四大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从而发现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的不足,并从短、中、长期方向对油气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径进行规划分析,提出发展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浙江自贸试验区在油气贸易环节的制度创新较多,但整体产业链建设上体现出“多、散、乱”的特征,油气产业链的中下游环节较为薄弱,易产生断链风险。因此,本文提出了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产业链发展路径的选择方案:短期内以油气贸易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对接国际油气贸易标准,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营商环境;中期发展上以“双循环”驱动为核心,依靠“131”战略将化工产品重心向高端化工业偏移;长期发展上通过浙沪联动建设国际一流标准的综合型自由贸易港,推进完成油气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建设工作。
程宁熹[6](2021)在《基于LEAP模型的上海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量逐渐增长,“十四五”规划的发布对上海市节能减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即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工业作为上海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仍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问题,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工业部门为研究对象,探究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状况。以2017年为基准年,使用LEAP模型设置基准情景、低碳情景、低碳-绿色情景与绿色情景4种情景,从工业未来行业结构、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等方面,预测2020-2050年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趋势。模拟结果可为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思路,为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2010-2019年上海市工业部门经济规模逐步扩大,工业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31038.57亿元和6943.9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7052.59亿元和9656.51亿元。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中,汽车设备制造业等创造产值最多的前8大行业,占比接近70%。(2)2010-2019年工业部门能源终端消费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最高(6165.57万吨标煤),2018年最低(5434.91万吨标煤)。2017年工业终端能耗为5591.59万吨标煤,其中钢铁、化工、石化行业能源消费量占比超过70%。(3)2010-2017年间工业部门CO2排放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最高(134.8Mt),2017年最低(109.54Mt)。“十二五”前期碳排放水平较高,均超过120Mt,2014-2017年排放量得到控制,均低于120Mt,工业部门减排状况得到一定改善。2017年,石化、钢铁与电热三大行业CO2排放量占比超过90%,电热行业排放占比超过50%。(4)上海市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量即将达到峰值,于2030年(基准情景)、2028年(低碳、低碳-绿色情景)和2026年(绿色情景)达峰,峰值水平分别为5964.6万吨标煤、5800.0万吨标煤和5749.28万吨标煤。2025年4种情景分别以18.41%、19.57%、19.57%和20.07%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预计可以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单位GDP能耗下降13.5%的节能目标。(5)上海市工业部门碳达峰时间分别为2029年(基准情景)、2025年(低碳情景、低碳-绿色情景)和2023年(绿色情景),峰值排放量分别为109.57Mt、104.63Mt、104.11Mt和102.50Mt。除基准情景外,预计其余情景均可完成“十四五”规划中单位GDP CO2排放降低18.0%的减排目标。参考低碳、低碳-绿色、绿色情景,上海市工业部门可采取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技术升级和调整能源结构等手段确保2025年前碳排放达峰的顺利实现。
赵悦如[7](2021)在《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乙烯生产环境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乙烯作为我国石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产品之一,受到全社会各行业的重视。“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推进乙烯原料多元化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下的重要举措。化工行业在带来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同样引发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思想深入影响各行各业,环境问题引发普遍关注。结合北美页岩气革命的推动,全球乙烯工业原料结构优化更新,为提升乙烯原料竞争力带来新契机,我国迎来轻质烷烃制烯烃产业的投资热潮,乙烯原料轻质化的发展也遵循2030碳减排达峰的政策方针。然而新建投产的烷烃裂解制乙烯项目存在的环境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利用生命周期方法对我国烯烃路径工艺原料变革的环境影响展开分析,旨在为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生命周期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论,对比国内不同原料来源(原油基石脑油、煤炭基甲醇、天然气基乙烷、生物基乙醇)制乙烯的环境影响发现:原料开采都承担主要环境贡献(分别占比46%,90%,43%,88%),因此选择不同原料加工方式直接影响乙烯生产环境负荷;所有影响评价指标中,人类毒性HTP指标的环境影响最大,这说明不同原料制乙烯过程都对人体健康造成显着影响;从累积能源指标分析,天然气基路径总体环境影响最低(2.12E+04 MJ),石油基路径其次(1.55E+05 MJ),其中,煤炭基路径造成的环境影响最显着(2.17E+05 MJ),约为天然气基的10倍,生物质路径的环境影响值达到(6.69E+04 MJ),但其在国内发展受原料和经济成本限制,而乙烷来源前景广阔,因此选择新兴乙烷裂解路径符合原料轻质化石化发展目标。(2)进一步分析包含运输部分的国内乙烷裂解工艺可知:天然气开采仍对各项指标造成显着影响,但酸化AP指标中,模型新增乙烷运输阶段造成了66.23%的环境负荷,这表明运输燃料的选择在未来有较大优化空间;从CML累积标准化结果对比三种典型乙烷制乙烯裂解工艺可知,乙烷脱氢工艺环境影响最大(7.82E-09),为新浦工艺(5.49E-09)和中石油工艺(6.13E-09)的1.27和1.42倍,结果表明国内脱氢工艺确实有待改进,而天然气基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具有明显优势,符合绿色环境发展趋势。
