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江与永嘉学派研究

周梦江与永嘉学派研究

一、周梦江与永嘉学派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兰军[1](2020)在《学缘与血缘——北宋永嘉学术传衍路径探究》文中认为北宋是永嘉学派初创期,以学缘与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永嘉学术传衍的主要路径。皇佑年间,王开祖在华盖山创办东山书院讲明理学,首开以书院为基地,借助学缘关系传播永嘉学术之风。林石、丁昌期除于塘奥塾、醉经堂讲学外,另辟以宗族联姻为媒介的传学渠道,建立起与元丰九先生间的学脉传承。周行己、许景衡等永嘉洛学士人既通过官学、书院、书塾讲学等拓展学术社群,又通过相互联姻及家学传承等血缘关系网络凝聚地域学术认同,形成鲜明的永嘉学术风格。

王莉[2](2020)在《叶适孟学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两宋时期,孟子其人其书其思想地位急剧上升,孟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但在“孟子升格运动”中,始终伴随着疑孟、“非孟”等现象。虽然这并非主流,但无疑是两宋孟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叶适是南宋着名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叶适是“非孟”学派,但通过对叶适本人的生平经历、学术文献的梳理可知,叶适本人在其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对孟子实际存在批判和称赞两种态度。目前,有关叶适孟学思想的全面研究的成果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叶适生平着述、道统论、心性论以及仁政论等方面,分析探讨叶适对于孟子思想的肯定、批判与发挥。如他在道统论方面,秉承尊孔重儒的原则,明确指出孟子不能续道统的问题,凸显叶适秉承孔子道统思想但又与程朱“道统论”颇不相同;在心性论方面,叶适持“内外交相成”等观点,认为程朱在诠释孟子“心性论”上存在与时代脱节之弊端,与南宋面临的时代困局尤其以富强为目的治国之道并不相干。为此,他从事功与南宋面临的严峻现实出发,在批判程朱道统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孟学思想,建构了以事功为核心的思想理论体系,亦对明清“实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非孟”潮流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叶适本人希望通过着书立说引导南宋朝廷致力政治、社会、经济建设以走出危机的人生愿景。这正是叶适孟学思想研究之价值所在与显着特点。

王锟[3](2020)在《永嘉学派研究平议》文中研究表明永嘉学派草昧于北宋"皇佑三先生"和"元丰九先生",开创于南宋郑伯熊、薛季宣,继陈傅良之弘扬而至叶适集大成。永嘉诸贤自南宋以来就进入学者讨论的视野。近百年永嘉学派的研究,始于清末民初的温州籍学人对永嘉学派的文献整理及精神弘扬,小成于1980-1990年代,大盛于2000年以来的十余年,推动了宋代永嘉学派研究的繁荣。然而在学术内在层面,永嘉学派的研究仍有待诸多改进与补足之处。

王曼曼[4](2019)在《皇佑三先生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皇佑三先生是指三位活跃于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公元1049年-1054年)前后的温州学者,他们分别是王开祖、林石、丁昌期,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宋学兴起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三先生治学以六经为师,注重对儒经义理的阐发并以此宣扬儒道;同时,他们也关注现实,主张践行古道;三先生特别是其中的王开祖,其思想尚未深入内圣领域的性命道德之学,主要是以儒经义理的阐释来推明治道,更倾向于外王之学。皇佑三先生思想中既包含了尊孔崇孟的儒道情怀;还具有明经笃行的经世主张;以及不立门户的包容心态。三人都选择在温州当地隐居着书,讲学授徒,倡鸣儒道,是宋代温州地区最早的一批乡先生,为宋代温州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永嘉之学的重要源头;三先生学术旨趣中务实致用的事功精神对南宋永嘉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永嘉学派事功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永嘉学派当之无愧的开山之祖;三先生特别是王开祖在宋学形成之初率先倡鸣“道学”,实为宋学先驱之一。

赵飞跃[5](2019)在《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炎二年(1028年),宋高宗躲避金人追击逃到温州,对温州地方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温州成为南宋次辅郡。温州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给温州士大夫带来了机遇,促进了温州士大夫群体的崛起。这一时期因政治斗争贬到温州的原中央官员,重新被起用,他们扶持的温州士子也依附他们参与政治斗争,在不同的政治集团之间游走。同时,在温州士大夫群体内部,他们也通过婚姻、师承以及家族内部关系而形成了不同的官僚关系网。通过自己的官僚网,他们对宋高宗时期的政治产生了影响,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在建炎南渡,宋金战争与和议,以及党争问题上,温州士大夫们都参与或发表过自己的主张,甚至对待不同问题产生过分歧,这都影响了他们的政治选择。宋高宗中后期通过绍兴更化以及科举改革使南宋文人风气得到恢复和发展,而温州士大夫群体也因为科举的改革逐渐走上仕途,担任官职,潜心学术,对温州地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南宋永嘉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为南宋永嘉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对于温州士大夫来说,虽然他们在宋高宗时期大多没有处在权利的核心阶层,自身依附的奥援也不同,但是他们内部之间大都秉有士风情操,往往能互相帮助,成为一个紧密的群体。

