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纲、新理念、新认识

新大纲、新理念、新认识

一、新大纲 新理念 新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1](2020)在《HSK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兼类词类型复杂、数量众多,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动名兼类词在兼类词中所占的比重和使用频率都居于首位,因此在汉语教学中需引起一定的重视。《新大纲》四级考试是非汉语专业留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标准,词汇是《新大纲》四级考试的重点,而且四级词汇中多义词并不多,大部分以兼类词为主,所以在教学中,对《新大纲》四级里面的兼类词更要加以重视。所以综合下来,笔者最终决定把《新大纲》一到四级词汇中的动名兼类词作为研究对象。先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问题,再立足教材和真题试卷,为初级阶段兼类词的教学及应试提供较为全面的建议。通过调查问卷发现:(1)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对动名兼类词的概念较为模糊。(2)动名兼类词的使用频率越低,其错误率就越高。(3)留学生对动名兼类词的名词词性的运用能力更强。通过对经典教材《汉语教程》及部分真题的考察发现:(1)教材中大部分《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的两种词性未得到完整呈现。(2)《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在教材中的复现次数不是很均衡,部分词语的复现不及时。(3)真题试卷等级越高,对动名兼类词的考察就越全面。(4)同一动名兼类词两种词性在真题中的比重有较大差别,大部分为名词词性的出现频率高于动词词性。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发现,笔者最后提出几点针对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学习《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的相关教与学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动名兼类词的教学和应试提供些许借鉴。

余柏青[2](2019)在《《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教学》创办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办的历史学刊物。至2010年12月,该杂志已出版613期。它以基础性、思想性和学术性为指导原则,始终坚持科学、严谨和务实的办刊风格。自创刊以来,它为繁荣国家历史教学及史学研究,建立史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推动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促进国内外学术研究交流等,均作出突出贡献。此前,学界只是零星地、局部地研究《历史教学》,还没有系统地、深入地对其进行研究。为丰富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拓宽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领域,强化历史教学、历史教科书与历史研究三者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揭示中学历史教学与相关学术研究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对《历史教学》60年的发展进行了整体研究。《历史教学》是在以下四个背景下创办起来的: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文化教育政策的指导,京津地区的几位历史学者敏锐地感觉到历史教师对唯物史观的迫切需求,因此创办一种专供历史教师阅读的刊物,《历史教学》应运而生。第二,知识分子心态使然。新中国成立使知识分子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经历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紧跟政治,渴望跟上时代的变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第三,《历史教学》创刊申请得到了天津军政委员会批准,在办刊过程中又得到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部长黄松龄的大力支持;第四,李光璧、傅尚文、杨生茂等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份同人刊物《历史教学》就此诞生,并且很快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杂志领域的一面旗帜。《历史教学》的读者群体主要是中学历史教师、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专业师生、历史教学研究工作者、教研员等。据不完全统计,5901位署名作者在《历史教学》共发表了10546篇作品。《历史教学》的作者群体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而稿源又集中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历史教学》编辑部等三个单位。其组织架构可以从下列四个时期来进行分析:1951年1月创刊到1954年8月属于同人办刊时期。1954年9月到1959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1959至1966年、1979年复刊后至1985年,这两个时期属于天津市教育局管理。1986年开始至2010年这段时期属于天津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1951年1月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的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分同人办刊、政府改造、曲折发展三个阶段。同人办刊阶段,知识分子办刊主动紧跟政治形势,在“教”与“学”方面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特点。政府改造以后,天津人民出版社成立第三编辑室,专门负责编辑《历史教学》。该时期的“大家小文章”“问题解答”等学术性研究文章,“看似写来不难”“结果非高手莫办”,至今都传为美谈。1959年到1966年6月是《历史教学》曲折发展时期。由于连续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历史教学》被迫停刊。1979年1月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到1985年是《历史教学》的复刊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教学和史学领域的拨乱反正,中学历史教学和学术研究逐步得到恢复;1986到1990年3月是《历史教学》特色重建时期。这个阶段重建教学特色后,学术研究文章发表对杂志发展而言存在着两难处境。1991年4月到2001年3月是《历史教学》继续偏重教学与学术“滑坡”时期。前期,杂志研究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测量与评价,并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培养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途径。后期,由于杂志管理失控,编辑出现许多乱象,学术论文弱化的趋势明显。在同类刊物崛起及网络迅猛发展的双重冲击下,《历史教学》逐渐失去其竞争优势。2001年3月到2010年12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和“黄金”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又分为平稳过渡、“黄金”发展、分刊后继续发展三个阶段。2001年3月到2002年1月是《历史教学》平稳过渡阶段,它呈现“不温不火”状态;2002年2月至2006年12月是《历史教学》发展的“黄金”阶段。杂志编辑部组织对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教材进行讨论,将受众群体聚焦到《历史教学》平台;发表与中学历史教学关系密切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和“听课随笔”,以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发表中青年专家访谈录,使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有机结合。2007年1月以后分中学版和高校版,《历史教学》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历史教学》从创刊以来的发展变化历程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变化及其对出版物的影响。在1957-1978年,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历史教学》紧跟国家政策形势的变化,导致杂志的内容有时出现偏离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轨道。