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IRS期血浆中细胞因子对MODS早期诊断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敏[1](2020)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IFN-γ和TNF-α,IL-1β,IL-4,IL-8在创伤性ARDS患者和肺部感染及胸部手术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差异性及相关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性ARDS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参考2012年柏林标准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轻度组(A组)、中度组(B组)以及重度组(C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结果、病情最重时的APACHEⅡ评分水平和ICU入住时间;通过CT扫描观察3组患者肺部影像结果;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2、5、7天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2)健康对照组(D组):选择在同一时期在同一医院的健康查体的40名健康成人,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3)肺部感染患者组(E组):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32例为平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其入院第2天和治疗7天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4)胸部手术患者组(F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胸部手术患者24例,采用流式细胞法对术前和手术后2天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作为平行对照研究。结果:(1)比较实验组三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pH、PO2和PCO2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表明,肺损伤程度越重,血清p 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越高。对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ICU入住时间分析,提示随疾病程度增加,患者评分水平不断上升,ICU入住时间不断延长;(2)各组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IL-6、IL-10和IFN-γ平均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6含量自创伤后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4)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L-10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但其在早期差异明显(P<0.05),5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损伤后期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损伤程度无相关性;(5)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FN-γ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FN-γ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天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病情越重,增高程度越大,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6)对各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均P<0.05);(7)各实验组肺部CT影像:A组患者CT影像提示肺组织密度较正常组织无明显改变,B组患者CT影像表现为双肺透过性减低,部分肺叶可见多发斑片状磨玻璃状密度影,C组患者影像提示斑片状磨玻璃影范围较B组增大,可有合并肺不张或血气胸。(8)E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血IL-1β,IL-4,IL-6,IFN-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治疗7天前后表达水平没有差异性(P>0.05),而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F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肺部创伤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IL-6,IL-8,IL-10,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而IL-1β,IL-4表达水平无差异性(P>0.05)。结论:(1)IL-6、IL-10、IFN-γ在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且在不同程度的创伤性ARDS患者的血清中表达量不同;通过联合检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创伤性ARDS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细胞因子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而IL-6,IL-8,IL-10,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评估胸外科创伤手术后患者疗效和指导用药。
郭靓[2](2020)在《血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中的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蛋白-1(sTREM-1)、内毒素(LPS)、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的变化,以及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情况下的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1.将80只SD清洁级大鼠分为对照组20只和严重烫伤的MODS模型组60只。2.在严重烫伤的MODS模型组大鼠成功制模后1天、3天、5天进行心脏采血与解剖。3.检测大鼠空腹血糖(GLU0)和空腹胰岛素(INS0)水平,以及各时间节点的血糖、胰岛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肌酐(CREA)、IL-6、sIL-6R、sTREM-1和LPS的水平,并在每个时间节点解剖严重烫伤的MODS模型组大鼠,对其器官组织做病理切片。4.对实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sTREM-1、LPS、IL-6和sIL-6R的水平及其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胰岛β细胞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严重烫伤MODS大鼠在伤后1、3、5天的GLU、INS、ALT、CK和CR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各时间节点模型组大鼠的病理切片,提示模型组大鼠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胰腺组织出现功能不全。2.通过HOMA-β公式计算大鼠在各时间节点的HOMA-β指数,结合病理切片情况,提示模型组大鼠的胰岛β细胞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功能不全。3.严重烫伤MODS模型组大鼠伤后各时间节点的IL-6、sIL-6R、sTREM-1和LPS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4.严重烫伤MODS模型组大鼠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炎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严重烫伤MODS大鼠的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呈正相关性,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越低,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越严重,机体炎症情况越严重,肌体各脏器损伤越严重。结论:1.严重烫伤大鼠涉及炎症感染,皮肤、肝脏、肾脏、胰腺和心脏损伤以及坏死,涉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2.严重烫伤大鼠伤后sTREM-1、LPS、IL-6和sIL-6R的水平升高,但是sTREM-1和sIL-6R升高较LPS和IL-6不足3.sTREM-1/LPS、sIL-6R/IL-6的比值随着炎症发展而降低,提示可溶性受体和炎症因子的比值越低炎症越严重,各脏器功能不全更严重,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更严重。
