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胭脂虫研究利用概况

世界胭脂虫研究利用概况

一、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马跃[1](2019)在《南极产红色素真菌的诱变、发酵及产物结构、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色素是食品的第一感官指标。合成色素由于化学物质的危害性其应用逐渐受限,因此天然色素发展前景广阔。微生物来源的天然色素具有成本低、发酵速度快、不受产地、气候条件影响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利用一株分离自南极样品的能产紫红色色素的真菌(Geomyces sp.wnf-15A),经过对其进行紫外诱变,成功提高产量,并将其命名为Geomyces sp.wnf-15B。通过形态观察和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该菌属于嗜冷地丝霉属,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实验利用UV、HPLC、1HNMR、13CNMR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南极红色素的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主要呈色化合物的结构,发现该红色素为环酮类化合物,母核结构与红曲红色素相同。对Geomyces sp.wnf-15B进行产色素能力的研究,确定其在3L摇瓶中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摇床转速125r/min;5L摇瓶中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摇床转速140r/min。利用5 L多联发酵罐对产色素菌株进行了通气量、发酵培养基等的优化,确定了稳定的发酵条件,进一步提高色素产量。以胭脂虫红色素做为对照,对南极红色素与胭脂虫红色素的pH稳定性、与淀粉和糊精的适应性、颜色反应、荧光反应以及灰分残留等做了一系列性质研究,发现南极红色素pH适用性高于胭脂虫红色素。在pH 2-5的环境中,胭脂虫红色素沉淀明显,OD525值大幅度下降;而南极红色素沉淀较少,OD525值下降较小。在pH 6-11的环境中,两种色素都比较稳定;在pH 12-13的环境中,胭脂虫红色素OD525值下降明显,而南极红色素向橙色系方向转变。本实验表明,南极红色素表现出酸稳定性的主要优势。在其他性能指标比较中,南极红色素与胭脂虫红色素相比也具有优势。

冷锋[2](2011)在《胭脂虫与寄主仙人掌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文中指出胭脂虫是一类珍贵的资源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南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胭脂虫体内含胭脂红酸(C22H20O13),可以制备成胭脂红并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中,目前世界上对天然胭脂红色素需求激增,价格日高。现阶段我国还没有胭脂虫和胭脂红色素的生产,所需的胭脂红色素全部依赖进口,如果我国能实现胭脂虫和胭脂红色素的自主生产,必将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并在国内形成产业。在产业化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提高胭脂虫的产量与质量。通过找到胭脂虫与仙人掌之间最合理的寄生关系,进行科学的培育,对胭脂虫产业化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胭脂虫在仙人掌上的空间分布、仙人掌的营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分析、仙人掌的生长量、性状、胭脂虫的虫体指标、色素含量和产量等方面来研究胭脂虫和其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胭脂虫在寄主仙人掌茎片上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概率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主要分布在仙人掌的第2和第3级茎片上。对仙人掌茎片面积与胭脂虫寄生数量关系进行曲线方程的模拟,相关系数最高的为一元线性方程,方程为:Y=728.515+0.347X,但相关系数仅为0.211,说明胭脂虫寄生与仙人掌面积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2)营养物质测定结果初步表明两年生茎片的高糖含量对胭脂虫有助食作用。仙人掌挥发物中含6~3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酮类、烷类、烯类、醛类及含硫化合物,初步判定二甲基二硫醚对胭脂虫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而烷类物质可能会对胭脂虫寄生产生排斥作用。(3)仙人掌植株在12月到次年的2月之间,植株的高度和茎片数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而在3月到5月之间是仙人掌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但胭脂虫寄生对寄主仙人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未被寄生的仙人掌株高、茎片数量和茎片面积的增加均明显大于被寄生的仙人掌;随着胭脂虫寄生密度的增加,仙人掌植株生长量的增加相应减少,生长高峰期的出现也会相应推迟。从6月到12月之间,未寄生胭脂虫的仙人掌植株的高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茎片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而寄生有胭脂虫的仙人掌植株的高度和茎片数量均下降,胭脂虫的寄生会导致仙人掌的倒伏、茎片的干枯和腐烂。(4)仙人掌茎片第二级和第三级上胭脂虫的体积和怀卵量都明显大于第四级和第一级,而第四级又略大于第一级,但是第二级和第三级上胭脂虫的各项指标都大体相当。(5)春夏、夏秋、秋冬三代胭脂虫干虫体中胭脂红酸的质量百分比依次为22.72%、20.37%和21.91%。夏秋代胭脂虫干虫体中胭脂红酸的质量百分比略低于另外两代胭脂虫。(6)生产1kg的胭脂虫干虫原料约需10万头胭脂虫雌成虫,每667m2可年产胭脂虫干虫约32.6kg。其中春夏代、夏秋代和秋冬代胭脂虫的干虫产量为9.2kg、13.9kg和9.5kg。胭脂虫主要分布在仙人掌的第二级和第三级茎片上,达到90%左右,它是胭脂虫干虫原料的主要来源。

