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练”训练理论在排球正面垫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冯志起[1](2021)在《提高排球中正面双手垫球效果的策略探究》文中指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排球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所以教师对排球教学的重视程度很高。而初中排球教学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垫球技术,因此在排球教学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方法。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初中课堂上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学生正面双手垫球水平的教学策略。
许易[2](2021)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校体育院系排球普修课教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沈佳民[3](2021)在《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马中银[4](2021)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与推进,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逐步开展,不断探索更加适合新时代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当前体育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排球这项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国拥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高校中也作为体育的骨干课程而存在,排球课程的开展一直深受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因此对高校排球教学过程进行创新性改革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课程大纲为依托,在全面分析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以更加科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中应用的效果及成因进行分析,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中的适用性,希望通过本研究完善体育院校排球教学的理论体系,探索更适合我国体育改革的有效举措,为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的改革寻求更加科学的路径。结合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实验对象,共计60人,进行为期32学时的教学实验,旨在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中的适用性。通过教学实验及时收集学生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1)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体育院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学生排球理论成绩及技能的掌握方面提升幅度更大。(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3)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能力的提升。(4)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5)相对传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更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课堂中也得到了良好的锻炼。(6)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提高与集体主义观念的建立。
方如梦[5](2021)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人才的培养需求,高校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到,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这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PBL(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和导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顺应改革趋势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其他学科教学中,但该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专业排球领域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把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运用在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试图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基本技术学习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探讨分析该教学方法在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2019级体育专业52名同学为实验对象进行了 13周50课时的教学实验。主要以排球基本技术为教学内容,以身体形态素质、排球四项基本技术水平、理论成绩、学习兴趣四方面为评价指标。通过13周的教学实验,对比分析两组的测试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在身体形态、素质方面,两种教学方法均能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投掷羽毛球、30米折返跑的成绩,但两种教学方法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2)在排球四项基本技术方面,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传球、发球、垫球、扣球的技评以及传球的达标方面都显着优于常规教学法,但是发球、垫球、扣球的达标方面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能够帮助其动作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3)在排球理论成绩方面,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拓展和运用。(4)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5)学生对于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持有较高的认可度和参与度,并且认为该教学方法有利于自身对排球技术和理论的学习。
梁建文[6](2021)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教育部大力推动课程改革,“互联网+教育”和“智能+教育”也在迅速发展。目前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快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向信息时代迈进的步伐,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常规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从改革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体育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由此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本文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采用“长江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长江雨课堂”线上教学形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推送学习资料,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以及对学习资料的重复回放及线上教学通过弹幕进行互动等,使得教学课堂得以延展。再结合线下教学课堂教学实践,使得学生学习技术和技能的体验更为深刻。因此,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互相弥补。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教学实验、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72学时,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包括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兴趣、自主性学习、合作意识、学习成就感等方面。而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满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的要求,希望为广大排球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信息资料,同时为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教师讲解,学生间相互讨论、课后复习巩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有助于提高和丰富学生的排球理论知识。2.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语言文字、经典视频、案例教学等形式,增加学生对排球技术的学习兴趣,学习成就感,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排球技术。3.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师运用信息化的能力,教师通过“长江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进行线上阶段教学,间接地优化了教师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4.学生利用“长江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学习,使以往被动地学习状态转为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信息素养水平,调查发现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并愿意在这种模式下继续学习。5.