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英语教学中语篇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殷贺楠[1](2021)在《高中生语篇分析能力与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
李泓秀[2](2021)在《初中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初班为例》文中指出
聂晓琴[3](2021)在《高中生英语作文中语篇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
杨红岩[4](2021)在《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标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作为基本技能之一,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就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而言,整体的写作教学现状不甚理想。很多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内容空洞,逻辑不清,语言表达单一,语言表达错误等问题。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只注重写作结果,忽视写作过程。长此以往,这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难以提高写作水平。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与写作话题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从而建立清晰的文章逻辑结构。语块是具有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多词组合,它能够以整体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易于识记和提取。为此,本研究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和知识可视化理论,将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以探索其在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有效性。研究持续了一个学期,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使用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有什么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对哪种层次的学生(高,中,低)影响最大?3.学生对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持何种态度?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某县某中学九年级15班和16班这两个平行班,15班为对照班,16班为实验班。两个班的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进度一致,实验班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而对照班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包括作文测试与文本分析以及调查问卷。实验前,笔者用spss软件对这两个班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班的写作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同时,对这两个班进行前期问卷调查,以了解实验前这两个班学生的写作现状、写作态度以及对思维导图和语块的了解程度。实验后,笔者对这两个班进行作文测试,收集这两个班的作文文本,并在实验班进行后期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后实验班学生作文篇幅增长显着,而对照班增长不明显。这表明使用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其语言产出能力有所提高;实验前实验班的语篇衔接语块均值和对照班的语篇衔接语块均值相差仅0.11,但是实验后实验班的语篇衔接语块均值比对照班的语篇衔接语块均值高2.54,表明这种教学方式使文章的逻辑连贯性有所增强。学生能够使用语篇衔接语块,其语言组织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实验后实验班的语块总数均值比对照班提高明显,多样语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度。学生使用复杂多样化语言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实验后实验班学生作文文本中语块使用准确率比对照班高17.18%,表明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率得到了提高。实验后实验班的平均写作成绩比对照班高1.82。这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有所提高。2.实验后实验班三种层次的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中分组学生的作文篇幅增幅最大,文章逻辑连贯性增强最为明显,语言表达的丰富度提高最显着,其写作成绩提高幅度最大。这表明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对中分组学生的影响最大。3.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持满意和认可的态度。该研究结果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未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
闫月荣[5](2021)在《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不应该只被视为是一种为了学习语法、词汇的利用工具,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为了获取新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它与语言学习的目的相吻合。同样对于英语学习来说,阅读可谓是重中之重。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英语阅读不论是在英语教学中还是英语测试中都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根据《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所划分的阅读技能目标,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浏览查阅英文诗歌散文、报纸期刊、国外名着以及英文说明书等非专业性的英文阅读材料并能抓住其基本文意;找出或获取文本中心思想、作者写作意图、观点或态度的相关信息;能根据语篇情境、上下文意、构词法以及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含义;能够分析篇章层次,理解关键从句,理清事件情节发展和预测可能发生的结局。此外,学生还需要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激发阅读热情,最终提升英语阅读能力。而目前大部分传统的英语阅读授课模式过于强调对英语学科基础知识的讲解,缺乏对上述英语阅读技能目标的实现更仔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而Halliday的以语篇为依托的词汇衔接理论侧重培养学习者的篇章衔接意识,它不仅关注字词句等基础语言单位的衔接关系,还兼顾文章结构和体裁,与高中生需要达成的英语阅读技能目标相吻合。