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两种给药方式效果比较

阿托品两种给药方式效果比较

一、阿托品两种给药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贾晓妮[1](2021)在《罗汉果中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靶向活性成分色谱筛选及评价》文中提出中药作为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长期临床实践的产物,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和成本较低的优势,已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源泉。然而中药及其复方成分复杂,组方配伍灵活多变,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成分协同起效的特点,使得中药新药创制面临巨大挑战。破解上述挑战的核心是如何从复杂的中药中筛选靶向活性成分,以探索中药的功效物质基础,进而阐明其作用机制并揭示其科学内涵。本论文在前期随意固定化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色谱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β2-AR和M3-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3-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M3R)高活性定向固定化方法,开展罗汉果平喘活性成分筛选及评价研究,以期为受体色谱法在中药靶向活性成分筛选方面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对中药功效物质基础研究和新药创制具有一定的意义。全文共分5章,作者的主要贡献如下:1、建立了β2-AR及M3R定向固定化方法。在前期随意固定化方法的基础上,以提高固定化受体活性和稳定性为目标,基于卤代烷烃脱卤素酶与其底物卤代烷之间的特异性脱卤素反应,将Halo标签融合β2-AR和M3R通过一步反应分别定向固定至氨基微球表面制备两种受体色谱固定相。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受体色谱固定相形貌,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仪表征其元素组成;特布他林、甲氧那明和班布特罗三种配体色谱保留行为表征固定化β2-AR的配体识别活性和稳定性;阿托品、达非那新和毛果芸香碱三种配体色谱保留行为表征固定化M3R的配体识别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随意固定化方法相比,所建立的一步固定化方法能显着提高受体的配体识别活性和稳定性,具有特异性更高的优点,固定化受体能依据配体的保留行为差异识别其特异性配体,为高活性中药成分筛选提供了方法。2、明确定向固定化β2-AR及M3R可用于评价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采用直接进样法、非线性色谱法研究配体与固定化β2-AR和M3R的相互作用,评价配体与受体相互作用强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直接进样法测得特布他林、甲氧那明和班布特罗与β2-AR结合常数分别为1.51×104、1.23×104和1.93×104 L/mol,非线性色谱法测得三种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8?104、0.34?104和7.85?104 L/mol;两种方法测得阿托品、达非那新、毛果芸香碱与M3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0.28×105、1.92×105、1.19×105 L/mol,3.49?104、28.70?104、5.24?104 L/mol,上述结合常数的大小顺序与文献药物受体亲和力大小顺序一致:班布特罗>特布他林>甲氧那明;三种配体与β2-AR相互作用的主要氨基酸残基分别为Asn 312,Ser 203,Phe 193、Asn 312等;阿托品、达非那新、毛果芸香碱与M3R相互作用的主要氨基酸残基分别为Asn 152,Trp 192,Ala 235、Asn 507等,氢键和疏水作用为配体与β2-AR和M3R相互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上述研究为采用受体色谱法评价药物与β2-AR和M3R相互作用强度及机制提供了方法,有望为其它药物-受体相互作用快速评价提供借鉴。3、建立了罗汉果β2-AR及M3R靶向平喘活性成分筛选及快速评价方法。采用固定化β2-AR和M3R色谱对罗汉果提取液进行分析,收集保留成分,液相色谱多级质谱法鉴定其结构;直接进样法和非线性色谱法研究保留成分与β2-AR和M3R色谱的相互作用,评价其与β2-AR和M3R的相互作用活性;分子对接技术、离体气管实验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1-O-罗汉果苷V为M3R靶向成分,罗汉果苷V为同时作用于β2-AR和M3R的活性成分;直接进样法、非线性色谱法测得罗汉果苷V与β2-A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8.21×104和1.60×104 L/mol,与M3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10×104和2.00×104 L/mol,罗汉果苷V与β2-AR及M3R发生相互作用的主要氨基酸残基分别为Thr 110、Thr 195和Ala 237、Leu 198等,为中药β2-AR和M3R靶向成分筛选提供了依据,能为中药其它受体靶向活性成分的筛选和快速活性评价提供方法学参考。4、明确罗汉果苷Ⅴ具有显着的平喘作用。制备哮喘小鼠模型,通过测定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及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价罗汉果苷Ⅴ的平喘作用;选择离子对质谱法研究罗汉果苷Ⅴ药代动力学行为,评价罗汉果苷Ⅴ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罗汉果提取液、罗汉果苷Ⅴ、11-O-罗汉果苷Ⅴ、复合中剂量及高剂量均可降低哮喘小鼠IL-4、IL-5、IL-13、IL-17、Ig E、OVA-Ig E、Ig G1水平,上调IFN-γ水平,纠正Th1和Th2的平衡,缓解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减轻哮喘小鼠肺部炎性浸润情况,改善哮喘小鼠的肺组织形态,其中复合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肺组织形态与正常组相似;大鼠体内,罗汉果苷V在大鼠体内45 min达峰,吸收快、消除慢,表明罗汉果苷Ⅴ成药性良好。上述结果为明确罗汉果平喘功效物质提供了依据,对基于罗汉果苷V的中药创新药物研发具有积极意义。

邓之彤[2](2021)在《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动物试验研究评价中药食疗配方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并且阐明其作用机理。通过前后对照试验比较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探索畅幽悠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作用以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为治疗功能性便秘提出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中药食疗配方。方法:1.畅幽悠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疗效研究对30只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模型对照组6只,畅幽悠组9只,乳果糖阳性对照组9只。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制造功能性便秘SD大鼠模型。除了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连续20天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0 mg/kg每天一次灌胃以建立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治疗过程中,继续维持造模药物剂量。成模后按对应组别给药。畅幽悠用量为200 mg/kg。阳性对照组乳果糖用量为3340 mg/kg。采用墨汁对推进实验及粪便含水量检测评价治疗效果。检测粪便菌群结构、结肠组织、血浆的相关指标。2.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对31例符合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使用畅幽悠治疗30天,用量为每天3次,每次9g(1包)。采用便秘评分量表衡量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大便并进行16SrDNA检测。结果:(一)在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功能性便秘SD大鼠模型实验中,口服畅幽悠:1.可明显提高模型动物的粪便含水率,缓解便秘;恢复大鼠受到复方地芬诺酯抑制的肠蠕动功能;作用均与阳性对照物乳果糖相似;2.可修复模型大鼠结肠上皮组织的病理损伤;3.可通过调节血浆中影响肠道蠕动的相关神经递质如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促进肠蠕动。4.可调节肠粘膜屏障的通透性,下调Occludin和ZO-1蛋白及其对应的mRNA表达量以及下调水通道蛋白3、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增加粪便含水率;5.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粪便中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如Blautia,Ruminococcus,Roseburia,Coprococcus,Lachnospira 的相对丰度并且增加粪便中丙酸、丁酸、异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二)功能性便秘患者31例口服畅幽悠30天:1.观察到①18例周完全自主排便频率异常的患者经治疗后,有16例排便频率增加;②31例患者经治疗后,有26例患者大便大便性状变软;③31例伴有排便未尽感的患者经治疗后,有26例患者排便未尽感症状缓解;④19例伴有腹痛症状的患者经治疗后,有15例患者腹痛症状缓解;⑤26例伴有腹胀症状的患者经治疗后,有18例患者腹胀症状缓解;⑥24例伴有排便困难的患者经治疗后,18例患者排便困难程度降低。2.把31名患者的大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对治疗前采集的样本,把1号、2号、3号样本进行混样处理。随后对每3个连续标号的样本进行样本混合。最后将28号、29号、30号、31号4个样本混合成1个样本。治疗后采集的样本参照治疗前采集的样本进行样本混合。发现治疗后,患者答辩菌群结构与使用前相比,产短链脂肪酸相关菌属Butyricicoccus、Blautia、Lachnospira、Ruminococcus的相对丰度较使用前显着上升,益生菌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亦较干预前显着上升。结论:口服中药食疗配方畅幽悠,可明显恢复大鼠受到复方地芬诺酯抑制的肠蠕动功能,提高模型动物的粪便含水率,缓解便秘;修复模型大鼠结肠上皮组织的病理损伤。作用机理涉及:(1)调节血浆中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等影响肠道蠕动相关神经递质的水平,促进肠蠕动;(2)下调Occludin和ZO-1蛋白及其对应的mRNA表达量以及下调水通道蛋白3、水通道蛋白8的表达,改善肠粘膜屏障的通透性,增加粪便含水率;(3)增加粪便中Blautia、Ruminococcus等多种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的相对丰度并且增加粪便中丙酸、丁酸、异丁酸等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畅幽悠可明显改善便秘症状;并发现疗效与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属风度、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相关。因此,畅幽悠是一种对功能性便秘有效的中药食疗配方。畅幽悠是由国家卫生部颁发的药食同源目录中可用作食材的中药组成,在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有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畅幽悠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功能性便秘食疗配方。畅幽悠是冲剂,每袋9g的独立包装为患者服用提供了简便性。