王念明[6](2019)在《《水心文集》(记、序)校注及其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叶适是宋时期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同时在文学上也颇有造诣,尤其是他的散文成就,历来备受称赞,而最能代表他的散文成就的文体中就有其记、序文。从叶适本人的创作实践看,他对记、序类文体也十分重视。但与叶适文学成就不相称的是,叶适的诗文到目前为止,学界仍没有一个利於深入与全面探讨的笺校整理本,中华书局《叶适集》也仅仅是初步的点校本。因此,本论文选取《水心文集》的56篇记体文、34篇序文予以校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叶适的全部现存记体文、序文做了相关论析。全文分为上、下编,上编为《水心文集》(记、序)部分的校注,并作其流传与校注说明;下编为叶适记、序文的相关研究。下编论析部分主要是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展开的。绪论部分首先是综述与叶适记、序文相关的已有成果的研究现状,其次是对本文的选题缘由以及必要的相关说明加以阐述。正文第一部分试图从永嘉地域文化的角度分析叶适记、序文创作的区域文化背景。永嘉偏僻的地理环境、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多层因素,形成了当地刚强质用、求真务实、积极进取的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好文”的文学传统,从而造就了叶适的事功思想及“工文采”、“好词章”的文学观念,而其记序文在语言上体现穷巧极丽的风格。第二部分探讨分析叶适的记、序文中所蕴含的风靡多姿的思想与内容,尤其是亭台楼阁记中所含有的从事功到道学的寓於各类形象中的思想与内容的分类探析是本文的核心与重点所在。其次,本文也重点探析了叶适书序中所包含的丰富而辨证的文学思想。第三部分则重点探讨了叶适记、序文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他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之工;二是文辞之工;三是风格上能雄肆与纡徐文风於一体。可见出叶适追求义理与事功,文学上追求文道并重,德艺兼成,体现在其记、序文的创作上,往往议论风发、义理正中;在艺术上力求独立创新,结构严谨,语言工丽,既有纵横雄肆的风骨也有纡徐悠长的气韵。

