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院校女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良[1](2021)在《构建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现阶段高职院校成长共同体研究较少。对高职院校女生宿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研究构建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的意义,审视当下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研究的可行性,旨在推进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文化建设,提高女生宿舍管理成效,营造和谐、共生的宿舍生活氛围,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女生宿舍成长环境。
邓金迪[2](2021)在《广州市市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刘娜[3](2021)在《增进幸福发展与预防抑郁发作:核心素养调节效应研究 ——以陕西大学生实证分析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起点等待我们去开启,大学生当磨砺心性,成长为国家的顶梁柱。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复杂严峻局势下应运而生,作为人才培养的方针策略,竭力在高校搭建完善的体系,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成长冲突,培养学生卓越的素养能力,呼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和社会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以时代背景为出发点,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为基础,对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生活应激源、幸福发展和抑郁问题等文献进行研究,阐述国内外学术界所获取的研究成果,探讨生活应激诱发理论下三类高校的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幸福抑郁的中介调节效应。本文以“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调查问卷”做抽样调查,随机抽查1733人,本文采取学生核心素养量表、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PSS21预测分析软件线性统计、AMOS18.0结构方程模型软件结构建模来处理频数分析、均值比较、多元回归和结构建模等,最后提出学生与学校层次的建议对策,进而推动当代大学生健康幸福生活。研究在大学生生活应激情境下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介于幸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干预效应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三大内涵,顺应我国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其特有的双向调节效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调节应激压力,追求幸福生活,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境界;幸福PERMA展示了幸福的优势内驱力,大学生认识幸福,并追求幸福,在核心素养内在激发下,防御、干预应激和抑郁的负性效应,克服心理危机,从而达到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中的劳动幸福观;大学生生活应激诱发抑郁发作,降低幸福指数,在核心素养变量与内在幸福因子干预效应下,战胜外界的压迫,具备积极的自我力量,回归正常生活;生活应激源涵盖了大学生在现代社会面对日益激增的挫折挑战,使得部分素质能力薄弱匮乏的大学生深陷其中,心理危机频发,诱发抑郁发作,降低幸福水平,阻挡正常的社会适应发展。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提出压力管理与幸福促进的工作策略:压力管理与心身健康的育心策略;幸福促进与全面发展的育德策略;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策略。
韩宇[4](2021)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都离不开新《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全面贯彻与实施。随着体育教学模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也逐步按照国家统一标准进行,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组织管理制度与测试流程得到有效的督促与严格规范的执行,进而使得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的意识大大增强,学生高度重视体质测试,增强自身体育锻炼意识;另一方面,在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实施之下,各种矛盾和问题在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也日益突出,对各高职院校组织和实施体质健康测试的环节、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本论文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监测数据,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三个五年制专业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收集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五种方法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当下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频率,进一步分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和影响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变化因素,探索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干预措施,以促进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为促进本校体育课堂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展实施提供宝贵的借鉴和数据参考。通过分析研究可得出的主要结果是:第一,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呈现出及格状态,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要求达到的水平基本一致,符合其身体健康发展的要求。但是耐力素质较差,体现在男生的引体向上,不及格水平的人数较多,三年的不及格率平均值都在90%及以上,不达标率相对较高,男生引体向上成绩的较差,成绩令人担忧,学校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与方案改善其现状。女生仰卧起坐成绩整体较理想,但优秀成绩的人数较少,女生三年仰卧起坐成绩仍然有一部分不及格人数。第二,从综合结果和达标率情况来看,学生的成绩出现下滑趋势,达标人数逐渐减少;在50米跑中,男生与女生的总成绩居于及格水平的人数在一半或一半以上,及格水平是四个等级中人数分布最多的一个等级;相比较而言,男生的速度素质较好于女生,50m跑成绩及格率比女生高,但是处于优秀成绩等级的人数并不多,而且在逐年减少;男女生跳远成绩整体分布在及格水平及以上,但及格率逐步下滑,人数逐渐减少;在立定跳远中,女生成绩较差,女生的爆发力差,成绩优秀的人数少;耐力跑优秀人数少且逐年减少;体质健康测试三年成绩总体上成绩达到了及格。第三,通过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从初入学到2019年三年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纵向发展与基本发展趋势的观察与剖析,结合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获得的相关信息,直观地可以看出2017级学生这三年的体质健康整体上没有很大的改变,甚至出现一部分测试指标成绩下滑的现象。