余婉秋[3](2021)在《基于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与镇痛策略优化》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目的:观察对比吸烟与非吸烟人群门诊行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1.本研究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方案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排标准的120例患者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n=60),采集患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改良马氏评分、ASA分级、吸烟史、既往病史和生命体征基线。2.入胃镜检查室行常规左侧卧位,连接心电监护仪,自主呼吸面罩吸氧(4 L/min),静脉推注枸橼酸芬太尼50μg进行预镇痛处理,起效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2.0mg/kg,待患者MOAA/S评分≤2分即可进镜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可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注射液0.5mg/kg。检查期记录指标:(1)每3min采集患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率(HR);(2)每1min采集患者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3)时间变量指标:麻醉时间、内镜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4)药物使用情况;(5)呼吸、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及呃逆、恶心、呕吐等。3.胃镜检查结束后将患者送入PACU,连续监护至患者完全苏醒。记录指标:(1)每5min记录一次患者HR、NIBP;(2)每1min记录一次患者RR、Sp O2、MOAA/S;(3)记录麻醉医生、内镜医生满意度评分。当患者Aldrete评分≥9分后在家属陪同下离开医院,检查结束后次日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状况,并进行满意度评分。4.观察指标:(1)主要指标:(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2)循环系统波动及不良反应;(3)时间变量指标;(2)次要指标:(1)药物使用情况;(2)时间变量指标;(3)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4)内镜医生、主管麻醉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结果:1.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120例,剔除及脱落患者共8例,最终纳入112例患者,吸烟组55例,非吸烟组5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改良马氏评分、ASA分级比较,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基线、内镜操作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吸烟史:本研究收集吸烟组患者共55例,吸烟量均>10支/天,吸烟年限分布情况:(1)0-10年组共3例;(2)10-20年组共26例;(3)20-30年组为0例;(4)30-40年组共22例;(5)>40年组共4例。3.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麻醉诱导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例数分别为吸烟组34例(61.8%),非吸烟组32例(56.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分别为23例(41.8%)和24例(42.1%),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吸烟组RR<10次/分(呼吸抑制)的发生率(10.91%)显着低于非吸烟组(29.82%)(P<0.05)。术后咳嗽咳痰、呛咳、Sp O2<90%、需行托下颌手法、呼吸暂停及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两组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2)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吸烟组与非吸烟组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均为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其他不良反应:研究过程还观察到其他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为:(1)呃逆:吸烟组17例(30.91%)发生率显着高于非吸烟组8例(14.55%)(P<0.05);(2)头晕:非吸烟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4.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者麻醉诱导前、进镜时及入PACU时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1)血压: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患者给药后直至操作结束前的SBP、DBP、MAP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基线值,在给药后6min、12min时间点,吸烟组SBP低于非吸烟组,给药后15min时间点,吸烟组DBP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压下降均在安全范围内,其中需要药物干预的分别为吸烟组4例(7.27%),非吸烟组2例(3.51%),使用盐酸麻黄碱注射液6mg治疗后好转。吸烟组与非吸烟组PACU观察期SBP、DBP、MAP均逐渐上升至麻醉诱导前基线水平,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HR:吸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心率呈上升趋势,麻醉诱导后至患者完全苏醒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3)Sp O2及RR:两组患者给药后的Sp O2均低于麻醉诱导前面罩吸氧状态下的值,两组患者给药后至操作结束前各观察时间点Sp O2及R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在入PACU第6min至第13min非吸烟组Sp O2略高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Sp O2<90%的情况;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均未出现RR<10 bpm的情况,各观察时间点R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5.MOAA/S评分: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MOAA/S评分于麻醉诱导给药后开始下降,两组患者下降幅度相同,均于给药后2min内达到MOAA/S评分最低值,各观察时间点MOAA/S评分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PACU观察期两组患者MOAA/S评分逐渐稳定上升至基线水平,吸烟组患者MOAA/S评分升高幅度较吸烟组大,在入PACU3min、4min、6min、7min及11min,非吸烟组患者MOAA/S评分高于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药物使用情况:(1)丙泊酚注射液:吸烟组的丙泊酚使用总剂量大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追加例数分别为31例(56.4%)、30例(52.6%),平均追加次数均值分别为1.39次和1.20次,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吸烟组及非吸烟组患者芬太尼的使用剂量相同,无明显差异(P>0.05)。(3)麻黄碱及阿托品:麻黄碱及阿托品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7.时间变量指标:(1)苏醒时间: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患者最后一次给药至完全苏醒平均时间分别为18.3min、17.3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离院时间:吸烟组与芬太尼组满足离院标准时间分别为12.87min、12.67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麻醉医生、内镜医生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9.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患者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均无任何不适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次日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吸烟与非吸烟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均安全,总体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差异,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相近,但吸烟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丙泊酚用量、血流动力学波动均大于非吸烟患者。第二部分镇痛策略优化——阿芬太尼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目的:对比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效果。方法:1.本研究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研究方案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n=60)。采集NRS疼痛评分,余同试验第一部分。2.入室行常规左侧卧位,连接心电监护仪,自主呼吸面罩吸氧(4 L/min),阿芬太尼组静脉推注盐酸阿芬太尼注射液5μg/kg,芬太尼组按我院常规操作静脉推注枸橼酸芬太尼50μg进行预镇痛处理,起效后缓慢静脉推注丙泊酚注射液2.0mg/kg,待患者MOAA/S评分≤2分即可进镜检查,根据患者情况可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注射液0.5mg/kg。余同试验第一部分。3.检查结束后将患者送入PACU,连续监护至患者完全苏醒,记录患者NRS疼痛评分,余同试验第一部分。当患者Aldrete评分≥9分后在家属陪同下离开医院,检查结束后次日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状况,并进行满意度评分。4.观察指标(1)主要指标:同试验第一部分。(2)次要指标:(1)检查前、检查后NRS评分,余同试验第一部分。结果:1.本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120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119例患者,阿芬太尼组60例,芬太尼组5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人口学特征以及体格检查、改良马氏评分、NRS疼痛评分、ASA分级比较,既往病史、生命体征基线、内镜操作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给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总例数分别为27例(45.00%)和34例(57.6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呼吸系统不良反应: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发生呼吸系统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分别为23例(38.3%)和28例(47.