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块的大小并不能决定肺癌的临床分期

肿块的大小并不能决定肺癌的临床分期

一、肿块的大小无法明确肺癌的临床分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剑锋[1](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龙利[2](2021)在《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09月?2020年1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15例研究对象,研究组34例,对照组81例。其中由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作为研究组,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统计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的差异性,对两组研究对象各基线参数进行评估。然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穿刺结果和穿刺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病变所在部位、穿刺病变类型及穿刺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经检验,P(29)0.05,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穿刺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3.83%,经检验,P(27)0.05,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肿块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以及空洞型两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病变所在不同部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穿刺准确率,经检验,P(29)0.05,各穿刺部位两组穿刺准确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16.05%。经检验,P(29)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显着的优势。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和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对于肺部肿块型病变可优选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而其它型可选CB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金金[3](2021)在《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采用陈氏评分法[1]对舌下络脉进行量化,分析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中医证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的关系。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分析肺癌患者血清VEGF与中医证型、舌下络脉的关系,探讨VEGF是否可作为肺癌血瘀证辨证的微观指标,并从新生血管的角度,初步分析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是否为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方法通过已建立的舌诊数据采集平台,采集我院120例肺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舌下络脉图片,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例调查表,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辨证分型、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等临床信息及凝血、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指标数值,根据陈氏舌下络脉评分法将舌下络脉的形态、长度、充盈度、色泽、宽径等项目进行量化,分析舌下络脉评分与中医证型及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等的关系。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分析血清VEGF与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及舌下络脉评分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探索肺癌患者舌下络脉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20例肺癌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男女比例为1.61:1;患者年龄在36~90岁之间,其中<60岁患者19例;≥60岁101例;病理类型中腺癌54例,鳞癌24例,小细胞癌16例;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者89例,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例;临床分期属Ⅰ、Ⅱ期者27例,Ⅲ、Ⅳ期者93例;肺癌远处转移者74例,无远处转移者46例。120例肺癌患者中,舌色为淡红舌者21例,淡白舌16例,红绛舌21例,青紫舌62例;舌苔中薄苔者19例,白腻苔63例,黄腻苔22例,少苔者16例;中医证型中,肺癌患者中属气血瘀滞证者53例,气阴两虚证者35例,痰湿蕴肺证者19例,阳虚水泛型者13例。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正常组舌下络脉评分(P<0.05);肺癌组患者主干形态、长度、充盈度、色泽、宽径及其外带各项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各项评分(P<0.05);不同舌色患者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显着(P<0.0001),青紫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淡红舌(P<0.05)及红绛舌(P<0.0001);不同舌苔患者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中气血瘀滞证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及阳虚水泛患者(P<0.0001),气阴两虚证舌下络脉评分高于痰湿蕴肺型及阳虚水泛证(P<0.05),痰湿蕴肺型与阳虚水泛证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非血瘀证组(P<0.0001)。舌下络脉评分在肺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舌下络脉评分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患者的舌下络脉评分(P<0.05);APTT、TT、D-二聚体含量在舌下络脉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舌下络脉分级为4级的患者PT含量低于分级为3级的患者(P<0.05),FIB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舌下络脉2级>3级>4级(P<0.05);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SCC值在各舌下络脉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舌下络脉4级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分级为2级(P<0.05)和3级的患者(P<0.001)。