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溢流阀调压弹簧的模糊可靠性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龚燕青[1](2021)在《某重型数控铣床主轴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型数控机床的主轴系统是机床核心功能子系统之一,主轴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重型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因此重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研究是提高重型数控机床可靠性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重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研究,可以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针对易发生故障,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同时,在系统的优化改进设计阶段,可以提供合理的可靠性分配方案。这些研究对重型数控机床的可靠性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THP6513型重型数控机床为对象,针对重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系统组成单元和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主轴系统进行了子系统划分,为后续可靠性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分析型号为THP6513机床的维修数据,得到了主轴系统常见的故障模式和频繁发生故障的子系统。(2)完成了主轴系统各子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并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主轴系统各故障模式的危害性定性分析。对主轴系统的各子系统:自动换刀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支撑系统和驱动系统进行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确定了各故障模式的严酷度等级,针对各故障模式提出了补偿措施;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故障模式进行了危害度的定性分析,得到了故障模式危害性的排序,结合补偿措施,为消除故障,提高系统可靠性提供了参考依据。(3)对重型数控机床主轴系统进行了故障树分析。对故障树采用上行法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到了顶事件发生故障的最小割集;通过对故障树进行定量计算得出顶事件发生概率、系统可靠度、平均无故障时间,最后以基本事件的故障率为条件计算出各中间事件的故障率和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完成了对故障树的定量分析。(4)为了能够将可靠性指标合理地分配到基本事件,提出了基于故障树的主轴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以故障率为可靠性分配指标。首先结合概率重要度的分配方法将顶事件的故障率分配到一级事件;其次采用可靠性再分配法将一级事件的故障率分配到二级事件;最后将需要调整故障率的二级事件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配方法将故障率分配到基本事件,最终将可靠性指标按照故障树的结构一层层合理地分配到各基本事件。
杨成刚[2](2019)在《液压系统智能有源测试理论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液压系统以功率密度大、响应快、精度高等特点,在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林业、渔业、航海、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的各类装备中,处于控制和动力传输的核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驱动方式。随着液压装备结构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机、电、液三项技术的有机融合,功能越来越强大,致使出现健康状况问题和故障更不易被观察和测试,一旦出现误诊断,则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液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国内外行业专家致力于液压系统快捷准确的故障测试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并大力开发各种基于不同原理、不同结构、不同特点的液压系统健康状态和故障诊断的仪器或装置。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工作,还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实验中,在实际液压装备中,真正得到良好应用的,具有节能化和智能化的测试仪器尚不多见。因此,新一代液压系统的状态测试理论及其实现方法的研发是液压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工程领域。论文在深入研究液压测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现状基础上,针对工程现场对液压系统测试快速便捷的需求,利用液压元件的泄漏特性,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有源测试理论及方法,提出快捷简单的,效率更高的液压测试方式,概述了课题的来源、研究内容以及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通过总结常用的各种液压系统测试技术和方法特点,利用AEMSim仿真技术,分析了一代液压有源测试仪的检测缺陷,提出了提高一代机测试精度的优化方案,研发了二代机采用测试仪输出流量的闭环控制系统,为更精准的检测液压系统泄漏打下基础;依据液压系统的分类,分别建立了开式回路液压系统和闭式回路液压系统的泄漏模型,并进行了理论的研究,创建了液压系统检测附件库,为液压智能有源测试技术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研究液压系统新的测试方法的准确计算模型以及与其它关键参数的关系,为新型液压测试装置的设计与控制奠定理论计算基础。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二代液压有源测试仪,利用MySQL软件建立了液压元件的健康泄漏的数据库,实现了液压系统泄漏健康状态智能有源测试,完善了液压有源测试理论及方法,研究新型液压测试方法与各种液压装备的适应问题,提出智能测试方法以便实现液压测试技术的高适应性,提高液压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运用液压有源测试技术分别完成对电液换向阀、比例溢流阀和轴向柱塞泵等典型液压元件泄漏量的检测及故障诊断。依据国家标准和国内外派克、力士乐等液压元件厂家产品样本,对多种液压元件出厂检测的泄漏量数据,建立了液压元件健康泄漏量数据库,以及液压系统泄漏健康状态智能有源检测系统。运用该液压智能有源测试系统完成对100 T平板车、液压校直切断机、锻造液压机和中国天眼FAST液压促动器群组等液压系统的泄漏健康状态的检测,验证了液压智能有源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快速、精准地检测液压系统的泄漏健康状态和各种液压故障部位,为科学的维修维护提供条件。