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阿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开始至完全苏醒期间呛咳反应3例(5.00%)显着低于芬太尼组13例(2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咳嗽咳痰、RR<10 bpm、Sp O2<90%、需行托下颌手法、呼吸暂停、需行辅助通气的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循环系统不良反应: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观察到的循环系统不良反应仅有血压下降,均未发生严重低血压。血压下降发生率分别为阿芬太尼组3例(5.00%),芬太尼组3例(5.08%),其中需要药物干预的分别为3例(5.00%)和2例(3.39%),使用盐酸麻黄碱注射液6mg治疗后好转,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3)呃逆:研究过程还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仅有呃逆,阿芬太尼组4例(6.67%)显着低于芬太尼组11例(18.64%)(P<0.05)。3.NRS疼痛评分: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检查前、检查后均未诉疼痛,NRS疼痛评分均为0分,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4.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入PACU时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P>0.05)。(1)血压:两组患者给药后直至操作结束前的血压均低于麻醉诱导前基线值,两组血压下降均在安全范围内,各观察时间点SBP、DBP和MAP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PACU观察期血压逐渐上升至麻醉诱导前基线水平,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2)HR: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至患者完全苏醒期间各观察时间点H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3)Sp O2及RR: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低氧血症及呼吸抑制。给药后3min内阿芬太尼组Sp O2下降幅度大于芬太尼组,给药后1min至3min阿芬太尼组Sp O2低于芬太尼组,给药后11min时间点阿芬太尼组Sp O2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U观察期均各观察时间点Sp O2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检查期及PACU观察期各时间点RR变化差无明显差异(P>0.05)。5.MOAA/S评分: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均于给药后2min内达到MOAA/S评分最低值。麻醉诱导给药至操作结束前,阿芬太尼组MOAA/S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在给药后2-6min、12-14mim内,阿芬太尼组MOAA/S评分显着低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CU观察期MOAA/S评分逐渐稳定上升至基线水平,各观察时间点MOAA/S评分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6.药物使用情况:(1)试验药物:阿芬太尼组静脉推注盐酸阿芬太尼5μg/kg,最小剂量220μg,最大剂量420μg,平均剂量为309.00±45.09μg;芬太尼组按照我院常规操作静脉推注枸橼酸芬太尼50μg。(2)丙泊酚注射液: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的丙泊酚使用总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阿芬太尼组追加例数15例(25.00%)低于芬太尼组36例(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麻黄碱及阿托品:麻黄碱及阿托品使用情况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7.时间变量指标:(1)苏醒时间: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最后一次给药至完全苏醒平均时间分别为16.93min、16.64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离院时间:阿芬太尼组患者满足离院标准时间9.88min显着低于芬太尼组12.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阿芬太尼组麻醉医生、内镜医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均优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9.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阿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患者离院后次日电话随访均无任何不适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离院后次日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优化镇痛策略,将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可显着降低麻醉诱导后呛咳和呃逆的发生率,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离院时间,未增加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不良反应。

胡翠纹[4](2021)在《瑞马唑仑用药方式及影响心率变异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瑞马唑仑两种给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效果的影响目的观察瑞马唑仑两种给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评估持续泵注瑞马唑仑给药方式的可行性,为瑞马唑仑在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8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断静推组(I组)和持续泵注组(P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静脉推注瑞马唑仑5.0 mg后,在15分钟内,I组采用间断静脉推注瑞马唑仑维持镇静深度;P组采用持续泵注瑞马唑仑维持镇静深度。记录观察期间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连续数据,并以给药后患者BIS连续数据的标准差作为离散程度的统计学指标,来衡量镇静深度的波动情况和麻醉的平稳程度。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0 min相比,给药后两组SBP、DBP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组SBP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min相比,I组2-15 min HR明显升高,P组2 min、3 min 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I组HR 3-15 min明显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0 min相比,两组患者1-15 min BIS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1 min、11 min、12 min时BIS高于P组,4 min时低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用药量及BIS连续数据的离散程度小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和间断推注相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2)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和间断推注相比,可以减少用药量。(3)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和间断推注相比,BIS离散程度更小,镇静效果更平稳。第二部分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目的观察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患者镇静效果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与经典的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对比,为镇静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为3组,瑞马唑仑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咪达唑仑组(C组),每组30例患者。三组患者泵注药物持续时间为15分钟,其中A组在静脉推注瑞马唑仑5.0 mg后,持续泵注瑞马唑仑0.125 mg/kg,B组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持续泵注咪达唑仑0.06 mg/kg。记录给药前(T0)、给药开始后5分钟(T1)、10分钟(T2)、15分钟(T3),四个时间点患者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 O2)、警觉/镇静(OAA/S)评分、BIS值及上述时间点5分钟短时程心率变异性(HRV)频域指标,包括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记录三组患者观察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相比,T1时A组HR升高,T2、T3时B组与C组患者HR明显降低,且T2时B组患者HR明显低于A组,T3时B组患者HR明显低于A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T3时A组、B组与C组患者M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T3时三组患者OAA/S评分及BI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T3时A组、B组及C组LF降低,且T1、T2时A组LF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T2、T3时A组及T2、T3时C组HF降低,T1、T2、T3时B组H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2、T3时B组LF/HF降低,且明显低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可作为术前镇静用药。(2)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可使血压轻度降低,心率短暂轻度升高。(3)在相同镇静水平下,瑞马唑仑、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对心率变异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瑞马唑仑可以降低LF、HF,同时不明显改变LF与HF的均衡性。