因此,本实证研究以Halliday和Hasan的词汇衔接理论为主要依据,以Hoey的词汇重复模式为辅助来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期解答“在词汇衔接模式的指导下,高中生在英语阅读成绩、阅读态度以及词汇衔接意识等方面有何种程度的变化?”的研究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回答“以语篇为基础的词汇衔接阅读教学模式下,高中生的英语阅读成绩、阅读态度以及他们的词汇衔接意识有何种变化。”本研究抽取了哈尔滨市某高中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每个班级各有50人。笔者对实验班的学生采取词汇衔接阅读教学模式,而对照班的阅读教学模式保持不变,实验时间为期4个月,在实验尾声,将之前所收集到的来自各个测量工具中的实验数据结合SPSS 24.0统计手段进行探讨。由最终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受试对象的阅读理解成绩比对照班受试对象的成绩要高,且涨幅较为显着;根据调查问卷的前后测变化情况、实验中期的受试访谈结果和课堂观察量表结论汇总来看,学生对待英语阅读变得更加积极和自信,在解决英语阅读实际问题时所展现的词汇衔接意识得到了增强。由此可知,基于词汇衔接手段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丰富高中生一贯的阅读理解技巧,使其英语阅读习惯向好发展,并且还可以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互为表里。基于本研究的发现,笔者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方面对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展望建议:教师应当不断精进自身对词汇衔接理论基础知识的内化、有规律地设计英语阅读操练活动并辅之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渗透;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要努力积累英语语用基础知识、身体力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加强课后的英语写作练习,加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英语技能的相得益彰。
赵雪[6](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写作是从语言输入、内化到输出的一个过程,在英语学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并且写作也对训练语言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写作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较难提高的教学环节。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高中生英语试卷中的写作部分,发现英语写作中常出现选词不准确、逻辑混乱、语篇不通顺等问题。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来,陈秀娟(2019)、王华(2020)等学者尝试将语料库和语块教学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促进了我国写作教学的创新。本论文将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融入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在实践中检验此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是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有帮助。本研究所选取的实验对象是来自河北省忠德学校高中的高一年级的两个班,这两个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相当。1班为42人,作为实验班;2班为41人,作为控制班。在为期18周的实验中,实验班主要使用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模式,控制班沿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首先,将语料库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语块的含义、用法和搭配,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再者,语块是一种固定或者半固定的程序化语言,在使用时可根据语境从记忆中直接提取,可有效提高学习者写作效率,克服母语迁移的负影响。本研究采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研究方法,探讨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是否对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和教学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的应用后,学生的成绩是否有所提高?学生使用语块的数量和多样性是否有所增加?2.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的应用后,学生对写作的态度是否有所转变?接受程度如何?3.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的应用后,学生和教师对此教学法提出了哪些建议?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写作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写作水平。(2)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在作文里语块的数量和多样性,数据显示,实验班人均使用语块数量比控制班多0.6个,TTR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既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又提高了他们对写作的积极性。(4)为改进写作教学做出了努力。
沈倬丞[7](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王义文[8](2021)在《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写作能力包括写作语言能力和写作认知策略能力,是来华预科留学生必须具备的、赖以通过考试的重要能力,也是预科教育的培养重点之一。但目前,预科教育写作能力培养相关教育者和研究者均发现: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现阶段预科教育写作能力培养也不能完全满足预科生写好作文的需要。本选题研究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部教学及阅卷过程中也发现,经过预科教育写作能力培养之后,来华预科留学生标准化考试写作文本中仍存在诸多语言、认知问题。这些情况引发本选题研究思考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情况究竟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现阶段预科教育写作能力培养究竟能否满足预科生需要,应如何改进。基于上述问题,本选题研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以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预科部2019~2020学年来华预科留学生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语料库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总结形成《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来华预科留学生标准化考试写作文本、《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调查问卷》结果和监考阅卷教师访谈结果,描述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情况,寻找其写作能力不足之处。