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交联法固定胰蛋白酶及其在澄清啤酒中的应用

吸附-交联法固定胰蛋白酶及其在澄清啤酒中的应用

一、吸附—交联法固定胰蛋白酶及在澄清啤酒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琳琳,高兴明,韦海涛,范小雪,王存芳[1](2021)在《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在简述固定化酶及其特性的基础上,对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食品加工贮藏、食品添加剂生产、生物活性肽制备和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将固定化酶应用于食品工业中,既可提高酶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增加目标物的工业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保留产品的原有风味、增加其功能性,同时也可提高生物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缩短反应时间及简化操作步骤。未来可在寻求新的固定化技术和固定化载体、优化固定化预分离技术、制备能够进行多酶反应的新型固定化酶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进一步推进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郭良昊[2](2020)在《栓菌固态发酵产漆酶及其酶的固定化与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漆酶作为绿色生物催化剂己被广泛应用在造纸生产、纺织加工、工业废水处理等诸多领域中。本文以栓菌厂扣烈SP.LS-10C固态发酵农产品副产物柚皮和麸皮生产漆酶并优化了其培养基组分,采用三相法对发酵后的漆酶进行分离提取,运用吸附-交联法将漆酶固定在大孔树脂上并研宄其对果汁的澄清效果,利用制备的漆酶降解双酚A以研宄其对双酚A的降解性能。通过本研宄以期为漆酶的高效生产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宄内容如下:(1)为降低漆酶生产成本,本文以麸皮和柚皮为主要固态发酵基质,优化了栓菌固态发酵培养基组分。实验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为:麸皮和柚皮粉比例为6:4(w/w)、固液比1:2.5(w/v)、铜离子2°/。(w/w)、蔗糖3%(w/w)、硝酸钾2%(w/w)、稻壳20°/。(w/w)的条件下,栓菌发酵产漆酶酶活最高,发酵lid后,酶活可达到38.4 U/gds。(2)为高效提取栓菌固态发酵基质中漆酶,提高酶的纯度和回收率,利用三相法从粗酶液中分离提取漆酶,考察了影响三相提取效果的因素。实验最佳的三相分离条件为:硫酸铵浓度为50%(w/v)、粗提液与叔丁醇体积比1:1.5、体系pH6、温度25°C、超声功率60 W、超声5 min,在此条件下,漆酶纯化倍数和酶活回收率达到最大,分别为8.7和108.9%。(3)为拓展漆酶在澄清果汁中的应用,以大孔树脂AB-8作为吸附载体和TGase为交联剂对漆酶进行吸附-交联固定化。优化后的固定化条件为:吸附pH4、吸附时间4h、吸附温度25°C、载体添加量10 mL/g、TGase酶浓度200 U/mL、交联温度30°C、交联时间2 h,交联pH4。在此条件下,漆酶固定化的酶活为267 U/g,酶活回收率为86.2%。通过对酶学性质的考察,固定化漆酶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并且在重复使用6次后仍保持原始活性的40%。考察固定化漆酶对苹果汁的澄清效果,在漆酶添加量8U/10mL、55°C条件下酶解150 min后,总酚降解率为53.2%。与25°C保藏条件相比,酶处理后的果汁在4°C下保藏时具有更好稳定性,其总酚含量降低8.1%,色值变化率6.7%,浊度值增加10。(4)为考察漆酶对双酚A降解能力,利用发酵制备的漆酶对双酚A进行降解研究。研宄显示,当pH为5、双酚A浓度10 pg/mL、漆酶浓度5.1 U/mL时,体系在55°C条件下酶解140 min后,双酚A基本降解完全。

黄姗芬,马海乐,杨雪,王禹程,赵丽霞,李云亮[3](2019)在《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的酶活性与结构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超声功率引起胰蛋白酶的结构变化与酶活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的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活力、热稳定性、酶解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来分析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功率300,350 W外,胰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显着提高。80℃处理时,在功率300,350 W时的胰蛋白酶热稳定性有显着性提升。20℃酶解时75 W处理的胰蛋白酶的反应速率最快。200 W处理时胰蛋白酶的表观活化能最小,150,200 W处理时胰蛋白酶的活化焓和活化熵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75~250 W处理时胰蛋白酶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光谱分析表明,超声功率不改变胰蛋白酶的肽键含量,然而显着改变其二级结构。超声功率诱导胰蛋白酶变性过程中,在200 W出现1个中间体,且中间体状态的胰蛋白酶的有序性高,具有高酶活和反应速率。

