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上海设计院-昆山纸币厂设计项目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中国轻工上海设计院-昆山纸币厂设计项目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一、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设计项目——昆山钞票纸厂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论文文献综述)

苑木青[1](2019)在《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轻国际发展创新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忆往昔峥嵘岁月,砥砺奋进谱新篇轻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中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充分的一个行业。国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前夕,轻工业建设项目的整体工程设计工作还是空白,1952年10月,轻工业部从全国各地抽调一批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筹建能够独立工作的设计机构,1953年1月,正式成立了轻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设计公司,即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轻国际)的前身。

孙跃杰[2](2016)在《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目前对于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仍然处于推进“遗产化”的过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受到关注,得到保护,从地方政府、学界到设计界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活态”的保护这些城市文化特色,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工业遗产认识的仍然存在明显的滞后,特别是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建设的工业项目,“156项目”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开端和奠基,它特有的时代特色、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与科技价值尚待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洛阳一直以古都着称,新中国成立后,洛阳以“新兴工业城市”的定位成为河南省内首屈一指的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八个新兴重点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有6个项目落户洛阳,涉及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的能源电力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三大行业,其产品为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做出过杰出贡献。其内部有严谨的居住、教育、商业、科研用地规划,至今保存有相对完整的城市肌理和风貌建筑。作为新中国工业遗产的典范,对于洛阳156工业遗产群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可以为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全面深入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研究领域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了洛阳作为依托于6个国家156重点项目而规划建成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和六个156项目的建设历史,分析了作为工业遗产群的洛阳涧西现代工业遗产的构成和现状,从工业遗产群的角度推进对于洛阳156工业遗产整体性的遗产化认知。本文利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我国近现代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课题组于2014年提出了《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对洛阳156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了价值评价,一方面验证了该导则的普适性,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修正增加了适合自身研究阐释条文,并构建了洛阳156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理论体系。同时从城市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构建的角度,比较理论研究结果与现状之间的差异,研究其完整性与“群”的突出价值,揭示以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为典型代表的我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误区和问题所在。从而对比研究得出的价值评价结果和目前洛阳实施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发现作为存量丰富,构成复杂的洛阳156工业遗产在尚未进行更深入的价值评价和遗产认知的情况下就迅速消逝的原因。进而在对其进行深入的本体价值评价和再利用潜力研究的基础上的,分别就厂区和历史街区两种不同类型的场地环境,探究工业遗产厂区与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规范性工作程序和因地制宜的再利用模式。

郝永涛[3](2012)在《图片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虽然早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造纸术,也曾经有过纸业辉煌,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时,由于工业技术的落后与朝代的更替,中国纸业处于低谷,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建国后的六十多年里,中国纸业走出草木之争的迷阵,克服了国际贸易壁垒,在世界纸业强国的夹缝中成长壮大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政策的搞活,国家经济繁荣,中国一度成为全球纸业的投资热土,成为全球纸业的增长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有领导的关杯、行业组织的指导、企业领导的决策与定位、技术人员的创新开拓、纸业劳动者奋斗一线的场景……借助《中华纸业》出版第300期之际,用"图片纪实"的形式来记录纸业同仁们的工作瞬间,见证中国造纸工业的变迁。【领导关怀】【循环产业】【绿色环保】【林纸结合】【技术装备】【科技兴业】【产业集中】【政策规划】【上市公司】【技术培训】【外企助力】【爱心传递】【产品结构】【纸业代表】【劳动模范】【纸业财富】【造纸之美】【厂景变迁】【产业延伸】