马亚男[5](2021)在《木香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木香挥发油工艺。(2)探究木香及其炮制品的成分和药效差异,以期扩大木香临床用药种。(3)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中药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分析机制,为深入研究其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和结果:(1)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木香挥发油,通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以木香挥发油得油率为评价指标,最后确定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1,温度50℃,时间36 min。经过对最佳工艺进行试验验证,得到挥发油平均得油率为5.60%(RSD为1.17%),与理论预测值5.70%无显着差异,说明响应面法能够准确筛选出超声辅助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参数。(2)按药典方法测定木香不同炮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木香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高低排序均为生品>纸煨品>麸炒品>清炒品>麸煨品。木香炮制后,与生品木香相比较,其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都有所降低,但不同的炮制方式其含量降低的程度有所差异。(3)采用顶空进样技术结合GC-MS法对木香及其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分别鉴定出生品木香挥发性成分48种,占总检出物的94.67%;炒木香52种,占93.98%;麸炒木香41种,占96.42%;麸煨木香37种,占96.00%;纸煨木香46种,占94.26%。这表明木香经过炮制后,其挥发性成分种类产生变化。其中它们共有的成分仅有16个,包括β-榄香烯、α-紫罗酮、α-姜黄烯、β-紫罗酮、糠醛、环己烯、1-十五烯、等成分,但它们相对质量分数大小不一,这表明这些成分的含量在等量样品的情况下有所变化或减少或增加。采用GC-MS分析木香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生品木香有35种,占挥发油总量的93.58%;清炒木香40种,占94.64%;麸炒木香34种,占93.38%;麸煨木香41种,占95.48%;纸煨木香31种,占85.31%。木香及其炮制品有17个共有化学成分,包括β-榄香烯、7,8-二氢紫罗兰酮、反式石竹烯、α-紫罗酮、香叶基丙酮、α-姜黄烯、榄香醇、石竹素、桉叶-4,11-二烯、β-桉叶醇、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等成分。木香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四个炮制品中去氢木香内酯成分含量相比生品都有所降低,不同炮制品降低程度不同;木香烃内酯含量相比生品都有所减少,其清炒品减少较多。综合看来,木香不同炮制方法对木香的挥发性成分是有一定影响,对揭示炮制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4)以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作为指标,考察木香不同炮制品对小鼠不同状态下胃肠运动的作用。在给以木香不同炮制品治疗后,在正常状态下,清炒品、麸炒品对小鼠胃排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炮制品则没有显着作用;生品、清炒品、麸炒品能促进小鼠小肠推进。采用阿托品致小鼠抑制状态下胃肠运动模型,除清炒品外,其余木香生品和其炮制品均有拮抗阿托品抑制胃排空的作用。除麸炒品外,其余木香生品和其炮制品均能拮抗阿托品抑制小肠推进的作用。采用新斯的明致小鼠兴奋状态下胃肠运动,木香各炮制品都有拮抗新斯的明的兴奋胃肠运动的作用,但作用差异大,在相同剂量下,生品木香的胃残留率最大,小肠推进率最小,这表明与其炮制品相比,木香生品的拮抗新斯的明的兴奋胃肠运动的作用较强。(5)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潜在机制,结果筛得到2,4-Hexadiene,3,4-dimethyl-,(E,Z)-、Ambrosin和Methyl betulinate等97个化学成分是木香的作用活性成分;得到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关键作用靶点185个,其中包含AKT1、ALB、IL6、CASP3、SRC、TNF、MAPK1、CXCL8、HRAS、PTGS2、JUN、MMP9、IL1B、ESR1、HSP90AA1、TLR4、KDR、MTOR、APP、MMP2和IL2等21个核心关键靶点。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涉及到包括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调节细胞增殖、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在内的10个生物过程,核、细胞外空间、高尔基体和膜筏4个细胞组分,血红素结合和激酶活性2个分子功能。涉及到的KEGG通路有雌激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癌症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69条KEGG通路,其中涉及的22条相关疾病通路。结论:(1)超声辅助法可适用提取木香挥发油,且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超声提取木香挥发油具有一定价值。(2)木香经过犯火炮制后,使其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发生变化,或减少或增加,这导致木香生品和炮制品不同的药效物质基础;但在抑制和兴奋状态下的胃肠运动,生品木香的作用效果更好些。(3)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由多个中药木香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多个作用靶点、多个生物过程和多个通路共同起作用。体现了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整体观念。

伊琳(Elaine Florence Naitore Gitonga)[6](2021)在《小剂量阿托品化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有机磷中毒是急诊科室最常见的急症中毒。有机磷的毒性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 E),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阿托品是乙酰胆碱受体的拮抗剂,能逆转有机磷中毒的毒蕈碱胆碱能效应,一般建议患者快速阿托品化以恢复心肺功能,因此有可能引起阿托品中毒。阿托品中毒会导致胃肠动力降低,肠蠕动缓慢,从而导致少便少尿,有机磷化合物(OPC)代谢物逐渐增加,并且在体内不断进行肝肠循环。小剂量阿托品能够合理规避阿托品中毒,同时提升OPC排泄率,提高治愈率。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阿托品对乙酰胆碱酯酶水平、胆碱酯酶降低/失活率和急性肺损伤指标(肺干湿比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影响。我们还希望证实小剂量阿托品确实有助于维持胆碱酯酶的活性和安全性,降低可能的死亡率,并减少体内的敌敌畏(DDV)代谢物的数量。实验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动物模型(大鼠模型)分析大鼠暴露于DDV后,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和固定剂量的解磷定后胆碱酯酶降低/失活率。然后,按照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大鼠进行分组。暴露于较低剂量的阿托品可引起毒蕈碱症状的不完全转复,如口腔中出现唾液,而正常剂量和高剂量阿托品则相反(口腔粘膜干燥)。观察小鼠的核心温度(>38℃),以确保在增加阿托品剂量时没有发生阿托品中毒。从大鼠眼眶采血样作进一步评估。观察测定三组死亡率、胆碱酯酶水平、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失活率,有机磷中毒(OPP)肺损伤指标(肺干湿比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和血液内DDV浓度。实验结果:选择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品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几只大鼠出现呼吸衰竭,并进一步发展为呼吸心跳骤停。死亡7例,其中中毒组5例,小剂量阿托品组1例,高剂量组1例。计算三个不同组的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失活率。总体结果是,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组内平均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明显不同,即三组间有显着性差异;低剂量阿托品组在维持胆碱酯酶活性和控制死亡率方面表现良好;低剂量阿托品化降低了血液内DDV浓度。三组肺湿/干比值显示低剂量阿托品组由OPP引起的肺水肿较少。HE染色也证实了这一点,与其他两组相比,低剂量阿托品组肺泡壁增厚和出血更少。结论:小剂量阿托品是安全的,该组死亡率低且没有发生阿托品中毒。小剂量阿托品或轻度阿托品化可引起与排尿、排便和出汗有关的控制性毒蕈碱效应。我们人为调控的毒蕈碱效应使wistar大鼠体内有机磷代谢产物的排泄增加。不同剂量阿托品对胆碱酯酶失活率、OPP所致肺损伤和DDV代谢物排泄量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小剂量阿托品对治疗OP(有机磷酸盐)中毒有效的假说。我们发现小剂量阿托品能够增加OP的排泄率,维持胆碱酯酶活性,并且降低死亡率。

谭成维[7](2020)在《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 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老年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预防性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对老年无痛肠镜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疲劳综合征、麻醉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优化老年患者无痛肠镜麻醉前准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经遵义医学院(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附件1伦理1,2018-069,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号:Chi CTR1900026391),将老年无痛肠镜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40):即对照组,静脉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组(静脉输液组)和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组(口服术能组)。对照组按照传统肠道准备,未进行补液干预;静脉输液组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内静脉匀速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口服术能组受试者于无痛肠镜检查前2 h口服术能5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l。2.试验信息采集:(1)采集基线数据:患者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高血压病史等信息,记录患者静息状态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ASA分级、口渴、饥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2)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完成肠镜。观察受试者围麻醉期、肠镜操作期、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受检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入镜即刻(T2)、入PACU即刻(T3)的生命体征。围术期若出现循环呼吸抑制,按如下处理:(1)右上肢MAP降幅超过术前30%,给予麻黄碱5mg;脉率≤50次/分,给予阿托品0.25 mg;(2)低氧血症:行托下颌手法,必要时放置鼻咽通气或者口咽通气道,同时增加吸氧流量甚至面罩加压给氧。余按常规急救准备与处理。基于检查体位,本研究所有患者各时刻均左侧卧位测量右上肢血压。