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K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护理

PRK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护理

一、PRK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超[1](2021)在《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角膜溃疡(Cornea Ulceration)是兽医临床较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病原菌主要为伪中间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目前,治疗角膜溃疡的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如联合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或带蒂结膜瓣遮盖术。但是,对这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郑州地区102例角膜溃疡犬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然后依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用主要致病菌构建犬角膜溃疡模型,进而观察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和带蒂结膜瓣遮盖术对角膜溃疡的疗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试验一:102例犬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间郑州市三家宠物医院收治的102例犬角膜溃疡病例,统计其发病原因、年龄、性别、品种、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细胞刷蘸取溃疡灶样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培养与纯化,然后使用MALDI Biotyper系统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将所分离的主要菌株做眼科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发病率较高的品种为贵宾、比熊、京巴、柯基和混血犬;年龄从2月龄至1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8±0.54岁,发病原因主要以外伤(22例,21.57%)和干眼症(14例,13.73%)为主。(2)细菌培养阳性99例,以伪中间葡萄球菌感染的混合感染病例为主;体外抑菌有效的抗生素有头孢甲肟(96.94%)、利福平(98.98%)、妥布霉素(97.96%)、左氧氟沙星(93.88%)和环丙沙星(96.94%);而对四环素(91.84%)、红霉素(96.94%)和氯霉素(51.02%)有耐药性。试验二:不同治疗方法对伪中间葡萄球菌性犬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选用15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使用微量注射器吸取伪中间葡萄球菌菌液注入角膜基质层内构建犬角膜溃疡模型。造模后48 h,使用0.5%聚维酮碘生理盐水溶液对溃疡灶进行冲洗。同时滴加氧氟沙星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12次/d,两种药物用药间隔为1 min。造模成功后,随机选择3只犬用于抗生素治疗组,12只犬用于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在术眼消毒后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左眼行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右眼行带蒂结膜瓣遮盖术。并于术后7、14、21、28、35和42 d统计相关临床指标和信息。根据临床观察指标和症状进行评分。试验结果如下:(1)单纯抗生素治疗组实验犬在治疗后36-46h内均出现角膜穿孔,前房塌陷,虹膜脱出,羞明,流泪,眼分泌物增多;角膜大面积水肿、不透明,多象限内可见新生血管。单纯抗生素治疗组治疗无效。(2)手术治疗组角膜浑浊度评分: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14和21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28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5和42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3)手术治疗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术前及术后7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21、28和35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42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手术治疗组角膜水肿面积评分:术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和14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或p<0.05);术后21、28、35和42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手术治疗组泪液量检测结果:术前及术后2-6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18、32、38和42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在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手术治疗组眼内压检测结果:术前及术后2-6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8-18、32、38和42 d,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评分极显着低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p<0.01);在其余时间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三:不同治疗方法对伪中间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犬角膜组织病理学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的12只实验犬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于术后14、28、35和42 d进行手术采取角膜。将采集的角膜沿手术位置一分为二,一半用于组织切片制作,一半用于荧光定量检测细胞因子。试验结果如下:(1)单纯抗生素治疗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角膜上皮层缺失,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层部分区域缺失,后弹力层缺失。溃疡灶内可见新生肉芽组织,但无法完全闭合溃疡灶。(2)手术治疗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角膜结构完整,角膜上皮层重新上皮化,纤维蛋白排列整齐有序,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结构完整。带蒂结膜瓣遮盖组溃疡灶处完全覆盖结膜上皮,细胞密度高,排列杂乱无章,基质层可见新生血管,纤维蛋白排列无序。后弹力层和内皮层结构完整。(3)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术后14和28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LR2、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术后35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LR2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着升高(p<0.01),其余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2d,两组各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术后14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VEGF、FGF和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或极显着升高(p<0.05或p<0.01)。术后28d,两组各细胞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5和42 d,与带蒂结膜瓣遮盖组相比,带蒂板层角膜移植组中TGF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5),其余生长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四: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的疗效观察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采取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连续观察至60 d。术后泪液量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眼内压在术后5-11 d内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余时间点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没有病例出现重复感染,术后恢复效果良好,视力均得到恢复。综上所述,郑州市102例犬角膜溃疡病例中的犬品种多为泰迪和短头颅犬,感染的细菌主要为伪中间葡萄球菌且对红霉素、氯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术后恢复效果优于结膜瓣遮盖术,角膜愈合与透明度良好,纤维蛋白排列整齐有序,上皮层结构完整。