董赤[4](2010)在《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是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主要思潮与对人们审美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性探究的史论性命题。对于社会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室内设计艺术的发展演变,室内设计文化的形成规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文化特征、艺术规律和文化特征,并对我国室内设计艺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在我国设计艺术现代性的转型过程中,设计艺术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由功能至上到功能与审美大体均衡,再到审美逐渐压倒功能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和行业,在步入21世纪时,设计艺术在社会经济和大众生活中的支撑发展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历程中,我国设计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应当说成就卓着,尤其在室内设计方面。但从学界的研究来看,整体上仍停留在总体的历史性框架内,重复性研究较多,亟需立足于发展的视角,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历史性反思。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视角和背景下对新时期室内设计艺术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它是一种对过去30年来室内设计艺术发展的把脉,既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探讨。本文在开篇对所选题题目的有关概念、现实记忆、史学思考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与介绍。并从八个方面深入研究室内设计艺术的本质规律。第一章,重点阐述了室内设计自觉意识于新时期初始,其室内设计参与我国对外开放需要和设计师们的思考,也包括作为工艺美术概念下的设计艺术在经济建设中得到的确认。第二章,从中国室内设计教育内容入手,以改革开放的设计理念,分析室内设计教育较早适应社会所需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理念,研究确立专业概念,调整艺术教育结构,加强与国际设计教育交流,向社会输送设计人才,传播设计文化,完善室内设计教育模式。第三章,分析了西方艺术思潮的传入,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对对我国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国内设计界精英们的思考与行动。第四章,主要阐述新时期以来,设计艺术的室内设计在学术上的种种努力,介绍其研究成果,“人的主题”作为设计的本质提出,营建“室内设计”并发展到“室内环境设计”,及竞赛和评价机制的导入对专业发展的影响。使我国新时期以来,室内设计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呈现出清晰的思路。第五章,介绍了作为艺术设计中的室内设计艺术在市场运作中,行业组织、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多年来这一行业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第六章,就室内设计中行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联系、影响以及室内设计本身技术层面的支持所带来的产业化进行把脉,以便于我们从中了解室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传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所呈现的引领力量和自身的现代性特征。第七章,重点阐释室内设计由为少数人来享用的艺术走向民间生活,成为大众消费的一种方式。专业的室内设计推动了设计文化,从而影响了大众审美取向。政府与行业组织也积极地指导室内设计,充分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使得设计与消费、健康与审美,规范与标准等方面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八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成熟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第九章,着重探讨了新时期中国室内设计专业进入发展期后的种种反思和营建的努力。在立足于现实的背景下,拓展新的本土化的思考基础和室内设计发展途径,迎接新的世纪“中国设计”、“中国智造”的到来。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对我国室内设计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温故而知新”,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历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中国的室内实际进一步发展而追求和探索新的方向。

本刊采编部[5](2009)在《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六十年60个第一》文中研究表明1首个造纸专业全能管理机构成立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组建轻工业部,成为全国造纸工业的归口主管部门。首任部长由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1878~1965)兼任,主管造纸工业的副部长是王新元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6](2009)在《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文中认为

郝永涛[7](2009)在《建国六十周年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中研究说明为制作新中国造纸工业60周年"科技创新"专题,本刊特精心汇集采编了一组相关资料,以飨读者。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变革,作为传统制造业之一的制浆造纸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强而大"、"优而美"的现代新型造纸企业的崛起,促使中国造纸产业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整体上快速提高。推动这种变化和提高的核心动力就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论断提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在历史长河中,手工造纸曾经辉煌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机制纸发展迅速,超越中国。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重视造纸工业的发展。从建国初到2008年,机制纸浆产量由3.5万吨增长为6415万吨,翻了1832倍多;纸及纸板产量由22.8万吨增长为7980万吨,翻了350倍;纸机抄宽由不到1米增宽到10多米;车速由100米/分提高到2000米/分。科技创新也取得长足发展,本次活动仅选择1978年荣获科学大会奖项目以及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和发明奖的造纸项目来展示,如表1、表2、表3。由于篇辐的限制,本次活动中国家技术进步奖和发明奖的造纸项目仅选部分代表性的详细介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指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中国造纸行业成立了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如晨鸣纸业于2000年1月设立、华泰集团于2002年设立、泉林纸业于2007年7月设立、泰格林纸于2005年10月设立,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04年被取消。造纸新产品层出不穷(获国家优质产品奖名单如表4),逐渐扛起了科技创新的大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解除,受到冲击的中国造纸业虽开始好转,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辩证地看,危机就是危难之中蕴含着机遇和转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科技、知识、人才就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所在"。我们要抓住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扎实工作,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造纸业健康发展,争取更加美好的未来。

吴谦[8](2001)在《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设计项目——昆山钞票纸厂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文中研究说明 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承担总体设计的昆山钞票纸厂项目,经国家轻工业局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第七届工程勘察评选,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该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要求从外地迁建、改造