一本杂志能坚持办刊多年,而且现在还在良性健康地发展,这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比较少见。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的原因,将同人刊物纳入到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之中,由国家提供办刊经费,这是一本杂志赖以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杂志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杂志在发展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它不完全是市场反映的结果,杂志的发展主要依靠党和国家的支持。研究《历史教学》不但要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变化特点,而且要从中透视在中国政治变化的背景下,知识分子们的心态及思想变化动态。《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发展历史,终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教学文章要抓教改典型,抓教学的前沿问题,使杂志发挥引领作用。《历史教学》兼顾历史研究与学术研究,采用高校版与中学版的办法解决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并重的问题。中学版是《历史教学》的根基和发行量的基本保证,保持中学版的内容和质量是这本杂志能够存活的关键所在。历史教学社与天津古籍出版社合并,严重制约着杂志的发展。《历史教学》被某所大学收入麾下,或是转移到经济效益较好的出版社。无论哪种归宿,对《历史教学》都是福音。

王帆[3](2018)在《日本《开发合作大纲》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ODA政策作为日本战后恢复经济的重要外交手段,始于1954年日本加入“科伦坡计划”开始。此时的日本自身刚刚完成战后经济重建,国内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于是便期望能够早日回归国际社会。日本通过参与欧美国家的组织,并在该组织名下从事援助活动,加快日本与西方世界的融合并通过援助扩大日本急需的广阔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到了1989年,日本已经是最大的ODA援助国。由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日本政府在对外援助政策上也做出相对应的改进与完善,对外援助同时也逐渐变成了实现本国利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1992年基于政府开发援助项目的不断发展,首次制定了《政府开发援助大纲》,并在2003年第一次做出修改。这两次大纲的制定目的在于协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国的发展。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安倍政府再次执政时,于2013年推行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政策”,并指出对当前所执行的对外经贸援助策略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开始把ODA政策与日本的国家战略利益挂钩。到了2015年2月,《开发合作大纲》于日本国内被顺利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方针也由此有了新的规划、新调整,同时也是日本时隔12年后第二次对ODA大纲作出修订,在名称上也从之前的《政府开发援助大纲》变为《开发合作大纲》。《开发合作大纲》首次把日本的“国家利益”作为重点提出。对外援助不仅是日本实现复兴的经济手段,同样也是日本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政治手段,并摒弃了日本前两次大纲申明不对外进行军事援助的原则,开始突破对外军事援助的大门。这次改革,不仅极大的提高日本对外援助的战略性,扩大了对外援助的国家的名单,同时在援助原则与援助方式上都重新进行了规划,还指出对外援助的前提条件是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开发合作大纲》首次允许对其他国家提供“非军事目的”援助,这与日本ODA政策一直以来遵守的主要在与军队无关的民生领域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不同,被认为日本的ODA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而新《开发合作大纲》的修订、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也被视为安倍“积极和平主义”(Proactive contributes to Peace)的三支箭,目的在于强化日本的安全保障。同时,新版的《开发合作大纲》中对军事援助的解禁也被认为针对中国的意味强烈。

高放,耿化敏,吴起民[4](2017)在《我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建设》文中提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在全国首先创建的一门新学科。长期以来,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特色学科反映中国人民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发展轨迹,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中国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一级学科的孵化和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作为这门学科的倡议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之一,作者依据自己亲身经历的60多年往事,记录了这门学科由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并走向全国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以纪念中国人民大学成立80周年,为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发展史研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提供参考。

刘韬[5](2015)在《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经历了几次深刻的变革,社会的大动荡自然引起思想领域的变革,而每一次变革都为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学校体育是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为依托,以学校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平台,逐渐形成的对学校体育本质属性、基本规律等方面的看法和主张,也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综合因素的产物。学校体育绝对不是在真空中进行,学校体育话语的生产本身也是社会活动,充满了意识形态、利益等等潜在因素,如何深入认识这些问题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研究无法承受之轻,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学校体育进行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以话语分析的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围绕学校体育发展百年来,通过对不同时期学校体育文本进行话语分析,深入探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学校体育文本中的概念是否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学校体育话语在社会变迁中推进着什么?强调着什么以及忽略、隐藏和压抑着什么?因此,本论文从以下七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绪论;论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分析问题研究的缘起以及对己有研究的综述和反思,并简单地从研究思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来介绍此论文的研究设计。