尹正日[4](2014)在《基于毛细管酶微反应器的酶反应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在上世纪60年代的兴起,固定化酶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和应用。酶固定化技术通过把溶液中的游离酶与反应体系不相容的固体材料结合,把酶固定在一定的区域内使其发生酶催化反应。与自由酶相比,固定化的酶显示了很多独特的优势,如提高酶稳定性,改进酶反应活性和重复利用率,有利于底物、产物和酶的分离分析等。利用酶固定化技术制作固定化生物酶反应器已经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固定化酶反应器不仅集合了固定化酶的所有优点,还避免了手工处理样品的麻烦,减少了酶样品被污染的可能性,在发酵工业、生物制药以及生化研究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毛细管酶微反应器是以毛细管为酶固定基体的一种酶反应装置。石英毛细管对生物活性分子具有生物兼容性,且容易通过物理及化学键等多种方式与酶键和。同时,毛细管亦可以作为分离分析通道,对酶反应底物和酶促产物进行在线分析检测。此外,因为毛细管的内径小,大大降低了在制备过程中所消耗的酶和底物的用量,尤其是对于稀少和昂贵的生物样品,极大降低了酶反应器的制备成本。本论文工作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为载体,利用了其比表面积大,载酶量多,稳定性好的特点,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酶固定在毛细管内壁上。并且制备了两种新型的毛细管酶微反应器,研究了其酶催化反应。研究结果证明了所制备的毛细管酶反应器不但制备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具有很好的专一性,稳定性高,酶催化活性好等特点。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以带负电的GO为载体将带正电荷的胰蛋白酶(Trypsin)通过层层自组装(Layer by Layer)的方法固定在毛细管内壁,制备了新型的毛细管Trypsin酶反应器。GO为带负电的一种二维结构的纳米材料,结合其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增加了对带正电的胰蛋白酶的负载量和静电吸附的稳定性。通过优化制备的毛细管酶反应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和酶反应实验条件,系统研究了该酶反应器的性能,测定了酶反应器的活性、稳定性及重现性等。在最佳条件下,该酶反应器成功实现了多肽和蛋白质标准样品的在线水解和分离分析,水解产物经质谱表征分析。对BSA蛋白质的在线水解反应(孵化时间仅30分钟)与离线水解反应(孵化时间长达12小时)的质谱表征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在蛋白质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进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制备了以GO为载体的带负电荷的乳酸脱氢酶(LDH)毛细管酶反应器。同样通过层层自组装(Layer by Layer)的方法,LDH成功固定在毛细管内壁,制备了新型的毛细管LDH酶反应器。结果表明,GO大比表面积、强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亦能稳定地固定同样带负电的LDH酶分子。我们优化制备的毛细管酶反应器的毛细管电泳分析和酶反应实验条件,系统研究了该酶反应器的性能,测定了酶反应器的活性、稳定性及重现性等。利用制备的LDH反应器成功测定了在啤酒中丙酮酸的浓度,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接近。该酶反应器的成功制备和应用,证明了GO和酶之间的多重相互作用(静电吸附、疏水作用和氢键作用等),拓展了LBL方法固定酶的应用范围。

邓丹丹[5](2013)在《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固定化及酶学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NU)是唯一能降解所有形式核酸的核酸水解酶。该酶可作为常规水解核酸以及蛋白质纯化过程中降解核酸的高效用酶,灵杆菌性核酸酶活性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用酶量小的显着特征。实验前期对该酶进行了固定化,发现固定化酶有泄露现象,为解决固定化酶的泄露问题,本研究在前期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MAL-c4X-NU的基础上将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184位残基的组氨酸定点突变为半胱氨酸,并对突变后的核酸酶(H184CNU)再次固定化和检测,优化固定化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固定化酶的酶学特性。通过PCR扩增环状质粒全长的突变方法实现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基因的定点突变,获得含有突变位点的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重组表达载体pMAL-c4X-NUH184C,将含有突变体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实现了78kD的H184CNU的可溶性表达。核酸酶酶活测定结果显示,突变前后酶活性没有明显改变; 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突变前和突变后核酸酶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突变的位点没有影响到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活性及表达量。通过Swiss-Pdbviewer3.7软件对突变前和突变后核酸酶的3D结构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二亚基的184位氨基酸之间的距离由原来的6.34nm缩小为6.26nm,并且带电荷量增加,离子键能增强。本研究采用共价结合法以Sepharose CL6B为载体进行固定化,优化固定化H184CNU的条件,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固定化H184CNU条件为:给酶量0.15mg/mL,温度为20℃,时间6h,pH值为8.0,在此条件下固定化酶酶活回收率高。对固定化的H184CNU上清进行多次检测,未检测到核酸酶活性,说明点突变解决了固定化核酸酶的泄露现象。固定化H184CNU与游离酶特性比较结果显示,固定化H184CNU和游离核酸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3℃和38℃,最适pH均为8.0,固定化H184CNU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储藏稳定性明显提高,且固定化H184CNU的重复使用稳定性较高。本研究成功的对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并对突变后的核酸酶进行固定化研究,解决固定化酶的泄露问题,研究结果为蛋白纯化过程中利用酶法低成本去除核酸奠定基础,同时也提高了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利用效率。