侯振兴[3](2019)在《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是其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可能性,涉及概率论、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等知识,在航空航天、桥梁、建筑、工程机械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随着可靠性基础理论的发展,衍生出了很多有效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其中响应面法是学者们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时提出的一种简单高效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特别地在解决隐式极限状态函数问题时显得尤为突出。响应面法根据一系列合理的样本点,运用有效的迭代策略,采用多项式函数近似替代真实的隐式极限状态函数,保证可靠度最大程度收敛于真实概率值。随着国内外对可靠性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可靠度的精度与计算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响应面法在模糊可靠性分析与优化设计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加权线性响应面法权重形式的特点,构造了一种更合理的权数形式,同时将均匀试验设计法应用于加权线性响应面法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加权线性响应面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改进线性响应面法的可行性。针对变量集合间存在多重相关性的问题,分析了偏最小二乘法在进行多元回归时的优势。利用拟线性模型将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法线性化,以此求解结构失效概率。同时结合高斯核函数能用较少参数实现非线性变换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核函数的偏最小二乘非线性响应面法。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非线性响应面法的有效性。将核偏最小二乘响应面法应用于结构模糊可靠性问题,利用分段响应面法思想求解极限状态函数的广义失效概率。分析了圆柱螺旋弹簧载荷状态下的受力以及应力分布情况,同时进行了模糊可靠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赵宇帅[4](2019)在《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及应用》文中认为故障树分析方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之一。静态故障树分析方法无法描述系统中存在的动态逻辑关系。Dugan动态故障树通过优先与门、备件门等动态逻辑门描述系统中存在的动态逻辑关系,但无法对系统任意形式的静、动态失效逻辑关系进行描述,且不能直接进行定量分析,通常需借助Markov模型、Monte Carlo仿真、贝叶斯网络等方法。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弥补了静态故障树和Dugan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的不足,增强了故障树描述静、动态失效逻辑关系的能力。为增强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的适用性,研究了多态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解决存在静、动态失效行为的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T-S动态故障树的重要度算法。首先,研究了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介绍了描述静、动态逻辑关系的T-S动态门及其描述规则,给出基于T-S动态门输入、输出规则的T-S动态故障树的计算方法。通过与离散时间贝叶斯网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并对数字电液调节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其次,为解决存在静、动态失效行为的多态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问题,研究了多态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多态系统T-S动态门的描述规则,将任务时间进行离散化,给出了多态T-S动态故障树计算方法。通过与T-S故障树分析方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加工中心转台进行可靠性分析。然后,基于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将传统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延伸到T-S动态故障树,提出了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包括风险重要度、微分重要度、改善函数和综合重要度,并给出基本事件在每个时间段和整个任务时间内的计算方法。通过与传统故障树重要度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用所提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对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求得系统的故障概率和基本事件的重要度,为确定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升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依据。
