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报告)

醒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报告)

一、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病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余妮[1](2019)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临床安全性,为进一步拓展桂枝茯苓丸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照我院脑病科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中药汤剂“桂枝茯苓丸加味”口服或鼻饲。两组均以14天为治疗周期。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血同型半胱氨酸值、生命体征、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后,评价“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⑵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73.33%。经统计分析,两组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总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⑶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⑷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⑸血Hcy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Hcy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降低血Hcy水平上无显着差异。⑹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常规、二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⑴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总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⑵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⑶本研究尚未能证实桂枝茯苓丸加味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相关性。⑷桂枝茯苓丸加味临床研究中未发生不良安全事件及副作用,临床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李昊娲[2](2010)在《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糜烂,继发的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丹参是活血化瘀的代表药物,是治疗胸痹心痛的要药。丹参注射液是丹参的精提物,是治疗冠心病ACS的常用有效药物。在冠心病ACS的治疗指南中,临床常用的抗血栓药,其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三联方案”已经成为治疗常规。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在临床实践中常联合使用的,关于二者合用是否安全,是否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者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本课题系统回顾各种文献和病例报告资料,并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和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探讨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西药联合应用对ACS患者凝血机制和出血风险的影响,为探索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安全性评价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1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及文献数据库研究方法:①以“(题目:丹参注射液or丹参粉针)and(题目:不良反应or不良事件or副作用or出血or凝血or血凝)”为检索式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限定年限:1979.01至2009.08。②检索到文献经过二次筛选,最终通过阅读全文决定是否纳入,纳入文献按照文献的基本类别(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建立数据库。对有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记录各文献的类型、出处、标题、作者、刊出时间、研究方法、报告的病例数、原发疾病、不良事件的类型、不良事件持续事件、处理方法等。③对记录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①检索到1659篇文献,经过两次筛选,最终共491篇文献入选,使用Access2003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其中按照病例报告纳入标准纳入统计文献86篇。②86篇文献中报道不良反应病例7900例,涉及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395例,占病例报告总数0.05%,例数在1-4例47篇(54.65%),5-9例23篇(26.75%)。③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原发疾病研究中以脑血管病(38篇、44.2%)、心血管病(12篇、13.9%)为主,还包括肝脏疾病8篇(9.3%)、呼吸疾病4篇(4.6%)、癌症、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均3篇(3.5%)、血液疾病1篇(1.2%),感染、乙型脑炎等其他疾病11篇(12.8%)。④出现不良事件类型及占纳入文献比例情况:出血16篇(18.6%)、皮疹14篇(16.3%)、休克、死亡各7篇(8.1%)、其他如肝肾功能受损、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等48篇(55.8%)。⑤其中不良事件与使用丹参注射液的相关性结果:出血事件可能有关、肯定有关各1篇(2.13%),可能无关8篇,无关6篇;皮疹可能有关4篇,可能无关8篇,无关2篇;休克可能有关6篇,可能无关1篇;死亡可能有关1篇,可能无关4篇,无关2篇;其他事件可能有关2篇,可能无关29篇,无关14篇,无法判定3篇。结论: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86篇,共计7900例,涉及疾病种类多样,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文献最多(58.1%),涉及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395例,占病例报告总数0.05%,报告数量以个例为主(54.65%)。说明虽然丹参注射液会引起不良反应事件,但属个案。丹参注射液引起出血事件涉及文献比例17.4%,出血事件相关性评价中肯定相关为1篇,可能有关1篇,占文献报道2.3%。既往文献报道丹参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25%。文献研究病例报告丹参注射液引起不良事件比例低。2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①以2008.1-2009.10因ACS在东方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3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使用丹参注射液自然形成丹参组(114例)与对照组(187例)。②收集并记录病例的一般资料、病史情况、治疗情况、不良事件及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法。③对定性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定量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①丹参组与对照组在患者年龄、性别、ACS事件分类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超声心动等方面经卡方检验、t检验,P>0.05,表明两组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同时丹参组与对照组在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脑血管病史和吸烟史上无显着差异(P>0.05)。②丹参组与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③丹参组与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比例为2例:1例,其中出血事件比例为1例:1例。丹参组发生1例出血事件、1例心源性休克;对照组发生1例上消化道出血,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回顾性队列研究报告丹参注射液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亦未增加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回顾性队列研究报告发生出血事件及不良事件病例均使用丹参或活血化瘀药物,但是由于研究资料在药物使用上无法进行单一控制,有一定限制性,不能完全说明丹参注射液对ACS患者的安全性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行前瞻性研究。3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①选择2009.11-2010.3于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ACS诊断且未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制剂的患者,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其中丹参组纳入23例,对照组纳入24例。②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针对原发病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0.4g+250ml NS或5%GS静脉点滴;对照组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160mg+250ml NS或5%GS静脉点滴,每日1次。治疗7天后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①凝血相关指标中:治疗组中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max (ADP和AA)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max (ADP和A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PT、APTT及血小板粘附率在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组内比较ACS分型对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无显着影响(P>0.05);行PCI术对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亦无显着影响(P>0.05)。②中医血瘀证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瘀证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P<0.05),治疗组有效率95.7%,对照组有效率87.5%。③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治疗组:对照组=7例:5例;其中出血事件治疗组:对照组=3例:2例;其他不良反应事件治疗组:对照组=4例:3例。结论: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表明丹参注射液可以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且对凝血功能无显着影响;ACS分型与有无行PCI术对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无显着影响。治疗组血瘀证改善显着,有效率达95.7%;治疗组发生3例轻微出血事件(13.04%),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本试验研究表明丹参注射液联合抗血栓西药对ACS患者未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风险。

