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直肠超声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温逸群[1](2021)在《前列腺前叶厚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前列腺前叶厚度(ALTP)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相关性,评价ALT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进展的影响,研究适当保留前列腺前叶在前列腺增生手术中尿控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59名BPH患者,收集了ALTP、前列腺体积(PV)、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残余尿(RU)、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身体质量指数(BMI)、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统计分析ALTP与不同程度IPSS、PV、Qmax、年龄、RU等指标的相关性;评估ALTP与BOO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制定ALTP分界点,以分界点将患者分为大、小前叶组,比较两组各临床指标的差异性,评价ALTP与BPH临床进展的相关性。结果(1)ALTP与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2)ALTP与PV大小、Qmax、RU、年龄等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以ALTP为检验变量,BOOI≥40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2(95%置信区间0.656~0.828),分界点为0.65cm,大前叶组(P≥0.65cm)的PV、Qmax、RU、年龄、IPSS分级、手术率均与小前叶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4)ALTP与PV、IPP、PSA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年龄、RU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5)ALTP与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ALTP菲薄不一,与PV大小不成比例;下尿路症状(LUTS)严重程度与ALTP不成比例。(2)ALTP 0.65cm增加了BOO发生率,我们首次提出ALTP≥0.65cm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3)ALTP与PV、IPP、PSA等BPH临床进展危险因素相关,将ALTP与上述危险因素联合形成风险预测模型,有利于更精确地评估BPH临床进展。(4)以ALTP 0.65cm为界,术中可根据术前彩超所测量ALTP适当保留前叶,既可解除下尿路梗阻,又最大程度保护尿控。
曾雅婷[2](2021)在《会阴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会阴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Perine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PTPB)与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TRPB)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评估其诊断价值与安全性,为临床医师找到最适合的穿刺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或超声医学科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Prostate Biopsy,PB)的299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取得穿刺病理结果。其中PTPB 111例,TRPB 18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穿刺病理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活检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PTPB与TRPB穿刺活检阳性率比较:TRPB组总体阳性率为39.9%(75/188),PTPB组总体阳性率为33.3%(37/111),两组PB总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PSA水平分组后比较两组PB阳性率,结果显示在不同PSA水平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PB组单针阳性率为24.4%(505/2068),PTPB组单针阳性率为21.7%(265/1221),两组PB单针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穿刺位点分组后比较两组PB单针阳性率,结果显示在各个穿刺位点单针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PB与TRPB穿刺活检并发症比较:PTP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RPB组(49.5%vs 80.3%,χ2=30.835,P<0.001)。其中感染(37.8%vs 61.2%,χ2=15.236,P<0.001)、血尿(14.4%vs 34.6%,χ2=14.361,P<0.001)、血便(0%vs 24.5%,χ2=32.098,P<0.001),尿潴留(0.9%vs 8.0%,χ2=6.903,P<0.05)的发生率PTPB均显着低于TRP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TPB与TRPB都是进行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两种穿刺活检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差异上无显着意义。2.在安全性上PTPB表现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TRPB。3.PTPB对设备要求简单,无需肠道准备,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适用于无法接受经直肠超声检查的患者。临床医师应根据医院设施、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被检者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穿刺方法。
禄梦豪[3](2021)在《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为剜除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120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最终入组钬激光剜除组47例,等离子剜除组46例,分别按照对应组别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然后统计对比两组之间的术前资料及术后3次随访数据。结果:钬激光组剜除时间较等离子组长,组织粉碎时间及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和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较等离子组短(P<0.05);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随访时等离子组血尿和Ⅰ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钬激光组(P<0.05),术后3月随访时,钬激光组尿道狭窄发生率高于等离子组,Ⅰ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离子组高于钬激光组(P>0.05),术后6月随访时,两组间术后效果基本稳定,随访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钬激光剜除与等离子剜除具有相似的近期疗效;钬激光组在术后恢复时间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小于等离子组;即使在只能做钬激光碎石的基层医院,基于等离子电切镜并加用激光固定装置和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等器械依旧能达到良好的手术疗效。