董晓玉[3](2020)在《血清IL-6与中性粒细胞表型及吞噬力关系在脓毒症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脓毒症是病原体感染、严重外伤、烧伤、外科大手术、出血或低血容量休克等疾病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基础上出现器官功能障碍(MODS)。2016年最新的《脓毒症3.0版》将脓毒症定义为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产生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脓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初特征为非特异性,易导致延迟诊断。由于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增加了诊断难度,早期未能发现脓毒症易延误有效治疗,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试图寻找一些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实验室指标作为脓毒症诊断、鉴别诊断、判断预后的依据。近年来,通过对脓毒症病理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逐步发现脓毒症发病的初始阶段与宿主免疫状态相关,其中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即细胞因子风暴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脓毒症的本质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免疫反应,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当机体感染后出现免疫功能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循环障碍而引发脓毒症,其中炎症介质的释放发挥了重要作用。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伴随着多种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的释放,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而细胞因子作为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的桥梁,亦在宿主的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细胞因子IL-6水平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以及IL-6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表型及吞噬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住院患者121例,分为2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95例,包括非脓毒症患者19例,脓毒症患者5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20例)和局部感染组(26例);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4、IL-6、IL-10、干扰素(IFN)-g、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BNs)计数、PBNs表面簇分化抗原(CD)62L、CD64和CD11b分子及其吞噬功能。检测所有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IFN-g、TNF-α)、PCT、hs-CRP及WBC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CD11b、CD62L分子表达及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实验。结果:(1)血清IL-6和IL-10水平:SIRS组>局部感染组>对照组(p<0.01);(2)血清IL-6水平:脓毒症休克组>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p<0.01);血清IL-10水平脓毒症组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而脓毒症休克组和脓毒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IL-6和IL-10水平:革兰阴性菌(GN)组高于革兰阳性菌(GP)组(p<0.01);(4)高IL-6组血清hs CRP、PCT、IL-6、IL-10水平均高于低IL-6组(p<0.01),而两组之间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高IL-6组中性粒细胞CD64 index和CD11b index高于低IL-6组(p<0.01),而两组之间CD62L index比较无显着变化(p>0.05)(6)高IL-6组脓毒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均高于低IL-6组(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高IL-6和IL-10水平提示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症患者的血清IL-6水平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升高,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最高,其次是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高IL-6水平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同时高表达CD64和CD11b。血清IL-6水平与脓毒症的诊断和分期密切相关,动态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可为临床诊断及分期、疾病进展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许云鹏[4](2018)在《血液净化治疗对多脏器衰竭犬血浆磷脂代谢与凋亡信号途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CVVHDF治疗MODS犬的生命体征、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器官功能的影响和对器官组织病理损害的影响;探讨并揭示MODS病变过程中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凋亡信号转导异常表达的分子机制,及CVVHDF减轻机体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通过血浆磷脂代谢分析发现和判别MODS过程中和给予CVVHDF治疗时血浆生物标记物的差异,进一步探讨CVVHDF治疗MODS犬过程中对血浆磷脂代谢的影响,为MOD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选取Beagle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打击”的方法建立MODS犬模型;随机分为CVVHDF组和MODS组,两个组相应的给予CVVHDF治疗24h和不给予任何治疗作为实验对照,设定建模开始时为T1时间点,MODS犬建模成功时为T2时间点,分别设定CVVHDF治疗后的6h、12h和24h时为T3、T4和T5,监测两组实验动物在T1T5时间点的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器官功能(肝功能、肺功能和肾功能)、外周血单核细胞功能(抗原的呈递、分泌功能和凋亡)的变化情况;(2)在T5时间点处死两组的实验犬,留取肝脏、肺脏和肾脏的组织样本,在组织水平上使用HE染色法和TUNEL法观察各个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组织细胞凋亡的差异。(3)体内实验部分:选取MODS组和CVVHDF组的肝脏、肺脏和肾脏组织样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上述组织中JNK、CHOP和Caspase-12的mRNA表达量差异。(4)体外实验部分:体外分别针对JNK、CHOP和Caspase-12三个基因位点各设计四条不同的干扰序列,完成Human JNK、Human CHOP和Human Caspase-12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用构建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完成病毒的包装,收集病毒原液并测定滴度;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用慢病毒的阴性对照和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HUVEC,感染成功后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评价干扰载体对靶基因的干扰效果并得到稳定株,给予饥饿处理后构建内质网应激凋亡模型;使用两组在T1T5各时间点的血清对内质网应激凋亡模型的培养及诱导,并使用Western Blot、q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mRNA和蛋白和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的凋亡水平。(5)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MS)联用技术,建立稳定的血浆磷脂反相色谱和质谱分离条件,采用ESI+和ESI-两种离子模式,建立了全面、快速分析血浆中磷脂成分的分析方法,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比较,对MODS组和CVVHDF组血浆中的磷脂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研究,最终确定CVVHDF治疗MODS犬过程中对血浆磷脂代谢的影响。结果:(1)MODS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犬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心率加速和血压降低,MODS组的上述指标在T3T5时间点与T1时间点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CVVHDF组的上述指标随治疗时间延长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且在T3T5时间点与MODS组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所有MODS犬模型的心功能、肝功能、肺功能和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CVVHDF组的实验犬在经由CVVHDF治疗后与成模时(T2)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且在T3T5时间点与MODS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MODS组中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抗原呈递和分泌功能均有明显受损,早期和晚期凋亡水平明显升高;与MODS组相比CVVHDF组中单核细胞的抗原呈递和分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早期和晚期凋亡水平明显降低,且在T3T5时间点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在组织水平上,MODS组的肝脏、肺脏和肾脏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CVVHDF组的损害程度与MODS组相比明显减轻;与MODS组相比,CVVHDF组实验犬肝脏、肺脏和肾脏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降低。