周友惠,熊洁,张辰星,霍姝佳,周青青,罗启惠,王科[2](2020)在《低温冲洗联合局部冷敷对降低Trans-PRK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的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术中使用低温(4℃)平衡盐溶液冲洗结膜囊联合术后冷敷对降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PRK)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200眼)Trans-PRK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100眼)。Trans-PRK激光切削后,观察组采用4℃平衡盐溶液冲洗结膜囊联合术后即刻冷敷术眼1h,对照组使用常温20℃平衡盐溶液冲洗结膜囊,术后不冷敷。密切随访3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后当天及术后1、2d疼痛程度,观察术后5、14、30、60d裸眼视力及角膜上皮恢复程度、炎性反应、角膜上皮下混浊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1、2d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0、0.072)。观察组患者手术当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d(P=0.007),与术后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术后2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1d (P=0.001)。对照组手术当天疼痛评分与术后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术后2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当天及术后1d(P=0.001、0.001)。两组疼痛感均于术后2d明显缓解。观察组术后5d角膜上皮愈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膜充血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14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程度、眼表充血程度及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角膜上皮下混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冲洗联合冷敷可减轻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

刘方[3](2020)在《FS-LASIK和SMILE屈光手术对眼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干眼(dry eye)是以泪膜稳定性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有泪膜不稳定、眼表炎症与损伤、泪液渗透性升高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用眼习惯的改变,干眼已经成为除外屈光不正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迅速,技术日趋成熟,角膜屈光手术得到了广大屈光不正患者的青睐,然而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为干眼。目的观察全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对眼表的影响,从而对术后出现的干眼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准分子终端行角膜屈光术的674例(1384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随访及观察,术前行干眼问卷调查表(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染色、眼表综合分析仪(Oculus Keratograph)、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126眼)进行观察研究。收集并整理数据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合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不同角膜屈光术后的眼表变化。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组,A组FS-LASIK31例(62眼),B组SMILE 32例(64眼),两组均随访术后1周、1月、6月,观察眼表变化、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1.A、B两组术后1周、1月的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时A组OSDI评分相比术前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B组OSDI评分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A、B两组OSDI评分的变化趋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734,P组间=0.014),且各个时间段两组的OSD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A、B 两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ted visual acuity,UCVA)在术后 1 周、1月、6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A、B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BCVA在术后1周、1月、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B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A、B两组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567,P组间=0.534),不同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两组的泪河高度(tear riverheight,TMH)术后1周、1月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1周最为显着。A组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TMH的影响,术后A、B两组的TMH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534,P组间=0.343)。5.A、B两组的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keratography break-up time,NIKBUT)在术后1周、1月、6月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1周最为显着。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A、B两组的NIKBUT的变化,术后A、B两组的NIKBUT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3.525,P组间=0.562),但不同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863,P时间=0.017)。6.A、B两组的脂质层等级(lipid layer grade,LLG)在术后1周、1月、6月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A、B两组的LLG的变化,术后A、B两组的LLG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73,P组间=0.781),但不同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341,P时间=0.007)。7.睑板腺评估(meibomian gland evaluation,MGE):A、B 两组手术前后MG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眼红指数(hyperemia index,HI):A、B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HI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各个时间节点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与SMILE对于近视矫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相似的,两种手术均对眼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FS-LASIK组术后对于眼表的影响相较于SMILE组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也更长。

徐丽娟[4](2020)在《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首先在新西兰白兔眼中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并进行鉴定,然后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探讨吡柔比星(THP)对新西兰白兔结膜的抗纤维作用及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选择3只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未手术对照组,另外9只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构建结膜纤维血管组织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月﹑2月和3月将模型与对照组﹑人原发翼状胬肉及人复发翼状胬肉进行形态学﹑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特征(Vimentin,α-SMA,TGF-β1/2及collagen-I表达量)的比较,评估该模型应用于后续药物实验的可能性,并选择合适的造模时间节点。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作为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阳性对照药物。在第二部分实验中,首先用组织块法在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 conjunctiva fibroblasts,RCF),并用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Vimentin进行鉴定。将RCF用THP或MMC作用5分钟后洗脱,继续培养细胞24小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及Ad-m Cherry-GFP-LC3B转染试验)或48小时(其他细胞实验)。在观察时间点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死亡细胞,用WB检测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这一部分实验探讨THP对RC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筛选出THP对RCF的有效作用浓度以应用于下一步动物实验。