洪晓[7](2019)在《《水心文集》(墓志铭)校注及其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代表,叶适的事功之学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三足而立,学术成就的光辉掩盖了其碑志文的成就,叶适碑志文部分的研究尚待深入。至於叶适文集的整理笺注方面,目前尚未有一个符合学术研究的校笺本出现。故本论文分为上、下编,上编选取《水心文集》的墓志铭部分予以校注;下编在此精读校注的文献基础上,对叶适碑志文加以探析。下编论文部分为三个层面加以论述。第一部分是从两个方面分析叶适的碑志文创作对韩愈、欧阳修碑志文承嬗离合。首先,在碑志文的文体观上,韩愈“不平则鸣”与其谀墓之作存在着矛盾,欧阳修秉承向善目的,隐恶扬善,这与其事信实录原则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处。叶适碑志文体观一方面继承韩愈、欧阳修的相关思想,另一方面又克服两位前(5大家的矛盾,将碑志文的文论及创作真正提升到“文章家大典册”的崇高地位,使之从世俗应酬文体提升到等同於典册的正统文学地位。其次,在具体创作手法上,通过行文模式、选材、笔法、表达方法、描写手法这几个方面写出叶适对韩愈、欧阳修碑志文具体创作手法上的承而有变。第二部分是对叶适碑志文独出机杼的“自家物色”予以分析探讨。首先是叶适以景入文,不仅是为烘托人物形象,且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中多有寄托。其次,叶适受《史记》合传的启发,创新碑志文体式,并志二公。最後,叶适的铭文还呈现散文化倾向,突破讼德与韵文写作的束缚,使铭文开始承担叙事、议论、抒情的功能。第三部分是特予分章论析叶适“自家物色”中的女性碑志文的异样形象与隐含其後的女性观。叶适秉承较为开明的女性观,不仅欣赏女性不同常人的异德,而且突破男尊视角,把女性与男性并论,写女子不让须眉。叶适打破以往碑志文中女性千篇一律的刻板形象,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邱阳[8](2018)在《陈亮及其文学研究》文中指出陈亮是一位对中国思想史、文学史贡献较大、影响深远而又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生性豪迈,坚决主张抗金复国,为此曾六达帝廷、两讥宰相,却被时人疑为汲汲于功名利禄;他行事乖张、发言无忌,上至朝廷重臣下至邻里乡人不乏对其侧目者,其两度遭诬而身陷囹圄更是凄楚难言之尴尬经历;他不喜道德性命之学,不以儒者自期,身后却位列《宋史·儒林传》,而《宋元学案》亦为其单列学案以彰其事功之学;其文章兼备众体、成就甚高,却往往仅以政论家形象现于后世学者笔下;其词作以婉约清切、恬淡隽永者为多,却以辛派豪放词人身份为后人乐道。陈亮早年备极坎壈,仕途蹭蹬,虽有屡次伏阙上书之壮举,却终不能解生活之困;晚岁终获高第而得官,却未及赴任而遽卒。陈亮之一生,既是悲剧的,亦是喜剧的;陈亮之性格,既是自卑的,亦是自负的。备尝人间荣辱的陈亮在殿试中魁之后自拟为“人中之龙,文中之虎”,恰是对其一生得意之处的炫耀与总结。本文选取陈亮这一人物及其文学为研究对象,拟分上、下两编,试图对其作一客观全面剖析,力求更鲜活、真实地将陈亮的形象呈现出来。上编为陈亮生平事迹研究,侧重文献考证。第一章为陈亮生平事略、家世考。关于陈亮的生平、家世,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年谱、传记即各有数种版本,但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如陈亮生卒年、卒因、生地、身世及其生平中若干重要事件,如上书次数、系狱次数、斩马盗马事件真伪、其在朱唐交恶事件中的角色等,学界迄今仍存较大争议。故本章对陈亮的基本生平不作重复叙述,而重点选取其生平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进行考辨。对于其家族世系问题,则在吸收前贤成果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第二章至四章分别从政界官宦、浙东学人、闽赣知交等角度论述陈亮交游之况。陈亮虽终生布衣,却与诸多政界官宦来往颇密。这其中既有赏识提携陈亮的参知政事周葵、丞相周必大、吏部尚书韩元吉、吏部侍郎章森、侍御史章服,亦有助陈氏父子脱狱的丞相叶衡及王淮,其他与陈亮有交游行迹之官宦达数十人,陈亮之人格影响力可见一斑。故第三章重点叙述与陈亮交游事迹较多、对其生平影响较大之官宦,其他官宦与陈亮交游之况则按交游年份汇入一表,以求直观全面。因地缘便利及学术旨趣相近,身在婺州的陈亮与同在浙东的永嘉学人郑伯熊郑伯英兄弟、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及金华学人吕祖谦吕祖俭兄弟交谊深厚、往来颇密。此外,浙东尚有王自中、倪朴此类与陈亮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者。正是在与诸多学问深厚的浙东学人的交往中,陈亮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并开创了永康学派,门下有诸多服膺并极力传播其学之弟子。故第四章重在叙述陈亮与浙东代表性学人之间的交游之迹,间对浙东学派内部各家学说的异同作比较分析,以探寻陈亮思想形成的轨迹及其思想学说的特点。陈亮与其他浙东学人及乡人交游之况亦汇入一表,求全以备览。与陈亮同时代的学者、文人中,朱熹为孔子之后集儒学之大成的第一流思想家,辛弃疾不论作词数量还是词作成就皆堪称中国词史第一人,故而本文第五章专门讨论陈亮与朱熹、辛弃疾的交游之况,并穿插陈朱思想对比分析及辛陈词作对比分析。陈亮交游之况向为学界所忽视,相关研究成果不丰。上述三章以人物为经,以时间为纬,多方爬梳,精心考证,在呈现陈亮交游网之同时兼及其思想、文学成就,为下编作铺垫。下编为陈亮文本创作研究,在坚持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注重文学性分析。陈亮诗文集、词集及创作、编选的其他着述版本众多,何格恩、邓广铭等先生曾对陈亮文集版本作过精细考证。本文第五章在继承前贤研究成果基础上广泛搜罗近世及海外陈亮集版本并加以叙述介绍,惜笔者学识、精力皆不足,有诸多版本并未亲见,故版本介绍部分详略不一,此为本文目前一大憾。陈亮之文章成就,古今评价皆甚高,但由于受政治因素影响,学者的关注点多在其政论文。而陈亮之文的数量占其别集作品十分之九,其分量之重不言自明。陈亮不仅精于政论写作,兼擅墓祭、序跋、祝祷等文体,且在科举制度渐趋完备的南宋时期大力作时文以教导士子,故本文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从时文、古文角度,对陈亮之文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对时文侧重内容分析,对古文侧重艺术分析,以纠学界长期忽视陈亮时文而对其古文成就认识不全之弊。陈亮词作数量虽不多,对后世影响却不小。对其词作之成就,历来争议颇多,故本文第八章不单就陈亮词立论,而是将其放在南宋词史视野下进行观照,从其对前代词人的继承、与同代词人的比较、对后世词人的影响等角度加以分析,并选取李清照、辛弃疾、刘克庄等不同时段的词人作为代表性作家进行对比,以对陈亮在南宋词史中的地位作一客观评判。由于陈亮诗歌作品数量较少、成就不高,本章对其不作重点论述。对于陈亮之思想学说及成就,历来论述汗牛充栋。笔者学有不逮,且在交游考部分对此间有论述,故不再列专章加以赘述,仅在附录中对前贤成果加以梳理,间呈管见,以免阙如之嫌。附录二、三分别为增订本《陈亮集》所收作品编年目录及集外佚文情况,以期为未来《陈亮集》的重新修订及全集注释本的面世尽菲薄之力。

