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 产区小麦价格趋涨(论文文献综述)
郭旭[1](2015)在《中国近代酒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文中认为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表明,中国酿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前。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中国先民已经准确了解了酿酒的相关知识及饮酒礼仪。中国古代的酒以谷物酿制为主,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关系密切。酒在中国农业文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举凡祭祀、丧葬、嫁娶、交际、礼仪、节日,均少不了酒这种道具,饮酒贯穿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始终;另一方面,酿酒业的发展又必须消耗部分粮食,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灾荒和战乱频繁,政府又不得不考虑限制酿酒业的发展以部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饮酒被当作一个普遍接受的行为,而较少将其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酗酒顶多被看成是个人道德修养的缺陷,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被认为是个人因素造成的。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酿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饮酒及相关问题开始变得严重。加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方兴未艾。但在现有研究中,无论是酿酒历史还是酒文化,都未将中国酒业和酒文化视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多是静态的、共时性的描述。近代中国经历了社会文化的急遽变迁,在中国历史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近代酒业和酒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洋酒大规模输入,啤酒、葡萄酒等新式酒类的普遍消费,国家酒类管理制度的变迁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力图真实展现近代酒业发展及其生产、运输、销售、消费情形,总结近代酿酒科技的成就及人们对健康饮酒的科学认识,深入研究近代酒税制度及其变迁,剖析贵州茅台酒在近代的发展,为了解酒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提供个案。除绪论和结论外,论文主体由七章组成,主要探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近代中国传统酿酒业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传统酿酒业,是指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黄酒、白酒酿造业。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传统酿酒业在近代中国形成了典型的地域特征,在北方以高粱酒、烧酒为主,南方以黄酒、米制烧酒为主,西南、西北等地则以杂粮酒为主。从酿制技术上言,也渐趋成熟,无论是黄酒还是白酒的酿造技术,从某种程度上说已与今日无异。二,洋酒输入与新式酿酒业的发展。在近代中国,随着中外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加上外国列强在不平等条约中所攫取的权利,洋酒也开始随着其他商品大肆涌入中国。这导致了两方面的后果,第一是直接改变了近代中国的酒类消费结构,丰富了酒类品种;其次是刺激了诸如葡萄酒、啤酒等新式酿酒业在中国的出现,从而改变了近代酿酒产业的结构。三,近代中国酒类生产、运输和消费情形。在近代中国,酒类生产多是作坊式生产组织,但也开始出现公司制的生产组织形式。它们虽然在数量上未占多数,但代表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酒业资本规模、效益、成本、利润、工人及工资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近代酒类运输、推销、广告、品牌推广和商标保护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酒类消费方面,近代酒类消费场所、消费文化出现了中西合璧、新旧杂糅的特征。四,对酒的科学认识。这主要体现在酿酒科技和健康饮酒两个方面。酿酒科技的发展首先体现在专业研究机构的建立上,研究人才的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专门从事发酵和酿造研究的群体,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酿酒知识开始向大众传播和普及。