杨春启[5](2019)在《基于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的导阀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在液压系统中,溢流阀是最重要的压力控制元件之一,主要用于系统的定压溢流和安全保护。先导式溢流阀的压力调节主要依靠导阀内的机械弹簧实现的,传统的机械弹簧因材料的固有属性,经常出现硬化、疲劳断裂、松弛等失效形式,导致溢流阀压力调节波动、定压精度降低、压力损失大等。随着磁性材料技术的发展,永磁弹簧得到广泛的应用,相比较于机械弹簧,利用永磁弹簧力—位移性能好、结构简单、无疲劳断裂等特点代替传统的机械弹簧以提高先导式溢流阀的定压精度、降低压力损失、减少阀体噪声和振动等。本文阐述了溢流阀的分类及研究现状,概述了弹簧的分类及永磁弹簧研究现状。介绍了永磁材料的分类,通过分析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力学特性、磁力计算等磁性理论,为永磁弹簧的设计奠定基础。根据先导式溢流阀导阀参数和磁路设计原理,利用永磁材料“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原理,设计了斥力和引力两种永磁弹簧。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不同牌号的磁性材料和永磁弹簧进行磁力仿真,最终确定永磁弹簧的磁性材料及斥力永磁弹簧模型。利用CFD软件对所设计的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的导阀内部流场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导阀结构合理,导阀内的流场压降满足主阀芯开启压力的要求,导阀与主阀连接处动态压力较小,连接稳定性高,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对机械弹簧和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进行压差—流量和压力—流量特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的压差—流量特性较好,即压力损失小,性能优异,结构设计合理;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斜率较小,即入口处压力随流量的波动变化小,定压精度高,由压力变化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更小。
王凯[6](2019)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矿井提升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文中提出矿井提升机作为连接井上与井下开采工作的中枢运输设备,其安全可靠的工作、运行是矿物安全开采的重要保障。矿井提升机一旦出现故障,不仅会使矿井工作人员无法进行矿物开采,甚至还将面临严重的生命危险,这将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损失。矿井提升机也是矿物采集中非常重要的重型运输设备,它的功能是提升井下矿物、上提或下降井上人员以及施工材料。而制动系统是提升机出现意外故障时能够进行紧急制动的重要保障,其正常制动与运行能有效减少矿难事故的发生,因此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BN)具有处理模糊不确定性,系统多态性的优势,重点对矿井提升制动系统进行分析,通过现场调研和查找文献,构造矿井提升制动系统故障树模型,然后转化得到BN模型,并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到BN中,来解决某些元部件具有小样本事件,或故障数据较少的情况;针对部分元部件历史数据较少或缺失的情况,采用模糊专家综合评判法来得到模糊评判值,首先采用主、客观权重相结合对专家总权重系数进行获取,得到各专家总的权重值;其次通过专家综合评判对该部件进行各自的打分,然后综合各专家给出的模糊值得到该部件总的模糊评判值,再通过解模糊获得该部件的模糊故障精确值。最后,用Netica软件与BN相结合对矿井提升制动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获得顶事件故障概率、各节点的后验概率和重要度,通过分析各节点重要度的大小来获得系统容易发生故障的部分,为后续系统的改善、提高提供指导,最后将带权重系数的模糊重要度(加权模糊重要度)方法运用到矿井提升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实例中。
马兵[7](2015)在《塔机顶升液压系统模糊可靠性及最优故障搜索次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模糊可靠性分析及最优故障搜索次序评估。首先,在分析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故障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FAT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通过一定的转换原则建立了T-S模糊FAT方法的可靠性分析模型,采取专家评议法得出了模型中各个基本事件的模糊失效概率。通过T-S模糊FAT算法计算出系统的模糊可靠度与模糊失效概率,相反,基本事件处于在不同故障程度情况下,可以算出系统的不同故障程度的模糊失效概率与模糊可靠度,并对系统的进行安全贡献度分析。寻找出了系统中存在的薄弱节点,提出了以改善油液和关键元器件为目标的改善措施。其次,在基于T-S模糊FAT的模糊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灰色模糊理论、多属性决策论的灰色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对系统进行了最优故障搜索次序分析,对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发生不同程度故障时,以T-S关键安全贡献度和搜索代价为故障搜索评价指标,得出了不同的最优故障搜索次序。最后,利用易于编程的Visual C++语言和编程软件Microsoft Visual C++6.0中的MFC的平台,并结合模糊可靠性与故障搜索分析方法,设计出了适用于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和确定最优故障搜索次序的可视化软件。通过QTZ800塔式起重机的工程实例验证了所设计《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模糊可靠性及最优故障搜索次序分析》软件的实用性,软件能够有效对其进行模糊可靠性和最优故障搜索次序的分析,并且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本文在塔式起重机顶升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故障诊断领域提供了一种贴近实际可行的分析方法及手段。
潘娜[8](2013)在《水压先导式电磁溢流阀的优化设计及可靠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纯水液压传动中传递动力的介质是淡水或者海水,因具有无污染、来源广、节省能源、安全性高、燃点低等特性,使其成为最具潜力的介质。因此,如何利用纯水作为高压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的课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纯水液压传动的研究已成为当今液压界的一大热点以及难点问题。本文首先是在同种规格油压溢流阀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水介质的低粘度、易腐蚀等理化特性,对纯水电磁溢流阀进行初步结构设计。在水压溢流阀存在的关键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用AMEsim软件对溢流阀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分析阀的结构参数对阀整体综合性能产生的影响,优化阀的结构参数,并运用Fluent软件在不同压力流量下进行流场仿真分析。然后,对溢流阀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建立起纯水液压电磁溢流阀设计的可靠性数学模型,并优化各个相关的参数。本文介绍了一种模糊可靠性模型,并把模型应用于水压控制阀当中,对溢流阀调压弹簧做了可靠性分析,并计算出其可靠度。