从多个层面分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学校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文化氛围与理念传播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全面地了解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目的与实施的意义;在体质健康测试考核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不够严谨,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去安排测试器材和场地,在测试过程中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不能够准确科学地判断学生身体各项指标的具体情况;体质健康测试的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不严谨,相关的学校体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缺失,对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对体质健康测试制度的认识不充分是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路朋[5](2021)在《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步入二十一世纪,国民经济发展极速,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显着,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相应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就开始有所增加。体育消费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成为了现代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我国体育消费未来的主力军,对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方向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以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佳木斯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佳木斯市高职院校中的多数大学生对健康的体育消费观比较认可,积极肯定体育消费,把体育消费纳进在闲暇时间里,“体育消费培养终身体育”的体育消费观得到少数大学生的支持。2)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主要包括增加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减肥健美、娱乐休闲等几个因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体育消费的积极影响作用,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中存在显着性差异。3)实物型体育消费是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要体育消费结构,参与型则位居其次,观赏型体育消费占比过低,位于边缘地位;佳木斯市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实物型体育消费的方式多元化,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中存在显着性差异。4)一百元以下是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金额的普遍选择,大学生群体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未能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步提升。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中存在显着性差异。5)一般程度及以上是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满意度的测试结果,体育产品价格、体育产品品质、商家售后服务是不满意的外因的主要表现;找商家退换、口头抱怨将就使用是体育消费不满意外因的处理措施,选择找相关职能部门(消协/工商)协助处理的大学生却是极少数,这里可以体现出在消费活动中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依然比较淡薄。6)本文把17个体育消费影响因素归纳为四类,分别是:体育消费产品因子、消费者因子、场所环境因子、宣传因子。影响体育消费动机的是消费者因子和宣传因子,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是体育消费产品因子和消费者因子,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是体育消费产品因子。
陈晓静[6](2020)在《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直接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这不仅关系到她们的自身发展,更对家庭、学校和社会产生影响。因自身文化修养、生理期等内部因素和家庭环境、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等外部因素使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不够积极主动,应通过提高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体育活动项目体现性别差异、加强学校管理和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等途径提升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骆语辰[7](2020)在《育德育心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积极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今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德才兼备、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等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高水平人才。2018年7月中共教育部提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德心共育教育理念等理论的指导下,在吸取前人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育德获得品质和育心获得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积极效应,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陕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调查问卷”做抽样调查,采取美国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21.0工具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EM)建模软件AMOS18.0工具对本文所需的调研数据做统计分析,对“育德获得品质——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育心获得品质——性格优势,心理危机组和对照组”等多变量关系,做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和路径分析。通过分析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Z077)中抽取2017、2018年部分高校所发生的严重心理危机致死学生资料做“心理解剖”分析,探索育德因素与育心因素在心理危机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高校大学生育德获得品质(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长效应和育心获得品质(性格优势)成长效应,以及在生活应激诱发心理危机过程中的交互预防干预心理危机的中介效应,得出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核心机制是其外部环境诱因和内在个体成因的交互作用。本文实证和个案所呈现的大学生所经受的压力和创伤等诱发因素,激活了其内在的思想信念空位等育德预警因素与性格优势缺失等育心预警因素,从而使其产生了心理危机倾向甚至心理危机结果。(2)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核心素养缺失是其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德预警因素和干预靶标。实证预测和个案分析证实,从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大学生拥有并实践人文情怀、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是其防止心理危机的育德保护因子;反之,这些育德因素的缺失则是其产生心理危机的危险因子。(3)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性格优势缺失是其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心预警因素和干预靶标。实证预测和个案分析证实,从心理健康教育来看,大学生习得并开发爱与被爱、责任心、自控力等性格优势,是其防止心理危机的育心保护因子;反之,这些育心因素的缺失则是其产生心理危机的危险因子。(4)防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内因根据在于是其核心素养与性格优势的交互干预机制。经实证预测和个案证实,育德因素和育心因素相结合,如育德品质人文情怀与育心品质感恩之心的高度融合、育德品质珍爱生命与育心品质爱与被爱能力的息息相通、育德品质社会责任与育心品质责任心的共同担当、育德品质国家认同与育心品质理想信念的报国之行等,都是预防、控制和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育德育心相结合的加工机制。(5)育德品质和育心品质的缺失是心理危机的危险因子,拥有是防控心理危机的保护因子。因此,在大学生育德中培养此核心素养、在育心工作中培养此性格优势,可以有效地预控抑郁发作对心理危机的诱发。(6)大学生的性别、校别、年级等分类变量在育德品质核心素养与育心品质性格优势的交互作用共同预测和干预其心理危机中具有一定的调解作用。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也提出育德与育心防范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建议。目前对育德获得品质大学生核心素养与育心获得品质性格优势里的详细指标仍需要进行深入性探讨,对具体工作的研究要做进一步探索研究,对丰富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有重要意义。
