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杂旋转撕脱伤断指再植179例(论文文献综述)
唐鑫成[1](2021)在《断指再植患者出院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手指离断伤患者行再植手术治疗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Unplanned Readmissions,UR)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早期筛选高危患者并优化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20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手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的手指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312例,根据出院后30天内是否非计划再次入院分为UR组(27例)和对照组(1285例)。首先对患者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收集32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P<0.05),将筛选出的临床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作出评价,再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ing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 curve,AUC)评估模型的性能,最后通过R语言绘制出再入院可视化的列线图(Nomogram),并计算一致性指数(the concordance index,C-index)及绘制校正图(Calibration curve)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1312例手指离断伤患者行断指再植术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共有27例,再入院发生率为2.06%,其中女性患者9例(37%),男性患者18例(67%)。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包括:指体感染(12/27)、血循障碍(4/27)、指体坏死(2/27)、皮肤坏死(3/27)、骨外露(3/27)、指体疼痛(2/27)、内固定断裂残留(1/27)。对32项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受伤机制、断指缺血时限、是否彻底清创、指动静脉吻合比例、术者显微技术水平这5个有意义的指标(P<0.05)。将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下:(1)压砸伤再入院的风险是切割伤的4.515倍(P=0.021,OR=4.515,95%CI=1.257-16.22);撕脱伤的再入院风险为切割伤的4.556倍(P=0.021,OR=4.556,95%CI=1.253-16.56)。(2)热缺血时限>12h的再入院风险是热缺血时限≤6h的13.02倍(P=0.004,OR=13.02,95%CI=2.286-74.14)。(3)未彻底清创的再入院风险是彻底清创的3.749倍(P=0.017,OR=3.749,95%CI=1.261-11.1)。(4)指动静脉吻合之比为2:1的再入院风险最高(P=0.027,OR=15.66,95%CI=1.371-178.8)。(5)主治医师主刀的再入院风险比住院医师主刀减少了72.6%(P=0.026,OR=0.274,95%CI=0.088-0.858),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主刀的再入院风险比住院医师主刀减少了77.9%(P=0.013,OR=0.221,95%CI=0.0067-0.729)。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为N=Logit(P)=3.736+*1.516X1+2.566*X2+1.321*X3+2.751*X4-1.508*X5。经Hosmer-Lemeshow法检测其拟合优度P=0.454并计算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27,该模型的拟合度和区分度被证实良好。根据该模型绘制可视化列线图,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数(C-in dex)=0.727和Bootsrap自抽样方法获得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同样说明该模型的准确度较高。结论:断指再植病人出院30天内再入院最常见的原因是指体感染。受伤机制、是否彻底清创、术者显微技术水平、指动静脉吻合比例及断指缺血时限是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简单、直观且实用,可用于预测再入院的高危患者,对手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魏义涛,梅雄军,伍仁娟,张小东,钟桂午,梁海华[2](2020)在《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再植6例缺损性断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再植缺损性断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东莞长安新安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应用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修复缺损性断指并再植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6~55岁,平均35.8岁。冲压伤2例,绞压、热压、电锯及车祸伤各1例。其中,指骨中节缺损3例,近节缺损3例;拇、环指各1例,示、中指各2例;左手2例,右手4例。合并肌腱缺损6例,同时伴有其他指损伤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5.5 cm×2.0 cm~6.0 cm× 3.0 cm,指骨缺损长度:1.5~2.2 cm。皮瓣切取面积:6.5 cm×2.0 cm~7.0 cm×3.0 cm,骨瓣切取大小:1.8 cm×1.0 cm×0.8 cm~2.2 cm×1.0 cm×1.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皮瓣局部转移覆盖。术后制定随访计划,所有病例采用门诊、电话、微信及登门拜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伤指术后外观、功能、生活工作情况等,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术后骨皮瓣全部成活。随访9~24个月,皮瓣少量色素沉着,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辨距觉为8~11 mm。小腿供区无功能影响。移植骨瓣愈合时间2.0~4.0个月,平均2.6个月。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指,良3指,优良率均为100%;采用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6例(6指)评分71.5~91.8分,平均80.6分。结论应用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缺损性断指并再植,能够较大程度恢复手指外观和功能,供区损害小,是缺损性断指再植中修复骨皮缺损、恢复手指长度的有效术式。
傅志勇,郑竞舟,龚廷,何峰,吴昌荣,敖小龙[3](2020)在《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9年4月就诊的90例断指患者(97指)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50指)行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术,对照组45例(47指)行自体小静脉桥接移植术。比较两组断指再植成功率、断指功能、末节活动度及指腹两点辨别觉。结果:观察组断指再植成功率、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指腹两点辨别觉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术行断指再植与自体小静脉桥接移植术相比,可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减小指腹两点辨别觉,提高末节活动度,改善断指功能。
