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春林治疗前列腺炎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魏锦慧,马鸿斌[1](2019)在《程氏萆薢分清饮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程氏萆薢分清饮以是清热利湿为主,兼治心脾的方剂,通过分析程氏萆薢分清饮的方证特点,总结近10年来程氏萆薢分清饮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意在探讨程氏萆薢分清饮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王骥生,赵冰,李海松,王彬,莫旭威[2](2015)在《李海松论治前列腺疼痛经验探析》文中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尤其是前列腺疼痛是男科疾病常见病之一,也是男科疑难杂病之一。在治疗上虽然中西医方面具有多途径、多手段,但是临床效果难以达到患者的满意。李海松教授在治疗前列腺疼痛方面造诣颇深,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以期为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3](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轩立华[4](2011)在《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十年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P)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会阴、小腹及生殖器等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尿频、尿不尽、尿末滴白等排尿异常,可伴有失眠、健忘、焦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可对患者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虽然CP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会给患者的精神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万方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检索“慢性前列腺炎”和”中医”,“慢性前列腺炎”和”中药”关键词,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45篇,剔除重复的文献及质量较差的文献,经过筛选后最终选定325篇,对选定的文献进行分析,相关数据采用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得出如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由于嗜食烟、酒、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酿生湿热,流注下焦;又由于社会、环境因素、传媒刺激等影响,性欲得不到正常疏泄,频繁手淫、房室不节或不洁、忍精不泄,致前列腺反复充血,败精瘀阻精室,蕴久酿毒,阻于经络,.就会导致湿热瘀阻证的出现;由于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失于疏泄,久则血行不畅而致气血凝滞,就会导致肝气郁结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出现;由于久居阴冷潮湿之地,或冒雨涉水,感受寒湿之邪,导致厥阴经气凝滞,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寒滞肝脉证的出现;由于骑车、骑马、久坐等导致会阴部长时间受压,使前列腺持续处于充血状态,久则血脉不畅,亦可诱发本病。本病的病机特点可以概括为本虚标实,标实为湿热、气滞、血瘀等,本虚为肾虚、脾虚等。一般来讲,初期以湿热为主,多为精室受湿热毒邪所侵,壅滞于内,疏泄失常;或因三焦气化不利,湿阻化热,湿热互结,则精气时有外溢,出现尿白浊的症状。病久不愈可导致脾虚、肾虚、肝郁等,常常虚实夹杂。湿热瘀阻经脉、肝气郁滞、脾肾气虚等均可导致瘀血阻滞,而往往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我们通过对各家关于慢性前列腺炎辨证分型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出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临床证型为湿热型,血瘀型,肾元亏虚型,肾阳虚型,中气不足型,肾阴虚型,肝郁型,阴虚火旺型。由此可见,慢性前列腺炎多为实证,包括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虚证较为少见,包括肾元亏虚,肾阳虚,肾阴虚,中气不足证。这是在以往教科书中本病的辨证分型湿热蕴结,气滞血瘀,阴虚火旺,肾阳虚损的基础上,又丰富了肾元亏虚证,中气不足证,肾阴虚证等虚证证型,此外,特别强调的是,肝气郁结或肝郁气滞型出现频率也是很高的,由此可见患者的情绪或心理因素在本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对各家治法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发现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治法包括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排浊,疏肝理气,补肾益气,清热解毒等。分析发现,常用的治法以驱邪为主,临床上更多的医家强调多种治法的综合运用,比如补中益气,温肾化浊;滋阴降火,泄热化浊;辛温达下,化湿泄浊;清化湿浊,通利州都等。我们通过对文献中出现的223种内服药物进行统计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可分为以下七类:活血化瘀药;补益肝肾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利湿药;疏肝解郁药;补气药;安神药等。我们对文献中出现的160种外用药物进行统计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可分为以下六类: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益肝肾药;清热利湿药;疏肝解郁药;补气药等。
贾艾玲[5](2011)在《前列栓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选前列栓的生产工艺,建立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提取物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考察关黄柏、淫羊藿的乙醇提取工艺,筛选出最佳的工艺参数;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跟踪指标,对野菊花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野菊花中含总黄酮的含量为跟踪指标,优选水煎工艺的最佳条件;以乙醇沉淀的方法对野菊花水煎液进行进一步纯化;筛选适宜的基质制备前列栓,并对基质与药粉的重量配比、成型的温度、挥发油加入的温度等项目进行考察,优选制剂的成型工艺;对成品栓剂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重量差异检查、融变时限检查、微生物限度检查等项;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药味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制定成品栓剂的质量标准。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关黄柏、淫羊藿加10倍量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野菊花加8倍量水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4小时;野菊花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水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10(8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最佳的成型工艺为以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基质与药粉配比为1:0.75,成型温度为55℃,挥发油加入温度为45℃,置换价为1.75;三味药薄层鉴别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本制剂含关黄柏以盐酸小檗碱计,每粒不得少于1.92mg。结论:优选出的生产工艺合理可行,成品制剂质量稳定可控。