李可建[3](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方润权,黄雪梅[4](2006)在《杏丁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进一步了解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实验于2005-11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进行,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5),主题词包括杏丁注射液和急性脑梗死。文献纳入标准是:论文内容包含有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照研究;治疗效果以量表的量化性质反映出来,且为计数资料。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检索出的符合要求的15项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①同质性检验:χ2=3.95,自由度为14,P>0.05。②合并效应量的检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3%,显着优于对照组的76.87%,χ2=71.72,P<0.001(OR合并:3.18,95%CI:2.44 ̄4.16)。③15项研究中,治疗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杏丁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显着优于目前常用药物,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吴波[5](2005)在《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背景:多年来,中成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否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中成药的疗效尚不清楚。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当前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选择中成药治疗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方法:从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中筛选出59种,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分类方法将中成药依功能分为肝阳化风证、痰热闭阻证、风痰阻络证、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其他等六大类。检索8种相关电子数据库,手检7种中文期刊,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与研究者联系,收集使用59种中成药中任何一种与不用该种中成药相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疗效判定指标包括:1.主要指标: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死亡或依赖。2.次要指标:治疗结束或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治疗期间以及随访期末的死亡;生存质量。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纳入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对所纳入的试验进行资料合成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eman 4.2.7,

马丽虹[6](2005)在《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定性总结活血化瘀法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应用情况,定量比较不同活血化瘀方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全面收集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文献选择标准进行筛选: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等。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48篇,经三次筛选,纳入合格研究54项,涉及活血化瘀方药12类,其中53项为低质量研究,1项为高质量研究。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既有统计学意义又有临床意义的活血化瘀方药共5种,经敏感性分析显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可靠的有3种,其中总有效率的合并相对危险度最大的是三七提取物(三七总皂甙),其它依次为补阳还五汤及其提取物、脉络宁。结论:本系统评价认为三七提取物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首选活血化瘀药物,其次推荐应用脉络宁注射液、补阳还五汤及其提取物,并提示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量效关系、剂型-疗效关系及配用补气药物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

