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山水电站大坝基础注浆效果综合分析

大朝山水电站大坝基础注浆效果综合分析

一、大朝山水电站坝基灌浆效果综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德强,孙兴伟,王敬勇,罗文,陈亮[1](2020)在《西藏DG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地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坝基岩体的物理特性及质量提出了DG水电站帷幕灌浆各项技术参数[1],通过单位注浆量与帷幕线地质条件准确的对应性分析,并在灌浆实施中对帷幕灌浆参数的适时合理的动态调整。经对采用压水试验、声波测试、钻孔全息图像和声波CT测试等物探手段进行了检查分析,证明帷幕灌浆达到了预期目的。建议坝肩绕坝渗流观测孔在水库蓄水前投入观测,以便对坝基渗透及帷幕灌浆提供进一步分析、评价的依据。

王非恒[2](2020)在《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水库坝基破碎带灌浆效果研究》文中认为西乌盖沟水库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41.4m,该坝坝基岩石中遍布节理裂隙破碎带,导致坝基渗漏量大且地基性状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水库蓄水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解决破碎带渗漏难题,采用了水泥灌浆措施。为了科学、准确、全面地对灌浆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在总结分析勘查成果和灌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超声波波速和透水率指标的对比研究,开展了破碎带指标对比分析、加固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可灌性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灌浆前坝基破碎带声波值较小,声波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小值区间。破碎带工程地质分类为Ⅳ1类,结构面发育。破碎带岩体透水率分布不均匀,主要为中等透水性。透水率分布整体呈随深度减小的规律。灌浆后破碎带声波值较高,声波分布较均匀,主要分布在大值区间。破碎带工程地质分类为Ⅲ1类,结构面一般发育。破碎带岩体透水率分布较均匀,主要为微透水性。(2)灌浆后坝基破碎带声波波速提高显着,灌后平均波速较灌前值提高23.8%,大值波速的测点较灌前增加10%~30%,小值波速的测点较灌前减少20%~35%。破碎带岩体类别由Ⅳ1类增强为Ⅲ1类。灌浆后破碎带岩体的透水率值下降幅度显着,透水率均降至1Lu以下,破碎带岩体不透水性提高,岩体渗透性由中等透水性增强为微透水性。(3)水泥灌浆效果与裂隙充填物性质和裂隙张开度相关性大。石英填充裂隙、填充物较少的裂隙、无泥质填充裂隙或张开度较大裂隙灌浆效果好。泥质填充裂隙或张开度较小的裂隙,灌浆难度较大,灌浆效果一般。(4)通过模型拟合,推导出单位水泥注入量与透水率正相关性公式,与完整性系数负相关性公式,为设计人员在项目前期进行坝址比选、坝型选择、地基处理、灌浆可行性评估和工程量预估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杨友娴[3](2020)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作为近年来坝工建设的重点,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但是相较于其他坝型,心墙坝的工艺更加特殊与复杂,各方面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就使得心墙坝在建设过程中更易受到影响,存在着诸多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给进度管理增加了许多难度。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将传统的施工进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与BIM技术相结合,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科学调控风险,进而提升整体的进度管理水平。针对BIM技术现阶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以某心墙坝工程为例,论述BIM技术如何实现进度的动态管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成果如下:(1)根据进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编制进度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以某工程为例,得到计划工期1351天;应用PERT法进行优化,得到最大工期范围55%对应的天数为608至2094天;针对现阶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总结BIM应用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进度管理的实用价值,阐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重要意义,奠定理论基础;提出现阶段BIM在施工进度管理应用中存在的些许不足,为下文指明研究方向;(2)对于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对风险进行权重计算,得到风险影响水平排序,分析得出技术风险对进度的影响最大,质量风险次之;进行风险评级及责任人划分,对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人员因素分析,人员管理结合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原理,提高人员管理的科学性以及高效性;(3)基于BIM的进度动态管理研究,首先建立风险-工期模型进行实际工期预测,采用三种经济学数学模型进行实际工期预估计算;进而研究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架构,说明如何实现进度的动态管理,包括:BIM技术实现施工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流程,实施框架和动态调整分析。通过研究,将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转化为该因素下可能导致的延误工期,由此项目能够预估各种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而对进度动态调控,提高进度计划的可靠性;(4)应用BIM对工程实例进行建模分析。在BIM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进度管理、进度优化和动态调控分析,并结合人员因素与HSE管理,分析排查风险,确保人员施工环境等安全;希望通过应用BIM技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致力于实现基于BIM的智慧施工进度管理。