通过实验后测试指标来看,两组测试成绩都有涨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30米、半米子移动、多级折返跑、屈肘平板支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成绩好于传统教学且有显着性差异;而传统教学模式下“核心力量、灵敏能力”的测试成绩优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未呈现显着性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加强教师在软件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整个课堂实施有效地控制。2.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力度,实时做好记录,做出评价,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强调学生课前调试好自己的设备,网络连接,以免出现卡顿、延迟、无响应等现象,保障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学节奏。4.在充分利用“长江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学堂在线”资源外,应拓展获取资源的其他途径,如优质的慕课等视频资料。5.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排球运动项目本身特点和学生特点,融合学科知识,灵活运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宁道新[7](2020)在《情境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实验对比、访谈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选取安阳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排球普修班40名男学生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组采取情境教学模式进行12周教学干预;对照组采取12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排球参与兴趣、排球锻炼态度、专项身体素质与排球基本技能作为测试指标,统计与分析实验前后,组间指标数据差异性,以此验证情境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排球参与兴趣、排球锻炼态度、排球专项身体素质与排球基本技术动作的提高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实验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更加有效降低排球学习的消极兴趣,增加排球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自主探究学习、进行体育锻炼和了解体育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与弹跳素质等身体素质,并根据比赛实际运用特点,设计出符合比赛的场景,继而强化与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根据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应根据不同水平的教学对象时,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与训练难度,使用符合同一水平的训练负荷。(2)情境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创设贴近课堂内容的情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排球的热情,提高技术水平。(3)体育课程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目的性、竞争性等特点,充分发挥该模式的特点和仔细研究技术动作,使两者之间更好的融合,更加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曹萌[8](2020)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不断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翻转课堂的出现、慕课的兴起为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现代化创新打开了一扇窗。将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应用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来,是体育教育领域的一场现代化变革,也是完成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由于体育运动技能教学具有运动实践性,单纯的慕课教学无法满足这一特性,基于慕课的体育翻转课堂应运而生,它是既能推动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又能保证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以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排球教学为例,分别设计以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为基础的对照班,和以基于慕课的体育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实验班,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探究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应用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是否会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自信心的形成等产生积极影响。本文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究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带来的转变,为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创新提供参考。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与传统体育教学课堂相比,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更能促进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互动公平,在不改变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本质的情况下,体育教师角色及其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自主,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2)与传统体育教学课堂相比,基于慕课的体育翻转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学习进度进行灵活的调整,最大程度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提升了教学效率。(3)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体育教学课堂,实验班学生在慕课的帮助下,能够更精准的掌握排球中每个技术动作的细节,提升运动技能,使学生获得更优异的成绩。(4)与传统体育教学课堂相比,基于慕课的体育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自我定位的转变,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主动性,提升学习自信心,锻炼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丁雪[9](2020)在《排球游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修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排球选修课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排球运动是常见的校园体育活动项目,因其隔网对抗的特性可避免相互碰撞的危险,动作相对简单灵活,可发展协调性与团队协作精神适合学生学习。但排球运动本身对参与者的运动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排球运动本起源于游戏,所以将体育游戏运用于排球技术教学中,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排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把各项技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完成教学任务;既可以激发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参与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与冷静、专注的思考能力,同时提高参与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团队凝聚力,并且增进参与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和排球运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掌握排球技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从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以及排球课的特点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排球游戏教学的可行性与推广性。分析研究排球游戏与排球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排球游戏教学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与成效,提出相关的建议,构建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的排球各项技术游戏教学模式。实验时间为2019年3月份至2019年6月份,每周2学时,连续16周,实验对象为河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2018级4个排球教学班,实验分组分为根据男女比例相同,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人,对照组40人。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对学生实验前的身体素质、排球技术水平、《锻炼情绪诱导问卷》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没有差别,确保了实验的公平公正性,实验场地环境相同,对照组釆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验组则釆用排球游戏和传统教学组合模式进行教学。经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后,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结论:(1)排球游戏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敏捷素质。在敏捷素质测试“半‘米’字折返跑”中,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出现了明显的提升,相对于实验前成绩提高1秒,相对于对照组成绩提高0.96秒。