肖春来,鲍根强,张国辉,王泉,李华[4](2020)在《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缺损》文中认为[目的]评价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8年9月对本院153指伴血管缺损的断指进行断指再植术,其中采用指动脉转位技术94指,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结果]采用指动脉转位技术94指中,同指动脉转位16指,邻指局部转位29指、邻指顺行转位24指、邻指逆行转位18指、虎口动脉转位7指;缺损长度平均(4.74±1.82) cm。静脉移植组59指,缺损长度平均(4.52±1.41)cm。指动脉转位组中7指出现动脉危象,其中4指再次探查吻合后成活,2指截除,1指部分坏死,总成活率96.81%。静脉移植组12指发生动脉危象,其中5指再次探查后成活,4指截除,3指部分坏死,总成活率88.14%,两组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动脉转位组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和远侧指间关节ROM均显着大于静脉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BMRC评级标准,动脉转位组再植断指的感觉功能显着优于静脉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动脉转位是修复再植动脉缺损的有效方案,不仅能提高再植指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术后神经功能和关节功能恢复。
侯春林[5](2020)在《中国学者对世界显微外科的一些贡献》文中提出1963年,陈中伟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断肢再植,开创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几十年来,一代代中国显微外科学者为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创新性贡献,使中国显微外科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本文阐述了中国显微外科学者在再植外科领域、再造外科领域、组织修复领域和周围神经领域这四个方面所做出的工作和一些贡献。回顾历史,中国显微外科的发展凝聚了老一辈的心血和智慧;展望未来,年轻一代应继承老一辈的事业,继续推动我国显微外科的普及和发展。
孙慧慧[6](2020)在《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构建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并探讨其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及上肢功能状况的影响,为解决患者疼痛、心理方面的问题及促进康复提供依据,为协同护理模式在手外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践经验。方法1.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以协同护理模式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为理论基础,在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协同护理干预方案;通过2轮德菲尔法专家函询对干预方案进行修订;通过预试验修改干预方案的内容后形成最终版干预方案。2.干预方案的应用:便利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08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手外科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6例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的患者。以病区为单位通过抽签法将手外科一病区、二病区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组建多学科协同团队,编制手册,分阶段进行个体干预、群体干预及团队协同干预。于带蒂术后1d、2d、3d评价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于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情况;于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及手功能情况。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干预方案构建本研究2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2轮专家意见权威系数分别为0.840、0.859,2轮函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286,0.322,显着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干预方案包括一级条目3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42个。2.干预方案临床应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SAS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及手功能MH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疼痛情况:干预组带蒂术后1d、2d、3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心理状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SAS评分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功能情况: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d、3d、7d、1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断蒂术后1个月、3个月手功能MH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功能MHQ评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与科学性。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程度,促进患者肩肘关节功能及手功能的恢复。
石志华[7](2016)在《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再造术后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和评价两种再造修复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2003年7月至2013年11月再造治疗的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患者。根据再造方法不同,分为第二趾甲皮瓣组和瓦合皮瓣组2组。第二趾甲皮瓣组应用足第二趾甲皮瓣修复,共40例51指。瓦合皮瓣组应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共15例15指。2组均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标准、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和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再造手的客观功能、主观感受和供区足部整体功能进行评定,分析疗效。结果: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手指再造评定标准评定,第二趾甲皮瓣组40例中优23例、良17例,瓦合皮瓣组15例中优15例,优良率均为100%;采用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第二趾甲皮瓣组40例平均得分73.08,瓦合皮瓣组15例平均得分84.33;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足部供区整体功能,第二趾甲皮瓣组40例优5例、良33例、可2例,优良率95%;足部瓦合皮瓣组15例中优13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第二趾甲皮瓣和足部瓦合皮瓣两种再造术式修复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瓦合皮瓣修复组临床疗效更好,足部供区损伤更小,患者满意度更高。