在这一时期,国人也开始从近代科学的角度关注和审视酒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人们认识到饮酒会对饮酒者的身体、行为、道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大力倡导健康饮酒。五,近代酒税制度的变迁。清末财政困窘,支出浩繁,政府在维持旧有税收的同时,力图开辟新的税源,并因应时势而不断变化,酒税从厘捐到烟酒税这样的变化就体现了这一发展历程。1915年,北京国民政府将酒类管理纳入国家政策层面。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对酒税制度进行重新设计,意欲将其纳入国家财政收支预算决算系统的正轨。并对原有酒税税率及征收制度加以改革,实行类似于专卖的公卖制度,征收公卖费,新征营业税性质的烟酒牌照税,对酒类生产和流通领域加强管理。1927年,国民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对酒税制度又进行了一些改革,相继开征了土酒定额税和国产烟酒类税,并实现关税自主权,加强了对进口酒类税收稽征和管理。在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各地也因灾荒实行过不同程度的禁酒,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六,近代酒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个案分析。近代是贵州茅台酒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形成了成义、荣和、恒兴三家烧房鼎足生产的态势,时人对茅台酒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这一时期,茅台酒酿造原料使用、粮曲比、操作设备,乃至制曲、发酵、酿造、蒸馏、储存等工艺流程,已与今日相差无几,酿造工艺趋于成熟和定型。茅台酒的影响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市场上,品饮者无不对茅台酒表示赞赏之情。同时,茅台酒的发展也受酒税制度、交通、经营方针与策略、原料、包装、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茅台酒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是透视近代中国酒业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窗口。
刘泽莹,姜楠[2](2014)在《2014年上半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上半年世界小麦产量略有下滑,消费平稳增长,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世界小麦供应较为充足,市场价格震荡上行。国内小麦供需平衡有余,市场价格稳中趋降,小麦产业发展良好。本文系统总结了2014年上半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详细分析小麦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国内外小麦的供求、价格及贸易形势进行了展望。
程黔[3](2013)在《浅析2013年中国冬小麦收购策略》文中指出进入2013年6月中下旬,产区多地新产小麦陆续上市。在主产区相继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提振下,国内产区新小麦收购价格稳中趋涨;陈麦市场购销清淡,局部价格回落。受不利天气影响,2013年部分产区小麦品质和产量较往年有所下降,加上农户对小麦价格的期望值不断抬高,存在一定惜售心理,对小麦价格底部形成支撑。目前,部分面粉企业积极入市收购的同时,更加注重收购小麦的质量。预计后期新麦价格将维持坚挺。
姜楠,韩一军,李雪[4](2013)在《2012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趋势及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世界小麦产量减少,小麦消费量略降,供求形势趋紧,贸易量下降,国际小麦价格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国内小麦生产实现"九连丰",供需平衡有余,市场价格稳中上涨,小麦产业呈健康发展态势。本文总结国内外小麦产业的发展特点,分析小麦供求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并提出促进小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刘正敏[5](2012)在《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7月份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7月份,6个冬小麦托市省份全面或局部启动托市收购;同时,为缓解农民售粮问题,中储总公司又先后批准五百余个托市收购、集并库点,总数超过3200个。此外,中储临储菜籽(油)收购进度已达70%以上。7月份,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但由于国内粮油市场对外依赖程度不同,市场表现也不相同。国内谷物市场走势完全独立于国际市场,整体呈稳中趋涨,以稳为主态势;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行情随国际市场上行,但国内植物油价格在高库存压力和政策调控下,涨幅小于国际市场。7月份,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救市,纷纷出台宽松货币政策;不过欧债阴云挥之不去,QE 3在8月出台