期望能从设计上提高阀的可靠性,继而提高整个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最后,搭建试验系统,提出了纯水液压电磁溢流阀的试验原理和试验方法,并对所研制的溢流阀进行了静、动态特性试验以及噪声试验研究,总结了该设计的溢流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陈少华[9](2012)在《基于流体故障知识岛的液压系统容错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持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流体传动、模糊控制和相关的容错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往往处于控制和动力传输的重要核心地位。同时液压系统正朝着大规模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毫无疑问,液压系统的容错控制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当前,国内外有诸多专家学者对控制系统的容错研究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其中大部分研究内容集中在控制系统容错策略和容错控制器的设计,针对液压系统领域也主要是对电控级进行容错控制器设计,面向液压系统功率级容错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针对传统的硬件冗余容错和解析容错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流体故障知识岛的液压系统容错技术这一创新理念。通过对流体中多种异常信息进行直接的感知、处理运算和判断,将结果直接用于驱动液压容错单元执行容错任务。这样和传统容错方法相比,信息流通路径更短,信息处理实时性强,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液压系统功率级容错,同时还能大大简化系统的结构。本文首先对常见液压故障表现形式的故障机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进行流体故障知识岛容错技术研究必要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流体故障知识岛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模块为例进行了原理性设计,并对其中的压力控制单元和流量控制单元做了稳态和动态特性分析。最后利用仿真工具AMESim对自行设计的流体故障知识岛压力感知控制模块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并在全液压自动钻机平台上进行了试验测试,对压力感知控制模块的实际容错控制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与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流体故障知识岛的新型液压容错技术切实提高了实际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刘茂福[10](2011)在《基于证据理论的溢流阀调压弹簧可靠性设计优化》文中指出以溢流阀调压弹簧的固有频率最大为设计目标,考虑弹簧的剪切强度可靠性约束条件和溢流阀的开启特性要求,建立了调压弹簧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结合基于证据理论的可靠性评估方法,采用遗传算法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给出了设计实例,通过蒙特卡洛方法对实例解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有价值的优化方案。
二、溢流阀调压弹簧的模糊可靠性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溢流阀调压弹簧的模糊可靠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某重型数控铣床主轴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现状 |
1.2.2 数控机床主轴系统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重型数控机床故障数据分析 |
2.1 重型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
2.1.1 重型数控机床的主轴系统简介 |
2.1.2 重型数控机床的电主轴系统工作原理 |
2.1.3 主轴系统子系统的划分 |
2.2 主轴系统故障分析及数据来源 |
2.2.1 主轴系统故障数据分析 |
2.2.2 各子系统故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对主轴系统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 |
3.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CEA)概述 |
3.2 主轴系统的FMEA分析 |
3.2.1 自动换刀系统的FMEA分析 |
3.2.2 冷却系统的FMEA分析 |
3.2.3 润滑系统的FMEA分析 |
3.2.4 支撑机构的FMEA分析 |
3.2.5 驱动系统的FMEA分析 |
3.3 模糊危害性(CA)分析 |
3.3.1 模糊CA分析理论 |
3.3.2 主轴系统的模糊CA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轴系统的故障树分析 |
4.1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
4.1.1 故障树分析中常用的符号 |
4.1.2 故障树的建立 |
4.2 建立主轴系统故障树 |
4.3 主轴系统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
4.3.1 主轴系统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4.3.2 主轴系统故障树的定量求解 |
4.3.3 故障树事件的概率重要度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主轴系统故障树分析的可靠性分配 |
5.1 可靠性分配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方法 |
5.1.1 可靠性分配的基本原理 |
5.1.2 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
5.2 基于故障树对主轴系统的可靠性分配研究 |
5.2.1 主轴系统可靠性分配指标的确定 |
5.2.2 基于故障树的主轴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的确定 |
5.2.3 基于概率重要度的顶事件可靠性分配方法 |
5.2.4 基于可靠性再分配的一级事件分配方法 |
5.2.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二级事件可靠性分配方法 |
5.3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主轴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
5.3.1 顶事件故障率的可靠性分配计算 |
5.3.2 故障树一级事件的可靠性分配计算 |
5.3.3 故障树二级事件的可靠性分配计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液压系统智能有源测试理论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液压系统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1.1.1 液压系统常用测试方法 |