杨晔[4](2021)在《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依赖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以超声引导下10-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系统性穿刺活检因缺乏目标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多模态图像在前列腺病灶的定位及定性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因此本论文旨在研究多模态图像对PCa的诊断及检出价值,并从病理组织学方面探讨多模态图像的特征。第一部分:超声多模态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目的:探讨超声多模态图像对前列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怀疑PCa的患者,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等多模态超声图像特点,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判断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PCa的效能,确定超声造影参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PCa的临界点,观察超声造影参数及超声弹性成像与PCa病理级别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恶性结节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级及3级者占94.67%(71/75),良性结节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2级及3级者占57.58%(3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造影参数PI、AUC、WIS及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的PI、AUC及WIS值大于良性结节,而TTP值小于良性结节。PI、AUC、WIS及TTP值在恶性结节与同深度对侧位置的良性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的PI、AUC及WIS值大于对侧良性组织,而TTP值小于对侧良性组织。PI、MTT、AUC及TTP值在病理1级组PCa与2级组以上(含2级)PCa之间、1+2级组与3级组以上(含3级)PCa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MTT、AUC、HT及TTP与PCa的病理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0.407、0.572、0.477及-0.311,而RT及WIS与PCa的病理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PI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敏感度为86.70%,特异度为78.30%,PI诊断PCa的最佳诊断点为16.47 d B。AUC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5,敏感度为98.30%,特异度为66.70%,超声造影参数AUC诊断PCa的最佳诊断点为1340.39d Bs。WIS诊断PC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7,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9,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53.30%,WIS诊断PCa的最佳诊断点为1.15d B/s。恶性结节中弹性评分4分及5分者占77.03%(57/74),良性结节中弹性评分4分及5分者占7.58%(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1级组与2级组以上PCa、1+2级组与3级组以上PCa的超声弹性评分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病理级别与弹性评分明显相关(P=0.000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前列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84,诊断PCa的敏感度为76.00%,特异度为92.42%,弹性评分4分为PCa的最佳诊断点。结论:前列腺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血流丰富。超声造影参数PI、AUC、WIS及TTP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结节有重要价值。造影参数PI、MTT、AUC及TTP可作为鉴别临床显着PCa与临床非显着PCa的指标。PI、MTT、AUC、HT及TTP与PCa的病理级别相关,PI可作为PCa病理级别判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PI、AUC及WIS在PC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效能,最佳诊断点分别为16.47 d B、1340.39d Bs及1.15d B/s。前列腺恶性结节的弹性评分高于良性结节,PCa的病理级别与弹性评分呈正相关性。弹性评分4分可作为PCa的最佳诊断点。第二部分: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对前列腺癌检出价值的研究目的:应用多模态图像融合经直肠超声指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与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比较,探讨其在PCa检出率及病理分级准确性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12月怀疑PCa于我院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穿刺活检前对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前列腺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生成前列腺多模态图像,确定PCa可疑病灶,在多模态图像的引导下对可疑病灶进行靶向穿刺活检。靶向穿刺结束后,进行前列腺12针系统性穿刺活检。若多模态图像未显示可疑PCa病灶,则仅进行系统性穿刺。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PCa检出率、PCa阳性针率、前列腺穿刺组织病理级别以及穿刺组织与根治术后组织病理级别的符合率等指标,分析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的应用价值。结果:231例疑似PCa患者,穿刺及根治性切除病理诊断恶性109例,其中靶向穿刺法检出恶性病例99例,系统性穿刺法检出恶性病例94例。恶性病例中109例均为前列腺腺癌。良性病例中肉芽肿性结核1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4例,前列腺增生117例。