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KEW千年种子库(论文文献综述)
文香英,陈红锋[1](2022)在《植物园与野生植物迁地保护》文中研究表明植物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维系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保护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使命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植物园作为专门从事野生植物收集、栽培驯化、科学研究和保护利用的研究机构,
王健[2](2021)在《常温种子库水平、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空气龄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种子贮藏是我国种子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种子仓库作为进行种子贮存的主要地点和场所,其贮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种子的贮藏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现有种子仓库中,常温种子库是最主要的一类种子仓库,占全国种子库总数的70%以上。常温种子库是一种不使用空调制冷或升温,仅靠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的储藏建筑,其特点是贮藏周期短,种子循环快,对储藏的室内热湿环境要求低于恒温种子库。种子在贮藏期间需要一个相对阴暗的室内光环境,同时还要尽量减少夏季室内的高温时长并降低室内的湿度。减少室内高温时长是种子安全度夏的一个重要条件,种子的呼吸作用会伴随着室内温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如果让室内的种子保持在低温状态是一种减小其呼吸强度的有效手段。因为室内环境中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外部环境中的太阳辐射能量,所以增设了建筑外遮阳设施就能够直接阻挡外部的太阳辐射进入到建筑室内,本文针对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水平式外遮阳与垂直式外遮阳作为研究重点。建筑外遮阳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相对湿度越低,种子贮藏效果越好,其中加强建筑室内空气流通是降低室内湿度的有效方法。因为室内通风具有一定的散热和除湿能力,同时种子库需要保证新风要求,所以加强室内的通风不仅能够降低种子内部的水分,还改变室内空气新鲜程度,提高了种子贮藏的稳定性。其中空气龄则是判断室内通风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建筑室内环境中,空气龄越小,说明室内换气速度越快,通风效果越好。因此常温种子库的设计中,在增加建筑外遮阳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减少夏季建筑室内的高温时长,并且尽量减小对室内空气龄的影响则成为方案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的研究,利用夏季室内高温时长和室内空气龄两个因素,计算机模拟并分析水平、垂直遮阳对于常温种子库建筑室内温度与通风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Ecotect、Phoenics软件分别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随后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拟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公式,并通过F检测校准公式的精度和准确性,然后使用Matlab软件分析建筑外部遮阳对室内温度与室内空气龄的影响规律并在其中选择最优取值范围,最后对青岛地区现有建筑瑞克斯旺种子库进行增设水平与垂直遮阳后的软件模拟,并且分析数据与总结规律,同时与第3、4章中模拟数据的增减趋势进行对比与分析,验证整个模拟实验的准确性与实验精度。本文为实现种子贮藏的需要,主要解决常温种子库增设水平、垂直遮阳后所产生室内温度和通风相矛盾的问题,对今后的青岛地区常温种子库建筑外遮阳改造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7个章节,致力于从建筑设计角度出发,针对外遮阳影响的室内温度和室内通风进行研究。第一章为绪论,从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经典案例展开阐述。第二章对模拟实验进行了前期梳理,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首先介绍了青岛地区的气候特征,其次分析了种子库建筑与外遮阳的相关特点,最后总结了影响种子库温度与通风计算机模拟的评估因素和方法。第三章采用种子库建筑最常用的常温房式仓,通过软件Ecotect模拟建筑水平、垂直遮阳对夏季种子库室内温度的影响。第四章采用与第三章相同参数的房式仓模型,通过软件Phoenics模拟建筑水平、垂直遮阳对建筑通风的影响。第五章通过Matlab软件与加权综合评分法分析第三章与第四章的数据,编程计算得出的外遮阳的综合最优区间。第六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取典型建筑之一的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用既有建筑的模拟数据与第三、四章模拟数据的曲线进行对比,检测整体模拟实验的准确性。结论得出水平遮阳为优化选择,水平遮阳的遮阳效果要强于垂直遮阳,且对通风影响较小,而垂直遮阳对通风的影响相对明显。水平遮阳外挑系数最佳的范围是0.7-1.0,如果因为造型、光影等原因要采用垂直遮阳,垂直遮阳板最好远离窗口,外挑系数的临界点是0.5。若垂直遮阳外挑系数超过0.5,随着外挑系数的增加,综合优化率增加的并不明显,不利于建筑成本的性价比,为青岛地区常温种子库的外遮阳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七章为文章的结论与展望。种子库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单位,受今年疫情影响,禁止外来人员进入,故无法进行实地检测。本文按照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施工图进行计算机建模,利用实际项目模拟数值并总结增减趋势,与第3、4章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组数据增减趋势相同,检测了整体实验的准确性,有关现场实测有待今后条件允许时进行。
