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至26届奥运会优势竞技项目研究

第24至26届奥运会优势竞技项目研究

一、第24~26届奥运会各竞技强国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羽[1](2021)在《比较和启示:5届冬奥会参赛数据与我国冬奥会项目发展布局》文中研究指明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项目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世界冰雪强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中国队的竞技实力,在冬奥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队参加冬奥会项目布局进行研究,通过梳理近5届冬奥会我国参赛情况,了解中国队冰雪项目的参赛特征,运用竞技体育比较优势理论发现参赛项目的优势所在,明确我国的优势、潜优势项目的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布局,为中国队未来参加冬奥会项目布局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如下:1.近5届冬奥会中国队参赛项目数量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但也有波动变化,存在“冰盛雪衰”的局面;参赛人数逐年增加,女子人数多于男子人数;总体奖牌数小幅度波动,竞技实力呈现不稳定性;参赛项目夺金点出现下降趋势。2.近5届冬奥会中国队比较优势项目群体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速度滑冰;比较潜优势项目为:单板滑雪、冰壶;比较弱势项目为:冰球、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雪车、北欧两项、雪橇、钢架雪车。其中,速度滑冰为男女共同比较潜优势项目;短道速滑1500m、空中技巧、速度滑冰500m为男女共同比较优势项目小项群体。3.依据近5届冬奥会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表明: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为优势持续型项目;速度滑冰为优势下滑型项目。单板滑雪为潜优势上升型项目;冰壶为潜优势下滑型项目。其中,短道速滑、空中技巧小项为男女共同优势持续型项目。4.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主要竞争对手为:韩国、意大利、芬兰、捷克、日本。其中,比较优势重叠项目群体中,短道速滑项目竞争对手为韩国、意大利;速度滑冰项目竞争对手为韩国、捷克;花样滑冰项目竞争对手为日本;自由式滑雪项目中国队优势较为明显;比较潜优势重叠项目群体中,冰壶项目各国优势均不明显;单板滑雪项目竞争对手为捷克。5.启示:一级优势项目短道速滑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二级优势项目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巩固优势,三级优势项目速度滑冰稳定优势;一级潜优势项目冰壶进行大力扶持,三级潜优势项目单板滑雪进行积极扶持。创新训练理念,提高冰雪项目训练水平;提高优势侧重发展,力争优势项目“多点开花”;以老带新扩大优势,培养核心人物稳固优势项目;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健全信息情报制度;依据优势等级及时调整项目发展。

曲帅达[2](2020)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获奖率预测及竞技格局研究》文中提出在冬奥会上的表现代表着一个国家冰雪运动的发展水平,在冬奥会上取得的成绩代表着运动员在该项目的世界竞争力。作为我国冰上项目主力军的短道速滑项目一直不断获得突破,在历届冬奥会上争金夺银。为了我国在北京冬奥会上再次取得优异成绩,短道速滑项目的备战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做好短道速滑项目的备战工作,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短道速滑项目的竞技形势、国际竞技格局以及国际大赛中运动员的竞赛特征,明确我国运动员成绩在世界舞台中所处的地位,认识到中国选手和他国竞争对手的实力差距,从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备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短道速滑项目1995-2019年世界杯、世锦赛、冬奥会的比赛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竞赛特征,分析运动员冬奥会获奖概率,并以此为依据探寻2022年北京冬奥会竞技格局。得出如下结论:1.2022年北京冬奥会男运员竞技格局为:中、韩两国处于第一集团,竞技实力领跑世界,两国之间竞争激烈,韩国对奖牌的冲击力大幅度高于中国;俄罗斯、加拿大两国处于第二集团,竞技实力与第一集团存在一定差距,但仍对金牌、奖牌有一定的冲击力;以日本和美国为首的第三、第四集团照第一集竞技实力处于落后状态,与第二集团也存在一定差距,对奖牌的争夺能力有限。女运动员竞技格局为:韩国一枝独秀,独自占据第一集团,竞技实力大幅度领先于其他国家,对奖牌的争夺具备绝对的实力;中国、加拿大位居第二集团,竞技实力虽然不敌韩国,但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加两国实力仍然处于领先地位,对奖牌的冲击力较高;由俄罗斯、意大利、荷兰组成的第三集团,虽然竞技实力不如第一、第二集团,但仍然具备冲击奖牌的实力。2.2022年北京冬奥会总体竞技格局表现为:韩国实力超群,稳居第一集团,具备较高的奖牌竞争力;中国紧随其后,与韩国共同处于第一集团,竞技实力较高,对奖牌具备较高的冲击力。俄罗斯,加拿大两国组成第二军团,竞技实力略落后于第一集团,但仍具备一定的竞技实力,具备一定得争夺奖牌的实力。日本、匈牙利、荷兰等国组成第三集团,竞技实力相对于第一、第二集团较弱,对奖牌的冲击力较低。3.在备战过程中重点收集主要竞争对手以后的比赛数据,分析对手的技术特点和滑行习惯,制定相应的应对战术,并在训练中进行模拟训练,使我国运动员提前适应对手的滑行习惯,并且制定相应的应对战术,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对手。4.通过获奖概率确定了男子500m项目我国重点运动员是武大靖和任子威,1000m项目我国重点运动员是韩天宇,1500m项目我国重点运动员是安凯和韩天宇。女子500m项目我国重点运动员是范可欣和曲春雨,1000m和1500m项目我国重点运动员是韩雨桐。在备战时应对我国这些重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建立主场自信心。同时对规则进行细致的学习,充分理解规则,在训练中对自己的动作严格要求,避免犯规的行为出现,使运动员充分发挥真正实力,充分发挥主场优势。