(2)排球游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在垫球技术和传球技术的测试中,实验组较对照组垫球成绩提高了2.68分,传球成绩提高了2.38分,可以观察到实验组学生的两项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学生更多。(3)排球游戏教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优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力状态、身心平静、生理疲惫、积极投入”四个量表的分数上实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0、1.40、-1.35、2.70”。证明了排球游戏教学的可行性,在培养学生团结协勇于拼搏的精神与竞争合作的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更加符合当今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建议:(1)加强教学方法的宣传与交流。排球游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提升,这种全新的模式被众多教育工作者认可就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需要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宣传和交流。(2)增强教师执教能力。如果要很好的实施排球游戏教学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执教水平及游戏创编和设计能力,具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思路,以及对课堂的把控。所以要重视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3)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经验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注重对教科书的学习,应以教科书为理论依据,在实践时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加强师生交流。
娄云[10](2020)在《程序式教学法在中学排球垫、传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革,多年来备受关注,人们一直在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更好的教学效果。程序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内容较为完整的小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完教师所布置的教学内容之后,自己进行练习,练习后教师随堂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测试,教师根据测试的情况决定哪些学生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若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则再继续学习上一内容,直到学生能够熟练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也经常被采用,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在排球教学中教学效果如何,为此,在本研究以中学体育排球课应用程序式教学法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试验,探究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排球垫球与传球技术、身体素质、学习排球运动兴趣以及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1、在身体素质方面,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实验组与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对照组在速度与力量素质指标测试成绩上虽有所提升,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在实验后测灵敏素质指标测试成绩上存在差异性,程序式教学法比传统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2、在排球垫、传球技术技评方面,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实验组与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对照组均能使学生在技评成绩上得到显着提高,实验后所测得的技评成绩与实验前测得的成绩具有显着性差异,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规范的掌握排球传、垫球技术。3、在排球垫球与传球技术达标方面,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实验组与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对照组均能使学生在达标成绩上得到显着提高,实验后测达标成绩差异具有显着性,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垫球与传球技术。4、在控球能力方面,根据实验后测的情况看,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在传、垫球过程中对球的控制5、在课堂气氛活跃程度方面,根据实验后测的学生认知情况显示,采用程序式教学法的课堂比采用传统式教学法的课堂更加活跃,程序式教学法更有利于创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念练”训练理论在排球正面垫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念练”训练理论在排球正面垫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排球中正面双手垫球效果的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初中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1、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
1.2、课堂氛围比较低沉 |
2、提高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效果的相关策略 |
2.1、提高轻量球训练程度 |
2.2、重视中等力量球教学 |
2.3、着重练习重力量球 |
2.4、加强对学生排球技术的分析 |
2.5、引导学生主动总结经验 |
3、结束语 |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时代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
1.1.2 高校排球必修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3 推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程改革的重要路径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方法 |
2.1.2 体育教学方法 |
2.1.3 任务驱动教学法 |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奥苏伯尔“动机”理论 |
2.2.3 素质教育教学理论 |
2.2.4 莫氏-互惠分组教学理论 |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2.4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 |
2.4.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
2.4.2 任务的分类 |
2.4.3 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 |
2.4.4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程序结构 |
2.4.5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类型 |
2.5 国内相关研究 |
2.5.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领域的研究 |
2.5.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领域的研究 |
2.5.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排球领域的研究 |
2.6 国外相关研究 |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教学实验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4.1.1 实验前学生课余参与排球状况调查分析 |
4.1.2 实验前学生身体基本形态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学生专项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1.4 实验前学生基本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5 实验前学生排球理论知识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
4.1.6 实验前学生排球学习动机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4.1.7 实验前学生三项心理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8 实验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对比分析 |
4.2 实验后测结果与分析 |
4.2.1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课余排球参与状况的影响 |
4.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身体基本形态的影响 |
4.2.3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专项身体素质的影响 |
4.2.4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影响 |
4.2.5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排球理论成绩的影响 |
4.2.6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
4.2.7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影响 |
4.2.8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影响 |
4.2.9 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人际交往意识的影响 |
4.2.10 实验后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评价 |
4.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次教学实验中的不足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介 |
(5)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