闫婕,彭成,裴瑾,马云桐,高继海,陈江[3](2021)在《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在国际国内农业和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建成,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中药种质资源保存库。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旨在建立一个完整的中药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开展对药用植物野生种、野生近源种、栽培种以及人工创造的新品种等开展广泛收集,不断积累种子贮藏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数据,探索中药贮藏劣变过程的分子机制,制定种子安全保存期和更新繁殖的策略,为保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搭建平台,为中药良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为优质中药的生产与供应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桃花岛主[4](2020)在《末日种子库》文中认为种子是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生命信息存储器,也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创造出的最精致的繁殖工具。在适宜的保存条件下,有些种子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年。在许多的末日电影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情节:无论是可以抵御大洪水的方舟还是能够飞出地球的飞船,它们除了保证让最后幸存的人类生活下去,还一定会携带其他动物、植物和珍贵的文物等,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保留地球复兴的希望。
陈方,丁陈君,郑颖,宋琪,吴晓燕[5](2019)在《生物资源领域国际发展态势研究及启示》文中指出生物资源是人类繁衍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保障和协调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为了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保藏和利用自身的生物资源,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在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标本资源和人类遗传资源等方面开展了多方位的体系建设。近年来,在传统生物资源保藏和保护手段和工具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生物资源的收集、保藏、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检测、保护以及遗传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面向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发展的新局面,加强战略生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意义重大,而生物资源领域在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保护、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新兴生物技术监管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和生物资源研发与利用技术的领先国家之一,应当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下,建立完善有利于战略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制度框架体系,强化生物安全和生物伦理问题的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物资源相关学科和技术的研发能力和设施建设,发展基于可再生生物资源的生物经济新模式,拓展生物资源保藏保护体系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促进达成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于雪晶[6](2019)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植物园发展趋势及规划设计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如今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愈加严重,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植物园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的作用和使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其他陆地长期隔离,具有丰富且特殊的生物资源,因此在全球的植物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两国同属于澳大拉西亚生态区,地理位置相近,历史进程相似,具备共同研究价值。现阶段,国内外对于澳新植物园的研究多停留在单一植物园的视角,鲜少有人从区域视角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植物园的发展趋势及规划设计特征进行研究。选取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植物园名录所登记的澳大利亚85个和新西兰19个共104个植物园,通过文献研究与现场调研,以时间为轴线分析数量变化曲线,结合时代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将植物园发展分为萌芽时期(1816年至1840年)、发展时期(1841年至1889年)、平稳时期(1890年至1944年)、转折时期(1945年至1999年)和创新时期(2000至今)五个阶段。总结不同时期的植物园分布和规划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和演变趋势,澳新植物园建设体现了两国人民从早期的“英国中心主义”思想逐步转变为独立思想,并重视审视本国的自然资源,展示自身独特的自然、文化特色的过程。总结出当代澳新植物园的特色理念为地域性特色、可持续发展和本土植物保护理念,空间布局根据其定位和基址特色分为轴线结构、自然山水结构和偏心式结构,植物展示体系为科学性展示体系、原生生境展示体系和主题性展示体系相结合,并结合选址特征、游线组织与解说系统、功能设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其规划设计为以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为目的,以地域性特色展示及创新性设计手法为特色,以科普教育和游憩体验为重点功能,最终形成了多元创新的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