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中位数为172.5(pg/mL);正常人血清VEGF水平中位数为59.86(pg/mL),肺癌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001)。肺癌中属气血瘀滞证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血清VEGF水平(P<0.05),痰湿蕴肺证、气阴两虚证及阳虚水泛证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瘀证血清VEGF水平高于非血瘀证VEGF水平;不同舌下络脉分级中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显着(P<0.0001),4级患者血清VEGF水平分别高于3级(P<0.0001)和2级患者(P<0.001),而2级和3级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舌下络脉评分与血清VEGF水平结果显示,rs=0.661(P<0.05),表明舌下络脉评分与VEGF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1.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显着高于正常组,且在主干形态、主干长度、主干充盈度、色泽、宽径及舌下络脉外带方面评分均较正常人高,表明肺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舌下络脉异常。2.瘀血证与非瘀血证患者的舌下络脉评分差异显着,进一步证实舌下络脉为辨证瘀血证候的重要参考依据。3.肺癌患者舌下络脉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学类型无关,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凝血指标PT及FIB含量、肿瘤标志物CEA有关。转移越多、临床分期越晚,则舌下络脉评分越高,舌下络脉诊察有助于判断肺癌患者的病情。4.肺癌患者血清VEGF高于正常人,且与中医血瘀证候明显相关,血清VEGF的异常可作为肺癌血瘀证的微观辨证指标。5.血清VEGF表达量与舌下络脉评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积分越高,血清VEGF表达量越高,推断VEGF诱导的血管生成可能是参与肺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重要过程。

包瑜[4](2021)在《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小细胞肺癌(SCLC,Small-Cell Lung Cancer)患者的症状、舌脉、西医治疗、临床分期等情况,归纳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并分析与之相关因素的关系,为SCLC患者在证候规范化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和/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制定《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张培彤主任门诊就诊及肿瘤科病房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填写《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中西医治疗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脉象等体征,将观察内容填入表格,按照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证候的统计分析,得出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并评估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SCLC患者105例,多数病例来自门诊,年龄分布在44~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6±7.15岁,男性76例(72.38%),女性29例(27.62%),男女比例约为2.62:1,从本研究患者的体重指数看,多数患者体重超标或肥胖,占总例数的65.71%,消瘦患者仅占总例数的4.76%。有药物过敏史者16例;有吸烟史的患者有75例,其中男性67例,占总例数的63.81%,女性8例,占总例数的7.62%;有饮酒史者50例,均为男性;有肿瘤家族史者36例;有合并病的患者有69例,占总例数的65.71%,最常见的合并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将病灶原发部位分为中心型肺癌组、周围型肺癌组和原发部位不详组,其中,中心型肺癌60例,占总例数的57.14%,周围型肺癌37例,占总例数的35.24%,部位不详者8例,占总例数的7.62%;有57例(54.29%)患者有远处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按频数大小依次为胸膜播散、脑转移、肺转移、骨转移。病程<12个月者最多,有48例,平均病程为18.86±20.65个月,病程中位数:12个月;SCLC肿瘤分期采用VALG二期分期法与TNM分期结合,按VALG二期分期法,多数患者为广泛期,占总例数的60.95%,按TNM分期法,Ⅰ期5例(4.76%),Ⅱ期8例(7.62%),Ⅲ期 35 例(33.33%),Ⅳ期 57 例(54.29%);手术在 SCLC 中的应用率不高,接受过手术者占总例数的18.10%,常用的治疗方式为化疗,常用化疗方案EP(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C(依托泊苷联合卡铂)方案是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接受过胸部放疗的患者占比也较大,占总例数的61.90%;预防性脑照射的应用率偏低,仅占总例数的19.05%;接受过免疫和靶向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超过半数的患者NSE指标正常,占总例数的54.29%;有79.05%的患者KPS评分≥90分,生活状况评分较高;所有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33±23.81个月,中位治疗时间:7个月,<12个月组患者最多;在开始调查时,采取单纯中医药治疗者59例(56.19%),中西医结合治疗者22例(20.95%),西医治疗者17例(16.19%);44例患者有并发症,占总例数的41.90%,其中阻塞性肺炎/放射性肺炎、胸腔积液为常见并发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体征有:体内症块105例,咳嗽82例,咳痰68例,唇甲紫暗69例,乏力63例,气短59例,口干47例,夜尿频45例,畏寒肢冷40例,健忘40例,失眠37例,胸闷37例,喜太息36例,食欲不振34例,肌肤甲错34例,肠鸣矢气34例,手足麻木30例,视物模糊30例,口苦30例。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虚证中气虚、阴虚证例数最多,气虚证13例,占总例数的12.38%,其中肺气虚证13例,脾气虚证8例,肾气虚证8例,肝气虚证10例,心气虚证5例,大肠气虚证4例,胆气虚证3例,胃气虚证3例;阴虚证13例,占总例数的12.38%,其中肺阴虚证11例,心阴虚证10例,肝阴虚证10例,脾阴虚证9例,肾阴虚证7例,胃阴虚证5例;血虚证10例,占总例数的9.52%,其中肝血虚证9例,心血虚证5例;阳虚证6例,占总例数的5.71%,其中肝阳虚证4例,心阳虚证3例,脾阳虚证3例,肾阳虚证3例,肺阳虚证2例,胃阳虚证0例;津亏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精亏证0例;虚热证5例,占总例数的4.76%,其中阴虚发热证5例,气虚发热证、血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0例。