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俚语音乐研究》序

《蒲松龄俚语音乐研究》序

一、《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序(论文文献综述)

雍凌凌,孙雨彤[1](2022)在《聊斋俚曲的艺术价值与传承策略》文中提出聊斋俚曲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将自创的唱本与明清时期流行的俗曲时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传统音乐体裁。2006年5月,聊斋俚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聊斋俚曲的产生根源说起,分析并探讨聊斋俚曲生存现状和传承策略。

刘楠,杨乐,董蕾[2](2021)在《借鉴 突破 探寻——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语境下的聊斋俚曲曲牌[耍孩儿]本体分析路径》文中提出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成为近些年音乐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不少学者提出对中国传统音乐本体认知的缺失导致了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从另一角度来说,对音乐本体认知的缺失也源于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即缺少系统的理论用于传统音乐本体分析。在这一悖论式的困境中,笔者尝试对传统音乐聊斋俚曲磨难曲第一回中的【耍孩儿】曲牌进行分析研究,在对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与述评的基础上对乐曲的结构和旋律进行抛开西方话语影响的再分析,探究曲牌音乐本体的构建基础和发展逻辑,这一尝试的最终目的在于总结本次分析过程中遵循的本体研究路径,进而为音乐话语理论体系构建提供音乐本体分析路径参考。

毕海燕,国歌[3](2021)在《中华文化瑰宝“聊斋俚曲”研究》文中认为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出生于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的蒲松龄因一部短篇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而享誉全世界,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逝世300多年后,由他创作的"聊斋俚曲"这种独特的音乐文学体裁在他的故乡得到保护、弘扬和创新,并逐步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舞台,聊斋俚曲的创新性的发展路径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优质范例。本文对聊斋俚曲的传承与创新及其传播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谈欣,张海平[4](2021)在《“明清时调”研究成果中“人”“地”“乐”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清时调又名时调小曲、明清俗曲,其研究成果学界早有梳理,但就其全面性和及时性而言,还有待深入。本文通过多个数据库成果收集,着重对本世纪以来相关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手段,从人文学科"空间转向"的新视角,分析现有成果的相关数据,构建出"俗曲体"说唱体系及"俗曲体"地方戏体系,归纳出研究者"人"在选择研究对象"乐"的过程中,"地"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对研究类型、数量的影响,由此揭示明清时调研究现状的水平及成因,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任晓天[5](2021)在《国家级非遗中的音乐——聊斋俚曲》文中研究说明"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相信不少琴童朋友都看过或听说过《聊斋志异》。不论是原着中一篇篇短小精炼的文字故事,还是电视剧、电影中精彩演绎的视听盛宴,这些天马行空的精怪传说总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那你可曾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除了小说之外,还创作了许多音乐唱本吗?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聊斋俚曲"。

张瀚文[6](2021)在《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进行“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聊斋俚曲这种优秀的本地传统民间音乐可被学生领会接受、引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其产生强烈认同感;并借助学校教育这一形式,对聊斋俚曲起到传承发展的作用。研究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论建构部分,以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为指导原则,选取聊斋俚曲为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在淄川区岭子中学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建构;第二层次,为教学实践部分,按照第一层次的理论建构,在淄川区岭子中学展开具体的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首先,从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价值、传承方式等方面对聊斋俚曲进行概述,并且对“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阐述。其中,必要性,是从非遗音乐的传承、当今课改的号召以及发展学校特色名片来展开的;可行性,是以淄博的政策支持、淄川区岭子中学校内与校外课程环境的调查结果、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等方面为支撑以确保课程实施的。其次,分析“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依据,包括: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目标设置、评价要求。然后,介绍“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对课程实施设置进行介绍,并用具体的教学课例来呈现课堂教学情况。最后,是对“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结、反思与建议。总结,从加深了学生对聊斋俚曲的理解、树立正确传承意识、提升教师素养与学生音乐水平三方面进行论述;反思,从自我教学效果以及课程开发两方面进行论述;建议,从课程体系、教材、校园活动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根据理论基础以及学校实际情况,与学校音乐教师共同进行聊斋俚曲校本课程的研讨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为在其他初中学校开设“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或开设“其他地方音乐类校本课程”提供可借鉴的实例。