蒋奕狄[8](2019)在《高职院校女生道德行为规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国外的文化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人们的生活中,与我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我国的多元化文化格局。多元化文化对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特别是一些消极文化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道德不规范的行为。大学校园作为学生接收道德行为教育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女性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和社会中主要群体,其在社会上所呈现出来的道德行为能够展现出自身的道德素养。从目前来说女生在校的道德状况整体都是比较好的,只是在微观之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女生本身就是兼具“学生”和“女性”两个特殊的群体,其最终的道德教育效果影响到高职院校女生的道德行为规范,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道德发展趋势,因此对高职院校女生的道德行为现状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在进行研究时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当前高职女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有效性,专门选取一所普通高职院校为例对其在校女生、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在道德行为方面高低不一,女生在信念道德行为方面对祖国具有非常坚定的信念,但是在自身理想和规划方面却信心不足,甚至还存在没有人生规划的女生;社会道德行为方面缺乏做人最为基本的诚信等道德;在网络道德行为方面无法很好的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在虚拟的世界中做出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在恋爱道德行为中不能够很好的规划未来,恋爱动机单纯但是却没有长久性的规划。之所以存在这些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四方面进行分析。由于自身道德水平低、家庭道德教育缺失、学校无性别德育教育和缺乏社会实践平台的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在校女生存在道德行为不规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进行研究时从提升高职院校女生道德培育、重视家庭教育、专门开设女生道德教育课程、鼓励开展女生实践就业平台四方面提出道德行为规范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当前高职院校能够重视对女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更好的矫正在校女生的道德行为,提升其道德水平。
王培森[9](2018)在《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状况,为卫生类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与女大学生体育学习提供指导。研究方法:以江苏某卫生高职院校在校女生为调查对象,按照专业、年级、体育教师任教班级平衡、体育教师性别与年龄平衡、学籍生源地平衡等原则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322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药学某班56名,护理某班112名,临床某班96名,医技某班58名,大学一年级学生174名,大学二年级学生148名。使用自编问卷《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调查》,调查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情形、影响要素和行为表现;使用史青编制的《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量表》分析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因子。研究结果:(1)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程度中等偏下,从排序上看,成就感低落(2.78)、情绪低落(2.45)、行为不当(2.43)分别位列前三位。(2)受学校和个人因素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的倦怠表现有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具体表现为面对体育课学习心情烦躁、逃课、空虚无聊。(3)卫生类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女生体育学习倦怠感受及总体倦怠感受间的差异不显着;不同年级女生体育学习倦怠总体感受上无显着差异,但在成就感低维度中存在年级间的差异,大一女生显着高于大二女生;不同生源地女生体育学习倦怠无显着差异;不同授课教师资历女生体育学习倦怠无显着性差异。年级、专业、教师、生源地对于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以及总体感受上存在正向显着的影响。(4)教师资历变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影响极大。大学生样本统计变量对体育学习倦怠维度存在显着差异。专业对成就感低因子的解释力量较为单薄,分数较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整体感受的因子上最低。研究结论:(1)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感受处于中等偏低水平;(2)教师上课枯燥无趣、体育知识得不到社会认可、个人没有学习兴趣是卫生类高职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主因;(3)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授课教师资历的卫生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感受及总体倦怠程度上无显着差异。(4)样本统计变量对体育学习倦怠因子差异显着,教师资历变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倦怠影响极大。
李颖[10](2018)在《高职女生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无论是志愿精神的培育还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推动高职女生成长成才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志愿精神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以强化高职女生志愿精神培育为视角,对推动高职女生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二、高职院校女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院校女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成长共同体的发展过程研究 |
(一)共同体的概念 |
(二)成长共同体 |
(三)成长共同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研究 |
(四)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的提出 |
二、构建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的原因分析 |
(一)高职院校女生宿舍建设缺失 |
(二)高职院校女生宿舍矛盾突出 |
(三)高职院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 |
(四)高职院校女生宿舍管理难度加大 |
(五)高职院校女生宿舍不稳定、发展失衡 |
三、构建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的意义 |