郑根成[9](2018)在《永嘉学派的学术渊源》文中认为永嘉学派自王开祖开学风之先,而后历经元丰太学九先生引洛学入两浙,郑伯熊、薛季宣中兴永嘉学术以及叶适集大成等几个阶段。在此期间,其学术旨趣由早期的"必竞省以御物欲"转向后期的"必弥纶以通世变"。深入考察永嘉学派的发展,可以得出关于永嘉学术的两个重要论断:其一,永嘉学术代表了儒学在两浙路的最早承继与发展,在其本质上,永嘉学术并非狭隘的地域性学术思想,其兴起与发展所开启的既是浙学发展的新气象,也是两宋以来传统儒家之继承与发展的新气象;其二,永嘉学术的事功思想虽然在薛季宣时代才得以明确,但王开祖、周行己等早期永嘉学者的思想中就已经内蕴了事功的学术取向。尤为值得强调的是,永嘉学术的事功取向并非狭隘的功利主义,它与儒学传统的合"内圣"与"外王"的义利观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凌一鸣[10](2017)在《晚清文化家族的构建 ——以瑞安孙氏为中心》文中提出明清时期,许多地方士绅以家族形式在内部建立学术文化的传承机制,并向外产生辐射影响,在地方上形成了所谓“文化家族”的形象。晚清时期,随着环境的急剧变化,一些后起的士绅家族难以完全沿用长期以来的成功模式,谋求家族发展,故而根据时局和自身的特性因势调整,以期迅速崛起并长久延续,温州瑞安的孙氏家族即其中一例。瑞安孙氏肇起于晚清孙衣言、孙锵鸣兄弟的科举成功,在地方上缺乏足够的根基,仅依赖二人的官方身份而实现地位的迅速提升,并在太平天国前期达到顶点。时任广西学政的孙锵鸣以奉旨回乡办团的身份跻身地方权力格局的中心地位。通过筑堡、办团、捐输等形式,孙衣言兄弟意图效仿曾国藩的路径,巩固家族在地方的主导地位。但在此过程中,孙氏及其领导的乡团与地方官绅间的矛盾一再激化。金钱会事件爆发后,孙衣言兄弟在地方势力博弈中积累的隐患暴露无遗。在众叛亲离之下,不但孙衣言兄弟苦心经营的成果付之东流,孙锵鸣的仕途也走向了终点。经此重创,孙衣言开始反省家族建设策略,放弃了以政治为中心的规划,引导家族建设的路线向学术文化方向偏移。南宋时期活跃一时的永嘉学术被乡邦人士普遍认为是遥远的文化记忆,孙衣言兄弟看中其可供发掘的广阔空间。通过以清中前期瑞安名儒孙希旦作为扭结地缘、学缘、血缘的枢纽,瑞安孙氏开始一步步建立与永嘉学派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以此丰富家族的文化积淀。尽管在乡学脉络构建层面,孙氏无甚创见,甚至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认可,有意混同文脉与学脉的意涵。但借由长期大量的乡邦文献整理工作,孙衣言依然逐步夯实了自己的乡学权威地位,并沿着由个人而家族的取径,实现“乡学家学化”的进程。为了配合家族的转向,瑞安孙氏也在家族设施上做了相应的调整。通过新居的营建和族谱的修订,孙氏力图填补自己单薄的家史。出于凸显家族以文化为传承的特性,瑞安孙氏积极建立家族教育机构——诒善祠塾,以及藏书楼——玉海楼。这一时期,家族策略的核心理念也在诒善祠塾的课程设置与玉海楼的藏借规约中得以体现。这些家族设施的设置和一定程度上的公开也在夯实瑞安孙氏塑造的文化家族形象。孙衣言死后,虽然其子孙诒让为了顺应时代需求,对家族发展策略作了一些修正,但其由文教切入重新介入地方政局的计划最终未能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安孙氏文化家族的形象愈趋稳定,但是孙氏对地方事务的干预力度却无法与后起士绅项崧、陈黻宸、陈虬、宋恕等相比。新一代的地方士绅掌握了地方文化的话语权,他们承认并利用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作为历史人物的地位,以统合地方各势力的博弈。孙氏家族本身反而丧失了对于逝去不久的家族成员的阐释权,成为新鲜的历史记忆和“活着的纪念碑”。在晚清的历史环境下,士绅家族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也有特殊时代造就的特殊机遇。瑞安孙氏虽属个案,却可以体现当时士绅家族所需解决的共同问题。面对各个家族不同的境况,各家族领导者会根据具体条件作出不同取径。“文化家族”的形象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纪念碑,其形象的接受过程并非由其塑造者主导,而是由后起的地方士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加工、发挥与利用。

二、周梦江与永嘉学派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梦江与永嘉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叶适孟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叶适生平事略
    2.1 时代与学术背景
    2.2 叶适师承与交游事略
    2.3 叶适思想的主旨与特点
    2.4 叶适生平着述
第三章 叶适“尊孔非孟”的道统观
    3.1 孔孟“道统论”的主旨
    3.2 叶适对程朱“道统论”的批判
    3.3 叶适对孔孟“道统论”的重建
第四章 叶适对孟子“心性论”的批驳与质疑
    4.1 孔孟“心性论”
    4.2 “无独指心”的“心性论”特质
    4.3 “内外交相成”的成德之道
第五章 叶适对孟子王道仁政的批判与发挥
    5.1 叶适对孟子王道思想的肯定
    5.2 叶适对孟子“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的肯定和发挥
    5.3 叶适对孟子“仁政论”的批判与发展
第六章 叶适孟学思想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与成就
    6.1 在永嘉学派中的地位及对明清“实学”思想的影响
    6.2 在孟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6.3 叶适孟学思想现代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叶适“尊孟”类文献
    附录2 叶适“非孟”类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3)永嘉学派研究平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永嘉学派绍述、弘扬及整体研究
二、永嘉学派的滥觞:对“皇佑三先生”与“元丰九先生”的梳理
三、永嘉学派之中坚: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研究
四、永嘉之学集大成者叶适的研究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五、结论