1.1.2 高校排球课程设置面临的多元化挑战 |
1.1.3 PBL教学法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发展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微信概念 |
2.1.2 PBL教学法 |
2.1.3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
2.1.4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2.1 PBL教学法在其他学科的研究 |
2.2.2 PBL教学法在体育学科领域中的相关研究 |
2.2.3 PBL教学法在排球运动项目中的相关研究 |
2.2.4 微信作为辅助教学平台的相关研究 |
2.2.5 基于微信平台PBL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2.3 国外相关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第4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研究 |
4.1 实验设计 |
4.2 实验对象、时间和地点 |
4.3 实验测试指标内容与选取 |
4.3.1 实验指标内容 |
4.3.2 实验指标选取依据和测试方法 |
4.4 实验假设 |
4.5 实验因素的控制 |
4.6 实验流程图 |
4.7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
4.8 教学实施过程 |
4.8.1 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
4.8.2 在实验班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方法 |
4.9 考核内容、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 |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
5.1 基本情况分析 |
5.1.1 学生排球学习基本情况分析 |
5.1.2 学生排球微信使用基本情况分析 |
5.2 身体形态、素质 |
5.2.1 实验前组间身体形态、素质差异 |
5.2.2 实验后组内身体形态、素质差异 |
5.2.3 实验后组间身体形态、素质差异 |
5.3 排球技术水平 |
5.3.1 实验前组间排球技术水平差异 |
5.3.2 实验后组内排球技术水平差异 |
5.3.3 实验后组间排球技术水平差异 |
5.4 排球理论知识学习与掌握情况 |
5.5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测试结果对比 |
5.5.1 实验前两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
5.5.2 实验前后对照班体育学习兴趣 |
5.5.3 实验前后实验班体育学习兴趣 |
5.5.4 实验后两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
5.6 学生对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应用在排球课教学中的评价分析 |
5.6.1 对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的认可和参与度 |
5.6.2 对微信公众号推送资源的满意度和利用率 |
5.6.3 对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排球理论学习中的影响 |
5.6.4 对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的整体满意度和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学生排球和微信相关认知水平调査问卷 |
附录二: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调査问卷 |
附录三:效度检验表 |
附录四: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 |
附录五: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六:问题设置 |
附录七:排球课程教学大纲考试标准 |
附录八:部分实验数据及相关图片 |
附录九:教案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6)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教育部政策驱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发展 |
1.1.2 互联网信息技术助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发展 |
1.1.3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需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模式 |
2.1.2 教学模式 |
2.1.3 混合教学模式 |
2.2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开展的相关理论依据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网络环境下的群体学习理论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国内研究现状 |
2.4.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教学领域研究现状 |
2.4.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研究现状 |
2.4.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排球教学领域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基本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1.3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基本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排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2.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认同感对比分析 |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3.1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排球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排球基本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3.3 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排球基本技术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4.4.1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信息素养对比分析 |
4.4.2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兴趣对比分析 |
4.4.3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自主性对比分析 |
4.4.4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合作意识对比分析 |
4.4.5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成就感对比分析 |
4.4.6 实验组、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认可度对比分析 |
4.5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教学应用中的优劣势分析 |
4.5.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分析 |
4.5.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教学应用中的劣势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访谈提纲 |
附录B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专家效度检验 |
附录C 实验前学生问卷 |
附录D 实验后学生向卷 |
附录E 排球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附录F 排球普修教学进度 |
附录G 《排球普修》教学大纲 |
附录H 实验内容安排 |
附录I 《排球普修课》教案(实验组) |
附录J 《排球普修课》教案(对照组)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情境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2.1.1 情境 |
2.1.2 情境教学法 |
2.2 国外相关研究的述评 |
2.2.1 国外情境教学模式的发展 |
2.2.2 国外情境教学模式在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
2.3 国内相关研究的述评 |
2.3.1 国内情境教学模式的发展研究 |
2.3.2 情境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
2.3.3 情境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2.3.4 高校排球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
2.3.5 高校排球教学的评价内容的相关研究 |
2.3.6 情境教学模式在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
2.4 已有研究的不足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实验法 |
4 实验设计与过程控制 |
4.1 实验对象 |
4.2 实验时间、地点与测试 |
4.3 实验设计与控制 |
4.4 排球情境教学模式设计 |
4.5 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
4.6 测试内容选定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试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排球参与兴趣对比 |
5.1.2 实验前排球锻炼态度对比 |
5.1.3 实验前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
5.2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结果与分析 |
5.2.1 实验后排球学习兴趣对比 |
5.2.2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锻炼态度对比 |
5.2.3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专项身体素质对比 |
5.2.4 实验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排球基本技术对比 |
5.3 实验前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互联网下的智能移动终端成为生活必需 |
1.1.2 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 |
