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综合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曹勇[1](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指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常海燕[2](2021)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紧随高考变革的步伐,2016年教育部提出在中考实施深化改革。此后,各省市都在经历着中考的教育变革,出现了高中招生录取模式的调整,职普五五分流,中考科目及分值的再设置,考纲的取消等一系列变化。其实,这些教育变革均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有关,我国仍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以解决我国紧缺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缺失这一重大问题。中考是国家人才的第一步分流,也是人生的第一次分水岭。每年会有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中考后去选择专业,步入职业高中。这些孩子,基本对各种专业和职业都不甚了解,却要选择可能与自己终身有关的专业。并且,在传统观念下,职业教育并不被人们所看好,步入职业高中的孩子们总是会觉得“低人一等”,对于学习和生活沮丧,对未来感到迷茫。帮助孩子们拥有选择适合专业的能力,使得孩子们都能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是在初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两大重要意义。学科渗透是在初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了解国内外相关现状和概念后,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相关思想,本研究对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展开了详细的论述。首先,本文对四大主流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展开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物学中可以渗透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很广泛,包括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职业价值、职业前景、职业意义、职业技术及部分职业的要求等等内容,可以渗透的职业种类和专业种类也很多,涉及到农林渔牧、医药卫生、食品营养、科教等各个领域,且可渗透的专业也很宽泛,涉及到中专、大专、本科各个学历层次。在初中生物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即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渗透内容和思想。在四项渗透原则和传统教学设计思想及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出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师备教材时候,需要择选或引申出适宜的渗透材料,要充分进行学情分析,设置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并注意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与普通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此外,每次渗透量要尽量少而精,循序渐进,长期进行,以达到渗透效果。渗透形式的选择需要依据渗透内容、渗透目标及实际情况等而定。从渗透位置着手,有导入式、结尾式、课内、作业式。考虑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这一原则,也形成了体验式、培训式、社会实践、参访、参观、测试等其他多种渗透形式。选择合理的渗透形式,可保证渗透质量。最后,本文也给出了在初中阶段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建议,学科渗透与其他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学科渗透,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有关培训,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具体实施,需要教材编辑组专家对于教材进行职业生涯内容的丰富。学科外的渗透也很重要,家长这方面工作也需要学校和教师去做,另外,学校也应当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能力。
乔溪[3](2021)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提出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准备,要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本论文基于新时代国家对化学人才需求、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等,确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主题。通过化学课堂上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化学相关职业,引导帮助学生筛选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提早进行职业规划,为国家储才。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明确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对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总结。2、结合教育实践所在学校的高二学生及在校化学教师开展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职业生涯教育主题的认知情况,为实施课堂上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做准备。3、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提出在课堂上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策略,其一,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素养;其二,教师可以从选择地方特色相关职业、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增加学生职业体验等角度切入职业生涯教育。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无机化合物硅和有机化合物乙醇两个章节,挖掘职业元素设计教学案例,在教育实践所在高中进行了教学实施,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通过问卷和访谈进行实施效果的反馈与评价。最后对本论文进行总结以及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希望本论文可以对高中化学课堂上职业生涯教育的渗透提供一定的参考。
贾安然[4](2021)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实现人才强国,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学科教学中引导职业生涯意识与能力。我国开始实行新高考改革,而新高考最突出的特点是将生涯决策前置到高一或高中入学前,学生拥有选择高考科目的选择权,而在初中学段生物属于副科,教学时间紧张,生物学科的学习停留在应试层面,关于职业生涯教育存在较大的短板。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初中生物教学中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现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丰富职业生涯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求。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5所初一及初二学生与初中生物教师为研究对象,为了解本地区初中生、学校及学科教师对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重视、认识程度,生物学科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具体实施程度及实施所遇到的困难,分别设计了学生与教师《初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1000份和106份,其中有效问卷分别为964份与106份,有效率96.4%与100%。两套问卷使用分析工具SPSS 18.0,开展克隆巴赫α系数公式与KMO和Bartlett的检验,显示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结构效度。通过分析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显性及隐性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显性栏目数量较少,栏目体验性弱。(2)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有34%的学生没有思考过将来想从事的职业,53%的学生没有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可见学生职业生涯意识低。(3)教师普遍认同职业生涯引导教育,但69%的学生认为没有从生物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相关职业信息,并且教师问卷显示有69%的教师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教育培训,可见学校及学科教师对学科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意识低,相关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进行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职业生涯引导教育,导致学生需求与实际教育教学不平衡。针对以上情况,笔者从学校、教材及教学层面提出相应策略,学校层面:家校合作,提高职业教育重视;职业生涯引导教育常态化;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教材层面:更新栏目布局与过时栏目内容;增加显性栏目数量、增强栏目职业体验感。教师层面:坚持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意识;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职业生涯课外实践教育。