(3)记录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的剂量和次数;记录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4)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5)记录不良事件: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苏醒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vomiting,PONV)。(6)对受试者进行术后口渴、饥饿评分。(7)请主管麻醉医师、PACU护士和受试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评分表。(8)请受试者离开PACU前刻进行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评分,肠镜结束后24 h对受试者术后电话随访,并再次进行POFS评分。结果:1.基线数据三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民族,入室静息状态下生命体征、入室口渴评分、饥饿VAS评分等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2.血流动力学(1)MAP:麻醉诱导前即刻(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入PACU即刻(T3),三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镜即刻(T2),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R:T0、T2时刻,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HR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刻,三组间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 O2(%):T0、T1、T2、T3时刻,口服术能组、静脉输液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肠镜操作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反复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三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严重低血压、PONV和苏醒时间延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离室口渴评分、饥饿评分离室口渴评分、饥饿评分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低于静脉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受试者评分、麻醉医师评分和PACU护士评分受试者评分、麻醉医师评分,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U护士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离开PACU前刻和24 h后POFS评分(1)离开PACU前刻POFS评分: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术能组和静脉输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4 h后POF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和静脉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均能提高老年患者肠镜检查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轻术后即刻POFS。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减少术后口渴感和饥饿感,术前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效果更优,患者满意度更高。第二部分 床旁超声评估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价值目的:基于第一部分术前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对缓解口渴、饥饿感效果更优,本部分应用床旁超声对无痛胃镜患者术前2h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后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并评价床旁超声在无痛胃镜术前评估胃内容物的应用价值。方法:1.本研究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见附件1.伦理2,KLLY-2019-107,中国临床试验中心注册号:Chi CTR2000036307),选取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因消化道疾病就诊于我院,并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和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组(术能组,n=40)。对照组按照传统胃镜准备,无补液干预;术能组术前2h口服术能5 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l。2.试验信息采集:(1)采集基线数据,同第一部分。(2)床旁超声对胃内容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由同一名经过超声专业培训的麻醉医师使用飞利浦便携式超声Lumify,分别于平卧位、右侧卧位进行床旁超声胃内容物评估,记录检查完成时间。超声检查结束后立即将检查床移到待检区域,接心电监护,患者行左侧卧位待胃镜检查开始。(1)患者入胃镜准备室后,先仰卧位,后右侧卧位进行患者胃窦部扫描。选择凸阵低频探头,频率2-5MHZ,均匀涂抹耦合剂,将探头纵向放置在患者剑突下部位皮肤,旁矢状面轻微旋转探头扫查上腹部,在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或下腔静脉的水平处,肝左叶和胰腺之间矢状位平面识别出胃窦,选择胃窦收缩间隙期冻结图像。定性分析,确定胃窦内胃内容物并判断内容物的性质:液体和/或固体。(2)Perlas三分评分系统对胃内液进行半定量评估,以确定胃窦分级(0,1,2级):0分表示平卧位和右侧卧位胃窦部都无胃内容物,误吸风险低;1分表示平卧位没有胃内容物,右侧卧位胃内容物为液体,误吸风险较低;2分表示平卧位和右侧卧位都有明显的胃液,误吸风险较高;3分表示胃内为固体内容物,误吸风险高。0-1分为空腹,2-3分为饱胃。(3)右侧卧位测量胃窦垂直径线:头尾径(D1)、前后径(D2),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D1×D2)/4。(4)根据成人饱胃判断标准:Perlas评分0分或Perlas评分1分但是CSA<340mm2,判定为无胃内容物;Perlas评分1分且CSA>340 mm2,判定为中度胃内容物;Perlas评分2分无论CSA大小,判定为饱胃。(3)麻醉方法,术中并发症处理同第一部分。观察受试者围麻醉期、胃镜操作期、PACU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受检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入镜即刻(T2)、入PACU即刻(T3)的生命体征MAP、HR、Sp O2;记录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的剂量和次数。(4)入镜后请内镜操作医生从入镜时进入胃体开始吸引胃内容物,直至胃底将胃内容物最大程度从胃镜侧孔吸引至收集袋中,观察吸引物性质,测量其容积;记录术后诊断。(5)对所有患者测算的CSA与胃液量行相关性分析。(6)请胃镜操作医生进行胃蠕动评分。(7)记录胃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8)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9)记录不良事件:胃镜检查中反流误吸、呛咳、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苏醒延迟、PONV。(10)对受试者进行术后饥饿、口渴评分。(11)由主管麻醉医师、内镜操作医师、PACU护士和受试者分别填写满意度调查评分表。(12)请受试者离开PACU前刻进行POFS评分,胃镜结束后24 h对受试者术后电话随访,并再次进行POFS评分。结果:1.基线数据:对照组和术能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民族、入室静息状态下生命体征、入室口渴评分、入室饥饿评分等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2.床旁超声对胃内液的定性和定量评估:(1)所有患者床旁超声评估均在5min内完成。所有患者胃内容物均无固体。(2)对照组17例(17/40,42.5%)、术能组22例(22/40,55%)平卧位、右侧卧位均无胃内容物,Perlas评分0分;对照组23例(23/40,57.5%)、术能组18例(18/40,45%)平卧位无胃内容物,右侧卧位显示为液体,Perlas评分1分。Perlas三分评分系统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80例患者均成功测算CSA,其中对照组1例、术能组2例CSA超过340mm2,余77例患者CSA测量均<340mm2,两组患者胃窦部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成人饱胃评判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空腹。3.血流动力学和麻黄碱使用情况(1)MAP、HR、Sp O2(%):T0、T1、T2、T3时刻,口服术能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黄碱使用率和反复使用率口服术能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胃液量80例患者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7例,胃糜烂13例,胃息肉1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7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溃疡4例,慢性胃炎合并胃溃疡2例。患者胃液量均≤0.8mg/kg,两组患者间胃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共80例患者CSA与其胃液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9,p=0.001。6.胃蠕动评分胃蠕动评分术能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胃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胃镜操作时间、丙泊酚用量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术能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两组80例患者均未发生反流误吸。(2)呛咳、低氧血症、严重低血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ONV和苏醒时间延长口服术能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离室口渴、饥饿评分术后口渴、饥饿VAS评术能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受试者评分、麻醉医师评分、胃镜操作医师评分和PACU护士评分(1)受试者评分术能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医师评分、胃镜操作医师、PACU护士评分术能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离室POFS评分和24 h后POFS评分(1)离室POFS评分术能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h后POFS评分术能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床旁超声可快速评估无痛胃镜患者检查前的胃内容物,可作为评估胃镜检查前反流误吸风险的依据,对提高术中安全性具有较高价值。(2)术前2h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不增加胃内容物容积,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口渴感、饥饿感,缩短无痛胃镜患者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减少患者PONV和术后离室POFS,增加患者舒适满意度。