张泽君[3](2020)在《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竞技体育(athletic sports)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即是追求运动成绩最优化,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能力、不断突破和创造出优异的竞赛成绩,更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展现国家竞技实力和对外宣传的核心路径。国家进步的体现先决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则取决于各竞技项目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成为摘金夺银、取得佳绩,以及提升我国竞技实力在国际地位的关键要素。而奥运会和冬奥会作为集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国际性的综合体育赛事,成为检验及展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平台。然而,纵观当前国内竞技体育的实际发展境况,在竞技项目布局、优秀运动员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的显着失衡性时空分布格局。对此,基于上述现实背景,本研究尝试从地理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出发,系统阐述与揭示出我国各竞技项群优秀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动力因素以及形成机制,这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发现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与分布的地理学归因、革新区域间优秀运动员和项目发展的筛选与划分方法、优秀运动员的“跨界跨项选材”与“异地竞训”等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参赛的832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学归因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地域分布与中国人口分布特征高度吻合,并符合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在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中各项群优秀运动员呈现“两极分化”、“东密西疏”的显着性失衡分布势态;其中胡焕庸线右侧黑、辽、鲁、京、苏、沪、闽等沿海省、直辖市为高簇值集聚分布区域;线左侧的藏、宁、青、甘、新等省、自治区为低簇值分布区域。2.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时空分布恰似一把蓄势待发的“弓箭”,其中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城市群构成一把“弓”形;以新疆为起点,经甘肃、宁夏、陕西至上海;以西藏为起点,经四川、重庆至上海的连线构成西北内陆→东部沿海的“两支箭”;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呈现出“点状扩充、团状分布”的格局;各项群运动员多数集中在胡焕庸线右侧经济较发达、环境舒适、人口基数大的沿海城市群,其中东北、华东地区沿海城市分布集聚度明显高于西南、西北地区,整体空间分布自东向西人口数量跨幅较大,具体表现出“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梯度分布的显着差异性特征。3.空间因素是制约运动员成才、流动与分布的主导要素,具体包括空间内的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基础要素、历史文化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以及由体育产业、基建设施、个人职业发展等构成的社会环境要素。其中省域间各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要素支配着竞技项目类型布局;而区域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储备量强弱程度,以及个人心理动机直接决定了运动员流动及分布格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运动员分布规律呈正相关性,并随经济发展格局呈“T”字形特征,并将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及老东北工业经济区的城市作为辐射源的中心引擎,按照海拔的高低顺序实现“高密度城市群向邻近省市流动”或“低密度城市群向高密度省市靠拢”的双向互动的辐射性流动。4.我国优秀运动员时空分布特征的形成遵循了经济、社会、人口等学科领域中运用较广泛的“马太效应机制、梯度推移理论、中心辐射效应、非衡效应模式”的理论基础。并通过运用其发展规律,有效阐释、厘清省域空间内各项群优秀运动员的成才、流动、分布与“人口—资源—环境—文化”组构的地理学归因与互动逻理性关系。根据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各级地方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区位自然地理与社会环境的有力资源,在确定优势、潜优势和弱势项目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拔尖的优势项目、着重开展潜优势竞技项目和优秀体育人才的培育来权衡各区域内竞技体育的整体竞技实力,尽可能缩小各区域竞技体育人才的失衡性分布。2.建议尝试打破传统常规选材的认知观,充分利用区位互补优势,依托竞技项目结构属性和人才体格特征,健全“跨界跨项”选材、培育的指标系统与政策制定。3.建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在竞技体育训练经费、场地(馆)设施建设、教练员与运动员薪资补贴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与金额比重;建立相邻地区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并通过“点-线-面”的辐射效应和扩充模式,提升竞技实力和优秀运动员的培育、储备与输送。4.建议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后续体育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加强创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注重借鉴、引入和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拓宽与创新在竞技实力格局、竞技项目分布、运动员成才与流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思路,推进对体育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建构符合我国优秀运动员“成才—流动—分布”的系统体系,改善各地区竞技实力与竞技人才的均衡性,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建议今后研究者选用大样本量的对象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此来提升更具翔实性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实证数据的参考性价值。

