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条件与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高杨[1](2007)在《浅析国企改制中的兼并、承包、租赁》文中研究指明
侯美文[2](2006)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效应及其制度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热点。新一轮外资开放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国企改革和结构调整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外资并购虽然受到我国现有产业政策的约束,但允许外资介入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并购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它有利于加速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推进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解决国有企业的资金缺乏问题;但另一方面,外资并购又带来相当部分国有企业的控制权丧失、优势人才资源损失、中方自主技术开发能力下降和国有名牌丧失等许多负面效应。如何看待外资并购的利弊关系,掌握适当的度,这直接关系到对外开放的政策制定和国有企业对待跨国并购的行为选择。因此,关注研究入世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的正负效应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入世背景下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本文查阅了大量关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书籍与论文,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探讨。主要思路是在把握入世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宏观背景下,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所产生的正负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梳理,并通过有关并购案例分析,以具体说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所产生问题。运用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从微观、宏观、体制三个主要方面,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全方位探察。在深入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引致正负效应的制度原因和分析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正面效应克服其负面效应的一些制度建议。
杜晓堂[3](2005)在《模式创新、政策突破和利益博弈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变迁和思想演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93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变迁和思想演进主要体现在模式、政策和利益三个方面。并购重组的模式创新和政策突破是制度变迁的体现,并购重组的利益博弈则是制度变迁的内在推动力。相应地,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思想演进主要体现在模式思想、政策思想和利益思想三个方面。模式思想开端于对二级市场模式的讨论,并在对协议并购模式的讨论中获得了发展,在对要约收购模式的讨论中获得了初步成熟。政策思想形成于对外资并购的广泛讨论,并在对管理层收购的讨论中发生了更新。利益思想开始于对反收购问题的讨论,发展于对绩效问题的讨论,并在对利益来源的理论争论中获得了成熟,在对信息披露的讨论中获得了深化。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思想演进和制度变迁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在并购重组模式方面,并购重组的模式创新在于参与者利益博弈的推动,二级市场公开收购将是未来我国并购重组的主流模式。在并购重组政策方面,并购重组的政策突破亦是参与者利益博弈推动所致,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价值取向应以鼓励并购为主,通过并购重组活跃市场,稳定社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发展中解决并购重组市场的问题,在发展中为其他证券市场问题的解决创造宽松的环境。在并购重组利益方面,并购重组参与者的利益博弈是推动模式创新和政策突破的动力,利益博弈所体现的模式创新和政策突破实质上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变迁,而该制度变迁又存在“叠带联动”、“制度化联动的模式再造”和“历时的制度互补”的三种动力机制。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一个多方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参与方包括并购重组的各方参与者,并购市场具有使各方参与者达致利益均衡的内在功能,而利益均衡的实现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并购重组制度变迁具有内在的动力机制,我国并购重组实践中的模式创新和政策突破就是这一内在功能和动力机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政府在修改和制定并购规则时,应将有利于促进并购重组利益均衡基本条件的满足和有利于并购重组制度变迁动力机制作用的发挥作为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应对我国目前的并购重组规则进行梳理和调整。 全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导言。第一章主要交代中外企业并购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演变,介绍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创新,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介绍并购重组的基本概念,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的时点和样本选择,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是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模式的研究。第二章围绕协议收购、要约
刘燕玉[4](2004)在《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分析》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分析我国近期引进外资的状况 ,包括投资规模扩大 ,投资领域拓宽 ,研发投入增加等方面 ;然后分析加入WTO后外商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外资购并国企的利弊 ;最后提出新形势下利用外资的监管重点及对策。
李杏[5](2004)在《外资购并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 90年代以来 ,跨国购并的浪潮越演越烈 ,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外资购并国有企业不仅为我国利用外资带来了新的思路 ,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外资购并对国有企业来说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我们应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局面
陆利华[6](2004)在《外资购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文中提出外资购并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看 ,首先 ,外资进入将会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 ;其次 ,为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 ,外资购并在本质上将改变和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四 ,外资购并有利于证券市场监管水平的提高 ;从长期看 ,外资购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有利于国企改革 ;有利于优化证券市场配置效率。