(3)体内实验部分:使用qRT--PCR方法检测两组实验犬肝脏、肺脏和肾脏中JNK、CHOP和Caspase-1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VVHDF组中,肝脏、肺脏和肾脏组织中上述三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普遍低于MO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体外实验部分:分别将JNK、CHOP、Caspase-12构建的4个shRNA干扰载体进行测序,经过比对发现重组克隆中插入片段序列与设计的oligo序列完全一致,认为JNK-shRNA、CHOP-shRNA、Caspase-12-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分别将JNK、CHOP、Caspase-12构建好的4个shRNA慢病毒载体进行慢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所有构建好的慢病毒载体滴度均大于108,提示慢病毒滴度质量合格;分别将JNK-shRNA、CHOP-shRNA和Caspase-12-RNA转染HUVEC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所有慢病毒均成功感染HUVEC,经由Western Blot和qRT-PCR进行沉默效果检测发现在所有转染成功的shRNA中JNK-shRNA4、CHOP-shRNA1和Caspase-12-shRNA1的沉默效果最好,故选用上述3个shRNA感染后的靶细胞成功构建稳定株。通过使用Western Blot和qRT-PCR的方法检测发现在shRNA干扰前CVVHDF组JNK、CHOP和Caspase-12的mRNA、蛋白和HUVEC凋亡水平均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组间比较显示CVVHDF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着低于MODS组,差异在T2T5时间点均具有显着性差异,提示CVVHDF治疗可减轻由“二次打击”所造成的凋亡效应,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JNK、CHOP和Caspase-12基因的表达有关;进一步的,在经shRNA慢病毒特异性沉默JNK、CHOP和Caspase-12基因后,MODS组和CVVHDF组上述基因的mRNA、蛋白与HUVEC的凋亡水平与干扰前相比均有显着降低,且在T1T5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CVVHDF治疗可通过抑制JNK、CHOP和Caspase-12的表达而降低HUVEC的凋亡水平。(5)经UPLC/Q-TOF MS检测,并通过PCA和PLS-DA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在MODS模型建立以后(T2),溶血磷脂酰胆碱(LPCs)、鸟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等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肉碱、游离脂肪酸(FFA)、磷脂酰胆碱(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s)和胆汁酸的水平升高;MODS组内T4时间点与T2时间点相比较发现正磷酸、苯基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肉碱、亮氨酸和LPE水平升高,同时硫酸对甲酚、脯氨酸、柠檬酸、游离脂肪酸、神经髓鞘磷脂(SMs)等水平出现下降;CVVHDF组内T4与T2时间点相比发现蛋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的水平出现回升,同时肉碱、SMs和正磷酸水平发生下降;另外,在T4时间点,CVVHDF组中的柠檬酸、胆碱、LPCs、LPEs、MAGs、马尿酸和对甲酚硫酸盐等代谢物水平较MODS组水平高,而肉毒碱和PC38:4的水平出现显着下降。结论:CVVHDF治疗可显着改善MODS犬生命体征的紊乱,纠正主要脏器功能和组织病理学的损害,同时可提升外周血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分泌功能和减轻凋亡效应。CVVHDF治疗后可降低由内质网应激所导致的JNK、CHOP和Caspase-12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减弱组织细胞凋亡,抑制MODS的损伤作用。MODS状态下血浆磷脂代谢发生异常分布,CVVHDF治疗可改善这种磷脂代谢的紊乱,并通过调控多种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过程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林海焕[5](2017)在《miR-15b,miR-210和miR-486作为老年脓毒症诊断和判断预后标记物评估》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不同miRNAs在老年脓毒症患者和老年对照者血浆中表达水平,并将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RNAs与其他炎症因子IL-6、IL-10、TNF-α和多项临床指标行相关性检验,初步探讨差异表达miRNAs用于诊断、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老年重症医学科住院的8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男性6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7.71±14.40岁。按患者的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42例)和脓毒症休克组(40例)。按28天患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7例)和死亡组(35例)。选取22例同期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74.05±5.72岁。收集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采集脓毒症组和对照组入组时血浆样本。选择与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的5个miRNAs(miR-15b,miR-145,miR-146a,miR-210 和 miR-486)为目的基因,利用 qRT-PCR检测不同miRNAs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中表达情况。对差异表达miRNA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其参与脓毒症发病的可能机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6、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s与炎症因子、多种临床指标的关系。绘制ROC曲线,比较差异表达miRNAs与各炎症因子、临床常用指标如PCT、CRP和临床常用评分如SOFA、APACHE 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脓毒症、鉴别疾病严重程度和判断疾病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miR-210不同水平组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100天和长期生存情况,单因素Cox回归分析miR-210是否为患者28天、100天和长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1)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中miR-15b和miR-486表达水平低于老年对照组,miR-210高于老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45和miR-146a在两组中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差异表达的miR-15b,miR-210和miR-486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62个与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的靶基因可能参与到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进一步通过GO和KEGG分析表明这些靶基因参与调控与脓毒症密切相关的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关作用、MAPK信号通路等。(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miR-15b与ALT、CKMB呈正相关,与Cr呈负相关;miR-210与IL-6、IL-10、TNF-α、CRP、PC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BUN、乳酸脱氢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肌红蛋白、乳酸、SOFA评分呈正相关,与尿量、生存时间呈负相关;miR-486与IL-6、IL-10、CRP、PCT和Cr呈负相关。(4)ROC曲线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s中,miR-486诊断老年脓毒症的AUC最大(AUC:0.887),敏感度(84.21%)和特异度(86.36%)均较高。miR-15b 和 miR-210 的 AUC 分别为0.671 和 0.651。miR-15b,miR-210 和 miR-486联合诊断的AUC高达0.959。(5)休克组和脓毒症组分析结果显示,miR-210在休克组中表达水平高于脓毒症组(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miR-210鉴别休克与否的AUC为0.685,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2.05%和57.5%,miR-210联合SOFA、APACHE Ⅱ评分和IL-6、IL-10可提高其鉴别能力,AUC达0.873。(6)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结果显示,miR-210在死亡组中表达高于生存组(P<0.05),其预测28天死亡的AUC为0.77,高于SOFA评分的AUC:0.707。