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供氧的临床应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供氧的临床应用

一、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要红,李雪,任伟云[1](2021)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治疗的95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接受头罩给氧治疗,观察组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F)、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炎症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48/50)]较对照组[80.00%(36/45)]高(P<0.05)。治疗后,两组MMF、MVV和FEV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MMF、MVV和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2/50)]较对照组[22.22%(10/45)]低(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改善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清PCT、CRP、IL-6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罗月[2](2021)在《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管理方案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本研究基于舒适理论,在护理程序框架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回顾及专家咨询构建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度管理方案。本方案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护理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为临床舒适护理应用实践提供指导,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2.本研究将构建好的方案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进一步探讨本方案在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再插管率及死亡率,提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影响,检验其有效性。方法1.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的构建: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回顾证据进行梳理总结,根据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相关舒适护理经验,初步构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通过专家咨询,结合预试验,对干预方案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一套简单易行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护理方案。2.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的应用:选取浙江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患者。2020年1月1日至5月31日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本管理方案,对照组围绕上机、气道和下机管理三个操作步骤行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开始使用呼吸机至气管插管拔管,干预后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对主要结局指标整体舒适度(VAS)与次要结局指标各维度舒适度(GCQ)、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病死率和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效果评价。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文献回顾共纳入14篇文献,19名专家参与咨询,最终构建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管理方案,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32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0.931。各级指标的肯德尔系数分别为 0.221、0.130、0.278(x2值为 8.000、27.140、163.2824,P均<0.05)。2.试验组与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BMI、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基础疾病和合并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干预24和48h后,试验组患者整体舒适度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进展,试验组可较好的维持其舒适度。本研究发现,干预48h后,患者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文化舒适和环境舒适均得到明显提升(P<0.05)。此外,ICU住院期间,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再插管率和病死率上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ICU住院时间无显着缩短(P>0.05)。结论1.前期文献检索发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相关研究证据较少,国内外尚没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本研究方法以舒适理论和护理程序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回顾,建立了全面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具有严谨性。2轮专家咨询的结果可靠可信,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较高,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程度协调系数良好,为后期应用提供了理论来源和实践依据。2.临床实践发现,运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管理方案可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舒适感,缓解患者治疗不适,提升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是舒适度。本方案还可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应用效果不明显,但仍存在一定积极意义。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具有实用性,适合进—步推广和使用。

卢煜明,张爱民,徐霭贤,徐国明[3](2020)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对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对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6例窒息新生儿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头罩给氧,观察组33例实施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将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治疗相关指标、治疗效果、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PaO2、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通气时间、起效时间以及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采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促进其血气指标的改善,提升抢救效果,还可降低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

马红丽[4](2020)在《应用n-CPAP技术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技术在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44例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技术(共91例),其中A组又根据使用n-CPAP氧疗前喘憋发作时间不同,分为5组:a组≤1天;1天<b组≤3天;3天<c≤5天;5天<d≤7天;e>7天;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于鼻导管给氧(共15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喘憋症状、肺部体征改善情况、减轻经济负担情况,以及喘憋发作时间与n-CPAP使用效果的关系。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n-CPAP组)在住院时间、喘憋好转时间、肺部哮鸣音减少时间均短于B组(鼻导管组),但A组住院费用高于B组,以上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在喘憋好转时间、肺部哮鸣音减少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比较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A组(n-CPAP组)与B组(鼻导管组)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均有改善,且A组优于B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改善气促方面,A组(n-CPAP组)予以氧疗后6h、12h、1d、2d呼吸频率均较B组(鼻导管组)明显降低,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予以氧疗≥3d后,两组呼吸频率均能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A组(n-CPAP组)在氧疗6h、12h、1d后喘息好转率明显高于B组(鼻导管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予以氧疗≥2d后,两组喘息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除第e组(即氧疗前喘憋发作>7天)在住院天数、喘息好转时间、肺部哮鸣音减少时间长于其他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住院天数、喘息好转时间、肺部哮鸣音减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济、医疗条件允许情况下,对于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尽可能在喘憋发作1周内实施n-CPAP治疗,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氧合,缩短症状恢复时间,但予以氧疗≥3d后,两种呼吸模式的各项指标改善无统计学差异,考虑经济及患儿配合度因素,建议改用鼻导管给氧。