皇甫苏婧[7](2019)在《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及规划设计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植物园的功能被重新审视,全球化的植物园网络正在形成。截至2019年2月,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收录有2904个植物园,不列颠群岛位于植物园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今天英国植物园已成为世界植物园网络和种质资源的中心,其发展历程近400年,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关于植物园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个案例或科研项目上,对特定区域植物园的整体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论文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王国为研究范围,依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全球植物园名录筛选出79个英国植物园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区域视角对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特征进行整体研究。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和总结,将英国植物园发展阶段归纳为萌芽期(1621-1758 年)、奠基期(1759-1840)、飞跃期(1840-1945)、沉淀期(1946-1986)、革新期(1987-今)五个时期,并对各阶段的植物园时代背景、发展进程、规划设计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英国植物园建园理念经历“经济价值-游憩价值-生态价值”的转变,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复合化、生态化的特征,逐渐形成“一园引领,多园共进”的整体格局。其数量变化与时间呈明显且持续的正相关,在英国的空间分布逐渐平均化。尝试将植物园基础资料分类统计并量化,运用定性结合定量方法,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研,对英国植物园空间布局、植物展陈、功能服务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英国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其一,英国植物园空间布局可总结为自然灵活、因势赋形的自然风景式布局,建筑庭院为核心的风景式布局,传统实用的规则式布局和抽象隐喻的现代艺术式布局的四类,类型趋于多样化。其二,英国植物园的植物展陈体系发展成熟,包含以迁地保护为基础的室外植物展陈、室内植物展陈和就地保护区植物展陈三个部分。其三,从生态服务、科普教育、休闲游憩三方面探讨英国植物园功能服务特征及实现的方式方法。论文基于对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特征的研究,为后续植物园建设和统筹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建议。
王锐[8](2019)在《科普场馆环境教育活动决策过程研究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文中认为本文选择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为基础,用“满意决策”模式来分析以植物园为代表的科普场馆组织决策过程及其成效得失。以国内新成立的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研中心)这样一个“院地合作”的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国内外植物园组织决策框架、机制和绩效评估,重点分析辰山植物园环境教育活动决策机制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局限性以及公众的反应与评价,来探讨影响科普场馆决策成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发现,中国的科普场馆绝大多数为事业单位体制,在现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负责制体制内,均意识自身有着环境教育的责任,但对于什么是环境教育、重要性为何,如何规划、如何执行成功的活动、如何评估,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方法,环境教育成效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从研究问题上看,目前中国教育导向升学主义挂帅,青少年儿童与大自然的断裂所导致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点现代病。植物园等科普场馆即使构建理事会制度与决策机制,但是实际操作上大多数场馆仍然按照“三重一大”行政办公会和党委会的会议决策制度来执行各项决策,从环境教育活动决策方向和决策成效上仅限于领导班子决策层面,具体执行决策的中层管理部门在程序、知识、技术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差异较大,缺少专业性主题和评价标准体系,面向青少年环境教育活动决策的评价研究仍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对比英国邱园等世界知名欧美植物园董事会领导下的环境教育做法差距甚大。第三,科普场馆外联的创意和社会资源不够丰富,虽部分环境教育活动是由社会团体,如非营利组织、环境教育型企业来提案、策划和宣传运作,与场馆合作完成,但外联单位等社会层面促进事业单位科学决策的作用并不明显,难以从“自治”转变为“共治”。通过研究上海辰山植物园大型环境教育活动案例,分析其经验、问题与未来应该解决的对策,关键在于科普场馆的领导班子对环境教育活动的认识是否深入。其次,场馆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专业化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环境教育活动实施成效。最后,在科普场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能否联合全社会的环境教育资源,借助外脑,举办一系列成功精彩的环境教育活动也很重要。因此,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要提升中国科普场馆的品质,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推动落实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会议决策机制,丰富理事会成员构成,真正发挥决策作用。