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柿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车庆辉[1](2021)在《柿不同发育期描述规范及炭疽病抗性分类探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孟珂,张杨凡,车庆辉,王仁梓,关长飞,杨勇[2](2020)在《柿炭疽病抗性种质调查及发病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国家柿种质资源圃81份常见柿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柿种质资源炭疽病抗性鉴定,并分析柿炭疽病发病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81份炭疽病抗性资源调查中,中抗品种居多。炭疽病在枝条、叶柄、叶脉、萼片、果实上均有发生,其中当年生枝条更易感染炭疽病。选用极抗品种‘鸡心黄’和感病品种‘富平尖柿’进行抗性验证,分别在枝叶和嫩梢上接种炭疽病,其中‘鸡心黄’几乎不发病,‘富平尖柿’在接种后发病严重,此与田间抗性鉴定结果相一致。
李旭林,李广香[3](2020)在《柿炭疽病对武宣县牛心柿产业发展的影响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连年严重发生柿炭疽病的影响,广西武宣县牛心柿的产业发展规模出现小幅下滑的趋势。基于此,分析柿炭疽病发生为害及对牛心柿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和产业振兴策略。
陈晓燕,毕巧玲,韩红,常娟[4](2020)在《富平升底柿炭疽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初报》文中研究指明炭疽病是富平升底柿的重要病害,是制约河南省禹州市柿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采用6种杀菌剂在柿树坐果初期至果实着色期喷药4次,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按照使用说明书推荐使用浓度的最高用量喷施,柿树生长正常,未出现药害,表明供试药剂按照标签说明指导的用量施用不会对柿树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作为柿树炭疽病防治用药;25%咪鲜胺乳油750倍液、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倍液对富平升底柿炭疽病防效较高,可作为禹州市富平升底柿炭疽病田间防治的主要药剂。
马龙[5](2021)在《柿子(Diospyros kaki L.f.)生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炭疽病的发生关系》文中研究说明柿树具有良好的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其果实柿子营养丰富,为重要的水果果品之一。我国是柿子的主产国,然而,柿树炭疽病的发生与流行给柿子种植行业带来致命的打击。研究表明,生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植物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关于柿炭疽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的鉴定和病害的化学防治上,对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柿树炭疽病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论文选取“中国方山柿之乡”浙江永康方山市的两个不同营林方式的柿子种植林,分别为生态经营与过度经营方式,于夏、秋两季取样,分别收集两个柿子种植林中不同发病程度植株的根部周围土壤及枝条样本,提取土壤及枝条的总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首次研究柿树炭疽病发生与柿树根部周围土壤及柿树枝条内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关系,为柿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属水平上,浙江方山市的两个营林方式不同柿子林区柿树根部周围土壤中细菌类群的优势物种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节杆菌属(Arthrobacter)、酸杆菌属(Acidothermus)、脂环酸芽孢杆菌属(Alicyclobacillus),真菌类群的优势物种为黄丝曲霉属(Talaromyces)、酵母Saitozyma、镰刀菌属(Fusarium)、柱孢霉属(Cylindrocarpon)、Apiotrichum,不同发病程度柿树枝条内生细菌的优势物种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Caballeronia-Paraburkholderia、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Methyloru brum。种群多样性排序:土壤细菌>土壤真菌>枝条内生细菌。2、在生态经营区,随着炭疽病发病程度的提高,柿树根部周围土壤中细菌、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呈上升趋势,且柿炭疽病的侵染导致发病枝条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升高。在过度经营区,随着炭疽病发病程度的提高,细菌多样性多样性呈上升趋势,但真菌呈下降趋势,且随着柿炭疽病的发展,柿树枝条内生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呈上升趋势。3、在相同季节,生态经营区不同发病程度柿树根部周围土壤中的芽孢杆菌属、脂环酸芽孢杆菌属、多粘类芽孢杆菌属、八叠球菌属与伯克氏菌属五种菌群的相对丰度均高于过度经营区。随着柿炭疽病发病程度的增加,柿树根部土壤周围中芽孢杆菌属、脂环酸芽孢杆菌属、多粘类芽孢杆菌属与八叠球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而伯克氏菌属菌群的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4、黄丝曲霉属真菌类群在生态经营区柿树根部周围土壤中的相对丰度高于过度经营区。随着柿炭疽病发病程度的增加,柿树根部土壤周围中酵母、镰刀菌的相对丰度呈升高趋势。5、在生态经营区与过度经营区中,重度发病柿树植株的发病枝条中短小杆菌属、甲基杆菌属两种内生细菌类群的相对丰度普遍高于健康枝条,即在重度发病枝条中,上述两种细菌类群的丰度呈升高趋势。其它内生细菌类群变化没有发现与柿炭疽病有明显相关性。综上,过度经区的根部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较高。