望雪[4](2019)在《澜沧江梯级水电开发对沉积物营养盐扩散通量及反硝化速率的影响》文中认为澜沧江流域梯级电站的建设改变了原河流水文及物质输移过程,不同河段沉积物间隙水氮盐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亟待明确。本文选取澜沧江(云南境内)干流自然河道与梯级水库段为研究对象,监测了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及环境因子,分析了氮盐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与影响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反硝化速率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澜沧江不同河段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与NO3-N空间差异显着,18年冬季NO3-N含量自然河道段显着高于水库段,NH4-N含量水库段显着高于自然河道段。在各水库垂向上沉积物间隙水NH4-N浓度较高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上覆水NH4-N浓度较低;NO3-N浓度在间隙水中较低,在上覆水中浓度较高。(2)水库段表层沉积物上覆水DO含量沿程降低且电导率在冬季自然河道高于水库段。自然河段表层沉积物温度低于水库段,在水库内温度随着深度增加先减小后增高。ORP在自然河段为弱氧化态至弱还原态的过渡状态,水库内呈弱还原态至还原态,垂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还原环境增强,沉积物处于中性弱碱性环境。(3)梯级水库段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H4-N与pH值、ORP和Temp显着负相关,TN与ORP和pH值显着负相关。NH4-N由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沉积物为“源”;NO3-N由上覆水向间隙水扩散,沉积物为“汇”。自然河道段pH值为氨氮和硝氮扩散通量主要影响因子,梯级水库段则为ORP和SpCond。(4)水库段微生物ACE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自然河段,水库内群落多样性更高,流域夏季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冬季。自然河道段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水库段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自然河段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水库段优势菌属为不动杆菌属和微小杆菌属。自然河道段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很高,SpCond和Temp是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最主要影响因子(P<0.01)。(5)澜沧江沉积物不同河段的反硝化速率具有差异,上游自然河段反硝化速率更高,水库段内小湾样点反硝化速率远高于其他水库,在各库内反硝化速率均在表层沉积物中较低,在垂向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沉积物中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为amoA>napA>nirS>nirK>nosZ,amoA和napA与其它基因在数量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表层沉积物中amoA基因丰度与ORP显着负相关,与Temp显着正相关;napA基因丰度与NO3-N和温度显着正相关;nirK基因丰度与NO3-N极显着正相关。

张俊[5](2017)在《爆破振动对水泥灌浆帷幕的影响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清洁能源,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成国民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爆破作为岩体开挖、混凝土拆除的主要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施工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逐步提高,爆破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引起施工人员的关注。工程中,灌浆帷幕的安全性往往是制约爆破施工的关键因素,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爆破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对灌浆帷幕附近的爆破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又显现出保守性,对爆破作业制约较大,影响施工进度。鉴于爆破施工的普遍应用,全面分析爆破振动对灌浆帷幕的影响机理,完善现有灌浆帷幕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逐步凸显。本文以水电站扩机工程为背景,研究爆破振动对水泥灌浆帷幕影响机理,探讨水泥灌浆帷幕的爆破安全判据,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岩体灌浆后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岩体中的裂隙被浆液充填固结,其力学特性将得到改善。岩体的变形模量,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刚度等都和岩体中的声波波速密切相关,根据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和声波波速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再结合目前的资料,岩体灌浆后,声波波速提高6%~20%,动弹性模量提高9%~16%,结构面粘聚力提高11%~54%,刚度提升最为显着,能达到200%以上。(2)运用波动理论,研究了应力波在介质界面上的透、反射效应,确定了灌浆岩体结构面上的应力状态。引入摩尔-库伦强度准则,计算了岩体灌浆后的允许安全振动速度,结果表明灌浆后临界安全振动速度达到了 12cm/S。计算结果说明灌浆岩体的抗震性能有明显的提升。(3)应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以实际工程为原型,分析灌浆帷幕的爆破振动响应。基岩为软岩时,帷幕振速的峰值最大。各种基岩条件下,坝基段帷幕的振动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岸坡内部的帷幕振速不满足此规律。基岩为硬岩时,帷幕的拉应力最大。在天然状态,岸坡内部帷幕顶部已经有一定的拉应力,爆破振动传播到该处后,动拉应力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坝基段帷幕未受扰动时处于受压的状态,对动拉应力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来说要安全些。帷幕振动速度超过1Ocm/s时,最大拉应力仍低于帷幕的抗拉强度。对于岸坡内部的帷幕,可以选择灌浆廊道的底板来控制整个帷幕的振动速度,但对于坝基段的帷幕,廊道底板的振速小于帷幕的振速。(4)基于上述研究,分别提出基于理论分析的灌浆帷幕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和基于理数值模拟的安全判据,结合工程实践中使用的安全判据,再综合考虑灌浆帷幕的安全性和施工进度,提出建议的帷幕允许振动速度。帷幕灌注质量较高时,坝基段廊道的振动速度不宜超过5cm/s,岸坡内部灌浆平洞的振动速度不宜超过8cm/s。论文研究成果对认识灌浆帷幕受爆破振动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减少和防止因工程作用引起的损失具有应用价值。