李涛[8](2020)在《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文中指出药理学是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学生通过药理学实验进行实践性环节的学习,了解获得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科学途径,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逐渐培养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创新型的工作打下基础。本研究对目前省内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的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固守“以验证理论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现状,提出了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概述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和该教学模式的涵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对我省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和内容,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结论,分析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设想。

窦志衡[9](2020)在《英文药学文本《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机辅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际医药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化,药学文本翻译需求迅速增加。此类文本翻译量大、翻译质量须符合专业要求,如何兼顾翻译效率与翻译质量成为职业译员面临的一大挑战。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笔者在济南雕龙医学翻译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参与了默沙东制药公司委托济南雕龙医学翻译有限公司的药学文本汉译项目,该项目由团队分工完成,笔者负责《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部分的汉译工作,本报告即关于这一翻译项目。笔者承担了该项目共计约1,5000单词的翻译量,时限7天完成。按照翻译公司的规定要求,同时也是当前国内医学文献翻译的普遍做法,首先,运用机辅翻译软件Memo Q完成了第一稿;其次,参照原文编辑第一稿,以期达到应用程度;最后,笔者按规定时间提交了译文,该译文已通过客户的验收并顺利结项。本报告回顾了此次翻译流程,并通过案例分析,探究了其中的问题及规律,重点探讨机辅翻译中应重视的三个问题:如何通过译前准备和译后编辑保证翻译质量和效率;如何运用相关翻译理论解决机辅翻译中的问题,从而得到高质量的译文;以及本次翻译实践可为类似机辅翻译提供哪些方法借鉴。在报告中,笔者引入了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机辅翻译实践、问题的分析及经验的总结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在翻译流程管理方面,翻译公司通常会提前制定标准化的翻译流程。以笔者实习的翻译公司为例,首先由项目经理完成译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术语库和记忆库并配置好机器翻译插件,为保证术语统一和译文编辑做好了准备;在译中,译员通过手动编辑和QA检查修正机器译文,得到人工译文;在译后,由专业审校人员对人工译文进行审校,接着由项目经理导出检查,统一译文格式,补充相关信息,从而保证译文质量。笔者引入豪斯模式作为理论指导,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该项目机辅翻译的操作过程,以及解决的具体问题。在对机器译文进行编辑的过程中,译员应关注以下问题:术语的准确性、隐性专业词汇的辨识、风格一致性、可接受性、长句、衔接性和连贯性。最后,笔者以案例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究了机辅翻译的普遍方法,具体包括:寻找对等术语;使用专业化语言;修正语言错误及标点符号;采用非人称结构;切分复杂句子;重复语法成分等。笔者期望本报告能为相关领域的机辅翻译提供借鉴。

崔妮娜[10](2020)在《华山参滴丸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引起的气管过度收缩,因其难治愈的特点被称为四大顽疾之一。华山参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温肺祛痰、平喘止咳的作用,以华山参提取物为原料的华山参滴丸临床应用多年,但其平喘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论文就华山参滴丸的平喘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动物模型和离体气管实验展开研究。本文采用HPLC-Q-TOF-MS的方法将华山参滴丸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在正离子模式下鉴别出1 1种生物碱。通过大鼠给药分析其入血成分,确定阿托品、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为华山参滴丸的有效成分。采用卵清蛋白致敏的方法建立过敏性小鼠哮喘模型研究其药效学。通过对小鼠行为学和体重的观察,肺指数和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以及对肺组织病理学的分析,结果表明华山参滴丸明显改善哮喘小鼠的行动迟缓,抑制其体重降低,降低肺指数,减少肺部总蛋白,减轻小鼠肺部炎症细胞的浸润,改善气道结构改变和气管收缩现象。本论文通过哮喘动物模型和离体气管组织研究华山参滴丸的平喘机制。通过分子对接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其抑制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华山参滴丸明显降低IgE的含量,其有效成分阿托品、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对IgE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可能抑制IgE与其受体的结合,阻止炎症的深化。并且,华山参滴丸通过降低IgE、IL-4、IL-5、ET-1和增加INF-γ的浓度,抑制Th2的过度分化,平衡Thl/Th2减轻气道炎症。除此之外,通过离外气管平滑肌研究其抑制气道高反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华山参滴丸通过影响KCa离子通道,阻断VDCC和ROCC通道,阻断细胞外Ca2+进入并抑制细胞内Ca2+释放舒张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其中,阿托品、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可能发挥主要作用。总之,本论文通过华山参滴丸的入血成分分析确定了其有效成分为阿托品、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通过动物哮喘模型和离体气管组织实验,明确了其平喘机制主要为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调节Th1/Th2的平衡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同时通过控制KCa通道及Ca2+内流和释放的途径舒张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本研究为华山参滴丸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二、阿托品两种给药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托品两种给药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罗汉果中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靶向活性成分色谱筛选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药物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1 以药理作用为导向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2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3 基于计算机辅助虚拟技术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4 基于亲和毛细管电泳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2.5 基于生物色谱的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1.3 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3.1 光谱法
        1.3.2 毛细管电泳技术
        1.3.3 分子对接技术
        1.3.4 亲和色谱法
        1.3.5 受体色谱法
    1.4 哮喘的研究现状
        1.4.1 哮喘的发病机制
        1.4.2 哮喘的诱因
        1.4.3 哮喘的治疗
    1.5 罗汉果简介
        1.5.1 化学成分研究
        1.5.2 药理作用
        1.5.3 毒理作用
        1.5.4 罗汉果平喘成分筛选方法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定向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仪器及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Halo标签融合β_2-AR、M_3R的诱导表达
        2.3.2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固定相的制备
        2.3.3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柱的制备
        2.3.4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固定相的形态学表征
        2.3.5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柱的特异性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Halo标签融合β_2-AR、M_3R的表达量及纯度
        2.4.2 固定化β_2-AR和 M_3R色谱固定相的形态学表征
        2.4.3 三种配体β_2-AR色谱保留行为
        2.4.4 三种配体M_3R色谱保留行为
    2.5 小结
第三章 固定化β_2-AR和 M_3R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评价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仪器与试剂
        3.2.1 仪器
        3.2.2 试剂
    3.3 理论
        3.3.1 直接进样法
        3.3.2 非线性色谱法
    3.4 实验方法
        3.4.1 三种配体与β_2-AR的相互作用研究
        3.4.2 三种配体与M_3R的相互作用研究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三种配体与β_2-AR相互作用的研究
        3.5.2 三种配体与M_3R相互作用的研究
    3.6 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β_2-AR和 M_3R在罗汉果受体靶向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仪器与试剂
        4.2.1 仪器
        4.2.2 试剂
    4.3 实验动物
    4.4 实验方法
        4.4.1 HPLC-MS/MS分析罗汉果化学成分
        4.4.2 罗汉果活性成分β_2-AR、M_3R色谱筛选与鉴定
        4.4.3 罗汉果β_2-AR靶向活性成分与β_2-AR相互作用研究
        4.4.4 罗汉果M_3R靶向活性成分与M_3R相互作用研究