焦善伟[6](2012)在《2012年一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回顾及后期走势展望》文中研究说明2012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整体呈现前弱后强走势,价格稳中略有波动。随着新麦上市期的临近,市场多空因素云集,其中,受经济环境向好缓慢、终端需求不旺影响,市场主体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小麦库存成本增加、临池品种强势带动、最低收购价水平提高等也对其价格构成支撑。预计后期国内小麦市场仍将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区间震荡态势,大幅涨跌的可能性都不大。另外,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没有启动,小麦市场流通格局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粮源的逐渐消耗,产区供需结构不均衡格局显现,并可能导致小麦价格出现阶段性、区域性行情。
焦善伟[7](2012)在《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回顾及后期走势展望》文中提出2012年以来,国内小麦市场整体呈现前弱后强走势,价格稳中略有波动。随着新麦上市期的临近,市场多空因素云集,其中受经济环境向好缓慢、终端需求不旺影响,市场主体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小麦库存成本增加、临池品种强势带动、最低收购价水平提高等也对其价格构成支撑。预计后期国内小麦市场仍将呈现总体平稳、局部区间震荡态势,大幅涨跌的可能性都不大。另外,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没有启动,小麦市场流通格局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粮源的逐渐消耗,产区供需结构不均衡格局显现,并可能导致小麦价格出现阶段性、区域性行情。
张荣胜[8](2012)在《低价粮源减少 麦市暗流涌动》文中认为看似表面平静的小麦市场,实则暗流涌动。不过,由于一定时期内国内小麦市场供需宽松局面不会改变,市场价格仍会以稳为主。虽然地区性、阶段性起伏不可避免,但局部波动仍难打破小麦市场整体平稳预期。 2月中下旬以来,受小麦库存成本增加以及饲料小麦替代需求的推动
中华粮网[9](2010)在《2010年11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综述》文中研究指明2010年以来,国内粮油市场价格在供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总体保持了稳步上涨行情。11月份,秋粮收获上市之际,受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涨价的影响,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出现了较快的走高态势。食用油市场也在国际市场及国内供求的影响下出现了大幅走高行情。1~11月,国内小麦市场价格在多年的最低收购价连续提高的政策累积效应之下稳步走高。2010年小麦上市之后,市场看涨预期强烈,小麦收购价格快速上涨。之后,在国家不断加大的调控下,小麦收购价格涨幅趋缓。11月份,受外围商品涨价及小麦需求临近旺季的影响,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继续保持走强态势,月末有所走弱。2010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在减产、需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大幅上涨走势。6月开始,受政策调控,国内玉米市场高位震荡。10月之后,受大宗商品涨价带动,新季玉米价格高开高走,快速上涨。11月末在国家调控措施影响下,开始走弱。2010年以来,国内稻米价格总体持续震荡上扬。新季稻谷上市后,价格普遍高开高走,托市未能启动,新季中晚籼稻及粳稻走强态势更加明显。11月份,秋粮大范围收获上市,价格屡创新高,但月下旬后,因国家调控措施连续出台,局部地区稻米价格高位略有回调,其中米价回落相对明显。受临储政策及国际市场的双重影响,2010年1~4月份国内主产区大豆价格总体在临时收储价格附近平稳运行。5月之后,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在外围市场的压力之下走弱;7月下旬至11月上旬,在外盘强势上涨及国内需求回暖带动下,国内大豆现货价格出现连续大幅上涨;受调控政策影响,11月中下旬国内大豆价格略有回落。2010年上半年,国内食用油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承压下行。进入第3季度后,油脂进入季节性消费旺季,加上去库存化过程消耗了一部分油脂库存,油脂市场快速反弹。10月开始,受外盘走强带动,油脂价格呈现了继续上涨行情,11月中下旬,受国家调控措施影响,价格出现回落。