刘宇珍[4](2020)在《1984-2016年奥运会艺术体操竞技实力格局研究》文中提出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比赛已走过了32年的发展历程,但目前尚未见到对1984年以来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比赛进行整体性分析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以1984-2016年间已经举办过的9届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比赛为研究主线,通过对比赛项目和器械、参赛国家(地区)的地域分布、参赛运动员数量和年龄特点、地域和国家(地区)竞技实力格局等方面进行深刻剖析,旨在为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的比赛及其变化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比赛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984-2016年奥运会艺术体操参赛国家(地区)、运动员、器械设置、比赛成绩、奖牌分布、竞技实力格局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全方位解读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研究结论:1.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由前3届仅设有个人项目到1996年增设集体项目,比赛规定器械由依次轮空一种,变为增加了绳的轮空次数。2.9届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的参赛国家(地区)共有48个,从地域分布看,存在参赛地域性分布不均衡现象,即欧洲占比最高为63%,亚洲为21%,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占比极少。3.30多年来,共有659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各届人数整体呈逐步上升-急剧上升-平稳上升的阶梯状特点;参赛运动员年龄分布在14-30岁之间,平均年龄19.24岁,主要分布在17-20岁,占比62%;从纵向分析,参赛运动员和获奖运动员年龄都表现一定“后移”现象,即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平均年龄逐渐增长。4.在奖牌归属方面,俄罗斯获16枚奖牌遥遥领先,其次为白俄罗斯6枚、乌克兰5枚奖牌;奖牌归属指标下各届参赛国家(地区)竞技实力格局为,初期竞技格局单一苏联独霸,其后经过短暂的俄乌争霸到俄罗斯一家独大至今;艺术体操区域竞技实力格局为,欧洲占据榜首,亚洲、北美奋力追赶。5.通前8名积分指标下区域竞技实力格局变化为:前期为南欧领跑下的多区域竞争格局,逐渐变为东欧强势主导;集体项目实力格局较单一,南欧、东欧实力强劲,为二元主导的实力格局。国家(地区)个人项目实力格局变化为,由以前苏联为主导的欧洲内部竞争,变为俄罗斯超强独霸下的艺术操竞争多元化;集体项目则是俄罗斯稍有优势,意大利、白俄罗斯、保加利亚、西班牙势均力敌,第一集团国家实力稳定。

郭强[5](2019)在《1996年至今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梳理羽毛球竞技运动各主要参赛国家和地区在1996年至今的发展变化过程,再现不同周期竞技成绩格局特征,探寻1996年以来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特征。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法,具体分析了各主要参赛国家和地区的羽毛球项目在不同周期发展变化情况,客观阐述了各时期内的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发展的过程,羽毛球项目优势的转移是各国家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羽毛球竞技运动格局中的不同周期有限的空间内持续争夺各项目间的优势,促使各周期的格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2.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期和悉尼奥运会备战周期的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均呈现出“印-韩-中-丹”四足鼎立的局面。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期格局以“印尼-韩国”为第一集团、“中国-丹麦”为第二集团的局面演变至悉尼奥运会备战周期,形成以“中国-丹麦”为第一集团、“印尼-韩国”为第二集团的局面。雅典奥运会备战周期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主要为中国一家独大,韩国、印尼和丹麦三强互争的局面。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为中国和印尼两强争霸,整体实力上升的马来西亚与韩国和丹麦形成三强抗衡的局面。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和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均演变为中国一家独大,韩国、印尼、丹麦、马来西亚和日本五强互争的局面,不同的是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印度、泰国和西班牙出现了女单崛起之势。东京奥运会备战前半周期初现中国和日本两霸对抗,印尼、丹麦和马来西亚等诸强相争的局势。3.1996年至今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成绩格局演变过程呈现出的特征主要是:第一,主要以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为主流;第二,主要以中国队的成绩起伏变化为发展主线;第三,在此过程中以以点带面的形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为格局的演变带来了活力;第四,在羽毛球竞技运动竞争中拥有整体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较小;第五,个别国家羽毛球项目在整体不占优势,但能够在某一单项具有较强的实力。4.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竞技成绩在羽毛球竞技运动成绩格局变化的过程中此起彼伏,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特点。以中国队等为代表的羽毛球传统强国想要在羽毛球竞技运动发展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必须在保持现有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提高其他项目的竞技水平,从而增强羽毛球项目的整体竞争力。

贾文杰[6](2019)在《中国特色运动训练理论流派研究》文中提出运动训练活动是实现竞技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运动员、教练员及其团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关于运动训练活动规律认知的知识体系,亦即运动训练学理论。与国际运动训练学理论相比,系统的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广大中国竞技体育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的专着付梓与不断探索,形成了当今中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并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四十年以来,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实现了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的本土化进程,并形成了国际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中国学派”。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及其特色进行总结。为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等科学计量学方法,通过对我国特色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主题内容、核心作者、领军人物、经典文献以及学术特色等的分析梳理,解读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流派的表现形态、主要内容和特点特征,为运动训练理论和竞技体育理论的科学化、系统化提供支持,为运动训练和竞技体育文化理论建设提供依据。通过对流派形成的要素进行判定,研究认为运动训练哲学理论、竞技能力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运动训练的设计与控制理论具备了形成流派的特征,因此本研究根据各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将其命名为“观念引领流派”、“能力结构流派”、“实践主导流派”和“思维范式流派”,同时研究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观念引领流派形成了以邓运龙、茅鹏、张洪潭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共同体。这一理论流派主张从哲学高度探讨“为何练”这一运动训练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训练观念、原则、指导思想的研究。这一流派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和代表成果被广泛应用到运动训练的思辨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能力结构流派形成了以田麦久、邓运龙、李少丹、刘大庆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这一流派围绕运动训练了的“练什么”主题,对竞技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竞技子能力同步发展、竞技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核心主张是促进竞技能力及其子能力的协调同步发展。3实践主导流派形成了以徐本力、胡亦海、姚颂平、陈小平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研究共同体。这一流派围绕运动训练学的“练多少和怎么练”主题,对运动训练过程的监控、运动负荷设计与调控、运动训练周期模式及其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张通过各种实证的研究方法手段,对运动训练周期的阶段划分、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和负荷设计,实现对竞技状态的调控和训练绩效的把握。4思维范式流派形成了以田麦久、刘建和、张玉泉、熊焰、陈亮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术研究共同体。这一流派主张运动项目本质属性和不同项目的一般属性能够发现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一般规律,对运动项目分类,不同项群的运动训练方法以及运动员选材与竞技人才训练、竞技运动项目发展战略制定、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等进行了研究。5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历经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日趋平稳的三个阶段;研究的主要阵地集中在高校和体育科研院所;根据学术共同体间相互关系,大多为师生或同事,具有一定的学缘和地缘关系;根据领域年龄和年度发文的活跃度,分为了稳健型、潜力型和渐弱型学者;各流派在研究领域都产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理论成果和文献着作;理论研究在其研究的主题内容、研究视角和学术思想上且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