王翠[5](2020)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计108例,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给氧方式分成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组(33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组(35例)和经鼻低流量吸氧组(4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的Pa02、PaCO2、pH、FEV1、FVC、FEV1/FVC、HR、RR 分、MAP 及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三组患者采用上述不同治疗模式后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生命体征指标,不良反应,统计三组治疗模式转归情况。结果1.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pH):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PaO2、PaCO2、pH值,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的PaO2分别是73.19±6.15 mmHg、74.74±5.49 mmHg和60.21±4.94 mmHg;PaCO2分别是51.90±4.25 mmHg、52.23±4.09 mmHg和58.16±4.05 mmHg,pH值分别是7.38±0.04、7.37±0.05和7.34±0.05,三种模式治疗后3项指标均有好转,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与NIPPV组治疗后的PaO2、PaCO2及pH值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FEV1、FVC、、FEV1/FV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FEV1分别是1.13±0.26 L、1.14±0.24 L 和 0.99±0.23 L;FVC 分别是 1.85±0.32 L、1.83±0.29 L 和 1.71±0.26 L;FEV1/FVC 分别是 61.38±4.64%、62.22±4.59 和 56.49±4.02,三组治疗后 FEV1、FVC、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而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前的HR、RR分、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HR分别是82.36±9.65次/分、92.23±10.26次/分和98.56±10.08次/分;RR分别是16.23±4.21 次/分、19.35±4.39 次/分和 22.37±4.62 次/分;MAP 分别是 97.05±7.1 mmHg、97.25±7.32 mmHg和98.52±7.02 mmHg,三组治疗后的HR、RR较治疗前有所好转,HFNC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NIPPV组,NIPPV组治疗后的HR、RR显着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血压无显着变化,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转归:HFNC组和NIPPV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72±2.39 天 vs.13.15±2.61 天 vs.16.3 1±2.7 天),HFNC 组及 NIPPV 组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6.06%vs.8.57%vs.17.5%),HFNC组和NIPPV组再住院率低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12.1%vs.14.2%vs.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和NIPPV组在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和3月内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①腹腔胀气: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9.0%vs.7.5%vs.3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②颜面部压伤: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明显低于NIPPV组(12%vs.10%vs.28%),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③鼻粘膜干燥和出血:HFNC组明显低于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9%vs.21%vs.2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及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6.生活质量评价(36-item Short-Form,SF-36):HFNC、NIPPV、经鼻低流量吸氧三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HFNC组、NIPPV组、经鼻低流量吸氧组三组治疗后的生理职能评分分别是84.23±10.63分、83.34±10.33分和77.21±9.85 分;躯体疼痛评分分别是 85.88±10.65 分、85.31±10.32 分和 69.21±5.66 分;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分别是80.05±9.59分、79.56±8.96分和70.36±8.02分;社会功能评分分别是81.23±10.33分、80.63±8.69分和75.89±6.32分;精神健康评分分别是80.36±10.25分、79.89±9.66分和76.76±9.51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提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且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显着高于经鼻低流量吸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及NIPPV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HFNC及NIPPV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2.HFNC可以改善氧合、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肺功能、减缓心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插管率,具有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在轻度AE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朱柳杰[6](2020)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索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进一步探索无创通气失败预测因素及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NRDS患儿寻找更好的通气方案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NICU收治的148例NRDS患儿,排除出生48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44例,最终纳入104例NRDS患儿。根据不同通气策略,将10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NCPAP组50例和NCPAP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缓解呼吸窘迫、改善氧合、减少无创通气失败和重新上机率、减少通气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方面有无差异。2.回顾148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无创通气结局将全体患儿分为无创通气失败组44例和无创通气成功组104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并发症之间有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预测指标截断值。3.对NRDS患儿住院期间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IPPV+NCPAP组平均气道压(MAP)显着高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初始1、6、12小时,NIPPV+NCPAP组在降低患儿呼吸频率、乳酸值及升高氧分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NCPAP组(均P<0.05);而无创通气初始1、6小时,两组间0I值均无明显差异,但NIPPV+NCPAP组在无创通气12小时,0I值明显低于NCPAP组(P<0.05)。2.NIPPV+NCPAP组通气失败率、重新上机率、脱离无创后单独吸氧时间均明显低于NCPAP组(均P<0.05),而两组间无创通气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NIPPV+NCPAP组呼吸暂停次数明显低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使用水合氯醛镇静次数、喂养不耐受、NEC、BPD、败血症、PDA、IVH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无创通气结局分析方面,患儿无创通气失败时间集中分布在出生后前10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明显低于无创通气成功组,而患儿入院MAP、FIO2、乳酸值、有核细胞百分比、CK-MB、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失败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颅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均P<0.05),而两组间败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吸入氧浓度(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是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94,1.124,1.237,52.254,均P<0.05)。ROC曲线显示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对无创通气失败预测效果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901、0.728,截断值分别为34.5%、6.80mmHg、5.6%。5.NRDS患儿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且无创通气失败组痰液培养出病原菌几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总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总数58.7%,无创通气失败组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检出率最高为表皮葡萄球菌。而无创通气成功组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率相对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分别占90%、70%、70%。而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62.5%。结论:1.使用NIPPV联合NCPAP无创通气策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2.无创通气失败会导致BPD、喂养不耐受、NEC、IVH、PDA发生率增加,而MAP、FIO2、有核细胞百分比对无创通气失败有较好的预测价值。3.痰液培养仍是NRDS患儿病原菌取样培养的主要途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是NRDS患儿易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