邢丽珊[5](2020)在《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开端,也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与高中和大学阶段带有明显职业定向性质的生涯指导教育相比,职业启蒙教育具有非定向性,更侧重于职业生涯教育初期的职业认知、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终身职业发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职业启蒙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普职融通,而且能够为众多中小学生的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明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否能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渗透以及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论述初中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职业启蒙教育素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有明确的内容要求以及归纳出渗透式教学的内容这三方面明确了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其次通过梳理大量文献,对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要素点进行分析,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钻研止于教材表面,缺乏职业素材的挖掘;不够关注学生诉求,忽略职业兴趣的分析;阅读讲授照本宣科,职业素材提取不足;写作与口语交际索然无味,职业感受路径缺失;课后拓展方式的缺乏。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职业启蒙教育的改进建议有:就课前设计而言,一是要挖掘教材,设计职业渗透教学环节。二是要以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职业潜质;就课程渗透而言,一是强化英语语言的理解运用,实施自我认知教育。二是英语课堂联系学生实际,渗透职业认知教育。三是写作与口语交际注重教学渗透;就课后拓展而言,一是拓宽阅读,延伸职业启蒙素材。二是开展多样活动,促进职业意识内化。
方桐清[6](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徐明燕[7](2020)在《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问题及提升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大幅增加:由原来的文理分科两个选择,变成现在的20种(6选3)或35种(7选3)课程选择。面对诸多选择,选什么、怎么选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势必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高中生涯进行科学的规划,就势必要求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高中学校迫于升学压力,无意与无力于职业生涯教育,导致很多高中生不懂或无从于职业生涯规划;再观广大农村普通高中,由于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乏,可见在农村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获取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况,又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农村普通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职业生涯教育、自我同一性形成状态等进行了调查,并借助EXCEL和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三个结论:一是农村普通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及自我同一性的达成现状很不乐观;二是农村普通高中生迫切需要职业生涯教育;三是农村普通高中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本研究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主观原因是农村普通高中生自我认知的不足、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限制、家长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意识的淡薄等;客观原因是当前农村普通高中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指导和社会支持配合力度弱等。而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其自我同一性形成高度相关,因此本研究尝试基于自我同一性理论,提出四大提升策略:一是加大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全民意识;二是有效促进农村普通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提升其自我认知;三是积极建构以“农村普通高中学校为主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重塑其职业生涯教育目标——由近及远“三期式”目标体系、完善其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层层递进“螺旋式”内容体系、丰富其职业生涯教育途径——“一主三补”互补式操作体系、探索其职业生涯教育评价方式——“一中心两基本”三维评价体系;四是深入挖掘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资源,以期促进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陈彦洁[8](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学科生涯教育探索》文中提出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和生涯发展的关键时期,新高考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们却因缺乏生涯认知而无法做出决策。因此在国家政策和指导意见的推动下,生涯教育逐渐受到关注。但在升学为主要目标的大多数高中来说,独立于高中学科体系的生涯教育单薄无力,缺乏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支撑。将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是当下最高效的生涯教育方式。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科是一个很好的学科生涯教育切入点。地理学科生涯教育不等同于选科指导和职业体验,其旨在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启生涯探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科,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兴趣、学科认知、学科技能和正确的职业观,具备自己做选择(生涯规划)的能力,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本文从文献研究、教材对比和问卷调查出发,分析我国的地理学科生涯教育发展现状,论证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根据新课标的内容和师生们的需求,探讨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的目标、原则,提出了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的发展策略:充分开发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课堂渗透生涯教育内容、充分完善学校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充分结合社会力量开展生涯教育活动和充分发挥多元评价和交流分享的作用。在此研究基础上,笔者选取海南省H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学科兴趣、学科认知、学科技能在地理学科生涯教育教学实践后有显着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观察中还发现,地理学科生涯教育不仅对学生的选科倾向有显着的引导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正向影响学生的地理成绩。