同时,我们观察了THP作用于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 epithelial cells,HCECs)后细胞形态﹑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第三部分实验中我们首先选择了9只健康新西兰白兔行双眼构建结膜纤维血管模型。造模成功后行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根据术中联合用药不同分为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THP组(组2,组3),MMC组(组4,阳性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复发情况及副作用,评估THP对预防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个月后,获取手术部位结膜组织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cleaved caspase 3和LC3B),评估THP对结膜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影响。之后我们采用C57BL/6小鼠进一步评估了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损害:选择3只作为未手术组(组1),另外12只双眼角膜去上皮后用药物作用5分钟后洗脱,根据不同的药物分4组:DMEM组(阴性对照组,组2),不同浓度THP组(组3,组4),MMC组(组5,阳性对照组),观察比较各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1周后获取小鼠眼球﹑心脏﹑肝脏及肾脏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评估药物对上述组织的毒性损害。结果:本研究中所有造模的新西兰白兔眼中均形成了结膜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具有相似的以下特征:三角形外观,大量的胶原纤维沉积及上皮下新生血管形成,其中3个月模型相似度最高,因此被选择应用于后续药物的动物实验研究。在细胞水平,THP和MMC均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其中THP对RCF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1 mg/m L,为MMC的1/20(IC50=0.2 mg/m L)。0.005 mg/m L THP通过上调Beclin 1,Atg 5/12复合体及LC3B激活了RCF自噬通路,而0.01 mg/m L THP通过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诱导RCF发生凋亡,并且以早期凋亡为主。THP和MMC均抑制HCECs增殖,诱导细胞凋亡,0.005和0.01 mg/m L THP诱导HCECs早期凋亡为主,而0.2 mg/m L MMC诱导细胞晚期凋亡为主,3组药物均将HCECs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在动物实验中,0.005 mg/m L THP及0.01 mg/m L THP均与0.2 mg/m L MMC相似,未观察到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而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44.4%(4/9)。0.005 mg/m L THP组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但0.01 mg/m L THP组观察到2例(2/3)角膜混浊,1例(1/3)巩膜溶解;0.2 mg/m L MMC组观察到1例(1/3)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0.005 mg/m L THP组胶原纤维排列规则,结膜组织中出现显着增多的自噬细胞;而0.01 mg/m L THP组与0.2mg/m L MMC组胶原纤维排列稀疏,均在结膜组织中出现明显增多的凋亡细胞。在小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0.005 mg/m L THP术后第一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第二天完全愈合;0.01 mg/m L THP及0.2 mg/m L MMC术后1-4天愈合面积显着小于对照组,术后6-7天达到完全愈合。三组药物均未破坏角膜结构,但是0.01 mg/m L THP和0.2 mg/m L MMC组角膜基质中观察到了多形核细胞;三组药物均未对心脏﹑肝脏及肾脏产生毒性损害。结论:通过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可以在新西兰白兔结膜中诱导形成纤维血管组织,该模型与人复发胬肉相似,未来可能可以应用于眼表纤维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THP表现出对RCF的抗纤维潜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呈浓度依赖性地诱导细胞自噬﹑激活线粒体途径的凋亡通路;0.005 mg/m L THP可能具有有效且安全地预防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的作用。

赵轩[5](2019)在《功能化胶原基材料用于角膜再生修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角膜位于眼组织的最外层,易受到损伤。我国为工业农业大国,出现角膜损伤的现象也较为常见。角膜病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致盲性眼病。目前,我国有超过500万因各种角膜病致盲的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失明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虽然其中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但是移植材料短缺是一个世界难题。由于捐赠角膜供体的匮乏,国内每年仅能完成不到1万例的角膜移植手术。角膜病正逐渐成为不可逆致盲的主要原因。由于胶原是角膜基质的主要成分,因此在众多的天然高分子中,胶原用做角膜再生修复材料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胶原基材料存在着力学强度不足、不耐受缝合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同时,角膜移植术后恢复过程中,易导致角膜基质瘢痕性愈合,形成白斑影响视功能重建。此外,以往大多数研究集中于胶原基材料的制备与改性,如赋予材料更好的强度和抗菌性能等,对胶原自身在角膜组织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较少,胶原与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不够明确。因此,本文首先采用生物安全性良好的可食用有机酸交联剂和实验室自主合成的高生物相容性高效醛交联剂分别对胶原进行改性。相比于传统胶原类交联剂有着交联效率高、显色反应小、生物安全性佳的优点。同时,本文首次将生物功能性小分子miRNA与胶原结合获得新材料,用于角膜组织无瘢痕化功能性修复。相较于同样具有调控作用的蛋白类生长因子,miRNA具有更低廉的价格与稳定、易于控制的优点。此外,本文研究了在炎症环境下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与胶原基材料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探讨了胶原基材料在角膜组织修复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含有多个羧基官能团的有机酸和实验室自主合成的高生物相容性高效醛交联剂分别对胶原进行改性,在保留了胶原基材料良好细胞相容性的基础上,提升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耐缝合性能。使材料能够被完整地缝合于眼表,并实现术后快速上皮化,对眼表无刺激。但是从术后角膜基质恢复的检测中发现基质存在一定程度的瘢痕性愈合,影响视功能恢复。(2)将生物功能性小分子miR-133b与胶原基材料相结合,赋予了材料抑制角膜基质术后瘢痕形成的能力。研究表明,载体AuNP能够很好的与miR-133b结合,且对miR-133b有很好的保护能力。在胶原溶液成膜的条件下,miR-133b可以保持结构完整,能够满足在材料制备中维持功能。AuNP的添加亦不会影响胶原基材料优良的理化性能。AuNP/miR-133b能够从材料中释放出来并进入到角膜基质细胞或角膜基质中进一步发挥其瘢痕抑制功能,移植新材料的兔角膜术后修复良好,相比于对照组和移植单纯Col膜,具有明显的瘢痕抑制能力,新材料修复后的角膜具有更高的透明性。(3)通过IL-1β可以有效刺激角膜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细胞分泌IL-6与MMP-1。当角膜细胞接种于胶原基材料上后,再经IL-1β刺激,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L-6与MMP-1的表达相较于接种于孔板的对照组减少;在胶原基材料存在的情况下,相较于无IL-1β刺激的实验组,有IL-1β刺激的实验组中胶原基材料降解量增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胶原基材料对IL-6与MMP-1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且经MMP-1等酶解的胶原基材料产生的降解产物可以降低角膜细胞IL-6的分泌量,胶原基材料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与降解产物双重作用降低角膜细胞IL-6的分泌,起到一定的抗炎效果,并在体内角膜板层移植模型中进一步验证了胶原膜的抗炎效果。