彭仕雄[6](2016)在《高重力坝坝基固结灌浆验收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重力坝坝基固结灌浆的验收标准直接关系到大坝的稳定和安全,各个工程都有其特殊性;针对高重力坝对各类地基的要求不同,本文以官地水电站大坝坝基固结灌浆的实际情况为例,结合我国已有部分工程大坝坝基固结灌浆验收标准,提出了高重力坝坝基固结灌浆验收标准拟定原则应考虑不同岩类和开挖爆破的影响,主要以声波波速作为评判标准;形成了官地电站高混凝土重力坝坝基固结灌浆的验收标准,并在工程中成功运用,可供其他工程参考。

王自高[7](2015)在《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文中提出第四纪大型松散堆积体是一种成因多样、组分复杂、结构无序、土石混杂堆积的特殊地质体,与岩(土)体相比,构成堆积体的物质成分变异性很大,且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其衍生地质灾害具有多发性、复发性和随机性特点,受到了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新的重要研究对象。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区河谷地带地质灾害发育,大型堆积体分布广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包括水利水电资源开发、矿山开采、交通建设等)越来越强烈,其强度已超过国内、外其他地区,与堆积体相关的工程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是工程开发建设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对西南地区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稳定性及其成灾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具有探索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探索西南山区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灾害问题及其预防治理措施,作者先后参与了20几个涉及大型堆积体问题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及堆积体稳定性专题研究工作,参与了野外地质调查、现场试验、成果审核、处理方案评审及堆积体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作。同时,结合研究课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大型堆积体分类研究。结合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征对堆积体进行系统分类。(2)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结合西南地区河谷堆积体发育分布特征,对堆积体的成因机制及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3)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研究。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实验手段与方法、以及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与分析。(4)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包括堆积体界面形态、物质构成、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及强度特征等。(5)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研究。包括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失稳模式及堆积体变形的时空效应等。(6)大型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研究。包括堆积体稳定性特征、堆积体工程边坡稳定、库岸再造稳定、地基稳定分析评价及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等。研究紧密结合西南地质环境特征及深切河谷地区水电工程建设实际,以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为基础,以工程地质勘察及试验研究为手段,以大型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为核心,以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分析为主线,依托已建、在建或正在进行前期勘测设计的大型水电工程,对20几个典型的大型堆积体工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来研究大型堆积体在工程建设活动(如工程开挖、地基处理、水库蓄水等)条件下的变形稳定性、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及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对30余项西南河谷地带大型堆积体专题研究资料、150余项技术文献资料和相关规程规范及学术交流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空间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分析、勘察技术方法、工程地质特性、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分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近年来西南地区水电工程(包括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及水库工程)典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处理措施及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提出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建议。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和总结,取得了具有一定理论创新,并能指导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与试验、变形稳定性分析及进行有效工程处理的经验方法和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西南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堆积体地质特征,按堆积体要素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粒度组成、结构特征及空间形态特征等进行的工程地质分类,并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简明实用、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首次提出了河谷型大型堆积体三级分类及基于稳定性评价为基础的工程地质综合分类方案。(2)结合对西南地区河谷堆积体空间发育分布规律及动力地质作用的分析与总结,首次提出了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灾变成因、多期成因及混合成因机理与时空演化特征。(3)基于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与试验的实例总结与分析,提出了水电工程不同设计阶段及不同成因大型堆积体勘察技术要求,以及“3S”等新技术为指导,地质测绘为基础,工程物探为辅助,工程勘探为重点,试验研究为支撑、各种手段相互验证”的综合勘察技术方法。(4)对不同成因大型堆积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及渗透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堆积体物质成分多样性、结构特征不均一性、力学性质差异性及材料介质非连续性等土石混合堆积物特点,提出了堆积体物理力参数选取的综合比较分析方法及典型堆积体抗剪参数参考值,并分析和探讨了堆积体强度特征。(5)在总结不同成因的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开挖牵引型、加载推移型、库水作用型、暴雨渗透型、地震促发型、洪水冲刷型及综合诱导型”等七种大型堆积体诱发变形失稳的基本模式,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提出了堆积体变形空间效应与时间效应。(6)对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数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堆积体具有天然稳定性、潜在不稳定性、动态稳定性及空间稳定性特征;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堆积体工程边坡、库岸再造及地基稳定的安全控制标准及分析评价方法;同时,结合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探讨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措施。本文研究成果不仅对西南山区河谷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矿山工程建设中大型堆积体的勘察、设计、治理与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西北乃至东南亚目前正在开发或即将开工建设的大量类似工程也具有参考或借鉴价值。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更具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