冉琼[9](2020)在《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化学学科与生命科学、工业生产、生物科学技术等行业密切相关。因此,将职业教育纳入化学教学是在高中实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即使是对化学有着巨大兴趣或成绩异常出色的学生也无法清楚地知道化学专业与他们未来的职业方向之间是否有必要的联系,或者学习化学专业与什么工作有关,这些专业的特点是什么,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又是如何。因此,如何有效地帮助高中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社会发展前景、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而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成为了化学老师应该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此外,高中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学业压力,因此许多因素(如教学目标和学习时间)仍然对制定职业规划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局限性。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高中所学的许多化学知识中已经包含诸如饮食、服装、交通、加工和制造业等大量的行业知识和信息。良好的化学教育是渗透化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在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科教师深入研究与高中化学专业教育有关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化学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行之有效的在职业规划教育中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问题,本文首先阐述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职业规划教育战略要求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化学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相关专业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的深度,使高中化学课堂更加有创新性。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践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阐述国内外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职业规划教育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成果,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对职业规划教育相关理论概念进行概述,提出职业规划相关概念、理论以及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所在,为后面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以笔者所在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在校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中学生以及化学教师分别调查,调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情况,其中,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制作,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发放、传播以及回收,通过调查了解掌握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育现状,分析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内容,分别对职业生涯教育要求、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指导作用进行探讨,以实际教学实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最后对高中化学教学融合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融合点进行探讨,提出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张亭[10](2020)在《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途径研究》文中指出高中阶段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时期,2013年,教育部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中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指出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及正确的三观,还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活动性、综合性的学科课程。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以帮助高中生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学会如何选科、选考和选专业。在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职业意识,提升职业能力。因此,本文选题为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途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阐述了研究我国当下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以及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背景、意义;意义主要从高中生身心发展,普通高中教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应对高考变革,国家发展需要几方面来写。其次文献综述主要阐述当下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主要从我国最先提出职业概念的黄炎培先生和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所出台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相关国内学者的作品这几方面进行分析,并分析了一直以来的相关论文撰写数量来综合分析当下国内职业理想教育的研究现状。再次,研究内容与方法,最后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大部分,基础理论概述。主要从四方面来阐述,分别是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可行性。第三大部分,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当前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一方面,主要介绍了本次实践研究的对象和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第二方面,根据实践研究过程的相关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当下我国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各层面对于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于职业理想教育的迫切需要与缺少指导的突出矛盾、学生的普遍迷茫性和缺少规划性、教师普遍性相关知识的缺少。最后一大部分从,政府,家庭,学校,政治教师角度分别提出建议。
二、我国综合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综合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
一、背景:设计育人 |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1.1 新中考形势的要求 |
1.1.2 社会背景 |
1.1.3 政策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学生层面 |
1.2.2 教师层面 |
1.2.3 社会层面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发展及现状 |
2.1.1 国外初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
2.1.2 国内初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
2.1.3 国外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
2.1.4 国内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职业 |
2.2.2 职业教育 |
2.2.3 职业启蒙教育 |
2.2.4 职业生涯教育 |
2.3 理论基础 |
2.3.1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原则和策略 |
3.1 渗透的基本原则 |
3.2 渗透的策略分析 |
第四章 初中生物学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相关内容及分析 |
4.1 人教版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相关内容 |