赖为民,杨光友,王锦鸣[3](2010)在《胭脂虫养殖方式初探》文中研究说明2003~2005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宁南县,对胭脂虫进行大棚养殖试验、大棚仙人掌悬挂养殖试验和野外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养殖和大棚仙人掌悬挂养殖胭脂虫效果比较好;野外养殖受气候影响较大,胭脂虫难以成活。

王星明[4](2010)在《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精制及其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对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实验条件以及在肉制品和饮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为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和应用实现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实验确定了溶剂法提取胭脂虫红色素的实验条件。其优化工艺条件:以价格低廉且安全的蒸馏水作提取剂,提取温度85℃、浸提时间2h、料液比为160、提取级数为2级。在此条件下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率达到了89.4%。通过对5种大孔吸附树脂的比较,选择S-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胭脂虫红色素。实验条件为:上柱浓度为0.750×15(A)、上柱流速为2BV/h、上柱pH为4、洗脱剂为pH2的60%的乙醇、洗脱流速为2BV/h。通过上述最佳工艺再经冷冻干燥得到的色素粉末的色价达到了102,大大高出纯化前的46.7,粉末中胭脂虫红酸的含量达到了70.93%。胭脂虫红色素的得率为14.68%。该胭脂虫红色素成品为深红色粉末,颗粒细致,无结块等现象,具有蒽醌类色素的共同特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该色素在室温和自然光条件下稳定性好,可长期放置。胭脂虫红色素的液质分析表明,色素主成分分子量与胭脂虫红酸基本一致,说明在本实验采用的提取和纯化工艺不会破坏胭脂虫红酸。通过对胭脂虫红色素和红曲色素的对比实验,得到了胭脂虫红色素在火腿肠中应用的最佳用量:色价为102的胭脂虫红色素添加量为32mg/kg,该条件下制作的火腿肠色泽、硬度、弹性和咀嚼度适中,稳定性明显好于用红曲色素制作的火腿肠,与用亚硝酸钠发色制作的火腿肠的相关指标接近,符合市场需求。通过对胭脂虫红色素和葡萄皮红色素的对比试验,研究了胭脂虫红色素在葡萄汁饮料中的最佳用量:1000mL饮料中添加0.5mL浓度为25mg/mL的色价为102的胭脂虫红色素,2mL浓度为50mg/mL的色价为10的葡萄皮红色素,经过复配制得的葡萄汁饮料与市售葡萄汁饮料的各项指标相近,符合市场需求。