系统性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0.69%(94/231),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靶向穿刺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2.86%(9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2,P=0.637)。231例疑似PCa患者,系统穿刺法共穿刺2772针,阳性针数为528,系统穿刺法的阳性针率为19.05%(528/2772),靶向穿刺法共穿刺390针,阳性针数为197,靶向穿刺法的阳性针率为50.51%(197/390),两种方法的阳性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78,P<0.001)。靶向穿刺法对病理3级组及以上PCa的检出率为75.76%(75/99),系统性穿刺法对病理3级组及以上PCa的检出率为60.64%(57/94),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5)。靶向穿刺法检出3级组及以上针数占总阳性针数的比例为71.57%(141/197),系统性穿刺法检出3级组及以上针数占总阳性针数的比例为58.33%(308/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9,P=0.002)。以根治性术后组织病理为“金标准”,靶向穿刺法组织病理级别符合率为76.79%(43/56),系统性穿刺法组织病理级别符合率为57.14%(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27),靶向穿刺法的符合率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结论:仅看PCa总体检出率,多模态图像靶向穿刺活检法与系统性穿刺活检法相比并没有优势。但是,靶向穿刺法的阳性针率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在检测3级组以上癌症的数量方面,不管是阳性病例数还是阳性针率,靶向穿刺法都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在检测临床有意义的PCa时,靶向穿刺法较系统性穿刺法更有优势。以根治性组织病理为金标准,靶向穿刺法的病理级别符合率明显高于系统性穿刺法,靶向穿刺法对肿瘤病理级别的评估更准确。然而,靶向穿刺法不能替代系统性穿刺法,二者互为补充,“靶向+系统”的活检模式既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又可以对肿瘤级别进行准确的评估。第三部分:前列腺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前列腺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灶组织成分之间的关系,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方法:选取可疑PCa且多模态超声提示前列腺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CD34,VEGF及α-SMA)染色、Masson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组织内CD34、VFGF及α-SMA的表达,测定组织内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含量,所测数据与病灶病理及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前列腺病灶超声特征与病理组织成分之间的关系,探讨多模态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结果:CD34、VEGF及α-SMA在前列腺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显着差异。VEGF表达与MVD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VEGF表达及MVD计数与α-SMA存在正相关性。MVD及α-SMA表达与PCa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胶原纤维含量、肌纤维含量及Col Ⅰ含量在前列腺良恶性病灶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olⅢ含量在前列腺良恶性组织中的差异不显着。良性及恶性病灶内,Col Ⅰ含量均显着高于ColⅢ含量。α-SMA表达与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胶原纤维/肌纤维比值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与肌纤维含量有较高的负相关性。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与PCa病理级别呈正相关,肌纤维含量与PCa病理级别呈负相关。病灶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呈正相关。血流丰富的病灶MVD计数及VEGF表达较高。超声造影参数PI-MVD、AUC-MVD、HT-MVD呈正相关。PI-VEGF、AUC-VEGF、HT-VEGF、WIS-VEGF呈正相关。硬结节的胶原纤维及Col Ⅰ含量高于软结节,而肌纤维含量低于软结节,ColⅢ含量在软结节与硬结节之间无明显差异。超声弹性评分与病灶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胶原纤维/肌纤维比值及Col Ⅰ/Col Ⅲ比值呈正相关。超声弹性评分与肌纤维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超声弹性评分与Col Ⅲ含量无显着相关性。超声弹性成像所示软结节与硬结节内Col Ⅰ及Col Ⅲ的排列方式存在显着差异,软结节组以分层排列方式为主,硬结节组以交叉排列方式为主。病灶α-SMA表达与超声弹性评分、PI、AUC及血流等级呈正相关。结论:前列腺病灶的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相关,造影参数PI、AUC与组织MVD计数及VEGF表达相关,MVD计数及VEGF表达影响超声血流成像及超声造影特征,二者高表达与病灶内血流丰富密切相关。超声弹性评分与胶原纤维含量、Col Ⅰ含量、Col Ⅰ/Col Ⅲ比值、胶原纤维/肌纤维、肌纤维含量有关,胶原纤维含量高、Col Ⅰ含量高而肌纤维含量低的病灶较硬。Col Ⅰ及Col Ⅲ排列方式影响结节硬度,呈分层排列特点的病灶较软,呈交叉排列特点的病灶则较硬。α-SMA表达与超声弹性评分、血流等级、造影参数PI及AUC相关,α-SMA标记的CAFs可能是影响前列腺病灶超声弹性成像与血流成像特征的重要因素。
马冰婵[5](2021)在《3D-TRUS观察排尿过程在BPH中应用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经直肠三维超声(3D-TRUS)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排尿过程的研究,分析对比排尿过程中前列腺、尿道前列腺部及前列腺周围软组织变化情况,探讨该项技术在诊断前列腺增生患者尿道狭窄程度及梗阻部位的应用价值,从而为BPH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更精准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直肠三维超声动态排尿检查的53例患者,年龄20-76岁,其中BPH患者31例(增生组),前列腺正常受检者22例(正常对照组)。检查应用PHILIPS EP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D9-3v腔内探头,探头频率为3-9MHz。嘱患者检查前充分充盈膀胱,尽量清空肠道;探头进入直肠后找到前列腺,在二维图像上显示前列腺最大切面,测量前列腺横径、上下径及前后径。调整探头位置至前列腺正中矢状位,充分显示尿道内口及外口后,对前列腺及其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行三维图像取样并储存图像;嘱患者排尿,当尿流充盈尿道前列腺部时,对前列腺及其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行三维图像取样并储存图像。