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亚,张满霞[1](2022)在《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10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理能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可有效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自理行为能力的同时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侯庆玲[2](2022)在《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一般护理,观察组(7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50.00%,对照组为28.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为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李彦璐,李龙,黄军[3](2021)在《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感官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感官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20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3例。对照组术后行临床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多感官促醒护理,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感官功能恢复差异。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功能状态评分结果无显着差异, 且昏迷程度均较严重。护理干预2 w后, 观察组患者GCS评分结果、脑功能状态评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显着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显着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4 w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脑功能状态评分显着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 w内苏醒率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患者平均苏醒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感官促醒护理能够有效促进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感官功能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巩银萍[4](2021)在《围手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围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组间匹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均采取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联合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理能力评估指数(Bathe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肿3d清除率、4~5d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汪峰[5](2020)在《术前胃肠减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术前胃肠减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关系并探讨通过术前胃肠减压减少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的可能。方法:1.对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期间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有无术前胃肠减压分为术前胃肠减压组与无术前胃肠减压组,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去除混杂因素前、后分别比较两组术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假设术前胃肠减压能减少特定高风险患者术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2.对无术前胃肠减压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列线图来简单快速预测其发生概率。使用ROC曲线来验证列线图的预测价值,并根据列线图预测概率与实际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来判定高风险患者。3.扩大收集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期间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29例,通过列线图筛选出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高风险患者,再次对比术前胃肠减压组与无术前胃肠减压组术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1.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之间纳入的146例患者中,安置术前胃肠减压的患者37例(25.3%),术前胃肠减压组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0.8%(4/37)。无术前胃肠减压组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5.6%(28/109),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9。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去除混杂因素后,两组共37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后无术前胃肠减压组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5.1%(13/37),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13。2.对无术前胃肠减压组患者的术前一般情况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病史、术前禁食时间、脑出血评分、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术前血糖水平与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卒中病史、术前禁食时间小于8小时、脑出血评分高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三项危险因素绘制成列线图后使用ROC曲线检验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其AUC面积为0.892,提示预测价值较高。结合列线图的预测结果与纳入病例中实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判定列线图预测概率超过50%的患者为高风险患者。3.将扩大收集的229例患者通过列线图筛选,共108例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概率超过50%的高风险患者纳入最后研究,其中术前胃肠减压组46例,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3.0%(6/46),无术前胃肠减压组62例,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46.7%(29/62),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前胃肠减压能减少特定高风险患者术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定高风险患者可通过患者有无卒中病史、术前禁食时间是否小于8小时及脑出血评分三个危险因素来筛选,将三项因素绘制成列线图后,其预测概率超过50%的患者为高风险患者。
徐雅彪[6](2020)在《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使用FDFN(For the doctors For the nurses)头架以皮质脊髓束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术和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040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符合入组标准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通过前瞻性研究,按照电脑编辑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使用FDFN头架行以皮质脊髓束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钻孔引流术;对照组45例,行内科保守治疗。通过患者的住院时间、血肿吸收时间,患者入院后1周、3周水肿体积变化,入院后FA值的变化,入院3个月后ADL评分、NIHSS评分,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保守治疗组的脑水肿体积(31.71±6.59)ml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16.05±10.17)ml[Z=-5.634,P=0.000],术后3周保守治疗组的脑水肿体积(19.65±12.32)ml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9.38±6.30)ml[Z=-5.834,P=0.000];术后3周保守治疗组的FA值(0.57±0.03)显着低于微创治疗组(0.61±0.02)[Z=-5.761,P=0.000];保守治疗组的血肿吸收时间(31.56±6.02)d大于微创治疗组(11.31±5.24)d[Z=-7.217,P=0.000];保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27.71±9.45)d大于微创治疗组(22.07±8.45)d[Z=-3.195,P=0.001<0.05];保守组1个月NIHSS评分(9.96±3.05)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5.67±2.29)[Z=-5.626,P=0.000],保守治疗组3个月NIHSS评分(8.98±4.09)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4.43±1.78)[Z=-5.548,P=0.000];术后3个月保守治疗组的ADL(48.30±19.08)显着低于微创治疗组(61.72±21.56)[t=-2.794,P=0.007<0.05];保守治疗组的死亡率(2.2%)与微创治疗组(3.3%)[χ2=0.000,P=1.000>0.05]。结论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量2040ml的患者,应用FDFN头架以CST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肿周围水肿,能够更好的促进皮质脊髓束的恢复,缩短患者血肿的吸收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图11幅;表8个;参45篇。