1.1.2 液压系统测试技术发展现状 |
1.2 液压有源测试技术的研究基础 |
1.2.1 常用测试方法的优缺点 |
1.2.2 液压有源测试技术 |
1.3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和研究难点 |
1.3.1 课题来源和意义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1.3.3 课题研究难点 |
第2章 液压有源测试理论与方法的优化 |
2.1 液压有源测试仪优化方案 |
2.1.1 泄漏测试影响分析 |
2.1.2 一代测试仪AEMSim仿真研究 |
2.1.3 一代机提高测试精度方案 |
2.1.4 二代机输出流量的闭环控制系统 |
2.1.5 一二代机对比 |
2.2 开式回路液压有源测试理论研究 |
2.2.1 开式回路液压系统泄漏理论 |
2.2.2 开式液压系统泄漏有源测试模型 |
2.3 闭式回路液压系统液压有源测试理论研究 |
2.3.1 闭式回路液压系统泄漏理论 |
2.3.2 闭式液压系统泄漏有源测试模型 |
2.4 液压系统检测附件库 |
2.4.1 附件代码 |
2.4.2 创建附件库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液压元件泄漏健康状态有源检测方法研究 |
3.1 液压元件的泄漏健康状态的几个定义 |
3.2 电液换向阀的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3.2.1 电液换向阀的工作位内泄漏方程 |
3.2.2 电液换向阀中位内泄漏方程 |
3.2.3 液压有源测试电液换向阀的泄漏模型 |
3.2.4 电液换向阀泄漏测试 |
3.2.5 实验验证 |
3.3 比例溢流阀的常见故障测试 |
3.3.1 比例溢流阀故障的机理 |
3.3.2 比例溢流阀常见故障的机理分析 |
3.3.3 实验系统搭建 |
3.3.4 实验验证 |
3.4 液压泵的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3.4.1 轴向柱塞泵的测试理论分析 |
3.4.2 轴向柱塞泵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3.4.3 检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能液压有源泄漏检测系统的研究 |
4.1 液压系统健康泄漏数据库 |
4.1.1 液压元件数据代码规则的制定 |
4.1.2 液压元件健康泄漏数据库建立 |
4.2 数据库链接 |
4.3 智能检测程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液压有源泄漏检测系统的试验 |
5.1 某100 T平板车悬挂液压系统智能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5.1.1 某100 T平板车悬挂液压系统介绍 |
5.1.2 某100T平板车悬挂液压系统泄漏健康检测模型建立 |
5.1.3 检测前准备工作 |
5.1.4 悬挂液压系统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5.2 校直切断机智能液压有源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5.2.1 校直切断机介绍 |
5.2.2 液压校直切断机泄漏健康检测模型建立 |
5.2.3 检测前准备工作 |
5.2.4 液压校直切断机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5.3 锻造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智能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5.3.1 锻造液压机介绍 |
5.3.2 锻造液压机液压控制系统泄漏健康检测模型建立 |
5.3.3 检测前准备工作 |
5.3.4 液压控制系统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5.4 FAST液压促动器群智能有源测试试验 |
5.4.1 液压促动器群组的负载试验 |
5.4.2 液压促动器组液压缸静位沉降故障智能液压有源检测 |
5.4.3 液压促动器液压缸锁紧泄漏健康状态检测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3)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可靠性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响应面法理论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可靠性分析基本理论 |
2.1 引言 |
2.2 可靠性分析基本概念 |
2.2.1 结构功能函数 |
2.2.2 可靠性指标与灵敏度 |
2.3 可靠度计算方法 |
2.3.1 近似解析法 |
2.3.2 数字模拟法 |
2.3.3 函数替代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改进的加权线性响应面法 |
3.1 引言 |
3.2 响应面法基本理论 |
3.3 加权回归方法 |
3.4 基于均匀设计试验的加权线性响应面法 |
3.4.1 加权回归的权重构造 |
3.4.2 试验样本点选取方法 |
3.4.3 基于均匀设计试验的加权线性响应面法计算策略 |
3.5 算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核偏最小二乘法的非线性响应面法 |
4.1 引言 |
4.2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基本理论 |
4.2.1 偏最小二乘法概述 |
4.2.2 偏最小二乘法原理 |
4.3 核偏最小二乘非线性响应面法可靠度计算 |
4.3.1 建立拟线性模型 |
4.3.2 基于核函数偏最小二乘的响应面法 |
4.3.3 核偏最小二乘非线性响应面法可靠度计算策略 |
4.4 算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模糊可靠性的研究与应用 |
5.1 引言 |
5.2 模糊可靠性研究与应用概述 |
5.3 响应面法在模糊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
5.3.1 广义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
5.3.2 分段核偏最小二乘非线性响应面法 |
5.3.3 算例分析 |
5.4 螺旋弹簧多目标模糊优化设计 |
5.4.1 受力分析 |
5.4.2 应力分析 |
5.4.3 模糊可靠性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
5.4.4 模糊约束的隶属函数 |
5.4.5 圆柱螺旋弹簧设计与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4)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故障树分析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静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重要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 |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1.5.1 问题提出 |