二是加强科普场馆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升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科普教育人员定期培训。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塑造科普教育活动品牌。最后,多学科的交叉、协同与综合运用,拓宽环境教育活动的受众面,积极引入学校、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全社会的多元教育资源,发挥公共开放性科普场馆的高起点和大平台的作用和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提升环境教育活动的品质和社会美誉度。通过整合内外部的资源来自主完成一系列目标,使科普场馆成为动态的、有创造力的地方,并对现实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王璐[9](2018)在《喀左县山杏国家保存库种质资源价值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山杏种质资源是山杏遗传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山杏良种选育及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条件。本文以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保存库价值评价体系,运用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打分法对其价值评估进行了研究。明确该保存库中山杏种质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深入了解山杏保存库的价值,为山杏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补偿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2017-2041年经济价值总和为75258.5万元。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2018年生态总价值为754.09万元。(2)通过对西伯利亚杏、野杏和喀左县当地普通山杏的生物量测量发现,西伯利亚杏和野杏比喀左县当地普通山杏更具有生态价值。西伯利亚杏、野杏和当地普通山杏的单株鲜重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西伯利亚杏单株干重与野杏、当地普通山杏单株干重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而野杏和当地普通山杏单株干重之间无显着差异。(3)野杏林中负离子浓度最高,其次为西伯利亚杏林负离子浓度,空地负离子浓度最低,三个地点负离子浓度均值之间呈现极显着水平。负离子浓度最高值出现时间均为18:00,最低值出现时间为11:00-13:00。通过对8:00、14:00、18:00三个时间点负离子浓度多重比较发现,野杏林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西伯利亚杏林和空地。(4)构建的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社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包括目标层1项、综合评价层4项、因子评价层12项,通过专家打分法和模糊数学五分制计分法,得出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进行社会价值评价为“较好”。
阙灵[10](2018)在《中药资源迁地保护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也是药用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中药资源正急剧减少,许多珍稀药用植物濒临灭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遭遇空前危机,开展中药资源保护评估已迫在眉睫。迁地保护(Ex-Situ Conservations),是指将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种子库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方式(www.iucn.org),是保护物种的重要手段。我国已从多个方面陆续开展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工作,但仍存在保护物种数量不明(保护了多少药用植物,还有多少没有保护)、保护重点不突出、保护理论和评估方法缺乏、保护效率低和缺乏全国统一性规划等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收集了全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数据,并构建了相应的数据库,为迁地保护评估奠定数据基础。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打分法构建了评估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性的方法,并系统的评估了数据库收载的13 777种药用植物,制定优先保护物种名录。采用生物多样性热点和统计分析方法,根据优先保护物种的分布和海拔,开展了药用植物园的布局研究。应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研究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政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我国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数据库。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整理,本研究收集了分布在全国20个省市和地区的31个植物园的迁地保护植物名录(含3万多条植物迁地保护信息);整理了 73本中国近现代有拉丁名记载的本草典籍,共6万多条中药资源信息。采用Catalogue of life(简称COL)校准收集到的植物拉丁名,并构建了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和受威胁数据库,含13 777种药用植物、16 351种迁地栽培植物以及《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以下简称《红色名录》)中的3万多种植物,为保护现状分析研究奠定基础。依据数据库我们可以得知,我国已经迁地保护了 6 949种药用植物,隶属于276科,1 936属,共占全部药用植物的50%;其中受威胁物种的药用植物1 280种(占受威胁物种的20%),其中有迁地栽培的占60%;中国特有药用植物3 988种(占中国特有种的23%),迁地栽培了 53%。