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诊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带状疱疹诊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诊治带状疱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白尹豪[1](2020)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基于现阶段临床证据,探索采用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可行性;2.观察隔药灸脐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甲状腺功能、形态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1.Meta分析: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全面检索所有关于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人工筛选的方法收集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证据,使用Cochrane Handbook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ool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图。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纳入的60例患者分为隔药灸脐组30例、隔淀粉灸脐组30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甲状腺激素滴度(TPOAb、TGAb)、甲状腺形态、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F-36)的变化。结果:1.Meta分析结果:(1)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在升高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2)与单纯使用西药相比,灸法联合西药在降低桥本中状腺炎患者TGAb值、MCA值、TPOAb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3值方面疗效优于西药,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效果优于西药;在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TSH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在升高桥本甲状腺炎患者FT4值方面疗效与西药相当且有优于西药的趋势。2.临床研究结果:(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患者颈前肿大、畏寒怕冷、胃脘或胁肋痛、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情绪抑郁、便溏不爽的临床改善明显(P<0.01);隔药灸脐组总有效率为80.95%,隔淀粉灸脐组总有效率为42.11%,比较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在治疗后FT3、FT4、TSH较治疗前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隔淀粉灸脐组在治疗后仅FT3水平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激素水平改善程度上,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甲状腺抗体滴度改善情况: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患者治疗前后TPOAb、TGAb组内比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POAb、TG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形态方面:隔药灸脐组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甲状腺峡部厚度、左叶厚度、右叶厚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隔淀粉灸脐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健康状况评分方面:隔药灸脐组患者治疗后在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方面均有改善(P<0.05);隔淀粉灸脐组患者仅在在一般健康状况方面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在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机能方面两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阶段临床证据表明,与常规西药相比,灸法在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方面可能存在优势。2.隔药灸脐法可以明显改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以及甲状腺抗体滴度水平(TPOAb、TGAb),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改善甲状腺肿大程度,且疗效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涂洪润[2](2020)在《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文中提出分析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不仅可以了解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及利用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同时通过研究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丰富了本地区植物区系资料,揭示了同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关系,探讨了该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性质及起源,对于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中药区划和深化对有关区系地理问题的认识等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基于实地踏查,通过文献查阅、市场及访问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等工作,对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了叠彩区药用植物的组成特点,分析了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生长型和生活型、特有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外来种和栽培种、药用特征等内容,并研究了该地区野生维管植物区系的数量组成、地理成分以及与相邻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中的问题,以期为叠彩区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促进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叠彩区药用植物是广西药用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药用植物640种,隶属于154科467属。野生药用植物则是本区域内药用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72.34%。本地区共有野生药用植物463种,隶属于131科340属。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以单种科(含1种)和寡种科(含2-5种)为主;属的组成以单种属(含1种)和寡种属(含2-4种)为主。