赵叔浙[9](1999)在《中国造纸工业五十年回顾(续)》文中提出

汪瑞霞[10](2020)在《空间记忆与情境重构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城镇化背景下江南村镇景观出现趋同化、表象化和空心化等异化现象,催生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集体“乡愁”。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设计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的研究对象聚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以期通过基于文化记忆的景观情境重构,将全民普遍存在的乡愁情感凝聚成促进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内驱力,来处理好村镇保护与乡建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意义深远。本文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综合运用了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建筑类型学、符号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从社会维度、时间维度、媒介维度、功能维度这四个层面形成一个立体多维的系统性研究框架。首先,社会维度,阐释了乡愁发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强调当代江南村镇空间文化记忆建构的社会意义与“融合共生”的价值取向,分析了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之间融合共生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策略的系统框架。其次,时空维度,深层研究水岸共生的自然环境、集社合一的经济社会和诗性融通的文化观念等多元要素对传统江南村镇景观形态生成的影响,从空间形态的视觉思维转向江南村镇文化记忆的特殊语境和地域性规律。再次,媒介维度,研究文化记忆与景观语言符号之间的设计转化方式,选择、分解和提取江南村镇文化记忆符号要素,组建一个具有地域感知的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系统,凝练具有江南文脉精神内核的延续性和凝聚性结构。最后,功能维度,阐述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情境重构“融合共生”的内在逻辑,以文化记忆为导向,针对生态型景观、生产型景观和生活型景观三大类型空间,提出指定类比式、象征隐喻式、语境约定式等多元融合的情境重构互通方式,完成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策略体系的建构。江南村镇空间的文化记忆与景观情境“融合共生”,这既是记忆建构的价值目标,又是一套具有生成性和未来指向性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对当前江南乃至全国的村镇建设具有一定的学理支撑和实践参照价值。

二、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设计项目——昆山钞票纸厂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设计项目——昆山钞票纸厂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论文提纲范文)

(1)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轻国际发展创新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忆往昔峥嵘岁月, 砥砺奋进谱新篇
2 耕耘奉献几十载, 硕果累累立丰碑
3 花开数朵, 风景这边独好
4 关山万里, 而今迈步从头越