表明我国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还存在需多不足。(2)总结并借鉴国际上植物受威胁和优先保护评估的方法,构建了专用于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优先权的评估方法(简称:优先保护评估法)。该方法采用层级分析的逻辑框架,从药用植物现有迁地保护指数(C)和药用植物保护需求指数(S)两个方面确定物种的迁地保护优先系数(A),其中,迁地保护指数((C)包括科植保护程度(X1)和药植保护程度(X2);保护需求指数(S)包括物种受威胁指数(X3)、价值指数(X4)和急切保护系数(X5)。上述5个指标具有代表性强、数据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并以人参等10种药材为评估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方法在指标灵敏度、数据获取容易程度、批量评估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适用于评估我国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重点。(3)用优先保护评估法系统地评估了 13 777种药用植物,将药用植物分为6个优先保护等级。其中Ⅰ级的优先级别最高有374种;Ⅱ级有1 290种;Ⅲ级有3 260种,ⅣV级有3 911种;优先级别最低的等级为VⅥ级,其次是V级,分别为1185种和3 757种。研究分析各等级种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发现目前仅有36%的药用植物的当前保护力度达到了物种的实际保护需求;约12%的药用植物优先保护级别高,急需加大迁地保护力度。由此,我们制定了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含药用植物1 664种(见附表2),建议将这个名录作为将来迁地保护工作的重点。(4)运用生物多样性热点的知识和方法开展了药用植物园适宜位置的研究,提出了 8个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区域。依据中国植物志提取并分析了优先保护物种的地域分布、海拔,结果表明我国优先保护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其次是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和华中地区;优先保护药用植物分布的最适海拔在1 000米~3 000米。建议优先在海拔落差较大的地域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建立新的国家级药用植物园。8个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区域为新疆北部、内蒙东北部、山西东部、陕西和甘肃的南部、湖北和重庆交界处、云贵川交界处、湖南和两广交界处以及浙江和福建东部(武夷山区)。(5)以茯苓为案例研究了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是否具有经济可行性。采用实地调研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cost-benefit analysis,CBA),研究了茯苳从种质资源迀地保护到商品流通的过程以及各生产环节的成本、收益和收益率。结果显示,保存并生产茯苓菌种的成本收益率高达233%。表明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与结合相关产业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国家应大力支持中药资源的迁地保护,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中药资源保护行动中。依据以上调查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政策建议:一是高度重视的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充分认识迁地保护对中药产业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构建全国中药资源的迁地保护体系,将保护、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三是加强国内外药用植物迁地保护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保护效率。四是统筹规划国家药用植物园的布局,收储优先保护药用植物。五是拓展中药资源资金筹集渠道,评估迁地保护成效,从而提高迁地保护的效率。
二、KEW千年种子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KEW千年种子库(论文提纲范文)
(1)植物园与野生植物迁地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什么是迁地保护? |
2为什么要进行迁地保护? |
3如何科学地进行迁地保护? |
4植物园与濒危植物综合保护 |
5植物园迁地保护取得的成效 |
ORCID |
(2)常温种子库水平、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空气龄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种子库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种子库国内研究现状 |
1.3.2 种子库国外研究现状 |
1.4 建筑外遮阳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建筑外遮阳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建筑外遮阳国外研究现状 |
1.5 种子库外遮阳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1.6.3 论文框架 |
第2章 青岛地区气候特征及模拟实验因素 |
2.1 青岛地区气候特征 |
2.2 种子库模拟实验的变量因素 |
2.2.1 种子库建筑分类 |
2.2.2 建筑外遮阳分类 |
2.2.3 遮阳板外挑系数 |
2.3 种子库模拟实验的评估因素和方法 |
2.3.1 室内高温时间 |
2.3.2 室内空气龄 |
2.3.3 最小二乘法介绍 |
2.3.4 F检验 |
2.3.5 加权综合评分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种子库外遮阳对室内温度影响的模拟分析 |
3.1 Ecotect软件介绍 |
3.2 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
3.2.1 模型及边界条件 |
3.2.2 边界条件 |
3.2.3 临界进深 |
3.2.4 评价指标 |
3.3 无外遮阳种子库建筑室内温度模拟数据 |
3.4 水平遮阳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分析 |
3.4.1 增设水平遮阳后种子库室内温度的数据及分析 |