第二部分研究以预科部写作能力培养体系为例,结合预科生写作能力情况,分析现阶段预科教育写作能力培养缺失,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张欣池[9](2021)在《小学中段习作语篇衔接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小学中段是小学低段写话转入习作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对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中段习作要写得内容清楚,没有明显的语句错误。这一要求,点明小学中段学生习作需要达到基础的语意连贯,中心明确。由写话转入习作,最突出的便是习作中的衔接问题,词汇衔接、逻辑衔接、内部语言转换都是小学中段习作的关键,也是中段学生习作存在的重要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少有教师从语篇衔接理论出发,从语篇衔接角度去关注学生习作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习作水平。因此,本文引进语篇衔接理论,从语篇衔接视角考察小学中段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解决策略,为教师指导学生尽快从写话转化为完整的习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篇论文将以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结合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段学生习作,采用抽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学生习作进行编码、整理与分析。此次收集的范围为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各抽取三个班的习作,每班收集30篇,共计180篇。通过抽样调查及教师访谈,旨在分析小学中段习作衔接问题现状,探讨问题成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本篇论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意在说明研究背景和意义,由研究现状整理,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语篇衔接理论的阐述,分语篇、语篇衔接两个方面对相关概念梳理归纳。第三章通过对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中段学生习作的调查研究以及教师访谈,分析小学中段常见的衔接问题以及衔接教学现状。第四章从教师教学角度对学生语篇衔接问题进行归因。第五章针对小学中段学生习作中的语篇衔接问题提出应对策略。第六章结语,归纳总结本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及不足。
王子怡[10](2020)在《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研究 ——以韩国世翰大学初级汉语学习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对外汉语学界关于语篇的探讨研究如火如荼,其中包括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语篇本体再阐述、结合语料对语篇偏误归纳总结等,尤其针对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语篇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相比之下,对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语篇能力培养研究却较为稀少。本文以韩国世翰大学唐津校区初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在“语言即语篇”语言观指导下,根据黄国文先生对“语篇”界定及语篇衔接理论,对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对语篇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并将本文所探讨的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进行解释说明;其次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22对影响初级汉语学习者语篇能力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基于影响因素,对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方式进行探讨;最后通过一学期教学实验的实施以及对学生期末话题口语考试语料的分析,证明实验班学生口语语篇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本文认为影响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的因素包括教材、教师和学习者因素等,调查显示教材是三者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本着培养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的原则,在教材原有练习的基础上改变练习处理方式,丰富练习形式,增加练习内容;教师在树立语篇意识的同时,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恰当地运用于实际生活。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教学设计取得显着效果,学生口语语篇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二、论英语教学中语篇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英语教学中语篇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4)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总体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块的相关研究 |
2.1.1 语块的概念 |
2.1.2 语块的分类 |
2.1.3 语块的研究现状 |
2.1.3.1 国外关于语块的研究现状 |
2.1.3.2 国内关于语块的研究现状 |
2.2 思维导图的相关研究 |
2.2.1 思维导图的概念 |
2.2.2 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2.2.2.1 国外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2.2.2.2 国内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2.3 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研究 |
2.4 理论基础 |
2.4.1 信息加工理论 |
2.4.2 知识可视化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过程 |
3.4.1 实验前阶段 |
3.4.2 实验阶段 |
3.4.2.1 实验班的教学设计 |
3.4.2.2 对照班的教学设计 |
3.4.3 实验后阶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变化分析 |
4.2 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影响分析 |