中华粮网[10](2010)在《2010年10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以来,国内粮油市场价格在供求、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总体保持了震荡走高行情。10月份,随着秋粮上市,玉米、稻谷及大豆等秋粮品种价格高开高走,保持高位运
二、江苏 产区小麦价格趋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 产区小麦价格趋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近代酒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意义与论题说明 |
1.1.1 选题意义 |
1.1.2 论题说明 |
1.2 学术史回顾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点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近代中国传统酿酒业的嬗变 |
2.1 传统酿酒业发展概况 |
2.1.1 近代酒业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
2.1.2 传统酿酒业发展概况 |
2.2 各地区酿酒业发展情形 |
2.2.1 东北地区 |
2.2.2 北方地区 |
2.2.3 南方地区 |
2.2.4 西南、西北地区 |
2.3 传统酒类酿制工艺的发展与成熟 |
2.3.1 绍兴酒酿造工艺与鉴别 |
2.3.2 高粱酒酿造工艺 |
2.3.3 米制烧酒酿造工艺 |
2.3.4 市酒酿造工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洋酒输入与新式酿酒业的发展 |
3.1 中西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洋酒输入 |
3.1.1 近代早期洋酒在中国的传播 |
3.1.2 20 世纪上半叶洋酒输入状况 |
3.1.3 上海的洋酒品牌 |
3.1.4 洋酒在华市场与价格 |
3.2 葡萄栽培与葡萄制酒的历程 |
3.2.1 近代中国的葡萄种植 |
3.2.2 葡萄酒业发展的思路设计 |
3.2.3 葡萄制酒的认识与发展 |
3.2.4 近代张裕酿酒公司发展情形 |
3.3 啤酒业的产生与发展 |
3.3.1 中国啤酒业的早期发展 |
3.3.2 国产啤酒之一:双合盛啤酒汽水公司 |
3.3.3 国产啤酒之二:烟台醴泉啤酒公司 |
3.3.4 近代啤酒酿制工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近代酒类的生产、运输与推广 |
4.1 近代酒业生产基本情形 |
4.1.1 酒业生产组织形式 |
4.1.2 酒业生产资本及其构成 |
4.1.3 酒业营业成本与利润 |
4.1.4 酒业工人与工资 |
4.2 酒类运输与推销 |
4.2.1 酒类运输及其地域范围 |
4.2.2 近代酒类的推销 |
4.3 酒类品牌推广与保护措施 |
4.3.1 广告:酒类品牌推广新方式 |
4.3.2 展览会、招幌与酒类品牌展示 |
4.3.3 酒票与商标:酒类防伪与法律保护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近代酒类消费及其变迁 |
5.1 近代中国的酒类消费场所 |
5.1.1 北京的酒店与“大酒缸” |
5.1.2 上海的酒店与酒馆 |
5.1.3 绍兴酒店 |
5.1.4 下层民众的街头饮酒场景 |
5.2 近代酒类消费文化的变迁 |
5.2.1 饮酒场所与环境的变化 |
5.2.2 酒的侍应方式发生变化 |
5.2.3 饮酒诉求出现新的变化 |
5.2.4 饮用酒类品种出现变化 |
5.2.5 名酒成为消费时尚 |
5.2.6 鸡尾酒开始流行 |
5.2.7 啤酒文化的发展 |
5.2.8 酒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淡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近代酿酒科技的发展和饮酒危害性的科学认识 |
6.1 近代中国酿酒科技的发展 |
6.1.1 近代酿酒科技的成就 |
6.1.2 中国酿酒研究科学化的先驱:魏喦寿、金培松 |
6.1.3 传统酿酒技术的总结与提高:以孙学悟、方心芳为中心 |
6.2 饮酒与健康的探索之路:近代对酒的医学认识 |
6.2.1 对酒之危害的科学认识 |
6.2.2 多举措促进健康饮酒 |
6.2.3 关于酒与健康的一些争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近代中国酒税制度的变迁 |
7.1 从“厘金”到“烟酒税”:清末酒税制度的初步建构 |
7.1.1 清末酒类厘金制度 |
7.1.2 从“厘金”到“烟酒税”:清末酒税制度的初步建构 |
7.2 北京国民政府的酒税制度设计 |
7.2.1 民国初年酒税征收情形 |
7.2.2 将酒税列入国家财政预算,改进征收管理 |
7.2.3 开征烟酒营业特许牌照税 |
7.2.4 建立公卖机构,推行公卖制度 |
7.2.5 北京国民政府烟酒税收入状况 |
7.2.6 烟酒公卖制度剖析 |
7.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酒税制度的变迁 |
7.3.1 南京国民政府对酒税管理的整顿 |
7.3.2 土酒定额税的开征 |
7.3.3 国产烟酒类税沿革 |
7.3.4 国产烟酒类税稽征管理 |
7.3.5 南京国民政府的烟酒类税收入 |
7.4“维民食”与“重国课”:民国禁酒政策演变 |
7.4.1“以维民食”:禁酒的初衷 |
7.4.2 禁酿与限饮:民国禁酒的主要内容 |
7.4.3“以重国课”:财税部门对禁酒的干预 |
7.4.4 民国禁酒的贵州案例 |
7.4.5“停酿莫如禁饮”:对民国禁酒的考察 |