秦佳,王玉霞,李春萍,马光辉[6](2012)在《快速膜乳化法制备温敏微球及其固定胰蛋白酶》文中指出采用快速膜乳化法并结合低温聚合法制备了尺寸均一、重复性较好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P(NIPAM-co-AAc)]微球.结果表明,所制微球平均粒径为5.2m,多分散性指数为0.0323.对微球温敏响应性质的研究表明,加入亲水性单体会降低微球的低临界共溶解温度(LCST),且加入量越多LCST降低程度越大,交联剂加入量增大,微球的LCST升高.加入亲水性共聚单体,微球的响应时间增加.P(NIPAM-co-AAc)微球用于胰蛋白酶固定化,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浓度0.9mg/mL、胰蛋白酶浓度1.8mg/mL及磷酸盐缓冲液浓度70mmol/L时,可得到固载量为276mg/g、活性回收率达75.07%的最优值,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8、最适温度为37℃.

周龙珍[7](2012)在《乌鳢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性质分析及分子克隆》文中认为胰蛋白酶(Trypsin,EC3.4.21.4)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中的一种重要的肽链内切酶,能专一水解由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的羧基与其他氨基酸的氨基形成的肽键,在鱼体的生命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目前,国内外已经报道了很多海水鱼类胰蛋白酶的研究,但是对于淡水鱼的报道却相对较少,而乌鳢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鱼种,胰蛋白酶的生理功能对于该鱼的养殖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迄今为止,该鱼中的胰蛋白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课题以乌鳢为研究对象,对其胰脏中的胰蛋白酶进行分离纯化、性质分析,并克隆得到胰蛋白酶原基因的全长序列,为今后研究鱼类胰蛋白酶的生理生化功能、饲料加工以及胰蛋白酶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通过硫酸铵盐析、柱层析(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和Hi-Trap Capto-Q强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两种胰蛋白酶(胰蛋白酶A,Trypsin A及胰蛋白酶B,Trypsin B)。SDS-PAGE表明两种胰蛋白酶都得到高度纯化。胰蛋白酶A、B的分子量均为22kDa。肽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纯化的两种酶均为胰蛋白酶,胰蛋白酶A得到含有25个氨基酸残基的2条肽段,胰蛋白酶B得到含有38个氨基酸残基的3条肽段,它们与红鳍东方鲀胰蛋白酶原氨基酸序列完全比对。以荧光底物Boc-Phe-Ser-Arg-MCA为底物测得胰蛋白酶A和胰蛋白酶B的最适温度均为40°C,最适pH值均为9.0。两种胰蛋白酶的活化能分别为24.65kJ·M-1和22.27kJ·M-1。热稳定性实验表明纯化的胰蛋白酶在45°C以下孵育20分钟后酶的活性仍比较稳定,在50°C以上酶的活性急剧降低,酶表现不稳定。两种胰蛋白酶在40°C时的半衰期大约为60分钟,说明胰蛋白酶在最适温度下较容易发生自身降解导致酶失活。pH稳定性实验表明两种胰蛋白酶在pH值为7.0-10.0时能较好地保持其活性,在酸性环境中胰蛋白酶活性不稳定,酶较容易失活。抑制剂实验表明丝氨酸蛋白酶类抑制剂,如MBTI、Pefabloc SC、PMSF、LBTI和Benzamidine等,能强烈抑制所纯化的胰蛋白酶A和胰蛋白酶B。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能部分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说明在胰蛋白酶活性中心附近有金属离子或者半胱氨酸残基存在。这些结果表明纯化的两种蛋白酶均为胰蛋白酶。低浓度的Ca2+能增强酶的活性,而高浓度的Ca2+和其他金属离子都会不同程度地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所纯化的两种胰蛋白酶均对胰蛋白酶类特异性底物有较强的分解能力,且对底物Boc-Phe-Ser-Arg-MCA的分解能力最强,对其他蛋白酶类底物都不分解。胰蛋白酶A对底物P1位为Arg的底物分解较强,而胰蛋白酶B对底物P1位为Arg和Lys的底物分解作用均较强,当底物P1位均为Arg而P2位或P3位氨基酸残基不同时,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作用也是不同的,可见,P2位和P3位的氨基酸也能影响酶对底物的分解。底物特异性实验说明两种胰蛋白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对特异性的底物进行动力学参数研究,以Boc-Phe-Ser-Arg-MCA为底物,两种胰蛋白酶的Km分别为1.020和0.663μM,kcat分别为148和116S-1,催化效率kcat/Km分别为144.7和174.9S-1/μM,由此得出胰蛋白酶B对底物的催化效率高于胰蛋白酶A。结合肽指纹图谱结果并以胰蛋白酶保守位点为依据设计引物,采用5’-RACE、3’-RACE和RT-PCR方法,克隆得到一条916bp的cDNA,编码247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JN558641,相应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EM91638。该cDNA序列包括一个9bp的5’-非编码区,744bp的开放阅读框和163bp的3’-非编码区。氨基酸序列中包含一段15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和9个氨基酸残基的酶原激活肽(TAP),成熟的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包含223个氨基酸残基,成熟胰蛋白酶的理论分子量约为24.45kDa,其中His-64、Asp-107和Ser-201构成胰蛋白酶的催化三联体,该胰蛋白酶含有在脊椎动物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中保守的12个Cys残基,可以形成六个二硫键。通过分析胰蛋白酶原的氨基酸组成发现,含量最高的为丝氨酸(35个),占氨基酸总量的14.2%,其次为甘氨酸(23个),占氨基酸总量的9.3%。通过对胰蛋白酶原的酶切位点进行分析可知,乌鳢胰蛋白酶原含有16个胰蛋白酶的酶切位点和22个胰凝乳蛋白酶的酶切位点,且酶切几率大于80%的分别有14个和17个,这说明胰蛋白酶在纯化过程中容易发生自身降解或被其他酶降解而导致分子量变小。胰蛋白酶的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用同源建模法分析乌鳢胰蛋白酶的三级结构,胰蛋白酶含有两个结构域,二者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β折叠构成的中心和一个α螺旋,由无规则卷曲包裹,活性中心在两个结构域中间。