第二部分:对话语与学校体育话语理论进行阐释;从话语、话语分析以及学校体育话语的内涵以及分类进行了分析,不仅有利于全文表达和理解的一致性,而且明确了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认为学校体育话语是学校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建构者,不仅是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而且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学校体育话语是传导、输送、转译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载体,它犹如一块块栩栩如生的化石,承载了学校体育历史的诸多社会信息,存储了民族的学校体育生活经验,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透析出学校体育的种种形态和特征。第三部分:对清末民国时期学校体育话语流变进行阐释;分1902—1918年、1919—1936年、1937—1949年三个时间节点对清末民国时期学校体育话语进行历史考察,本文认为晚清和民国政府的改革推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崇与宣传,留学生及来华学者的强力引介导致清末民国时期学校体育军国民话语的盛行,自然主义话语萌芽和民族主义话语成形。第四部分:对改革开放前学校体育话语流变进行阐释;分1949—1956年、1957—1965年、1966—1976年三个时间节点对改革开放前学校体育话语进行历史考察,本文认为随着社会背景和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教育和政治思潮对课程价值取向影响,增强体质类话语占了主导地位,而在文革期间阶级斗争话语强势并成为了学校体育的官方话语。第五部分:对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话语流变进行阐释;分1977—1992年、1993—2000年、2001—2014年三个时间节点对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话语进行历史考察,发现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兴起,学校体育进入全面调整与恢复时期,此期间学校体育进行的八次课程改革,人们对学生体育健康状况更加关注,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更加清晰,定位更加明确。“改革”、“健康第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已经成为此阶段学校体育的强势话语。第六部分:从社会实践向度上分析,对学校体育百年话语流变的规律及原因进行探讨,学校体育话语是社会实践的一个部分,它并非是一种纯粹符号性的体现,也不是主体的主观意志的结果,而是一种权力意识在说话者、听众与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学校体育的话语存在着社会性、依赖性和建构性等特征,呈现出时代融合、正向流动、反向建构和钟摆运动的规律,并受国家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第七部分:对百年学校体育话语流变进行反思,并对未来的学校体育话语进行理想建构。认为突破权力话语框架,强调学校体育话语的多元,使学校体育功能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反思科学理性话语,注重学校体育话语的生成,找准属于自己的独立位置,形成富有个性而又动态开放的话语系统;融合西方教育话语,尊重学校体育话语本土化,做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将使中国学校体育未来话语的理想态势。什么样的学校体育话语才真正符合体育之道?什么样的学校体育话语才更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这是本部分论述的重点。

朱志兰[6](2013)在《中职基础模块函数的教学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也是中职数学的主体内容,但函数内容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生来说属于难点,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分析这些困难,又要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函数的学习。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中职基础模块函数知识特点的分析与教学的思考,以及对中职学生考试试卷答题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学生函数学习现状。按照中职数学新大纲的编制要求和评审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以展示新课程理念是如何在教材中得以体现的,从而探索出更符合中职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并尝试对函数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摸索出与职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策略,使数学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知识,更符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需求。

赵春艳[7](2013)在《新世纪以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践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就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不断地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经过20多年的演进和发展,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日趋成熟。21世纪,基于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新认识,日本加快了对政治大国追求的步伐,对其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并日益呈现出朝军事大国迈进的趋势。另外,日本的主要政治势力已对成为“普通国家”,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谋求实现“全面大国化”这一战略形成了共识。21世纪,日本将成为政治大国定位为外交的最终目标,更加注重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领域资源的综合利用。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于日本要以什么方式成为政治大国和成为什么样的政治大国以及成为政治大国后会对周边国家产生什么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就不仅仅是日本一国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民都予以关注的事情。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就意味着其和平宪法第九条势必要被修改,军事力量势必要增强,这必然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新世纪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践有助于我们正确了解新世纪日本的国家战略走向。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的中日关系的和平发展对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世纪之交,中国正快步向经济大国迈进,2010年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日本凭借经济实力正在加快走向政治大国,可以说中日两国进入了“强强型”关系的新格局。在政治大国战略这一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日本对华政策也进行了调整。对新世纪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对中日关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在发展新世纪的中日关系中制定有效的对日政策。