实证中气逆、血瘀、痰凝、气滞证占比最大,气逆证96例,占总例数的91.43%,其中肺气上逆证84例,胃气上逆证47例,肝气上逆证30例,胆气上逆证0例;血瘀证93例,占总例数的88.57%,其中肺血瘀证73例,脑血瘀证66例,心血瘀证21例,肾血瘀证10例,肝血瘀证7例,胃血瘀证1例,脾血瘀证、胞宫血瘀证0例;痰凝证71例,占总例数的67.62%,按痰的性质分,寒痰25例,热痰10例,风痰9例,燥痰8例,湿痰3例;按痰凝部位分,肺痰证67例,胃痰证30例,胆痰证4例,脑痰证0例;气滞证49例,占总例数的46.67%,其中胃气滞证23例,小肠气滞证23例,肝气滞证21例;湿阻证2例,占总例数的1.90%,其中脾湿证1例,胃湿证1例,肾湿证1例,大肠湿证1例,膀胱湿证、肝湿证0例;饮停证2例,占总例数的1.90%,其中饮停胸胁1例,饮停肠道1例,饮停于胃0例;实热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其中心实热1例,肺实热1例,肝实热1例,胆实热1例,胃实热1例,大肠实热0例;血热证1例,占总例数的0.95%;气闭证、水停证、血寒证、实寒证0例。其中无证可辨者1例,占总例数的0.95%,单一证候者例数少,仅有8例,复合证候者有96例(91.43%),以三证相兼或四证相兼为主,两证相兼者14例,占总例数的13.33%,三证相兼者33例,占总例数的31.43%,四证相兼者28例,占总例数的26.67%,五证及五证以上相兼者21例,占总例数的20%。复合证候中出现频次较多的有:血瘀+痰凝+气逆者21例,占总例数的20%,气滞+血瘀+痰凝+气逆者17例,占总例数的16.19%。3.SCLC常见证候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实证在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VALG分期、TNM分期、并发症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肺血瘀证中,男性57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75%,女性16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5.17%,痰凝证中,男性56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73.68%,女性15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1.72%,肺痰证中,男性53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69.74%,女性14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48.28%,在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中,均为男性发生率较高,其它实证在性别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胃气上逆证、肾血瘀证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气逆证分布不同,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肾血瘀证在60岁~、70岁~组的比例高于<50岁、50岁~组,胃气上逆证在各年龄段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70岁~、60岁~、50岁~、<50岁,气逆证在各年龄段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70岁~和60岁~组、50岁~、<50岁;其它实证在年龄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吸烟史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的比例大于无吸烟史患者;其它实证在吸烟史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逆证在病程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气逆证在<12个月、12个月~、36个月~组的比例均大于90%,在24个月~组的发生比例为71.43%,其它实证在病程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脑血瘀证、胃痰证在60分~、70分~、80分~组的比例高于90分~组,肝气滞证除了在70分~有0例,在60分~、80分~组的比例高于90分~组,其它实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在中医药治疗时间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在<12个月的比例大于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其它实证在中医药治疗时间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虚证在性别、吸烟史、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病程、VALG分期、TNM分期、中医药治疗时间、并发症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之间心阴虚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心阴虚证患者集中在60岁~、70岁~这两个年龄段,其它虚证在年龄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KPS评分患者间肝阴虚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肝气虚证不同KPS评分患者间的分布不同,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证、肺气虚证不同KPS评分患者间的分布不同,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1),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在60分~组中所占比例最高,其它虚证在KPS评分上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证候复杂、多样,以复合证候多见,其总体分布以实证为主,虚证相对较少。实证证候频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气逆证、血瘀证、痰凝证、气滞证,虚证证候以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较多。结合病位证素与病性证素,小细胞肺癌的常见证候为:气逆证、血瘀证、肺气上逆证、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脑血瘀证、气滞证、胃气上逆证、肝气上逆证、胃痰证、寒痰证、胃气滞证、小肠气滞证、肝气滞证、心血瘀证、阴虚证、气虚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肾血瘀证、热痰证、肝气虚证、肝阴虚证、心阴虚证、血虚证。复合证候以三证相兼或四证相兼为主,血瘀+痰凝+气逆、气滞+血瘀+痰凝+气逆常见。2.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与性别、年龄、吸烟史、KPS评分、病程、中医药治疗时间相关,心阴虚证、胃气上逆证、肾血瘀证、气逆证分布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心阴虚证、肾血瘀证、胃气上逆证、气逆证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分布与KPS评分相关,KPS评分低者肝阴虚证、肝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证发生可能性大,脑血瘀证、胃痰证、肝气滞证在高KPS评分的患者中发生可能性小;肺血瘀证、痰凝证、肺痰证分布与性别相关,男性的发生率较高;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分布与吸烟史相关,肝气上逆证、肺血瘀证更有可能出现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分布与中医药治疗时间相关,中医药治疗时间越长,肝气上逆证、胃痰证、气滞证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候分布与病灶原发部位、远处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并发症无关。