史东明[7](2003)在《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文中提出 在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具有强烈的并购国有企业的内在需求。我国深化国企改革,也需要借助于跨国公司购并国企活动,加速国企的改组改造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建立起双
陈雪平[8](2003)在《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及其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本运营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大大地促进了国企的改革,提高了国企的效益,也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资本运营发展的时间尚短,而且国企在所有制、经营体制等方面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所以国有企业的资本运营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包括企业股权融资偏好、股权单一性、资本运营主体划分不清楚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反过来又束缚了国企的改革。 为解决以上的问题,本文继而探讨了在资本运营中引入金融创新工具的可行性。在我国资本市场尚欠发达、金融工具不够丰富、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晰、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改革未有明确指引等情况下,本文分析了可转换债券、资产证券化、外资购并这三种新的模式对国企资本运营的适用性。并提出要搞活国有企业,搞好国企的资本运营,必须从根本上搞好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包括明晰产权、确定资本运营主体、建立多层次、高效的资本市场、完善法制建设、积极发展中介机构等。
史东明[9](2003)在《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史东明[10](2003)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双赢机制》文中认为 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是我国实行利用外资战略转变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结合点。作为一种高层次的产权交易,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实现手段上,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同一般性合资都有不同。请看
二、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条件与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条件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国企改制中的兼并、承包、租赁(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兼并 (购并) |
2 企业承包 |
3 企业租赁 |
(2)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效应及其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
2 文献综述 |
3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正效应 |
3.1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正效应的宏观分析 |
3.2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正效应的微观分析 |
4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负效应 |
4.1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负效应的宏观分析 |
4.2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负效应的微观分析 |
5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效应的制度分析 |
5.1 法律制度和政策 |
5.2 国有企业制度 |
5.3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机制 |
5.4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机制 |
6 案例研究——德国博西华并购扬子冰箱 |
6.1 背景介绍 |
6.2 并购过程 |
6.3 并购结果 |
6.4 实证分析 |
7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制度完善 |
7.1 国外外资并购立法规制情况 |
7.2 国外对外资并购立法规制对我国的启示 |
7.3 提升正效应的制度设计 |
7.4 克服负效应的制度设计 |
8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模式创新、政策突破和利益博弈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变迁和思想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一、中外企业并购重组实践的历史回顾 |
(一) 西方国家的企业并购重组浪潮 |
(二)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轨迹 |
二、中外企业并购重组的理论综述 |
(一) 国外的企业并购重组理论 |
(二) 国内的企业并购重组理论 |
(三) 中外企业并购重组理论比较 |
三、本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视角和创新 |
(一) 本文的研究视角 |
(二) 本文的创新之处 |
四、关于本文研究对象的几点说明 |
(一) 并购重组的概念界定 |
(二) 并购重组制度变迁和思想演进的研究意义 |
(三) 本文研究并购重组制度变迁和思想演进的时点和样本选择 |
五、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创新 |
一、二级市场收购模式——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启动 |
二、协议收购模式——中国目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流模式 |
三、要约收购模式——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市场化的推进 |
四、迂回模式——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模式创新的多样化 |
五、整体上市模式——控制权不发生转移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模式思想的演进 |
一、关于二级市场收购模式的讨论——并购重组模式思想的开端 |
二、关于协议收购模式的讨论——并购重组模式思想的发展 |
三、关于要约收购模式的讨论——并购重组模式思想的初步成熟 |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展望 |
一、成熟证券市场并购重组的主流模式 |
二、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并购重组的主流模式及其弊端 |
三、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决定协议并购的主流模式 |
四、未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分析 |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突破 |
一、从禁止到放开——自然人收购上市公司的政策突破 |
二、从政策反复到政策稳定——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政策突破 |
三、完全停止还是规范缓行——管理层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政策突破 |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思想的形成——经济理论界对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讨论 |
一、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方式的讨论 |
二、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对中国经济安全影响的讨论 |
三、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讨论 |
四、关于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与利用外资政策问题的讨论 |