李章洙[8](2012)在《休闲体育视角下四川省普通高校公共篮球课教学理念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休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问的增多,休闲正在成为国民日常活动的闲暇行为方式。也随着“小康”思想的发展贯彻,经济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这些让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满足,也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身体健康。在这的社会氛围下,休闲生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以愉悦身心、强身健体为基础,精神上追求轻松、自由和健康的休闲体育运动开始受到人民的亲睐,形成一种极具活力、发展性的选择。休闲体育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休闲体育不仅标志着人们已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标志着人们从满足现实的基本生活需要转向对精神生活的向往。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四川省各普通高校对体育教学进行了很多改变,很多受同学们欢迎的休闲体育也走进了学校,体育教学项目的篮球运动,以其普及性和竞技性、娱乐观赏性等先天特征优势,依然是广受师生欢迎。根据我阅读和掌握的文献资料,结合国内外休闲体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以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为实际切入点,对休闲体育的概念、特征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前人们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在精神方面的假设性研究,来尝试着研究休闲体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学理念为开展教学实施指明了方向,目前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实践课强调将完整系统的篮球技战术内容思想理念与篮球教学相结合,这使教育改革推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教师的教学思想、改革态度、知识技能水平、科研水平等,本文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日前的和在休闲体育的视角下的教学理念和发展策略,对我省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提供借鉴,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以及长期对休闲体育的发展和实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赵利[9](2012)在《承继与发展: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30年(1979-2009)》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年以来,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体系究竟有着怎样的演进历程?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启示。对此,笔者以教学论、课程论为理论基础,将一般理论与史料研究相结合,紧密结合教学改革的重要历史契机,运用文献分析、历史比较等方法,坚持史论结合的研究原则,按照回顾历程→反思总结→思考前瞻论述思路,追溯了改革开放30年来体育教学变革发展的历程,全景式展示了体育教学30年来的演进,揭示了体育教学变革的成绩与不足,前瞻体育教学变革的未来,研究结果是:论文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变革史分为恢复重建(1978-1984)、引进借鉴(1985-1999)、改革发展(2000-2009)三个时期,在回顾教育形势,在宏观的社会语境下,以体育教学思想发展为主线,从体育教学目标取向、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学方法选择、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体系变革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身体”是服务与“建设”的工具,这一时期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评价都围绕增强体质目标取向而制定,缺少对人的关怀;在改革开放中期至9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人的自身发展受到关注,这一时期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的选择都围绕学生“身心社”发展的教学目标取向,学生的心理、个体意识受到关注;21世纪初的新课程改革突出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这一时期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的选择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回顾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的演进历程,体育教学的变革是在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逐渐重视“人”的发展过程。综观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30年演进历程,其变革演进特征是:体育教学理论从依附引进借鉴到相对独立;教学目标取向从从社会本位到社会个体本位的兼顾;教学内容选择从规定性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教学方法由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到主体间性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发展性评价。探寻体育教学变革的困境是:体育教学理论缺乏学科特色,体育教学实践理解操作异化,体育教师发展的专业化缺失;探析体育教学变革的原因是:社会变革制约体育教学变革,教育方针指导体育教学变革,价值观念影响体育教学变革;体育教学在加强教学活动科学性、提升教学质量水平、追求人性化教学的教学新境界认识过程中一直都期望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关注的程度不同,还曾有忽视的倾向。培养人、促进人的身心得到充分发展是体育教学活动价值的根本所在,而且体育教学在培养人的身心发展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变革一直坚守着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回顾与分析改革开放30年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历程,得到的启示是:第一,体育教学变革是一个由现实向理想化转变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推进体育教学变革既有社会发展的外部动力,也有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清晰理解体育教学变革的内在张力是教师;第二,教学变革总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科学行动,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应关注当代,立足本土,走向实践,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特色以指导体育教学变革实践;第三,教学改革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是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而行动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是改革的关键。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守教育理想,彰显教学智慧,在指导学生学会学的过程中更加善教,推动自己专业的成长,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共同体验生命的价值。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上体育课真正成为一种享受和愉悦,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发挥体育教学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学教育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的职责。因此,对广大从事体育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深化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仍旧任重而道远。

许华[10](2011)在《新大纲背景下中职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对人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中职物理的课程改革发展需要,2009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职物理教学大纲,2009年9月,多套中职物理教材经教育部审批出版问世了。这些在新大纲下渗透着全新教育理念的实验教科书,无疑将引起中职物理界的强烈震荡。本文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系统分析了新旧教学大纲的差异,选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高教版为蓝本进行了新教材结构、特点的分析,同时对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理教学的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以期能为一线教师用好新教材有所参考价值,对仍在进行中的中职物理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二、新大纲 新理念 新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大纲 新理念 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HSK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和目的