科内种和属内种的数量结构表明野生药用植物有明显的优势科和优势属现象。2.根据叠彩区药用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划分结果可知:本地区药用植物生长型以一、二年生和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为主,共有313种,占总种数的48.91%,最少的为藤本植物有69种。本地区药用植物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有264种,占总种数的41.25%,最少的为地面芽植物有50种。3.叠彩区内属于我国特有和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分布较少。属我国特有药用植物33种,隶属于24科28属,其中,广西的特有种3种,隶属于3科3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3种,隶属于12科12属。本地区药用植物中属于外来和栽的程度并结合相关文献将其划分为6个入侵等级。药用植物中属栽培类有117种,隶属于60科107属。4.叠彩区640种药用植物按入药部位的不同可划分为11类,其中以全草类入药的最多,共有215种,占总种数33.59%;其次是根类,有203种,占总种数31.72%。以全草类、根类为主要的药用部位,对药用植物有较大损害甚至具有毁灭性。按药用部位的药性可划分为5类,其中平性类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有209种,占总种数32.66%,所占比例最少的是热性类药用植物。一个药用部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药味,按药用部位药味的不同,叠彩区药用植物药味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以苦味药最多,有318种,占总种数49.69%,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咸味药。叠彩区药用植物功效类型多样,可分为21类,其中以清热药最多,有265种,占总种数41.41%。5.叠彩区野生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表现为热带分布为主且呈现向温带过渡的趋势。从科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131科共有9个分布区类型及6个变型。其中热带科69科,占非世界性科总数的81.17%,在本地区分布的科内占绝对优势。从属的区系类型看,叠彩区药用植物340个属可划分为12种分布区类型及16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180属,占非世界性属总数的63.38%。从科和属级水平看,热带成分占有明显的优势,表明本研究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这也符合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处于华南植物区系所呈现出的典型中亚热带气候。其中,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广布为主,表明本地区缺少典型的热带分布类型,而温带分布中北温带典型分布有36属,占总属数的12.67%,表明温带分布的属在本地区分布分化良好,如松属(Pinus)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本地区大面积自然分布,所以本地区植物区系主要为热带性向温带性过渡的类型。6.本地区药用植物的单种属(含1个种)较多,但特有程度低,植物区系有一定的古老性和独特性。药用植物属的组成以单种属为主,单种属内的很多属都是起源于温带和中国特有分布的原始类群,说明了本地区地理区系起源具有一定的古老性,这也符合叠彩区所属的桂林热带岩溶发育历史和地质地貌的特点。这些单种属和特有属在本地区分布广泛,一些属内种甚至成为本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建群种或关键种,它们经过长时间的发育进化已经完全适应了岩溶石山地区的亚热带气候,并向热带气候过渡,最终演变为热带性分布。本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特有程度低,没有特有科的分布,特有种中中国特有分布仅有两种,但东亚及中国特有分布属共28属,这表明本地区的药用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7.叠彩区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表明,其与临桂区、恭城瑶族自明显的纬向地带性,随纬度的升高,药用植物区系的热带性质逐渐减弱。根据R/T值的大小结合植物区系谱分析可知:从全局来看,影响某一地区药用植物区系分布类型的主要因素是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变迁;从局部地区来看,纬向地带性、异质性生境、地形地貌特征等因素导致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类型。

郭化芳[3](2020)在《青睫综合征患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青睫综合征患者视野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青睫综合征患者视野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78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将其分为2组,A组(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18例22眼,B组(未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50例56眼,再将A组中单眼患者记为a组,B组中单眼患者记为b组,记录性别、年龄、单/双眼别、病程、发作时眼压、视野检查结果,分析A组视野损害的特点,并对A、B两组视野损害相关因素及a、b两组的眼压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A组有18例(22眼),占28.21%,其中视野损害早期6眼,占27.27%;中期7眼,占31.82%;晚期9眼,占40.91%;将病程和视野损害M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显着正相关(P<0.001);A、B两组进行性别、年龄、单/双眼别、病程及发作期眼压比较,结果显示A组的病程明显长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性别、年龄、单/双眼别及发作期眼压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827,0.141,0.437,0.939)。对a、b两组是否具有眼压交叉现象进行非参数统计的秩和检验,u=-4.432,p<0.0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眼压交叉现象明显多于a组。结论:青睫综合征会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病程长的青睫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其视神经损伤由于反复发作高眼压的积累效应和继发小梁网功能损伤所致,因此疾病应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第二章青睫综合征患者眼压动态变化特点目的:探讨典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从发作期到间歇期的眼压动态变化特征。方法:研究纳入17例典型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记录每一位患者发作期的随机眼压,并在明确其处于间歇期时进行习惯体位法24小时眼压监测。根据测量值绘制眼压曲线及折线图,计算出17例患者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及眼压谷值的均值,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例患者患眼发作期随机眼压的均值明显高于对侧眼(p<0.001),而在间歇期患眼的眼压无论是平均眼压,眼压峰值还是眼压谷值的均值均低于对侧眼(p=0.001,0.002,0.046),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典型青睫综合征从发作期到间歇期的眼压动态变化符合眼压交叉现象,这一特征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都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对疾病的治疗起指导作用。