黄园园[7](2021)在《《聊斋俚曲集》介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介词是汉语虚词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表明汉语句法关系、明确句意等方面都担任着重要角色;但同时介词系统又是相对封闭的、可以穷尽式列举的。成书于清朝初年的《聊斋俚曲集》总体上如实反映了清朝初年的语言面貌,对其介词进行穷尽研究有助于了解介词在《聊斋俚曲集》及明末清初的使用情况。本文从句法分类、数量频率、句法位置、句法功能、搭配情况等角度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介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描写研究,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为绪论,简单讨论了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介词的界定和分类。在充分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聊斋俚曲集》中的介词进行系统整理并分为“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处置被动”五个大类。第二章主要从使用数量、使用频率、句法位置、句法功能、关涉成分等角度出发对《聊斋俚曲集》中的每个介词进行分类描写分析。这一时期虽然介词分工逐渐明确,但仍有大量身兼数职的介词存在,为了更好了解介词的发展演变情况,在分析时将同一介词所涉及的语法功能在一个小节中集中进行分析,同时对语法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介词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便更好说明介词的使用演变情况。我们发现《聊斋俚曲集》中介词使用情况已基本与现代汉语介词系统类似,如表时间处所的介词数量是占比最高的;但也有其特点,如表处置被动的用例最多;也存在不少特殊的介词及用法,如“劈、把处所、当、值比较”等。第三章对《聊斋俚曲集》中介词进行系统分析。对其介词系统的分布情况、介词音节、句法结构、句法功能进行整体描写,结合同时期部分着作的介词使用情况,清理了明末清初介词发展演变的动因与结果。第四章是结语部分。从宏观上概括总结《聊斋俚曲集》中介词使用情况,指出其中介词系统整体上与现代汉语介词系统趋同,但仍有其地域性的差异,既反映了介词历时发展情况,又体现了介词系统内部调整的结果。

姚姗杉[8](2021)在《【叠断桥】在山东说唱音乐中的流变研究》文中提出【叠断桥】在山东曲牌体说唱音乐中较为常见,由于受地理文化、语言音韵等多种因素影响,旋律结构有了一定变化,即"色彩"变异(1)。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而言,该曲牌最早可能出现于清代。康熙六年(1667),蒲松龄所作小曲《新婚宴曲》(2)就有它的身影。冯光钰在《中国曲牌考》中认为,"民歌【叠断桥】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各地"(3),刘晓静认为,"【叠断桥】流行全国,尤其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4),

苗怀明[9](2020)在《2001—2020年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研究论着简目》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1.志异圣手蒲松龄蛐马瑞芳蛐山东教育出版社2.聊斋学研究论集蛐张永政、盛伟主编蛐中国文联出版社3.姑且白日说梦:闲侃《聊斋》蛐牧惠蛐辽宁画报出版社4.说聊斋话世相蛐张芹玲蛐长虹出版公司2002年5.蒲松龄小传蛐孙灿平蛐广东旅游出版社6.聊斋着述论集蛐赵怀珍蛐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7.聊斋新赏蛐王林书蛐新华出版社8.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蛐马瑞芳蛐中华书局9.千姿百态万种风情——评《聊斋志异》中女性之出场蛐田原蛐江苏古籍出版社10.三百年遗响: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蛐刘晓静蛐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年

王安潮,芦洁[10](2020)在《《聊斋志异》中音乐史料研究》文中提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涉及较多的音乐,它们是作者亲眼所见、切身体会中引发而出的,是当时音乐背景、社会环境的反映。通过梳证,既能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音乐状况、特点,也能反映清代及之前与音乐相关的音乐活动、音乐事件、音乐曲调等史实。而通过文献的搜集、史料的互证,还将试图对书中相关的音乐问题进行辨析。

二、《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序(论文提纲范文)