3.4.2 遮阳板的水平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4.3 遮阳板距离窗上沿的距离对室内温度优化比例的拟合公式 |
3.4.4 遮阳板端翼挑出的长度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4.5 水平遮阳室内温度的拟合公式综合分析 |
3.5 垂直遮阳对种子库室内室内温度影响的分析 |
3.5.1 增设垂直遮阳后种子库室内温度的数据及分析 |
3.5.2 遮阳板的垂直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5.3 遮阳板内檐间净距对种子库室内温度影响的拟合公式 |
3.5.4 垂直遮阳室内温度的拟合公式综合分析 |
3.6 水平遮阳与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4章 种子库外遮阳对室内空气龄影响的模拟分析 |
4.1 CFD原理及Phoenics软件介绍 |
4.2 计算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设定 |
4.2.1 建筑模型 |
4.2.2 外场模型 |
4.2.3 边界条件 |
4.3 无外遮阳种子库建筑室内通风模拟数据 |
4.4 水平遮阳对种子库室内通风影响的分析 |
4.4.1 遮阳板的水平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室内空气龄的拟合公式 |
4.5 垂直遮阳对种子库室内通风影响的分析 |
4.5.1 增设垂直遮阳后种子库室内通风的数据及分析 |
4.5.2 遮阳板的垂直板挑出长度对种子库空气龄影响的拟合公式 |
4.5.3 遮阳板内檐间净距对种子库空气龄影响的拟合公式 |
4.5.4 垂直遮阳的通风效果拟合公式综合分析 |
4.6 水平遮阳与垂直遮阳对室内通风的对比分析 |
第5章 运用Matlab进行建筑外遮阳的优化 |
5.1 MATLAB软件介绍 |
5.1.1 MATLAB系统组成部分 |
5.1.2 MATLAB特点 |
5.2 水平遮阳室内温度与空气龄综合优化结果 |
5.2.1 水平遮阳各变量优化结论 |
5.2.2 水平遮阳MATLAB编程建模 |
5.2.3 水平遮阳MATLAB数据分析 |
5.3 垂直遮阳采光与通风综合优化结果 |
5.3.1 垂直遮阳各变量优化结论 |
5.3.2 垂直遮阳MATLAB编程建模 |
5.3.3 垂直遮阳MATLAB数据分析 |
5.4 种子库外遮阳优化选择及范围 |
第6章 案例改造——青岛市瑞克斯旺种子库 |
6.1 项目简介 |
6.2 设计方案 |
6.3 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建筑外遮阳优化的数据和分析 |
6.3.1 无遮阳计算机模拟 |
6.3.2 水平遮阳计算机模拟 |
6.3.3 垂直遮阳计算机模拟 |
6.4 优化数据和模拟数据检测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存在的不足 |
7.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模拟工况水平遮阳室内高温时长与空气龄 |
附录B:模拟工况垂直遮阳室内高温时长与空气龄 |
附录C:瑞克斯旺种子库遮阳室内高温时长与空气龄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3)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背景及目标 |
1.1 国际国内农业种子库 |
1.2 国际国内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1.3 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历程 |
2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作用和意义 |
2.1 物种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 |
2.2 遗传多样性保护与良种选育 |
2.3 生态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
3 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核心任务与策略 |
3.1 对中药种子进行广泛的收集 |
3.2 对中药种子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的研究和整理 |
3.2.1 研究种子的贮藏特性 |
3.2.2 测定物种常数和研究种子的贮藏寿命 |
3.2.3 明确种子的休眠类型及萌发特性 |
3.3 制定中药种子安全保存期与种子更新标准研究 |
3.3.1 研究种子安全保存期 |
3.3.2 检测库藏种子生活力 |
3.3.3 制定库藏种子更新繁殖标准 |
4 展望 |
(4)末日种子库(论文提纲范文)
全球种子库 |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世界最大的农作物种子库 |
种质库 |
末日穹顶 |
千年种子银行—世界最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亚洲最大的野生植物种质库 |
(5)生物资源领域国际发展态势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
1.1 美国 |
1.2 英国 |
1.3 日本 |
1.4 德国 |
1.5 中国 |
1.6 其他地区和国家 |
2 国际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进展 |
2.1 生物资源保护和保藏 |
2.1.1标本数字化 |
2.1.2 环境DNA技术 |
2.2 生物资源鉴定研究 |
2.2.1 DNA条形码 |
2.2.2 动物标本三维重建技术 |
2.3 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 |
2.3.1 全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挖掘 |
2.3.2 合成生物技术 |
2.3.3 计算机辅助技术 |
3 国际生物资源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建议 |
3.1 生物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
第一,生物资源是保护国土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资源。 |
第二,生物资源是保障国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战略资源。 |
第三,生物资源是保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
第四,生物资源是保卫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 |
3.2 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挑战 |
第一,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巨大。 |