1.5.2 研究思路 |
1.5.3 内容安排 |
第2章 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 |
2.1 T-S动态故障树 |
2.1.1 T-S动态门 |
2.1.2 T-S动态门描述规则 |
2.1.3 T-S动态故障树算法 |
2.2 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验证与应用 |
2.2.1 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验证 |
2.2.2 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态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 |
3.1 多态T-S动态故障树 |
3.1.1 多态系统T-S动态门的描述规则 |
3.1.2 多态T-S动态故障树算法 |
3.2 多态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验证与应用 |
3.2.1 多态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验证 |
3.2.2 多态T-S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应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 |
4.1 静态故障树重要度 |
4.1.1 传统故障树重要度 |
4.1.2 T-S故障树重要度 |
4.2 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 |
4.2.1 概率重要度 |
4.2.2 关键重要度 |
4.2.3 风险降低值 |
4.2.4 风险业绩值 |
4.2.5 风险重要度 |
4.2.6 微分重要度 |
4.2.7 改善函数 |
4.2.8 综合重要度 |
4.3 重要度分析方法验证与应用 |
4.3.1 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验证 |
4.3.2 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 |
5.1 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原理 |
5.2 矿井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T-S动态故障树建造 |
5.3 系统故障概率 |
5.4 基本事件重要度 |
5.4.1 概率重要度 |
5.4.2 关键重要度 |
5.4.3 风险降低值 |
5.4.4 风险业绩值 |
5.4.5 风险重要度 |
5.4.6 微分重要度 |
5.4.7 改善函数 |
5.4.8 综合重要度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5)基于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的导阀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溢流阀的分类 |
1.3 弹簧的分类 |
1.4 溢流阀的研究现状 |
1.4.1 溢流阀性能研究现状 |
1.4.2 溢流阀设计参数研究现状 |
1.4.3 溢流阀机械弹簧研究现状 |
1.5 永磁弹簧的研究现状 |
1.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磁性材料及磁场理论 |
2.1 磁性材料分类 |
2.1.1 金属永磁材料 |
2.1.2 铁氧体永磁材料 |
2.1.3 稀土永磁材料 |
2.2 磁性能物理量 |
2.2.1 磁滞回线 |
2.2.2 矫顽力 |
2.2.3 最大磁能积 |
2.2.4 剩磁 |
2.2.5 磁温系数 |
2.3 永磁材料磁力理论 |
2.3.1 磁力理论基础 |
2.3.2 磁力的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设计 |
3.1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设计内容及性能参数 |
3.1.1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设计内容 |
3.1.2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性能参数 |
3.2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结构设计 |
3.2.1 导阀阀芯的设计 |
3.2.2 导阀阻尼孔的设计 |
3.2.3 导阀密封结构设计 |
3.3 永磁弹簧静态磁路设计 |
3.3.1 永磁弹簧静态磁路设计原理 |
3.3.2 永磁弹簧静态磁路设计的参数计算 |
3.3.3 永磁弹簧静态磁路设计步骤 |
3.4 基于Ansoft Maxwell 3D对永磁弹簧的仿真 |
3.4.1 Ansoft Maxwell软件介绍 |
3.4.2 Ansoft Maxwell 3D仿真步骤 |
3.4.3 三维静磁场计算原理 |
3.4.4 不同性能永磁材料的磁场分析 |
3.4.5 永磁弹簧结构的几何模型 |
3.4.6 永磁弹簧的磁力仿真 |
3.5 导阀材料的选择 |
3.5.1 永磁弹簧材料 |
3.5.2 阀芯和阀体材料 |
3.5.3 密封材料 |
3.5.4 其他材料 |
3.6 导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的流场仿真 |
4.1 流体力学概述 |
4.1.1 流体力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
4.1.2 常见的流体类型 |
4.1.3 流体力学中的三大定律 |
4.2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内流体的湍流模型 |
4.2.1 标准k—ε湍流模型 |
4.2.2 (RNG)k—ε模型与Realizable k—ε模型 |
4.2.3 低雷诺数k—ε模型 |
4.3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导阀CFD仿真分析 |
4.3.1 CFD仿真步骤 |
4.3.2 导阀内流场仿真过程 |
4.3.3 导阀内流场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试验分析 |
5.1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压差—流量特性试验 |
5.1.1 试验方案 |
5.1.2 试验条件 |
5.1.3 试验过程 |
5.1.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稳态压力—流量特性试验 |
5.2.1 实验方案 |
5.2.2 实验条件 |
5.2.3 实验过程 |
5.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附录B 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实物图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矿井提升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矿井提升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贝叶斯网络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矿井提升机系统结构及故障分析 |
2.1 矿井提升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分类 |