林兆丰[6](2010)在《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相关免疫学因素及PSA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既往曾经认为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无必定的内在联系,但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已有研究提示免疫功能紊乱是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共同特征。我院对前列腺癌的前期研究证实,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扶正抑瘤的方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样,我院大量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也表明,前列腺炎以湿热瘀阻的病机为主,以中医辨证为依据的利湿祛瘀法效果良好。前列腺炎好发于青壮年,且90%以上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免疫紊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设想,通过对前列腺炎患者有关瘤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分析,中医药干预后的变化规律,以及建立前列腺炎患者的随访观察,或许能够对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内在联系,以及中医药对预防前列腺癌的作用得出有益的提示。目的观察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学变化,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探讨中医利湿祛瘀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以了解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前列腺炎免疫学及其对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并作为对前列腺癌早期预防的初步探索。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慢性Ⅲ型前列腺炎病人为样本52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治疗组根据辩证使用中医利湿祛瘀法(基本方加减治疗:川楝子10g元胡10g五灵脂10g蒲黄10g黄柏10g苍术10g牛膝10g苡米20g);对照组则按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推荐方案使用抗生素诺氟沙星治疗治疗,疗程2月。测定相关免疫指标,包括观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及CD8+T),血清PSA,前列腺按摩液EPS和TGF-β1的变化,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干预措施对免疫指标及PSA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治疗2月后,治疗组各指标前后有显着差异(P<0.0001),对照组各指标前后数据除生活质量外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前后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均数有差别,其中两组间的疼痛症状、生活质量、整体总分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001),而排尿症状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症状总分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指标均差中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疼痛症状、症状评分、总体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001)。两组治疗前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一月对照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有统计差异(P<0.05),治疗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但无统计意义,两组间无明显差别。治疗二月数据显示治疗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有统计差异(P<0.05),对照组TPSA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显着差别。两组FPSA/TPSA在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4+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4+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水平有所上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4+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8+水平没有统计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有所上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8+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4+/CD8+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4+/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CD8+水平有所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4+/CD8+水平均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CD8+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统计差别(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CD3+水平没有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CD3+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水平有所下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CD3+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无统计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无显着差异,治疗一月时治疗组TGF-β1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TGF-β1水平有所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没有显着差别。