王艳辉,于艳馥,夏淑艳[7](2004)在《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病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入院患者随机分为杏丁组和复方丹参对照组,并于入院第1、3、7、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全面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脑血流变化。结果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及脑血流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和进步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杏丁注射液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的治疗药物。

谢荃[8](2009)在《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以下称中风醒脑口服液方案)与西医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研究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本文全面回顾中医学历代典籍有关中风病的预防、治疗思想,结合现代医学关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对脑梗死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6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住院期间治疗方案分为中风醒脑组(西医基础治疗+中风醒脑口服液)和西医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中医症状体征对生活影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残疾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等指标的改变,分析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西医基础治疗+中风醒脑口服液)和西医治疗方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结果:(1)病死率:中风醒脑组和西医对照组在治疗14±2天、28±3天和90±5天时急性脑梗死死亡病人数彼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和中医症状体征对生活影响:中风醒脑组和西医对照组均具有改善中医症状体征的作用,治疗后(14±2天、28±3天)中医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积分和对生活影响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差异,治疗后积分小于治疗前;中风醒脑组在28±3天时中医症状和体征对生活影响的改善优于西医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mRS评分:中风醒脑组和西医对照组患者mRS评分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风醒脑组和西医对照组治疗后m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NIHSS评分情况:中风醒脑组和西医对照组治疗后(包括14±2天、28±3天和90±5天时)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优于治疗前;中风醒脑组28±3天时NIHSS评分和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风醒脑组优于西医对照组。(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水平:中风醒脑组和西医对照组在14±2天、28±3天和90±5天生活轻度依赖和重度依赖患者人数比较无显着差异。(7)中风醒脑组安全性指标未出现与中风醒脑口服液有关的治疗前正常/治疗后异常或治疗前异常/治疗后异常加重的情况。结论:(1)中风醒脑口服液方案并不能比单纯西医治疗方案减少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病死率;(2)中风醒脑口服液方案改善中医症状体征对生活影响的疗效在治疗28±3天时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3)中风醒脑口服液方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在治疗28±3天时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4)结合前期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和应用体会,认为脑梗死急性期中风醒脑口服液方案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方便,适合在城乡应用。

陈斌,庞永诚,杨海玲,蔡瑞锦[9](2009)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三七总皂甙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7年第3期)、MEDPUB(1990年—2007年)、EMbase(1990年—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8年—2006年)等资料,收集纳入试验的所有中文及外文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并采用RevMan4.2.7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15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三七总皂甙与对照组相比,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1.05,99%CI(1.00,1.10);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三七总皂甙与对照组相比,WMD为-1.66,99%CI(-2.79,-0.52),提示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有一定改善趋势,且不良反应报告极少,表现轻微,使用相对安全。结论目前支持三七总皂甙作为西医基础治疗的辅助药物的证据还很有限,并缺乏远期生存质量的终点指标,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不高,存在临床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以及待评价研究等因素影响,降低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有必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获得更可靠证据。

张红[10](2007)在《黄连总生物碱泡腾片治疗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在导师王秀霞教授诊治解脲支原体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基础上,运用自主研发的黄连总生物碱泡腾片治疗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的临床及相应的作用机理展开研究。系统的提出了本病的中医病名、致病机理,并以此提出黄连总生物碱泡腾片科学依据。临床研究采用随机阳性对照药研究,结果显示:痊愈率50%:显效70%;总有效率为80%。与对照药曼舒林(环丙杀星栓)的疗效相一致。实验研究初步证实黄连总生物碱对uu体外抑制的最低浓度(MIC)为0.2—1.6mg/ml,MIC50(能抑制5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4mg/ml,MIC90(能抑制9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6mg/ml。首次运用Balb/c小鼠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动物模型探讨中药的药效,并证实了黄连总生物碱能抑制uu对离体兔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同时能减少uu对细胞的受损程度。并有抑制解脲支原体对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能保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为今后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奠定了填补中药新药外治本病空白的坚实基础,有学术价值、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病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脱落、剔除、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设计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情况
        3.2 安全性观测
        3.3 疗效性观测指标
        3.4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结果与分析
    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1.1 年龄
        1.2 性别
        1.3 吸烟、饮酒史及基础疾病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2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Hcy值比较
    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理论探讨
    1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
    2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3 组方依据
    4 血Hcy与脑梗死的关系
    5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问题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A:病例报告表
附录B: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附录C: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附录D:NIHSS评分量表
附录E:Barthel指数量表