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以28天、100天或者长期生存时间为研究终点,高水平miR-210组死亡率均高于低水平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iR-210表达水平升高是患者28天、100天死亡的危险因素,但不是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1、miR-15b,miR-210和miR-486可作为潜在的诊断老年脓毒症的生物标记物,其中miR-486诊断价值较高,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最高。2、miR-210表达水平能够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状态和器官功能障碍,可判断老年脓毒症严重程度,并可作为判断老年脓毒症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罗鹏飞[6](2014)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综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疾病,是危重病患者最具威胁且最为常见的死因。目前已发表的脓毒症流行病学和经济学数据的整合结果表明:脓毒症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甚至很有可能位列所有疾病首位;现有脓毒症发病机制及其相关证据的信息归纳显示:尚无统一的脓毒症发病模式,但模式间存在部分共同点,包括:过度炎症反应与免疫抑制共存,且两者都是重要死因;已有临床策略及其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分析提示:抗炎策略仍有希望成功、免疫刺激策略尚待进一步研究;历史沿革以及抗炎失败的经验启示:疾病本身的多态性、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关键时间节点的不确定性、组织细胞损伤的渐进性以及死亡通路的共同性等都是潜在的脓毒症突破口。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选择了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作为脓毒症治疗的辅助药物。选择该药的原因在于:UTI具有天然的生理性抗炎作用(针对脓毒症发病机制上游的过度炎症反应)、抗氧化作用(针对机制下游的细胞组织氧化应激损伤效应)和抑酶效应(针对机制上游依靠酶解激活的炎症级联反应、机制下游细胞组织酶过度活化损伤效应以及炎症效应细胞的酶解损伤效应)。第一部分UTI用于脓毒症治疗的META分析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已有相关临床试验进行系统性总结,以了解“UTI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是否已有定论。研究方法:`严格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系统评价,包括:在制定好计划书的前提下,按照计划书全面检索、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以及数据合并,以GRADE证据等级评价系统对合并效应量推荐证据等级;秩相关和meta回归用于进一步验证并细化UTI治疗的具体方案、同时筛选可能影响病死率的其他混杂因素。研究结果:①.Meta分析显示UTI用于脓毒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总体病死率[RR=0.58(0.44,0.76),P<0.0001(Z=3.93)]和28天病死率[RR=0.51(0.37,0.71),P<0.0001,(Z=4.05)],缓解脓毒症病情[标化均数差(SMD)=-0.77(-1.07,0.47),P<0.0001(Z=5.0)];②. GRADE推荐证据等级“极低”;③秩相关分析显示单日UTI使用次数和28天病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秩相关系数=-0.8660,P=0.0012);④.Meta回归提示原发疾病构成可能影响UTI应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其他次要数据详见论文全文]研究结论:①.所有合并效应量的GRADE推荐证据等级均为“极低”,即目前尚不能确定上述meta合并结果的真实可信性,尚不能认为“UTI用于脓毒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②.UTI用法用量上的改善,如增加单日UTI使用次数,可能更有助于其UTI应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增加;③.UTI应用于以创伤、胰腺炎为原发病的脓毒症病例时疗效或许更佳。第二部分UTI用于特大面积烧伤及烧伤脓毒症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研究目的:基于第一部分结论中的“创伤基础上的脓毒症或许对UTI的治疗反应更好”,本研究选取特大面积烧伤为研究对象,探讨UTI用于治疗烧伤脓毒症以及烧伤疾病本身的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多中心特大面积烧伤病例资料,以UTI使用视为“暴露”因素,采用类似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模型检验UTI的疗效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进而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验证;分层分析用以具体判断混杂因素的混杂效应。研究结果:①.单因素模型显示UTI的应用可提高总体存活率[OR=3.168(2.010,4.992), P<0.001]以及烧伤脓毒症的存活率[OR=3.722(1.627,8.515),P=0.001]、降低MODS发生[OR=0.505(0.305,0.836),P=0.007]以及心血管系统[OR=0.501(0.322,0.779),P=0.002]、呼吸系统[OR=0.582(0.385,0.881),P=0.010]和泌尿系统[OR=0.538(0.296,0.977),P=0.039]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存在着7种其他辅助药物(抗氧自由基药物、胰岛素、白蛋白、保肝药物、免疫球蛋白、中医药、胸腺肽)的干扰;②.多因素分析显示UTI的使用能够提高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总体存活率[OR=2.097(1.077,4.086),P=0.029]以及未并发脓毒症[OR=3.147(1.192,8.304),P=0.021]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存活率,降低呼吸系统[OR=0.146(0.043,0.488),P=0.002]、心血管系统[OR=0.460(0.249,0.848),P=0.013]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对烧伤脓毒症的存活率无影响;③.分层分析显示:烧伤脓毒症未使用保肝药物时,UTI的OR=4.77(1.39,16.41),P=0.017;而烧伤脓毒症使用保肝药物时,UTI的OR值=2.02(0.59,6.96),P=0.260。[其他次要数据详见论文全文]研究结论:①.UTI的使用能够提高特大面积烧伤患者总体存活率以及未并发脓毒症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存活率;②.尚不能认为UTI的使用可以提高并发脓毒症的特大面积烧伤患者存活率,造成脓毒症和非脓毒症之间的差别是在于保肝药物的使用掩盖了UTI的部分疗效,而这种掩盖作用在脓毒症发生时更为明显;③.其他次要结论: UTI的使用还可降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尤其是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平均降低为1/7倍);基础病情程度(包括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合并伤,尤其是吸入性损伤)以及院前的液体复苏仍然是决定特大面积烧伤预后结局指标的重要因素,入院时如若已然发生休克,则强烈提示预后不良(死亡风险平均增加8倍);.抗氧自由基治疗是特大面积烧伤治疗中最常使用的辅助治疗,呼吸系统并发症是特大面积烧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保肝药物在MODS防治以及存活率提高(包括并发脓毒症的存活率)方面有着显着的改善效应。第三部分UTI对低急相反应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影响研究目的:基于第二部分结论中的“保肝药物的使用掩盖了UTI的部分疗效,从而使得UTI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不显着”,为进一步探讨UTI与脓毒症中肝脏的相关关系,展开以下研究。研究方法:通过Smad3基因敲除鼠这一新动物模型探索脓毒症模型(基于盲肠结扎穿刺模型)的建立及其急相蛋白谱的变化;采用UTI治疗低急相反应脓毒症小鼠,观察病死率改变情况、血清学机制以及肺损伤改善情况;③.观察UTI的剂量疗效反应,并采用急相蛋白回补法,进一步探索UTI的治疗疗效是否真的由急相反应介导。研究结果:盲肠远端三分之一结扎穿刺是合适的Smad3基因敲除鼠脓毒症模型,其病死率符合建模要求,且血清炎性介质、氧化应激指标和酶学效应提示发生机制符合脓毒症病理生理变化;肝脏急性期蛋白的数字表达图谱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小鼠,Smad3基因敲除小鼠CLP后急相蛋白发生变化的数目较少,相同蛋白的变化程度弱,这些都说明Smad3基因敲除鼠在CLP诱导下发生的急相反应低于野生型,即Smad3基因敲除鼠是一种低急相反应小鼠;UTI确实能够改善罹患脓毒症的基因敲除鼠存活率(61.5%vs.23.1%,Log-rank卡方检验示P=0.020),但却不能显着提高野生型小鼠脓毒症存活率。血清炎症介质、氧化指标和酶学活力检测结果显示UTI能够降低血清TNF-alpha、IL-6、MDA、SOD和弹性蛋白酶水平;还能改善脓毒症病死率和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降低转录水平的IL-1beta和IL-6以及翻译水平的TNF-alpha和IL-6,还可降低肺组织SOD和弹性蛋白酶活力;体外酶学实验证实急相蛋白A1AT和UTI之间的酶学活性定量关系:1单位UTI=2.5微克A1AT;按照UTI50kU/kg和A1AT0.125g/kg治疗基因敲除鼠三分之一结扎盲肠远端穿刺模型(未设野生型组、未给药组和假手术组),结果我们发现了两者的生存曲线类似(Log-rank检验示P=0.784);不同剂量的UTI三组(10kU/kg、50kU/kg、100kU/kg)之间没有发现统计学改变,但和未给药组相比,50kU/kg和100kU/kg均能起到改善存活率的作用,线性趋势检验提示以认为由低到高的剂量组间存在着存活率增高(死亡率降低)的趋势[P=0.020(卡方值=4.822)]。[其他次要数据详见论文全文]研究结论:①.UTI可以改善肝低急相反应小鼠脓毒症存活率;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反应,但也存在着屋顶效应,改善机制可能和UTI的抗炎、抗氧化、抑酶效应有关;②. UTI可以缓解肝低急相反应小鼠的脓毒症相关肺损伤情况,缓解机制依赖于UTI在全身作用的抗炎、抗氧化、抑酶效应;③.肝脏急相反应与UTI有着共性的疗效和治疗机制,两者同时应用时,肝脏急相反应会削弱UTI治疗脓毒症的疗效;④.肝急相蛋白A1AT也可改善肝低急相反应小鼠脓毒症存活率,且与UTI相同抑酶活力条件下,生存率改善程度相当,临床可以考虑使用UTI作为A1AT的替代药物;⑤.其他次要结论:肝脏急相反应是Smad3基因起到保护机体、抵抗脓毒症生物学作用的重要机制;Smad3基因敲除可以作为肝低急相反应的动物模型。