李帅[8](2021)在《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油是我国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产业也在逐渐壮大,2019年,我国的原油进口量居于世界第一,石油消费量居于世界第二。但是面对当前世界经济持续衰退、石油市场供需失衡、石油价格持续下跌的现状,国内外石油企业经营状况愈发严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石油行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脱离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石油的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相背离。现阶段,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已成为石油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以中石化公司为例,旨在找出其适合的绿色发展战略。本文通过文献法收集资料了解石油行业情况,运用PEST分析法对中石化公司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使用竞争五力模型对中石化公司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通过SWOT矩阵对中石化公司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因素进行组合分析,随后通过QSPM矩阵分析,制定中石化公司的绿色发展战略,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中石化公司应当把握政策机遇、推进石油产业链绿色转型、构建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加强绿色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绿色企业评价体系、开展绿色文化专项建设。
司传煜[9](2021)在《环境规制、政府扶持与工业企业发展 ——以中国煤化工行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按照政策初衷划分,政府政策大体可以分为鼓励类政策和抑制类政策。其中,鼓励类政策多见于我国的各类产业政策,抑制类措施以化解产能过剩和防治污染为主。两类政策初衷迥异,影响机制比较复杂,如何理解复杂组合下的政府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煤化工行业的演化历史,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各类政府政策都密切相关。近年来,产业扶持类政策、环保政策等政府政策均有涵盖到煤化工业,为在统一框架下分析不同类政府政策影响机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样本。本文以煤化工业为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探讨了政府政策如何影响工业企业发展,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内容是给出当前的选题背景及意义,主要的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内容是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找到现有研究的不足并确定研究起点。研究发现,对于产业政策和环境规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尚未形成一致观点,这与产业异质性、区域发展水平和阶段性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三章是我国煤化工业发展历程中的政策演变及影响,通过对我国传统煤化工的发展历史和不同阶段产业政策演变进行归纳性梳理,得到如下启示:(1)我国煤化工产业经历了引进—吸收—改进—再创新的发展历程,在技术和装备方面均较初期的依赖进口有巨大进步,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目前进入到由传统煤化工向新型煤化工转型的阶段。(2)当前我国煤化工产业仍处于转型初期,未来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第四章是环境规制对煤化工企业的影响机制研究,构建政府部门、治污企业、排污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博弈过程和博弈结果。在长期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排污企业成本上升、市场份额缩减,治污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依据理论结果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用实证的方法考察政府部门环境规制强度、企业环保行为和煤化工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环境规制较弱时,由于环保设备投资额大、回报周期长等原因,环保表现好的大型企业难以获得良好的市场表现,而环保表现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由于成本较低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利润;当政府部门加强环境规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央环保督察以后,对环保方面表现好的大型煤化工企业发展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加大了环保方面表现一般的中小型企业的压力,对其收入和利润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第五章的重点是研究政府扶持对煤化工企业发展的影响。本部分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参与煤化工示范项目对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和转型升级的具体影响。