(1)聊斋俚曲的艺术价值与传承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文背景与音乐基础
    (一)人文背景
    (二)音乐基础
二、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
    (一)艺术特征
        1.地方性的旋律形态
        2.说唱与表演一体化的音乐结构
        3.丰富的伴奏乐器
        4.特色化润腔
        5.通俗化的语言特色
        (1)衬词衬字
        (2)叹词语气词
        (3)歇后语
    (二)文化价值
三、发展现状与传承策略
    (一)目前主要传承方式
        1.俚曲传承人
        2.俚曲艺术团
    (二)存在的传承问题
        1.传承机制不够完善
        2.理论研究工作较薄弱
        3.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传播方式缺乏创新
    (三)应对策略
        1.健全机制、加大投入
        2.加强研究、培养人才
        3.多元化传播方式
        4.拓展俚曲曲目
        5.促进聊斋俚曲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结 语

(2)借鉴 突破 探寻——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语境下的聊斋俚曲曲牌[耍孩儿]本体分析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耍孩儿】曲牌的音乐本体分析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聊斋俚曲【耍孩儿】曲牌的音乐曲体结构
    (二)聊斋俚曲【耍孩儿】曲牌的旋律分析
    (三)聊斋俚曲【耍孩儿】曲牌的调式特征
二、突破西方概念体系的【耍孩儿】曲牌音乐本体再分析
    (一)聊斋俚曲【耍孩儿】曲牌曲体结构再分析
    (二)聊斋俚曲【耍孩儿】曲牌旋律再分析
        1. 旋律音不从宫音开始
        2. 偏音的运用逻辑
        3. 曲牌旋律的变奏法则
    (三)聊斋俚曲【耍孩儿】曲牌的本体分析结论
        1. 音乐构建的基础—五度相生与对称原则
        2. 音乐发展的逻辑—起承转合与静变交织
三、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语境下的传统音乐本体分析路径
    (一)借鉴西方音乐本体分析理念与方法
    (二)突破西方音乐理论的概念、规则和审美准则
    (三)探寻独特构造思维、彰显传统音乐艺术价值

(3)中华文化瑰宝“聊斋俚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聊斋俚曲的内涵与特点
二、聊斋俚曲的传承与创新
三、贴近基层,送戏到家