在柿树根部周围土壤中,芽孢杆菌属、脂环酸芽孢杆菌属、多粘类芽孢杆菌属与八叠球菌属等细菌类群的相对丰度随炭疽病发病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伯克氏菌属相对丰度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真菌黄鼠疫菌、镰刀菌的相对丰度随着柿炭疽病发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柿树枝条中,内生细菌菌短小杆菌属与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随炭疽病发病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丁向阳,徐建强,崔林开,邓全恩[6](2018)在《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柿炭疽病的表现症状、发生规律及其与品种、树龄、气温、降水等因子的关系,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丁向阳,徐建强,崔林开,邓全恩[7](2018)在《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总结了柿炭疽病的表现症状、发生规律及其与品种、树龄、气温、降水等因子的关系,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邓全恩,丁向阳,徐建强,李建安,谷战英[8](2018)在《‘富平尖柿’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文中认为通过测定10类21种药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原菌的MIC值及菌丝生长的毒力(EC50),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最终选择适宜推广的防治药剂。2012—2014年连续3年采集陕西富平曹村镇的‘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害枝条和叶片样本,比较不同部位及不同分离方法炭疽病菌分离效果,以得到的炭疽病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设定药剂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皿,测定2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抑制作用,测定MIC设置浓度梯度为0、1、5、10μg/m L,测定EC50设置浓度为0、0.15、0.312、0.625、1.25、2.5μg/m L。选择效果较好的防治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叶脉是病原菌分离的最好材料,但保存期短,枝条不易分离,但保存期长,对具有典型分生孢子角的材料可直接挑取孢子角进行分离。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类、苯吡咯类3类杀菌剂效果较好,MIC值均在10μg/m L以下,EC50多在0.5μg/m L的范围内,选择苯菌灵、甲基托布津、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6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苯菌灵、噻呋酰胺、咯菌腈3种药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菌抑制效果较好,适宜推广。
党立胜,陈联英,潘高峰[9](2018)在《富平大尖柿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陕西省富平县地处我国柿树优生区,柿子栽培历史悠久。2001年富平县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中国柿乡"称号。近年来,柿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柿子栽植规模的扩大、栽植方式的变化,富平柿子炭疽病在主产乡镇大面积发生,已成为富平当前柿子生产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从2013-2016年,笔者会同富平县果业、农业、林业果树专家,经过反复试验分析,我们发现了柿子炭疽病的发病规律,并总结出4方面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
王洁,余贤美,艾呈祥[10](2017)在《柿炭疽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柿炭疽病病原的命名发展过程、病原种类的多样性、侵染过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成果,特别是病原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与其他炭疽菌侵染过程的异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方面,并对今后柿炭疽病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柿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柿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2)柿炭疽病抗性种质调查及发病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1 田间抗性种质调查 |
1.2.2 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1.2.3 田间炭疽病原菌接种 |
1.2.4 室内炭疽病原菌嫩梢接种 |
1.3 试验测定标准 |
1.3.1 种质资源抗性鉴定 |
1.3.2 病株资源分类 |
1.3.3 病果资源分类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资源圃田间不同抗性种质调查及发病规律研究 |
2.1.1 国内常见品种炭疽病抗性调查 |
2.1.2 病株及病果的总调查 |
2.1.3 炭疽病发病性状及规律 |
2.2 炭疽病原菌分离及初步鉴定 |
2.3 田间炭疽病原菌接种后的症状变化 |
2.4 室内炭疽病原菌接种柿嫩梢后的症状变化 |
3 讨论与结论 |
(3)柿炭疽病对武宣县牛心柿产业发展的影响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柿炭疽病发病现状及对产业的影响 |
1.1 发病概况 |
1.2 主要影响 |
2 柿炭疽病发生和为害特点 |
3 柿炭疽病成因分析 |
3.1 郁闭环境成为柿炭疽病高发的温床 |
3.2 大、小气候环境形成了加重发病的叠加效应 |
3.3 缺少综合防治措施 |