(4)皇佑三先生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综述
    2、选题意义
    3、研究方法
    4、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特点
    (一)经济概况
    (二)政治特色
    (三)思想动态
二、皇佑三先生主要思想及其特点
    (一)皇佑三先生及其主要思想
        1.推明治道的政治思想
        2.初涉性命的哲学思想
        3.尊经重道的治学思想
        4.践行古道的伦理思想
    (二)皇佑三先生思想特点
        1.尊孔崇孟的儒道情怀
        2.明经笃行的致用主张
        3.不立门户的包容心态
三、皇佑三先生思想的影响
    (一)永嘉师道之立
    (二)永嘉事功思想之萌蘖
    (三)伊洛未作之时倡鸣“道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概况
    (一)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的形成背景
        1.温州独特的经济地理条件
        2.朝廷政要知温州带来机遇
        3.士风浸盛而形成的浓厚文化氛围
    (二)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的归属
        1.秦桧集团的温州士大夫
        2.依附赵鼎的温州士大夫
    (三)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的特点
        1.《宋史》立传者较多
        2.缺少权利核心阶层的人物
        3.缺少思想上的着名人物
第二章 温州士大夫群体与宋高宗时期的朝政
    (一)建炎南渡对温州士大夫的影响
        1.建炎南渡与温州士大夫的机遇
        2.温州士大夫在南渡后的态度
    (二)温州士大夫与绍兴和议
        1.反对和议的温州士大夫
        2.支持和议的温州士大夫
    (三)温州士大夫与绍兴更化后士风的重塑
        1.绍兴更化的内容
        2.绍兴更化与温州士大夫的平反
        3.王十朋与温州士大夫士风的重塑
第三章 温州士大夫群体与宋高宗时期的党争
    (一)温州士大夫与宋高宗初期的党争
        1.宋高宗初年党争的背景
        2.李纲与黄潜善、汪伯彦的党争
        3.温州士大夫在宋高宗初年党争中的表现
    (二)温州士大夫与秦桧的相党政治
        1.赵鼎与秦桧的党争背景
        2.赵鼎与秦桧的斗争表现
        3.温州士大夫在赵鼎秦桧党争中的表现
    (三)温州士大夫与宋高宗禅位后的党争
        1.宋高宗禅位前后的朝政党争背景
        2.张浚、汤思退党争表现
        3.温州士大夫在张浚与汤思退党争中的表现
第四章 温州士大夫与宋高宗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
    (一)宋高宗对科举制度的重建与改革
        1.增加解额
        2.重订开科和考试时间
        3.类省试出现
    (二)科举改革后温州士子的科举情况
        1.科举人数增加
        2.同榜进士增多
        3.高科举子较多
    (三)科举改革对温州士大夫群体形成的影响
        1.以家族为纽带,形成家族士大夫群体
        2.以婚姻为翘板,形成姻亲士大夫群体
        3.以道业为基础,形成师统士大夫群体
第五章 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与宋代永嘉之学的发展
    (一)宋高宗时期永嘉学术思想的发展
        1.元丰九先生思想在宋高宗朝的延续
        2.郑伯熊兄弟奠定了永嘉之学的新阶段
        3.薛季宣从永嘉之学到永嘉学派演变
    (二)温州士大夫在永嘉学术传承中的作用
        1.创办书院
        2.着书传世
    (三)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对后来永嘉学派的影响
        1.奠定了永嘉学派的一脉相承
        2.推动了永嘉学派名扬科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水心文集》(记、序)校注及其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编《水心文集》(记、序)校注
    一、《水心文集》(记、序)校注说明
        (一)关於《水心文集》的流传与整理
        (二)关於《水心文集》(记、序)的校注说明
    二、《水心文集》(记、序)校注
        白石净慧院经藏记
        江陵府修城记
        汉阳军新修学记
        觉斋记
        烟霏楼记
        李氏中洲记
        司马温公祠堂记
        六安县新学记
        绩溪县新开塘记
        乐清县学三贤祠堂记
        醉乐亭记
        金坛县重建学记
        沈氏萱竹堂记
        石洞书院记
        时斋记
        温州开元寺千佛阁记
        宿觉庵记
        龟山杨先生祠堂记
        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
        瑞安县重建廰事记
        敬亭後记
        留耕堂记
        上蔡先生祠堂记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
        晋元帝庙记
        瑞安县重修县学记
        利涉桥记
        台州重建中津桥记
        北村记
        信州敎授廰记
        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
        叶岭书房记
        风雩堂记
        温州新修学记
        漳浦县圣祖殿记
        绍兴府新置二庄记
        东嘉开河记
        郭氏种德庵记
        信州重修学记
        长溪修学记
        温州社稷记
        季子庙记
        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
        永嘉县社稷记
        南安军三先生祠堂记
        台州州学三老先生祠堂记
        寳婺观记
        宜兴县修学记
        潼川府修城记
        连州开楞伽峡记
        茶陵军减苗置寨记
        栎斋藏书记
        湖州胜赏楼记
        送刘茂实序
        石庵藏书目序
        东溪先生集序
        沈子寿文集序
        阴阳精义序
        粹裘集序
        龙川集序
        纪年备遗序
        丁少詹文集序
        巽岩集序
        平阳会书序
        黄子耕文集序
        周会卿诗序
        观潮阁诗序
        谢景思集序
        覆瓿集序
        徐斯远文集序
        松庐集序
        黄文叔诗说序
        归愚翁文集序
        送戴许蔡仍王汶序
        送林子柄序
        周南仲文集後序
        黄文叔周礼序
        王木叔诗序
        徐德操春秋解序
        法明寺敎藏序
        宗记序
        胡尚书奏议序
        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
        罗袁州文集序
        送卢日新序
        播芳集序
        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下编 《水心文集》(记、序)相关问题研究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一)关於叶适其人其学的相关研究概述
        (二)关於叶适记、序文的相关研究
        二、选题缘由及相关说明