第三章青睫综合征患者视野损害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分析国内外文献关于青睫综合征发生视野损害的比率及相关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青睫综合征发生青光眼性视野缺损比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文献。使用Stata 15.1软件,选择指标:发生率、性别、年龄、单/双眼别、病程、发作时眼压进行Meta分析。若各原始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3篇相关文献,结果显示:青睫综合征发生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的发生率为0.251(95%CI:0.175-0.327),其中3篇文献符合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在发生/未发生视野损伤的青睫综合征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别(p=0.000,p=0.000);性别、单/双眼别和发作期眼压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别(p=0.468,0.053,0.062)。结论:青睫综合征会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年龄大、病程长的青睫综合征患者更容易发生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针对年龄大、病程长的患者要特别重视视功能的详细检查,并做好患者随诊。

郁宗俊[4](2020)在《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围手术期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及推广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93例,分为传统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路径之前)41例和路径组(2018年1月-2019年7月,实施路径之后)52例,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围手术期间疼痛的改善等。结果:(1)两组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症、手术方式)的比较上无显着性差别,组间具有可比性(P>0.05);(2)在卫生经济学方面,路径组的住院总费用、器材费用、药品总费用、中成药费用、西药费用、检验费用、净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传统组,手术费用、中医治疗费用均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中医治疗方面,路径组中医特色治疗参与情况明显高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住院天数方面,路径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较传统组相比有下降趋势(17.52±3.89d vs 17.63±4.28d),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医疗品质方面,路径组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上明显低于传统组,在VAS评分改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上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后,规范了诊疗行为,较以往相比患者净住院费明显下降,符合当前医疗改革的方向;(2)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干预下,路径组的中医治疗参与情况明显高于传统组,更好的发挥了中医特色在骨伤疾病中的应用;(3)经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后,在围手术期并发症上路径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在疼痛以及髋关节功能改善上明显优于传统组,表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医疗品质,为以后进一步优化、完善以及推广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唐日林[5](2019)在《厥阴表证的辨证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搜集部分古今经典文献中含有“厥阴经”“表证”及“厥阴之表”等的内容,对厥阴表证的相关资料进行较为系统性的梳理与归纳,以“厥阴”为纲,按直接病因“寒、湿、热、火、风、燥”为目进行分类,对各个证型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治则、相关的类证鉴别及选方用药和煎服法等作出简明而清晰的界定,从而初步得出一个关于厥阴表证的证治框架,以期可指导临床诊治。方法:(1)搜集部分古今医家有关“厥阴表证”的论述,如检索《黄帝内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伤寒论》等部分古今经典文献中含有“厥阴经”“表证”及“厥阴之表”等相关内容,进行首轮文献内容的筛选。(2)对初步筛选出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归纳与整理,简单分析出其对应的直接病因,以此进行相应的分类。(3)按辨证的依据进一步分析得出各自的直接病因、关键病机、主要病位;并仔细分辨其病因、病位等是否有兼夹,再次筛选相关内容,去粗存精。(4)综合辨析整理厥阴经表证各证之发病起始,临床的主要表现、病因病机、相关类证鉴别、治法治则、选方用药、预后转归及护理等,进行最终的梳理,并按照整理文献得出的思想与结果,验之于临床,于各证型之后附以相关的典型验案。结果:通过一定量的古今经典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借助《中华医典》、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阅及整理了数万条信息卡片及数百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从中筛选出有关厥阴表证的相关内容,经过仔细的分析、辨识、整理与归纳,现已初步得出了六淫各自侵犯厥阴经所致的厥阴表证的证治框架,具体如下所示:(1)厥阴表风证选用桂枝汤加柴胡枳实(杜雨茂教授)、羌活防风汤《奇效良方》;(2)厥阴表寒证选用当归四逆汤《伤寒论》、茴香丸《杂病源流犀烛》;(3)厥阴表热证选用黄芩汤《圣济总录》合天水散《证治准绳》、自拟清热散结汤《续名医类案》;(4)厥阴表湿证选用龙胆泻肝汤加青蒿、苦丁茶、金银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宫汤去莲心麦冬加银花赤小豆皮方《温病条辨》;(5)厥阴表燥证选用涵木养荣汤《诊验医方歌括》、滋燥养营汤《医方集解》;(6)厥阴表火证选用龙胆汤《备急千金要方》、龙胆泻肝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结论:(1)相关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均验证了确实存在厥阴表证。(2)六淫可各自侵犯厥阴之表,形成各自的表证,各自的病变表现、辨治要点等各具特点。