2.1.1 矿井提升机系统结构组成 |
2.1.2 矿井提升机分类 |
2.2 提升机制动系统组成及相关要求 |
2.2.1 制动系统的相关要求 |
2.2.2 矿井提升制动系统 |
2.2.3 盘式制动器工作原理 |
2.2.4 盘式制动器运动模型 |
2.3 提升机液压系统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
2.3.1 液压系统的作用 |
2.3.2 液压系统的组成 |
2.3.3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
2.4 制动系统失效及原因分析 |
2.4.1 盘式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影响因素 |
2.4.2 制动器故障及产生原因 |
2.4.3 液压系统故障及产生原因 |
2.5 制动系统故障树模型 |
2.5.1 制动器故障树模型 |
2.5.2 液压系统故障树模型 |
2.5.3 制动系统故障树图建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贝叶斯网络模型构建 |
3.1 贝叶斯网络模型基础 |
3.1.1 贝叶斯网络概述 |
3.1.2 贝叶斯网络的建模方法 |
3.1.3 贝叶斯网络推理 |
3.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造 |
3.2.1 多态制动系统贝叶斯网络模型 |
3.2.2 故障树图转化为贝叶斯网络 |
3.3 考虑共因失效的贝叶斯网络的构造 |
3.4 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构造 |
3.4.1 动态“与门”模型 |
3.4.2 动态“或门”模型 |
3.4.3 “温备件门”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贝叶斯网络可靠性分析理论 |
4.1 模糊贝叶斯网络 |
4.1.1 节点故障状态的描述 |
4.1.2 节点故障率描述 |
4.1.3 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条件概率表(CPT) |
4.2 模糊推理过程 |
4.3 模糊先验概率的获取 |
4.3.1 专家评价法 |
4.3.2 专家权重的确定 |
4.3.3 专家模糊评判的合成 |
4.3.4 将模糊数转化为精确值(解模糊) |
4.4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可靠性分析 |
4.4.1 先验概率 |
4.4.2 后验概率 |
4.5 模糊贝叶斯重要度 |
4.5.1 关键重要度 |
4.5.2 加权模糊重要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模糊贝叶斯多态矿井提升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 |
5.1 获取根节点先验概率 |
5.1.1 确定专家权重 |
5.1.2 解模糊获取先验概率 |
5.2 重要度分析 |
5.2.1 关键重要度 |
5.2.2 模糊重要度 |
5.3 后验概率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
(7)塔机顶升液压系统模糊可靠性及最优故障搜索次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1 塔机的发展动态与趋势 |
1.1.2 分析塔机顶升液压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1.2 可靠性分析及最优故障搜索次序研究概况 |
1.2.1 国内外机械可靠性研究概况 |
1.2.2 国内外液压系统可靠性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故障搜索次序研究概况 |
1.3 论文内容安排及研究意义 |
1.3.1 论文内容安排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模糊可靠性相关理论 |
2.1 相关定义简介 |
2.1.1 模糊可靠性定义 |
2.1.2 模糊(失效)故障概念 |
2.1.3 模糊可靠性尺度 |
2.2 模糊数学相关理论 |
2.2.1 模糊数 |
2.2.2 模糊集合 |
2.2.3 模糊扩展原理 |
2.3 专家评议法 |
2.4 T-S FFAT理论 |
2.4.1 概述 |
2.4.2 基于FAT的T-S FFAT模型的建立 |
2.4.3 事件的模糊故障程度及模糊失效率的获取 |
2.5 T-S模糊门算法理论 |
2.6 T-S FFAT安全贡献度分析 |
2.6.1 T-S结构安全贡献度 |
2.6.2 T-S概率安全贡献度 |
2.6.3 T-S关键安全贡献度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塔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模糊可靠性分析 |
3.1 概述 |
3.2 塔机顶升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
3.3 塔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故障机理研究 |
3.4 基于FAT塔机顶升液压系统可靠性分析 |
3.4.1 建立故障树分析模型 |
3.4.2 FAT定性分析 |
3.4.3 确定FAT模型中基本事件模糊失效率 |
3.4.4 FAT的定量分析 |
3.4.5 结果分析 |
3.5 基于T-S FFAT塔机顶升液压系统模糊可靠性分析 |
3.5.1 建立T-S FFAT可靠性分析模型 |
3.5.2 确定T-S门规则表 |
3.5.3 计算中间事件及顶部事件的模糊失效概率 |
3.5.4 安全贡献度分析 |
3.6 降低事故发生的措施 |
3.6.1 改善油液 |
3.6.2 改善关键的元器件的可靠性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T-S FFAT的塔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故障搜索次序分析 |
4.1 基于T-S FFAT的故障搜索次序理论 |
4.1.1 描述信息 |
4.1.2 建立故障搜索评判矩阵 |
4.1.3 计算最优解 |
4.1.4 计算最优解的灰色关联度值 |
4.1.5 计算各个备选方案的正最优解的相对靠近度 |
4.2 塔机顶升液压系统的最优故障搜索方案分析 |
4.2.1 系统处于半故障状态分析 |
4.2.2 系统处于完全故障状态分析 |
4.2.3 最优故障搜索次序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Visual C++6.0 的软件开发 |
5.1 可靠性评估软件的实现 |
5.2 软件开发流程图简介 |
5.3 软件开发介绍 |
5.3.1 软件启动界面简介 |
5.3.2 基本信息输入模块 |
5.3.3 故障分析模块 |
5.3.4 可靠性分析模块 |
5.3.5 分析报告输出模块 |
5.4 工程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水压先导式电磁溢流阀的优化设计及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和目的 |
1.1.2 水压电磁溢流阀研究的意义 |
1.2 水液压传动的研究意义及应用 |
1.3 国内外水液压阀的研究现状及可靠性设计概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可靠性设计发展概况 |
1.4 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水压先导式电磁溢流阀的结构设计 |
2.1 纯水液压电磁溢流阀的关键技术难题 |