姜梦金[7](2019)在《比较优势理论视域下我国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竞赛项目分布特征研究》文中认为近三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奖牌数不断减少,奖牌榜排名从第一名滑落至第三名。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在即,在世界各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代表团要保持在奥运会上的竞争优势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亟待对我国奥运竞赛项目的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根据各项目比较优势指数大小将我国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竞赛项目划分为比较优势项目群体、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及比较弱势项目群体,以项目群体为单位,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帕累托法对三大项目群体的项目组成、项群归属、地域、年龄、性别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在项目组成方面,我国比较优势项目群体数量较为稳定,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呈现递减趋势,比较弱势项目群体呈现递增趋势。三届奥运会中处于比较优势项目群体的项目为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游泳、射击、拳击、举重;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的项目为自行车、田径、摔跤、赛艇、柔道、击剑、帆船;比较弱势项目群体的项目为铁人三项、马术、篮球、足球、手球。2.在项群归属方面,比较优势项目群体稳定性较强,项群分布范围广泛,动态变化不明显,技能主导类占据绝对优势,尤以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最为突出,在项群归属范围上略有缩小;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在大类分布上相对均衡,在亚类分布上两极化现象明显,项群归属呈现集中化趋势,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优势明显,项群归属范围均在5-6个亚类分布且呈缩减趋势;比较弱势项目群体在大类归属上差异悬殊,呈现出不均衡性,亚类分布上高度集中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项群归属范围呈扩大趋势。3.在地域分布方面,比较优势项目群体的地域分布具有相对稳定性;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的地域分布两极化差异明显,并伴有两极化缓和迹象;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为发展我国比较弱势项目的主要区域。三大项目群体的主要地域分布皆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项目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4.在年龄分布方面,比较优势项目群体运动员平均年龄相对年轻,集中于17-28岁之间,以21-24岁年龄段最为突出,但该年龄段人数分布呈递减趋势;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运动员平均年龄不断增加,集中于21-28岁之间,以25-28岁最为突出,并显现“无过老,无过少”的分布特点;比较弱势项目群体运动员平均年龄较大,集中于21-28岁之间,21-24岁与25-28岁两个年龄段人数分布差异不显着,运动员竞技年龄呈现出“双峰性”;三大项目群体运动员年龄离散程度呈逐步缩小态势。5.在性别分布方面,三大项目群体在男女运动员总数分布上呈现出“阴盛阳衰”的发展态势。在贡献率方面,比较优势项目群体的男女金牌贡献率差距缩小,奖牌贡献率男女增减趋势同步,均呈现先增后减态势;在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的金牌贡献率上,男性运动员反超趋势凸显,奖牌贡献率上男女运动员呈现相反的分布趋势,男性运动员奖牌贡献率逐届递减,而女性运动员奖牌贡献率逐届递增。在整体贡献率上,男女金牌贡献率差距不显着,奖牌贡献率女性运动员高于男性运动员。

李彦兴,靳强,李定忠,樊俊雯[8](2017)在《我国奥运项目优势等级的界定与分析》文中认为运用帕累托分析法,以第2731届奥运会竞技成绩为模板,对我国奥运项目优势等级进行界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奥运优势项目群体较为单一,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谋求发展,并且该类项目群体竞技实力呈现下滑态势,以体操、羽毛球项目为甚;潜优势项目群体竞技实力有上升的趋势,但呈现非连续性;弱势项目群体竞技表现较不稳定,但奖牌增长点有所增加。因此我国应在保持优势项目群体和潜优势项目群体竞技实力的同时,加大弱势项目群体和待开发项目群体即竞技实力,如田径、三大球、水上等基础大项。