治疗二月结果显示治疗组TGF-β1水平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001),对照组TGF-β1水平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Ⅲ型前列腺炎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表现在以整体的T淋巴亚群系列偏低表达为主,部分偏高表达的免疫功能紊乱,在这个层面上Ⅲ型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免疫紊乱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医利湿祛瘀法为主的辨证治疗可以对这种免疫功能紊乱进行调节。该疗法对于细胞免疫的影响,首先明显地表现在对Th3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具有调节作用,其次这种中医疗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CD4+CD8+CD3+以及CD4+/CD8+的低表达状态,提示该疗法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同时描述性数据分析也显示出该疗法可能对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利湿祛瘀为主的中医疗法因此被认为具有调节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功能紊乱而使之趋于稳定平衡的作用。另外在对于PSA的影响上,我们的结论是在2个月的疗程后这种中医疗法与诺氟沙星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证实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表明湿热淤阻在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前列腺炎的主要病机,这对于前列腺炎的深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成丽[7](2010)在《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与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广州是岭南地域核心城市,广州地区着名中医学术经验,既源自于传统中医药学学术体系,也是岭南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广州地区着名中医在对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过程中,也留下了反映他们学术经验的重要载体——治病验方。对这些验方进行发掘收集调查整理研究,是传承与发扬岭南地域医学乃至传统中医药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在于此,即旨在抢救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和发挥区域中医药资源优势和临床特色,为广州地区名老中医验方的开发利用、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研究方法本论文注重顶层设计。首先是关于广州地区“名医”概念与“验方”界定。名医是一个时期中医学术和临床疗效水平的主要体现者,本论文研究的“名老中医”以及“名中医”的称谓以政府命名为依据,初步统计有177人,涵盖1979年以前省市确定的名中医、1991年以来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管局确定的三批老中医药专家以及广东省确定的两批名中医。验方则是指经临床检验应用有效的药方,其出自名医本人在长期临证实践中,运用中医学理论指导形成的学术经验结晶,它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经长期临床验证,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区别于民间的偏方或古代医书上的流传方。具体研究方法有:公文征集法。关于广州地区“名医”概念与“验方”界定,为政府部门以公文征集名医验方方式提供保证。通过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以各大院校和医院为依托,向名医本人及其有直接师承关系的后人发稿征集以确保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公文征集是本论文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采访调查法。公文征集得到的验方有局限性,名医验方研究必须进行采访调查,本论文验方来源有直接采访名医其本人获取,对已去世的名医,则采访调查其亲属后人以及有直接师承关系的弟子,并辅以座谈、采访、录像、查阅有关资料等多种形式结合,力图以验方为主的形式反映名医学术经验。发掘收集法。重点对1978年以前的名老中医,难以用公文征集方式取得验方者,则需发掘他们宝贵经验,以收集资料为主方式,在中山文献馆和医院的档案室、病案室、院史馆等部门,内容包括年谱、文物、医案、医话、验方、治法等,力图全面反映名医学术经验。归类整理法。主要是对验方文献按照学科病种进行整理与归类,收录入合理验方,剔除部分缺乏把握者。这次调研中,所收集到的反映其学术经验的资料主要是名医所编的讲义、讲稿、专着,这部分验方资料大部分被保留。统计分析法。验方药物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管理,对精选的709首内服验方的药物信息以0、1为代码录入电脑,使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取药物信息。包括内科各系统病证和常见病多发病用药统计分析。验方评述法。对名医验方的组成、验方学术渊源、验方的理论基础、验方的运用经验作简要评述与分析,通过验方评述对广州地区名中医理论学说进行凝练,总结名医的学术经验与临证特点。按照以上研究方法最后形成学位论文,本论文共整理出验方884首,其中内服验方709首,外治方93首,食疗保健方69首,院内制剂13首。