邹志旋[5](2021)在《HSP90β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HSP90β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比较NSCL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HSP90β蛋白或m 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数据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10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75例患者,收集标本,整理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吸烟与否、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胸膜侵犯情况和TNM分期等。对选取的标本分别使用Western-blotting及q RT-PCR测定其蛋白和m RNA的表达情况,对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胸膜侵犯情况和TNM分期情况的HSP90β表达进行比较。结果:1.NSCLC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HSP90β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64.0%和18.7%,癌组织HSP90β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NSCLC患者的癌组织较对应癌旁组织的HSP90βm RNA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NSCLC患者III期与I-II期的HSP90β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88.9%和56.1%,III期患者的HSP90β蛋白的表达较I-II期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SP90β蛋白的阳表达率分别为83.3%和54.9%,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HSP90β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SCLC患者在肿块≥3cm与<3cm的患者的HSP90β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和75.5%,HSP90β蛋白与肿块大小无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HSP90β蛋白在有胸膜侵犯和无胸膜侵犯患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和75.5%,HSP90β蛋白与是否有胸膜侵犯无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结论:1.HSP90β蛋白和m RNA在NSCLC患者癌组织的表达要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的表达;2.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的III期表达明显高于I-II期的表达,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要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3.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中的表达与肿块大小无关联,与患者是否存在胸膜侵犯无关联。

李志英[6](2021)在《18F-FDG 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背景近年来,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对人类身体健康的严重威胁。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其病理分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而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更高,对化疗比较敏感,但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及复发。同时不同的病理类型肺癌治疗及预后也完全不一样。肿瘤分期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确定淋巴结是否转移是NSCLC分期的关键步骤,因此有效诊断淋巴结转移对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18F-FDG PET/CT作为目前肿瘤分期、原发病灶性质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既可以有效显示肿瘤相关解剖学结构,又可以显示肿瘤病灶摄取葡萄糖代谢活性,具有其他检查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本文整理分析了术前首诊行PET/CT检查,术后手术病理确诊原发灶NSCLC的患者57例,总结18F-FDG PET/CT及血清学指标CEA、病理检测指标Ki-67对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意义评价,试图找到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及CEA、Ki-67指标对鉴别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清远市人民医院,均经胸腔镜辅助手术对原发灶切除及纵膈、肺门-叶间淋巴结清扫,术前经PET/CT检查,且有完整病理随访结果的NSCLC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清学CEA肿瘤指标及术后原发肿瘤病灶病理检测Ki-67指标。对患者图像展开定量分析,测量肿瘤原发灶长径、SUVmax值、SUVmax/CT值。同时测量纵隔淋巴结的长短径、SUVmax、CT值、SUVmax/CT值以及SUVratio参数指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间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原发灶长径、原发灶SUVmax值、原发灶CT值、原发灶SUVmax/CT值、血清学指标CEA和病理检测Ki-67指标。以及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的长短径、长径/短径、SUVmax、CT值、SUVmax/CT值、SUVratio参数指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以上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诊断原发灶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阈值,以及针对单个纵隔淋巴结判断是否转移的阈值,计算曲线下面积,并测出其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患者间比较结果显示,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的性别(男女)、年龄、病理类型、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的原发灶长径SUVmax、SUVmax/CT值、血清学CEA和病理检测Ki-67指标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原发灶长径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为1.8,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95%CI:0.608~0.848,P<0.05)。