选取排尿前静息状态图像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开放最大的图像,分别测量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的软组织体积,并计算排尿过程中各组织体积变化率,分别比较增生组与正常组两种状态下各组织体积及变化率;同时测量并比较尿道前列腺部开放最大时尿道内口、中央部、膜部横截面积及整个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分析尿道各横截面积及体积与前列腺增生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经直肠三维超声观察排尿过程对尿道狭窄程度及梗阻部位判断的价值。结果:1.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前静息状态时及排尿过程中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增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比于排尿前静息状态,正常组和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尿道前方前列腺体积均变小,尿道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变大,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较排尿前静息状态时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变化率均变小,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相比于正常组,增生组患者排尿过程中尿道内口、中央部、膜部最大横截面积及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均变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前列腺体积越大,尿道开放最大时尿道前列腺部体积、尿道内口及膜部横截面积越小,二者呈负相关,而尿道中央部最大横截面积与前列腺体积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3D-TRUS能准确测量前列腺及其周边组织体积,BPH患者尿道前、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较正常人增大。2.排尿过程中尿道前方前列腺体积变小,尿道后方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前方富含静脉丛软组织体积均变大,这些组织变化协同合作,完成整个排尿过程;而BPH患者上述组织变化均较正常人减弱。3.3D-TRUS观察排尿过程这一技术可以更直观、立体的观察BPH患者的尿道狭窄程度及具体梗阻部位,为临床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完整的影像学依据。
方南宁,洪锴,葛辉玉,郝一昌,方杨毅,田雨,孙洋,姜辉,马潞林[6](2021)在《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在精囊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在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囊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行精囊镜手术治疗的25例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9.4±4.5)岁;精液量0.4(0~2.8)ml,精液pH值6.5(5~7.5),精子总数0(0~580)百万个,精子密度0(0~90.7)百万个/ml,精子活率0(0~24.1%),结合MRI、经直肠超声检查等初步诊断为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其中13例为前期常规精囊镜手术失败患者(无法找到通道进入射精管和精囊)。均行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下精囊镜射精管梗阻疏通术,分析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的定义为精囊镜疏通射精管后顺利进入精囊。结果 25例中21例(84%)精囊镜成功进入精囊腺,手术时间75(31,148)min,术后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4例(16%)手术失败患者中,1例术中探查考虑为先天发育不良,2例双侧均未见明确射精管开口,1例术中诊断为Müllerian管囊肿,未见明确精阜小凹及双侧射精管开口。21例精囊镜手术成功者术后3~6个月复查,精液量2.0(0~5.2)ml,精子总数28(0~832)百万个,精子密度5.6(0~110.3)百万个/ml,精子活率5.4%(0~63.6%),与术前精液量[0.4(0~2.8)ml]、精子总数[0(0~342)百万个]、精子密度[0(0~90.7)百万个/ml]、精子活率[0(0~24.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7例电话随访5~9年的患者中,3例配偶自然妊娠受孕;9例精液质量改善但患者配偶未自然受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受孕。结论术中经直肠超声引导可以增加精囊镜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对常规精囊镜手术困难的射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或少弱精子症效果良好。
赵国亮[7](2019)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两种手术方式,对比二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探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为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在临床的推广提供理论和临床应用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分别采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80例,扩开组38例,电切组42例。术前测定前列腺体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6、12个月对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测定。并测定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手术前后的IPSS、Qmax、QOL、PVR,评价和比较二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病程、血钠值、血红蛋白值、IPSS、QOL、Qmax、PVR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开组的手术用时(15.5±6.9)min、膀胱冲的洗时间(4.2±2.1)h、术中出血毫升数(10.3±2.2)ml、住院时间(2.5±1.2)d、尿管留置时间(2.0±0.8)d均明显少于电切组(80.1±13.4)min、(45.5±9.4)h、(93.6±20.6)ml、(5.6±2.0)d、(5.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扩开组术后继发性出血、急性尿潴留、膀胱颈挛缩、短暂性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4/38)少于电切组的23.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IPSS、QOL、Qmax、PVR等指标上扩开组及TURP组在术后均有改善,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患者IPSS、QOL、Qmax、PVR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安全可靠,在治疗BPH上,近期能达到与TURP相当的疗效,但远期疗效存在不确定性。与TURP相比,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止血良好;膀胱痉挛、电切综合征、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图0幅;表11个;参106篇。