邱中杰[8](2015)在《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加,汽车捻挫和机器绞轧导致的四肢皮肤片状撕脱伤及潜在性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病例也日渐增多。其特点是创面大、污染重,常合并有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骨及关节的损伤,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损伤,治疗上十分困难。但随着我国在显微修复技术方面的大力提升,在此类伤害的治疗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方法及策略。目前对于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缝合法、打包加压包扎、游离和撕脱的自体皮回植法、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片游离移植法、局部转移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法、动静脉或静脉吻合术、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低温保存二期原位植皮等。目前以上方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疗效需大量数据的进一步支持。本实验通过直接吻合、转位修复、移植桥接等方法,逐平面吻合撕脱皮肤的动静脉,既提供了动脉供血又保证了静脉回流通畅,尽可能地恢复了撕脱皮肤的生理学解剖特征,从而使其成活率大大提升。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回植皮肤,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48只,通过装置模拟利器切割撕脱,重物挤压前足等场景,造成大白兔前足脱套伤合并胫骨,跖骨,指(趾)骨骨折等,建立大白兔前足皮肤脱套伤的动物模型,成功41只,并采用内固定趾骨或胫骨骨折,在显微镜下修复断裂肌腱,吻合前足断裂的动脉及相应神经,并将背侧皮肤向远侧掀起,通过直接吻合、转位吻合、移植桥接等方法,逐平面的吻合背侧的动静脉,使皮肤复位,至创缘时吻合创缘皮下浅静脉,缝合皮缘,并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石膏固定兔模型前足,抗炎抗感染。结果:41只兔模型回植的皮肤全部成活,3只兔模型创缘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术后X线复查,趾骨胫骨骨折对位好。对兔模型随访3-9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和皮肤创面愈合良好,前足可正常行走。结论:在显微镜下回植皮肤,修复兔模型的前足皮肤脱套伤,有效恢复了伤足的供血,加速了骨折的愈合,可有效恢复大白兔模型伤足的行走功能。
徐圣康,赵猛,刘家国,罗斌,张劲松,熊为,查昆[9](2012)在《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的识别及处理》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的识别及处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7年7月~2011年1月共行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手术修复34例,共37指,术后12指发生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确诊后采取延长甲床渗血时间、加强换药、调整显微外科用药等措施。结果 12指均成活,随访6~36个月,患者均对再植指外观及功能满意,2点辨别觉3.2~5.0 mm,再植功能评定优良率100%。结论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并不少见,正确的处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王晓南[10](2010)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皮肤大面积脱套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制作皮肤大面积脱套伤的动物模型,探讨修复脱套皮肤内回流静脉及静脉动脉化对脱套皮肤成活的影响;同时探讨修复回流静脉治疗皮肤脱套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动物实验:选取健康日本兔“大耳白”,以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ml:0.1g)按0.1-0.12g/kg肌肉注射麻醉,在深筋膜浅层将兔后肢皮肤套状剥离,形成以踝关节为蒂,长宽比例为3.3:1的逆行脱套伤的动物模型。每组10只,左右侧后肢对照。实验组A:将逆行剥脱的皮肤复位后原位缝合,不吻合静脉;实验组B:将逆行剥脱的皮肤复位,以10/0的显微缝合线吻合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再将皮肤原位缝合;实验组C:将剥脱的皮肤纵向剖开,以10/0的显微缝合线吻合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再将皮肤原位缝合;实验组D:将小腿近端胫后动静脉发出的皮肤营养血管切断,以10/0的显微缝合线将动脉近端与静脉远端吻合,并吻合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再将皮肤原位缝合。术后定期观察兔后肢脱套皮肤的颜色、张力、血管充盈度、肿胀及坏死情况,术后一个月确定脱套皮肤成活比例。另每组各补充2只日本大耳白兔,于术后一周分别于其双后肢踝关节平面、膝关节平面和腹股沟平面的脱套皮肤上切取皮肤组织标本作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术后分别自实验组B、C、D的大耳白兔的腹股沟平面抽取大隐静脉内静脉血1ml,踝关节平面抽取静脉血1ml,行血气分析,检测血中PaO2及PaCO2的变化。2临床应用:以修复回流静脉的方法治疗手部皮肤大面积脱套伤患者7例,上肢皮肤大面积脱套伤患者3例,每位患者修复脱套皮肤内的浅静脉3-5根。[结果]:1动物实验:实验组A脱套皮肤平均成活36.3%,较术前挛缩55.9%;实验组B脱套皮肤平均成活51.3%,较术前挛缩30.9%,经成组资料t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脱套皮肤平均成活50.5%,实验组D脱套皮肤平均成活60.2%,经成组资料t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脱套皮肤较术前挛缩31.9%;实验组D脱套皮肤较术前挛缩26.9%,经成组资料t检验,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应用:手部皮肤脱套伤患者7例,皮肤全部成活者5例,2例手背侧撕脱皮肤近缘有1~2cm的条形皮肤坏死,中药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1年,患手外形好,血供充分,皮肤质地柔软。按手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为85.7%,感觉功能评定S44例,S3+1例,S22例。患者对手部外形及功能满意。上肢皮肤脱套伤患者3例,脱套皮肤大部成活,有散在的浅层坏死,多位于脱套皮肤近端及腕关节附近,经切痂植皮术后愈合。术后随访1.5个月~半年,患肢皮肤质地柔软,血供充分,手指屈伸活动好。患者对肢体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1通过吻合脱套皮肤内的浅静脉,重建血液回流通路,可使肢体大面积套状撕脱的皮肤成活面积和成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2静脉动脉化法可增加脱套皮肤的血液灌注,但这种非生理性的血液循环方式也会造成静脉血管扩张,血液、组织液渗出增加,组织肿胀明显以及纤维化较严重等负面影响,因此在皮肤大面积脱套伤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地研究。
二、复杂旋转撕脱伤断指再植17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杂旋转撕脱伤断指再植179例(论文提纲范文)
(1)断指再植患者出院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断指再植病人出院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的探讨分析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断指再植成功率 |