原发灶SUVmax、SUVmax/CT值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SUVmax最佳阈值分别为7.6和0.18,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1(95%CI:0.578~0.825,P<0.05)和0.717(95%CI:0.582~0.828,P<0.05)。血清学指标CEA、病理检测Ki-67指标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分别为6和20,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8(95%CI:0.552~0.805,P<0.05)和0.667(95%CI:0.530~0.786,P<0.05)。对于所有患者原发灶确诊为NSCLC患者,手术切除并全部获得病理的淋巴结,都通过手术分区指导在PET/CT诊断图像中的淋巴结共250枚,其中转移108枚。转移纵隔淋巴结与非转移纵隔淋巴结长短和CT值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转移组纵膈淋巴结的SUVmax、SUVmax/CT值、SUVratio均高于非转移纵隔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则低于非转移纵隔淋巴结(均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淋巴结长径/短径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60(95%CI:0.496~0.622,P=0.097)。淋巴结SUVmax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最佳阈值为2.68,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95%CI:0.958~0.995,P<0.05),淋巴结SUVratio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为0.22,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671(95%CI:0.609~0.729,P<0.05)。结论1.原发灶长径、SUVmax、SUVmax/CT值,以及血清CEA可提示NSCLC患者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利于临床诊断。2.对于NSCLC患者,淋巴结长径/短径比值、淋巴结SUVmax、SUVmax/CT值、SUVratio是用于判断单颗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的考虑因素。3.18F-FDG PET/CT相关参数对鉴别淋巴结是否转移有重要临床意义,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施钦文[7](2021)在《中文病理报告TNM自动分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癌症分期是癌症诊断、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医生制定医治方案、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癌症分期被划分为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临床医生通过癌症分期系统进行分期。癌症分期系统有多种,针对恶性肿瘤,TNM(Tumor Node Metastasis)分期系统是最常见的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T、N、M分别代表肿瘤原发灶情况、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远处转移情况。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开展了许多利用病理报告进行TNM分期的研究,目前国内利用病理报告进行TNM分期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1)大多数研究针对临床分期;2)分期结果的可解释性不足。此外,临床医生在使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TNM分期时有出错的风险,同时由于人工进行分期耗时耗力,很难进行批处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中文病理报告TNM自动分期技术,该技术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对病理报告进行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接着是在命名实体识别的基础上,使用结合信息抽取和规则的方法进行TNM分期。本文使用肺癌病人的术后病理报告数据构建语料库并进行中文病理报告TNM自动分期技术研究,最后实现中文病理报告TNM自动分期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Flat-Lattice Transformer(FLAT)模型的病理报告命名实体识别算法。FLAT模型对Transformer模型进行改进使其可以接受Lattice结构作为输入,引入词汇信息,并且使用新的相对位置编码代替原来的编码,使模型既能够感知距离,又能感知方向。此外,引入了Revnet来降低模型的显存消耗。本文参考肺癌分期指南制定了中文病理报告标注规范,对194份病理报告进行标注,构建了本文语料库。使用自建的语料库设计对比实验验证模型效果,最终改进后的FLAT模型在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的F1值达到了97.19%,相比未改进的FLAT以及对比模型(Bi LSTM、Lattice LSTM以及TENER)展现出了更好的识别效果。(2)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信息抽取与规则的TNM分期算法。在命名实体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否定信息识别以及基于启发式规则的推理,得到分期证据并用于分期。本文使用100份人工标注的病理报告总结规则并验证分期算法的效果,最终本文的自动分期算法的精确率、召回率F1值分别为93.27%、91.85%、92.55%,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3)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中文病理报告自动分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病理报告的管理功能、病理报告自动分期功能以及分期证据可视化展示功能。既能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又可用于医疗质量控制。