卢艳民[5](2009)在《胭脂虫红色素提取与精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对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刚刚起步,本论文优化了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参数,应用超滤膜分离和硅胶—凝胶柱层析法精制色素,对精制后的色素进行鉴定,并讨论了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1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结果:①水浸提法最佳工艺条件为:80℃下用纯水提取5h,料液比为1:4(W/V),影响提取率大小的因素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6次,浸提率可达94.95%。②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频率为20kHz,超声波功率为1400W的环境中提取12mmin,脉冲时间为(10s,4s),料液比为1:6(W/V),影响提取率大小的因素为:处理时间>脉冲时间on>脉冲时间off>超声波功率>料液比。提取5次,浸提率可达95.05%③微波辅助浸提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频率为2450MHz,输出功率为560W的微波环境中,提取40s,料液比为1:4(W/V),影响提取率大小的因素为: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料液比。提取1 0次,浸提率可达95.16%④三种方法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率均为42%(±0.1%),纯度为32%(±0.1%)。2实际生产应用中选定的超滤分离较优条件为常温进料,压力采用的是膜所耐受压力的居中值68.95kPa,用截留分子量为10kD的螺旋卷式聚醚砜膜精制胭脂虫红色素,蛋白质的截留率达54.77%,色素损失率率为15.16%,精制后色素的纯度可达53.46%。3硅胶柱层析的优化层析条件为:洗脱剂为氯仿、甲醇和水,采用梯度洗脱,硅胶含水量在10%-14%之间;洗脱剂流速为5mL/min;负载量为0.9g/100g硅胶。经过硅胶层析精制后胭脂虫红色素的纯度为54.37%,得率为75.61%。4经过硅胶纯化后的色素进一步进行凝胶层析可以得到纯度为85.76%的色素产品,其得率为69.53%。洗脱剂为甲醇,洗脱流速为50mL/h。5溶解度实验表明胭脂虫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显色反应、UV-Vis光谱、IR光谱及MS谱图可以验证其结构属于羟基葸醌类。精制后色素的质量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6胭脂虫红色素的稳定性试验结果:①胭脂虫红色素液在pH=1-9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在pH≥10后色素液不稳定,会发生降解,褪色明显。②胭脂虫红色素液在室内自然光和避光条件下稳定性好,而室外自然光会使色素逐渐降解,不利于色素的稳定。③胭脂虫红色素液的热稳定性及抗氧化还原性好。④常见的金属离子中,胭脂虫红色素液对Fe2+、Fe3+、Cu2+极不稳定,K+、Na+、Ca2+、Mg2+、Zn2+对色素的稳定性无显着影响。⑤使用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作为防腐剂时应注意它们会使色素的色调发生改变,相比较而言山梨酸钾不利于色素的稳定。⑥食品中经常添加的柠檬酸、Vc、苹果酸、酒石酸对色素的稳定性无显着影响,柠檬酸的加入具有增色效果⑦食品中经常添加的糖类如葡萄糖、蔗糖、乳糖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是很大。

李志国,张建云,赵杰军,包松莲,杨家秀,吴楚林[6](2008)在《胭脂虫及其加工利用概述》文中指出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是一类珍贵的经济资源昆虫,发育成熟的雌虫体内含胭脂红酸。胭脂虫加工的胭脂虫红、胭脂红酸等已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本文对胭脂虫的繁养及其色素的特性加工利用等作简要概述。

王文亮,王守经,孙守义,邓鹏[7](2008)在《胭脂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系统介绍了胭脂虫的分类、形态特征、发展历史以及营养成分等,并阐述了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郑勇[8](2007)在《湿度对胭脂虫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Costa)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干体可制备成胭脂红,进一步提取胭脂红色素,广泛地用于食品染料、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中。通过研究湿度对D.coccus孵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50%、70%、90%三种湿度条件下,观察了湿度对D.coccus孵化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湿度对D.coccus卵的孵化、若虫及成虫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随湿度的增加,孵化量及孵化率增大,获得的一龄若虫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加,二龄若虫和雌成虫数都是在90%RH时达到最大。说明高湿度对提高卵的孵化及种群生长是有利的。

傅佑丽[9](2007)在《仙人掌资源的价值分析及开发利用》文中研究说明重点阐述了仙人掌资源的药用、食用、染料用及其他实用价值;对仙人掌植被恢复功能进行了介绍;针对我国仙人掌发展的现状,从仙人掌的栽培、保健品开发、胭脂虫培育等几方面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张建云,李志国,赵杰军,罗香,包松链,杨时宇[10](2007)在《中国胭脂虫发展现状概述》文中提出通过对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繁养、加工的研究,简述了中国胭脂虫的繁养、色素的特性、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等现状;提出了发展胭脂虫的方向及建议。