徐嘉男[8](2019)在《改良模板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投影穿刺术模拟前列腺癌空间分布的准确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前列腺癌在世界范围内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二位。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发展成为困扰老年男性的重大健康问题。目前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策略主要以主动监测或根治性手术为主,但这两种治疗策略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既能保留前列腺功能,又能减小癌灶的局灶性前列腺癌的精准局部治疗是目前前列腺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利用前列腺大组织切片技术验证改良的模板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投影穿刺术(mTTMB)在定位、定性前列腺癌病灶空间分布上的准确性,从而为前列腺癌局部治疗前的癌灶定位提供一种安全、准确的穿刺方案。方法:我们对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院就诊的32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于TPS系统的引导下行mTTMB,并对病理结果阳性的1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术后离体前列腺行大组织切片病理检查。再利用AUTO-CAD软件分别对mTTMB穿刺病理发现的癌灶和大组织切片病理发现的癌灶进行前列腺癌病灶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并以大组织切片病理癌灶模拟为“金标准”验证mTTMB技术模拟前列腺癌病灶空间分布的准确性。结果:32例患者在TPS软件系统的引导下成功完成mTTMB,平均每个前列腺穿刺68(46116)针,确诊前列腺癌14例。穿刺术后出现血尿28例,会阴部血肿3例,血精1例,发热2例,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1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可进一步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者共10例。10例患者均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平均7.5(3+45+4)分。其中3+4=7分3例,4+3=7分4例,4+4=8分1例,4+5=9分1例,5+4=9分1例。mTTMB共发现癌灶24个,平均2.3个,其中位于尖部2个,基底部2个,外周带15个,中央带及移行带5例。10例患者术后成功行大组织切片病理检查,共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癌灶26个,平均2.6个,其中位于尖部3个,基底部2个,外周带16个,中央带及移行带5例。10例患者中平均Gleason评分7.6分(3+45+4)。肿瘤侵及单侧精囊腺者1例,侵及双侧精囊腺者1例,切缘阳性者3例。10例患者均成功利用AUTO-CAD软件对mTTMB病理及大组织切片病理进行病灶空间分布还原。通过比对,发现mTTMB可较好地模拟前列腺癌的空间分布。10例患者经mTTMB共发现有临床意义的癌灶24个,发现率为92%,共发现“准确病灶”25个,空间分布还原的准确率为96%。结论:(1)前列腺癌空间分布模型可较全面、准确地还原前列腺癌灶。该模型既能反馈指导临床实践,又便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mTTMB技术在定位、定性前列腺癌病灶方面具有准确率高,安全性好,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初次穿刺阴性、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但监测PSA持续升高的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精确诊断;(3)TPS软件系统引导下的mTTMB能较准确地模拟前列腺癌病灶的空间分布,可为前列腺癌局部治疗之前癌灶的定性和精准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吴禹锟[9](2019)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H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迅速增加,在90岁时甚至达到约10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显着影响。根据现在的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当LUTS难以治疗时,手术仍然是治疗BPH的标准和最有效的方法。几十年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单纯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分别被认为是治疗小于和大于80ml的前列腺的参考标准。然而,TURP有较多的并发症,如术中术后出血风险高、切割不完全等。而对于开放前列腺手术,这是治疗BPH的最具侵入性的方法,OP通常与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并发症有关,包括较长的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因此,各种微创外科技术应运而生,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综合运用TURP和OP的优势,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具有术中术后出血少、增生腺体切除完整、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术后能早期拔除尿管是术后快速恢复的重要过程,能否成功在48小时内拔除尿管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仍不明确。研究目的随着我国BPH患者的逐年增加,以及术后快速康复理念逐渐普及,术后早期能否拔除尿管已成为泌尿外科医师需要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患者临床数据与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相关性,筛选出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指导临床医师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研究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H患者357例的临床相关资料,这些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内停止持续膀胱冲洗并拔除尿管。根据拔除尿管是否成功分为A组(拔除成功)和B组(拔除失败)。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用R软件做阈值效应和饱和效应分析。筛选出能够影响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危险因素。2.