(2)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1.1.1 我国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的濒危
        1.1.2 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与文创产业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契机。
        1.1.3 关于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工业遗产研究任务紧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当前国外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发展概况
        1.2.2 当前国内工业遗产学术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
        1.2.3 当前关于新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标、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内容
        1.4.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156 项目”与洛阳城市变迁历史
    2.1 新中国156项工业与城市建设背景
        2.1.1 新中国156项工业建设的大背景
        2.1.2“一五”时期新兴工业城市建设概览
        2.1.3“一五”时期典型新兴工业城市规划概览
    2.2 一场从零开始的造城运动——新兴工业城市洛阳的发展轮廓
        2.2.1 洛阳在建国初期城市发展的基础状况
        2.2.2 新时代的开创——新中国156项工程选址洛阳后第一期城市规划
        2.2.3 充实与提高——20 世纪80年代后洛阳城市发展
    2.3 洛阳(涧西区)156 时期城市发展详解
        2.3.1 洛阳涧西区工业择址
        2.3.2 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洛阳涧西区规划详解
        2.3.3“苏联模式”or“洛阳模式”?洛阳市初期城市规划成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洛阳“156 项”工程建设历史研究
    3.1 洛阳“156 项”工程建设历史概览
        3.1.1“156 项”工程在河南省的建设情况
        3.1.2 洛阳“156 项”工程总体状况
    3.2 洛阳“156 项”工程电力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热电厂建设历史
        3.2.1 洛阳热电厂建厂背景
        3.2.2 洛阳热电厂建厂历史
        3.2.3 洛阳热电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3 洛阳“156 项”工程机械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滚珠轴承厂建设历史
        3.3.1 洛阳滚珠轴承厂建厂背景
        3.3.2 洛阳滚珠轴承厂建厂历史
        3.3.3 洛阳滚珠轴承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4 洛阳“156 项”工程机械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建设历史
        3.4.1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建厂背景
        3.4.2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建厂历史
        3.4.3 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5 洛阳“156 项”工程机械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矿山机器厂建设历史
        3.5.1 洛阳矿山机器厂建厂背景
        3.5.2 洛阳矿山机器厂建厂历史
        3.5.3 洛阳矿山机器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6 洛阳“156 项”工程船舶工业方面的建设——河南柴油机厂建设历史
        3.6.1 河南柴油机厂建厂背景
        3.6.2 河南柴油机厂建厂历史
        3.6.3 河南柴油机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7 洛阳“156 项”工程有色金属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设历史
        3.7.1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厂背景
        3.7.2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厂历史
        3.7.3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洛阳156工业遗产分类构成分析
    4.1 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体系框架的构建
        4.1.1 基于生产与辅助设施分类的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
        4.1.2 基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
        4.1.3 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体系
    4.2 洛阳156工程生产厂区遗产构成与现状分析
        4.2.1 洛阳156工程生产厂区物质遗产构成
        4.2.1.1 洛阳156工程工业厂区整体规划
        4.2.1.2 洛阳156工程工业厂区建筑研究
        4.2.1.3 洛阳156工程厂区生产线与生产设备
        4.2.1.4 洛阳156工程厂区大型构筑物
        4.2.2 洛阳156工业生产厂区非物质遗产构成
        4.2.2.1 洛阳156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创新
        4.2.2.2 洛阳156工业企业管理
        4.2.2.3 洛阳156工业遗产档案
        4.2.2.4 洛阳156工业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4.3 洛阳156工程配套设施遗产构成与现状分析
        4.3.1 洛阳156工程配套科研高教遗产
        4.3.1.1 洛阳涧西工业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整体风貌
        4.3.1.2 洛阳涧西工业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典型案例研究
        4.3.2 洛阳156工程住宅街坊建筑分析
        4.3.2.1 洛阳156苏式街坊初始建设情况概览
        4.3.2.2 洛阳156苏式街坊典型案例研究
        4.3.3 洛阳156工业遗产其他配套设施
        4.3.3.1 商业配套构成
        4.3.3.2 文教卫生设施
        4.3.3.3 对外接待建筑
    4.4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洛阳涧西工业区整体风貌
        4.4.1 城市功能分区与路网绿化
        4.4.2 广场景观与沿街整体风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洛阳156工业遗产本体价值评价初探
    5.1 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理论前提
        5.1.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目标与意义的明确
        5.1.2 国内外关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研究
        5.1.3 天津大学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研究进展
    5.2 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剖析
        5.2.1 基于工业建筑单体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5.2.2 基于工业厂区完整性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5.2.3 基于工业遗产群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5.2.4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
    5.3 洛阳156工业遗产分级保护构成层级
        5.3.1 国内学界关于工业遗产分级保护的理论探讨
        5.3.2 洛阳156工业遗产分级保护体系的构建
        5.3.3 基于遗产群理念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初建
    5.4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现状与困境
        5.4.1 遗产or地产——在用中的庞大厂区
        5.4.2 保护or拆迁——老街坊的尴尬境地
        5.4.3 民生改善的呼声与遗产化认知的艰难推进
        5.4.4 保护路径的缺乏与起步缓慢的文创产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
    6.1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动因与目标
        6.1.1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动因与原则
        6.1.2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目标与发展模式
    6.2 洛阳156工业遗产厂区部分的改造再利用探索
        6.2.1 以营建城市副中心为目标的旧厂区整体更新规划——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为例
        6.2.2 厂区整体搬迁促成的旧厂区整体更新规划——以洛阳铜加工厂为例
    6.3 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历史街区部分的改造再利用探索
        6.3.1 长春路历史街区街区复兴方案
        6.3.2 老街坊的活态保护——以10号街坊和36号街坊为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图片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种荣誉, 更是责任!胸前那张火红的代表证, 凝聚的是选民的信任, 是人民的重托。唯有心怀责任和使命, 才能体恤民情, 为国计民生建言, 不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这是一位纸业人大代表的心声和体会。
6. 高晓明, 福建铙山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7. 张茵, 广东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8. 许连捷,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福建省工商联副
9. 李文俊, 海南省工商联副主席, 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行政总裁,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 1 月IPO