二、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南极产红色素真菌的诱变、发酵及产物结构、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色素的使用历史
    1.2 天然色素的特点及分类
        1.2.1 天然色素的特点
        1.2.2 天然色素的缺点
        1.2.3 天然色素的特性
        1.2.4 天然色素的分类
        1.2.4.1 类胡萝卜素
        1.2.4.2 黄酮类色素
        1.2.4.3 吡咯类色素
        1.2.4.4 其他类色素
    1.3 天然真菌色素
        1.3.1 利用三孢布拉霉生产类胡萝卜素
        1.3.2 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生产Arpink Red
        1.3.3 红曲色素
        1.3.3.1 市场规模
        1.3.3.2 红曲色素的缺点
        1.3.3.3 生产方法及原理
    1.4 胭脂虫红色素
        1.4.1 胭脂虫红色素的市场规模
        1.4.2 我国胭脂虫红现状
        1.4.3 胭脂虫红培养及提取方法
        1.4.3.1 胭脂虫的生活周期
        1.4.3.2 胭脂虫的人工养殖方法
        1.4.3.3 胭脂虫的接种方式
        1.4.4 胭脂虫的经济价值
    1.5 影响微生物色素稳定性的因素
        1.5.1 pH值(酸碱度)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1.5.2 金属离子对真菌色素稳定性影响
        1.5.3 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影响
        1.5.4 温度对色素稳定性影响
    1.6 本文研究意义
第二章 南极真菌Geomyces sp.wnf-15A的紫外诱变及ITS序列测序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菌种来源
        2.1.2 培养基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步骤
        2.2.1 对Geomyces sp.wnf-15A孢子的诱变
        2.2.2 真菌DNA的提取
        2.2.3 ITS-PCR扩增
        2.2.4 序列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Geomyces sp.wnf-15A紫外诱变结果
        2.3.2 ITS测序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南极真菌红色素的基本结构研究
    3.1 材料和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步骤
        3.2.1 柱层析
        3.2.1.1 大孔树脂的前处理
        3.2.1.2 洗脱
        3.2.2 HPLC分析
        3.2.2.1 对紫色呈色物质进行HPLC梯度分析
        3.2.2.2 紫红色组分HPLC恒梯度分析
        3.2.2.3 色素主成分的制备纯化
        3.2.3 化合物结构鉴定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Geomyces sp.wnf-15B的产色素能力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种来源
        4.1.2 培养基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最大波长的测定
        4.2.2 Geomyces sp.wnf-15B的发酵培养
        4.2.2.13 L摇瓶发酵培养
        4.2.2.25 L摇瓶发酵培养
        4.2.2.4 发酵液的处理
        4.2.2.5 色价的测定
    4.3 结果分析
        4.3.1 诱变菌红色素全波长扫描
        4.3.2 3L摇瓶培养OD值的变化
        4.3.3 5L摇瓶发酵结果
        4.3.4 发酵罐通气量优化结果
        4.3.5 发酵终点发酵液的处理
        4.3.6 色价的测定
    4.4 讨论
第五章 南极红色素与胭脂虫红色素的性质比较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种来源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步骤
        5.2.1 南极红色素与胭脂虫红色素酸碱稳定性比较
        5.2.2 颜色反应
        5.2.3 南极红色素与其他食品添加剂的适应性
        5.2.4 南极红色素灰分测定
    5.3 实验结果
        5.3.1 南极红色素与胭脂虫红色素的p H稳定性对比实验
        5.3.2 颜色反应
        5.3.3 南极红色素与其他食品添加剂的适应性
        5.3.4 南极红色素灰分测定结果
    5.4 结果讨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胭脂虫与寄主仙人掌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胭脂虫研究概述
        1.2.2 梨果仙人掌研究概述
        1.2.3 胭脂虫与寄主仙人掌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4 其它昆虫与寄主植物相互作用关系
        1.2.5 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胭脂虫在寄主仙人掌上的分布
    2.1 试验地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培育模式
        2.2.3 研究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胭脂虫在仙人掌各级茎片上的分布
        2.3.2 胭脂虫雌成虫空间分布型
        2.3.3 回归模型分析胭脂虫雌成虫的聚集度
        2.3.4 聚集原因分析
        2.3.5 仙人掌茎片面积与胭脂虫寄生数量关系曲线方程的模拟
    2.4 小结
第三章 胭脂虫寄生与仙人掌营养物质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寄主植物营养成分测定结果
        3.2.2 寄主植物营养成分对胭脂虫寄生的影响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胭脂虫寄生与仙人掌挥发物的关系初探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样品采集情况
        4.2.2 测定结果
        4.2.3 寄主植物主要挥发性物质与胭脂虫寄生关系初步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胭脂虫寄生对仙人掌生长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
        5.1.2 研究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仙人掌对胭脂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研究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仙人掌对胭脂虫色素含量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材料
        7.1.2 试验设备与试剂
        7.1.3 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不同世代胭脂虫胭脂红酸含量比较
        7.2.2 不同级别茎片胭脂虫胭脂红酸含量比较
    7.3 小结
第八章 仙人掌对胭脂虫产量的影响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材料
        8.1.2 研究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胭脂虫干湿重测定结果
        8.2.2 胭脂虫产量评估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9.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3)胭脂虫养殖方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点概况
    1.2 试验动植物
    1.3 人工大棚养殖
        1.3.1 大棚搭建和养殖园的建立
        1.3.2 大棚养殖试验
        1.3.3 大棚悬挂养殖试验
    1.4 野外放养试验
2 结果
    2.1 大棚养殖、大棚悬挂养殖和野外养殖的胭脂虫生长期
    2.2 大棚养殖、大棚悬挂养殖和野外养殖的成活率
    2.3 大棚养殖、大棚悬挂养殖、野外养殖虫体大小和重量
3 讨论