郭洪亮[9](2017)在《中国田径竞技格局的动态变化与提升策略 ——基于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奖牌归属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SWOT分析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审视国际和国内双重现状,对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竞技格局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寻找中国田径运动与世界田径强国的差距以及中国田径运动历届奥运会中所凸显的问题和目前所面临的竞技形势,并探讨制约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以此提出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提升策略。研究结果显示:1.田径项目及其奖牌设置占奥运竞赛项目比重的高度是其他各项目根本无法相比的,9届奥运会参赛国家以及运动员的数量一直呈递增趋势。2.六大洲的田径竞技实力分档为A等级、B等级、C等级、D等级4个等级。其中欧洲、北美洲属于A等级水平,非洲属于B等级水平,亚洲属于C等级水平,大洋洲和南美洲属于D等级水平。3.欧洲优势项群为快速力量性项群;北美洲速度性项群实力最为突出;非洲依靠耐力性项群立足于世界田坛;亚洲实力较强的是快速力量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群;大洋洲比较优势的项群速度性项群;南美洲以耐力性项群为优势项群。4.9届奥运会中国田径竞技实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转变,当今发展速度较快,未来成绩会持续上升,田径竞技实力更强。男、女田径竞技实力整体差距越来越小。竞走、铅球、中长跑项目为中国田径比较优势项目;链球、跳高、三级跳远、跨栏项目为比较潜优势项目;4 ×100米接力、撑杆跳、标枪、跳远项目为比较弱势项目。5.当前中国还称不上田径强国,整体竞技实力处于中下游水平,仍属第三集团。6.当前中国田径竞技水平发展的内部优势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田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加强,训练水平提升带来田径项目突破,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持续加强;内部劣势包括:体教结合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教练员综合能力偏弱,选材缺乏科学性,运动员退役保障体系不完善,全运战略与备战奥运衔接不当依旧存在;外部机遇主要有:稳定政治环境、国内外田径赛事的增多,“走出国门、异地训练”;外部挑战主要包括:国外田径竞技实力的不断增强。

徐菁[10](2016)在《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与实力结构及其发展方式创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性项目,在大型综合性比赛中占有较大的奖牌比重。一个省(区、直辖市)要想成为体育强省(区、直辖市),就必须拥有自身的优势项目,且优势项目涵盖范围的大小及其竞争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这个地区的综合竞技能力。田径一直是江苏省的一类重点项目。如何力争使优势项目保持优势和潜优势实现突破,全面提高江苏田径竞技水平,已经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与实力结构及其发展方式创新为研究对象,并以部分教练员、管理人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为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巴雷托截取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全面调查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情况以及竞技水平现状,深入剖析江苏田径队项目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重点内容及影响因素,明确提出江苏田径队潜优势项目实力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田径队已布局的男、女项目分别占奥运会设项总数的81.82%和76.19%。项目布局特征主要有:男子和女子的项目布局存在差别,中跑和田赛项目布局及其发展总体滞后,集体项目布局与建设工作显示成效,项目布局的论证、决策和建设等工作已得到高度重视,布局项目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女子项目竞技水平总体优于男子,短跑、长跑和竞走等项目具有竞争优势。江苏田径队项目实力结构由竞赛成绩名次、科学化训练水平及其创新、领军人物状态、运动员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与梯队、教练员团队和训练资源与保障水平等七个一级指标组成,并涵盖了33个二级指标。影响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和建设的因素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员因素和训练因素,并涵盖了21个二级指标。提升江苏田径队潜优势项目实力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有:后备人才由单轨培养向多轨培养转变,训练发展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运行模式由相对封闭向开放合作转变,教练员队伍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管理方式由行政管理向专家治队转变,目标定位由趋同向特色发展转变,训练评价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等。