2.2 断指功能 |
2.3 末节活动度和指腹两点辨别觉 |
3 讨 论 |
(4)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1.3 手术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围手术期情况 |
2.2 随访结果 |
3 讨论 |
(6)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成立研究小组 |
2 半结构式访谈 |
3 德尔菲法专家函询 |
4 预试验 |
5 统计学分析 |
6 质量控制 |
7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2 专家函询结果 |
3 预试验结果及干预方案的最终确立 |
讨论 |
1 干预方案构建的必要性 |
2 干预方案构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
3 干预方案的可行性 |
4 干预方案的内容性分析 |
第二部分 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
3 干预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6 伦理原则 |
7 质量控制 |
8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
4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
5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
6 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
7 两组患者手功能情况比较 |
讨论 |
1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疼痛情况的影响 |
2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焦虑情况的影响 |
3 协同护理干预方案对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功能状况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7)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再造术后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1 第二趾甲皮瓣组病例数据明细表 |
附表2 瓦合皮瓣组病例数据明细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研究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9)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的识别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假性血管危象表现 |
1.4 治疗与结果 |
2 讨论 |
2.1 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的机制 |
2.2 假性血管危象的发生原因 |
2.3 真性和假性血管危象的识别 |
2.4 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的处理 |
2.5 假性血管危象及坏死的预防 |
(10)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皮肤大面积脱套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修复回流静脉治疗皮肤脱套伤的实验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动物实验设备 |
1.1.2 试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术后变化 |
1.2.2 脱套皮肤成活情况分析 |
1.2.3 脱套皮肤挛缩情况分析 |
1.2.4 病理检查 |
1.3 讨论 |
1.3.1 动物模型特点 |
1.3.2 动物模型设计的优缺点 |
1.3.3 静脉血对皮肤的营养 |
1.3.4 吻合浅静脉对脱套皮肤成活的影响 |
1.3.5 实验结果分析 |
1.4 小结 |
二、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一般资料 |
2.1.2 手术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3.1 手部体被组织的血管构筑 |
2.3.2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损伤特点 |
2.3.3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进展 |
2.3.4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手部皮肤大面积脱套伤 |
2.4 小结 |
三、上肢皮肤脱套伤的治疗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一般资料 |
3.1.2 手术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3.1 肢体体被组织的血管构筑 |
3.3.2 肢体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损伤特点 |
3.3.3 肢体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传统治疗方法 |
3.3.4 显微外科技术对皮肤脱套伤的治疗 |
3.3.5 结果分析 |
3.4 小结 |
四、静脉动脉化法治疗皮肤脱套伤的实验研究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动物实验设备 |
4.1.2 试验方法 |
4.2 结果 |
4.2.1 术后变化 |
4.2.2 脱套皮肤成活情况分析 |
4.2.3 脱套皮肤挛缩情况分析 |
4.2.4 病理检查 |
4.2.5 血气分析 |
4.3 讨论 |
4.3.1 脱套皮肤静脉动脉化后血液循环特点 |
4.3.2 静脉动脉化对脱套皮肤成活的影响 |
4.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复杂旋转撕脱伤断指再植17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断指再植患者出院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唐鑫成.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胫前动脉穿支骨皮瓣桥接再植6例缺损性断指的临床观察[J]. 魏义涛,梅雄军,伍仁娟,张小东,钟桂午,梁海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12)
- [3]同指指动脉转位吻合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傅志勇,郑竞舟,龚廷,何峰,吴昌荣,敖小龙. 临床医药实践, 2020(08)
- [4]指动脉转位与静脉移植修复断指再植中血管缺损[J]. 肖春来,鲍根强,张国辉,王泉,李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14)
- [5]中国学者对世界显微外科的一些贡献[J]. 侯春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0(03)
- [6]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协同护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孙慧慧. 青岛大学, 2020(01)
- [7]55例拇手指皮肤套状撕脱伤再造术后疗效评价[D]. 石志华. 苏州大学, 2016(01)
- [8]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D]. 邱中杰.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3)
- [9]手指末节旋转撕脱离断伤术后假性血管危象的识别及处理[J]. 徐圣康,赵猛,刘家国,罗斌,张劲松,熊为,查昆.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1)
- [10]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皮肤大面积脱套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 王晓南. 天津医科大学,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