(4)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精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胭脂虫概况
        1.1.1 胭脂虫概述
        1.1.2 胭脂虫的成分
        1.1.3 胭脂虫的分布
        1.1.4 胭脂虫的饲养
        1.1.5 胭脂虫的开发利用
        1.1.6 胭脂虫红色素概述
        1.1.7 胭脂虫红色素的分布
        1.1.8 胭脂虫红色素的功能
        1.1.9 胭脂虫红色素的安全性
        1.1.10 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纯化方法
    1.2 蒽醌类色素
        1.2.1 蒽醌类色素概述
        1.2.2 蒽醌类色素的结构和性质
        1.2.3 蒽醌类色素的含量表示方法
    1.3 色素在火腿肠中的应用概况
    1.4 色素在饮料中的应用概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实验方法
        2.4.1 热浸提法提取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
        2.4.2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
        2.4.3 胭脂虫红色素成品的制备
        2.4.4 胭脂虫红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2.4.5 胭脂虫红色素在葡萄汁饮料中的应用
3 结果与讨论
    3.1 热浸提法提取胭脂虫红色素实验
        3.1.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3.1.2 单因素实验
        3.1.3 热浸提正交实验
        3.1.4 提取级数的确定
    3.2 胭脂虫红色素大孔吸附树脂的精制实验研究
        3.2.1 不同型号树脂对胭脂虫红色素的吸附效果
        3.2.2 不同型号树脂对胭脂虫红色素的解吸效果
        3.2.3 S-8型树脂对胭脂虫红色素静态吸附解吸实验
        3.2.4 S-8型树脂对胭脂虫红色素动态吸附解吸实验
    3.3 胭脂虫红色素成品的制备
        3.3.1 胭脂虫红色素的色价
        3.3.2 胭脂虫红萃取液中胭脂虫红酸的含量
        3.3.3 胭脂虫红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
        3.3.4 胭脂虫红色素的得率
        3.3.5 纯化前后胭脂虫红萃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的变化
        3.3.6 胭脂虫红色素的外观
    3.4 胭脂虫红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3.4.1 着色剂的对比试验
        3.4.2 色度测定
        3.4.3 质构测定
        3.4.4 感官评定
    3.5 胭脂虫红色素在葡萄汁饮料中的应用
        3.5.1 着色剂的对比实验
        3.5.2 与市售饮料的色差
        3.5.3 贮存不同时间后各饮料色差的变化值
4 结论
    4.1 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
    4.2 胭脂虫红色素的纯化
    4.3 胭脂虫红色素的液质分析
    4.4 胭脂虫红色素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4.5 胭脂虫红色素在葡萄汁饮料中的应用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5)胭脂虫红色素提取与精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食用天然色素
        1.1.1 食用天然色素的发展史
        1.1.2 食用天然色素的优越性
        1.1.3 食用天然色素的分类
        1.1.4 食用天然色素的主要生产工艺
        1.1.5 食用天然色素的分离分析技术
        1.1.6 我国食用天然色素的发展趋势
    1.2 胭脂虫和胭脂虫红色素
        1.2.1 胭脂虫
        1.2.2 胭脂虫红色素概述
        1.2.3 胭脂虫红色素的理化性质
        1.2.4 胭脂虫红色素的鉴定
    1.3 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现状
        1.3.1 胭脂虫寄主仙人掌的研究现状
        1.3.2 胭脂虫虫体的研究现状
        1.3.3 胭脂虫红色素的应用研究现状
        1.3.4 胭脂虫红色素的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3.5 胭脂虫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
        1.3.6 胭脂虫红色素精制及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5 本论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主要试剂
        2.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色素提取的工艺流程
        2.2.2 溶剂法提取条件的确定
        2.2.3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条件的确定
        2.2.4 微波辅助法提取条件的确定
        2.2.5 提取率及纯度的计算
    2.3 提取效果判定实验
    2.4 实验结果和讨论
        2.4.1 溶剂法提取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
        2.4.2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
        2.4.3 微波辅助法提取胭脂虫红色素的研究
        2.4.4 提取率及纯度的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膜分离纯化胭脂虫红色素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主要试剂