焦琳[6](2019)在《红外热断层联合温度阈值法检测腧穴热敏态的可信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红外热断层与温度阈值测定技术,探索红外热断层与温度阈值法联合检测腧穴热敏态的可信性,为针灸临床建立一项优效的腧穴热敏态检测新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纳入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按照热敏化腧穴灸感法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热敏化高发区的血海穴、内膝眼穴、阴陵泉穴共计300穴次进行探查,根据探查过程中穴位是否发生热敏现象,将所有的穴位分为热敏化腧穴组及非热敏化腧穴组,艾灸探查结束后(间隔24小时)应用红外断层扫描技术采集每个腧穴的红外图像,分别对比分析热敏组与非热敏组腧穴之间红外温度差异。通过三组穴位的红外温度值来确定红外法判定热敏腧穴的标准。2.将以上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在灸感法、红外法检测完毕后(间隔24小时),运用感觉定量分析仪对所有患者热敏化高发区的血海穴、内膝眼穴、阴陵泉穴的热觉、热痛觉、热耐痛觉阈值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热敏组与非热敏组腧穴之间的热觉、热痛觉、热耐痛觉阈值的差异。通过三组穴位的温度阈值来确定温度阈值法判定热敏腧穴的标准。3.用本研究界定的红外法及温度阈值法判断热敏化腧穴的标准值,将该研究检测到的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血海穴、内膝眼穴、阴陵泉穴的红外温度值及温度阈值分为热敏组与非热敏组,以灸感法为金标准,来比较红外热断层法及温度阈值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应用MEDCALC法分析比较红外热断层法与温度阈值法两种检测方法判断腧穴热敏态的效能。4.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红外热断层和温度阈值的联合变量,将联合变量与灸感法比较,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比较联合变量与红外热断层法及温度阈值法判断热敏态腧穴的价值。结果:1.血海、内膝眼、阴陵泉三组穴位的热敏与非热敏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2.经红外法检测,热敏组与非热敏组血海穴、内膝眼穴、阴陵泉穴的温度相比较,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提示热敏态与非热敏态血海穴、内膝眼穴、阴陵泉穴红外温度特征有差异,穴位为热敏态时多呈现高温特性。3.经温度阈值法检测热敏组与非热敏组血海穴、内膝眼穴、阴陵泉穴热觉阈值、热痛阈值、热耐痛阈值相比较,p值均﹤0.05,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提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肿胀型)热敏态与非热敏态血海穴、内膝眼穴、阴陵泉穴温度阈值特征有差异,穴位为热敏态时多呈现阈值增高趋势。4.热敏态内膝眼穴红外法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6%、53.8%、70.0%;热觉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7.5%、69.2%、68.0%;热痛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4.8%、84.6%、70.0%;热耐痛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7.2%、53.8%、86.0%。热敏态内膝眼红外检测法与温度阈值检测法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说明红外检测法与温度阈值检测法检测热敏态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内膝眼穴的效能无差异。热敏态血海穴红外法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0.0%、83.3%、58.0%;热觉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2.1%、83.3%、52.0%;热痛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0.5%、83.3%,66.0%。热耐痛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7.8%、83.3%、64.0%。热敏态血海红外检测法与温度阈值检测法的比较,红外法与温度阈值热觉阈比较p﹤0.05,与热痛及热耐痛比较p﹥0.05,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说明红外检测法与温度阈值检测法检测热敏态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血海穴的效能无差异。热敏态阴陵泉穴红外法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1%、45.4%、78.0%;热觉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3.5%、81.8%、52.0%;热痛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1%、72.7%、80.0%;热耐痛阈值检测与灸感法对比,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58.9%、81.8%、64.0%;热敏态阴陵泉穴红外检测法与温度阈值检测法的比较,p﹥0.05,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说明红外检测法与温度阈值检测法检测热敏态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阴陵泉穴的效能无差异。联合检测法与灸感法相比,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92.1%,准确性为82.0%。联合检测、红外、热觉、热耐痛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794、0.7630、0.6943、0.7498。经卡方检验,联合检测方法与红外法、热觉、热耐痛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判断腧穴热敏态的价值更高。结论:1.红外热断层法及温度阈值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客观检测腧穴热敏态。2.红外热断层法与温度阈值法联合应用,能够显着提高检测腧穴热敏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建立临床热敏态腧穴客观检测新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江凤林[7](2017)在《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专家指出,老年患者具有患病多、患慢性病多、需长期用药的多等特点,为保障老年人安全用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体多病治疗"抓大放小"老人往往患多种疾病,患两种疾病的占85%,三种的占50%,其中必有12种为主要疾病,这些疾病危害较大,治疗时要抓大放小,以治疗这些主要疾病为主。老年病起病较为复杂,要是弄不清主要问题,

张忠杰,姚旌,王林[8](2016)在《星状神经节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的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射频联合药物治疗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幻肢痛患者12例采用星状神经节射频加药物治疗。以数字分级NR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治疗后及星状神经节射频治疗后3个月时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前、星状神经节射频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N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星状神经节射频治疗后与治疗后3个月时相比,NRS评分无明显变化。结论星状神经节射频治疗联合药物能有效治疗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