    第一章 叶适记、序文创作的区域文化背景
        第一节 叶适的生平与思想
        一、叶适生平
        二、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叶适记、序文创作与永嘉区域文化
        一、永嘉地区的人文传统
        二、永嘉地区的文学传统
        第三节 记、序文的发展流变与文体界定
        一、记体文的发展流变
        二、记的文体界定
        三、序的文体界定和发展流变
    第二章 叶适记、序文的思想与内容特点
        第一节 叶适记体文思想与内容特点
        一、亭台楼阁记:叶适道德、道学体系的缩影
        (一)求导求学,生死以之的士人价值观
        (二)瞻仰先贤名士,宣扬圣贤之德
        (三)摹绘官吏形象,寓其仁简爱民事不弛废的政治理念
        (四)求乎事功的的道统精神
        (五)抑异退夷而不“强为攘斥”的佛学理性态度
        二、学记、藏书记:叶适为学、劝学体系的缩影
        (一)叶适学记、藏书记的渊源
        (二)叶适学记、藏书记的思想与内容特点
        第二节 叶适序文思想与内容特点
        一、书序:叶适文学思想之渊薮
        二、赠序:殷殷送别与劝谏之载体
    第三章 叶适记、序文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之工
        二、文辞之工
        三、兼雄肆与纡徐文风於一体
        (一)叶适记、序文对苏轼雄肆文风的承继
        (二)叶适记体文、序文对欧阳修纡徐文风的承继
        (三)“自家物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叶适序文1佚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水心文集》(墓志铭)校注及其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编《水心文集》(墓志铭)校注
    一、《水心文集》的流传与整理
    二、关於《水心文集》(墓志铭)的校注说明
    三、《水心文集》(墓志铭)校注
        陈少南墓志铭
        叶君墓志铭
        墓林处士墓志铭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
        宋故宣敎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铭
        将仕郎嵇君墓记
        宋杜君墓志铭
        媛女瘗铭
        陈君墓志铭
        故朝散大夫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周先生墓志铭
        故太硕人臧氏墓志铭
        叶君墓志铭
        厉君墓志铭
        翰林医痊王君墓志铭
        郭府君墓志铭
        郭处士墓志铭
        安人张氏墓志铭
        高夫人墓志铭
        徐德操墓志铭
        忠翊郎致仕蔡君墓志铭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
        陈彦群墓志铭
        姜安礼墓志铭
        杨夫人墓表
        丁君墓志铭
        张令人墓志铭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吕君墓志铭
        丁少詹墓志铭
        姚君愈墓志铭
        郑仲酉墓志铭
        彭子复墓志铭
        宋武翼郎新制造御前军器所监造官邵君墓志铭
        沈元诚墓志铭
        奉议郎郑公墓志铭
        宋邹卿墓志铭
        承事郎致仕黄君墓志铭
        朝奉大夫致仕黄公墓志铭
        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
        林伯和墓志铭
        翁诚之墓志铭
        夫人薛氏墓志铭
        致政朝请郎叶公圹志
        高永州墓志铭
        朝散大夫主管冲佑观鲍公墓志铭
        庄夫人墓志铭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
        着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
        朝请大夫司农少卿高公墓志铭
        夫人林氏墓志铭
        孙永叔墓志铭
        林正仲墓志铭
        夫人徐氏墓志铭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蔡知合墓志铭
        徐道晖墓志铭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
        陈叔向墓志铭
        黄子耕墓志铭
        台州敎授高君墓志铭
        戴夫人墓志铭
        刘子怡墓志铭
        刘夫人墓志铭
        沈仲一墓志铭
        胡崇礼墓志铭
        校书郎王公夷仲墓志铭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
        陈秀伯墓志铭
        着作佐郎钱君墓志铭
        刘建翁墓志铭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
        高令人墓志铭
        叶君宗儒墓志铭
        李仲举墓志铭
        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
        中奉大夫太常少卿直秘阁致仕薛公墓志铭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
        建康府敎授惠君墓志铭
        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
        中奉大夫直龙图阁司农卿林公墓志铭
        草芦先生墓志铭
        袁声史墓志铭
        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
        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
        邵子文墓志铭
        虞夫人墓志铭
        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
        太学博士王君墓志铭
        朝请大夫直龙图阁致仕沈公墓志铭
        宜人郑氏墓志铭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
        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
        毛积夫墓志铭
        徐文渊墓志铭
        故通直郎清流知县何君墓志铭
        夫人陈氏墓志铭
        刘靖君墓志铭
        郑景元墓志铭
        东塘处士墓志铭
        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副赵公墓志铭
        厉领卫墓志铭
        赵孺人墓铭
        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
        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
        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
        太孺人唐氏墓志铭
        故大宗丞兼权度支郎官高公墓志铭
        舒彦升墓志铭
        巩仲至墓志铭
        史进翁墓志铭
        林德秀墓志铭
        宣敎郎夏君墓志铭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