        3.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3.1.4 超滤膜分离装置
    3.2 超滤膜分离的概述
        3.2.1 膜分离过程的定义和分类
        3.2.2 超滤的优点和应用
        3.2.3 螺旋卷式超滤膜的优缺点
        3.2.4 提高膜通量的途径
    3.3 实验方法
        3.3.1 胭脂虫红色素提取液的制备
        3.3.2 胭脂虫红色素提取液的预处理
        3.3.3 超滤分离纯化色素
        3.3.4 测定方法
        3.3.5 计算公式
    3.4 实验结果和讨论
        3.4.1 标准曲线的绘制
        3.4.2 胭脂虫红色素提取液的预处理
        3.4.3 超滤分离纯化色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硅胶-凝胶层析法精制胭脂虫红色素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主要试剂
        4.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4.2 实验原理
        4.2.1 吸附柱层析原理
        4.2.2 凝胶过滤层析原理
    4.3 实验方法
        4.3.1 材料准备
        4.3.2 薄层层析
        4.3.3 硅胶层析
        4.3.4 硅胶层析纯化胭脂虫红色素条件的优化
        4.3.5 凝胶层析
    4.4 实验结果和讨论
        4.4.1 薄层层析
        4.4.2 硅胶层析
        4.4.3 硅胶层析条件的优化
        4.4.4 凝胶层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胭脂虫红色素的鉴定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主要试剂
        5.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胭脂虫红色素的溶解性
        5.2.2 胭脂虫红色素的呈色反应
        5.2.3 胭脂虫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5.2.4 胭脂虫红色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5.2.5 胭脂虫红色素的质谱分析
        5.2.6 胭脂虫红色素的质量检测
    5.3 实验结果和讨论
        5.3.1 胭脂虫红色素的溶解性
        5.3.2 胭脂虫红色素的呈色反应
        5.3.3 胭脂虫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征
        5.3.4 胭脂虫红色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5.3.5 胭脂虫红色素的质谱分析
        5.3.6 胭脂虫红色素的质量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6.1 实验材料与设备
        6.1.1 实验原料
        6.1.2 实验主要试剂
        6.1.3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6.2 实验方法
        6.2.1 色素液的配制及最终残存率的计算
        6.2.2 pH值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3 光对胭脂虫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4 热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5 氧化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6 还原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7 常见金属离子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8 防腐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9 食用酸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2.10 糖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H值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2 光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3 热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4 氧化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5 还原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6 常见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7 防腐剂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8 食用酸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3.9 糖对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
        7.1.2 胭脂虫红色素的纯化
        7.1.3 胭脂虫红色素的鉴定
        7.1.4 胭脂虫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胭脂虫及其加工利用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胭脂虫种类
2 胭脂虫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
    2.1 胭脂虫的虫态
    2.2 胭脂虫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
3 胭脂虫的繁养
4 胭脂虫主要成分与利用
    4.1 胭脂虫主要成分
    4.2 胭脂虫的利用
        4.2.1 胭脂虫产品
        4.2.2 胭脂虫色素的利用
5 胭脂虫红与胭脂红酸的提取技术
    5.1 胭脂红酸的提取方法
        5.1.1 胭脂红酸初提
        5.1.2 胭脂红酸的提纯
    5.2 胭脂虫红铝的制备
6 胭脂虫发展前景