4.3 学生认可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实验前期调查问卷 |
附录Ⅱ 实验后期调查问卷 |
附录Ⅲ 实验前测作文 |
附录Ⅳ 实验后侧作文 |
附录Ⅴ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前后侧作文文本中的字数 |
附录Ⅵ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前后侧作文文本中的语块使用数据结果 |
致谢 |
(5)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词汇衔接模式与英语阅读的研究综述 |
一、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语篇衔接的界定 |
(二)词汇衔接的界定 |
(三)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外研究综述 |
(四)词汇衔接模式的国内研究综述 |
二、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阅读的定义 |
(二)英语阅读态度的界定 |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词汇衔接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国内外应用研究 |
(一)国外应用研究成果 |
(二)国内应用研究成果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韩礼德和哈桑的词汇衔接理论 |
(一)复现 |
(二)搭配 |
二、侯易的词汇重复模式 |
(一)连接和粘结的重复 |
(二)中心句和边缘句 |
(三)词汇重复类型 |
三、语言输入假设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测试法 |
(三)访谈法 |
(四)课堂观察法 |
四、实验过程 |
(一)词汇衔接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班 |
(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的对照班 |
五、数据收集过程 |
(一)前测数据收集 |
(二)中测数据收集 |
(三)后测数据收集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分析 |
(二)可信度分析 |
(三)因子相关性分析 |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五)问卷前后测对比分析 |
二、测试成绩的数据分析 |
(一)前中后三次成绩对比分析 |
(二)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三)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讨论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一、主要发现 |
二、词汇衔接模式对英语阅读教学及学习的启示 |
(一)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二)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态度及词汇衔接意识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阅读理解前测 |
附录3 阅读理解中测 |
附录4 阅读理解后测 |
附录5 访谈提纲 |
附录6 访谈转录 |
附录7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8 三次高中英语阅读课堂观察量表结果汇总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三、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一、语块教学法 |
(一)语块的定义 |
(二)语块的分类 |
(三)语块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
二、写作 |
(一)写作的重要性 |
(二)语块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
三、语块教学法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克拉申输入假说 |
二、语料库语言学 |
三、心理语言学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和时间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工具 |
四、研究过程 |
(一)研究前期 |
(二)研究中期 |
(三)研究后期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一、测试结果与分析 |
(一)前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二)后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三)前测试与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二、语块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
(一)实验前测与后测中语块数量对比分析 |
(二)实验前测与后测中语块多样性对比分析 |
三、问卷结果分析 |
(一)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二)学生写作态度结果分析 |
(三)学生对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满意度结果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一、主要研究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的局限性 |
(二)对未来的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前测试卷 |
附录2 后测试卷 |
附录3 调查问卷1 |
附录4 调查问卷2 |
附录5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
附录6 访谈实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士论文 |
致谢 |
(7)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
一、研究路径 |
二、总体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
一、核心素养 |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
一、文化意识 |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
一、概念及内涵 |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
一、文化历史理论 |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
一、目的与原则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
一、培养理念层面 |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
三、考评机制层面 |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第二语言写作能力研究 |
1.3.2 第二语言写作能力评价研究 |
1.3.3 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步骤 |
2.3 研究准备材料 |
2.3.1 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评价标准 |
2.3.2 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调查问卷 |
2.3.3 监考阅卷教师访谈提纲 |
2.4 研究材料收集情况 |