        4.4.5 离体气管法研究罗汉果活性成分的舒张作用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罗汉果化学成分
        4.5.2 罗汉果活性成分β_2-AR、M_3R色谱筛选与鉴定
        4.5.3 罗汉果靶向β_2-AR活性成分与β_2-AR相互作用研究
        4.5.4 罗汉果靶向M_3R活性成分与M_3R相互作用研究
        4.5.5 离体气管法研究罗汉果活性成分的舒张作用
    4.6 小结
第五章 罗汉果靶向活性成分的药效学评价
    5.1 引言
    5.2 仪器与试剂
        5.2.1 仪器
        5.2.2 试剂
    5.3 实验动物
    5.4 实验方法
        5.4.1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的影响
        5.4.2 罗汉果苷Ⅴ药代动力学研究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哮喘小鼠给药剂量的确定
        5.5.2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外观及行为学影响
        5.5.3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的气道炎症的影响
        5.5.4 罗汉果活性成分对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5.5 罗汉果苷Ⅴ药代动力学研究
    5.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详细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药相关研究
        1.1.1 祖国医学关于便秘的研究
        1.1.2 祖国医学在肠道微生态方面的进展
        1.1.3 畅幽悠的来源以及符林春教授的学术思想
    1.2 西医学相关研究
        1.2.1 功能性便秘概述
        1.2.2 功能性便秘诊断
        1.2.3 功能性便秘形成原因与机制
        1.2.4 便秘的防治
    1.3 功能性便秘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
        1.3.1 功能性便秘动物模型效果评价
        1.3.2 功能性便秘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第二章 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耗材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1.5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
        2.2.2 模型的建立
        2.2.3 造模评价方法
        2.2.4 给药方案
        2.2.5 一般情况记录
        2.2.6 样本采集及处理
        2.2.7 提取RNA
        2.2.8 mRNA逆转录成cDNA
        2.2.9 实时定量PCR(RT-PCR)
        2.2.10 Western Blot检测
        2.2.11 病理检测
        2.2.12 免疫组化
        2.2.13 粪便菌群16SrDNA测序分析
        2.2.14 ELISA
        2.2.15 短链脂肪酸检测
        2.2.16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一般情况比较
        2.3.2 粪便含水率比较
        2.3.3 墨汁推进试验时间比较
        2.3.4 血清激素ELISA检测
        2.3.5 粪便16SrDNA检测
        2.3.6 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检测
        2.3.7 结肠组织PCR检测
        2.3.8 结肠组织蛋白印迹
        2.3.9 结肠水通道蛋白免疫组化
        2.3.10 结肠组织病理
    2.4 讨论
        2.4.1 畅幽悠的成分、组方及用量依据
        2.4.2 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的造模及评估
        2.4.3 畅幽悠增加粪便含水率机理的探索
        2.4.4 畅幽悠促进肠蠕动机理的探索
        2.4.5 畅幽悠对肠道菌门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5 小结
    2.6 创新点
    2.7 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排除标准
        3.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病例分组
        3.2.2 干预方案
        3.2.3 观察项目
        3.2.4 不良反应及处理
        3.2.5 疗效评定
        3.2.6 大便16SrDNA检测
        3.2.7 统计方法
    3.3 研究结果
        3.3.1 失访、脱落情况
        3.3.2 治疗前后疗效指标比较
        3.3.3 患者治疗前后大便16SrDNA检测
    3.4 讨论
        3.4.1 实验用药药量及依据
        3.4.2 治疗前后患者便秘及伴随症状的变化
        3.4.3 治疗前后患者大便16SrDNA检测的变化
    3.5 小结
    3.6 创新点
    3.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基于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与镇痛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镇痛策略优化——阿芬太尼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诊消化道内镜麻醉药物使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4)瑞马唑仑用药方式及影响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瑞马唑仑两种给药方式对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效果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持续泵注瑞马唑仑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缩略词表
附录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附录C 综述 麻醉管理常用药物影响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木香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 木香的现代研究
    1.1 木香的品种概述
    1.2 木香挥发油提取工艺
        1.2.1 水蒸气蒸馏法
        1.2.2 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法
        1.2.3 溶剂回流提取法
        1.2.4 其它提取方法
    1.3 木香的化学成分
    1.4 药理作用
        1.4.1 抗炎作用
        1.4.2 抗肿瘤作用
        1.4.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4.4 解痉镇痛作用
        1.4.5 抗变异链球菌作用
        1.4.6 其它药理作用
    1.5 讨论
2 中药木香炮制方法文献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2.1 木香古代炮制方法论述
        2.2.2 现代木香炮制方法概述
        2.2.3 木香炮制注意事项
    2.3 讨论
3 木香挥发油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材料
    3.2 方法
        3.2.1 木香挥发油的提取
        3.2.2 得油率的计算
        3.2.3 单因素分析
        3.2.4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因素分析
        3.3.2 Box-Behnken试验设计
    3.4 讨论
4 木香及其炮制品初步比较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木香及其炮制品制备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4.2.1 薄层鉴别研究
        4.2.2 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4.3 讨论
5 木香及其炮制品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一节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的挥发性成分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制备
        5.2.2 顶空GC-MS分析
        5.3 结果
        5.3.1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5.3.2 木香及其犯火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
        5.4 讨论
    第二节 木香及其炮制品的挥发油成分分析研究
        5.5 实验材料
        5.6 实验方法
        5.6.1 木香及其炮制品制备
        5.6.2 木香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提取
        5.6.3 挥发油成分分析
        5.7 结果
        5.8 讨论
6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小鼠不同状态下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动物
        6.1.2 木香及其炮制品制备
        6.1.3 实验药物及试剂
        6.1.4 实验仪器
        6.1.5 营养性半固体糊的制备
    6.2 实验方法
        6.2.1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正常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6.2.2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阿托品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6.2.3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新斯的明兴奋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6.2.4 统计学方法
    6.3 实验结果
        6.3.1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正常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6.3.2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阿托品抑制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6.3.3 木香及其炮制品对新斯的明兴奋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6.4 讨论
7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机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木香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获取
        7.1.2 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对应的靶点
        7.1.3 木香治疗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关键靶点的获取