五、关于外资并购与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的讨论 |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政策思想的更新——经济理论界对管理层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讨论 |
一、对管理层收购中国上市公司操作方式的讨论 |
二、对管理层收购中国上市公司与国有资产流失的讨论 |
三、对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作用和地位的讨论 |
第四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展望 |
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价值取向 |
二、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政策展望 |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利益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各方利益博弈分析 |
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利益各方 |
二、模式创新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
三、政策突破中的利益博弈分析 |
四、政府在利益博弈中的强势地位 |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利益思想的演进 |
一、并购重组利益思想的开端:关于反收购问题的讨论 |
二、并购重组利益思想的发展:关于并购重组绩效的讨论 |
三、并购重组利益思想的成熟:关于并购重组利益来源的理论争论 |
四、并购重组利益思想的深化:关于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的讨论 |
第三节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利益均衡和制度变迁 |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利益均衡 |
二、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理论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变迁 |
三、中国上市公司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
第五章 结束语 |
一、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变迁的基本脉络及对其评价 |
二、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思想演进的基本脉络及对其评价 |
三、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并购重组制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4)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期外商在华投资现状分析 |
(一) 外商在华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独资方式比重增加, 资金来源仍以亚洲为重 |
(二) 外资投资领域拓宽, 加快对服务业的投资 |
(三) 外商提升在华投资的技术与结构水平,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二、外商在华投资的新趋势新特点——跨国购并上市公司, 参与国有企业重组 |
(一) 我国外资购并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
(二) 外资购并参与国企重组的利弊分析 |
1.外资购并国企可以实现外商与国企的双赢 |
(1) 对外商而言, 外资购并国企的动机包括如下几方面: |
(2) 我国吸引跨国公司购并国企的战略意图如下: |
2.分析外资购并的有利之处后,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其潜在的一系列弊端。 |
三、新形势下我国引进外资的监管重点及对策 |
(6)外资购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外资购并的现实意义 |
二、外资购并的长远影响 |
(7)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外资并购国企的动机 |
中方的需要和选择条件 |
如何建立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原则 |
(8)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及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资本运营理论体系研究 |
1.1 主要概念界定 |
1.2 资本运营理论分析 |
第二章 国有企业经营现状及进行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
2.1 国有企业效益不高 |
2.2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债务高企 |
2.3 国有企业的资本质量欠佳 |
2.4 国有企业资本进行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
第三章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现有模式及发展历程 |
3.1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现有模式 |
3.2 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发展历程 |
3.3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绩效分析 |
3.4 现有资本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创新模式 |
4.1 发行可转换债券 |
4.2 资产证券化 |
4.3 外资购并 |
4.4 几种运营模式在国企改革中适用性评价 |
第五章 完善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外部环境 |
5.1 明晰产权制度、加快资本运营主体的建立 |
5.2 建立多层次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体系 |
5.3 建立法制体系、完善法制建设 |
5.4 积极培育中介机构、加强监督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双赢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机 |
取得产业发展上的协同效应 |
实现竞争的后发优势 |
整合国有企业的资源,实现购并方赢利最大化 |
适应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转变,寻求新的市场机遇 |
产生新的增长点,走向多元化经营 |
中国的需要和选择条件 |
如何建立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双赢机制 |
四、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条件与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国企改制中的兼并、承包、租赁[J]. 高杨. 商情(科学教育家), 2007(12)
- [2]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效应及其制度研究[D]. 侯美文. 浙江大学, 2006(06)
- [3]模式创新、政策突破和利益博弈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变迁和思想演进研究[D]. 杜晓堂. 复旦大学, 2005(07)
- [4]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分析[J]. 刘燕玉. 北方经贸, 2004(11)
- [5]外资购并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J]. 李杏. 商业研究, 2004(17)
- [6]外资购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 陆利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02)
- [7]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J]. 史东明. 中国外资, 2003(12)
- [8]我国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及其模式研究[D]. 陈雪平. 暨南大学, 2003(04)
- [9]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J]. 史东明. 国际经济合作, 2003(07)
- [10]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双赢机制[J]. 史东明. 国际融资, 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