首先,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国家工信部网站、上市公司年报、上市公司和试点地区的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确定企业是否参与煤化工示范项目及参与时间,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参与煤化工示范项目的企业信息,形成政府扶持(示范项目)的变量数据;其次,实证检验政府扶持(示范项目)对煤化工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用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衡量)的影响;最后,实证检验政府扶持(示范项目)对煤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若样本企业参与了煤化工示范项目,将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支持研发创新活动,而且对申请专利数量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转型升级是个长期过程,企业参与煤化工示范项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滞后3期时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六章是世界煤化工行业发展历史及政策经验,研究表明全球煤化工产业和经历了兴衰起伏,当前仍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尤其是未来在全球环保共识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新煤化工产业未来将遇到环保标准的巨大考验。目前,南非、美国、日本和欧盟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煤化工行业走向高端化的政策。值得我国借鉴的是,国家未来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应当立足于本国的能源现状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选择最适宜本国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方案,并能够有计划的持续下去,鼓励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才能在满足国内能源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了本文的三点主要研究结论。分别是:(1)国内外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未来,清洁能源是全球各国发展的重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对煤化工业走向产业高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阶段性的环保政策不会显着影响市场效率和减少排污,只有强力且持续的环保政策才会加强企业的治污行为,让环境友好型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3)政府扶持政策通过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投资来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但这种影响有比较明显的滞后效应,对产业政策的正面影响要同时有信心和耐心。
傅向升[10](2020)在《中国石化产业纵横简论》文中研究说明前一阶段,有金融机构约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谈石化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内容涉及当前中国石化产品市场的供需状况,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产业链的竞争力所在以及金融系统在石化产业的机遇所在等等话题。应大家的建议,本刊请傅向升副会长将部分谈话内容进行整理,刊发出来,以期对读者了解石化产业带来些许思考。
二、天然气化工与未来石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气化工与未来石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钢铁行业CO2减排技术及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中国钢铁产量及生产工艺概况 |
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1 钢铁行业低碳减排路径 |
2.2 情景设置 |
2.3 参数设置 |
2.4 边际减排成本函数 |
3 研究结果 |
4 政策建议 |
5 结 论 |
(2)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及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
1.1 边际减排成本函数 |
1.2 低碳减排技术 |
1.3 参数设置 |
2 研究结果 |
2.1 各技术减排成本及潜力 |
2.2 石化和化工行业减排成本曲线 |
2.3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及政策建议 |
4 结论 |
(3)中国和沙特能源化工领域合作机会与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能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1.1 产业基础 |
1.2 产业政策环境 |
1.3 产业机会 |
2 沙特能源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2.1 产业基础 |
2.2 产业政策环境 |
2.3 产业机会 |
3 中沙能源化工领域合作成果 |
3.1 中沙经贸规模持续扩大,经贸结构互补性强 |
3.2 直接投资集中在中下游板块,产能建设成绩斐然 |
3.3 海外工程服务重要市场,中国企业站稳脚跟 |
3.4 交流形式丰富,涉及能源化工全产业链 |
4 中沙能源化工产业合作风险及挑战 |
4.1 全球化进程放缓,合作机会和效果将受影响 |
4.2 宏观经济复苏前景不明,行业市场空间受到冲击 |
4.3 文化及管理体制存在差异,影响企业经营效率 |
4.4 中东安全态势严峻,对业务开展及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
5 中沙能源化工领域合作措施建议 |
5.1 贸易及销售 |
5.2 炼化产能 |
5.3 工程服务 |
5.4 上游勘探开发 |
5.5 新能源 |
5.6 科技创新 |
(4)川渝地区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重大意义 |
1.1 有利于打造中国产业备份系统,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1.2 有利于弥补川渝产业链短板,融入推动新发展格局 |
1.3 有利于培育川渝毗邻地区支柱产业,促进川渝毗邻地区经济发展 |
1.4 有利于激发中国(重庆)油气交易中心活力,深化中国油气体制改革 |
2 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可行性 |
2.1 政策视角 |
2.2 资源视角 |
2.3 市场视角 |
2.4 技术视角 |
2.5 生态视角 |