李浏洋[6](2019)在《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性手术OBL和Haze的控制及远视性手术临床效果观察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角膜屈光手术目前作为屈光不正的重要矫正方法之一,涉及人群非常广泛,对于手术并发症的控制和开展相对较少的远视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具有非常大的临床参考价值。本课题研究总体分为近视性手术和远视性手术两大部分。近视性手术部分的研究均由并发症角度切入,首先围绕术中并发症不透明气泡层OBL展开,探究能量设置是否对其产生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能量设置对于术后视力的影响,旨在寻找临床最佳能量参数设置范围;然后课题围绕术后并发症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展开,描述现阶段丝裂霉素C在低中度近视患者术中的使用情况,探究MMC使用与否对术后Haze的影响,并进一步寻找临床最佳应用时长。远视性手术部分的课题主要围绕角膜屈光手术术后屈光度、视觉质量和干眼情况展开,探究两种主流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及患者主观感受是否存在差异,并尝试寻找相关交互因素,旨在为不同人群提供最佳手术方式选择。方法1.近视性SMILE手术并发症不透明气泡层OBL的相关研究回顾性队列为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经过SMILE手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患者,共纳入1130只眼。除了能量对SMILE手术术后视力影响的研究采用整体队列,所有针对OBL的分析均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能量与术后视力的关系、术前预期矫正屈光度与术中OBL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等主要的独立作用,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能量对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影响以广义相加混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2.近视性PRK手术并发症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相关研究回顾性队列为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屈光手术中心Optical Express,Glasgow,UK符合本研究分析样本的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共纳入7252只眼低中度近视患者。探究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对术后视力和屈光度的影响,以及MMC对于术后Haze发生的风险在不同屈光度患者中的关联关系,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3.远视性LASIK和PRK术后临床效果,干眼及视觉质量对比的相关研究回顾性队列为2008年1月至2015年4月于屈光手术中心Optical Express,Glasgow,UK所有接受远视激光视力矫正的患者,共纳入58562只眼。主要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在调整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为了探索术前人群特征对于手术方式和术后屈光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根据临床相关标准对术前特征进行分层,并在调整混杂因素的同时进行多元回归统计,以寻找交互作用项。另外,对于术后干眼和视觉症状的变化情况,运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分析得出。结果第一部分中,在此队列的1130只眼中,共有22只眼(1.95%)患OBL。能量设置对SMILE术中并发症OBL发生风险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为OR=0.90(95%CI=0.60,1.37),p=0.64。能量设置对术后Log MAR UDVA的影响为β=0.01(95%CI=0.00,0.01),p=0.003。不同能量组的UDVA的变化情况来看,两组术后1天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0.03;SE,0.02;p=0.09)。然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变化量在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1周:差异,-0.05;SE,0.02;p=0.01.1个月:差异,-0.06;SE,0.02;p<0.01.3个月:差异,-0.08;SE,0.02;p<0.01)。第二部分中,在本研究队列有3.6%的患者(263只眼)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记录。在-5D≤球镜度<-4D的患者中,OR=0.17,95%CI=0.06,0.46,p<0.001。在-4D≤球镜度<-1D的患者中,结果分别为OR=0.58,95%CI=0.28,1.22,p=0.15;OR=0.90,95%CI=0.48,1.69,p=0.75;OR=0.75,95%CI=0.34,1.66,p=0.47。对于-1D≤球镜度<0D的患者,OR=1.84,95%CI=0.89,3.83,p=0.10。在应用时长上,当MMC的应用时长为1-20秒的范围内,OR=0.52,95%CI=0.35,0.77,p<0.001。当MMC的应用时长为20-35秒的范围内,OR=0.59,95%CI=0.19,1.83,p=0.36,但超过35秒后,OR=1.69,95%CI=1.05,2.74,p=0.032。第三部分中,对于LASIK手术,屈光度在最终随访时在±0.5D内有37,647只眼(69.1%),PRK手术有2,773只眼(67.7%)(p=0.052)。远视PRK手术与远视的LASIK手术相比,术后等效球镜度SE在正负0.5D内的比值比(OR值)为0.85(95%CI=0.78-0.92,p<0.001)。中央角膜厚度CCT在手术方式和屈光结果之间或许起到交互作用(p交互作用=0.036)。干眼程度在术后随访所有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干眼频率在术后1周和术后12月有细微的统计学差异。视觉质量症状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1周时,炫光、星芒和夜间驾驶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时,五项都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式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能量参数125n J至160 n J范围内的低能量设置与更好的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相关,而4.5μm的点间距和125n J的能量参数设置是该能量设定范围内的最佳组合。近视或散光度数较低与SMILE手术术中发生OBL的大风险相关,其中同等度数的散光度数对术中发生OBL风险的影响可能大于近视度数。提示外科医生可以通过适当加深术中激光扫描平面深度来降低发生OBL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预矫屈光度较低的患者。2.总体来说低中度近视患者应用了MMC的术后Haze的发生风险并没有降低。对于-5D≤球镜度<-4D的患者中,术中预防性应用MMC可以显着降低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风险,而对于-4D≤球镜度<-1D的患者,MMC可能对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反的,对于-1D≤球镜度<0D的患者,MMC对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发生甚至可能还有促进的作用。另外在使用时长方面,对于本研究中的特征人群来说,最佳应用时长可能是20秒至35秒,使用时长过低或是过高术后Haze发生风险都会增加。3.远视LASIK和PRK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的达到患者的预期矫正屈光度,远视LASIK手术达到预期矫正屈光度的可能性要略高于远视PRK手术,特别是对于术前角膜较厚的患者来说。远视PRK手术术后可能会过矫,尤其对于术前角膜较厚的患者。另外,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的干眼程度和干眼频率都会较术前增加,但增加程度较小,且手术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种手术方式术后视觉质量也会较术前降低,但降低幅度也较小且患者主观感受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

刘云芳[7](2019)在《角膜绷带镜佩戴后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角膜绷带镜配戴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规律和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到2018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因临床需要配戴角膜绷带镜患者,重点分析佩戴角膜绷带镜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培养结果,治疗预后等。所有的数据分析使用IBM SPSS Windows 24.0统计软件。结果:在观察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接受角膜绷带镜治疗的患者,共6188例6685眼,其中,3410名男性,2778女性,其年龄在15-78岁,平均年龄为48.10±20.81岁。平均佩戴时间是1-58天,平均18.98士23.72天。其中,有8例(0.13%)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其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为54.33±28.14岁。7例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大于50岁,1例患者16岁。我们发现老年患者(≥50岁)的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的患者(<50岁)(X2=9.647,p=0.002)。男性及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显着差别(X2=0.177,p=0.674)。两个品牌佩戴患者各有4例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率无显着差异(X2=0.00 1,p=0.971)。454例角膜移植患者有5例发生感染,352例角膜交联术后1例发生感染,4066角膜上皮缺损佩戴者2例发生了感染。1813例翼状胬肉术后佩戴绷带镜后,角膜上皮均在1周左右修复,未发生角膜感染病例。角膜移植患者发生角膜绷带镜相关性感染性角膜炎佩戴角膜绷带镜发生感染性角膜炎的风险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上皮缺损(X2=22.829,p=0.000)和翼状胬肉手术(x2=16.037,p=0.000),但与角膜胶原交联术后(x2=1.79,p=0.000)无显着差异。佩戴角膜绷带镜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在佩戴角膜绷带镜后平均发病时间为22.63±18.72d(3~58d)。在这8例角膜感染患者中,有3例患者未规范使用滴眼液。2例患者佩戴角膜绷带镜超过30天。结论:老年患者佩戴角膜绷带镜后更容易发生感染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发生感染性角膜炎的风险较其他眼表疾病要大。因此角膜绷带镜佩戴应严格把握佩戴适应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加强随访。