于澈[7](2011)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CD14+单核细胞白细胞抗原-DR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犬CD14+单核细胞白细胞抗原-DR(DLA-DR)的表达变化及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建立MODS模型,12只Beagle犬随机分为CVVHDF组(n=6)和MODS组(n=6),CVVHDF组内毒素注射完毕后给予CVVHDF治疗24小时,MODS组作常规治疗。动态检测9个时间点MODS犬CD14+单核细胞DLA-DR的表达情况并判断其抗原呈递功能(流式细胞仪),同时观察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及主要器官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学方法采用各时间点前后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单核细胞数量:在MODS病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比及其计数维持在较低水平。经CVVHDF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比及其计数白T6时间点明显升高,两组在T6、T7、T8、T9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MODS组犬CD14+单核细胞DLA-DR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与T1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VHDF组CDl4+单核细胞DLA-DR表达呈现上升趋势,与MODS组相比在T7、T8、T9时间点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MODS病程中犬外周血单核细胞DLA-DR表达率持续降低,提示其免疫功能低下。CVVHDF治疗后CD14+单核细胞DLA-DR表达明显提高,免疫功能得到相应恢复,提示CVVHDF有助于机体免疫系统内稳态重建。
王延峰[8](2009)在《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脑出血(ICH)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情况。2、探讨西维来司钠(SS)对ICH后SIR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3、为临床应用SS防治ICH后SIRS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1、分组:将10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每组35只,每组分成7个观察时点,分别为术后6h、12h、1d、2d、3d、5d、7d,每个时相点5只动物。2、制模及给药:(1)假手术组:手术操作程序与ICH组相同,但尾状核不注入自体血,针留置约10分钟。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直到相应时点;(2)ICH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仪把自体血50ul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制作大鼠ICH动物模型,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直到相应时点;(3)SS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仪把自体血50ul注入大鼠右侧尾状核制作大鼠ICH动物模型,术前及术后腹腔注射SS100mg/kg.d,直到相应时点。3、术后两小时进行模型成功评价,术后各时点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4、术后各时相点记录大鼠心率、呼吸频率、肛温、白细胞计数,观察SIRS发生情况。5、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时相点周围血IL-1β、IL-6、IL-10、TNF-α含量。6、比色法测定不同时相点周围血SOD活力及MDA含量。7、鲎试剂盒检测周围血内毒素含量。8、ELISA法测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结果:1.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相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变化:ICH对照组在6h~7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着低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点,在2d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最低,与其它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6h~5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着高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P<0.05);SS治疗组在6h~7d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显着低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P<0.05)。2、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一般表现及SIRS发生情况:手术12h内,假手术组大鼠表现为精神轻度萎靡,呼吸加快,12h后全部好转;ICH对照组大鼠在术后均出现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12h后呼吸急促、深大,且有不同程度腹胀,24h后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体温升高,有23只大鼠达到SIRS标准,发生率为92%;SS治疗组大鼠术后同样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术后24h有12只达到SIRS标准,发生率为48%;与ICH对照组相比,SS治疗组大鼠SIRS发生率明显低于ICH对照组(P<0.05)。3、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IL-1β含量变化:ICH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血IL-1β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的血IL-1β含量(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相点,在2d时血IL-1β含量最高,与3d时的血IL-1β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6h~5d的血IL-1β含量显着低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IL-1β含量(P<0.05);SS治疗组在6h~7d的血IL-1β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IL-1β含量(P<0.05)。4、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IL-6含量变化:ICH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血IL-6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的血IL-6含量(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相点,在3d时血IL-6含量最高,与2d时的血IL-6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6h~5d的血IL-6含量显着低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IL-6含量(P<0.05),SS治疗组在6h~7d的血IL-6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IL-6含量(P<0.05)。5、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IL-10含量变化:ICH对照组在12h~7d的血IL-10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IL-10含量(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点,在5d时血IL-10含量最高,与其它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1d~5d的血IL-10含量显着高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IL-10含量(P<0.05);SS治疗组在12h~7d的血IL-10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IL-10含量(P<0.05)。6、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TNF-α含量含量变化:ICH对照组在6h~5d的血TNF-α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的血TNF-α含量(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相点,在2d时血TNF-α含量最高,与1d时的血TNF-α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6h~3d的血TNF-α含量显着低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TNF-α含量(P<0.05);SS治疗组在6h~5d的血TNF-α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TNF-α含量(P<0.05)。