蔡明,张冀[8](2012)在《大朝山水电站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坝基扬压力是重力坝的一个重要监测项目,通过对大朝山水电站坝基扬压力测孔监测数据的简要分析,对大坝的抗滑能力及正常运行进行了初步评估。

郭迎旗[9](2005)在《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碾压混凝土坝是将混凝土坝结构和材料与土石坝施工方法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在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高寒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结合甘肃省黑河上的龙首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实践,通过施工的原形试验,对在夏季酷热、冬季严寒、蒸发量大的高海拔地区的碾压混凝土坝原材料性能、施工配合比、施工工艺技术和温控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碾压混凝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碾压混凝土原材料并研究其性能,使其满足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的性能要求。由于高寒地区一般气候条件恶劣,再加上蒸发量大,季节变化对混凝土的适应性要求较高,合理的配合比,对提高碾压混凝土坝的抗裂、防渗和抗冻性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寒地区气温变幅较大,温度荷载在坝体应力分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特别是冬季温度降低幅度较大,易产生贯穿性裂缝,影响碾压混凝土坝的耐久性。因此,为了防止碾压混凝土坝在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温度裂缝,必须考虑抗裂措施。高寒地区蒸发量往往较大,加快了碾压混凝土的凝固,影响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采用有效的施工工艺,满足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的性能要求。 本文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从材料本身上可以满足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的强度、抗裂、抗侵蚀等性能要求;掺用合适的外加剂对提高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及耐久性有重大影响;根据施工环境条件,进行碾压混凝土VC值的动态控制,从拌制、运输、入仓、仓面作业等工序上提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适应了高寒地区的气候条件,保证了碾压混凝土的质量;采取适宜的保护和温控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和控制碾压混凝土坝裂缝的发生和发展。

王昆,杜世民[10](2004)在《大朝山电站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成功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介绍大朝山水电站枢纽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针对坝扯、地下洞室群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采取的对策及处理措施。同时介绍在大朝山水电站工程地质工作中,采用的一些方法、理论及取得的经验,经施工开挖的检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大朝山水电站坝基灌浆效果综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朝山水电站坝基灌浆效果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DG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地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2 坝基帷幕灌浆设计[5]
    2.1 帷幕灌浆孔布置
    2.2 帷幕灌浆技术要求
        2.2.1 帷幕灌浆试验
        2.2.2 施工程序
3 帷幕灌浆成果地质分析
    3.1 帷幕灌浆成果
    3.2 帷幕灌浆地质分析
4 帷幕灌浆物探成果
    4.1 帷幕灌浆质量检查设计要求
    4.2 帷幕灌浆质量检查成果
    4.3 检查孔全景图像
    4.4 检查孔声波及CT检测成果
5 结 语