张兴无[7](2020)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五岁以下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五岁以下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岁以下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2例。采用面罩式给氧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血清中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对照组为71.9%(23/3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0、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五岁以下患儿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儿缺氧症状,改善体内的炎症状态。

刘淑可[8](2020)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t Oscillation Ventilation,HFOV)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 NO)治疗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08-01至2020-01-01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出生至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且胎龄>34周、体重>1500g;(2)经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24小时后效果不佳,仍有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儿;其中以CMV联合i NO患儿为对照组(16例,男:8例;女:8例),以HFOV联合i NO患儿为实验组(16例,男:10例;女:6例)。动态监测:(1)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及治疗后24小时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pired Oxygen,Fi O2)、经皮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 O2)、动脉氧分压(Partial 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a CO2)、PH、乳酸(Lactic acid,Lac)和呼吸功能: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Pa O2/Fi O2变化情况。(2)分别统计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长及i NO使用时长。两组样本均使用SPSS21.0软件对所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的比较均采用t检验,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F检验进行比较,两种检验均以双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出生体重属于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形式描述,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性别、日龄、出生体重的比较上P均>0.05,患儿日龄、性别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即患儿日龄、性别及出生体重不影响两组实验数据对比的结果。(2)实验组(HFOV联合i NO治疗)与对照组(CMV联合i NO治疗)中,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均采用t检验。其数据对比结果显示:(1)HFO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Pa O2较CMV联合i NO治疗明显上升、Pa CO2明显下降,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关于PH及Lac的数据结果显示P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患儿在进行HFO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较对照组OI明显下降、Pa O2/Fi O2明显升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长及i NO使用时长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对照组患儿CMV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分别与CM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血气指标进行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实验组患儿CMV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分别与HFOV联合i NO治疗2小时后、24小时后血气指标进行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HFOV联合i NO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氧合状态和呼吸功能。(2)HFOV联合i NO治疗也可明显缩短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长及i NO使用时长。