荆玉东[8](2021)在《18F-FDG PET/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并分析肺癌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表现、代谢参数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发生纵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103例确诊的肺癌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已病理确诊,且在治疗前2周内进行18F-FDG PET/CT体部(包含头部)显像以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分析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测量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标准摄取值平均值(SUVavg)、标准摄取值峰值(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和标准化摄取均峰差(△SUV)等代谢参数,探讨PET/CT代谢参数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与患者发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敏感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结果1.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以及病灶原发左右肺位置等信息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远处转移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具有分叶征影像表现的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无分叶征患者,差异具有显着性(X2=10.285,P=0.001);血管集束征阳性的肺癌患者远处转移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显着性(X2=16.343,P<0.001)。3.SUVmax、SUVavg、SUVpeak、△SUV、MTV、TLG在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与相应阴性组之间、远处转移阳性组与相应阴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4.远处转移阳性组肿瘤标志物Cyfra21-1的表达显着高于远处转移阴性组(Z=-3.734,P<0.00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影像呈现分叶征、最大截面直径增大和SUVmax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影像呈现血管集束征、△SUV是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6.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原发肺癌临床分期与肿瘤最大截面直径、SUVmax、SUVavg、SUVpeak、△SUV、MTV、TLG、Cyfra21-1以及CEA均具有一定正相关性(P<0.05)。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血管集束征、SUVmax、Cyfra21-1是肺癌临床分期早期(I+II)与中晚期(III+IV)的影响因素。结论病灶分叶征、最大截面直径和SUVmax是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而血管集束征、△SUV对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有重要意义。病灶血管集束征、SUVmax、Cyfra21-1是影响临床分期的因素。因此,观测并分析肺癌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代谢参数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对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玉[9](2021)在《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借助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探讨其对肺癌的认识和诊疗思路,总结胡国俊先生辨治肺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和门诊跟诊的方式,收集2009年06月26日~2020年11月10日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胡国俊先生门诊的肺癌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病历,然后把病历资料录入安徽省中医院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临床病历采集系统V3.1”,待病历信息核查无误和规范化处理后,导入“临床病历数据处理系统”,借助数据挖掘方法中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无尺度网络分析对病历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并将其呈交胡国俊先生审阅。结果:通过对收集的169例肺癌患者的436诊次病历资料进行四种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归纳得出以下结果:1.频数分析:(1)肺癌的常用药物:即按用药总频次降序排列前31位的药物依次为薏苡仁、南沙参、黄芪、太子参、葶苈子、黄芩、五味子、鳖甲、百合、川贝母、甘草、旋覆花、僵蚕、蝉蜕、仙鹤草、枇杷叶、麦冬、瓜蒌皮、茯苓、麻黄、山药、知母、白术、牡蛎、柴胡、半夏、浙贝母、玄参、桔梗、白芍、麦芽。(2)肺癌常见证型(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证型):肺脾气虚;痰热阻肺,气阴两虚;痰热瘀阻肺,气阴两虚;痰热阻肺;痰瘀阻肺,气阴两虚。2.关联规则分析:药对:(1)白术、黄芪;(2)麦冬、南沙参;(3)百合、南沙参。药物组合:(1)旋覆花、僵蚕、蝉蜕;(2)知母、南沙参、百合;(3)白术、太子参、黄芪;(4)仙鹤草、太子参、黄芪;(5)五味子、太子参、黄芪、南沙参;(6)川贝母、葶苈子、薏苡仁;等等。3.聚类分析:7个药物聚类组合:(1)薏苡仁、鳖甲;(2)黄芪、太子参、南沙参、百合、五味子;(3)葶苈子、黄芩;(4)川贝母、旋覆花、瓜蒌皮;(5)知母、玄参、牡蛎、麦冬、山药;(6)甘草、白芍、浙贝母、金沸草、麻黄、地龙、赤芍、僵蚕、蝉蜕、枇杷叶;(7)麦芽、谷芽、茯苓、白术、半夏、柴胡、桔梗、仙鹤草。4.无尺度网络分析:核心处方1个,其药物组成是:黄芪、太子参、南沙参、五味子、薏苡仁、百合、黄芩、葶苈子、鳖甲、蝉蜕、僵蚕、白术、麦冬。结论:通过四类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所得结果反映了胡国俊先生诊治肺癌的一般规律,具体如下:1.病因病机:胡国俊先生认为肺癌的病理因素有虚、痰、热、瘀、湿、毒,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湿热毒瘀为标,病位主要在肺,累及脾胃心肝肾等脏腑。2.诊疗思路:(1)收集四诊信息,辨病为先;(2)辨病期,分清虚实;(3)辨证拟方,随症加减;(4)培土生金,调肝畅情志,扶正以祛邪,达人瘤共存状态。3.用药特点:甘寒、苦寒并用;补气养阴,化痰燥湿,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散结消瘤之品;重视健脾益胃,辅以疏肝理气和血。4.