(2)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丹参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及文献数据库研究
    1 方法
    2 结果
第二部分 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第三部分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诊疗标准
    2 临床资料
    3 观察指标
    4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5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5)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摘要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前言
        参考文献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理论探讨
    一、活血化瘀法的源流
        (一) 滥筋于《内经》时代
        (二) 应用于《伤寒杂病论》
        (三) 发展于隋唐宋
        (四) 发扬于金元明清
    二、活血化瘀法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 理论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 临床疗效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运用系统评价方法进行中医治法学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系统评价及相关概念
        (二)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三) 将系统评价方法应用于活血化癖法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系统评价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 临床研究的收集方法
        (二) 文献选择标准及方法
        (三) 资料提取方法
        (四)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
        (五) 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
        (一) 文献检索、分类、选择结果
        (二) 排除文献一般情况
        (三)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四)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描述及质量评价结果
        (五) Meta-分析结果
        (六) 临床终点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七) 相关实验室指标 Meta-分析结果比较
讨论
    一、系统评价结果讨论
    二、结论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后续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纳入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2 待评价文献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3 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排除文献登记一览表
致谢

(8)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祖国医学论中风
    1. 中风病名沿革
    2. 中风病病因病机
    3. 中风病现代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脑梗死的西医治疗
    1.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伤机制及治疗认识
    2.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治疗
第三部分 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西医对照组治疗
        2.2 中风醒脑组治疗
    3. 建立数据库
    4. 评定标准
    5. 安全性评价
    6. 统计学处理
    7. 结果
        7.1 受试人群分析
        7.2 两组可比性研究
        7.3 疗效比较
        7.4 安全性分析
        7.5 小结
    8. 讨论
        8.1 关于试验量表的讨论
        8.2 关于试验结果的讨论
        8.3 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治疗思路的讨论
        8.4 导师陈绍宏教授关于中风的理论
        8.5 中风醒脑口服液治疗脑梗死的机理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9)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干预措施
        1.1.2 研究对象
        1.1.3 结局指标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检索结果与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总有效率
        2.2.2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
        2.2.3 不良反应
3 讨 论

(10)黄连总生物碱泡腾片治疗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综述
    一、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的现代研究现状
    二、中医学对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的研究现状
    三、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实验研究
    一、黄连总生物碱体外抑制解服支原体的药效学观察
    二、Ba1b/c小鼠生殖道uu的感染及黄连总生物碱干预试验的观察
    三、黄连总生物碱抑制uu对离体兔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四、黄连总生物碱抑制uu的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五、黄连总生物碱抑制uu对细胞的凋亡作用
讨论
    一、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的中医理论探讨
    二、女性下生殖道uu感染的临床研究
    三、黄连总生物碱泡腾片治疗女性下生殖道解脉支原体感 染的作用机制研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病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余妮.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丹参注射液与抗血栓药物合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血风险的研究[D]. 李昊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4]杏丁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系统评价[J]. 方润权,黄雪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03)
  • [5]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D]. 吴波. 四川大学, 2005(02)
  • [6]系统评价活血化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D]. 马丽虹.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5(06)
  • [7]杏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病例报告)[J]. 王艳辉,于艳馥,夏淑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12)
  • [8]脑梗死急性期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临床研究[D]. 谢荃.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
  • [9]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治疗的系统评价[J]. 陈斌,庞永诚,杨海玲,蔡瑞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1)
  • [10]黄连总生物碱泡腾片治疗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作用机理研究[D]. 张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醒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附8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