(一)宿舍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可以有效地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 |
(二)宿舍成长共同体的构建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时代意义 |
(三)构建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可以有效提高宿舍集体生活质量 |
(四)构建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合作 |
(五)构建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可以增进宿舍成员之间的担当和责任 |
(六)构建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有助于促进学风、校风建设,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育人 |
四、结论 |
(3)增进幸福发展与预防抑郁发作:核心素养调节效应研究 ——以陕西大学生实证分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关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发展PERMA幸福理论研究现状 |
1.3.4 国内外干预抑郁发作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3.5 核心素养、幸福、抑郁的关系研究现状 |
1.4 研究述评和研究展开 |
1.4.1 研究述评 |
1.4.2 研究展开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
2.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1.2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2 积极心理学PERMA幸福发展相关理论 |
2.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抑郁干预的理论 |
2.3.1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
2.3.2 自我调节与积极干预 |
2.3.3 预防抑郁发作的理论 |
2.4 中国大学生三类六维发展核心素养概念 |
2.4.1 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 |
2.4.2 自主发展: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 |
2.4.3 社会参与: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 |
第三章 对象和方法 |
3.1 资料来源与研究对象 |
3.1.1 资料来源 |
3.1.2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与调研工具 |
3.2.1 研究方法 |
3.2.2 调研工具 |
3.3 理论假设与实证验证 |
3.3.1 理论假设 |
3.3.2 实证检验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基本资料与信度效度检验 |
4.1.1 问卷信度与答卷效度检验分析 |
4.1.2 人口学和社会学资料频数分析 |
4.2 生活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均值比较分析 |
4.2.1 男女生应激源及反应均值比较 |
4.2.2 三类学校应激源及反应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
4.3 核心素养、幸福与抑郁均值比较分析 |
4.3.1 男女生发展核心素养均值比较 |
4.3.2 三类学校发展核心素养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
4.3.3 男女生幸福发展指标均值比较 |
4.3.4 三类学校学生幸福发展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
4.3.5 男女生抑郁发作指标均值比较 |
4.3.6 三类学校学生抑郁发作均值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 |
4.4 大学生核心素养、应激、抑郁、幸福因素相关分析 |
4.4.1 大学生应激源及其反应8 项相关分析 |
4.4.2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 维度相关分析 |
4.4.3 大学生积极幸福发展5 要素相关分析 |
4.4.4 大学生消极抑郁发作9 症状相关分析 |
4.4.5 核心素养、应激、抑郁与幸福的分析 |
4.5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的回归预测 |
4.5.1 总样大学生生活应激诱发抑郁发作的回归预测 |
4.5.2 男女生生活应激分别诱发抑郁发作的回归预测 |
4.5.3 总样大学生9/18 项核心素养预防抑郁回归预测 |
4.5.4 大学生男生与女生核心素养预防抑郁回归预测 |
4.5.5 总样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增加幸福的回归预测 |
4.5.6 大学生男生与女生核心素养增加幸福回归预测 |
4.6 大学生核心素养4*2 性别对预防抑郁的调节交互效应方差分析 |
4.7 大学生核心素养4*2 性别对增加幸福的调节交互效应方差分析 |
4.8 大学生“S生活应激—O核心素养—R增幸福与防抑郁”结构方程模型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5.1 大学生应激诱发抑郁发作、核心素养激励幸福发展的工作原理 |
5.1.1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具有群组差异特点 |
5.1.2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受其性别分组调节 |
5.1.3 大学生生活应激及抑郁、核心素养及幸福亦受学校分类调节 |
5.2 大学生生活应激本质是其生活应激源诱发应激反应的加工过程 |
5.3 大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增进幸福与预防抑郁的双重调节作用 |
5.3.1 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六维度能够提升其幸福发展五要素 |
5.3.2 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六维度能够舒缓其抑郁发作九指标 |
5.4 大学生核心素养激励所获得的幸福反过来对抑郁具有疗愈作用 |
5.5 建议: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压力管理与幸福促进的策略 |
5.5.1 压力管理与心身健康的育心策略 |
5.5.2 幸福促进与全面发展的育德策略 |
5.5.3 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策略 |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生活应激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内现状 |
2.2.2 国外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 级三个五年制学院在校学生三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分析 |
4.1.1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 级学生在校期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等级分布状况 |
4.1.2 体重指数的调查与分析 |
4.1.3 身体机能调查与分析(肺活量) |
4.1.4 身体素质调查与分析 |
4.2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 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体质健康调查问卷 |
附录2 走访调查访问题目 |
致谢 |
(5)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体育消费 |
2.1.2 体育消费行为 |
2.2 国外体育消费行为研究现状 |
2.3 国内体育消费行为研究现状 |
2.3.1 理论研究现状 |
2.3.2 调查研究现状 |
2.3.3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现状 |
2.3.4 国内大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问卷发放流程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预调研 |
3.3.3 正式调研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基本信息统计 |
4.2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及体育消费态度分析 |
4.3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
4.3.1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分析 |
4.3.2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
4.3.3 不同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