7、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SOD活力变化:ICH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血SOD活力显着低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的血SOD活力(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相点,在2d时血SOD活力最低,与3d的血SOD活力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12h~5d的血SOD含量显着高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SOD含量(P<0.05);SS治疗组在12h~5d的血SOD活力显着低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SOD活力(P<0.05)。8、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MDA含量变化:ICH对照组在6h~5d的血MDA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的血MDA含量(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相点,在2d时血MDA含量最高,与3d的血MDA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12h~5d的血MDA含量显着低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MDA含量(P<0.05);SS治疗组在12h~5d的血MDA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MDA含量(P<0.05)。9、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内毒素含量变化:ICH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血内毒素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的血内毒素含量(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相点,在2d时血内毒素含量最高,与其他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6h~5d的血内毒素含量显着低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内毒素含量(P<0.05)。10、假手术组、ICH对照组及SS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血NE含量变化:ICH对照组在6h~7d的血NE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NE含量(P<0.05);在ICH对照组各时点,在2d时血NE含量最高,与3d时的血NE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它各时点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SS治疗组在12h~7d的血NE含量显着低于ICH对照组各相应时点血NE含量(P<0.05);SS治疗组在12h~5d的血NE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各相应时点血NE含量(P<0.05)。11、直线相关分析:(1)假手术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IL-1β含量、IL-6含量、IL-10含量、TNF-α含量、SOD活力、MDA含量、内毒素含量及NE含量均无相关性;NE含量与IL-1β含量、IL-6含量、IL-10含量、TNF-α含量、SOD活力、MDA含量、内毒素含量均呈正相关。(2)ICH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IL-1β含量、IL-6含量、TNF-α含量、MDA含量、内毒素含量及NE含量呈负相关;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IL-10含量、SOD活力呈正相关;NE含量与IL-1β含量、IL-6含量、TNF-α含量、MDA含量、内毒素含量呈正相关;NE含量与IL-10含量无明显相关性;NE与SOD活力呈负相关。(3)SS治疗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IL-1β含量、IL-6含量、TNF-α含量、MDA含量、内毒素含量及NE含量呈负相关;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IL-10含量、SOD活力呈正相关;NE含量与TNF-α含量、IL-1β含量、IL-6含量、MDA含量、内毒素含量呈正相关;NE含量与IL-10含量无明显相关性;NE含量与SOD活力呈负相关。结论:自体血制作SD大鼠ICH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重复性好,与人ICH病理生理变化基本一致,可作广泛使用;此动物模型可成功诱发SIRS,复制SIRS动物模型。在ICH后,血液中NE含量升高,NE通过促进炎性细胞激活,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促进自由基的产生及破坏肠道粘膜屏障促进内毒素吸收放大炎症反应,参与了ICH后SIRS的形成。在ICH后,应用SS能改善神经功能,减轻全身炎症反应,起到防治ICH后SIRS的作用。SS可能通过抑制NE的释放、拮抗NE的作用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自由基产生和减少内毒素的吸收来发挥对ICH后SIRS形成的防治作用。
陈继红[9](2008)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器官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目的:复制符合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发病因素,病理过程和临床特征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15只雄性Beagle犬,体重14~16.3kg(由新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禁食24h,正常饮水。动物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后,称重,固定,消毒,行气管插管术,管经口插入深26cm,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为容量控制通气(CMV),参数为潮气量15 ml/kg、呼吸频率为20~25次/min、呼气末正压(PEEP)2~3cmH2O;行右股动脉穿刺术,置入5F动脉留置针,连接心功能监护仪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行左股静脉穿刺术,置入7F导管用于持续静点戊巴比妥钠2~4mg/kg/h和留取血标本;分别采用左颈内静脉和右股静脉留置11F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应用CVVHDF治疗。所有导管直接插入,切口行外科缝合。间断用肝素钠盐水冲导管预防凝血。留置导尿管,心电监护,监测肛温,必要时使用电热毯保持体温在38~39℃。术后30分钟,采用Wiggers法[1]造成失血性休克,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0-7.3kPa (45-54mmHg)之间1小时。休克终点,经颈静脉快速回输失血和两倍失血量的林格氏液。回输毕MAP和心排指数(CI)均能恢复至伤前水平。复苏12h后由静脉持续12h滴入内毒素(大肠杆菌O111B4内毒素,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微生物学教研室提供)1.5mg/kg。观察实验动物犬的症状、体征、生存率、脏器功能指标,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与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前MAP分别是114.2±13.2mmHg。造成失血性休克后MAP降至54.8±6.1mmHg,复苏后恢复至正常90%左右。输入内毒素后,MAP呈进行性下降,明显低于实验前(P<0.01)。休克期PaO2和PaCO2降低,与伤前差别显着(P<0.05);输入内毒素后,PaO2呈进行性降低,PaCO2呈明显升高趋势。在MODS病变发展过程中,实验动物在二次打击后症状、体征与功能指标(ALT、AST、BUN及Cr)均发生明显变化,肝、肾等脏器病理损伤明显。结论:该模型的致伤因素、发病过程、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都与临床典型的双相迟发MODS相似,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和适用于临床防治研究的MODS动物模型。第二部分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犬的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的影响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犬重要器官功能和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CVVHDF治疗MODS的可能机制。方法:15只Beagle犬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复制MODS模型[2],随机分为CVVHDF组(n=8)和MODS组(n=7),CVVHDF组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给于CVVHDF治疗12小时,MODS组不给CVVHDF治疗。检测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动物肝、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CVVHDF组治疗过程中,MAP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尤其在T5、T6及T7时间点显着高于MODS组(P<0.01);PaO2逐渐升高,与MODS组在T4、T5、T6及T7时间点相比相差显着(P<0.05);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血浆内毒素(LPS)水平较MODS组降低(P<0.05)。伤后两组动物肝、肾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充血、灶状与大片状坏死、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CVVHDF组器官病变较MODS组明显减轻。