核心处方:有益气养阴、化痰止咳、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散结之功,随症加减后可应用于肺癌各证型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陈夏浦[10](2020)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及与小细胞肺癌的鉴别》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ulmonary 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PLCNEC)的螺旋CT表现,并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8年汕头市中心医院(21例)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30例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及同期汕头市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对PLCNEC组和SCLC组临床及各项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及总结,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PLCNEC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频数较高的有:双肺上叶80%(24/30),体积较大(>4cm者70%,21/30),边界清楚(21/30,70%),浅分叶(26/30,86%),平扫、增强扫描密度不均匀(73%,22/30;100%,21/21),增强扫描轻到中度强化(90%,19/21),坏死常见(100%,21/21),且为多发或弥漫性坏死(80%,17/21),常合并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60%,18/30),且多合并坏死(77%,14/18),肿瘤内血管多表现为受压变细、模糊(85%,18/21)。PLCNEC表现频数较少的有:毛刺(13%,4/30),空洞(6%,2/30)、肺不张(26%,8/30)、空气支气管征(3%,1/30)少见。PLCNEC与SCLC的影像征象比较中,PLCNEC沿支气管血管束形态生长概率(20%),肺门大血管、心脏、纵隔受侵率(40%),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率(60%),肿大淋巴结融合率(11%)均分别低于SCLC(58%、67%、9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15.26,10.85,25.38,P<0.01)。结论:PLCNEC的MSCT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而SCLC沿支气管长轴生长,肺门及纵隔侵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融合率更高,有利于两者的区别。

二、肿块的大小无法明确肺癌的临床分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块的大小无法明确肺癌的临床分期(论文提纲范文)

(1)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4. 讨论
        参考文献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前言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2. 实验结果
    讨论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与不足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附录3
个人简历

(2)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影像引导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进展
    综述二 VEGF与肺癌及舌象的关系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一 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诊断标准
    四、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五、研究方法
    六、结果
    七、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材料与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结果
    六、讨论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研究现状评述
        1 概述
        2 肺癌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3 肺癌证候与客观指标研究
        4 证候的规范化及现代化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细胞肺癌现代治疗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3 分期及危险因素
        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2 SCLC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3 SCLC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
    讨论
        1 SCL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 SCLC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
        3 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UICC/AJCC第8版原发性肺癌TNM分期、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G)分期
    附录2 《中医证候分层诊断模式及标准》
    附录3 《小细胞肺癌临床证候观察表》
    附录4 Karnofsky (卡氏,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表
致谢

(5)HSP90β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HSP90 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实验资料
    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
    2.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置
    2.5 实验方法
        2.5.1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
        2.5.2 Western-blotting
    2.6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3.1.1 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1.2 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情况
        3.1.3 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表达情况
        3.1.4 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肿块大小不同的表达情况
        3.1.5 HSP90β蛋白在NSCLC患者是否存在胸膜侵犯的表达情况
    3.2 HSP90βm RNA在 NSCLC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热休克蛋白90与肺癌的研究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6)18F-FDG 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8)F-FDG 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文病理报告TNM自动分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FLAT模型的命名实体识别改进算法研究