7.5 近代酒税制度构建与酒业发展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酒与近代社会文化变迁:以贵州茅台酒为个案 |
8.1 近代茅台酒生产概况 |
8.2 茅台酒酿制技术的成熟 |
8.3“仿茅酒”新品类的形成 |
8.4 茅台酒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
8.5 限制茅台酒发展的因素 |
8.6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I:图(表) |
附录Ⅱ: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2014年上半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世界小麦产业发展特点 |
(一)2014 年世界小麦产量略有下滑,但 仍为第二高产年 |
(二)2014 年世界小麦消费增加,库存仍 保持较高水平 |
(三)2014 年世界谷物贸易量同比减少 1.5%,小麦贸易量仍保持较高水平 |
(四)受气候条件、政治局势等因素影响, 2014 年上半年国际小麦价格震荡上行 |
二、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特点 |
(一)冬麦区大面积开镰收割,机收比例 超过90% |
(二)面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小麦饲用 消费或将增加 |
(三)小麦进口量同比增长1.48倍,出口 量同比减少27.2% |
(四)国内小麦价格稳中有降,供应相对 充足 |
(五)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执行,四省执 行预案启动 |
三、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
(一)国际方面 |
1.世界经济前景改善但仍存在较大下行风险 |
2.主产国天气条件影响小麦生产 |
3.全球小麦消费量仍将略有增加 |
4.其他因素加剧小麦价格波动 |
(二)国内方面 |
1.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前行 |
2.夏粮有望再获丰收 |
3.制粉企业采购力度偏弱 |
(3)浅析2013年中国冬小麦收购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不利天气影响2013年我国小麦生产 |
2 局部地区降雨导致芽麦现象突出 |
3 标准品质新麦上市后价格迅速攀升 |
4 小麦大规模替代玉米可能性较小 |
5 后期小麦市场或将上演火爆行情 |
6 优质小麦供需矛盾将在后期逐步显现 |
7 综述 |
(4)2012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趋势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小麦产业发展特点 |
1.1 产量同比减少5.7%, 独联体国家减产明显 |
1.2 消费同比减少1.2%, 库存水平大幅下降 |
1.3 贸易量同比减少7%, 进口需求下降 |
1.4 世界小麦供求形势趋紧, 国际小麦价格前低后高 |
1.5 极端气候灾害频发, 加剧了小麦价格波动 |
2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特点 |
2.1 小麦生产实现“九连丰”, 对保供给控物价做出积极贡献 |
2.2 小麦消费总量平稳增长, 饲用消费增长迅速 |
2.3 小麦进口量同比增长1.9倍, 出口量减少 |
2.4 国内价格稳中上涨, 优普麦价差不断缩小 |
2.5 生产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最低收购价继续提高 |
2.6 2012年托市收购启动, 收购总量增加 |
3 2013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
3.1 国际方面 |
3.1.1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态势仍将持续 |
3.1.2 全球冬小麦播种面积有望增加 |
3.1.3 能源价格波动上涨导致小麦生产成本和饲用需求增加 |
3.1.4 投机资本仍会加剧小麦价格波动 |
3.2 国内方面 |
3.2.1 稳中求进是国内宏观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
3.2.2 冬小麦面积稳中略增 |
3.2.3 生产成本增加和价格政策支持推动小麦价格上涨 |
3.2.4 玉米小麦比价逆转导致小麦饲用消费趋于减弱 |
3.2.5 品质结构矛盾依然突出 |
4 政策建议 |
4.1 高度关注小麦亩均收益不断下降, 提高对麦农的补贴水平 |
4.2 加快推进品种分类布局区域化, 完善小麦收购政策 |
4.3 大力推进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
4.4 密切监测国内外小麦竞争力变化, 切实加强小麦进口调控 |
4.5 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小麦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
(5)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7月份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 |
1.1 单纯看待产量增减意义不大 |