    1.2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兼类词的本体研究综述
        1.2.2 动名兼类词的本体研究综述
        1.2.3 动名兼类词的教学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对象及所涉材料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涉及的材料
第二章 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动名兼类词的习得情况
    2.1 调查对象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2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2.2.1 个人信息部分
        2.2.2 《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学习情况调查部分
        2.2.3 《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测试部分
第三章 《汉语教程》和真题中《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考察
    3.1 《汉语教程》(修订本)概述
    3.2 《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在教材中的复现情况
        3.2.1 复现数据统计与分析
        3.2.2 复现特点
        3.2.3 复现问题
    3.3 真题中的动名兼类词统计
        3.3.1 真题中《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的分布统计表
        3.3.2 《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在真题中的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材、真题和《新大纲》三者的对比结合分析
    4.1 《汉语教程》与《新大纲》的结合分析
        4.1.2 《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在教材中的缺失方面
        4.1.3 教材对动名兼类词的侧重方面
    4.2 《汉语教程》与真题的对比分析
        4.2.1 教材与真题的侧重部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在教材与真题中的建议
    5.1 对《汉语教程》中动名兼类词的编排建议
        5.1.1 动名兼类词在教材中的数量与分布问题
        5.1.2 教材对动名兼类词的选择
        5.1.3 教材中动名兼类词的词性标注
        5.1.4 动名兼类词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部分
    5.2 对初、中级阶段留学生动名兼类词的教学建议
        5.2.1 阶段性进行动名兼类词教学
        5.2.2 对动名兼类词进行完整展示,正确引导
        5.2.3 加强对动名兼类词的练习与巩固
    5.3 《新大纲》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在真题中的应试建议
第六章 对动名兼类词“生活”、“习惯”的教学设计
    6.1 教学目标
        6.1.1 认知领域
        6.1.2 技能领域
        6.1.3 情感领域
    6.2 教学重难点
    6.3 教学方法
    6.4 教学步骤
        6.4.1 导入词语(3min)
        6.4.2 词汇讲解(15min)
        6.4.3 课后作业布置(2min)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2)《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概况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创办背景和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第一节 《历史教学》的创办背景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教育政策
        二、知识分子接受改造的需要
        三、天津军政委员会文教部的支持
        四、七位同人的共同努力
    第二节 《历史教学》的组织架构
        一、同人办刊时期的组织架构
        二、天津市人民出版社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三、天津市教育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四、天津市新闻出版局管理时期的组织架构
    第三节 《历史教学》的运行机制
        一、编辑出版责任机制
        二、稿源与作者群体
        三、印刷、发行及价格
第二章 特色形成和曲折发展(1951.1-1966.6)
    第一节 同人办刊时期的“教”与“学”
        一、主动紧跟政治形势
        二、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教”
        三、建国之初《历史教学》中的“学”
    第二节 学习苏联与坚持特色
        一、政府接管后的办刊方针
        二、1956 年版教材的特点及讨论
        三、全面学习苏联的教学法
        四、“大家小文章”与问题解答
    第三节 国家政策影响下的曲折发展
        一、曲折发展时期的中学历史教学
        二、曲折发展时期的学术研究
第三章 缓慢恢复和特色重建时期(1979.1-1991.3)
    第一节 复刊时期的拨乱反正
        一、历史教学逐渐恢复到正常轨道
        二、及时反映史学界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教学特色的重建与学术文章水准
        一、教学特色的重建
        二、重建特色的两难处境
第四章 偏重教学和学术“滑坡”(1991.4-2001.5)
    第一节 高考的能力立意与能力培养的教学
        一、教学大纲与教材内容的渐趋稳定
        二、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测量与评价体系形成
        三、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 学术论文弱化与编辑乱象
        一、论文质量下降的表现及原因
        二、编辑出现乱象的表现及原因
第五章 平稳过渡和“黄金”时代(2001.6-2010.12)
    第一节 平稳过渡时的“不温不火”
        一、初步探讨中学历史课程的设计
        二、继续配合人教社的教材修订
        三、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独立办刊形成特色
        一、2003 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一标多本”
        二、21世纪初历史课程设置与编写教材专题讨论
        三、研究性学习与“聂马之争”
        四、有重大影响的中青年着名学者访谈录
    第三节 分版后的发展趋势
        一、中学版和高校版的特点
        二、专家引领中学教学研究
        三、提倡以“教学设计”取代教案
        四、研究高考试题引领高中教学
第六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及发展策略
    第一节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二、《历史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第二节 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发展策略
        一、杂志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二、发展的现实隐忧及策略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3)日本《开发合作大纲》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ODA政策研究的阶段划分以及研究论题
        二、国内外参考文献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经济援助政策的指导方针:ODA大纲的变革