杨正武,冉晓,龚天寿,郑龙,周黎[9](2015)在《基层医院致死性胸痛诊治措施并附260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基层医院致死性胸痛患者按急性胸痛筛查流程图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260例致死性胸痛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照筛查流程图诊治;对照组按常规分诊,观察两组诊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确诊率、确诊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室按照致死性胸痛筛查流程图给予诊治可有效减少误诊率,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李锦强,赵建平,白丽[10](2012)在《感冒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文中提出选取以感冒为主的372例外感病证,其中感冒病证200例,进行感冒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1年6~12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患者。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例感冒患者中,男102例,女98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46.5岁,全部为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无流行性感冒患者。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二、诊治带状疱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诊治带状疱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灸法为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5 偏倚风险评估
        1.6 软件与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安全性分析
    3 小结
    4 讨论
        4.1 灸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立法依据
        4.2 研究的局限性
        4.3 对临床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及样本量
        2.2 盲法实施
        2.3 治疗方法
        2.4 试验过程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方法
        2.7 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3.2 两组基线情况比较
        3.3 试验结果
    讨论
        1 中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证型分析
        1.3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1.4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机制研究
        1.5 小结
        2 西医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
        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
        2.2 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
        2.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2.4 小结
        3 结果分析
        3.1 试验结果分析
        3.2 隔药灸脐法与隔淀粉灸脐法疗效差异分析
        4 疗效机理分析
        4.1 隔药灸脐法应用概述
        4.2 灸法作用
        4.3 药物作用
        4.4 穴位作用
        4.5 综合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2)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药用植物的研究
        1.1.1 药用植物的概念
        1.1.2 药用植物的分类
        1.1.3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2 药用植物区系的研究
        1.2.1 区系概念
        1.2.2 区系研究对象及内容
        1.2.3 国外研究进展
        1.2.4 国内研究进展
        1.2.5 广西地区研究概况
        1.2.6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和拟解决关键问题
        1.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2 拟解决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
        2.1.4 水文
        2.1.5 土壤
        2.1.6 植物资源
    2.2 社会概况
        2.2.1 人文概况
        2.2.2 社会经济概况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调查方法
        3.1.1 文献查阅
        3.1.2 野外调查
        3.1.3 访问调查
        3.1.4 室内整理
    3.2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3.2.1 种类组成特征
        3.2.2 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第4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4.1 种类组成
        4.1.1 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
        4.1.2 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
    4.2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和生活型
        4.2.1 药用植物种的生长型
        4.2.2 药用植物种的生活型
    4.3 特有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3.1 特有药用植物
        4.3.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4.4 外来种和栽培种
        4.4.1 外来种
        4.4.2 栽培种
    4.5 药用资源的特征
        4.5.1 药用部位分析
        4.5.2 药用植物的性味分析
        4.5.3 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4.6 讨论
第5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5.1 科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1.1 世界广布型
        5.1.2 热带分布型
        5.1.3 温带分布型
    5.2 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
    5.3 区系成分特点
        5.3.1 药用植物科的特点
        5.3.2 药用植物属的特点
    5.4 叠彩区药用植物特有现象
    5.5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研究
        5.5.1 R/T值比较
        5.5.2 区系谱比较
    5.6 讨论
        5.6.1 叠彩区药用植物分布区类型特征
        5.6.2 不同比较方法的对比
        5.6.3 与邻近地区药用植物区系的比较
第6章 叠彩区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6.1 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6.2 可持续利用策略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特征