研究结果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研与整理概况,重点收集整理出134位广州地区名老中医的相关资料,其中有验方资料的88位,具体情况如下:①“广州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刘赤选(10首)、邓铁涛(79首)、赵思兢(76首)、沈炎南(26首)、何竹林(20首)、关汝耀(3首)、林建德(3首)、钟耀奎(9首)、陶葆荪(6首)、周子容(2首)、李仲守(1首)、刘庆思(1首)、关济民(1首)、李耀芝(1首)14人,共237首验方;②“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罗元恺(39首)、刘仕昌(18首)、黄耀燊(11首)、杨志仁(20首)、蔡荣(2首)、何志雄(1首)、黎炳南(19首)、王德鉴(9首)、周岱翰(8首)、刘亦选(2首)、欧阳惠卿(1首)、熊曼琪(1首)、丘和明(2首)、王士贞(1首)、陈纪藩(2首)、陈镜合(3首)、崔学教(1首)、刘国普(1首)、许鑫梅(1首)19人,共160首验方;③“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张阶平(107首)、文子源(10首)、岑鹤龄(13首)、甄梦初(17首)、梁乃津(23首)、林夏泉(6首)、刘茂才(1首)、余绍源(6首)、黄春林(2首)、刘伟胜(8首)、梁冰(8首)、李丽芸(4首)、张梅芳(5首)、邓晋丰(5首)、榻国维(2首)、罗笑容(2首)16人,共217首验方;④“广州市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吴灼燊(6首)、郭梅峰(9首)、区少章(6首)、罗广荫(3首)、刘惠纯(1首)、杨干潜(1首)、刘恩祺(2首)、何广贤(2首)、吴维城(4首)9人,共34首验方;⑤“广东省人民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陈治平(93首)、李钰琳(13首)、黎达英(1首)、周伯康(4首)、黄松柏(2首)、卢宗强(6首)、邱志楠(5首)7人,共214首验方;⑥“中山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黄火文(5首)、罗致强(17首)、李俊彪(3首)、董岳琳(2首)、潘静江(1首)、黄省三(10首)6人,共38首验方;⑦“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邱健行(10首)、卢桂梅(6首)、钟玉池(13首)、胡肇基(11首)4人,共40首验方;⑧“暨南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沈英森(7首)、蔡康保(3首)、汤国杰(1首)3人,共11首验方;⑨“广州市荔湾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已完成郭兆仪(5首)、梁天照(2首)、梁端侪(1首)、区金浦(2首)、杜蔚文(1首)5人,共11首验方。本论文共整理出验方884首,其中内服验方709首,外治方93首,食疗保健方69首,院内制剂13首,形成40余万字的《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精选》(详见资料附篇)。内服验方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以及温病等7个专科,总计126个病证。其中内科验方444首,涉及47个病证,包括肺系病证(57首,6个病证)、心系病证(38首,6个病证)、脾胃系病证(67首,9个病证)、肝胆病证(128首,10个病证)、肾系病证(47首,5个病证)、气血津液病证(59首,6个病证)、肢体经络病证(46首,5个病证);外科验方有49首,分为5大类19个病证;妇科验方有56首,分为5大类19个病证;儿科验方有52首,包括15个病证;五官验方有50首,分为4大类病的20个病证;骨伤验方有17首,分为3大类病证;温病验方有43首,分为3大类病证。第二部分是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研究评析,包括验方的药物统计分析和学术评述。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药物统计分析,709首内服方共涉及药物553味,岭南中草药401味,广州地区名医用药重健脾祛湿化痰,清热凉血养阴,喜用岭南中草药,重视五脏辨证。五脏系统病证的用药统计分析得出:①肺系病证治疗时以止咳化痰平喘为主,辅以宣肺解表,益气养阴,止血;久病加用益气养阴、补肺滋肾之品。②心系病证采用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的原则,化痰祛瘀同补益气阴相互配合。用药以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为主。③脾胃系病证常肝胃同治,健脾益气同理气养阴并举,润燥结合、升降相唯、清养并用。用药以理气止痛为主,辅以养阴生津、健脾益气。④肝胆病证以补养肝肾之阴,扶脾益气为根本,佐以平肝潜阳、清热燥湿;用药多和剂,调和肝脾,而理气和血、养阴益气、清热燥湿药要配合使用,润燥结合。⑤肾系病证治疗上攻补兼施,清补兼用,用药以健脾补肾,清热利尿为根本,’佐以益气活血,解毒止血。使不燥不寒,泻中有补,寓补于泻,相辅相成,共奏其效。广州地区名中医在辨治常见病多发病时,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性:①治疗咳嗽常止咳化痰平喘并举;具体治疗时,止咳常宣降结合,化痰多以温化为主配合清热化痰,久病累及脾肾应肺脾肾兼顾。②胃痛的治疗上常疏肝和胃、健脾养胃并举、气阴两顾,存在“肝脾同治,脾胃分治,重在调气”的特点,并注意饮食调养。③积聚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用药以健脾益气除湿,滋阴行血理气为主,且活血通络与滋阴养血理气药常配合使用。④辨治淋证多从脾虚湿盛,湿热蕴结,气滞血瘀入手,实证用药以清利湿热或疏肝理气,消瘀化石为主;虚证多以气虚为主,治宜健脾益气,兼能利湿。⑤癌病治疗上养阴救液以治其本,攻毒散结以治其标;扶正与祛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⑥痹证以驱风祛湿,滋补肝肾为基本大法,善用藤类和虫类药祛风湿、通络宣痹。研究结论本论文首次系统对广东省广州市政府部门所授予的省市级名(老)中医的验方资料进行调研和整理汇编,共整理出88位名(老)中医的884首验方,并按照临床学科以及病种分类,形成《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精选》,是为创新点之一。精选之验方,虽未能全面反映广州地区名医临证用药丰富学术经验,但观一斑足以窥全豹,也反映广州地区名医临证善于辨别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注意岭南地理炎热潮湿气候环境,结合人体气阴相对不足禀赋素质,善于应用地方中草药材。处方用药治则,或清热凉血解毒,或健脾祛湿化痰,或益气养阴滋肾,或养肝护心理肺,或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或通利并重攻补兼施,名医验方为广州民众医疗卫生保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本论文创新点之二,从中医五脏系统辨证用药角度对名医内服验方进行药物统计分析和学术特点评述。认为广州地区名医验方重视五脏辨证,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辨治特色,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在学术上具有继承性、区域性、实用性、兼容性及创新性特点。本研究工作难度大,尚有部分名医的验方资料未完成,后续研究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更深一步研究,力求最全面整理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并借助数理分析工具,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发现疾病与药物、疾病与脏腑的相关性,寻找疾病治疗的共性与特性,为广州地区名老中医验方的开发利用、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宋竖旗,张亚强[8](2009)在《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与思考》文中认为作者回顾了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病因病机和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针对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包括前列腺液白细胞数的疗效评价价值、前列腺液细菌培养的疗效评价价值、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和疗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和中医证候分类与症状评分的应用以及临床研究周期,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