4.2 苏科版教材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相关内容 |
4.3 北师大版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相关内容 |
4.4 苏教版版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相关内容 |
4.5 四大版本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相关内容的对比 |
4.6 初中生物学中可渗透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整理 |
4.6.1 相关职业或职业技术 |
4.6.2 相关领域及专业 |
第五章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设计 |
5.1 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设计模式 |
5.2 教学方法的讨论 |
5.3 相关教学目标的拟定 |
5.4 渗透形式及教学片段设计 |
5.4.1 导入式渗透 |
5.4.2 结尾式渗透 |
5.4.3 课内渗透 |
5.4.4 作业渗透 |
5.4.5 体验式渗透 |
5.4.6 培训式渗透 |
5.4.7 其他形式的教学渗透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提出 |
1.基于国家对化学人才的需求 |
2.基于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1.有利于扩大职业认知范围 |
2.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方向 |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有利于稳定化学学科地位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内容分析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职业生涯 |
2.职业生涯教育 |
(二)理论基础 |
1.舒伯职业生涯理论 |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
3.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
4.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
四、高中化学课程渗透职业生涯教育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
2.教师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
五、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 |
(一)提高教师在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素养 |
1.提高教师职业生涯素养的意义 |
2.提高教师职业生涯教育素养的措施 |
(二)教师实施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建议 |
1.职业信息因地制宜 |
2.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 |
3.增加学生职业体验 |
4.结合化学史与现代化学 |
六、结合职业生涯教育渗透的课程实施 |
(一)实施对象 |
(二)实施时间和地点 |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教学设计 |
(四)《乙醇与乙酸》教学设计 |
(五)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 |
1.教师课堂反馈与评价 |
2.学生课堂反馈与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 B 教师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 C 学生教学反馈访谈大纲 |
附录 D 学生教学反馈问卷调查 |
致谢 |
(4)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
1.2.1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
1.2.2 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职业 |
2.1.2 生涯 |
2.1.3 职业生涯教育 |
2.2 初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理论基础 |
2.2.1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 |
2.2.2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
2.2.3 格林豪斯职业生涯理论 |
第3章 初中人教版生物教材中有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分析 |
3.1 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 |
3.1.1 显性职业生涯教育栏目 |
3.1.2 隐性职业生涯教育栏目 |
3.2 教材中职业生涯教育栏目呈现特点 |
3.2.1 紧扣知识点,贯穿教材 |
3.2.2 显隐栏目交叉,主次分明 |
3.2.3 显性栏目少,职业体验感弱 |
第4章 初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方法 |
4.1.3 调查过程 |
4.2 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1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4.2.2 学生问卷调查结论 |
4.3 教师问卷结果及分析 |
4.3.1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
4.3.2 教师问卷调查结论 |
第5章 初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措施 |
5.1 学校层面 |
5.1.1 家校合作,提高职业生涯教育重视 |
5.1.2 职业生涯引导教育常态化 |
5.1.3 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 |
5.2 教材编写层面 |
5.2.1 更新显性栏目排版、更新过时栏目内容 |
5.2.2 增加显性栏目数量、增强栏目职业体验感 |
5.3 生物教师层面 |
5.3.1 坚持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意识 |
5.3.2 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
5.3.3 丰富职业生涯课外实践教育 |
5.4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案例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初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
致谢 |
(5)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职业启蒙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缺失 |
1.1.2 职业启蒙教育是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期阶段 |
1.1.3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职业启蒙的渗透是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 |
1.1.4 英语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职业启蒙教育资源 |
1.1.5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与职业启蒙教育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启蒙 |
1.4.2 职业 |
1.4.3 职业启蒙教育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2.1 职业启蒙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 |
2.2 初中英语教学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内容支撑 |
2.2.1 初中英语教材的整体把握 |
2.2.2 培养职业意识类素材的呈现 |
2.2.3 培养职业理想类素材呈现 |
2.2.4 培育向善的职业伦理素材呈现 |
2.3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标准支撑 |
2.3.1 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契合 |
2.3.2 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职业启蒙教育相契合 |
2.4 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方法支撑 |
2.4.1 渗透式教学的模式 |
2.4.2 渗透式教学的条件 |
第3章 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要素点分析 |
3.1 在教学目标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1.1 结合英语课程标准,设计职业意识的教学目标 |
3.1.2 尊重个体差异,设置职业理想的教学目标 |
3.1.3 注重职业精神,制定职业伦理的教学目标 |
3.2 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2.1 基于教材文本,深入挖掘职业素材 |
3.2.2 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把握职业要素 |
3.2.3 延伸启蒙素材,拓宽职业视野 |