(2)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水库坝基破碎带灌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灌浆效果检测研究进展
        1.2.2 超声波检测研究进展
        1.2.3 压水试验检测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流域水文概况
    2.3 地形地貌
    2.4 地层岩性
    2.5 地质构造与地震
        2.5.1 地质构造
        2.5.2 新构造与地震
3 超声波检测方法与压水试验
    3.1 超声波检测方法
        3.1.1 试验概况
        3.1.2 岩体特性与弹性波的传播
        3.1.3 岩体波速检测和计算应用
        3.1.4 检测方案布置
    3.2 压水试验
        3.2.1 试验概况
        3.2.2 试验设备
        3.2.3 试验钻孔要求及布置
        3.2.4 试验压力选取
        3.2.5 试验类型和过程控制
        3.2.6 灌浆方法及流程
4 坝基破碎带检测与分析
    4.1 灌浆前超声波检测
    4.2 灌浆前透水率检测
        4.2.1 勘查期透水率分布
        4.2.2 施工期透水率分布
    4.3 灌浆后检测分析
        4.3.1 超声波检测分析
        4.3.2 透水率检测分析
    4.4 小结
5 灌浆效果对比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
    5.1 灌浆效果对比研究
        5.1.1 超声波检测对比研究
        5.1.2 透水率对比研究
    5.2 灌浆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5.3 可灌性预测模型
        5.3.1 透水率预测模型
        5.3.2 完整性系数预测模型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进度管理
        1.2.2 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1.2.3 BIM技术研究进展
        1.2.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与BIM
    2.1 施工进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2.1.1 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
        2.1.2 工期优化常见情况
        2.1.3 工期优化的方法
    2.2 进度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实例应用
        2.2.1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2.2.2 施工节点安排
        2.2.3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2.2.4 PERT法进行进度优化
    2.3 BIM分析
        2.3.1 BIM技术应用分析
        2.3.2 BIM应用的实用价值
    2.4 目前BIM在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影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的风险因素研究
    3.1 风险管理
        3.1.1 风险管理体系
        3.1.2 风险管理的方法
    3.2 影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的因素分析
        3.2.1 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分析
        3.2.2 确立风险因素管控系统
    3.3 风险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
        3.3.1 风险定性分析
        3.3.2 风险定量分析
        3.3.3 评价风险等级
        3.3.4 风险应对举措
    3.4 影响施工进度的人员因素
        3.4.1 人员管理与多学科原理结合
        3.4.2 加强人员管理的举措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BIM的进度动态管理研究
    4.1 工程项目的风险—工期模型
        4.1.1 考虑风险作用的风险—工期模型
        4.1.2 考虑风险持续性作用的风险—工期模型
        4.1.3 生产函数模型下的风险—工期模型
        4.1.4 模型的工程实例应用
    4.2 基于BIM的施工进度动态管理架构
        4.2.1 BIM实现进度管理的方法和流程
        4.2.2 施工进度动态管理BIM实施框架
        4.2.3 基于BIM进度管理实施框架的动态调整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BIM在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案例
    5.1 工程项目情况
        5.1.1 某心墙坝工程的概况信息
        5.1.2 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
    5.2 BIM模型的建立
        5.2.1 地形模型
        5.2.2 大坝主体建模
        5.2.3 Project编制施工进度
        5.2.4 土石坝4D模型
    5.3 基于BIM的进度优化及动态调控
    5.4 基于BIM模型的施工进度管理分析
        5.4.1 结合BIM模型进行人员分析
        5.4.2 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施工管理智慧化发展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澜沧江梯级水电开发对沉积物营养盐扩散通量及反硝化速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澜沧江流域自然环境与水电站建设现状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河湖水-沉积物界面氮素交换研究进展
        1.2.2 沉积物氮循环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
        1.2.3 水库建设对沉积物氮形态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野外调查与监测
        2.1.1 样点布设
        2.1.2 样品采集方法
        2.1.3 分析测试方法
    2.2 沉积物微生物高通量测序
        2.2.1 沉积物微生物DNA提取
        2.2.2 16s rRNA基因PCR扩增
        2.2.3 反硝化功能基因测定
    2.3 数据分析方法
        2.3.1 沉积物释放通量计算方法
        2.3.2 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2.3.3 沉积物反硝化基因拷贝数计算方法
第3章 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及环境因子时空变化
    3.1 前言
    3.2 澜沧江表层沉积物氮营养盐时空变化特征
        3.2.1 各形态氮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
        3.2.2 各形态氮营养盐季节分布特征
    3.3 澜沧江表层沉积物理化因子时空变化特征
        3.3.1 DO时空分布
        3.3.2 pH值时空分布
        3.3.3 Temp时空分布
        3.3.4 SpCond时空分布
        3.3.5 ORP时空分布
    3.4 讨论
        3.4.1 不同河段沉积物间隙水各形态氮差异分析
        3.4.2 不同河段沉积物间隙水各形态氮与理化因子相关性
    3.5 小结
第4章 间隙水-上覆水氮营养盐特征及扩散通量
    4.1 前言
    4.2 上覆水-间隙水氮盐分布特征
        4.2.1 各形态营养盐空间分布
        4.2.2 各形态营养盐季节分布
    4.3 澜沧江沉积物营养盐扩散通量
    4.4 澜沧江沉积物理化因子分布特征
        4.4.1 ORP垂向分布特征
        4.4.2 pH值垂向分布特征
        4.4.3 Temp垂向分布特征
    4.5 上覆水-间隙水营养盐扩散通量影响因素
    4.6 小结
第5章 澜沧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5.1 前言
    5.2 澜沧江不同河段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规律
        5.2.1 门水平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5.2.2 属水平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5.3 澜沧江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时空分布规律
    5.4 澜沧江不同河段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因子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沉积物反硝化速率与微生物关系研究
    6.1 前言
    6.2 试验方案
        6.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6.2.2 实验方法
    6.3 不同河段沉积物反硝化速率特征
        6.3.1 流域沿程反硝化速率
        6.3.2 水库内垂向反硝化速率差异
    6.4 澜沧江沉积物反硝化功能基因特征
        6.4.1 不同河段反硝化功能基因特征
        6.4.2 水库垂向反硝化功能基因特征
    6.5 讨论
        6.5.1 流域功能基因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6.5.2 流域功能基因对反硝化速率的影响分析
    6.6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研究