    第一节 :1992年ODA大纲的制定及其影响
        一、背景和目的
        二、制定内容
        三、产生影响
    第二节 :2003年ODA大纲的修订及其影响
        一、背景和目的
        二、制定内容
        三、产生影响
    第三节 :2015年ODA大纲改为“开发合作大纲”及其影响
        一、背景和目的
        二、修改ODA大纲的程序
        三、制定内容
        四、开发合作大纲的实施
        五、产生影响
第二章 《开发合作大纲》与安倍的“积极和平主义”
    第一节 :安倍政权的外交新主张“积极和平主义”
        一、“积极和平主义”
        二、安倍政权的“积极和平主义”
        三、安倍政权“积极和平主义”的意图
    第二节 :《开发合作大纲》与“积极和平主义”
    第三节 :《开发合作大纲》为“积极和平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开发合作大纲》是“积极和平主义”框架下的安全手段
        二、《开发合作大纲》是“积极和平主义”框架下的外交手段
第三章 《开发合作大纲》的变化特点、作用及影响
    第一节 :日本《ODA大纲》的运用现状
    第二节 :《开发合作大纲》基本理念的变化
        一、军事使用原则
        二、援助范围扩大
        三、增加预算
        四、《开发合作大纲》的特点
第四章 《开发合作大纲》打开日本对外“军援”的途径
    第一节 :从援助理念看:战略援助重于开发援助
    第二节 :从援助合法途径看:通过新大纲使“军援”合法化
    第三节 :从价值观外交看:加强遏制中国举措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学校体育研究的方法需要多元视角介入
        1.1.2 学校体育研究的整体拼图需要完善与补充
        1.1.3 学校体育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有待说明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有关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有关话语分析的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1.5.1 研究视角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1.6.1 研究思路
        1.6.2 创新点
2 学校体育话语相关理论阐释
    2.1 话语
        2.1.1 语言学中的话语
        2.1.2 社会学中的话语
        2.1.3 哲学中的话语
    2.2 学校体育话语
        2.2.1 学校体育话语的内涵
        2.2.2 学校体育话语的分类
        2.2.3 学校体育话语的特征
3 清末民国时期学校体育话语流变阐释
    3.1 历史考察
        3.1.1 军国民话语的盛行(1902—1918)
        3.1.2 自然主义话语萌芽(1919—1936)
        3.1.3 民族主义话语成形(1937—1949)
    3.2 形成动因
        3.2.1 晚清和民国政府的改革推动
        3.2.2 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崇与宣传
        3.2.3 留学生及来华学者的强力引介
        3.2.4 体育救国的呼声日渐高涨
4 改革开放前学校体育话语流变阐释
    4.1 历史考察
        4.1.1 自然主义话语趋弱(1949—1956)
        4.1.2 增强体质话语主导(1957—1965)
        4.1.3 阶级斗争话语强势(1966—1976)
    4.2 形成动因
        4.2.1 社会背景和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
        4.2.2 教育和政治思潮影响课程价值取向
        4.2.3 学校体育百家争鸣凸显体育重要性
5 改革开放后学校体育话语流变阐释
    5.1 历史考察
        5.1.1 政治类话语的转向(1977—1992)
        5.1.2 健康性话语的流行(1993—2000)
        5.1.3 多元性话语的呈现(2001—2014)
    5.2 形成动因
        5.2.1 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
        5.2.2 素质教育开展的基本要求
        5.2.3 体育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5.2.4 教育现代性的本质规定
6 百年学校体育话语流变的内在逻辑
    6.1 中国百年学校体育话语的多维特征
        6.1.1 话语的社会性
        6.1.2 话语的依赖性
        6.1.3 话语的建构性
    6.2 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流变的规律
        6.2.1 学校体育话语流变呈现时代融合
        6.2.2 学校体育话语流变呈现正向流动
        6.2.3 学校体育话语流变呈现反向建构
        6.2.4 学校体育话语流变呈现钟摆运动
    6.3 中国学校体育话语变迁的影响因素
        6.3.1 国家因素
        6.3.2 社会因素
        6.3.3 教育因素
        6.3.4 经济因素
7 百年学校体育话语流变的思考与重建
    7.1 学校体育话语现代性批判与反思的意义
        7.1.1 有助于建立体育学独立的学科立场
        7.1.2 有利于消解权威话语促进话语创新
        7.1.3 有利于解决学校体育的现实问题
    7.2 百年学校体育话语的现代性批判与反思
        7.2.1 官方霸权
        7.2.2 话语贫困
        7.2.3 话语缺失
    7.3 中国学校体育未来话语的理想建构
        7.3.1 突破权力话语框架,强调学校体育话语的多元
        7.3.2 反思科学理性话语,注重学校体育话语的生成
        7.3.3 融合西方教育话语,尊重学校体育话语本土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中职基础模块函数的教学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现代社会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
        1.1.3 中职数学新大纲对中职生提出了新要求
    1.2 课题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
        1.3.1 研究的对象
        1.3.2 研究的步骤
        1.3.3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2.1.1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2.1.2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2.1.3 建构主义数学观的主要思想
        2.1.4 数学概念学习的 APOS 理论
    2.2 国内外函数的教学概述
        2.2.1 函数发展史简介
        2.2.2 国外关于函数教学的研究概述
        2.2.3 国内关于函数教学的研究概述
第3章 中职学生函数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中职一年级学生考试答题情况调查
    3.2 中职一年级学生考试答题情况分析
第4章 对函数知识特点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4.1 中职数学新大纲的教学理论
    4.2 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4.3 中职新大纲对函数内容的处理与教学建议
        4.3.1 中职新大纲对函数内容的处理
        4.3.2 对基础模块各单元函数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第5章 函数教学策略的研究
    5.1 重视函数概念教学中的实例引入
    5.2 激发学习动机,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5.3 注重教学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5.4 实施分层教学,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
    5.5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5.6 丰富教学评价手段,让多元化评价走进数学课堂
第6章 函数的教学设计案例
    6.1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6.2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
    6.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案例