(6)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第一节 聊斋俚曲概述
        一、聊斋俚曲简介
        二、艺术特点
        三、艺术价值
        四、传承方式
    第二节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一、反映非遗文化传承的需求
        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打造学校音乐教育特色名片的需求
    第三节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一、本地相关文件支持
        二、实践学校情况适宜
        三、符合初中生认知与心理需求
第二章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依据
    第一节 内容设置
        一、内容的要求
        二、内容的选择
        三、课程的资源
    第二节 目标设置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节 评价要求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表格设置
第三章 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及分析
    第一节 实施设置
        一、实施安排
        二、实施大纲
        三、教学方案
    第二节 实践课例
        一、教学实践课例一
        二、教学实践课例二
        三、教学实践课例三
    第三节 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学效果调查对比表
        二、教学分析
    第四节 课程总体评价
        一、学生评价
        二、专家与教师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聊斋俚曲集》介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聊斋俚曲集》及其研究现状
        1.2.2 介词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介词的界定及分类
        1.4.1 介词的界定
        1.4.2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1.4.3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1.4.4 介词的分类
2 《聊斋俚曲集》介词分类
    2.1 时间处所介词
        2.1.1 把
        2.1.2 从
        2.1.3 自/自从
        2.1.4 捞着
        2.1.5 趁/趁着
        2.1.6 朝/朝着
        2.1.7 打
        2.1.8 当
        2.1.9 至
        2.1.10 到
        2.1.11 及
        2.1.12 及至
        2.1.13 就/就着
        2.1.14 离
        2.1.15 临
        2.1.16 劈
        2.1.17 凭
        2.1.18 去
        2.1.19 顺/顺着
        2.1.20 问
        2.1.21 望
        2.1.22 往
        2.1.23 向
        2.1.24 沿/沿着
        2.1.25 由
        2.1.26 以
        2.1.27 给
        2.1.28 于/於
        2.1.29 与
        2.1.30 因
        2.1.31 在
        2.1.32 照/照着
        2.1.33 着
    2.2 对象范围介词
        2.2.1 从
        2.2.2 自/自从
        2.2.3 比/比着
        2.2.4 朝/朝着
        2.2.5 除/除了
        2.2.6 对/对着
        2.2.7 和/合
        2.2.8 给
        2.2.9 及
        2.2.10 经着
        2.2.11 似
        2.2.12 同/同着
        2.2.13 替
        2.2.14 为
        2.2.15 问
        2.2.16 向
        2.2.17 于/於
        2.2.18 与
        2.2.19 在
        2.2.20 值
        2.2.21 跟/跟着
    2.3 工具方式介词
        2.3.1 按
        2.3.2 把
        2.3.3 从
        2.3.4 将
        2.3.5 就
        2.3.6 论
        2.3.7 拿/拿着
        2.3.8 凭/凭着
        2.3.9 用
        2.3.10 依/依着
        2.3.11 以
        2.3.12 着
        2.3.13 照
        2.3.14 倚着
    2.4 原因目的介词
        2.4.1 为/为着/为了
        2.4.2 用
        2.4.3 以
        2.4.4 因/因着
        2.4.5 缘
    2.5 处置被动介词
        2.5.1 把
        2.5.2 将
        2.5.3 被
        2.5.4 打
        2.5.5 吃
        2.5.6 教
        2.5.7 叫
        2.5.8 拿
        2.5.9 让
        2.5.10 于
        2.5.11 着
        2.5.12 着
        2.5.13 遭/遭着
        2.5.14 蒙
3 《聊斋俚曲集》介词系统分析
    3.1 介词系统构成及特点
        3.1.1 《聊斋俚曲集》介词分布情况
        3.1.2 介词音节
        3.1.3 句法结构
        3.1.4 句法功能
    3.2 明末清初介词发展情况
        3.2.1 介词功能演变发展的动因
        3.2.2 介词功能演变发展的结果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叠断桥】在山东说唱音乐中的流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叠断桥】曲牌在山东说唱音乐中分布情况
二、山东地区【叠断桥】曲牌音乐本体研究
    (一)音乐结构
    (二)唱腔分析
三、【叠断桥】在山东说唱音乐中流变规律
    (一)地方方言
    (二)音程及衬词
        1.衬词
        2.音程
    (三)调式
四、结语

(9)2001—2020年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研究论着简目(论文提纲范文)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10)《聊斋志异》中音乐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聊斋》中的百戏活动
二、《聊斋》中的戏曲活动
三、《聊斋》中的歌舞音乐活动
    (一)《聊斋》中的歌曲
    (二)《聊斋》中的舞蹈
四、《聊斋》中的乐器及器乐活动史料
    (一)《聊斋》中出现的乐器
    (二)《聊斋》中的器乐演奏形式
    (三)《聊斋》中的器乐演奏曲目
五、结论

四、《蒲松龄俚曲音乐研究》序(论文参考文献)

  • [1]聊斋俚曲的艺术价值与传承策略[J]. 雍凌凌,孙雨彤. 当代音乐, 2022(01)
  • [2]借鉴 突破 探寻——音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语境下的聊斋俚曲曲牌[耍孩儿]本体分析路径[J]. 刘楠,杨乐,董蕾. 中国音乐, 2021(06)
  • [3]中华文化瑰宝“聊斋俚曲”研究[J]. 毕海燕,国歌. 戏剧之家, 2021(20)
  • [4]“明清时调”研究成果中“人”“地”“乐”关系研究[J]. 谈欣,张海平. 中国音乐, 2021(04)
  • [5]国家级非遗中的音乐——聊斋俚曲[J]. 任晓天. 琴童, 2021(07)
  • [6]初中聊斋俚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淄川区岭子中学为例[D]. 张瀚文.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7]《聊斋俚曲集》介词研究[D]. 黄园园.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叠断桥】在山东说唱音乐中的流变研究[J]. 姚姗杉. 曲艺, 2021(02)
  • [9]2001—2020年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研究论着简目[J]. 苗怀明. 蒲松龄研究, 2020(04)
  • [10]《聊斋志异》中音乐史料研究[J]. 王安潮,芦洁.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4)

标签:;  ;  ;  ;  ;  

《蒲松龄俚语音乐研究》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