1.2 行情整体平稳,后期有所走高 |
1.3 收购同比增加,临储交易惨淡 |
1.4 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飙涨,进口环比放缓 |
2 玉米 |
2.1 干旱导致美国玉米行情暴涨 |
2.2 国际市场走势难以影响我国行情 |
2.3 产区行情稳定、玉米长势良好 |
2.4 港口价格互有涨跌、企业采购谨慎 |
2.5 玉米深加工业持续低迷不振 |
3 稻米 |
3.1 新季早籼稻上市,价格高开 |
3.2 稻谷各品种市场表现继续分化 |
3.3 国际大米市场竞争加剧 |
3.4 国内外价差再度扩大 |
3.5 早籼稻期货价格再创新高 |
4 大豆 |
4.1 天气继续主导市场,美豆期价创历史新高 |
4.2 国内看涨预期强化,大豆拍卖成交火爆 |
4.3 大豆粕价格创三年新高,养殖业困境加剧 |
4.4 油粕价格持续上涨,大豆制油收益创新高 |
4.5 6月大豆进口量同比继续增长 |
5 食用油 |
5.1 欧债危机阴云不去,市场慎待欧美刺激政策 |
5.2 美遇历史罕见干旱,CBOT大豆暴涨推油价 |
5.3 油菜籽收购接近尾声,成本推动菜籽油价格 |
5.4. 高库存压制需求,棕榈油止涨回落 |
5.5 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大增,快于需求增速压制价格 |
(6)2012年一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回顾及后期走势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市场价格震荡调整, 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
2 国内小麦供需整体平衡有余, 饲料消费量增幅明显 |
3 多空因素并存, 国内小麦后市整体涨跌两难, 政策调控将成转折点 |
3.1 政策托底, 支撑小麦价格稳步抬升 |
3.2 玉米、稻谷价格表现强势, 将对小麦市场构成支撑 |
3.3 小麦饲用替代增加或常态化, 将继续支撑市场行情 |
3.4 成本不断增加, 推升小麦市场价格 |
3.5 小麦流通方式发生改变, 市场调节能力增强 |
3.6 小麦进口增加、生产形势向好, 供需基本面抑制麦价上涨幅度 |
(7)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回顾及后期走势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市场价格震荡调整, 整体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
2 国内小麦供需整体平衡有余, 饲料消费量增幅明显 |
3 多空因素并存, 国内小麦后市整体涨跌两难, 政策调控将成转折点 |
3.1 政策托底, 支撑小麦价格稳步抬升 |
3.2 玉米、稻谷价格表现强势, 将对小麦市场构成支撑 |
3.3 小麦饲用替代增加或常态化, 将继续支撑市场行情 |
3.4 成本不断增加, 推升小麦市场价格 |
3.5 小麦流通方式发生改变, 市场调节能力增强 |
3.6 小麦进口增加、生产形势向好, 供需基本面抑制麦价上涨幅度 |
(9)2010年11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小麦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小麦市场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五、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玉米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玉米市场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五、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稻米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
1.走势综述。 |
2.市场特点。 |
3.早稻期货。 |
4.收购进度。 |
5.销售情况。 |
6.加工利润。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1.政策 |
2.供需 |
3.市场 |
4.宏观经济 |
五、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大豆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大豆市场情况 |
1.购销情况 |
2.价格情况 |
3.加工利润 |
4.港存及海运费情况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1.调控政策密集出台, 豆类市场承压 |
2.大豆进口强劲增长, 港口库存充裕 |
3.国内油粕价格深幅回调 |
4.临储政策出台, 大豆价格底部稳固 |
5.进口成本仍处高位, 支撑国内大豆价格 |
五、国际市场及进出口情况 |
1.国际市场 |
2. 1~10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同比增长 |
六、后市预测 |
食用油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食用油市场价格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
1.国内油脂现货市场跟盘涨跌 |