3.3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3.1 在英语课堂中创设职业体验情境激发学生职业兴趣 |
3.3.2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职业活动导向法培养学生基础职业能力 |
3.4 在教学评价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 |
3.4.1 课内充分运用个体内差异评价,渗透职业启蒙 |
3.4.2 课后设置开放作业,渗入多元评价 |
第4章 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现状调查 |
4.1.1 调查对象 |
4.1.2 研究方法 |
4.2 现状分析 |
4.2.1 初中英语教师课前准备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2 初中英语教师课内教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3 初中英语教师课后教学评价情况的调查分析 |
4.2.4 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
4.2.5 教师及管理人员对职业启蒙教育认识情况的调查分析 |
第5章 初中英语教学渗透职业启蒙教育的路径选择 |
5.1 课前设计:解读教材文本,充分了解学生 |
5.1.1 挖掘教材,设计职业渗透教学环节 |
5.1.2 以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职业潜质 |
5.2 课堂渗透:职业启蒙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 |
5.2.1 阅读教学渗透 |
5.2.2 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渗透 |
5.3 课外拓展:职业启蒙教育的效果强化 |
5.3.1 拓宽阅读,延伸职业启蒙素材 |
5.3.2 开展活动,促进职业意识内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附录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课堂观察维度表 |
附录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职业启蒙教育教师及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6)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问题及提升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课程改革、高考制度革新等催促着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
1.1.2 高中阶段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职业生涯教育的补位 |
1.1.3 本人兴趣及已有研究存在继续研究与提升的空间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界定 |
2.1 农村普通高中生 |
2.2 自我同一性 |
2.3 职业生涯与职业生涯教育 |
2.3.1 生涯 |
2.3.2 职业生涯 |
2.3.3 职业生涯规划 |
2.3.4 职业生涯教育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外研究综述 |
3.1.1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历程 |
3.1.2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
3.1.3 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述评 |
3.2 国内研究综述 |
3.2.1 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历程 |
3.2.2 国内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
4 农村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 |
4.1 研究工具 |
4.1.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量表 |
4.1.2 农村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调查问卷 |
4.2 统计方法 |
4.3 问卷调查 |
4.3.1 问卷设计、测试及数据处理 |
4.3.2 调查对象 |
4.3.3 问卷信度和效用检验 |
4.4 农村普通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现状的调查分析 |
4.4.1 农村普通高中生自我同一性整体现状调查 |
4.4.2 不同性别农村普通高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现状分析 |
4.4.3 不同年级农村普通高中生的自我同一性现状分析 |
4.4.4 农村与城镇普通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差异分析 |
4.4.5 农村普通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结果分析 |
4.5 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
4.5.1 农村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现状调查 |
4.5.2 农村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调查 |
4.5.3 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 |
5 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中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中现存的问题 |
5.1.1 学生方面的问题 |
5.1.2 学校方面的问题 |
5.1.3 社会方面的问题 |
5.2 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主观原因 |
5.2.2 客观原因 |
6 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提升策略 |
6.1 加大对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全民意识 |
6.2 有效促进农村普通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提升其自我认知 |
6.2.1 多途径探索促进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具体方法 |
6.3 积极建立以“农村普通高中学校为主”的系统生涯教育体系 |
6.3.1 重塑其职业生涯教育目标——由近及远“三期式”的目标体系 |
6.3.2 完善其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层层递进“螺旋式”的内容体系 |
6.3.3 丰富其职业生涯教育途径——“一主三补”互补式的操作体系 |
6.3.4 探索可行的职业生涯教育评价——“一中心两基本”三维评价体系 |
6.4 深入挖掘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资源 |
6.4.1 保障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入 |
6.4.2 多形式开展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人才的培养 |
6.4.3 积极挖掘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社会资源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青少年自我同一性量表 |
附录2: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3: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教师访谈提纲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8)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学科生涯教育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 |
1.1.2 生涯教育发展的需要 |
1.1.3 高中地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创新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核心概念 |
1.4.1 生涯教育 |
1.4.2 学科生涯教育 |
1.4.3 职业成熟度 |
1.5 理论基础 |
1.5.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
1.5.2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
1.5.3 情境学习论 |
1.6 研究设计 |
1.6.1 研究思路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图 |
2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现状 |
2.1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相关内容分析 |
2.1.1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相关内容 |
2.1.2 我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相关内容 |
2.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3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的原则、目标和策略 |
3.1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原则 |