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拔除尿管是否失败为因变量,临床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构建回归方程,通过SPSS软件构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诊断临界值。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57例病人,其中A组305例,B组52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研究显示年龄和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并无相关性(P>0.05)。随着IPP、IPSS和QoL的升高,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风险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风险会随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IPSS、QoL、术前药物治疗、急性尿潴留史、前列腺体积和IPP是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构建回归方程:logit(P)=10.862-1.376×(IPSS)-1.185×(QoL)-1.062×(术前药物治疗)+1.079×(急性尿潴留史)+0.030×(前列腺体积)-0.867×(IPP),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诊断模型临界值为1.7725,预测拔除尿管失败的敏感度为74.1%,特异度为84.6%。研究结论本研究研究显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成功率为85.4%,为了提高拔除尿管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研究发现随着IPP、IPSS和QoL的升高,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风险随之升高,而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拔除尿管失败的风险随之降低。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是否能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之内拔除尿管,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陈锐[10](2019)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TURP术后偶发前列腺癌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后偶发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对围手术期参数、肿瘤学预后及控尿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影响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163名接受了LRP治疗的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名患者术前因下尿路症状性接受过TURP治疗(TURP组),且手术均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另外选取在年龄、体重指数(BMI)、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SA)以及术前Gleason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5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非TURP组),他们术前均没有接受过TURP治疗,而是诊断明确后直接行LRP手术,然后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参数、肿瘤学预后以及控尿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PSA)以及术前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TURP组与非TURP组相比,TURP组患者出血量较多(305.4±118.5比137±91.3 m L,P<0.05)、手术时间较长(216.7±65.3比145.2±52.3 min,p<0.05)、输血概率较大(5.4%比0%,P=0.037)、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3.2%比13.7%,p<0.05)。TURP组的手术阳性切缘率较非TURP组高(35.1%比24.1%),但比较发现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手术后3个月时TURP组的控尿率较低(40.5%比70.7%,P=0.010),但是在术后12个月时的控尿率相似(86.5%比94.6%,P=0.1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大体病理结果提示病理分期p T2、p T3、p T4期在TURP组及非TURP组中分别占75.7%、18.9%、5.4%和83.8%、8.1%、8.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在平均随访24.5个月后,TURP组和非TURP组分别有10.8%和8.6%的患者出现生化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1)。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PSA水平(P=0.010)及切缘阳性情况(P=0.029),而其他相关参数均P>0.05,无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LRP治疗偶发前列腺癌难度明显增大,但是LRP仍是可行且安全可靠的。虽然TURP后行LRP,失血更多、手术时间更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和短期的控尿能力更差,但是LRP的疗效是确切地,其手术远期肿瘤控制效果良好,且两组间远期控尿率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对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其中PSA水平及切缘阳性是前列腺癌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二、经直肠超声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直肠超声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前列腺前叶厚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结果 |
1.前列腺前叶厚度与下尿路症状的相关性 |
2.前列腺前叶厚度与前列腺体积、Qmax的相关性 |
3.前列腺前叶厚度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性分析 |
4.前列腺前叶厚度与BPH临床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
5.前列腺前叶厚度与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案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2)会阴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病例资料 |
2.术前准备 |
3.穿刺仪器及器械 |
4.穿刺方法 |
5.穿刺针数 |
6.随访记录 |
7.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
2.穿刺活检后手术病理结果 |
3.穿刺活检阳性率比较 |
4.穿刺活检并发症比较 |