        故宝谟阁待制知平江府赵公墓铭
        孺人周氏墓志铭
        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夫人钱氏墓志铭
        朝议大夫秘书少监王公墓志铭
        郭伯山墓志铭
        竹洲戴君墓志铭
        包顒叟墓记
        资政殿学士参政枢密杨公墓志铭
        夫人王氏墓志铭
        滕季度墓志铭
        国子祭酒赠宝谟阁待制李公墓志铭
        周镇伯墓志铭
        兵部尚书徽猷阁学士赵公墓志铭
        长潭王氏墓志铭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陈同甫王道甫墓志铭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
        宋廏父墓志铭
        朝奉大夫知惠州姜公墓志铭
        陈处士姚夫人墓志铭
        孟达甫墓志铭
        黄观复墓志铭
        修职郎监和剂局吴君墓志铭
        戴佛墓志铭
        赵孺人墓志铭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
        陈民表墓志铭
        宋葛君墓志铭
        毛夫人墓表
        母杜氏墓志
下编《水心文集》碑志文相关问题研究
    绪论
        一、叶适碑志文的研究现状与选题缘由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及相关说明
        二、碑志文的文体界定
        三、碑志文的发展流变
    第一章 叶适对韩愈、欧阳修碑志文的承嬗离合
        第一节 文体观的承中有变:由“谀墓”至“文章家大典册”
        一、韩愈碑志文体观中矛盾:“不平则鸣”与谀墓问题
        二、欧阳修碑志文体观中的矛盾:事信原则与隐恶扬善
        三、叶适碑志文体观的超越:碑志文与“文章家大典册”
        第二节 创作技艺上的承而有变
        一、行文模式上:突破碑志创作的程式化
        二、创作手法上:史传笔法的更成功的鉴借
        三、个性化技法的凸显:议论、抒情的不断加强
        四、描写手法上:正、侧面的相结合
        五、题材拣选层面:精择与凸显典型事例
    第二章 叶适碑志文的“自家物色”
        第一节 援景入文以凸显墓主形象
        第二节 体式的新创:并志二公
        第三节 铭文的更趋散文化
    第三章 “自家物色”之二:女性碑志的大放异彩
        一、女性墓主碑志的独有内涵:多叙妇人之异德
        二、力塑女性墓主的独特形象:全不让须眉
        三、叶适碑志文中所体现的女性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陈亮及其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依据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回顾及展望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展望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上编:陈亮生平事迹研究
    第一章 陈亮生平事略、家世考
        第一节 生平身世考
        一、生卒及卒因考辨
        二、生地及身世考辨
        第二节 重要事件考辨
        一、上书次数考辨
        二、系狱次数考辨
        三、斩马盗马事件考辨
        四、朱唐交恶与陈亮考辨
        第三节 家族世系考
        一、父族陈氏
        二、母族黄氏
        三、妻族何氏
        四、余论:家族对陈亮之影响
    第二章 陈亮与政界官宦交游考
        第一节 知遇恩官
        一、参知政事:周葵
        二、丞相:周必大
        三、吏部尚书:韩元吉
        四、吏部侍郎:章森
        五、侍御史:章服
        第二节 脱狱恩官
        一、丞相:叶衡
        二、丞相:王淮
        附:陈亮与其他官宦交游表
    第三章 陈亮与浙东学人交游考
        第一节 永嘉诸子
        一、一生挚友:叶适
        二、一面之交:薛季宣
        三、同族兄长:陈傅良
        四、永嘉师长:郑伯熊、郑伯英
        五、人格同调:王自中
        第二节 金华诸子
        一、海内知己:吕祖谦
        二、兄弟情深:吕祖俭
        三、志士同道:倪朴
        第三节 永康门人
        附:陈亮与浙东其他师友及乡人交游表
    第四章 陈亮与闽赣知交交游考
        第一节 论争劲敌生活密友:朱熹
        一、明招初会
        二、论争萌芽
        三、王霸义利辩
        四、晚年交谊
        五、余论
        第二节 英雄同道词坛盟友:辛弃疾
        一、陈、辛定交时间考辨
        二、淳熙铅山之会
        三、陈、辛考亭之会
        四、余论
下编:陈亮文本创作研究
    第五章 陈亮着述及版本考
        第一节 别集及版本流传
        一、诗文合集及版本
        二、词集及版本
        第二节 陈亮其他着作
        一、着作
        二、编着
    第六章 陈亮时文创作成就
        第一节 论古今之人:《酌古论》等史论
        一、《酌古论》
        二、《史传序》
        三、《三国纪年》与《汉论》
        第二节 阐圣人之道:《问答》
        一、“公天下”之政治理想
        二、重“天命”“人心”,阐“正名”“贵义”,论“春秋之义”
        第三节 治天下之策:《策问》
        一、人才培养及任用
        二、官员选任及管理
        三、开源节流及保护民生
        四、治天下之道—继承与变通
        第四节 其他时文:《谢安比王导》等
        一、经论与史论—《谢安比王导》等四论
        二、重“法”之时评—《策》
        三、儒家经典导读—《经书发题》
    第七章 陈亮古文创作成就
        第一节 奏疏政论—《中兴五论》及四上孝宗皇帝书
        一、忧愤之情,泻于笔端
        二、遣词造句,气势雄浑
        第二节 祭悼之文—墓志、祭文、行状、哀辞
        一、墓志(附行状)
        二、祭文(附哀辞)
        第三节 其他古文
        一、序跋记文—书籍序跋、赠序与记文
        二、祝祷之文—祝文
        三、有韵之文—箴、铭、赞
        第四节 陈亮的文章观
    第八章 陈亮诗词创作成就
        第一节 志在中兴推尊词体—南渡词及词论之回响
        一、倡言恢复、指斥投降的咏怀词
        二、轻诗重词、推尊词体的创作实践—兼论陈亮诗词观
        第二节 “歌词渐有稼轩风”—词史高峰掩映下的陈亮词
        一、英雄失路与志士失意:辛、陈词中情感态度比较
        二、使典用事语意生新:辛、陈词用典比较
        三、“以文为词”:辛、陈词创作方式比较
        第三节 陈亮龙川词遗响—以刘克庄为视角
        一、忧心国事壮志难酬:陈、刘爱国词比较
        二、不主一家词风多样:陈、刘婉约词比较
        第四节 余论
结语
附录一:陈亮思想综论
附录二:增订本《陈亮集》所收作品编年目录
附录三:增订本《陈亮集》集外佚文情况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9)永嘉学派的学术渊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永嘉学派学术创始的争歧
二、永嘉学派的发展———从兴起到集大成的学术缘起与学术旨趣
    (一) 学术风气的始倡阶段
    (二) 洛学入浙与永嘉初创阶段
    (三) 郑伯熊、薛季宣与永嘉中兴
    (四) 叶适与永嘉学派的集大成
三、永嘉学术渊源的学术史意义
    (一) 永嘉学术代表了理学在两浙路的最早承继与发展
    (二) 永嘉学派的事功思想承继并发展了传统儒家的义利观