3.2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目标 |
3.2.1 总目标 |
3.2.2 分段目标 |
3.3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活动策略 |
3.3.1 充分开发教材中的生涯教育素材 |
3.3.2 充分利用课堂渗透生涯教育内容 |
3.3.3 充分完善学校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 |
3.3.4 充分结合社会力量开展生涯教育活动 |
3.3.5 充分发挥多元评价和交流分享的作用 |
4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实践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3 部分教学实践案例 |
4.3.1 课堂教学——开学第一课 |
4.3.2 课堂教学——习题编制 |
4.3.3 职业体验型活动——海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
4.3.4 职业访谈型活动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职业成熟度 |
4.4.2 学科兴趣、学科技能、学科认知 |
4.4.3 效果和反馈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二 高中学科生涯教育调查问卷 |
附录三 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 |
附录四 高中地理学科生涯教育现状调查 |
致谢 |
(9)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职业概念 |
2.1.2 生涯教育 |
2.1.3 职业生涯教育 |
2.1.4 教学设计 |
2.2 相关理论 |
2.2.1 舒伯职业生涯理论 |
2.2.2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2.2.3 帕金森的特质-因素理论 |
2.3 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
2.3.1 有利于学生实现完美的人生 |
2.3.2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
2.3.3 有利于学科教学的健康发展 |
2.3.4 有利于改善复杂而严峻的就业形势 |
3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2 教师职业生涯教育调查 |
3.2.1 教师职业生涯教育认识情况 |
3.2.2 教师职业生涯教育方法情况 |
3.2.3 教师职业生涯教育因素情况 |
3.3 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调查 |
3.3.1 学生自我认知情况 |
3.3.2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
3.4 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 |
4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 |
4.1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的职业生涯教育要求 |
4.1.1 课程理念 |
4.1.2 课程设计 |
4.1.3 课程目标 |
4.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生涯教育内容 |
4.2.1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4.2.2 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 |
4.2.3 课程结构 |
4.2.4 生涯教育与STSE内容相融合 |
4.3 化学教育对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作用 |
4.3.1 正确认识自己 |
4.3.2 认识相关环境 |
4.3.3 确立目标,学会自我规划 |
5 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优化建议 |
5.1 高中化学教学融合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
5.2 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涯教育的融合点 |
5.2.1 理念层面 |
5.2.2 目标层面 |
5.2.3 形式层面 |
5.3 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
5.3.1 教材讲授中突出职业教育内容 |
5.3.2 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涯理论水平 |
5.3.3 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意识 |
5.3.4 丰富职业生涯教学体验形式 |
5.4 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案例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和不足 |
1 、创新之处 |
2 、不足之处 |
一、 基础理论概述 |
(一) 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 |
1 、职业理想 |
2 、职业教育 |
3 、职业理想教育 |
4 、高中思想政治课 |
(二) 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依据 |
1 、理论依据 |
2 、现实依据 |
(三) 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1 、国家相关政策方面 |
2 、基于学生全面发展方面 |
(四) 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可行性 |
1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职业理想教育的教学目标一致、教学内容互通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职业理想教育的教学方法互补 |
二、当前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分析 |
(一) 实践研究过程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过程 |
4 、调查结果分析 |
(二)当下我国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
1 、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三、 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途径探讨 |
(一) 各级教育部门提高对于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 |
1 、教材中知识链接部分适当增加职业理想的知识 |
2 、明确目标、制定合理的实施和评价体系 |
3 、各教育部门间加强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
(二) 家庭转变观念,提高重视度 |
1 、加强与孩子的有效沟通频率 |
2 、尊重孩子最真实想法 |
3 、主动配合学校教育 |
(三) 学校提高对于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视程度 |
1 、树立积极开展普通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理念 |
2 、创建普通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
3 、完善普通高中生职业理想教育的相关课程体系 |
(四) 完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职业理想教育的引导 |
1 、提高思政教师对职业理想教育的重视度和能力 |
2 、把握职业理想教育的融入时机,推动职业理想教育与教材结合 |
3 、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职业理想 |
4 、灵活运用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致谢 |
四、我国综合高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D]. 常海燕. 延安大学, 2021(11)
- [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研究与实践[D]. 乔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职业生涯引导教育的研究[D]. 贾安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职业启蒙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邢丽珊.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6]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7]农村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问题及提升策略的研究[D]. 徐明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8]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学科生涯教育探索[D]. 陈彦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9]职业规划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研究[D]. 冉琼. 西南大学, 2020(05)
- [10]职业理想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途径研究[D]. 张亭.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