桂成佳[7](2020)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为后期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选择合适的微创手术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并且采取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及小骨窗治疗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6例,按照手术方式将上述患者分成神经内镜组(63例)、小骨窗组(63例),同时选择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60例,作为相关研究指标的对照组,在各自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后,进行相关项目分析:各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分析(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基础性疾病、病程时间等);各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效果分析(脑积水发生率、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等指标;各组患者炎性指标分析(CRP、PCT、IL-6、IL-8及TNF-α)等分析;各组患者术前、术后NDS评分、GCS评分及Graeb评分统计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中、差)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脑出血、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比例统计分析;各组患者ADL预后分级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实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均签署伦理委员会批准及相关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血肿位置等项目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554,0.450,0.178,0.102,0.090,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疗效分析:血肿清除率和血肿复发:两组患者在血肿完全清除、血肿大部分清除、血肿复发以及患者死亡率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4,0.045,0.038及0.04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积水发生率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两组患者在脑积水发生率及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8,0.046,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9,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偏瘫恢复时间及感染情况:两组患者在偏瘫恢复时间及感染情况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9,0.038,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及患者死亡率: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患者死亡率等项目的分析过程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13,0.025,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炎性因子分析:CRP、IL-6、IL-8及TNF-α:在手术开始前两组患者数据相当,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神经内镜组数据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小骨窗组,各组数据之间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DS、GOS及Graeb评分:两组患者术前NDS评分比较,P值为0.10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GOS评分比较,P值为0.13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Graeb评分比较,P值为0.098,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NDS评分比较,P值为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治疗效果统计分析中,神经内镜组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小骨窗组,在优、良、中、差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23,0.034,0.045,0.039,0.026,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神经内镜治疗组在患者再次脑出血颅内感染、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明显的低于小骨窗组,其中脑出血、颅内感染以及发生率等方面,P值为0.035,0.030及0.047,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L预后分级:神经内镜组术后患者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多数患者处于I~II级,小骨窗组效果较差,多数分布在II~III级。在I级的统计分析中,P值为0.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因素分析:近期死亡Logistic多因素分析:GOS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项目分析中,统计学P值为0.034,0.028,0.037,0.034,0.04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恢复良好Logistic多因素分析:在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项目的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30,0.024,0.027,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远期预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在患者年龄、血肿量、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项目分析中,统计学数据P值为0.045,0.034,0.032,0.021及0.029,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神经内镜组及小骨窗开颅组在手术进行前具备较为统一的一般社会学资料,在其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病情分级、出血量及血肿位置等项目两组数据差别性较小,给予后期术后研究一定的基础性,为下文研究做好铺垫。(2)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疗效要明显的好于小骨窗开颅术,患者具备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较低的血肿复发率、脑积水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偏瘫恢复时间、死亡率等,证实神经内镜微创术在治疗脑出血患者方面具有更加安全可靠的疗效,值得在临床继续大面积推广。(3)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炎性效果要明显的低于小骨窗开颅术,患者在术后具有较低浓度表达的CRP、PCT、白细胞介素(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同时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的神经缺损状态,加速患者的神经恢复状态,给予临床一定启发。(4)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相对于小骨窗术,患者可以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充分降低近期的死亡率,其中脑血肿、脑室积血量、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等均是导致患者远期预后不良或者更好的关键因素,充分证实神经内镜微创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方式,给予临床一定启发。
康丁[8](2019)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方案的最佳适应症,从而为临床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血肿量为30mL~100mL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血肿量的不同分为30mL~50mL、51mL~70mL、71mL~100mL三种情况,比较微创血肿清除术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术后2周时、术后3个月时的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时未死亡患者的GCS、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死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6天时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死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良好率。结果: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微创血肿清除术组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入院时血压、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的比较:术后2周、术后3个月时,血肿量为30mL~50mL的患者中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死亡率显着低于去骨瓣组患者的死亡率(P<0.05),血肿量为51mL~70mL、71mL~100mL的,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未死亡患者的GCS、NIHSS评分比较:在术后2周时未死亡的患者中,血肿量为30mL~5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GCS评分、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为51mL~70mL、71mL~100mL的,两组患者的GCS、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死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血肿量为30mL~5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m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为51mL~70mL、71mL~100mL的,两组患者的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血肿量为30mL~50mL、51mL~70mL、71mL~10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时未死亡患者的NIHSS评分的比较:在术前,血肿量为30mL~50mL、51mL~70mL、71mL~100mL的患者中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周时未死亡的患者中,血肿量为30mL~5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为51mL~70mL、71mL~10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术后4~6天时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比较:血肿量为30mL~5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显着小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P<0.05),血肿量为51mL~70mL的,两组患者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为71mL~10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显着大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P<0.05)。8.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血肿量为30mL~5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P<0.05),血肿量为51mL~70mL、71mL~100mL的,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为30mL~50mL、51mL~70mL、71mL~100mL的,微创血肿清除术组的患者住院费用显着少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患者(P<0.05)。9.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死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良好率的比较:微创组患者的术后ADL良好率显着高于去骨瓣组患者的术后ADL良好率为(P<0.05)。结论:1.血肿量为30mL~50mL的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采用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具有较多优势,具有较低的死亡率,能够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脑组织周围水肿反应程度更轻,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具有更好的预后。因此区间血肿量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更为适合。2.血肿量为51mL~70mL的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费用更低。因此区间血肿量的患者如果考虑经济因素,可以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3.血肿量为71mL~100mL的脑出血患者,采用去骨瓣血肿清除术能够有利于充分降低患者的颅内压。