    2.1 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2.1.1 命名实体识别国内外进展
        2.1.2 中文医学实体识别研究进展
        2.1.3 中文医学实体识别现有问题分析
    2.2 本文算法设计与实现
        2.2.1 理论基础
        2.2.2 Flat-Lattice Transformer模型
        2.2.3 FLAT模型优化
    2.3 癌症分期指南解析与标注规范
        2.3.1 癌症分期指南解析
        2.3.2 标注规范设计
    2.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2.4.1 实验数据来源
        2.4.2 数据预处理
        2.4.3 对比实验
        2.4.4 评价指标
        2.4.5 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合信息抽取和规则的TNM分期推断算法
    3.1 理论基础
        3.1.1 否定信息识别
        3.1.2 基于规则的分类
    3.2 算法设计与实现
        3.2.1 否定信息提取
        3.2.2 基于规则的分期推理
    3.3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文病理报告自动分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架构设计
        4.2.2 系统开发框架介绍
    4.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2 系统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3.3 自动分期模块设计与实现
        4.3.4 病理报告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4.4 系统部署与测试
        4.4.1 系统部署
        4.4.2 系统功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18F-FDG PET/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PET/CT 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9)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现代医学治疗肺癌的现状
    2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优势和理念
第二部分 立题依据
    1 国家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重视
    2 数据挖掘技术及软件在名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3 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临床经验丰富
第三部分 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剔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采集
        3.2 症状标准化
        3.3 医案信息录入及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4 研究结果
        4.1 频数(频率)分析
        4.2 聚类分析
        4.3 关联规则分析
        4.4 核心药物无尺度网络分析
    5 讨论
        5.1 胡国俊先生对肺癌的中医认识
        5.2 胡国俊先生辨治肺癌的思路
        5.3 胡国俊先生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
    6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省国医名师胡国俊治疗肺癌经典病案举隅
    附录2 肺癌门诊病历标准化记录表
个人简历
致谢

(10)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及与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临床资料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4.讨论
    4.1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征
    4.2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病理学特征
    4.3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对照
    4.4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小细胞肺癌CT差异及原因
5.结论
6.鉴别诊断
    6.1 肺鳞癌(lung squamous carcinoma)
    6.2 肺腺癌(adenocarcinoma of lung)
    6.3 肺肉瘤(Pulmonary sarcoma)
    6.4 肺肉瘤样癌(Lung sarcomatoid carcinoma)
    6.5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pleural fibroma)
7.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
综述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影像研究现状
    参考论文
致谢

四、肿块的大小无法明确肺癌的临床分期(论文参考文献)

  • [1]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99mTc-MIBI SPECT/CT显像指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研究[D]. 龙利.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特征及与血清VEGF的相关性研究[D]. 金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4]10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D]. 包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5]HSP90β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达的研究[D]. 邹志旋. 南昌大学, 2021(01)
  • [6]18F-FDG PET/CT对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D]. 李志英.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7]中文病理报告TNM自动分期技术研究[D]. 施钦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8]18F-FDG PET/C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肺癌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D]. 荆玉东. 锦州医科大学, 2021(01)
  • [9]国医名师胡国俊辨治肺癌的数据挖掘与整理研究[D]. 王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及与小细胞肺癌的鉴别[D]. 陈夏浦. 汕头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肿块的大小并不能决定肺癌的临床分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