3 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 |
3.1 政府引导,共同规划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带 |
3.2 科技先导,创建天然气化工自主创新高地 |
3.3 企业主导,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
4 政策建议 |
4.1 建立川渝地区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联席会制度 |
4.2 编制川渝天然气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
4.3 设立四川盆地天然气体制改革先行试验区 |
4.4 共设天然气综合利用与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基金 |
4.5 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协调机制 |
4.6 加快区域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
(5)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设计 |
1.2.3 案例选择 |
1.2.4 数据收集 |
1.2.5 研究框架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
2.1.1 自由贸易试验区 |
2.1.2 自由贸易港 |
2.1.3 自贸区发展风险因素 |
2.2 产业链理论综述 |
2.2.1 产业链理论 |
2.2.2 油气全产业链理论 |
2.2.3 产业链建设及发展风险 |
2.3 分析与总结 |
3 国内外油气产业链发展概况 |
3.1 国际油气产业链发展概况 |
3.1.1 油气全产业链的定义 |
3.1.2 油气产业发展现状 |
3.1.3 三次石油危机的启示 |
3.1.4 新加坡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经验 |
3.2 国内油气产业链发展概况 |
3.2.1 石油产业发展现状 |
3.2.2 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
3.3 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产业链概况 |
3.4 本章总结 |
4 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水平的数据编码与分析 |
4.1 理论框架 |
4.2 数据编码 |
4.3 案例分析 |
4.3.1 仓储运输环节数据编码分析 |
4.3.2 油气加工环节数据编码分析 |
4.3.3 油气贸易环节数据编码分析 |
4.3.4 港区服务环节数据编码分析 |
4.3.5 案例分析总结 |
5 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分析 |
5.1 浙江自贸试验区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
5.1.1 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优势 |
5.1.2 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建设的制约因素 |
5.2 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分析 |
5.2.1 加强油气贸易中心建设的短期发展路径 |
5.2.2 双循环驱动,发展高端石化的中期发展路径 |
5.2.3 浙沪联动共建自由贸易港的长期发展路径 |
5.3 油气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建议 |
5.3.1 提高系统集成性制度创新能力 |
5.3.2 完善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 |
5.3.3 关注产业链风险防控问题 |
5.4 本章总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6)基于LEAP模型的上海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能源模型研究现状 |
1.2.2 国外LEAP模型研究现状 |
1.2.3 国内LEAP模型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特色 |
第二章 LEAP模型与研究方法 |
2.1 LEAP 模型 |
2.1.1 能源需求 |
2.1.2 加工转换 |
2.1.3 资源供应与成本分析 |
2.1.4 环境评价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调研法 |
2.2.2 弹性系数法 |
2.2.3 情景分析法 |
第三章 上海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 |
3.1 上海市区域概况 |
3.1.1 上海市城市概况 |
3.1.2 上海市工业部门发展概况 |
3.2 上海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现状 |
3.2.1 上海市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现状 |
3.2.2 上海市工业能源强度现状 |
3.2.3 上海市工业部门分行业能源终端消费现状 |
3.2.4 上海市工业部门分品种能源消费现状 |
3.3 上海市工业碳排放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预测模型 |
4.1 上海市工业部门LEAP模型结构 |
4.1.1 终端需求模块 |
4.1.2 加工转换模块 |
4.2 情景设定 |
4.3 参数设定 |
4.3.1 工业经济数据 |
4.3.2 工业分行业经济结构数据 |
4.3.3 分行业能源强度数据 |
4.3.4 分行业燃料数据 |
4.3.5 其他数据 |
4.3.6 排放因子数据 |
4.4 上海市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量预测 |
4.4.1 终端能源消费量 |
4.4.2 分品种终端能源结构 |
4.5 上海市工业部门碳排放预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乙烯生产环境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展 |
1.2.1 传统石化原料生产环境影响的研究 |
1.2.2 乙烯生产工艺及原料经济效益的研究 |
1.2.3 环境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 |
1.4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目标 |
1.4.2 论文研究框架 |
1.4.3 技术路线 |
2 LCA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
2.1.1 目标与范围 |
2.1.2 清单分析 |
2.1.3 影响评价 |
2.1.4 结果解释 |
2.2 LCA分析软件—open LCA |
2.2.1 open LCA1.10 生命周期评价软件 |
2.2.2 open LCA1.10 操作流程 |
2.2.3 LCA评价方法介绍 |
2.3 数据来源 |
2.3.1 数据收集 |
2.3.2 数据库介绍 |