李亚男[8](2018)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PPV)后发生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CED)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是一个回顾性现况调查。收集2015年9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行PPV的PDR患者共201例(201眼)。其中,男性86例86只眼,女性115例115只眼。201只眼中,右眼93只,左眼118只;患者年龄跨度3081岁,平均年龄(57.94±9.65)岁,≥50岁159只眼,<50岁42只眼;糖尿病病程330年,平均糖尿病病程13.87±6.023年;既往有手术史(包括白内障手术、玻璃体腔注药术、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共97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Hb A1c<7.0%有36只眼,≥7.0%有165只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2493.89±610.31个/mm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Ⅳ期24只眼,Ⅴ期78只眼,Ⅵ期99只眼;手术中刮除角膜上皮25只眼;联合白内障手术71只眼;激光光凝点数<1000者78只眼,≥1000者123只眼;硅油填充61只眼,C3F8填充18只眼,未行眼内填充122只眼;患眼手术时间56min240min,平均手术时间130.45±36.719min。PPV后测量眼压升高(非接触式眼压计≥21mm Hg),需要应用降眼压药物维持眼压时间≥2周为持续性高眼压。采用我国2016专家共识角膜上皮缺损的诊断标准确立角膜上皮缺损的判定标准。以泪液替代物或角膜接触镜等常规方法治疗角膜上皮缺损无效,连续2周以上不可愈合即可诊断为PCED。观察患眼手术后PCED的发生率,统计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ED的危险因素。以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结果:201只眼中,手术后发生PCED16只眼(PCED组),发生率为7.96%;未发生PCED 185只眼(NPCED组),占92.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中刮除角膜上皮(OR=13.239,95%CI 2.99958.442,P=0.001)、联合白内障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OR=7.448,95%CI 1.97528.091,P=0.003)、手术中C3F8填充(OR=11.344,95%CI2.16959.324,P=0.004)、手术后持续性高眼压(OR=10.462,95%CI 2.46444.414,P=0.001)是手术后发生PCED的危险因素。结论:PDR患者行PPV后PCED的发生率为7.96%,术中刮除角膜上皮、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术中玻璃体腔C3F8填充、术后持续性高眼压是PPV后PCED发生的危险因素。

窦晓晓[9](2017)在《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背景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退行性病变,主要特征是角膜渐进性地前突和薄化,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由核黄素和紫外线A介导的角膜交联术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化学键,可以明显增强角膜的生物力学强度,改善患者的视力,延缓疾病的进展。已有大量文献证实其治疗成年圆锥角膜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关于角膜交联治疗青少年患者的疗效研究仍相对较少。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疾病对其学习和生活都有着较大的影响,故本研究对青少年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接受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前后进行随访观察,以探讨该方法的临床效果。目的观察核黄素/紫外线A介导的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因原发性圆锥角膜接受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共22例(33眼),平均年龄为14-18岁,观察并整理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LogMAR表示)、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表示)、角膜最大K值、角膜最薄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参数,并观察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3天,无菌条件下表面麻醉后微型角膜刀去除角膜中央区上皮,而后每3min 1次采用核黄素等渗溶液点术眼,共持续30 min,OCT测量最薄处角膜厚度达到400μm且于裂隙灯下可观察到角膜全层黄染、前房内存在核黄素闪辉后行370nm波长紫外线A照射30min(照射期间能量密度保持稳定为3mW/cm2,照射光束直径为9mm,照射距离为5cm),期间继续于术眼点用核黄素等渗溶液。照射结束后于术眼佩戴角膜接触镜,滴眼液点眼治疗,至角膜上皮愈合后摘除软镜,加用激素类滴眼液点眼。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术前术后各观察点之间差异比较采用单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视力(LogMAR表示):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分别由术前的 0.82±0.35 和0.43±0.33提高到术后第12个月时的0.71 ±0.33和0.25±0.23,与术前相比,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提高。其中有24/33只眼裸眼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23/33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2.角膜最大K值:治疗前平均为62.45±11.24D,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降低为60.37±9.74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有20/33只眼术后较术前降低1D以上。3.最薄点角膜厚度:由术前的442.69±43.47μm降低到术后第12个月的427.44±41.75μm,角膜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交联前为3038±361个/mm2,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为2998±345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术眼角膜上皮均于术后5d内愈合,术中术后无感染、角膜内皮失代偿、晶状体和视网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在术后1年的随访期内,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降低角膜K值且无并发症发生。

李俊[10](2017)在《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全层角膜移植术,是用健康透明的供体角膜替代病变的宿主角膜,最常适用于圆锥形角膜、重复角膜移植、角膜营养不良,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白斑、角膜损伤和角膜血染等,也适用于角膜溶解的患者,例如严重的角膜感染后引起角膜穿孔的患者。为了探索临床上预防犬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以及促进术后角膜愈合的方法,本实验联合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DEX)、环孢素A(Cs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点眼治疗,通过对犬角膜水肿、浑浊度、新生血管、荧光素钠染色的临床评分,眼内压、泪液量、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检测和角膜病理切片的观察,评价联合用药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犬角膜移植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健康实验犬54只,年龄1岁左右,体重4-8kg,36只为受体犬,18只为供体犬。将36只受体犬平均分为四组,每组9只:A组为妥布霉素滴眼组;B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组;C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滴眼组;D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组。A、B、C、D组每种药间隔30min点眼一次,1-2滴/次,4次/天。术后每日观察术眼的分泌物情况,分别在术后3、7、14、21、35d时根据眼裂隙灯观察情况对角膜的浑浊度、新生血管、水肿情况以及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评分,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眼压测量和泪液量的测量,分别在术后第14d和35d摘取眼球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如下:(1)犬角膜移植方法的探索:本实验对所有犬术前3d剃毛,避免了手术当天的污染和刺激;采用呼吸麻醉的方式,保证动物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静的状态;为了充分暴露眼球,所有手术都实行了外眼角切开;手术均在眼科显微镜下操作,保证了缝合深度的一致;术后所有犬佩戴伊丽莎白项圈单独饲养,这些都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2)犬角膜浑浊度比较:第3d时,各组角膜均有轻微混浊度,差异不显着(p>0.05);第7d时,A组、B组混浊度稍有增加,与第Od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时,四组实验犬角膜混浊度均有增加,A组混浊度最高,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21d时,A、B两组角膜混浊度继续增加,D组混浊度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组角膜混浊度达到峰值,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完全透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3)犬角膜新生血管比较:第3d时,所有角膜均未见新生血管出现;第7d时,A组角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14d时,B组角膜也有新生血管出现,但少于A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21d时,A、B两组新生血管长度增加,C、D两组有少量新生血管出现,