刘宾[9](2009)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博[10](2009)在《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研究,观察八正合剂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筛选72例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八正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热淋清片治疗,疗程30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检查(EPSRT)和最大尿流率(MFR)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所有结果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愈显率65.6%,其中治愈率25.0%,显效率40.6%,有效率21.9%,无效率12.5%,相比对照组(治愈率12.1%,显效率24.2%,有效率为30.3%,总有效率66.7%,愈显率36.4%),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医证候积分、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液中白细胞(EPS-WBC)及卵磷脂小体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在改善排尿症状和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疼痛症状、MFR和EPS-WBC方面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正合剂可明显改善ⅢA型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更能改善排尿症状和提高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的数量,是治疗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方制剂,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二、黄春林治疗前列腺炎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春林治疗前列腺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程氏萆薢分清饮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程氏萆薢分清饮方证特点 |
2 程氏萆薢分清饮的临床应用 |
2.1 糖尿病肾病 |
2.2 泌尿系疾病 |
2.2.1 精液不液化 |
2.2.2 慢性前列腺炎 |
2.2.3 非淋菌性尿道炎 |
2.2.4 乳糜尿 |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 |
2.4 关节炎 |
2.4.1 类风湿关节炎 |
2.4.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3 结语 |
(2)李海松论治前列腺疼痛经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注重病机,瘀血阻络是其关键 |
2辨证论治基础上注重化瘀通络的考虑 |
3临床注重微调阴阳 |
4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
5典型病例 |
(4)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十年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3.前言 |
4.资料来源及统计方法 |
5.结果 |
5.1 病因病机 |
5.2 辨证论治 |
5.3 治法 |
5.4 内服用药 |
5.5 外用药物 |
6.结论 |
7.参考文献 |
8.致谢 |
9.个人简历 |
(5)前列栓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传统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 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中药制剂 |
3 前列栓组方特点、立题依据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仪器设备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一 制备工艺研究 |
1 处方来源 |
2 药材来源于鉴定 |
3 提取工艺研究 |
3.1 药材的提取工艺设计理论依据 |
3.2 提取工艺的研究 |
3.2.1 关黄柏、淫羊藿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 |
3.2.2 野菊花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
3.2.3 野菊花水煎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3.2.4 野菊花醇沉工艺的研究 |
4 小结 |
5 成型工艺研究 |
5.1 剂型的选择 |
5.2 热熔法工艺流程 |
5.3 基质的选择 |
5.4 基质与药粉最佳配比的选择 |
5.5 成型温度的选择 |
5.6 挥发油加入温度的确定 |
5.7 处方的确定 |
5.7.1 置换价的测定 |
5.7.2 标准处方的确定 |
6 中试试验研究 |
7 工艺流程的确定 |
工艺流程图 |
二 质量标准研究资料 |
1 质量标准正文 |
2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2.1 性状 |
2.2 鉴别 |
2.3 检查 |
2.3.1 重量差异检查 |
2.3.2 融变时限检查 |
2.3.3 重金属检查 |
2.3.4 砷盐的检查 |
2.3.5 微生物限度检查 |
2.4 含量测定 |
2.4.1 盐酸小檗碱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2.4.2 色谱条件的确定 |
2.4.3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4 方法学考察 |
2.4.5 前列栓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2.4.6 关黄柏药材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6)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相关免疫学因素及PS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1.1 炎症与癌的关系 |
1.2 炎症与前列腺癌相关发病机制 |
1.3 NIH前列腺炎分类与前列腺癌 |
1.4 前列腺特异抗原及其与慢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关系 |
2 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1 Ⅰ型前列腺炎 |
2.2 Ⅱ型前列腺炎 |
2.3 Ⅲ型前列腺炎 |
3 Ⅲ型前列腺炎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
3.1 免疫学病因和发病机制探讨 |
3.2 免疫学诊断进展 |
3.3 免疫学治疗进展 |
4 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免疫学关联点 |
4.1 T淋巴细胞亚群 |
4.2 TGF-β1 |
5 中医研究进展 |
5.1 病因病机研究 |
5.2 辩证分型研究 |
5.3 论治原则 |
5.4 治疗 |