        7.1.2 叠彩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7.2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叠彩区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叠彩区部分重点调查药用植物照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青睫综合征患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疾病简介
    1 病因
    2 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
    3 治疗原则
    4 鉴别诊断
    5 疾病预后
第一章 青睫综合征患者视野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1 前言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章 青睫综合征患者眼压动态变化特点
    2.1 前言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青睫综合征视野损伤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3.1 前言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4)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认识
    2 中医学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认识
    3 临床路径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情况比较
    2 评价指标比较
    3 典型影像病例
第四部分 讨论
    1 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2 临床路径中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治疗的体会
    3 构建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意义
    4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厥阴表证的辨证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厥阴表证存在的依据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表”与“里”
    2、表证
    3、厥阴表证
第二部分 机理研究
    1、厥阴经经脉循行
    2、厥阴的生理、病理特点
    3、六气的生理及致病特点
第三部分 辨证分类研究
    1 厥阴表风证
    2 厥阴表寒证
    3 厥阴表热证
    4 厥阴表湿证
    5 厥阴表燥证
    6 厥阴表火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6)红外热断层联合温度阈值法检测腧穴热敏态的可信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腧穴敏化理论与腧穴热敏态
        1 灸疗新理论—腧穴敏化理论
    二、热敏灸与腧穴热敏态
        1 确定并规范热敏态腧穴的刺激手段
        2 确定热敏态腧穴的探查方法及判定标准
        3 确定艾灸热敏态腧穴的灸量
    三、腧穴热敏态的客观检测
        1 腧穴热敏态的红外热断层检测
        2 腧穴热敏态的温度阈值法检测
    四、腧穴热敏态与腧穴内涵的延伸
        1 以痛为腧
        2 以络为腧
        3 有“应”为腧
    五、腧穴热敏态对针灸临床的启示
        1 腧穴存在不同状态
        2 敏化态腧穴是针灸治疗的最佳刺激部位
        3 穴位探查是选用敏化态腧穴的必需手段
        4 刺激手段与敏化态腧穴的精准对位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前提
        5 小结
    六、感觉定量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1 感觉定量分析的原理
        2 感觉定量分析的检测注意事项
        3 感觉定量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
    七、TTM及其临床应用
        1 TTM的原理
        2 TTM的优势
        3 TTM在临床中的应用
        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研究结果
    3.分析与讨论
        3.1 选题的依据
        3.2 应用TTM检测热敏化腧穴的依据
        3.3 应用感觉定量分析仪检测热敏化腧穴的依据
        3.4 选取温度阈值检测方法的讨论
        3.5 病种及穴位选择依据
        3.6 结果分析
        3.7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3.8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9)基层医院致死性胸痛诊治措施并附26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治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感冒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感冒证候分型
2 感冒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结果
    2.1 证候分型
    2.2 诱发因素
    2.3 证候特征
3 对诊治感冒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研究结果
4 研究中得到的其它有重要意义的临证经验
5 结 论

四、诊治带状疱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隔药灸脐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尹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桂林市叠彩区药用植物种类组成及其区系特征[D]. 涂洪润.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3]青睫综合征患者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D]. 郭化芳.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D]. 郁宗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厥阴表证的辨证分类研究[D]. 唐日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红外热断层联合温度阈值法检测腧穴热敏态的可信性研究[D]. 焦琳.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老年人用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江凤林. 中南药学(用药与健康), 2017(07)
  • [8]星状神经节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上肢截肢术后幻肢痛的疗效[J]. 张忠杰,姚旌,王林.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6(01)
  • [9]基层医院致死性胸痛诊治措施并附260例分析[J]. 杨正武,冉晓,龚天寿,郑龙,周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01)
  • [10]感冒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 李锦强,赵建平,白丽. 湖南中医杂志, 2012(02)

标签:;  ;  ;  ;  ;  

带状疱疹诊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