刘自琴[8](2012)在《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固定化及共固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了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共固定化工艺条件和共固定酶的应用。通过研究脂肪酶的单固定和蛋白酶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载体和蛋白酶来与脂肪酶进行共固定,对共固定的工艺条件进行摸索,并对此种共固定酶的应用进行初探。1.采用Sepharose CL-4B和7种大孔树脂为载体固定脂肪酶Palatase20000L和TL100L,进行载体筛选,以酶活力为指标,优化固定化条件,并考察所制得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和水解橄榄油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以大孔树脂HPD600为载体制得的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2.研究了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脂肪酶Palatase20000L和TL100L的活力影响,发现胰蛋白酶对脂肪酶Palatase20000L的活力有提高作用。在最优的处理条件下脂肪酶的活力可提高30%左右。通过胰蛋白酶处理后的脂肪酶的最适合作用pH值与未处理的脂肪酶相同,但热稳定性下降。处理后的脂肪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的脂肪酶的分子量没有明显的改变,也未见有特异性蛋白带。3.选择胰蛋白酶与脂肪酶Palatase20000L和TL100L进行共固定。通过研究共固定方法,将脂肪酶20000L和100L与胰蛋白酶共固定在载体HPD600上,得到两种酶的共固定化酶。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了共固定化胰蛋白酶的酶学性质。固定后的胰蛋白酶热稳定性有所改善,在偏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提高,最适作用pH值没有改变,最适合作用温度范围变宽。4.选择大豆油和酪蛋白的混合物、大豆浆、花生浆和牛奶为底物考察共固定化酶的应用性能进行初探,以茚三酮显色法测定蛋白质的水解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脂水解物,碱滴定法测定脂肪酸含量。共固定酶作用于大豆油和酪蛋白混合底物时,脂肪酶和蛋白酶都可以表现出较高的活力,并且二者有协同作用,作用于大豆浆、花生浆和牛奶这三种底物时,共固定酶也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水解活力。