(10)晚清文化家族的构建 ——以瑞安孙氏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瑞安孙氏的兴起
    第一节 清代温州的文化环境
        一、温州建置沿革概述
        二、清代温州文化形象的认知
        三、明清温州家族建设概况
    第二节 孙衣言兄弟的仕宦起伏
        一、渊源与崛起
        二、辗转与沉浮
        三、终结与返乡
    第三节 孙氏兄弟的社会文化网络
        一、亲缘关系
        二、官场交往
        三、交游网络的拓展
第二章 金钱会前后的瑞安孙氏
    第一节 孙锵鸣办团
        一、安义堡与孙氏的乡邦理想
        二、地方权力漩涡中的孙锵鸣
    第二节 金钱会事件中的瑞安孙氏
        一、金钱会初期孙锵鸣的作为
        二、团会对峙
        三、孙氏乡团的覆败
        四、危机应对与自救措施
    第三节 金钱会事件后的瑞安孙氏
        一、回溯与争辩
        二、申诉与求助
        三、总结与反思
第三章 瑞安孙氏的乡学挖掘
    第一节 对永嘉之学的选择
        一、家族策略的调整
        二、南宋以后的永嘉之学
        三、孙衣言的学术倾向
    第二节 永嘉之学的发掘与发扬
        一、乡邦文献的发掘整理
        二、文献出版与乡学重建
        三、学脉梳理与学谱溯源
        四、学统与文统的交错
    第三节 乡学家学化
        一、乡贤接续与家族继承
        二、乡学权威形象的形成
        三、延续与变通
第四章 家族建设与家族文化
    第一节 家族建设
        一、从安义堡到诒善乡居
        二、家族史建构
        三、族规制定
    第二节 家族教育与地方教育
        一、诒善祠塾的设立
        二、诒善祠塾的教学实践
        三、家族教育的科举导向
        四、孙氏家塾与地方教育
    第三节 玉海楼与家族藏书
        一、清代士人的家族藏书活动
        二、瑞安孙氏的藏书建设
        三、《玉海楼藏书规约》
第五章 孙氏家族地方文化形象的固化
    第一节 孙诒让的家族策略:继承与修正
        一、重涉团练
        二、议设兴儒会
        三、从永嘉之学到《周礼》
    第二节 地方文化格局的重构
        一、后孙衣言时代的温州地方文化格局
        二、孙氏家族地方地位的变化
    第三节 文化记忆中的孙衣言及其家族
        一、“吾师琴西太仆”的纽带意义
        二、“乡学名人堂”里的孙氏家族
        三、从坟墓到纪念碑
结论
附录 金钱会与孙氏家族相关文献辨析
参考文献

四、周梦江与永嘉学派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缘与血缘——北宋永嘉学术传衍路径探究[J]. 兰军. 宋史研究论丛, 2020(01)
  • [2]叶适孟学思想研究[D]. 王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0(07)
  • [3]永嘉学派研究平议[J]. 王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4]皇佑三先生思想研究[D]. 王曼曼. 温州大学, 2019(01)
  • [5]宋高宗时期温州士大夫群体研究[D]. 赵飞跃. 温州大学, 2019(01)
  • [6]《水心文集》(记、序)校注及其相关研究[D]. 王念明. 温州大学, 2019(01)
  • [7]《水心文集》(墓志铭)校注及其相关研究[D]. 洪晓. 温州大学, 2019(01)
  • [8]陈亮及其文学研究[D]. 邱阳.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6)
  • [9]永嘉学派的学术渊源[J]. 郑根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0]晚清文化家族的构建 ——以瑞安孙氏为中心[D]. 凌一鸣. 浙江大学, 2017(12)

标签:;  ;  ;  ;  ;  

周梦江与永嘉学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