1.1.3 慕课进入课堂可以更好的促进教育的公平 |
1.1.4 互联网时代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 |
1.1.5 基于慕课的体育翻转课堂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相关研究 |
2.1.1 国内慕课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
2.1.2 国内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相关研究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2.1 国外慕课相关研究 |
2.2.2 国外翻转课堂相关研究 |
2.2.3 国外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相关研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影响分析 |
4.1.1 对教学方式的影响分析 |
4.1.2 对体育教师角色的影响分析 |
4.1.3 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分析 |
4.1.4 对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 |
4.1.5 对教学互动公平的影响分析 |
4.1.6 对教学本质的影响分析 |
4.2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与排球教学实验方案设计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假设 |
4.2.3 实验对象和实验时间 |
4.2.4 实验平台 |
4.2.5 实验控制 |
4.2.6 排球教学实验方案设计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正面双手垫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3 实验组与对照组正面双手传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4 实验组与对照组扣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5 实验组与对照组发球技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6 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总成绩结果与分析 |
4.4 问卷结果与分析 |
4.4.1 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4.4.2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4.4.3 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4.4.4 学生的学习意志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4.5 讨论与分析 |
4.5.1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融入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
4.5.2 学生掌握精准动作技能的分析 |
4.5.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分析 |
4.5.4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分析 |
4.5.5 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分析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附录 5 |
附录 6 |
附录 7 |
附录 8 |
(9)排球游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修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排球选修课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的介绍 |
1.1.1 国内游戏的定义 |
1.1.2 国内体育游戏的定义 |
1.1.3 国内排球游戏的定义 |
1.1.4 国外游戏的定义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1 有关高校体育选修课的研究 |
1.2.2 有关排球教学的研究 |
1.2.3 有关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研究 |
1.2.4 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3.1 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研究 |
1.3.2 游戏教学法分类及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教学实验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排球课程与排球游戏设计原则 |
3.1 排球课程传统教学的方法 |
3.2 排球课程游戏教学的方法 |
3.2.1 排球游戏教学的概念 |
3.2.2 排球游戏教学作用 |
3.2.3 制定排球游戏的原则 |
3.2.4 制定游戏教学的步骤 |
3.3 常用的排球游戏 |
3.3.1 针对准备活动的游戏 |
3.3.2 针对提高排球兴趣和熟悉球性的游戏 |
3.3.3 针对排球技术练习的游戏 |
3.3.4 针对基础体能练习的游戏 |
3.3.5 针对发展敏捷素质与速度素质的游戏 |
3.3.6 针对放松练习的游戏 |
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1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1.2 教学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1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2 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3 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4 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运动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2 教学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锻炼诱导情绪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 排球游戏教学的讨论 |
4.4.1 排球游戏的选择与安排 |
4.4.2 排球游戏教学实施条件及途径 |
4.4.3 影响课程节奏和教学计划其它因素控制 |
4.4.4 意外因素进行及时调整的效果 |
4.5 排球游戏教学的反思 |
4.5.1 游戏教学的正面反馈 |
4.5.2 游戏教学的负面反馈 |
4.5.3 排球游戏教学实施优势 |
4.5.4 排球游戏教学的局限性 |
4.6 排球游戏教学的收获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10)程序式教学法在中学排球垫、传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有关程序式教学法概念研究现状 |
2.1.1 国内有关程序式教学法研究 |
2.1.2 国外有关程序式教学法研究 |
2.2 有关中学排球教学方法的研究 |
2.3 程序式教学法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
2.4 程序式教学法在排球教学中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教学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1.2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原有排球技术测试 |
4.2 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垫球与传球技术的影响分析 |
4.2.1 实验后两组学生垫球与传球技术技评测试 |
4.2.2 实验后两组学生排球垫与传球技术达标测试 |
4.2.3 实验后两组学生排球控球能力情况5 |
4.3 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
4.4 程序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调查分析 |
4.4.1 学生学习排球运动兴趣的影响 |
4.4.2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
4.4.3 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排球技术 |
4.4.4 对活跃课堂气氛的影响 |
4.4.5 学生对教学规律的了解程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不足与展望 |
6.1 实验中的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念练”训练理论在排球正面垫球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排球中正面双手垫球效果的策略探究[J]. 冯志起.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23)
- [2]微信公众平台辅助高校体育院系排球普修课教学的实验研究[D]. 许易. 成都体育学院, 2021
- [3]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排球垫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沈佳民. 石河子大学, 2021
- [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体育院校排球必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D]. 马中银.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5]基于微信平台的PBL教学法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方如梦. 扬州大学, 2021(09)
- [6]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普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例[D]. 梁建文.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情境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D]. 宁道新. 吉林体育学院, 2020(10)
- [8]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曹萌.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9]排球游戏在普通高校排球选修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以河北师范大学公共排球选修课教学为例[D]. 丁雪.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程序式教学法在中学排球垫、传球技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娄云. 扬州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