3 四种不同原料来源的乙烯生产LCA环境影响分析 |
3.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
3.1.1 研究目标及意义 |
3.1.2 研究范围界定 |
3.2 清单分析 |
3.2.1 石脑油制乙烯OTE |
3.2.2 煤基甲醇制乙烯CMTE |
3.2.3 天然气基乙烷制乙烯NETE |
3.2.4 生物基乙醇制乙烯BETE |
3.3 不同影响类型的阶段分析 |
3.3.1 六种关键指标的阶段分析 |
3.3.2 原料开采阶段对比分析 |
3.3.3 乙烯制取阶段对比分析 |
3.4 不同影响类别的贡献分析 |
3.4.1 GWP100 指标贡献分析 |
3.4.2 HTP指标贡献分析 |
3.4.3 ADP_f指标贡献对比 |
3.4.4 EP指标贡献对比 |
3.4.5 AP指标贡献对比 |
3.4.6 ODP指标贡献对比 |
3.4.7 Renewable,water指标贡献对比 |
3.5 四种原料路径标准化结果分析 |
3.6 不确定性评估 |
3.6.1 文献结果与软件结果对比 |
3.6.2 蒙特卡洛不确定性分析 |
3.7 结果对比与讨论 |
3.7.1 文献结果对比 |
3.7.2 环境友好性措施和建议 |
3.8 本章小结 |
4 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环境影响分析及结果讨论 |
4.1 国内乙烷裂解制乙烯的LCA环境影响分析 |
4.1.1 研究目标和范围 |
4.1.2 国内乙烷模型清单分析 |
4.2 国内乙烷模型环境影响评价 |
4.3 不同阶段指标结果解释 |
4.4 国内原料开采模型指标贡献分析 |
4.5 乙烷裂解制乙烯工艺的环境影响比较 |
4.5.1 中石油工艺 |
4.5.2 新浦烯烃工艺 |
4.5.3 乙烷氧化脱氢工艺 |
4.6 三种工艺的环境影响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指标贡献分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方法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绿色发展理论 |
2.1.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2 相关分析方法 |
2.2.1 PSET分析 |
2.2.2 SWOT分析 |
2.2.3 竞争五力模型 |
第3章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中石化公司基本状况 |
3.1.1 公司介绍 |
3.1.2 经营状况分析 |
3.2 中石化公司的绿色发展现状 |
3.2.1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战略 |
3.2.2 节能环保投入情况 |
3.2.3 节能降耗情况 |
3.3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
3.3.1 部分环保指标较为落后 |
3.3.2 绿色研发投入低于同行 |
3.3.3 绿色技术的研发利用不足 |
3.3.4 企业内部绿色发展不平衡 |
3.3.5 员工节能环保意识薄弱 |
3.3.6 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 |
3.4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
3.4.1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的优势分析 |
3.4.2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4章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环境 |
4.1.4 科技环境 |
4.2 石油产业现状 |
4.2.1 世界石油产业现状 |
4.2.2 国内石油产业现状 |
4.2.3 石油产业绿色发展的挑战 |
4.2.4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4.3 竞争环境分析 |
4.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3.3 能源替代品的威胁 |
4.3.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4.3.5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
4.4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的机遇和威胁 |
4.4.1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的机遇 |
4.4.2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的威胁 |
4.5 中石化公司战略分析和选择 |
4.5.1 SWOT矩阵分析 |
4.5.2 备选战略 |
4.5.3 中石化公司QSPM矩阵分析 |
第5章 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战略设计 |
5.1 绿色发展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5.1.1 战略制定的指导思想 |
5.1.2 战略制定的原则 |
5.2 绿色发展战略的目标 |
5.3 绿色发展战略体系的内容和措施 |
5.3.1 绿色规划方面 |
5.3.2 绿色能源方面 |
5.3.3 绿色生产方面 |
5.3.4 绿色服务方面 |
5.3.5 绿色科技方面 |
5.3.6 绿色文化方面 |
第6章 战略保障 |
6.1 人才保障措施 |
6.1.1 优化人才环境建设 |
6.1.2 培养技能操作人才 |
6.2 制度保障措施 |
6.2.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6.2.2 实施工效联动薪酬机制 |
6.3 组织保障措施 |
6.3.1 管理体制改革 |
6.3.2 加强团队建设 |
6.4 资金保障措施 |
6.4.1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
6.4.2 发挥决策管理作用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9)环境规制、政府扶持与工业企业发展 ——以中国煤化工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一)宏观背景:中国正进入工业化后期,高质量发展是主要逻辑 |
(二)产业背景:产业集中度提升是各行业的普遍现象 |
(三)政策背景:“碳达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主要创新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煤化工行业的相关研究进展 |
二、产业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
(一)产业政策的概念 |
(二)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
(三)产业政策对行业的鼓励性和抑制性作用 |
三、环境规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
(一)环境规制的概念及类型 |
(二)关于环境规制强度设定的研究 |
(三)环境规制对行业发展的可能性影响 |
(四)环境规制对企业影响的研究方法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章 中国煤化工业发展历程及政策影响 |