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能明显改善内毒素诱导的低血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清除血浆内毒素,改善肾功能,减轻肝、肾组织病理损害。第三部分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细胞因子的影响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犬器官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CVVHDF治疗MODS的可能机制。方法:15只Beagle犬采用失血性休克+复苏灌注+内毒素血症复制MODS模型,随机分为CVVHDF组(n=8)和MODS组(n=7),CVVHDF组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给于CVVHDF治疗12小时,MODS组不给CVVHDF治疗。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两组肝、肾组织中IL-6、IL-10阳性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两组肝、肾组织中IL-6、IL-10 mR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6、IL-10浓度。结果:CVVHDF治疗开始后血浆IL-6、IL-10明显下降,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3h(T4)、6h(T5)、9h(T6)及12h(T7)时间点显着低于MODS组(P<0.01)。超滤液中能检测出IL-6,IL-6筛选系数(SC)为0.27±0.13。超滤液中未能检测出IL-10。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两组肝、肾组织中IL-6、IL-10阳性蛋白表达,在MODS组IL-6阳性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而在CVVHDF组IL-10阳性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肝肾组织IL-6、IL-10 mRNA表达水平,在MODS组IL-6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水平和CVVHDF组(P<0.01),而在CVVHDF组IL-10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正常水平和MODS组(P<0.01)。结论:CVVHDF能有效清除循环中细胞因子IL-6、IL-10,有助于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超滤液中能检测出IL-6,表明CVVHDF治疗通过对流机制可以有效清除血浆中的IL-6。超滤液中未能检测出IL-10,故可推理CVVHDF可能通过吸附而非超滤作用清除IL-10。
张荣[10](2008)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对肺影响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组(I30′+R60′组),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组(I60′+R60′组),缺血90min再灌注60min组(I90′+R60′组),缺血120min再灌注60min组(I120′+R60′组),每组动物均为8只。测定各组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丙二醛(MDA)含量;肾组织中MDA、一氧化氮(NO)以及肺组织中MDA、NO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NE的含量。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I/R)导致肾脏、肺损伤。随着肾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肾功能严重损害,血浆Cr、BUN含量、肾系数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肾脏及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程度明显,自由基生成增多,NO、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含量逐渐升高,炎症反应加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ALF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破坏程度逐渐加重。病理观察结果显示,肾缺血再灌注(I/R)后,肾组织和肺组织有损伤性改变。结论肾脏I/R损伤可造成肺功能损伤,损伤机制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及氧自由基有关。
二、SIRS期血浆中细胞因子对MODS早期诊断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IRS期血浆中细胞因子对MODS早期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血清IL-6、IL-10、IFN-γ与创伤性ARDS差异性及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疗效观察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临床指标监测结果 |
2、影像学结果 |
3、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0、IFN-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
4、各组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情况 |
5、各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情况 |
6、各组患者血清中IFN-γ的表达情况 |
7、血清中IL-6、IL-10、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部分 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4、IL-6、IL-8、IL-10、TNF-α和IFN-γ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及相关性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E组:肺部感染者抗炎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 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2、F组:肺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2)血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动物模型的分组和制备 |
2.2.1 对照组大鼠制备 |
2.2.2 严重烫伤MODS模型组大鼠制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
2.3.2 试剂 |
2.3.3 主要仪器 |
2.4 实验原理及方法 |
2.4.1 细菌内毒素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2 血浆sTREM-1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3 血浆IL-6、sIL-6R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4 血浆GLU、ALT、CRE、CK测定原理方法 |
2.4.5 胰岛素测定原理及方法 |
2.4.7 病理学检查 |
2.4.8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肉眼观察 |
3.2 病理改变 |
3.3 各项指标的改变 |
3.3.1 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改变 |
3.3.2 各主要脏器指标的改变 |
3.3.3 炎症指标的改变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血清IL-6与中性粒细胞表型及吞噬力关系在脓毒症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不足之处 |
7、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个人简历 |
附录二 致谢 |
综述 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炎性标志物的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4)血液净化治疗对多脏器衰竭犬血浆磷脂代谢与凋亡信号途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CVVHDF对MODS犬器官功能和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MODS动物模型的建立 |
1.3 试剂、材料及仪器 |
1.4 实验分组 |
1.5 实验步骤 |
1.6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CVVHDF对MODS犬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体内实验 |
1.2 体外实验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血液净化治疗对多脏器衰竭犬血浆磷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及分组 |
1.2 实验材料 |
1.3 方法及步骤 |
1.4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
1.5 统计学处理 |
1.6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5)miR-15b,miR-210和miR-486作为老年脓毒症诊断和判断预后标记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脓毒症的概况 |
1.2 miRNAs的发现、来源和作用机制 |
1.3 循环miRNAs存在形式和作用机制 |
1.4 miRNAs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不同miRNAs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 |
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1.1.1 病例来源 |
1.1.2 标本采集和储存 |