4.3.4 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分析 |
4.4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 |
4.4.1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经济来源调查分析 |
4.4.2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 |
4.4.3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 |
4.4.4 不同年级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 |
4.5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
4.5.1 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
4.5.2 不同生源地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
4.5.3 不同年级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
4.5.4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
4.6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评价调查分析 |
4.6.1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满意度调查分析 |
4.6.2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不满意主要原因调查分析 |
4.6.3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不满意处理措施调查分析 |
4.7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结果与分析 |
4.7.1 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4.7.2 体育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件二 《问卷效度专家评审表》 |
致谢 |
(6)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 |
2、访谈调查法。 |
3、问卷调查法。 |
4、数理统计法。 |
5、逻辑分析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
1、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体育活动 |
2、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 |
3、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 |
(二)影响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
1、影响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部因素。 |
2、影响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外部因素。 |
(三)提高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对策 |
1、提高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
2、针对性别差异设置女生体育活动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活动。 |
3、加强学校体育管理。 |
4、加大经费投入改善体育设施。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7)育德育心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积极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育德防范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 |
1.2.2 育心防控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 |
1.2.3 应激诱发心理危机的相关研究 |
1.2.4 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1.4.1 理论创新 |
1.4.2 方法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大学生心理危机 |
2.1.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概念 |
2.1.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
2.1.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 |
2.2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2.2.1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 |
2.2.2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
2.2.3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 |
2.3 性格优势 |
2.3.1 性格优势的概念 |
2.3.2 性格优势的分类体系 |
2.3.3 性格优势测量工具 |
2.4 其他相关理论 |
2.4.1 德心共育的教育理念 |
2.4.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4.3 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论 |
第三章 研究对象 |
3.1 研究对象 |
3.1.1 资料来源 |
3.1.2 随机抽样 |
3.2 研究工具 |
3.2.1 调查工具 |
3.2.2 分析工具 |
3.3 假设检验 |
3.3.1 理论假设 |
3.3.2 实证检验 |
第四章 实证量化分析 |
4.1 实证调查:人口学和社会学基本资料分析 |
4.1.1 学校分布:抽样27 所高校34518 名学生 |
4.1.2 性别分布:抽样学生中男生44.4%和女生55.6% |
4.1.3 年龄分布:抽样学生中年龄16-27 岁均龄19.65 岁 |
4.1.4 学校分布:抽样学校中包括三类省属高校 |
4.2 目标样本:重度抑郁与自杀倾向抽样资料分析 |
4.2.1 重度抑郁:总样中偏重抑郁445 人和严重抑郁96 人 |
4.2.2 自杀倾向:总样中红色预警259 人和橙色预警832 人 |
4.2.3 交互筛查:总样中红色预警259 人和橙色预警832 人 |
4.2.4 研究组自杀危机259 人,对照组无自杀危机263 人 |
4.3 育德因素:学生核心素养缺失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
4.3.1 抽样比对:学生核心素养缺失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
4.3.2 性别比对:男女生核心素养缺失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
4.3.3 学校比对:核心素养缺失诱发抑郁并危机Logistics预测 |
4.4 育心因素:学生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
4.4.1 抽样比对:性格优势缺失诱发自杀倾向危机Logistics预测 |
4.4.2 性别比对:性格优势和心理资本缺失诱发危机Logistics预测 |
4.4.3 学校比对:各校学生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
4.5 综合因素:学生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分析 |
4.5.1 抽样比对: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
4.5.2 性别比对: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
4.5.3 学校比对: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预测心理危机Logistics模型 |
4.6 实证归纳:学生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预测心理危机归纳 |
4.6.1 育德归纳: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缺失项归纳分析 |
4.6.2 育心归纳:心理危机学生的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
4.7 验证模型:学生育德和育心因素双向调节抑郁并危机的结构方程模型 |
4.7.1 总样控制模型:无育德育心介入的抑郁发作诱发心理危机预测模型 |
4.7.2 总样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
4.7.3 省本高校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
4.7.4 高职院校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