一、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历史阶段 |
(一)初创时期(1914 年至20 世纪50 年代之前) |
(二)全面发展时期(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之前) |
(三)“从量到质”的转型期(20 世纪70 年代至21 世纪之前) |
(四)高质量发展阶段(21 世纪以来) |
二、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
(一)传统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
(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
三、当前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
(一)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受到环境保护的制约和水资源短缺的限制 |
(二)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受到投资结构不合理和产业布局混乱的制约 |
(三)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受到潜在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影响 |
四、煤化工产业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环境 |
(一)煤化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及相关法律法规 |
(二)煤化工产业政策演变 |
五、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环境规制对煤化工企业的影响机制研究 |
一、博弈模型:政府部门、治污企业、排污企业 |
(一)博弈主体的决策目标和决策变量 |
(二)博弈过程和结果 |
二、实证模型:环境规制、环保行为与煤化工企业发展 |
(一)样本与数据 |
(二)模型与变量 |
(三)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
(四)实证结果 |
三、实证结论的稳健性检验 |
四、环保督察的动态影响和异质性影响研究 |
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检验 |
六、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政府扶持对煤化工企业发展的影响 |
一、政府扶持对煤化工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 |
(一)样本与数据 |
(二)模型与变量 |
(三)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五)稳健性检验 |
二、政府扶持对煤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
(一)样本与数据 |
(二)模型与变量 |
(三)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五)稳健性检验 |
三、环境规制和政府扶持对煤化工企业发展的共同影响 |
(一)环境规制和政府扶持对煤化工企业研发创新的共同影响 |
(二)环境规制和政府扶持对煤化工企业生产率的共同影响 |
四、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世界煤化工发展历史和政策经验 |
一、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历史 |
(一)初始阶段(18 世纪后半叶~1930) |
(二)全面发展时期(1930~1945) |
(三)萧条时期(1945~1970) |
(四)新型煤化工技术发展时期(1970 至今) |
二、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
(一)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二)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
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及政策经验 |
(一)南非 |
(二)美国 |
(三)日本 |
(四)欧盟 |
四、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对策建议 |
(一)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 |
(二)提升环保标准,引导绿色发展 |
(三)加大政府扶持,鼓励转型升级 |
主要参考文献 |
(10)中国石化产业纵横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石化工业简要纵论 |
石化工业产业链简析 |
—石油化工产业链 |
—炼化一体化装置产业链 |
—天然气化工产业链 |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
石化产业若干关注点分析 |
石化产品市场供需现状如何? |
石化产业最新的创新及关注点在哪里? |
未来最强劲的增长点仍然在化工新材料吗? |
原油价格将对石化产业链带来怎样影响? |
四、天然气化工与未来石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钢铁行业CO2减排技术及成本研究[J]. 董金池,汪旭颖,蔡博峰,王金南,刘惠,杨璐,夏楚瑜,雷宇. 环境工程, 2021(10)
- [2]中国石化和化工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及成本研究[J]. 董金池,翁慧,庞凌云,蔡博峰,刘惠,王金南,杨璐,夏楚瑜,陈阳. 环境工程, 2021(10)
- [3]中国和沙特能源化工领域合作机会与风险研究[J]. 周韦慧,王丹旭,许冠英. 当代石油石化, 2021(07)
- [4]川渝地区建设天然气化工产业集群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路径[J]. 王胜,李星月,刘竟成,向英. 天然气工业, 2021(06)
- [5]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研究[D]. 蓝东方. 浙江大学, 2021(09)
- [6]基于LEAP模型的上海市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研究[D]. 程宁熹. 东华大学, 2021(01)
- [7]基于生命周期方法的乙烯生产环境影响分析[D]. 赵悦如.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中石化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D]. 李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9]环境规制、政府扶持与工业企业发展 ——以中国煤化工行业为例[D]. 司传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10]中国石化产业纵横简论[J]. 傅向升.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