1.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1.2.1 提取血浆总RNA |
1.2.2 逆转录反应 |
1.2.3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1.2.4 统计学分析 |
1.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1.3 实验结果 |
1.3.1 miRNAs标准曲线 |
1.3.2 不同microRNAs在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 |
1.3.3 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 |
1.3.4 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 |
1.4 讨论 |
1.4.1 miR-146a |
1.4.2 miR-145 |
1.4.3 miR-210 |
1.4.4 miR-486 |
1.4.5 miR-15b |
第二部分 microRNAs作为老年脓毒症潜在标记物的探讨 |
2.1 实验材料 |
2.1.1 病例来源、标本采集和储存同第一部分 |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ELISA检测IL-6、IL-10和TNF-α |
2.2.2 PCT检测 |
2.2.3 统计学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老年脓毒症患者与老年对照组临床资料 |
2.3.2 炎症因子IL-6、IL-10和TNF-α表达水平 |
2.3.3 microRNAs与炎症因子和临床常用指标相关性 |
2.3.4 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microRNAs的临床意义 |
2.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UTI 用于脓毒症治疗的 META 分析 |
一、 引言 |
二、 课题设计 |
三、 材料和方法 |
(一) 纳入排除标准 |
(二) 检索方法 |
(三) 数据收集与分析 |
四、 结果 |
(一) 基本情况 |
(二)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估 |
(三) META 分析结果 |
五、 讨论 |
(一) 内部真实性评价 |
(二) 外部真实性评价 |
(三) 同类研究对比性评价 |
(四) 局限性评价 |
六、 结论 第二部分 UTI 用于特大面积烧伤及烧伤脓毒症治疗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
一、 引言 |
二、 课题设计 |
三、 材料和方法 |
(一) 资料来源 |
(二) 病例选择 |
(三) 数据收集 |
(四) 统计分析 |
四、 结果 |
(一) 基本情况 |
(二) 单因素模型筛选 UTI 相关指标 |
(三) 多因素模型检验 UTI 相关疗效 |
(四) UTI 与总体存活率、烧伤脓毒症存活率 |
(五) 分层分析探索 UTI 治疗烧伤脓毒症的混杂因素 |
五、 讨论 |
(一) UTI 与存活率的关联性 |
(二) 关联的一致性和合理性解释 |
(三) 肝脏在脓毒症和严重烧伤中所起作用 |
(四) 本研究局限性 |
六、 结论 第三部分 UTI 对低急相反应脓毒症及脓毒症相关肺损伤的影响 |
一、 引言 |
二、 课题设计 |
三、 材料和方法 |
(一) 主要仪器 |
(二) 试剂配制 |
(三) 技术步骤 |
(四) 统计分析 |
四、 结果 |
(一) 动物模型的准备和验证 |
(二) UTI 用于低急相反应脓毒症的治疗 |
(三) UTI 与肝急相反应关系的进一步验证 |
五、 讨论 |
(一) 有效性和论证强度讨论 |
(二) Smad3 与 A1AT 之间关系 |
(三) 本实验的局限性 |
六、 结论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
(7)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CD14+单核细胞白细胞抗原-DR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动物模型制作 |
2 CVVHDF方法 |
3 监测指标与方法 |
4 统计学处理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作用的研究 |
1.1 中文摘要 |
1.2 英文摘要 |
1.3 前言 |
1.4 材料与方法 |
1.5 结果 |
1.6 讨论 |
1.7 结论 |
1.8 参考文献 |
1.9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2 致谢 |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4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9)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器官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应用理论基础与可能的作用 |
2.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的优越性 |
3.建立 MODS 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
4.双相迟发 MODS 犬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一部分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
材料和方法 |
1. 模型制作与分组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动物麻醉 |
1.3 手术经过 |
1.4 MODS 诊断标准 |
2.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1 动态检测指标变化 |
2.2 生理指标观察 |
2.3 器官功能指标 |
2.4 血浆内毒素含量 |
2.5 病理学检查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犬的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1. 模型制作与分组 |
1.1 实验动物 |
1.2 余步骤略 |
2. CVVHDF 方法 |
2.1 采用PRISMA-TM 型智能化床旁肾脏替代治疗机(瑞典) |
2.2 血滤器 |
2.3 血管通路 |
2.4 置换液配方为 |
2.5 抗凝方式 |
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3.1 动态检测指标变化 |
3.2 器官功能 |
3.3 血浆内毒素含量 |
3.4 病理学检查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器官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1. 模型制作与分组 |
2. CVVHDF 方法 |
3. 检测指标与方法 |
3.1 动态检测指标变化 |
3.2 CVVHDF 组 |
3.3 IL-6、IL-10 含量测定 |
3.4 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肝、肾组织IL-6、IL-10 阳性蛋白表达 |
3.5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肾组织1L-6、IL-10mRNA 的表达水平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与创新之处 |
1.结论 |
2.创新之处 |
3.本实验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中的应用 |
发表学术论文及承担课题 |
个人简历 |
导师评阅表 |
(10)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对肺影响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 实验仪器,试剂 |
3. 方法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肾 |
2. 血 |
3. 肺 |
讨论 |
1. 肾功能 |
2. 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
3. 炎性损伤作用 |
4. 不同组织的损伤结果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SIRS期血浆中细胞因子对MODS早期诊断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D]. 郭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2]血sTREM-1/LPS、sIL-6R/IL-6比值与严重烫伤MODS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相关性研究[D]. 郭靓. 南昌大学, 2020(08)
- [3]血清IL-6与中性粒细胞表型及吞噬力关系在脓毒症分期中的诊断价值[D]. 董晓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4]血液净化治疗对多脏器衰竭犬血浆磷脂代谢与凋亡信号途径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 许云鹏. 新疆医科大学, 2018(12)
- [5]miR-15b,miR-210和miR-486作为老年脓毒症诊断和判断预后标记物评估[D]. 林海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 [6]尿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脓毒症治疗的疗效综合分析[D]. 罗鹏飞.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7]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CD14+单核细胞白细胞抗原-DR的影响[D]. 于澈.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
- [8]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防治作用的研究[D]. 王延峰. 泸州医学院, 2009(S1)
- [9]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犬器官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陈继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
- [10]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对肺影响机制探讨[D]. 张荣.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