陈继超[9](2011)在《酶法解决啤酒生产中使用国产麦芽引起麦汁浊度高的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麦芽是啤酒酿造的主要原料,麦芽质量直接影响啤酒品质。与进口麦芽相比,国产麦芽价格相对低廉,但较易出现麦汁浊度高的问题,不利于啤酒的稳定性,使其应用受限。本论文研究酶法解决使用国产麦芽引起麦汁浊度高的问题,分析了不同品种国产麦芽的质量、麦汁混浊物的组成及各组分对麦汁浊度的影响强度,在此基础上选用相应的酶制剂进行复配,并考察了复合酶的应用效果。对3种国产麦芽和进口澳麦麦芽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麦芽XB、麦芽NK和澳麦AU为优等品,麦芽SB为一等品;国产麦芽的质量排序为:麦芽XB>麦芽NK>麦芽SB。分析麦芽的蛋白质组成和麦汁隆丁区分,结果显示:麦芽XB、麦芽NK和澳麦AU的蛋白质组成和麦汁隆丁区分较合理,麦芽SB的醇溶蛋白含量较高,且高分子氮含量偏高,因而较易引起麦汁混浊,需要外加酶制剂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对麦汁混浊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麦汁混浊物主要为冷凝固物,包括蛋白质-多酚混浊、糊精混浊、β-葡聚糖混浊、戊聚糖混浊。分析各混浊物质对麦汁浊度的影响强度,结果显示:影响麦汁浊度的物质主要为高分子和中分子蛋白、多酚、β-葡聚糖、大分子糊精,其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戊聚糖混浊主要由多聚戊聚糖引起。分析麦汁中蛋白质分布对浊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蛋白质分布对麦汁的初始浊度无明显影响,高、中分子蛋白在冷藏或强化试验后将使麦汁浊度升高,低分子蛋白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聚合而使麦汁浊度升高。因此,在酿造中应重点控制麦汁中多酚、β-葡聚糖、多聚戊聚糖的含量以及高、中分子蛋白的绝对含量和相对比例。对降低麦汁浊度的酶制剂进行筛选和复配研究,最终确定复合酶由酸性蛋白酶SA、β-葡聚糖酶PD、木聚糖酶MA组成;以麦芽SB为原料时,3种酶的最适添加量依次为16、1.0、0.8 U/g原料。考察复合酶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复合酶可以改善国产麦芽麦汁的质量,使麦汁粘度降低10.0%10.5%,α-氨基氮含量提高6.6%7.0%,并使麦汁浊度降至2.0 EBC以下,符合酿造工艺要求。

陈冬梅[10](2010)在《固定化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固定化酶是酶工程的核心技术之一,有利于实验酶的重复使用及产物与酶的分离,将酶工程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极大地促进了酶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综述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二、吸附—交联法固定胰蛋白酶及在澄清啤酒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附—交联法固定胰蛋白酶及在澄清啤酒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固定化酶
2 固定化酶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应用
    2.1 乳制品加工
    2.2 水产品加工
    2.3 油脂改性
    2.4 啤酒储藏
3 固定化酶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
    3.1 高果糖浆的生产
    3.2 低聚果糖的生产
    3.3 L-苹果酸、L-天门冬氨酸和阿斯巴甜的生产
4 固定化酶在生物活性肽制备中的应用
    4.1 CPP的制备
    4.2 高F值寡肽的制备
5 固定化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6 结语与展望

(2)栓菌固态发酵产漆酶及其酶的固定化与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漆酶的研究进展
        1.2.1 漆酶与漆酶结构
        1.2.2 漆酶的催化反应
    1.3 漆酶的固态发酵研究进展
    1.4 漆酶的分离纯化研究
        1.4.1 酶分离纯化的一般方法
        1.4.2 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分离提取
    1.5 漆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1.5.1 造纸工业
        1.5.2 生物检测
        1.5.3 食品工业
        1.5.4 环境治理
        1.5.5 纺织工业
        1.5.6 其他领域
    1.6 酶的固定化研究
        1.6.1 传统酶固定化技术
        1.6.2 新型酶固定化技术
        1.6.3 漆酶的固定化研究
    1.7 漆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8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8.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8.2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Trametes sp. LS-10C固态发酵产漆酶培养基的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菌株与培养基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固态发酵过程中栓菌生物量的测定
        2.3.2 漆酶粗酶液的制备
        2.3.3 栓菌固态发酵的生物量和漆酶酶活曲线测定
        2.3.4 培养基成分对栓菌固态发酵产漆酶酶活的影响
        2.3.5 栓菌固态发酵影响因素的显着性分析及正交优化
        2.3.6 分析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栓菌固态发酵的生物量和漆酶酶活的曲线测定
        2.4.2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栓菌固态发酵基质中漆酶的提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漆酶的分离提取步骤
        3.3.2 浸提法提取漆酶条件的优化
        3.3.3 浸提液中漆酶的浓缩
        3.3.4 三相分离条件的优化
        3.3.5 分析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浸提条件对漆酶浸提效果的影响
        3.4.2 硫酸铵浓度对浸提液中漆酶浓缩的影响
        3.4.3 三相分离条件的优化
        3.4.4 纯化效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吸附-交联固定化漆酶及其在果汁澄清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漆酶制备
        4.2.2 实验材料与试剂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果汁的提取
        4.3.2 树脂处理
        4.3.3 漆酶固定化
        4.3.4 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4.3.5 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研究
        4.3.6 固定化漆酶在苹果汁澄清中的应用
        4.3.7 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固定化条件优化
        4.4.2 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4.4.3 固定化酶在苹果汁澄清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栓菌漆酶在双酚A降解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漆酶对BPA的降解
        5.3.2 漆酶降解BPA的影响条件
        5.3.3 分析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漆酶降解BPA条件的研究
        5.4.2 BPA降解过程研究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获奖情况
致谢