3.4 病源的不断累积 |
3.5 管理方式出现偏差 |
4 防控对策 |
4.1 抓好病原管控 |
4.2 科学营造健康的园区环境 |
4.3 以增强树势为导向,加强水肥管理 |
4.4 强化病情监测和及时、科学防控 |
5 产业振兴策略 |
(4)富平升底柿炭疽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 |
2.2 试验药剂的安全性评价 |
3 结论与讨论 |
(5)柿子(Diospyros kaki L.f.)生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炭疽病的发生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T |
1 文献综述 |
1.1 柿树病害 |
1.2 柿炭疽病 |
1.2.1 病原菌 |
1.2.2 发病规律 |
1.2.3 发病症状 |
1.2.4 柿树炭疽病的防治 |
1.3 植物病害与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1.4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 |
1.4.1 传统分离培养法 |
1.4.2 基因指纹图谱技术 |
1.4.3 高通量测序技术 |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仪器 |
2.1.2 试验试剂 |
2.1.3 引物信息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样地选择 |
2.2.2 样品采集 |
2.2.2.1 土壤样品采集 |
2.2.2.2 枝条样品采集 |
2.2.3 土壤总基因组DNA提取 |
2.2.4 枝条内生菌总基因组DNA提取 |
2.2.5 PCR扩增和测序 |
2.2.6 测序数据处理 |
2.2.6.1 测序数据处理 |
2.2.6.2 显着性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NA提取结果 |
3.1.1 柿树土壤总基因组DNA提取 |
3.1.2 柿树枝条内生菌群总基因组DNA提取 |
3.2 柿树根部周围土壤细菌菌群结构与柿炭疽病发病的关系 |
3.2.1 测序质量 |
3.2.2 OTU聚类 |
3.2.3 α-多样性指数 |
3.2.4 β-多样性指数 |
3.3 柿树根部周围土壤真菌菌群结构与柿炭疽病发病的关系 |
3.3.1 测序质量 |
3.3.2 OTU聚类 |
3.3.3 α-多样性指数 |
3.3.4 β-多样性指数 |
3.4 柿树枝条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柿炭疽病发病关系分析 |
3.4.1 测序质量 |
3.4.2 OTU聚类 |
3.4.3 α-多样性指数 |
3.4.4 β-多样性指数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症状 |
2 发生规律 |
3 影响发病的因素 |
3.1 品种 |
3.2 树龄 |
3.3 生态环境 |
3.4 栽培管理措施不当 |
4 柿炭疽病的防控技术措施 |
(8)‘富平尖柿’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富平尖柿炭疽病菌的分离 |
1.2 常见杀菌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
1.3 田间试验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炭疽病病原菌分离结果 |
2.2 室内不同药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
2.3 田间试验 |
3 结论与讨论 |
(9)富平大尖柿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试验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富平柿子生产概况 |
2 柿炭疽病在富平尖柿上的症状表现、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
2.1 危害症状 |
2.2 传播途径 |
2.3 发病规律 |
3 富平柿子炭疽病发病原因及防治试验 |
3.1 富平尖柿柿园套种不同间作物炭疽病发病率对比试验研究 |
3.2 不同嫁接高度、嫁接方法对柿炭疽病的影响 |
4 结论 |
(10)柿炭疽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柿炭疽病病原菌 |
1.1 柿炭疽菌的种类与命名 |
1.2 柿炭疽菌生理分化 |
2 炭疽菌致病机理研究 |
2.1 侵染策略 |
2.2 致病相关基因克隆 |
3 柿炭疽病的防治 |
4 展望 |
四、柿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柿不同发育期描述规范及炭疽病抗性分类探究[D]. 车庆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柿炭疽病抗性种质调查及发病规律研究[J]. 王孟珂,张杨凡,车庆辉,王仁梓,关长飞,杨勇. 西北农业学报, 2020(11)
- [3]柿炭疽病对武宣县牛心柿产业发展的影响浅析[J]. 李旭林,李广香. 南方农业, 2020(17)
- [4]富平升底柿炭疽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初报[J]. 陈晓燕,毕巧玲,韩红,常娟. 河南林业科技, 2020(01)
- [5]柿子(Diospyros kaki L.f.)生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炭疽病的发生关系[D]. 马龙.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1)
- [6]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A]. 丁向阳,徐建强,崔林开,邓全恩. 第九届全国柿生产与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8
- [7]柿炭疽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技术[J]. 丁向阳,徐建强,崔林开,邓全恩. 落叶果树, 2018(05)
- [8]‘富平尖柿’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J]. 邓全恩,丁向阳,徐建强,李建安,谷战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03)
- [9]富平大尖柿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试验报告[J]. 党立胜,陈联英,潘高峰. 陕西农业科学, 2018(01)
- [10]柿炭疽病研究进展[J]. 王洁,余贤美,艾呈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