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B两组角膜新生血管达到最大值,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4)犬角膜水肿对比:第3d时,所有实验犬角膜均有轻度水肿;第7d时,A组角膜水肿最重,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14d时,A、B两组角膜水肿加重;第21d时B、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开始减轻,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组角膜水肿程度达到最高,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水肿完全消除,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5)荧光素钠染色对比:第3d时,四组犬角膜均有着色,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7d以后,D组角膜着色面积明显少于前三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6)眼内压对比:术后3d时,所有实验犬眼压较低,在术后7d开始时眼压全部在正常值范围内,D组眼压恢复最快,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7)泪液量对比:第3d时,所有组实验犬泪液量分泌均有增加,第7d时,B、C、D三组犬泪液量开始有下降趋势,D组泪液量恢复速度最快,到21d时C、D两组泪液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范围,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8)组织切片观察:A组犬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最混乱,上皮恢复速度较慢,并且在术后第35d时有上皮与基质层分裂现象;B、C两组较A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相对较规则,上皮细胞恢复较完整;D组角膜上皮细胞层恢复速度最快,角膜表面平滑,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整齐。由上述结果得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滴眼,可以明显减轻犬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促进角膜上皮和基质的尽快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二、PRK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RK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角膜溃疡的病因和愈合机制
        1 角膜溃疡的病因与致病机制
        1.1 角膜溃疡的病因
        1.2 角膜溃疡的致病机制
        2 角膜上皮层伤口的愈合机制
        2.1 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2 Toll样受体2
        2.3 蛋白酶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2.4 细胞外基质(ECM)在上皮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3 角膜基质伤口的愈合机制
        3.1 愈合过程中角膜细胞向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3.2 免疫系统细胞在基质修复中的作用
        3.3 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细胞外基质的改建
        3.4 与基质创面愈合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
    第二章 治疗角膜溃疡方法的研究进展
        1 药物治疗
        2 角膜工程生物材料
        2.1 胶原蛋白
        2.2 丝素蛋白
        2.3 明胶
        2.4 脱细胞角膜
        2.5 壳聚糖
        2.6 其他合成聚合物水凝胶
        3 手术治疗
        3.1 角膜溃疡清创术
        3.2 结膜瓣遮盖术
        3.3 羊膜移植术
        3.4 穿透角膜移植术
        3.5 板层角膜移植术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102例犬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1 材料
        1.1 临床病例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常用试剂配制
        2 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
        2.3 MALDI Biotyper系统鉴定细菌和细菌保存
        2.4 药物敏感性试验
        3 结果
        3.1 病因
        3.2 发病率
        3.3 品种
        3.4 性别和年龄
        3.5 治疗方法
        3.6 治疗效果
        3.7 细菌学分类
        3.8 药物敏感性试验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治疗方法对犬伪中间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试剂配制
        1.4 仪器和设备
        1.5 手术器械
        2 方法
        2.1 造模前准备
        2.2 麻醉与保定
        2.3 术部消毒
        2.4 角膜溃疡模型建立
        2.5 手术治疗前准备
        2.6 抗生素治疗组
        2.7 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
        2.8 术后护理
        3 术后临床常规检查及裂隙灯观察
        3.1 临床检查
        3.2 裂隙灯检查
        3.3 治疗过程中犬泪液量检测
        3.4 犬眼内压测定
        4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抗生素治疗组裂隙灯观察的变化
        5.2 手术治疗组裂隙灯观察
        5.3 临床评分
        5.4 泪液量检测结果
        5.5 眼内压检测结果
        5.6 三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5.7 三种治疗方案的愈合时间
        6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治疗方法对角膜溃疡模型犬角膜组织病理学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剂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犬术前准备
        2.3 手术采样
        2.4 组织切片制作
        2.5 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组织病理学观察
        3.1.1 抗生素治疗组组织病理学观察
        3.1.2 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组病理学切片观察
        3.2 qPCR检测角膜细胞因子的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带蒂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犬深层角膜溃疡临床病例的疗效观察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1.2 临床病例介绍
        2 方法
        2.1 术前临床检查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护理
        2.4 术后临床检查
        3 结果
        3.1 术前检查结果
        3.2 术后检查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录

(2)低温冲洗联合局部冷敷对降低Trans-PRK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及冷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上皮愈合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结膜及睫状充血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后UCVA(logMAR)比较
    2.5 两组患者术后Haze分级比较
3 讨论

(3)FS-LASIK和SMILE屈光手术对眼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角膜屈光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用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在新西兰白兔眼中建立结膜纤维血管模型
    1 前言
    2 材料及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动物实验
        2.4 人翼状胬肉标本的采集
        2.5 制备石蜡切片
        2.6 HE染色
        2.7 免疫组化染色
        2.8 免疫荧光
        2.9 阅片与数据分析
        2.10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角膜缘干细胞切除联合碱烧伤法成功地诱导了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conjunctival fibro-vascular tissue[CFVT])形成
        3.2 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具有与人复发胬肉相似的组织化学特征
        3.3 术后观察
    4 讨论
第二部分 吡柔比星诱导体外培养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和自噬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组织块法成功培养出原代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3.2 THP抑制RCF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3.3 THP对 RCF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3.4 THP诱导RCF死亡,激活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