邓丽萍[9](2016)在《社会关系质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术后的干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后社会关系质量干预效果。[方法]将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行提升病人的社会关系质量。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病人治疗前后的性格和心理状态进行评分,使用血压计对病人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系统对病人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CD-RISC评分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结论]社会关系的质量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对病情的好转大有裨益,因此提升其社会关系的质量是有效的护理治疗干预方式。
刘艳春[10](2021)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相关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治,患者出现死亡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将明显增加,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手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虽然手术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出血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住院环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并建立高质量的康复护理工作,对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恢复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医疗费用与住院时间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在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术后相关护理进展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生命体征护理及发生并发症情况的护理的相关进展,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提供参考方案。
二、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3.2.1 成立干预小组 |
1.3.2.2 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判定 |
1.3.3 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护理 |
1.3.3.1 吞咽功能障碍病人 |
1.3.3.2 肢体瘫痪病人 |
1.3.3.3 感官障碍病人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2)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围手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护理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NIHSS、GCS、Bathel指数、MUIS、PAM评分差异 |
2.2 两组血肿清除、并发症发生情况 |
3 讨论 |
(5)术前胃肠减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纳入标准及禁忌证 |
1.1.3 入院检查 |
1.1.4 FDFN头架介绍 |
1.1.5 治疗方法 |
1.1.6 数据采集 |
1.1.7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人口学特征 |
1.2.2 基线资料 |
1.2.3 水肿体积比较 |
1.2.4 FA值比较 |
1.2.5 术后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之间结果比较 |
1.2.6 NIHSS评分比较 |
1.2.7 ADL评分比较 |
1.3 讨论 |
1.3.1 HICH外科手术的理论基础 |
1.3.2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重要性 |
1.3.3 HICH的手术时间窗 |
1.3.4 微创穿刺引流术细节 |
1.3.4.1 微创穿刺术手术穿刺路径的选择 |
1.3.4.2 引流管穿刺的深度 |
1.3.4.3 rt-pa和尿激酶在微创术后的应用 |
1.3.5 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 |
1.3.6 HICH的多靶点穿刺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脑出血的治疗现状 |
1. HICH的发病机制 |
1.1 长期高血压是血管破坏的病理、生理基础 |
1.2 脑内血肿扩大 |
1.3 高血压脑出血后对脑组织继发性损害 |
2. DTI检查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2.1 DTI成像的基本原理 |
2.1.1 FA值、rFA值的临床意义 |
2.1.2 评估部位的选择 |
2.1.3 CST完整性分级 |
3.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
3.1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穿刺技术 |
3.2 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 |
3.3.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
3.4. 神经内镜血肿抽吸术 |
3.5. 神经导航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
4.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常见问题 |
4.1 血压管理 |
4.2 血糖管理 |
4.3 颅内压管理 |
5.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性 |
6. 现代康复理念 |
7.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1.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现状 |
2.高血压脑出血病理性改变 |
3.高血压脑出血常用手术方式 |
4.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机选择 |
5.高血压脑出血适应症综合分析 |
6.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手术过程 |
1.4 疗效指标评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
2.2 近期疗效分析 |
2.3 炎性因子 |
2.4 NDS、GOS及 Graeb评分 |
2.5 远期疗效 |
2.6 预后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特征 |
3.2 微创手术与高血压脑出血 |
3.3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
论文创新点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神经内窥镜微创手术及小骨窗治疗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1.1 脑出血的发病现状 |
1.2 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
1.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2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
1.3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 |
1.3.1 高血压脑出血的药物治疗 |
1.3.2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评判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的比较 |
3.2.1 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的死亡率比较 |
3.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死亡率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时未死亡患者的GCS评分比较 |
3.3.1 两组患者术前的GCS评分的比较 |
3.3.2 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未死亡患者的GCS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时未死亡患者的NIHSS评分的比较 |
3.4.1 两组患者术前的NIHSS评分的比较 |
3.4.2 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未死亡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死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
3.6 两组患者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
3.6.1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
3.6.2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
3.7 两组患者术后4~6天时脑组织周围水肿体积比较 |
3.8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
3.8.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
3.8.2 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的比较 |
3.9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未死亡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良好率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相关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生命体征护理 |
1.1 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及护理 |
1.2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
2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护理 |
2.1 肺部感染 |
2.2 颅内感染 |
2.3 上消化道出血 |
3 结语 |
四、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功能导向式个体化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李文亚,张满霞. 全科护理, 2022(04)
- [2]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侯庆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02)
- [3]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感官恢复的影响[J]. 李彦璐,李龙,黄军.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24)
- [4]围手术期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J]. 巩银萍. 现代养生, 2021(24)
- [5]术前胃肠减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 汪峰.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6]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D]. 徐雅彪.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治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研究的比较分析[D]. 桂成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D]. 康丁. 南华大学, 2019(01)
- [9]社会关系质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术后的干预效果分析[J]. 邓丽萍. 全科护理, 2016(13)
- [10]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相关护理进展[J]. 刘艳春.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