2.4.1 写作能力调查材料收集情况及部分写作能力标准细化 |
2.4.2 预科教育写作能力培养概况 |
第三章 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3.1 来华预科留学生总体写作能力概况 |
3.2 来华预科留学生各项写作能力概况及问题 |
3.2.1 写作语言能力概况及问题 |
3.2.2 写作认知策略能力概况及问题 |
第四章 预科教育写作能力培养改进建议 |
4.1 语言规范得体能力及语篇能力培养改进 |
4.1.1 汉字书写、拼写能力培养改进 |
4.1.2 标点使用能力培养改进 |
4.1.3 词语及衔接手段使用能力培养改进 |
4.1.4 句子使用能力及语篇能力培养改进 |
4.2 总体写作能力培养问题及改进 |
4.2.1 现阶段预科教育总体写作能力培养问题 |
4.2.2 总体写作能力培养改进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调查问卷》及问卷统计结果 |
附录二 监考阅卷教师访谈录音转写文本样例 |
附录三 来华预科留学文本语料库示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小学中段习作语篇衔接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二语教学中的语篇衔接研究 |
1.3.2 语文教学中的语篇衔接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分析法 |
1.5.3 抽样调查法 |
1.5.4 访谈研究法 |
2 语篇衔接理论阐述 |
2.1 语篇 |
2.1.1 语篇的定义 |
2.1.2 语篇的特征 |
2.1.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
2.2 语篇衔接 |
2.2.1 语篇衔接的内涵 |
2.2.2 衔接方式及衔接作用 |
2.2.3 衔接问题 |
3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语篇衔接问题现状调查 |
3.1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语篇衔接问题调查 |
3.1.1 调查情况说明 |
3.1.2 调查数据分析 |
3.1.3 调查结论 |
3.2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语篇衔接教学现状访谈及分析 |
3.2.1 访谈对象 |
3.2.2 访谈过程 |
3.2.3 访谈结果 |
4 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语篇衔接问题教学归因 |
4.1 缺乏具体的语篇衔接习作教学要求 |
4.2 语篇衔接技巧指导有待完善 |
4.2.1 指称衔接、结构衔接指导被忽略 |
4.2.2 语篇衔接教学指导缺乏针对性 |
4.2.3 内部言语转换的衔接指导不足 |
4.3 习作衔接缺乏评价机制 |
4.3.1 衔接问题方面的评价不具体 |
4.3.2 衔接问题评价方式单一 |
5 小学中段习作语篇衔接问题应对策略 |
5.1 应对学生习作语篇衔接问题的教学准备策略 |
5.1.1 教学目标增加衔接教学要求 |
5.1.2 结合阅读指导认识衔接方式 |
5.2 应对学生习作语篇衔接问题的课堂教学策略 |
5.2.1 注重语篇衔接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
5.2.2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语篇衔接训练 |
5.2.3 重视衔接指导的差异性 |
5.3 应对学生习作语篇衔接问题的教学评价策略 |
5.3.1 语篇衔接纳入习作评价 |
5.3.2 建立个人语篇衔接问题档案袋 |
5.3.3 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研究 ——以韩国世翰大学初级汉语学习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三节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二章 语篇及语篇能力概说 |
第一节 语篇界定 |
一、国外语篇界定 |
二、国内语篇界定 |
第二节 语篇能力 |
一、语篇能力界定 |
二、汉语学习者语篇能力界定 |
第三节 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的培养 |
一、关于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的分析 |
二、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
三、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
第三章 基于调查问卷的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和信度 |
第二节 本调查研究对象及过程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
一、基本信息统计 |
二、描述性分析 |
三、性别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
四、教材内容和练习对教材满意度的影响 |
五、教材、教师讲义和其他情况对语篇能力的影响 |
第四章 基于影响因素的口语语篇能力培养分析 |
第一节 教材因素 |
一、语篇教学内容统计标准及示例 |
二、语篇培养练习统计标准及示例 |
三、统计分析 |
第二节 教师因素 |
1.教师缺乏语篇意识 |
2.教师过分忠于教材 |
第三节 学习者因素 |
1.母语因素 |
2.学习策略因素 |
第五章 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教学实验 |
第一节 教学实验前的语料分析 |
一、语法衔接手段方面 |
二、逻辑联系语方面 |
三、语篇词汇方面 |
第二节 教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
一、教材方面的改进设计 |
二、教师方面的改进设计 |
第三节 基于语料的教学实验效果分析 |
一、语法衔接方面 |
二、逻辑联系语方面 |
三、谋篇布局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论英语教学中语篇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语篇分析能力与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殷贺楠.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 ——以石河子市S中学内初班为例[D]. 李泓秀. 石河子大学, 2021
- [3]高中生英语作文中语篇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D]. 聂晓琴.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思维导图的语块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杨红岩.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语篇的词汇衔接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闫月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语料库的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7]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来华预科留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研究[D]. 王义文. 山东大学, 2021(02)
- [9]小学中段习作语篇衔接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为例[D]. 张欣池.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语篇能力培养研究 ——以韩国世翰大学初级汉语学习者为例[D]. 王子怡. 青岛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