5.5 中医药疗法对前列腺炎免疫学研究 |
6 本导师研究组前期工作基础 |
6.1 前列腺炎 |
6.2 前列腺癌 |
7 文献结论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研究方法 |
1.6 干预方法 |
1.7 临床症状评分 |
1.8 观察指标 |
1.9 随访 |
1.10 统计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治疗状况比较 |
2.2 两组Ⅲ型前列腺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比较 |
2.3 两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细胞免疫比较 |
2.4 两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1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临床治疗效果 |
3.2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PSA影响 |
3.3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3.4 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
4 结语 |
5 思考展望 |
5.1 课题创新性 |
5.2 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附表3 |
致谢 |
(7)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与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研与整理 |
一、研究对象与调查范围 |
(一) 广州地区"名医"概念 |
(二) 名医验方的概念 |
(三) 调查的范围 |
二、研究方法 |
(一) 验方资料的调研与收集 |
(二) 验方的整理与汇编 |
(三) 验方的理论评述与统计分析 |
三、验方收集整理概况 |
(一) "广州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二)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有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三) "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四) "广州市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五) "广东省人民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六) "中山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七)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八) "暨南大学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九) "广州市荔湾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研究" |
四、验方整理研究内容 |
(一) 内服方 |
(二) 外用方 |
(三) 食疗方 |
(四) 院内制剂 |
第二部分 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研究评析 |
一、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药物统计分析 |
(一) 内科五脏系统病证用药统计分析 |
(二) 常见病、多发病的用药规律统计分析 |
二、广州地区名医验方的学术评述 |
(一) 学术的继承性 |
(二) 学术的区域性 |
(三) 学术的实用性 |
(四) 学术的兼容性 |
(五) 学术的创新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病机理的探讨 |
二、诊断标准的研究 |
三、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 |
1.辨证施治: |
2.专方治疗: |
3.综合治疗: |
四、讨论 |
(10)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1.7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注意事项 |
2.4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1 安全性评价 |
2.4.2 疗效性指标 |
2.4.3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 病例资料分析 |
3.2 可比性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4 不良反应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
1.1 前列腺炎的分类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临床症状 |
1.4 诊断 |
1.5 治疗 |
2.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3.八正合剂的选用依据 |
4.本课题对照组药选择的原因 |
5.指标选择的依据 |
6.用药后对观测指标的改善情况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文献综述 |
附件2 随机化设计方案 |
附件3 症状积分表 |
附件4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黄春林治疗前列腺炎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程氏萆薢分清饮的临床研究进展[J]. 李娜,魏锦慧,马鸿斌. 现代中医药, 2019(01)
- [2]李海松论治前列腺疼痛经验探析[J]. 王骥生,赵冰,李海松,王彬,莫旭威. 中国性科学, 2015(03)
-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4]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近十年文献研究[D]. 轩立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5]前列栓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贾艾玲.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6]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相关免疫学因素及PSA的影响[D]. 林兆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7]关于广州地区名中医验方的调查与整理研究[D]. 刘成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8]中西医结合诊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与思考[J]. 宋竖旗,张亚强.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9(12)
- [9]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研究现状[J]. 刘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9)
- [10]八正合剂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D]. 吴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