5.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处理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前列腺癌诊断方法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创新性与可行性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剔除标准 |
2.2 临床资料 |
2.2.1 样本分组 |
2.2.2 知情同意 |
2.2.3 病史采集 |
2.2.4 体格检查 |
2.2.5 专科检查 |
2.3 研究方法 |
2.3.1 术前准备 |
2.3.2 仪器设备 |
2.3.3 麻醉体位 |
2.3.4 手术方案 |
2.3.5 术后处理 |
2.3.6 观察指标 |
2.3.7 随访计划 |
2.3.8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线特征 |
3.2 术中指标比较 |
3.3 术后1 周随访情况 |
3.4 术后1 个月随访情况 |
3.5 术后3 个月随访情况 |
3.6 术后6 个月随访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术中对比 |
4.2 术后1 周对比 |
4.3 疗效与并发症 |
4.4 局限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机器人辅助经尿道前列腺水消融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超声多模态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仪器与设备 |
2.2.2 经直肠超声检查 |
2.2.3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
2.2.4 超声造影检查 |
2.2.5 前列腺穿刺活检 |
2.2.6 病理检查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资料结果 |
3.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前列腺结节例数 |
3.3 前列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4 前列腺恶性结节与同深度对侧位置组织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5 不同病理级别的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5.1 病理1级组与2级组以上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5.2 病理1+2级组与3级组以上前列腺癌超声造影参数的比较 |
3.6 前列腺癌病理级别与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3.7 超声造影参数对前列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
3.8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前列腺结节例数 |
3.9 前列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弹性评分的比较 |
3.10 不同病理级别的前列腺癌超声弹性评分的比较 |
3.11 前列腺癌病理级别与超声弹性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3.12 超声弹性评分对前列腺结节的诊断效能 |
4 讨论 |
4.1 超声造影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2 超声弹性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
4.3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对前列腺癌检出价值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仪器与设备 |
2.2.2 经直肠超声检查 |
2.2.3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
2.2.4 超声造影检查 |
2.2.5 MRI检查及MRI-TRUS融合成像 |
2.2.6 前列腺穿刺活检 |
2.2.7 病理检查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资料结果 |
3.2 病理结果 |
3.3 穿刺结果 |
3.3.1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PCa检出率的比较 |
3.3.2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阳性针率的比较 |
3.3.3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对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检出例数 |
3.3.4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检出不同病理级别的阳性针数 |
3.3.5 多模态图像中各种成像方法对病灶的检出价值 |
3.3.6 穿刺组织与根治性切除术后组织病理符合程度的比较 |
4 讨论 |
4.1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性穿刺法前列腺癌检出率及阳性针率的比较 |
4.2 靶向穿刺法与系统穿刺法检出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比较 |
4.3 多模态图像中各种成像方法对病灶的检出价值 |
4.4 穿刺活检组织与根治性切除术后组织病理符合程度的比较 |
4.5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前列腺多模态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超声图像获取及分析 |
2.2.1 仪器 |
2.2.2 超声检查 |
2.2.3 弹性图像评估 |
2.2.4 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评估 |
2.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2.3.1 诊断金标准 |
2.3.2 标本留取与保存 |
2.3.3 仪器与试剂 |
2.3.4 HE染色步骤 |
2.3.5 Masson染色步骤 |
2.3.6 天狼星红染色步骤 |
2.3.7 免疫组化SP法染色步骤 |
2.4 显微镜摄像及图像分析 |
2.4.1 仪器 |
2.4.2 显微镜摄像 |
2.4.3 实验图像分析软件及使用方法 |
2.4.4 实验结果判读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病理结果 |
3.2 超声声像图结果 |
3.3 前列腺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3.3.1 MVD计数 |
3.3.2 MVD在各组PCa中的表达 |
3.3.3 MVD表达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3.4 VEGF表达 |
3.3.5 VEGF在各组PCa中的表达 |
3.3.6 VEGF表达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3.7 组织中VEGF与MVD表达的相关性 |
3.3.8 α-SMA表达 |
3.3.9 α-SMA在各级别PCa中的表达 |
3.3.10 α-SMA表达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3.11 α-SMA表达与VEGF及MVD的相关性 |
3.4 前列腺组织胶原纤维、肌纤维含量 |
3.4.1 前列腺组织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含量 |
3.4.2 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在各级别PCa中的含量 |