(4)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概念话语
    (二) 现实记忆
    (三) 史学思考
一、室内设计的自觉意识
    (一) “十大建筑”与室内装饰艺术的初生
    (二) “国际机场壁画”与绘画装饰艺术的发展
    (三) “广告”对“工艺美术”设计意识的催生
二、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崛起
    (一) 思想解放与理性回归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与室内设计理念的生成
    (三) 室内设计行业的生成与市场化
三、探索中前进的室内设计教育
    (一)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教育
    (二) 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三) 设计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四、设计艺术的“西学东渐”
    (一) 渐行渐近的国外设计思潮
    (二) 室内设计的现实走向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反思
五、设计艺术的学术拓展与反思
    (一) 概念的确立与演变
    (二) 在交流中日渐成熟的艺术设计
    (三) 实践与理论的互促——室内设计的创作与竞赛
    (四) 室内设计与人的主题
六、走向规范化的室内设计业
    (一) 发展中的行业组织
    (二) 室内设计业的市场化
    (三) 走向规范的必然选择
七、室内设计的硬件与软件
    (一) 各类相关行业间的互动与实践
    (二) 设计表现与设计艺术的重构
八、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一) 室内设计走向民众生活
    (二) 室内设计与大众消费
    (三) “发烧”、反思与务实
九、发展期的设计艺术
    (一) 外来经验的本土转换
    (二) 生存的欲求与应对
    (三) 消费时代的室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六十年60个第一(论文提纲范文)

1 首个造纸专业全能管理机构成立
2 首次全国纸张会议确定木浆为主的原料结构方针
3 首套非木原料碱回收装置
4 首次高等教育院系调整
5 首个制浆造纸专业工程设计机构
6 苏联援建我国造纸工业规模最大的新建项目
7 首批新产品开发试制
8 轻工业出版社在北京成立
9 首个专业科学研究单位
10 首次发行的专业期刊——《造纸工业》
11 首部《制浆造纸工作者手册》出版
12 首次引进的5台大型造纸机
13 首次自行设计并制造的3150长网新闻纸机
14 首个硫酸盐法商品苇浆厂——江苏镇江纸浆厂
15 首家专业化工业纸板厂——辽阳工业纸板厂
16 首次试制成功钞票纸
17 首家造纸厂自办林场
18 中国造纸学会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及首届学术年会
19 首座大型的带有完整碱回收系统的硫酸盐本色浆制浆造纸厂——福建青州造纸厂
20 自行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首台碱回收喷射炉
21 首个用硫酸盐法荻苇浆生产印刷纸的工厂
22 进口的首套横管式连续蒸煮器生产草类纸浆
23 首次试制成功塑料造纸网
24 首次获奖最多的大会
25 首获国家最高产品质量奖
26 引进首套废纸脱墨系统
27 排放标准首次增加AOX、色度等指标限值
28 首家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大型造纸企业
29 首次建立国家级造纸工业质量检测中心站
30 承包国有企业的第一人——马胜利
31 首批博士生导师——王宗和、隆言泉
32 首批用进口废纸生产牛皮箱纸板的工厂
33 首家国家二级企业造纸厂
34 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35 台湾纸业界人士首次来大陆洽谈贸易
36 首个引进全流程设备技术的合资企业
37 首个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
38 首台多长网纸板机
39 首套国产大型碱回收系统
40 首家被停产关闭的较大型的国有造纸企业
41 在中国大陆投资数额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
42 中国造纸协会成立
43 首个国家级纸张纸浆交易市场
44 纸业股市第一股
45 首例新闻纸反倾销调查案
46 首例铜版纸反倾销调查案
47 国产首台最大的纸板机投产
48 造纸行业的第一个驰名商标品牌
49 造纸行业首位院士
50 首个国家环保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
51 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造纸企业
52 宣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3 纸业商会成立
54 首位女富豪——张茵
55 首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56 首部《造纸产业发展政策》
57 首次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58 首个最高层次的研发基地
59 首次超越美国,中国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60 全球产能最大的纸机生产线