2.2 纯水溢流阀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措施 |
2.2.1 采用新型结构 |
2.2.2 采用新的工程材料 |
2.2.3 表面处理工艺技术 |
2.3 基本参数的确定及弹簧的设计计算 |
2.3.1 溢流阀基本参数的确定 |
2.3.2 弹簧的设计 |
2.4 电磁先导式水压溢流阀的结构设计 |
2.4.1 电磁换向阀的结构 |
2.4.2 工作原理及创新结构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溢流阀的静动态特性分析研究 |
3.1 溢流阀的静态特性计算 |
3.2 |
3.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2 AMEsim 纯水液压先导式电磁溢流阀的搭建 |
3.2.3 动态仿真结果分析 |
3.3 基于 Fluent 的流场仿真分析 |
3.3.1 CFD 基本模型的建立 |
3.3.2 阀口流动特性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先导式溢流阀的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及分析 |
4.1 模糊优化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4.1.1 模糊变量的定义及模糊优化的基本思想 |
4.1.2 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
4.1.3 模糊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 |
4.2 溢流阀系统可靠性的模糊预计 |
4.2.1 机械系统可靠性预计的数学模型 |
4.2.2 确定影响综合评分数的模糊方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纯水液压电磁溢流阀的试验研究 |
5.1 试验原理及试验系统的搭建 |
5.1.1 溢流阀试验性能原理 |
5.1.2 先导式水压溢流阀试验系统的搭建 |
5.2 性能试验与结果分析 |
5.2.1 软件简介 |
5.2.2 水压先导电磁溢流阀的静态特性试验 |
5.2.3 水压先导式电磁溢流阀的动态特性试验 |
5.2.4 振动及噪声试验分析 |
5.2.5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5.3 设计改进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基于流体故障知识岛的液压系统容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液压故障的定义与分类 |
1.2.1 液压故障的定义 |
1.2.2 液压故障的分类 |
1.3 容错控制技术概述 |
1.3.1 容错控制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1.3.2 容错控制方法的分类 |
1.4 液压系统容错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于故障表现形式的液压故障机理分析 |
2.1 概述 |
2.2 压力异常故障机理分析 |
2.2.1 系统无压力故障 |
2.2.2 压力不足故障 |
2.2.3 压力漂移与波动故障 |
2.2.4 压力过高故障 |
2.2.5 保压压力无法维持故障 |
2.2.6 增压失效故障 |
2.3 流量异常故障机理分析 |
2.3.1 系统无流量故障 |
2.3.2 流量过小故障 |
2.3.3 流量不稳定故障 |
2.3.4 流量过大故障 |
2.4 动作异常故障 |
2.5 温度异常 |
2.6 本章小结 |
3 流体故障知识岛容错方法的理论研究 |
3.1 流体故障知识岛容错方法基本理论 |
3.1.1 流体故障知识岛容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3.1.2 液压系统故障新型表达方式研究 |
3.1.3 基于容错阈值的故障诊断 |
3.2 流体信息状态特征表达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
3.2.1 液压系统流体信息状态特征表达 |
3.2.2 液压基本功能模块信息表达模型 |
3.3 具有“安全模式”的液压容错单元设计 |
3.3.1 具有“安全模式”的压力控制单元 |
3.3.2 具有“安全模式”的流量控制单元 |
3.4 流体故障知识岛容错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3.4.1 流体故障知识岛容错的研究内容 |
3.4.2 流体故障知识岛容错的研究目标 |
3.5 流体故障知识岛的主要特点 |
3.6 本章小结 |
4 流体故障知识岛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模块设计 |
4.1 流体故障知识岛复合控制模块的概念 |
4.2 复合控制模块中的流体控制单元设计 |
4.2.1 流体控制单元的结构原理 |
4.2.2 流体控制单元的应用特点 |
4.3 压力控制单元原理设计与数学建模 |
4.3.1 压力控制单元工作原理 |
4.3.2 压力控制单元的稳态特性 |
4.3.3 压力控制单元的动态特性 |
4.4 流量控制单元原理设计与数学建模 |
4.4.1 流量控制单元工作原理 |
4.4.2 流量控制单元的稳态特性 |
4.4.3 流量控制单元的动态特性 |
4.5 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模块原理设计与建模仿真 |
4.5.1 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模块基本原理 |
4.5.2 压力流量复合控制模块 AMESim 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流体故障知识岛压力感知控制模块仿真与试验分析 |
5.1 基于流体故障知识岛的压力感知控制模块结构原理 |
5.2 压力感知控制模块在 AMESIM 软件中的建模仿真 |
5.3 压力感知控制模块仿真结果分析 |
5.4 压力感知控制模块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溢流阀调压弹簧的模糊可靠性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某重型数控铣床主轴系统的可靠性研究[D]. 龚燕青.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2]液压系统智能有源测试理论及方法研究[D]. 杨成刚. 燕山大学, 2019
- [3]基于响应面法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D]. 侯振兴. 燕山大学, 2019(03)
- [4]T-S动态故障树重要度分析方法及应用[D]. 赵宇帅. 燕山大学, 2019
- [5]基于永磁弹簧先导式溢流阀的导阀设计与性能研究[D]. 杨春启.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基于贝叶斯网络矿井提升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D]. 王凯. 太原科技大学, 2019(04)
- [7]塔机顶升液压系统模糊可靠性及最优故障搜索次序研究[D]. 马兵. 太原科技大学, 2015(08)
- [8]水压先导式电磁溢流阀的优化设计及可靠性研究[D]. 潘娜. 北京工业大学, 2013(03)
- [9]基于流体故障知识岛的液压系统容错技术研究[D]. 陈少华. 重庆大学, 2012(03)
- [10]基于证据理论的溢流阀调压弹簧可靠性设计优化[J]. 刘茂福. 液压与气动,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