焦莹莹[9](2020)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背景急性呼吸衰竭以老年人为易发人群,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是机械通气,但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容易导致并发症,故机械通气治疗一段时间后需要及时脱机并进行氧疗。临床上常见脱机早期(脱机而未拔出气管插管)的氧疗方式是低流量氧疗,因没有加温、湿化装置,往往造成患者呼吸道干燥,痰痂生成,影响脱机成功率,增加护理工作难度。高流量湿化氧疗作为一种新型氧疗技术,能够提供恒定的加温加湿气体,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具有良好的湿化气道作用,但对老年患者脱机早期的效果有待于研究。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改善其呼吸功能,增强其舒适度和氧疗依从性。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所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氧疗并针对该氧疗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并针对其给予护理。两组患者于氧疗后1h、6h、12h、24h监测其血气指标(PaO2、SaO2、PaO2/FiO2、动脉血PH)和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心率);氧疗后24h收集临床指征(脱机成功率、痰痂发生率以及痰液粘稠度、气道湿化度、气促程度及舒适度评价),并评估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氧疗依从性)。结果1.血气指标观察组氧疗后6h、12h、24h的PaO2、PaO2/FiO2、Sa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的PaO2(t=1.347)、PaO2/FiO2(t=0.122)、SaO2(t=1.1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氧疗后1h(t=2.236)、6h(t=2.828)、12h(t=3.162)、24h(t=4.472)的动脉血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理指标观察组患者氧疗后6h、12h、24h的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氧疗后1h的呼吸频率(t=0.563)、心率(t=1.5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指征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的脱机成功率(95.00%vs75.00%)、痰痂发生率(32.50%vs 77.50%)、痰液粘稠(I度:24 vs 15;II度:12 vs 9;III度:4 vs 16)、气道湿化程度(湿化满意:30 vs 20;湿化过度:6 vs 10;湿化不足:4 vs10)、Borg评分(t=38.86)、舒适度评分(t=1.3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护理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氧疗后24h患者满意度(χ2=3.025)、氧疗依从性(χ2=2.5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的血气指标、生理指标,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痰痂发生率,提高患者脱机成功率,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氧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

孙宇涵[10](2020)在《经鼻高流量氧疗时FiO2和PEEP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于高吸气流速(如120 L/min)的患者,HFNC时提供更高的设置流量(如80L/min)能否提供更稳定的FiO2,吸气峰流速和潮气量和分别对于FiO2的稳定性是否有显着影响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目前无相关文献报道。探讨不同设置氧浓度、设置流量、吸气峰流速和潮气量对HFNC时FiO2和PEEP的影响。研究方法使用主动模拟肺(ASL5000)模拟患者的自主呼吸,调节参数模拟不同潮气量和吸气峰流速,潮气量分别设置为400ml和600ml,吸气峰流速分别设置为40、80和120L/min,高流量氧疗仪的设置流量分别为20、40、60和80L/min时,设置氧浓度分别为30%,50%和70%。连续记录10个呼吸周期的实际FiO2和PEEP。结果设置氧浓度、设置流量、吸气峰流速和潮气量对实际FiO2都有显着的影响(all P<0.05),以实际FiO2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潮气量未能进入模型,回归方程:实际FiO2=2.71+0.78×设置氧浓度+0.17×设置流量-0.09×吸气峰流速。设置流量、吸气峰流速和潮气量对PEEP都有显着的影响(all P<0.05),回归方程:PEEP=-1.35+0.15×设置流量-0.02×吸气峰流速+0.01×潮气量。结论对实际FiO2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设置氧浓度、设置流量和吸气峰流速。对PEEP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设置流量、吸气峰流速和潮气量。

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肺功能
    2.3 炎症指标
    2.4 并发症
3 讨论

(2)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管理方案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略缩词表
前言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是重症监护室有效的呼吸支持方式
        2.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度效果成为护理研究的重点
        3.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舒适管理方案亟待构建完善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的舒适度现状
        2. 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度护理评估现状
        3. 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护理管理现状
        4.小结
    (三) 概念界定
        1.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2. 舒适护理
        3. 护理程序
    (四) 理论基础
        1. 舒适理论
        2. 护理程序
    (五)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六) 技术路线图
二、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管理方案构建
    (一) HFNC患者舒适管理方案初步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二) HFNC患者舒适管理方案正式确立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三) 讨论
        1. HFNC舒适管理方案的科学性
        2. 专家咨询及方案构建的可靠性
        3. HFNC舒适度管理方案构建的重要性
    (四) 小结
三、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管理方案应用及效果评价
    (一) 研究对象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3. 剔除标准
        4. 样本量计算
        5. 研究分组
    (二) 研究方法
        1. 成立研究小组
        2. 护理干预
        3. 研究工具
        4. 资料收集
        5. 统计学方法
        6. 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
        7. 质量控制
    (三)研究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2. 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情况
        3.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4. 两组患者其他结局指标情况
    (四) 讨论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临床特征
        2. HFNC舒适护理方案可以提升气管插管拔管患者舒适度
        3. HFNC舒适护理方案对患者临床指标具有实用效果
        4. 舒适理论及护理程序理论在本方案研究中的指导意义
    (五) 小结
四、结论
    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度评估及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对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气分析指标
    2.2 治疗相关指标
    2.3 治疗效果
    2.4 气管插管率、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4)应用n-CPAP技术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情况
    2.3 喘憋发作时间与n-CPAP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目录