(7)建国六十周年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文提纲范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充分发挥知识和科技的作用
科技部部长万钢: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
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轻工专业组组长胡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的核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克复:要制定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营机制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黄运基:要加快技术进步, 提高关键设备的自主化率
我国造纸行业的另一位工程设计大师——孙孝孺
中国轻工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鄂生:科技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安江:国产制浆造纸装备是我国未来纸产量增加的主要支撑力量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房桂干:发展废水深度处理推进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造纸领域国家科研支撑计划项目
高档涂布白卡纸项目
马尾松材性遗传变异与制浆造纸材优良种源选择
重涂高档铜版纸
主要针叶纸浆用材树种新品系选育、规模化繁殖及培育配套技术
非木材纤维造纸用变性淀粉系列产品
意大利杨APMP新工艺制浆及其应用
制浆和碱回收过程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草浆的生物预漂白和酶法改性技术
废纸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
中高浓度纸浆少污染漂白方法与装置
晨鸣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
华泰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
泰格林纸国家级技术中心
泉林纸业国家级技术中心

(10)空间记忆与情境重构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目的
    二、选题范围与主要概念阐释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社会维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价值导向
    第一节 源于乡愁的文化记忆
        一、乡愁记忆的文化属性
        (一)乡愁记忆与乡愁文化
        (二)乡愁记忆的隐喻价值
        二、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内涵与表征
        (一)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传统中国乡愁文化的情感表征
        三、当代江南乡愁文化发生的多维视角
        (一)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现代性源流
        (二)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全球化语境
        (三)当代江南乡愁文化的地方性因素
    第二节 文化记忆理论与当代江南村镇空间记忆的建构
        一、文化记忆理论研究的兴起及视角
        (一)记忆研究的兴起
        (二)文化记忆理论视角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意义
        (一)江南村镇空间作为回忆文化的激活器
        (二)江南村镇空间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
        三、当代江南村镇文化记忆建构的价值取向
        (一)天人合一:江南村镇文化价值重塑的思想之本
        (二)文化认同:江南村镇文化价值重塑的内在力量
    第三节 文化记忆与景观情境之间融合共生的互动关系
        一、文化记忆与村镇空间的情境映射机制
        (一)文化记忆影响着景观情境的空间属性
        (二)景观情境与文化记忆是一个相互映射的共生系统
        二、文化记忆导向下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目标与评价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目标定位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目标实现路径和评价标准
        三、文化记忆导向下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系统架构
        (一)社会责任: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二)融合共生: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策略系统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时空维度:传统江南村镇文化景观多元融合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江南传统村镇空间形态的影响
        一、地形地貌是成就江南村镇水乡格局的核心要素
        (一)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决定了江南村镇聚落择址的多态性
        (二)水岸互生是平衡江南动态变迁的内在要因
        二、运河贯通是维系江南村镇聚落兴衰的人工智慧
        (一)江南运河的疏浚沟通为江南村镇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大运河成为维系江南区域与国家命脉的重要枢纽
        三、水乡生态是影响江南农业景观变迁的重要条件
        (一)江南“塘浦圩田”农业景观的形成
        (二)江南水乡生态与审美观念变迁的依存关系
    第二节 社会环境对江南传统村镇景观形态的影响
        一、早期工业化与江南市镇
        (一)世界经济史大背景中的江南早期工业化
        (二)活跃繁荣市镇网络下的江南村镇
        二、传统工匠技术与江南老行当
        (一)传统工匠:江南产业技术理论的学科化
        (二)百业寻踪:江南老行当里蕴含的记忆密码
        三、集社合一的水乡市镇
        (一)宏观视野下城乡交融的江南社会
        (二)微观视角下集社结合的江南茶馆
    第三节 文化观念对江南传统村镇景观形态的影响
        一、江南文化之源的学理性依据
        (一)江南文化的原始发生与溯源
        (三)江南文化的审美诗性与通达精神
        二、影响传统江南村镇环境生态观生成的多元要素
        (一)多元互补思想观念下的江南村镇环境生态观
        (二)自给自足经济社会背景下的江南村镇环境生态观