(3)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的酶活性与结构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试剂配制
        1.3.2 酶活测定方法
        1.3.3 超声波对胰蛋白酶的处理方法
        1.3.4 超声波对胰蛋白酶热稳定性的处理方法
        1.3.5 超声波对胰蛋白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1.3.5. 1 超声处理方法
        1.3.5. 2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1.3.6 超声波对胰蛋白酶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1.3.6. 1 胰蛋白酶的处理方法
        1.3.6. 2 活化能、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
        1.3.7 肽键紫外吸收光谱
        1.3.8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1.3.9 荧光相图法表征超声波诱导的中间体结构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2.2 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热稳定性的影响
    2.3 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酶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4 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酶促反应热力学参数的影响
    2.5 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结构的影响
        2.5.1 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220 nm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5.2 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影响
    2.6 超声功率诱导胰蛋白酶产生中间体结构
3 结论

(4)基于毛细管酶微反应器的酶反应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毛细管电泳酶动力学研究的常见模式
        1.2.1 线外酶分析
        1.2.2 线上酶分析
    1.3 固定化方法
        1.3.1 物理吸附
        1.3.2 共价键结合
        1.3.3 交联法
        1.3.4 包埋法
    1.4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
    1.5 毛细管微反应器
    1.6 论文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毛细管胰蛋白酶微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条件
        2.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2 毛细管条件和缓冲液的配制
        2.2.3 血管紧缩素和牛血清蛋白的前处理
        2.2.4 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条件和数据分析
        2.2.5 毛细管酶反应器的制备
        2.2.6 毛细管酶反应器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酶反应器缓冲液最佳条件
        2.3.2 酶反应器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2.3.3 血管紧缩素和牛血清蛋白水解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毛细管乳酸脱氢酶反应器痕量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毛细管电泳缓冲液配制
        3.2.3 乳酸脱氢酶反应器的制备
        3.2.4 毛细管反应器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酶反应器活性测试
        3.3.2 酶反应器重现性和稳定性测试
    3.4 应用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固定化及酶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灵杆菌概述
        1.1.1 灵菌红素
        1.1.2 灵杆菌几丁质酶
    1.2 核酸酶简介
        1.2.1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
        1.2.2 核酸酶 P1
        1.2.3 Onconase
        1.2.4 脱氧核糖核酸酶 I
    1.3 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研究
    1.4 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应用
    1.5 基因的定点突变
        1.5.1 PCR 介导的扩增环状质粒全长的突变方法
    1.6 酶的固定化
        1.6.1 酶的固定化研究进展
        1.6.2 固定化酶的特点及性质
        1.6.3 酶的固定化方法
        1.6.4 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
        1.6.5 固定化酶的应用
    1.7 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基因的定点突变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器材
        2.1.4 主要培养基及溶液
    2.2 实验方法
        2.2.1 核酸酶基因的定点突变
        2.2.2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及融合蛋白表达量的比较
        2.2.3 H184CNU 融合蛋白的纯化
        2.2.4 NU 和 H184CNU 融合蛋白活性比较
        2.2.5 NU 和 H184CNU 结构的预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pMAL-c4X-NU 的定点突变
        2.3.2 NU 和 H184CNU 融合蛋白表达量的比较
        2.3.3 H184CNU 融合蛋白的纯化
        2.3.4 NU 和 H184CNU 活性比较
        2.3.5 NU 和 H184CNU 结构的预测
    2.4 小结
第三章 突变后的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固定化
    3.1 实验材料
        3.1.1 固定化酶载体
        3.1.2 主要溶液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核酸酶活力测定方法
        3.2.2 Sephqrose CL 6B 载体的活化及 H184CNU 的固定化
        3.2.3 固定化 H184CNU 条件的选择
        3.2.4 固定化 H184CNU 的酶学特性研究
    3.3 结果分析
        3.3.1 固定化 H184CNU 的条件优化
        3.3.2 固定化 H184CNU 的酶学特性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快速膜乳化法制备温敏微球及其固定胰蛋白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
    2.1 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P (NIPAM-co-AAc) 微球的制备
        2.3.2 微球形貌的观察
        2.3.3 微球粒径的测量
        2.3.4 微球响应温度和响应时间的测定
        2.3.5 胰蛋白酶的固定化
        2.3.6 蛋白浓度的测定
        2.3.7 胰蛋白酶活性的测定
3 结果与讨论
    3.1 微球的制备及形貌表征
    3.2 微球温度响应行为的表征
        3.2.1 微球LCST的测定
        (1) 共聚单体种类对LCST的影响
        (2) 共聚单体加入量对LCST的影响
        (3) 交联剂加入量对LCST的影响
        3.2.2 微球响应时间的测定
    3.3 胰蛋白酶固定化
        3.3.1 EDC浓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3.3.2 胰蛋白酶浓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3.3.3 PBS浓度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3.4 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佳反应条件
        3.4.1 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适p H值
        3.4.2 固定化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
4 结论