2.国内油脂期市涨跌两重天, 信心仍不足 |
四、影响因素分析 |
1.美国农业部利多报告的外部支持 |
2.国内商品通胀及政府稳定物价的作用 |
3.食用油市场的“恐高”心理增加 |
五、国际市场及进出口情况 |
六、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诚聘 |
(10)2010年10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小麦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小麦市场价格走势及市场特点 |
1.10月份小麦市场整体呈平稳走势 |
2. 产区小麦上市量少, 市场供应仍显不足 |
3. 托市麦成交量恢复, 成交价格小幅上涨 |
4. 加工企业采购理性, 优质麦需求旺盛 |
5. 期货市场新高后平稳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1. 国家继续提高2011年托市收购价格 |
2. 政策支持小麦生产, 秋冬种进展顺利 |
3. 宏观经济向好, 通胀预期较强 |
4. 相关农产品给小麦市场提供支持 |
五、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玉米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玉米市场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
1. 现货 |
2. 期货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1.玉米种植成本上升推动玉米价格走高 |
2.政策性玉米拍卖持续进行保证国内玉米市场供应 |
3. 国家5次启动冻猪肉收储, 生猪养殖效益转好 |
4. 深加工产品价格维持高位, 深加工玉米需求增加 |
5. 新季玉米增产, 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开始增加 |
6. 商品涨价大环境支持玉米市场价格高位运行 |
7. 临储收购退出, 玉米市场进入自主供求时期 |
8. 国际玉米市场价格高位牵引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向上 |
五、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稻米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1.政策 |
2.供需 |
3.市场 |
4.天气 |
五、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大豆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大豆市场情况 |
1.购销情况 |
2.价格情况 |
3.加工利润 |
4.港存及海运费情况 |
四、影响价格变化因素分析 |
1.临储政策即将出台, 大豆价格底部稳固 |
2.进口成本高涨强力支撑国内市场 |
3.进口大豆供应充足 |
4.油粕价格高位运行, 油厂开工水平提高 |
5.农民惜售强烈支撑产区价格 |
6.CPI创23个月新高, 调控重点“防通胀” |
五、国际市场及进出口情况 |
1.国际市场 |
2.1~9月份国内进口大豆同比增长 |
六、后市预测 |
食用油市场 |
一、生产情况 |
二、供求平衡分析 |
三、食用油市场价格走势综述及市场特点 |
四、影响因素分析 |
1. 国储食用油抛售抑制油脂上行的空间 |
2. 阿根廷豆油进口限制解除增加国内供应 |
3. 季节性消费高峰及油脂刚性需求奠定上涨基调 |
五、国际市场及进出口情况 |
六、后市预测及操作建议 |
四、江苏 产区小麦价格趋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近代酒业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 郭旭. 江南大学, 2015(11)
- [2]2014年上半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与展望[J]. 刘泽莹,姜楠. 中国市场, 2014(28)
- [3]浅析2013年中国冬小麦收购策略[J]. 程黔. 种业导刊, 2013(07)
- [4]2012年国内外小麦产业发展特点、趋势及建议[J]. 姜楠,韩一军,李雪.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06)
- [5]中国粮油市场2012年7月份分析报告[J]. 刘正敏. 粮食与油脂, 2012(09)
- [6]2012年一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回顾及后期走势展望[J]. 焦善伟. 种业导刊, 2012(06)
- [7]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小麦市场回顾及后期走势展望[J]. 焦善伟. 农业展望, 2012(04)
- [8]低价粮源减少 麦市暗流涌动[N]. 张荣胜. 粮油市场报, 2012
- [9]2010年11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综述[J]. 中华粮网. 农业机械, 2010(31)
- [10]2010年10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综述[J]. 中华粮网. 农业机械, 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