        3.5 THP诱导RCF自噬
        3.6 THP抑制HCECs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将细胞阻滞于G2/M期
    4 讨论
第三部分 吡柔比星预防新西兰白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试剂及配置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动物实验
        2.4 制备石蜡切片
        2.5 HE染色
        2.6 免疫组化染色
        2.7 阅片分析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THP减少兔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切除术后复发
        3.2 THP诱导兔结膜发生自噬和凋亡
        3.3 0.005 mg/mL THP未损伤手术周围角膜缘干细胞
        3.4 THP对 C57BL/6 小鼠角膜上皮愈合功能的影响
        3.5 THP对角膜﹑心脏﹑肝脏和肾脏的毒性评估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膜术后纤维化机制及治疗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5)功能化胶原基材料用于角膜再生修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角膜组织与角膜相关疾病
        1.1.1 角膜的结构与功能
        1.1.2 角膜疾病与治疗
    1.2 角膜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1.2.1 角膜上皮损伤修复
        1.2.2 角膜基质损伤修复
    1.3 角膜板层移植术及术后评估
        1.3.1 角膜板层移植术
        1.3.2 术后常见问题
        1.3.3 术后常用仪器与观察指标
    1.4 角膜替代与再生性修复材料
        1.4.1 羊膜
        1.4.2 脱细胞角膜基质
        1.4.3 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1.4.4 天然提取高分子聚合物
    1.5 胶原及其在角膜再生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1.5.1 胶原简介
        1.5.2 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第二章 羧酸类交联剂改性胶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实验方法
        2.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
        2.2.2 胶原-食用有机酸复合膜的制备
        2.2.3 胶原-食用有机酸复合膜的性能表征
        2.2.4 胶原-食用有机酸复合膜的细胞实验
        2.2.5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实验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饱和含水率
        2.3.2 光学性能
        2.3.3 力学性能
        2.3.4 耐酶解性能
        2.3.5 角膜上皮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与生长
        2.3.6 细胞增殖实验
        2.3.7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醛类交联剂改性胶原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实验方法
        3.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
        3.2.2 胶原基材料的制备
        3.2.3 胶原基材料的性能表征
        3.2.4 胶原基材料的细胞实验
        3.2.5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表面与截面形貌分析
        3.3.2 饱和含水率
        3.3.3 光学性能
        3.3.4 营养物质透过性能
        3.3.5 力学性能
        3.3.6 耐酶解性能
        3.3.7 交联剂IC50 测试
        3.3.8 角膜上皮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与生长
        3.3.9 角膜上皮细胞移行实验
        3.3.10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瘢痕抑制能力的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实验方法
        4.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
        4.2.2 AuNP与 miRNA结合能力
        4.2.3 miRNA在胶原成膜环境中的稳定性
        4.2.4 AuNP对 miRNA稳定性的保护能力
        4.2.5 细胞实验
        4.2.6 负载AuNP/miR-133b的胶原基材料制备
        4.2.7 胶原基材料的性能表征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AuNP与 miRNA-133b的结合能力
        4.3.2 胶原成膜环境下miRNA-133b的稳定性
        4.3.3 AuNP对 miRNA-133b稳定性的保护能力
        4.3.4 AuNP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毒性测试
        4.3.5 角膜基质细胞的移行实验
        4.3.6 材料表面形貌分析
        4.3.7 饱和含水率
        4.3.8 光学性能
        4.3.9 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原基角膜再生修复材料的瘢痕抑制能力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和实验方法
        5.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
        5.2.2 负载荧光标记AuNP/miR-133b的胶原基材料制备
        5.2.3 AuNP/miR-133b进入角膜基质细胞能力检测
        5.2.4 免疫荧光染色
        5.2.5 RNA提取与实时定量PCR(qRT-PCR)
        5.2.6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实验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AuNP/miR-133b进入角膜基质细胞能力
        5.3.2 材料中AuNP/miR-133b进入角膜组织能力检测
        5.3.3 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关键蛋白α-SM和 Col-1 免疫荧光染色
        5.3.4 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关键基因α-SM和 Col-1的qRT-PCR检测
        5.3.5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实验
    5.4 小结
第六章 炎症环境下角膜细胞与胶原基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和实验方法
        6.2.1 主要实验材料与设备
        6.2.2 胶原基膜材料的制备
        6.2.3 胶原基材料的细胞实验
        6.2.4 胶原基材料对IL-6与MMP-1 的吸附能力实验
        6.2.5 胶原基材料的降解量检测
        6.2.6 胶原基材料的降解产物对角膜细胞表达IL-6 的影响
        6.2.7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模型泪液中IL-6 含量检测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3.1 炎症环境下IL-6与MMP-1 在角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
        6.3.2 胶原基材料对炎症环境中角膜细胞表达IL-6与MMP-1 的影响
        6.3.3 胶原基材料对IL-6与MMP-1 的吸附作用
        6.3.4 角膜细胞对胶原基材料的降解作用
        6.3.5 胶原基材料的降解产物对角膜细胞表达IL-6 的影响
        6.3.6 新西兰兔角膜板层移植模型中胶原基材料对泪液中IL-6 表达的影响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性手术OBL和Haze的控制及远视性手术临床效果观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近视性SMILE术中并发症OBL的相关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
        1.1.2 OBL的确认与分级
        1.1.3 手术过程
        1.1.4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队列基本情况
        1.2.2 能量对SMILE手术术中并发症OBL的影响
        1.2.3 能量对SMILE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的影响
        1.2.4 预矫屈光度对术中OBL的影响
    1.3 讨论
        1.3.1 能量对SMILE术中OBL影响的分析
        1.3.2 能量对SMILE术后视力及视力恢复影响的相关讨论
        1.3.3 预矫屈光度对SMILE术中并发症OBL的影响
        1.3.4 如何降低SMILE术中并发症OBL发生风险的相关讨论
        1.3.5 研究不足
    1.4 小结
二、近视性PRK手术并发症Haze的相关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
        2.1.2 Haze的确认与分级
        2.1.3 手术过程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队列基本情况
        2.2.2 队列术后视力及Haze不同情况描述
        2.2.3 术后Haze对屈光度和视力的影响
        2.2.4 术中MMC的应用对术后并发症Haze的影响
        2.2.5 术中MMC的应用时长的相关研究