(7)乌鳢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性质分析及分子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乌鳢简介
    1.2 胰蛋白酶的研究现状
        1.2.1 胰蛋白酶原及胰蛋白酶
        1.2.2 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1.3 胰蛋白酶的分子克隆
    1.4 胰蛋白酶的应用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原料
        2.1.2 试剂
        2.1.3 实验所需溶液及制备方法
        2.1.4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胰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2.2.2 蛋白浓度的测定方法
        2.2.3 SDS-PAGE 及银染色
        2.2.4 分离纯化方法
        2.2.5 性质分析
        2.2.6 胰蛋白酶分子克隆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乌鳢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3.1.1 乌鳢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3.1.2 乌鳢胰蛋白酶的性质分析
    3.2 乌鳢胰蛋白酶的分子克隆
        3.2.1 总 RNA 提取的结果
        3.2.2 胰蛋白酶原基因的克隆
        3.2.3 胰蛋白酶(原)基因的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GenBank 注册的基因

(8)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固定化及共固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脂肪酶
        1.1.1 脂肪酶概述
        1.1.2 脂肪酶的应用
    1.2 蛋白酶
        1.2.1 蛋白酶概述
        1.2.2 蛋白酶的应用
    1.3 固定化酶
        1.3.1 固定化酶概述
        1.3.2 酶的固定化方法
        1.3.3 固定化酶的性质
        1.3.4 共固定化酶
    1.4 脂肪酶固定化研究现状
    1.5 蛋白酶固定化研究现状
    1.6 共固定酶研究现状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脂肪酶的固定化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实验试剂
        2.2.3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大孔树脂固定脂肪酶
        2.3.2 琼脂糖凝胶固定脂肪酶
        2.3.3 脂肪酶活力测定
        2.3.4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3.5 载体的固定化率和酶活力回收率测定
        2.3.6 米氏常数K m测定
        2.3.7 相对酶活力定义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alatase 20000L脂肪酶的固定化
        2.4.2 TL 100L脂肪酶的固定化
        2.4.3 固定化酶的性质
        2.4.4 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胰蛋白酶对脂肪酶活力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实验试剂
        3.2.3 实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脂肪酶活力测定
        3.3.2 蛋白质含量测定
        3.3.3 蛋白酶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3.3.4 米氏常数K m测定
        3.3.5 经胰蛋白酶处理前后的脂肪酶的热失活动力学
        3.3.6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3.7 相对酶活力定义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蛋白酶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3.4.2 胰蛋白酶对脂肪酶Palatase 20000L活力的影响
        3.4.3 胰蛋白酶处理前后的脂肪酶水解橄榄油的特性比较
        3.4.4 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的脂肪酶的热失活动力学
        3.4.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共固定化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2 主要实验试剂
        4.2.3 实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脂肪酶活力测定
        4.3.2 胰蛋白酶活力测定
        4.3.3 大孔树脂固定胰蛋白酶
        4.3.4 脂肪酶固定
        4.3.5 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共固定化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胰蛋白酶固定化的载体选择
        4.4.2 胰蛋白酶固定化的pH选择
        4.4.3 共固定方式的选择
        4.4.4 脂肪酶Palatase 20000L的存在对固定化胰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4.4.5 Palatase 20000L脂肪酶和胰蛋白酶共固定化条件
        4.4.6 TL100L脂肪酶和胰蛋白酶trypsin共固定条件的优化