(5)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1.5 质量控制措施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的比较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动脉血气指标上的比较
    2.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肺功能指标上的比较
    2.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生命体征指标上的比较
    2.5 三组患者在治疗转归情况上的比较
    2.6 三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的比较
    2.7 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上的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诊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2. NCPAP模式
        2.1 NCPAP的作用机制
        2.2 NC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2.3 NCPAP在NRDS的临床应用
    3. NIPPV模式
        3.1 NIPPV的作用机制研究
        3.2 NIPPV的主要参数设置及调节
        3.3 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研究
        3.3.1 NIPPV对减少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影响
        3.3.2 INSUR技术的应用
        3.3.3 NIPPV作为拔管后的呼吸支持
        3.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
        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研究
        3.5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性研究
    4. SNIPPV模式
        4.1 SNIPPV设备及机制研究
        4.2 S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
    5. BiPAP模式
        5.1 BiPAP作用机制
        5.2 Bi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5.3 Bi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6. HHHFNC模式
        6.1 HHHFNC作用机制
        6.2 HHHFNC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6.3 HHHFNC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7. 其他模式
        7.1 NHFOV模式
        7.2 NNAVA模式
        7.3 经无创通气技术吸入一氧化氮
    8. 小结
第二章 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NRDS疗效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
        2.3 两种不同通气策略
        2.4 重新上机指征及定义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应用指征
        2.6 观察指标
        2.7 研究仪器及操作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儿基础临床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儿氧合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儿通气相关并发症比较
    4. 讨论
第三章 无创通气治疗NRDS失败预测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材料及操作
        2.1 无创呼吸机
        2.2 有创呼吸机
        2.3 床边血气分析仪
        2.4 床边免疫定量分析仪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
        2.6 气管插管主要设备及操作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呼吸机参数设置
        3.3 观察指标
        3.4 结局与判断指征
        3.5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4.3 无创通气通气失败时间分布
        4.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
        4.5 无创通气失败相关预测指标分析
    5. 讨论
第四章 NRDS患儿相关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观察指标
        2.3 标本采集
        2.4 标本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NRDS患儿病原菌来源
        3.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随机分组过程
    附录3: NRDS前瞻性研究数据收集表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附录5: 研究伦理审批书
在校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件

(7)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五岁以下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
    3.两组患者的IL-10、CRP比较:
讨论

(8)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机械通气及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
    1 CMV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2 HFOV在 NRF中的应用
    3 两种呼吸机在治疗NRF时的比较
    4 呼吸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5 iNO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9)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1 文献回顾
    2 概念框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高流量湿化氧疗的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高流量湿化氧疗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经鼻高流量氧疗时FiO2和PEEP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模拟自主呼吸
    2.2 高流量氧疗仪设置
    2.3 模拟高流量氧疗
    2.4 数据收集和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鼻高流量氧疗的临床应用
    1 HFNC的生理学效应
        1.1 类似于PEEP的作用
        1.2 稳定的吸入气氧浓度
        1.3 恒温和接近饱和的湿度
    2 HFNC的临床应用
        2.1 HFNC在I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2.1.1 单纯I型呼吸衰竭
        2.1.2 老年重症肺炎
        2.1.3 急性左心衰竭
        2.2 HFNC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2.3 HFNC在气管插管拔出后的应用
        2.4 HFNC的其他应用
        2.4.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4.2 支气管镜检查
    3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出版专着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经鼻持续气道正压给氧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J]. 朱要红,李雪,任伟云. 河南医学研究, 2021(20)
  • [2]ICU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舒适管理方案构建及应用研究[D]. 罗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对气管插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卢煜明,张爱民,徐霭贤,徐国明. 中国处方药, 2020(12)
  • [4]应用n-CPAP技术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D]. 马红丽.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翠. 苏州大学, 2020(02)
  •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D]. 朱柳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五岁以下患儿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张兴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06)
  • [8]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在新生儿难治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D]. 刘淑可.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早期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研究[D]. 焦莹莹.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10]经鼻高流量氧疗时FiO2和PEEP的影响因素研究[D]. 孙宇涵.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供氧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