        2.2.6 MMC应用对术后屈光度和视力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研究人群选择及其意义
        2.3.2 术后Haze发生情况
        2.3.3 术后Haze与视力和屈光度关系
        2.3.4 预防性应用MMC与术后Haze的关系
        2.3.5 预防性应用MMC的安全性
        2.3.6 研究不足
    2.4 小结
三、远视LASIK和PRK术后临床效果,干眼及视觉质量对比的相关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设计和研究对象
        3.1.2 术后问卷编码
        3.1.3 手术过程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队列基本情况
        3.2.2 术后屈光度的相关研究
        3.2.3 交互作用研究
        3.2.4 敏感性分析
        3.2.5 术后干眼的相关研究
        3.2.6 术后视觉症状及夜间驾驶的相关研究
    3.3 讨论
        3.3.1 远视矫正效果与术后残留屈光度
        3.3.2 远视矫正效果与可能的影响因素
        3.3.3 远视矫正与术后干眼和视觉质量
        3.3.4 远视矫正与手术方式的选择
        3.3.5 研究不足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及其主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角膜绷带镜佩戴后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2.2 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发生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详细资料(表2)
    3.3 佩戴绷带镜后发生感染性角膜炎危险因素
    3.4 处理措施
4 讨论
    4.1 角膜绷带镜
    4.2 角膜绷带镜相关性感染性角膜炎
    4.3 角膜绷带镜佩戴后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
    4.4 角膜绷带镜佩戴后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角膜绷带镜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1 研究对象
        1.1.2 分组
        1.1.3 仪器及设备
    1.2 研究方法
        1.2.1 术前检查
        1.2.2 手术方法
        1.2.3 术后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3.1 发生率的分析
    3.2 术中刮除角膜上皮
    3.3 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
    3.4 术后持续性高眼压及玻璃体腔内填充物
    3.5 本次研究无统计学意义因素分析
        3.5.1 激光光凝点数
        3.5.2 HbA1c、糖尿病病程、DR分级
    3.6 局限性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9)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1 角膜移植的适应症
    2 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
        2.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
        2.2 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PK)
        2.3 内皮移植术(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
    3 角膜移植的特殊性
    4 角膜移植免疫学
        4.1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类型与特点
        4.2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途径
        4.3 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相关的因素
    5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和常用治疗药物
        5.1 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
        5.2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免疫排斥反应药物
    6 犬角膜的结构
        6.1 角膜上皮层
        6.2 角膜基质层
        6.3 角膜后弹力层
        6.4 角膜内皮层
        6.5 泪膜
    7 角膜伤口愈合的过程
        7.1 上皮愈合
        7.2 基质愈合
    8 国内外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8.1 国外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8.2 国内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9 bFGF在角膜移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10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方法的建立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4 眼科手术器械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术前麻醉与保定
        2.3 术眼消毒
        2.4 供体植片的制备
        2.5 受体植床的制备
        2.6 角膜的缝合
        3 术后护理
        4 讨论
        4.1 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
        4.2 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3 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试验二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移植愈合效果的临床观察及相关血液学观察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试剂的配制
        2 实验动物的分组以及用药方法
        3 临床指标的观察
        3.1 裂隙灯观察
        3.2 犬眼压测量
        3.3 犬泪液量的测量
        3.4 犬全身静脉血的采集
        4 结果
        4.1 角膜移植后的裂隙灯下观察结果
        4.2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浑浊度评分结果的影响
        4.3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4.4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水肿情况的影响
        4.5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上皮缺损情况的影响
        4.6 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结果
        4.7 联合用药对犬眼内压的影响
        4.8 联合用药对犬眼泪液量的影响
        4.9 联合用药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5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三 联合用药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1.2 主要试剂
        1.3 试剂的配制
        2 方法
        2.1 采样与固定
        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2.3 HE染色
        3 结果
        3.1 正常犬角膜的组织结构
        3.2 第14d时各组犬角膜的病理组织结构
        3.3 第35d时各组角膜的病理组织结构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四、PRK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102例犬细菌性角膜溃疡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手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D]. 张红超. 扬州大学, 2021
  • [2]低温冲洗联合局部冷敷对降低Trans-PRK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的效果分析[J]. 周友惠,熊洁,张辰星,霍姝佳,周青青,罗启惠,王科. 重庆医学, 2020(21)
  • [3]FS-LASIK和SMILE屈光手术对眼表的影响[D]. 刘方. 郑州大学, 2020(02)
  • [4]吡柔比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抗兔结膜纤维化[D]. 徐丽娟. 浙江大学, 2020(01)
  • [5]功能化胶原基材料用于角膜再生修复的研究[D]. 赵轩.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6]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性手术OBL和Haze的控制及远视性手术临床效果观察的研究[D]. 李浏洋.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角膜绷带镜佩戴后感染性角膜炎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D]. 刘云芳. 浙江大学, 2019
  • [8]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危险因素分析[D]. 李亚男. 青岛大学, 2018(12)
  • [9]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D]. 窦晓晓. 山东大学, 2017(09)
  • [10]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D]. 李俊. 扬州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PRK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