第7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7.1 本研究的结论
    7.2 本研究的教学启示
    7.3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新世纪以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践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一.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提出
    (一) 政治大国的含义、实现的标准及对日本的特殊内涵
        1. 政治大国的含义及实现的标准
        2. 政治大国对日本的特殊内涵
    (二)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提出的背景
        1. 国际因素
        2. 国内因素
    (三) 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目标
        1. 构筑“日美欧”三级主宰的世界新秩序
        2. 在亚太未来的新秩序的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3. 提出对联合国进行改革,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二.新世纪以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践
    (一) 日本对国际环境的新认识
        1. 政治领域
        2. 经济领域
        3. 安全领域
    (二) 新世纪以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践
        1. 发挥经济大国的作用
        2. 强化日美同盟
        3. 加大联合国外交力度
        4. 继续开展以东盟为中心的亚洲外交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外交
    (三) 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1. 文化因素
        2. 经济因素
        3. 美国因素
        4. 历史观因素
        5. 军事因素
三.新世纪以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践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一) 新世纪日本对中国发展的认知状况
        1. “中国威胁论”
        2. “中国机遇论”
    (二) 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选择
        1. 价值观外交
        2. 战略互惠关系
    (三) 应对日本的政治大国化外交战略,发展中日关系的建议
        1. 从战略高度全局把握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2. 扩大中日两国间的共同利益
        3. 建立东亚地区磋商与合作机制
        4. 对两国间的媒体加以正确引导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休闲体育视角下四川省普通高校公共篮球课教学理念与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休闲体育的研究
        1.3.2 国内休闲体育的研究
        1.3.2.1 国内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1.3.2.2 国内对休闲体育概念的分析
        1.3.2.3 休闲体育特征的研究
        1.3.2.4 休闲体育功能的研究
        1.3.2.5 高校休闲体育的研究
        1.3.3 国内关于高校篮球教学研究的现状
2 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分析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项目目标的设想
        3.1.1 目前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课程的教学目标
        3.1.2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探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目标
    3.2 从休闲体育视角分析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项目内容的设想
        3.2.1 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实践课教学的内容
        3.2.1.1 目前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3.2.1.2 休闲体育理念下高校公共篮球教学内容应注意的因素
        3.2.1.3 从休闲体育视角探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实践课教学内容
        3.2.2 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理论课教学内容
        3.2.2.1 目前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3.2.2.2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探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理论课教学内容
    3.3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分析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方法的设想
        3.3.1 目前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课的方法
        3.3.2 目前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方法现状的成因分析
        3.3.3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探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的方法
        3.3.3.1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探讨四川普通高校公共篮球教学方法的选择
        3.3.3.2 从休闲体育的视角探讨公共篮球教学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4 从休闲体育视角探讨公共篮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3.4.1 教师应具备将休闲体育结合到教学的意识
        3.4.2 教师要有将休闲体育结合到教学的积极态度
        3.4.3 教师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教学技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问卷
    问卷A
    问卷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9)承继与发展: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30年(1979-200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范围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框架
第一章 恢复重建:重提增强体质教学思想(1979-1984)
    一 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战线重回教育之路
        (一) 恢复秩序:基础教育领域重建学校教学秩序
        (二) 课程修订:编制教学大纲编写全国通用教材
        (三) 教育目标: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四) 教育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 体育教学体系在恢复中觅路
        (一) 教学目标取向突出增强体质
        (二) 基本加选用的课程内容结构
        (三) 教学方法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四) 追求科学化的体育教学评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引进借鉴:多元体育教学思想共存(1985-1999)
    一 经济快速发展为教育振兴提供契机
        (一) 启动教育体制改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二) 基础教育基本目标:保障普及义务教育