(8)湿度对胭脂虫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1 湿度对胭脂虫卵孵化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供试昆虫
        1.1.2试验器材
        1.1.3试验方法
    1.2结果与分析
    1.3 结论与讨论
2 不同湿度下胭脂虫种群动态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供试昆虫同1.1.1
        2.1.2试验器材人工气候箱温湿度计
        2.1.3试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3 结论与讨论

(9)仙人掌资源的价值分析及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仙人掌资源的价值分析
    1.1 仙人掌的药用价值
    1.2 仙人掌的食用用价值
        1.2.1 仙人掌的菜用价值
        1.2.2 仙人掌的果用价值
        1.2.3 仙人掌的饲用价值
    1.3 饲养胭脂虫
    1.4 其他用途
    1.5 植被恢复重建
2 国内仙人掌的种植及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10)中国胭脂虫发展现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胭脂虫现状
2 胭脂虫的化学成分及安全性
    2.1 胭脂虫的主要成分
    2.2 胭脂虫的营养成分
        2.2.1 胭脂虫的氨基酸胭脂虫雌成虫蛋白质含量占总干物质的43.98%。胭脂虫氨基酸分析见表1。
        2.2.2 胭脂虫的微量元素胭脂虫体内含有12种微量元素, 结果见表2。
    2.3 胭脂虫红色素的安全性检测
3 加工利用
4 结论与建议

四、世界胭脂虫的研究和利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南极产红色素真菌的诱变、发酵及产物结构、性质研究[D]. 马跃.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 [2]胭脂虫与寄主仙人掌相互作用关系研究[D]. 冷锋.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4)
  • [3]胭脂虫养殖方式初探[J]. 赖为民,杨光友,王锦鸣. 四川动物, 2010(01)
  • [4]胭脂虫红色素的提取精制及其应用的研究[D]. 王星明. 天津科技大学, 2010(06)
  • [5]胭脂虫红色素提取与精制研究[D]. 卢艳民. 昆明理工大学, 2009(03)
  • [6]胭脂虫及其加工利用概述[J]. 李志国,张建云,赵杰军,包松莲,杨家秀,吴楚林.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8(05)
  • [7]胭脂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 王文亮,王守经,孙守义,邓鹏.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05)
  • [8]湿度对胭脂虫生长发育影响的探讨[J]. 郑勇.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6)
  • [9]仙人掌资源的价值分析及开发利用[J]. 傅佑丽.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03)
  • [10]中国胭脂虫发展现状概述[J]. 张建云,李志国,赵杰军,罗香,包松链,杨时宇. 西南农业学报, 2007(03)

标签:;  ;  ;  ;  

世界胭脂虫研究利用概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