(5)爆破振动对水泥灌浆帷幕的影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
        1.2.1 水泥灌浆岩体的力学特性
        1.2.2 应力波在水泥灌浆岩体中的传播规律
        1.2.3 爆破荷载作用下灌浆帷幕的破坏机理
        1.2.4 灌浆帷幕的爆破安全判据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第二章 爆破振动作用下灌浆帷幕的破坏机理
    2.1 爆破振动效应
        2.1.1 爆破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
        2.1.2 水利水电工程中爆破振动的有害效应
        2.1.3 爆破振动的传播与衰减规律
    2.2 帷幕灌浆施工
        2.2.1 水泥浆液的性质
        2.2.2 灌浆帷幕的防渗标准和灌浆压力
        2.2.3 灌浆质量检查
    2.3 水泥灌浆岩体的特性
        2.3.1 岩体灌浆后的变形特征
        2.3.2 岩体灌浆后的强度
        2.3.3 岩体结构面灌浆后的刚度
    2.4 灌浆帷幕的破坏机理
        2.4.1 应力波在介质界面处的传播
        2.4.2 灌浆帷幕的剪切破坏
        2.4.3 灌浆帷幕的拉伸破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灌浆帷幕的爆破振动响应数值模拟
    3.1 坝基灌浆帷幕的振动响应
        3.1.1 模型和参数
        3.1.2 灌浆帷幕的振动响应特性
    3.2 岸坡帷幕振动响应
        3.2.1 模型和参数
        3.2.2 灌浆帷幕的振动响应特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灌浆帷幕的爆破安全判据
    4.1 基于理论分析的帷幕振动安全标准
    4.2 基于数值模拟的帷幕振动安全标准
    4.3 工程实践中采用的安全控制标准
    4.4 建议的灌浆帷幕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4.4.1 坝基段灌浆帷幕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4.4.2 岸坡内部灌浆帷幕的爆破振动安全判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堆积体成因与分类
        1.2.2 堆积体综合勘察技术
        1.2.3 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1.2.4 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
        1.2.5 堆积体稳定性分析
        1.2.6 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
    2.1 西南地质环境特征
    2.2 堆积体要素分类
        2.2.1 规模大小分类
        2.2.2 形成时间分类
        2.2.3 成因类型分类
        2.2.4 结构特征分类
        2.2.5 物质组成分类
        2.2.6 稳定状态分类
        2.2.7 堆积地点分类
        2.2.8 动力成因分类
        2.2.9 动力地质作用类型分类
    2.3 工程地质分类
        2.3.1 按粒度组成分类
        2.3.2 按结构特征分类
        2.3.3 按空间形态特征分类
    2.4 工程地质综合分类
第3章 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1 堆积体空间发育分布特征
        3.1.1 河谷堆积
        3.1.2 断裂活动带堆积
        3.1.3 特殊岩性组合堆积
    3.2 大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2.1 动力地质作用分析
        3.2.2 大型堆积体综合成因分析
        3.2.3 大型堆积体时空演化特征
    3.3 典型堆积体成因机制分析
        3.3.1 河流深厚覆盖层(堆积体)
        3.3.2 大型冰水堆积体
        3.3.3 大型混合堆积体
第4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勘察与试验研究
    4.1 地质勘察内容与要求
        4.1.1 不同设计阶段堆积体勘察要求
        4.1.2 不同成因堆积体勘察要求
        4.1.3 不同地点堆积体勘察要求
    4.2 地质勘察技术手段与方法
        4.2.1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4.2.2 工程地质勘探
        4.2.3 工程物探
        4.2.4 3S技术
        4.2.5 综合勘察技术
    4.3 大型堆积体试验研究
        4.3.1 试验内容与要求
        4.3.2 工程实例分析
    4.4 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经验总结
第5章 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5.1 堆积体界面特征
        5.1.1 堆积体界面形态特征
        5.1.2 堆积体界面结构特征
    5.2 堆积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5.2.1 不同成因堆积体
        5.2.2 不同地点堆积体
        5.2.3 典型堆积体物质组成与结构特征
    5.3 堆积体物理力学特性
        5.3.1 物理力学特性参数
        5.3.2 堆积体渗透特性
        5.3.3 物理力学参数分析与选择
        5.3.4 工程实例分析
    5.4 堆积体强度特征
        5.4.1 堆积体强度影响因数分析
        5.4.2 堆积体剪切强度特征
        5.4.3 堆积体动力强度特征
第6章 大型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研究
    6.1 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6.1.1 堆积体变形特征与失稳模式
        6.1.2 典型堆积体变形特征与诱发机理分析
        6.1.3 大型堆积体变形的时空效应
    6.2 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分析
        6.2.1 堆积体稳定性影响因素
        6.2.2 堆积体稳定性特征
        6.2.3 堆积体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
        6.2.4 堆积体水库岸坡稳定性分析
        6.2.5 堆积体地基稳定性分析
    6.3 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探讨
        6.3.1.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成灾特点及危害
        6.3.2 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大朝山水电站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工程及地质概况
2 坝基扬压力监测系统简介
3 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分析
    3.1 右岸进水口坝段
    3.2 上游基础廊道
    3.3 下游基础廊道
4 结 语