3.4.3 胶原纤维及肌纤维含量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4.4 前列腺组织Ⅰ型胶原纤维与Ⅲ型胶原纤维含量 |
3.4.5 ColⅠ在各级别PCa中的含量 |
3.4.6 ColⅠ含量与PCa病理级别的相关性 |
3.4.7 α-SMA表达与胶原纤维及肌纤维的关系 |
3.5 前列腺病灶超声指标与病理指标比较 |
3.5.1 前列腺病灶血流与MVD及VEGF表达 |
3.5.2 前列腺病灶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 |
3.5.3 超声造影参数与MVD及VEGF表达的相关性 |
3.5.4 超声软硬组病灶间病理指标差异 |
3.5.5 超声弹性评分与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
3.5.6 Col Ⅰ、Col Ⅲ排列方式与结节硬度的关系 |
3.6 α-SMA表达与超声弹性评分及造影参数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前列腺病灶超声多模态检查结果 |
4.2 MVD、VEGF的表达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3 胶原纤维含量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4 肌纤维含量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5 α-SMA的表达及其与多模态超声特点的关系 |
4.6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3D-TRUS观察排尿过程在BPH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仪器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在 BPH 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临床实验方法 |
1.2.1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问卷填写 |
1.2.2 仪器设备 |
1.2.3 手术方法 |
1.2.4 术后随访 |
1.3 统计方法 |
1.4 结果 |
1.4.1 扩开组与电切组术前临床病例资料比较 |
1.4.2 扩开组与TURP组术中一般情况比较 |
1.4.3 扩开组与TURP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
1.4.4 扩开组与TURP组手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1.4.5 扩开组与TURP组手术疗效比较 |
1.5 讨论 |
1.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新进展 |
2.1 传统开放手术 |
2.2 前列腺电切术 |
2.3 经尿道激光治疗术 |
2.4 经尿道柱状球囊前列腺扩开术 |
2.5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改良模板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投影穿刺术模拟前列腺癌空间分布的准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前期工作 |
研究对象及入组标准 |
结果 |
TPS软件系统指定穿刺方案 |
mTTMB技术 |
mTTMB模拟前列腺癌空间分布 |
前列腺癌3D空间分布模型的建立 |
准确性分析 |
讨论 |
mTTMB的临床应用价值 |
前列腺癌空间分布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
1.1 前言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手术准备 |
1.2.3 观察指标 |
1.2.4 统计学分析 |
1.3 研究结果 |
1.3.1 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
1.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
2.1 前言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统计学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
2.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 |
2.3.3 建立预测模型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10)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TURP术后偶发前列腺癌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治疗方案 |
4. 随访 |
5. 对比分析 |
6. 统计分析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四、经直肠超声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列腺前叶厚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的影响[D]. 温逸群.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会阴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D]. 曾雅婷.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经尿道钬激光和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禄梦豪. 兰州大学, 2021(12)
- [4]多模态图像融合TRUS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病灶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研究[D]. 杨晔.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5]3D-TRUS观察排尿过程在BPH中应用价值的研究[D]. 马冰婵.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6]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在精囊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方南宁,洪锴,葛辉玉,郝一昌,方杨毅,田雨,孙洋,姜辉,马潞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01)
- [7]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D]. 赵国亮.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改良模板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投影穿刺术模拟前列腺癌空间分布的准确性研究[D]. 徐嘉男.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9]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 吴禹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10]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TURP术后偶发前列腺癌的对比分析[D]. 陈锐.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标签:前列腺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前列腺肿瘤论文; 尿道论文; 穿刺活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