        三、信仰习俗交融共生的江南村镇文化生态格局
        (一)江南民间信仰互动制衡的内外力量
        (二)习俗与信仰和谐统一的村落共同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媒介维度:江南村镇文化记忆与景观语言符号的设计转换
    第一节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选择与转换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类型选择
        (一)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选择原则
        (二)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转换设计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转换设计的思维过程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符号的系统分类
    第二节 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物质符号系统
        一、点空间: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基本单位
        (一)传统江南村镇建筑形制及语言溯源
        (二)江南水乡古镇公共区域主要节点景观
        二、线空间: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构成秩序
        (一)村镇结构演化规律
        (二)河街线性空间组合秩序
        三、面空间:传统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平面组织
        (一)传统江南民居院落平面组合类型
        (二)传统江南村镇建筑立面结构要素
        (三)传统江南村镇区域网络系统
    第三节 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语言非物质符号系统
        一、意象系统与指示性景观语言符号
        (一)从心理认知地图到江南村镇文化景观导览地图
        (二)文化记忆导向下当代乌镇景观语言符号系统的建构
        二、文本系统与象征性景观语言符号
        (一)衷情江南耕读文化的园林造景
        (二)文字、图像中隐含的景观语言符号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在景观中的应用
        三、仪式系统与体验性景观语言符号
        (一)诗意雅致的视觉体验
        (二)悠扬婉转的听觉体验
        (三)水晶晶的触觉与生活体验
        (四)江南美食的嗅觉与味觉体验
        (五)综合的感知与整体的体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功能维度: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情境重构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的设计策略
        一、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融合共生”系统的关联因素
        (一)记忆客体:“融合共生”的江南村镇景观空间
        (二)记忆主体:“融合共生”的乡建文化共同体
        二、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系统的情境重构策略
        (一)关联类比式:生态型景观的情理互通
        (二)语境约定式:产业型景观的情景互融
        (三)象征隐喻式:生活型景观的情境互生
    第二节 关联类比式:生态型景观的情理互通
        一、乡土景观与乡村基质的关联策略
        (一)乡土景观的自然生长
        (二)乡土建筑的跨时空链接
        二、文化景观与文脉原型的类比策略
        (一)文化原型保护
        (二)地域原型抽象
        (三)文脉类型转换
    第三节 语境约定式:产业型景观的情景互融
        一、当代江南村镇产业景观的结构转型与拓展
        (一)江南村镇产业景观结构的转型
        (二)江南城镇化关联空间的拓展
        二、现代农业景观文科融合的赋能策略
        (一)农业景观人文化
        (二)农业生态智能化
        (三)关联机制系统化
        (四)产业空间整合化
        三、工业遗存景观穿越时空的语境策略
        (一)传统工坊交互式语境
        (二)工业文化创意式语境
        (三)乡土技艺博物馆探究式语境
    第四节 象征隐喻式:生活型景观的情境互生
        一、乡愁时空:江南村镇空间记忆的唤醒策略
        (一)乡:乡愁文化记忆的物质性
        (二)愁:乡愁文化记忆的情感性
        (三)时:乡愁文化记忆的历时性
        (四)空:乡愁文化记忆的共时性
        二、回归日常:当代江南村镇生活型景观情境的互生策略
        (一)从物境到心境:典型江南村镇的“慢生活”模式
        (二)从乡情到乡恋:回归日常生活的“乡村民宿+”模式
        (三)从形式功能到人文精神:作为象征性景观的“乡村节庆”模式
        (四)从原生到腾飞:跨界融合的“校地协同”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设计项目——昆山钞票纸厂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科学发展——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轻国际发展创新之路[J]. 苑木青. 造纸信息, 2019(03)
  • [2]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D]. 孙跃杰. 天津大学, 2016(11)
  • [3]图片纪实[J]. 郝永涛. 中华纸业, 2012(20)
  • [4]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 董赤. 东北师范大学, 2010(11)
  • [5]中国制浆造纸工业六十年60个第一[J]. 本刊采编部. 中华纸业, 2009(21)
  • [6]全国最新工程咨询单位名录[J]. 中咨协会业务协调部. 中国工程咨询, 2009(Z1)
  • [7]建国六十周年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J]. 郝永涛. 中华纸业, 2009(13)
  • [8]中国轻工业上海设计院设计项目——昆山钞票纸厂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J]. 吴谦. 造纸信息, 2001(01)
  • [9]中国造纸工业五十年回顾(续)[J]. 赵叔浙. 中华纸业, 1999(06)
  • [10]空间记忆与情境重构 ——当代江南村镇文化景观设计研究[D]. 汪瑞霞.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6)

标签:;  ;  ;  ;  ;  

中国轻工上海设计院-昆山纸币厂设计项目荣获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