(9)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1.1 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
    1.2 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碾压混凝土坝技术综述
    2.1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要点
    2.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要点
    2.3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发展趋势
3 碾压混凝土原材料性能研究
    3.1 原材料选择
    3.2 砂石骨料生产
    3.3 原材料性能研究
4 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研究
    4.1 碾压混凝土设计性能要求
    4.2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3 碾压混凝土现场试验研究
5 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5.1 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研究
    5.2 特殊季节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5.3 碾压混凝土温控技术研究
    5.4 碾压混凝土质量检测
6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大朝山水电站坝基灌浆效果综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DG水电站帷幕灌浆工程地质分析[J]. 张德强,孙兴伟,王敬勇,罗文,陈亮. 水电与新能源, 2020(11)
  • [2]基于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水库坝基破碎带灌浆效果研究[D]. 王非恒.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3]沥青混凝土心墙坝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 杨友娴.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澜沧江梯级水电开发对沉积物营养盐扩散通量及反硝化速率的影响[D]. 望雪. 湖北工业大学, 2019(08)
  • [5]爆破振动对水泥灌浆帷幕的影响机理研究[D]. 张俊. 武汉大学, 2017(06)
  • [6]高重力坝坝基固结灌浆验收标准研究[A]. 彭仕雄. 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7]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 王自高.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4)
  • [8]大朝山水电站坝基扬压力监测资料分析[J]. 蔡明,张冀. 云南水力发电, 2012(04)
  • [9]高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研究[D]. 郭迎旗. 西安理工大学, 2005(03)
  • [10]大朝山电站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成功处理[J]. 王昆,杜世民. 云南水力发电, 2004(02)

标签:;  ;  ;  ;  ;  

大朝山水电站大坝基础注浆效果综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