        7.1.4 构建木香-成分-关键靶点-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网络图
        7.1.5 Gene ontology(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
    7.2 结果
        7.2.1 木香的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获取
        7.2.2 DGIM对应的靶点的获取
        7.2.3 木香-成分-关键靶点-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网络图
        7.2.4 Gene ontology(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
    7.3 讨论
结论
文献
个人简介

(6)小剂量阿托品化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和药品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2 给药
        2.2.3 血清和组织样品测定
        2.2.4 乙酰胆碱酯酶ELISA和胆碱酯酶降低率
        2.2.5 肺湿干重比
        2.2.6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2.2.7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死亡率
    3.2 胆碱酯酶降低或失活率
    3.3 血液内DDV浓度
    3.4 肺湿干重比(W/D)
    3.5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有机磷中毒的机制及阿托品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老年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床旁超声评估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术前口服多维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实用主义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合作学习理论
        五、情境学习理论
    第二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涵义
        一、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定义
        二、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三、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四、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与对象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第三节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和社会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教师层面
        四、学生层面
        五、课程层面
第四章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一、遵循问题导向
        二、坚持学生中心
        三、倡导小组学习
        四、加强组织引导
    第二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设计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评价
    第三节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教学对象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课时
        四、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案例
    第四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与改进
        一、研究的条件限制
        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三、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四、问题的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 2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3 高职高专学生药理学实验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 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课题研究
致谢

(9)英文药学文本《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机辅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Introduction
Chapter2 Brief Account of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3 Analysis and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3.1 Assessment of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Language of Target Text
        3.1.1 House’s Assessment Model
        3.1.2 Location for Target Language
    3.2 Design for Memo Q-aided Translation Procedure
        3.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3.2.2 Translating with Machine
        3.2.3 Post-translation Editing
        3.2.4 Review
    3.3 Summary
Chapter4 Translation Editing and Case Analysis
    4.1Field
        4.1.1 Accuracy of Terminologies
        4.1.2 Identification of Common Words Bearing Medical Implications
    4.2Tenor
        4.2.1 Style Consistency
        4.2.2 Acceptability
    4.3Mode
        4.3.1 Long Sentences
        4.3.2 Cohesion and Coherence
    4.4 Summary
Chapter5 Methods for Post-translation Editing
    5.1 Finding Exact Equivalents for Terminologies
    5.2 Using Technical Expressions
    5.3 Correcting Errors in Language and Punctuations
    5.4 Adopting Impersonal Structures
    5.5 Dividing Complex Sentences
    5.6 Repeating Grammatical Components
    5.7 Summary
Chapter6 Problems and Defects
Chapter7 Summary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1 Source Text
Appendix2 Target Text(Machine Version)
Appendix3 Target Text(Human Version)
Appendix4 Glossary

(10)华山参滴丸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哮喘的研究进展
        1.1.1 哮喘病理学的研究
        1.1.2 哮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平喘药物的研究进展
        1.2.1 西药
        1.2.2 中药
    1.3 华山参滴丸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2.5.1 HPLC-Q-TOF-MS物质基础分析
        2.5.2 哮喘动物实验
        2.5.3 离体气管实验
        2.5.4 分子对接
        2.5.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华山参滴丸的物质基础研究
        3.1.1 HPLC-Q-TOF-MS鉴别华山参滴丸的成分
        3.1.2 HPLC-Q-TOF-MS分析华山参滴丸的活性成分
        3.1.3 小结
    3.2 华山参滴丸对哮喘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3.2.1 小鼠行为学观察
        3.2.2 小鼠体重变化及肺指数
        3.2.3 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的含量分析
        3.2.4 肺组织病理学分析
        3.2.5 小结
    3.3 华山参滴丸的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
        3.3.1 华山参滴丸对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3.3.2 华山参滴丸对气道高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3.3.3 小结
    3.4 讨论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四、阿托品两种给药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罗汉果中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靶向活性成分色谱筛选及评价[D]. 贾晓妮. 西北大学, 2021(12)
  • [2]畅幽悠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邓之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吸烟人群无痛胃镜检查中不良反应评价与镇痛策略优化[D]. 余婉秋.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4]瑞马唑仑用药方式及影响心率变异性的研究[D]. 胡翠纹.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木香炮制前后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D]. 马亚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小剂量阿托品化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评价[D]. 伊琳(Elaine Florence Naitore Gitonga).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术前多维碳水化合物负荷在无痛胃肠镜中的应用[D]. 谭成维.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8]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D]. 李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9]英文药学文本《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理学效应和作用方式》机辅翻译实践报告[D]. 窦志衡. 济南大学, 2020(05)
  • [10]华山参滴丸对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D]. 崔妮娜.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阿托品两种给药方式效果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