4.7.5 民办高校模型:心理危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性格优势缺失项归纳分析 |
4.8 线性建模验证:育德品质和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方程 |
4.8.1 预测变量排序: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
4.8.2 回归系数估计: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
4.8.3 残差正态分布: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
4.8.4 模型建构汇总:育德育心品质缺失预警心理危机的线性建模 |
第五章 个案质性分析 |
5.1 学生育德因素缺失诱发心理危机案例 |
5.1.1 缺失“珍爱生命”核心素养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
5.1.2 缺失“乐学善学”核心素养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
5.1.3 缺失“欣赏美好”核心素养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
5.2 学生育心因素缺失诱发心理危机案例 |
5.2.1 缺失“爱与被爱”性格优势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
5.2.2 缺失“希望乐观”性格优势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
5.2.3 缺失“自控判断”性格优势的心理危机个案分析 |
5.3 育德与育心工作盲区导致心理危机案例 |
5.3.1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灰色地带” |
5.3.2 家庭环境因素诱发学生心理危机 |
5.3.3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导致的心理危机 |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
6.1 外部诱因和内部成因交互作用,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核心机制 |
6.2 大学生多项核心素养的缺失,是其自身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德预警因素 |
6.3 大学生多项性格优势的缺失,是其自身心理危机产生的育心预警因素 |
6.4 大学生核心素养与性格优势的缺失交互作用预警其心理危机的产生 |
6.5 性别、学校、年级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调节因素 |
6.6 建议:培育育德育心品质以预防干预其心理危机的育德育心工作策略 |
第七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高职院校女生道德行为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概念界定 |
2.1 高职院校女生 |
2.2 道德行为 |
2.3 道德规范 |
2.4 行为矫正 |
3 女生道德行为规范现状 |
3.1 调查设计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访谈结果分析 |
4 高职院校女生道德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分析 |
4.1 高职院校女生道德行为失范的具体表现 |
4.2 高职院校女生道德行为产生的成因 |
5 高职院校女生道德行为规范矫正策略 |
5.1 提升女生自身道德修养 |
5.2 调准家庭教育 |
5.3 专门针对女生开设道德教育课程 |
5.4 提升女生地位,让女生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序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体育学习 |
2.1.2 倦怠 |
2.1.3 体育学习倦怠 |
2.2 相关理论 |
2.2.1 生态模式理论 |
2.2.2 能力模式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4 小结 |
3 对象与方法 |
3.1 调查对象 |
3.1.1 选取原则 |
3.1.2 样本统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程度分析 |
4.2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原因与表现 |
4.2.1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原因 |
4.2.2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表现 |
4.3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
4.3.1 不同专业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
4.3.2 不同年级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
4.3.3 不同生源地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
4.3.4 不同授课教师资历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差异分析 |
4.4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
4.4.1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
4.4.2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维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
5 讨论 |
5.1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原因 |
5.2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表现 |
5.3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差异 |
5.4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2.1 研究对象和样本量的局限 |
6.2.2 研究工具和内容的局限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6.3.1 研究对象和样本量方面 |
6.3.2 研究工具和内容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调查 |
附录B: 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量表 |
附录C: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
致谢 |
(10)高职女生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志愿精神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
2 推动高职女生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 |
2.1 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 |
2.2 自我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
四、高职院校女生管理工作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高职院校女生宿舍成长共同体意义研究[J]. 刘良.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8)
- [2]广州市市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D]. 邓金迪.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3]增进幸福发展与预防抑郁发作:核心素养调节效应研究 ——以陕西大学生实证分析为例[D]. 刘娜.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D]. 韩宇. 延安大学, 2021(12)
- [5]佳木斯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 路朋.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河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 陈晓静. 河南农业, 2020(24)
- [7]育德育心品质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积极效应研究[D]. 骆语辰.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8]高职院校女生道德行为规范研究[D]. 蒋奕狄.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9]卫生类高职院校女生体育学习倦怠研究[D]. 王培森. 苏州大学, 2018(04)
- [10]高职女生志愿精神培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 李颖. 现代商贸工业, 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