        (三) 提出素质教育理念:注重教育本体价值
        (四) 引入终身教育思想: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五) 进行全面教育改革:需要推进课程改革
    二 体育教学体系在借鉴中完善
        (一) 寻求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价值
        (二) 基本加选用必修加选修的课程内容结构
        (三) 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接受学习受到挑战
        (四) 体育教学评价采用结构考核综合评分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发展:重视以人为本教学思想(2000-2009)
    一 知识经济时代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一)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 启动引人关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 着眼学生“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 体育教学体系在改革中发展
        (一) 体育教学目标取向三维健康观
        (二) 目标引领内容的课程内容结构
        (三) 教学观念的转变重视学生学法
        (四) 教学评价主体内容呈多元发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30年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的回眸
    一 特征:体育教学变革的演进
        (一) 体育教学理论:从恢复探索引进借鉴到相对的独立
        (二) 教学目标取向:从社会本位到社会个体本位的兼顾
        (三) 教学内容选择:从规定性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 教学方法转变:从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到主体间性
        (五) 教学评价方式:从终结性评价到形成性发展性评价
    二 探寻:体育教学变革的困境
        (一) 体育教学理论缺乏学科特色
        (二) 体育教学实践理解操作异化
        (三) 体育教师发展的专业化缺失
    三 探析:体育教学变革的原因
        (一) 社会变革制约体育教学变革
        (二) 教育方针指导体育教学变革
        (三) 价值观念影响体育教学变革
    四 坚守:体育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 人的发展是体育教学的终极追求
        (二) 体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
        (三) 体育教学的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的启示与思考
    一 推进体育教学变革的显隐力量
        (一) 社会发展是体育教学变革的外在动力
        (二) 学生发展是体育教学变革的间接动力
        (三) 教师发展是体育教学变革的内在动力
    二 发展体育教学理论的路向追求
        (一) 关注当代:在继承发展中回应时代学科需求
        (二) 立足本土:在批判借鉴中吸收融合不同视角
        (三) 走向实践:在变革实践中提升凝练理论体系
    三 推行体育教学变革的实践取向
        (一) 坚守教育理想: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 坚定以人为本:近远期目标相互融合
        (三) 彰显教师智慧:拓展与开发教学内容
        (四) 师生共同发展:教师善教与学生会学
    本章小结
结语:让体育伴随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10)新大纲背景下中职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中职物理教育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2.2 教学策略概述
        2.2.1 教学策略的内涵及特征
        2.2.2 教学策略的结构、制定依据
        2.2.3 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
第三章 新旧中职物理大纲比较
    3.1 课程教学目标比较
    3.2 教学内容结构上的比较
    3.3 知识内容和要求上的比较
    3.4 学生实验的比较
    3.5 新大纲增加的内容——考核与评价
    3.6 比较结论
第四章 中职物理新教材研究
    4.1 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4.2 新教材的特色
    4.3 通用类和职业类新教材的区别
    4.4 《物理》(通用类)教材的特点
    4.5 教材有待完善的地方
第五章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与分析
    5.1 中职学生的特点
        5.1.1 学习方面
        5.1.2 情感方面
        5.1.3 人际交往方面
        5.1.4 择业方面
        5.1.5 道德方面
    5.2 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
        5.2.1 物理学科淡化
        5.2.2 教学效果欠佳
    5.3 职业学校学生物理学习困难分析
        5.3.1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物理困难,难于接受物理教学内容
        5.3.2 学生的层次差别较大
        5.3.3 学生自尊心不够,自信心不足,对学习麻木不仁
        5.3.4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第六章 新大纲下适应职校专业需要的物理教学策略探析
    6.1 提出物理教学策略的依据
        6.1.1 适应新大纲和新教材要求的需要
        6.1.2 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6.1.3 教师教学素质提高的需要
    6.2 新大纲下适应职校专业需要的物理教学策略内容
        6.2.1 教学理念上,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6.2.2 教学形式上,由“满堂灌”,转变为“做中学”
        6.2.3 教学评价上,由单纯的、书面化考核转变为综合的、多元化考核
    6.3 策略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第七章 结束语
    7.1 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新大纲 新理念 新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HSK一到四级动名兼类词调查研究[D]. 黄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历史教学》(1951-2010年)研究 ——以中学历史教学的考察为重点[D]. 余柏青.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3]日本《开发合作大纲》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分析[D]. 王帆. 外交学院, 2018(11)
  • [4]我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科建设[J]. 高放,耿化敏,吴起民.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17(01)
  • [5]中国学校体育百年话语分析[D]. 刘韬. 湖南师范大学, 2015(03)
  • [6]中职基础模块函数的教学设计与研究[D]. 朱志兰. 苏州大学, 2013(01)
  • [7]新世纪以来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实践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研究[D]. 赵春艳. 兰州大学, 2013(11)
  • [8]休闲体育视角下四川省普通高校公共篮球课教学理念与发展策略研究[D]. 李章洙.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9]承继与发展:基础教育体育教学变革30年(1979-2009)[D]. 赵利.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 [10]新大纲背景下中职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许华. 苏州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新大纲、新理念、新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