二、第24~26届奥运会各竞技强国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24~26届奥运会各竞技强国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比较和启示:5届冬奥会参赛数据与我国冬奥会项目发展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实现“为国争光”奥运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1.1.2 “稳定优势项目,开发潜优势项目”战略任务的需要
        1.1.3 科学布局项目,在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竞技体育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关研究
        1.3.2 关于冬奥会比赛项目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冬奥会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冬奥会项目布局的相关研究
        1.3.5 国外关于冬奥会相关研究
        1.3.6 文献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法
        2.2.4 对比分析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第19-23届冬奥会中国队参赛总体情况
        3.1.1 参赛项目情况
        3.1.2 参赛人数情况
        3.1.3 奖牌分布及变化情况
    3.2 竞技体育比较优势理论下第19-23届冬奥会中国队参赛项目定位分析
        3.2.1 中国队参赛项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
        3.2.2 中国队参赛项目优势群体划分
        3.2.3 中国队优势、潜优势项目群体趋势变化
        3.2.4 小结
    3.3 中国队参赛项目与主要竞争对手对比分析
        3.3.1 中国队主要竞争对手确定
        3.3.2 主要竞争对手参赛项目定位分析
        3.3.3 中国队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优势重叠项目对比分析
        3.3.4 中国队与主要竞争对手比较潜优势重叠项目对比分析
        3.3.5 小结
    3.4 中国队参加冬奥会项目发展布局启示
        3.4.1 确立中国队参加冬奥会项目布局指导思想
        3.4.2 优化中国队参加冬奥会项目的分层布局
        3.4.3 加深冰雪项目规律的认识,把握项目本质
        3.4.4 创新训练理念,提高冰雪项目训练水平
        3.4.5 提高优势侧重发展,力争优势项目“多点开花”
        3.4.6 以老带新扩大优势,培养核心人物稳固优势项目
        3.4.7 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健全信息情报制度
        3.4.8 依据优势等级及时调整项目发展
4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获奖率预测及竞技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冬季奥会竞技格局与竞技实力研究
        2.1.1 冬奥会竞技格局
        2.1.2 冬奥会竞技实力研究
    2.2 短道速滑项目竞技格局与竞技实力研究
        2.2.1 短道速滑项目竞技格局
        2.2.2 短道速滑项目竞技实力综述
    2.3 冬奥会备战研究
        2.3.1 关于冬奥会整体备战研究
        2.3.2 关于单项备战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数理统计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基本情况统计
        4.1.1 人数统计
        4.1.2 比赛记录统计
    4.2 运动员决赛竞赛特征
        4.2.1 运动员分类
        4.2.2 决赛竞赛期全程年限特征及冬奥会获奖率
        4.2.3 运动员参赛年龄特征及冬奥会获奖率
        4.2.4 运动员竞赛强度特征及冬奥会获奖率
        4.2.5 运动员进入应届冬奥会决赛特征
        4.2.6 奥运周期内运动员冬奥会获奖率
        4.2.7 国家获奖率
    4.3 北京冬奥会竞技格局
        4.3.1 北京冬奥会获奖运动员预测
        4.3.2 北京冬奥会竞技格局
    4.4 北京冬奥会备战
        4.4.1 主要竞争对手
        4.4.2 备战策略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假设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空间分异”的概述
        2.1.2 “胡焕庸线”的概述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人口地理学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竞技体育区域发展及战略的研究
        2.2.3 关于竞技体育项目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2.2.4 关于竞技体育人才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2.2.5 文献述评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Arc-GIS技术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现况分析
        4.1.1 优秀运动员数量的整体空间分布现况
        4.1.2 各类竞技体育项群人才的整体空间分布现况
    4.2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4.2.1 地域板块优秀人才的分布特征
        4.2.2 格斗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4.2.3 身体接触性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4.2.4 隔网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4.2.5 同时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4.2.6 次第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4.3 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的动力因素分析
        4.3.1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4.3.2 区域经济水平因素
        4.3.3 地域传统文化因素
        4.3.4 人力资本贮备因素
        4.3.5 其它社会环境因素
    4.4 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的形成机制分析
        4.4.1 “马太效应”机制
        4.4.2 “梯度推移”理论
        4.4.3 “中心辐射”效应
        4.4.4 “非衡效应”模式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1984-2016年奥运会艺术体操竞技实力格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2 奥运会艺术体操的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
        2.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2.2.2 比较研究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1984 -2016 奥运会艺术体操项目发展及器械相关研究
        3.1.1 奥运会艺术体操规定器械设置变化分析
        3.1.2 奥运会艺术体操器械稳定性分析
        3.1.3 集体项目器械得分难易程度分析
    3.2 奥运会艺术体操参赛国家(地区)分析
        3.2.1 奥运会艺术体操参赛国家(地区)数量分析
        3.2.2 奥运会艺术体操参赛国家地域分布
    3.3 奥运会艺术体操参赛运动员分析
        3.3.1 奥运会艺术体操参赛运动员数量分析
        3.3.2 奥运会艺术体操参赛运动员年龄分析
    3.4 奥运会艺术体操获奖运动员分析
        3.4.1 奥运会艺术体操获奖运动员数量分析
        3.4.2 奥运会艺术体操获奖运动员年龄分析
        3.4.3 各届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获奖运动员归属分析
    3.5 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奖牌归属指标下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3.5.1 奖牌归属指标下国家(地区)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3.5.2 奖牌归属指标下区域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3.6 前8名国家(地区)积分指标下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3.6.1 前8 名国家(地区)积分指标下区域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3.6.2 前8 名国家(地区)积分指标下国家竞技实力格局分析
4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1996年至今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分析当前格局和把握未来趋势的需要
        1.1.2 我国羽毛球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竞技成绩概念的界定
        2.1.2 格局概念的界定
        2.1.3 竞技成绩格局概念的界定
        2.1.4 演变概念的界定
        2.1.5 其他概念的界定
    2.2 有关羽毛球竞技实力格局的研究
    2.3 有关羽毛球发展失衡方面的研究
    2.4 其他运动项目格局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期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
        4.1.1 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各单项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1.2 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团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1.3 亚特兰大奥运会比赛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1.4 小结
    4.2 悉尼奥运会备战周期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
        4.2.1 悉尼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各单项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2.2 悉尼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团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2.3 悉尼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2.4 小结
    4.3 雅典奥运会备战周期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
        4.3.1 雅典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各单项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3.2 雅典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团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3.3 雅典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3.4 小结
    4.4 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
        4.4.1 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各单项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4.2 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团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4.3 北京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4.4 小结
    4.5 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
        4.5.1 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各单项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5.2 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团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5.3 伦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5.4 小结
    4.6 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
        4.6.1 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各单项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6.2 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团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6.3 里约奥运会备战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6.4 小结
    4.7 东京奥运会备战前半周期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
        4.7.1 东京奥运会备战前半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各单项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7.2 东京奥运会备战前半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团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7.3 东京奥运会备战前半周期中羽毛球竞技运动整体竞技成绩表现情况
        4.7.4 小结
    4.8 1996 年至今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的特征
        4.8.1 主要以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为主流
        4.8.2 主要以中国队的成绩起伏变化为发展主线
        4.8.3 以点带面的形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为格局的演变增加了活力
        4.8.4 拥有整体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范围较小
        4.8.5 个别国家在整体不占优势,但是能够在某一单项具有较强的实力
    4.9 现阶段我国羽毛球项目所处的竞争环境及努力方向
        4.9.1 现阶段我国羽毛球项目所处的竞争环境
        4.9.2 现阶段我国竞技羽毛球项目的努力方向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附件