        4.4.7 共固定胰蛋白酶的性质研究
        4.4.8 共固定化胰蛋白酶的稳定性
        4.4.9 共固定化胰蛋白酶的酶活回收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共固定化酶的应用初探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2.2 主要实验试剂
        5.2.3 实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甘氨酸标准曲线的绘制
        5.3.2 蛋白质水解度测定
        5.3.3 液相色谱分析油脂
        5.3.4 共固定酶水解酪蛋白和大豆油的混合物
        5.3.5 共固定酶水解大豆浆、花生浆、牛奶
        5.3.6 大豆浆、花生浆和牛奶水解物的脂肪提取
        5.3.7 大豆浆、花生浆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水解酪蛋白和大豆油混合底物的比较
        5.4.2 共固定酶水解大豆油和酪蛋白混合底物的pH选择性
        5.4.3 共固定酶水解大豆油和酪蛋白混合底物的反应时间对产物生成量的影响58
        5.4.4 酶加入量对底物生成量的影响
        5.4.5 固定化酶和游离酶水解大豆浆、花生浆和牛奶的比较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9)酶法解决啤酒生产中使用国产麦芽引起麦汁浊度高的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啤酒工业发展现状
    1.2 麦汁混浊及其解决措施
        1.2.1 过滤混浊
        1.2.2 热凝固物
        1.2.3 冷凝固物
        1.2.4 麦汁混浊的解决措施
    1.3 酶法降低麦汁浊度概述
        1.3.1 降低浊度的酶
        1.3.2 酶法降低浊度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应用于啤酒酿造的国产麦芽品种的选择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麦芽的理化指标分析
        2.3.2 麦芽质量的综合评定
        2.3.3 麦芽蛋白质组成的测定
        2.3.4 麦汁隆丁区分的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产麦芽麦汁浊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麦汁混浊物组成的分析
        3.3.2 麦汁浊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3.3.3 麦汁中蛋白质分布对浊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酶法降低国产麦芽麦汁浊度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啤酒厂工艺下国产麦芽麦汁的浊度
        4.3.2 单酶筛选的结果
        4.3.3 酶的复配研究结果
        4.3.4 复合酶的应用效果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固定化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定化酶的定义与特点
2 固定化酶的方法
    2.1 吸附法
    2.2 包埋法
    2.3 结合法
    2.4 交联法
3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3.1 固定化酶在柑橘汁加工中的应用
    3.2 固定化果胶酶在果汁加工中澄清的应用
    3.3 固定化酶在啤酒澄清中的应用
    3.4 固定化酶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3.5 固定化酶在制糖中的应用
    3.6 固定化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3.7 固定化酶在烟叶中的应用
    3.8 固定化酶在食品检测以及传感器中的应用
4 固定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前景和发展

四、吸附—交联法固定胰蛋白酶及在澄清啤酒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王琳琳,高兴明,韦海涛,范小雪,王存芳. 轻工学报, 2021(02)
  • [2]栓菌固态发酵产漆酶及其酶的固定化与应用的研究[D]. 郭良昊. 安徽工程大学, 2020(04)
  • [3]超声功率对胰蛋白酶的酶活性与结构变化的影响[J]. 黄姗芬,马海乐,杨雪,王禹程,赵丽霞,李云亮. 中国食品学报, 2019(07)
  • [4]基于毛细管酶微反应器的酶反应动力学研究[D]. 尹正日.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2)
  • [5]灵杆菌非特异性核酸酶的固定化及酶学特性研究[D]. 邓丹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6]快速膜乳化法制备温敏微球及其固定胰蛋白酶[J]. 秦佳,王玉霞,李春萍,马光辉. 过程工程学报, 2012(03)
  • [7]乌鳢胰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性质分析及分子克隆[D]. 周龙珍. 集美大学, 2012(02)
  • [8]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固定化及共固定化研究[D]. 刘自琴.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9]酶法解决啤酒生产中使用国产麦芽引起麦汁浊度高的问题的研究[D]. 陈继超.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10]固定化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陈冬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9)

标签:;  ;  ;  ;  ;  

吸附-交联法固定胰蛋白酶及其在澄清啤酒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