(6)中国特色运动训练理论流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基本现状
        2.1.1 国外运动训练理论演变过程
        2.1.2 国外运动训练理论主要流派及学者
    2.2 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基本现状
        2.2.1 运动训练理论演变阶段研究
        2.2.2 运动训练理论体系构成研究
        2.2.3 运动训练理论内容与特点的研究
    2.3 有关体育流派的研究
        2.3.1 有关体育学领域流派的研究
        2.3.2 有关运动训练理论流派的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知识图谱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训练学流派研究基本问题
        4.1.1 流派释义
        4.1.2 运动训练理论流派释义
        4.1.3 运动训练流派判定
    4.2 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现状解读
        4.2.1 理论研究的时代特征
        4.2.2 理论研究的合作特征
        4.2.3 理论研究的主题聚焦
    4.3 各运动训练理论的核心作者与代表人物
        4.3.1 运动训练哲学理论研究的核心作者与代表人物
        4.3.2 竞技能力理论的核心作者与代表人物
        4.3.3 运动训练设计与控制理论的核心作者与代表人物
        4.3.4 项群训练学说的核心作者与代表人物
    4.4 各运动训练理论的文献产出与代表着作
        4.4.1 运动训练哲学理论研究的文献产出与代表着作
        4.4.2 竞技能力理论研究的文献产出与代表着作
        4.4.3 运动训练设计与控制研究的文献产出与代表着作
        4.4.4 项群训练理论的文献产出与代表着作
    4.5 各运动训练理论的学术特色解读
        4.5.1 运动训练哲学观念理论研究的学术特色
        4.5.2 竞技能力理论研究的学术特色
        4.5.3 运动训练设计与控制理论研究的学术特色
        4.5.4 项群训练理论研究的学术特色
5 结论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7 参考文献
致谢

(7)比较优势理论视域下我国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竞赛项目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强国建设的需要
        1.1.2 项目布局调整的需要
        1.1.3 竞赛水平提升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1.2.3 关于奥运会竞赛项目分布特征的研究
        1.2.4 研究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数理统计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帕累托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我国竞赛项目优势等级划分
        3.1.1 比较优势指数
        3.1.2 项目群体划分
    3.2 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我国竞赛项目分布特征
        3.2.1 项目组成
        3.2.1.1 第29届夏季奥运会项目组成
        3.2.1.2 第30届夏季奥运会项目组成
        3.2.1.3 第31届夏季奥运会项目组成
        3.2.1.4 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项目组成分布趋势
        3.2.2 项群归属
        3.2.2.1 第29届夏季奥运会项群归属
        3.2.2.2 第30届夏季奥运会项群归属
        3.2.2.3 第31届夏季奥运会项群归属
        3.2.2.4 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项群归属分布趋势
        3.2.3 地域分布
        3.2.3.1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地域分布
        3.2.3.2 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地域分布
        3.2.3.3 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地域分布
        3.2.3.4 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地域分布趋势
        3.2.4 年龄分布
        3.2.4.1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年龄分布
        3.2.4.2 第30届夏季奥运会年龄分布
        3.2.4.3 第31届夏季奥运会年龄分布
        3.2.4.4 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年龄分布趋势
        3.2.5 性别分布
        3.2.5.1 第29届夏季奥运会性别分布
        3.2.5.2 第30届夏季奥运会性别分布
        3.2.5.3 第31届夏季奥运会性别分布
        3.2.5.4 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性别分布趋势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等
致谢
附录

(8)我国奥运项目优势等级的界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奖牌赋分法
    1.3帕雷托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奥运男、女子各等级优势项目群体的界定
    2.2我国奥运各等级优势项目群体竞技实力历史变化轨迹
    2.3我国各等级优势项目群体中各项目竞技实力时间变化情况
        2.3.1 我国优势项目群体各项目竞技实力变化情况
        2.3.2 我国潜优势项目群体各项目竞技实力变化情况
        2.3.3 我国弱势项目群体各项目竞技实力变化情况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2建议

(9)中国田径竞技格局的动态变化与提升策略 ——基于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奖牌归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1 选题依据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世界田径运动发展主要研究现状
        2.2 关于中国田径竞技实力的研究
        2.3 关于中国田径运动发展对策的研究
        2.4 关于制约中国田径竞技实力发展的研究
        2.5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1.2.2 专家访谈法
        1.2.3 逻辑分析法
        1.2.4 数理统计法
        1.2.5 比较分析法
        1.2.6 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ank-sum ratio,简称RSR法)
        1.2.7 SWOT分析法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运动项目各指标的分布走势
    2.2 第23-31届奥运会各洲田径竞技实力RSR综合评价分析
        2.2.1 各洲评价田径比赛成绩相关指标编秩次及RSR值的确定
        2.2.2 确定田径竞技实力RSR值分布表与直线回归方程
        2.2.3 秩和比综合评价排名与各洲田径竞技实力排名Pearson相关性分析
    2.3 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项目各洲项群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分析
        2.3.1 第23-31届奥运会欧洲各项群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分析
        2.3.2 第23-31届奥运会非洲各项群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分析
        2.3.3 第23-31届奥运会亚洲各项群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分析
        2.3.4 第23-31届奥运会北美洲各项群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分析
        2.3.5 第23-31届奥运会南美洲各项群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分析
        2.3.6 第23-31届奥运会大洋洲各项群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分析
第三章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发展演变轨迹分析
    3.1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参赛人数变化分析
    3.2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总体成绩演变轨迹分析
        3.2.1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获得奖牌变化分析
        3.2.2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进入前八名的情况分析
        3.2.3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积分情况变化分析
        3.2.4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总体成绩发展变化特征分析
    3.3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男、女竞技实力分析
        3.3.1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男子竞技实力分析
        3.3.2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运动女子竞技实力分析
        3.3.3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男、女子竞技实力对比分析
    3.4 第23-31届奥运会中国田径各项目成绩的水平梯度划分
        3.4.1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结合的具体应用
    3.5 中国与世界田径强国成绩比较分析
第四章 当前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发展分析
    4.1 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发展SWOT分析
        4.1.1 当前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发展内部优势分析
        4.1.2 当前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发展内部劣势分析
        4.1.3 当前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发展外部机遇分析
        4.1.4 当前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发展外部挑战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田径运动竞技实力提升策略
    5.1 体育、教育部门联动,积极办赛
    5.2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策略,增强田径运动员软实力
    5.3 教练员队伍建设大力发扬工匠精神
    5.4 取消省运会,淡化国内金牌的奖励制度
    5.5 抓住改革机遇,鼓励社会力量加快融入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与实力结构及其发展方式创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不断开拓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征程的重要性
        1.1.2 认真贯彻落实加快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省精神的自觉性
        1.1.3 解决《江苏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所指出问题的紧迫性
        1.1.4 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推动竞技体育跨越式发展的主动性
        1.1.5 有关省级层面田径潜优势项目及其转变发展方式研究的滞后性
    1.2 研究意义
        1.2.1 顺应江苏建设体育强省的需要,全面振兴基础大项
        1.2.2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江苏田径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3 为江苏田径队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和改善项目实力结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1.2.4 丰富有关田径项目转变发展方式的研究内容体系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解释
        1.4.1 优势项目
        1.4.2 潜优势项目
        1.4.3 项目布局
        1.4.4 转变发展方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特尔菲法
        2.2.4 巴雷托截取法
        2.2.5 专家访谈法
        2.2.6 实地调查法
        2.2.7 数理统计法
        2.2.8 逻辑分析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省级田径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的概念界定与认定标准
        3.1.1 概念界定
        3.1.2 认定标准
    3.2 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及其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3.2.1 现有项目布局统计
        3.2.2 项目发展的组织与实施
        3.2.3 全运会获奖牌项目和第4-8名项目的变化特征
        3.2.4 近年来我省选手进入田径各项目全国年度排名前12名的变化特征
        3.2.5 项目布局特征
        3.2.6 项目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经验教训
    3.3 江苏田径队项目实力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3.3.1 有关研究内容及其方法的确定
        3.3.2 江苏田径队项目实力结构的组成
        3.3.3 江苏田径队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分析
    3.4 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与建设的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
        3.4.1 影响田径项目布局和建设的因素分析
        3.4.2 提升潜优势项目实力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附件
7 致谢

四、第24~26届奥运会各竞技强国优势竞技运动项目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比较和启示:5届冬奥会参赛数据与我国冬奥会项目发展布局[D]. 陈思羽.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获奖率预测及竞技格局研究[D]. 曲帅达. 延边大学, 2020(05)
  • [3]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特征研究[D]. 张泽君.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1984-2016年奥运会艺术体操竞技实力格局研究[D]. 刘宇珍. 首都体育学院, 2020(01)
  • [5]1996年至今世界羽毛球竞技运动竞技成绩格局演变过程研究[D]. 郭强. 成都体育学院, 2019(12)
  • [6]中国特色运动训练理论流派研究[D]. 贾文杰. 苏州大学, 2019(04)
  • [7]比较优势理论视域下我国第29-31届夏季奥运会竞赛项目分布特征研究[D]. 姜梦金. 曲阜师范大学, 2019(12)
  • [8]我国奥运项目优势等级的界定与分析[J]. 李彦兴,靳强,李定忠,樊俊雯.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9]中国田径竞技格局的动态变化与提升策略 ——基于第23-31届奥运会田径奖牌归属分析[D]. 郭洪亮.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10]江苏田径队项目布局与实力结构及其发展方式创新的研究[D]. 徐菁. 苏州大学, 2016(12)

标签:;  ;  ;  ;  ;  

第24至26届奥运会优势竞技项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