第二,地球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严重。 |
第三,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仍然存在争议。 |
第四,生物资源相关新兴技术的管理存在挑战。 |
第五,与生物资源相关的生物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
3.3 加强我国战略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
(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植物园发展趋势及规划设计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外国植物园现状 |
1.3.2 中国植物园现状 |
1.3.3 澳新植物园现状 |
1.4 本文拟解决的重要问题 |
1.5 研究范围与对象 |
1.5.1 研究范围 |
1.5.2 研究对象 |
1.6 研究方法 |
1.7 技术路线 |
2 植物园概述 |
2.1 植物园概念 |
2.1.1 植物园 |
2.1.2 树木园 |
2.2 植物园特征 |
2.3 植物园功能 |
2.4 植物园分类 |
3 澳新植物园发展历程研究 |
3.1 萌芽时期(1816年至1840年) |
3.1.1 历史背景 |
3.1.2 典型植物园分析 |
3.1.3 小结 |
3.2 发展时期(1841年至1889年) |
3.2.1 历史背景 |
3.2.2 典型植物园分析 |
3.2.3 小结 |
3.3 平稳时期(1890年至1944年) |
3.3.1 历史背景 |
3.3.2 小结 |
3.4 转折时期(1945年至1999年) |
3.4.1 历史背景 |
3.4.2 典型植物园分析 |
3.4.3 小结 |
3.5 创新时期(2000年至今) |
3.5.1 历史背景 |
3.5.2 典型植物园分析 |
3.5.3 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3.6.1 发展历程总结 |
3.6.2 发展趋势分析 |
3.6.3 澳新植物园从属 |
3.6.4 澳新植物园面积 |
4 当代澳新植物园规划设计研究 |
4.1 规划特色理念 |
4.1.1 地域性特色理念 |
4.1.2 可持续发展理念 |
4.1.3 本土植物保护理念 |
4.2 植物园选址 |
4.2.1 外部景观 |
4.2.2 内部资源 |
4.2.3 公众服务价值 |
4.3 植物园平面布局 |
4.3.1 空间结构 |
4.3.2 功能分区 |
4.4 植物展示 |
4.4.1 当代植物园植物收集现状 |
4.4.2 植物展示发展趋势 |
4.4.3 科学性展示体系 |
4.4.4 原生生境展示体系 |
4.4.5 主题性展示体系 |
4.5 游线组织与解说系统 |
4.5.1 游线组织 |
4.5.2 解说系统 |
4.6 功能设置 |
4.6.1 教育功能 |
4.6.2 科研功能 |
4.6.3 游憩功能 |
4.7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讨论 |
5.1 澳新植物园发展趋势总结 |
5.2 澳新植物园经验借鉴 |
5.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澳大利亚植物园信息统计表 |
附录B. 新西兰植物园信息统计表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7)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及规划设计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植物园研究现状 |
1.2.1 世界植物园的研究现状 |
1.2.2 英国植物园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对象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2. 植物园的基础研究 |
2.1 植物园的定义 |
2.2 植物园的特征 |
2.3 植物园的功能 |
2.4 植物园的类型 |
3. 世界植物园发展概况 |
3.1 世界植物园发展概况 |
3.1.1 世界植物园的起源 |
3.1.2 世界植物园的发展 |
3.2 英国植物园发展概况 |
3.2.1 英国自然地理概况 |
3.2.2 英国园林发展概况 |
3.2.3 英国植物园发展概况 |
3.3 英国植物园在世界植物园体系中的地位及其特点 |
4. 英国植物园发展历程研究 |
4.1 英国植物园发展阶段界定 |
4.2 英国植物园阶段发展特征研究 |
4.2.1 萌芽(1621-1758): 药草园是英国植物园的雏形 |
4.2.2 奠基(1759-1839): 英国植物园的第一次集中发展 |
4.2.3 飞跃(1840-1945): 英国植物园的第二次集中发展 |
4.2.4 沉淀(1946-1986): 植物园多样性的探索 |
4.2.5 革新(1987-今): 保护与革新 |
4.3 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总结 |
4.3.1 英国植物园发展阶段特征总结 |
4.3.2 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研究 |
4.4 英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4.4.1 英国植物园数量发展趋势 |
4.4.2 英国植物园时空分布特征 |
4.5 英国植物园规模与运营研究 |
4.5.1 英国植物园的从属与运营 |
4.5.2 英国植物园的规模 |
5. 当代英国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研究 |
5.1 当代英国植物园规划设计理念 |
5.2 植物园的空间布局 |
5.2.1 自然风景式布局 |
5.2.2 以建筑庭园为核心的布局 |
5.2.3 规则式布局 |
5.2.4 现代艺术式布局 |
5.3 植物展陈体系 |
5.3.1 英国植物园的植物收集 |
5.3.2 英国植物园的分类系统选用 |
5.3.3 英国植物园的植物展陈体系 |
5.3.4 室外植物展陈 |
5.3.5 室内植物展陈 |
5.3.6 就地保护区植物展陈 |
5.4 功能服务 |
5.4.0 生态服务功能 |
5.4.1 科普教育功能 |
5.4.2 休闲游憩功能 |
5.5 当代英国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 |
6. 总结与讨论 |
6.1 研究内容与结论 |
6.1.1 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 |
6.1.2 英国植物园规划设计特征 |
6.2 经验借鉴 |
6.3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英国植物园基址及平面布局统计表 |
附录B 英国植物园植物展陈方式统计表 |
附录C 英国植物园科研设施及活动统计表 |
附录D 邱园温室统计表(已废弃的) |
附录E 邱园种质资源收集统计表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8)科普场馆环境教育活动决策过程研究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2 研究现状 |
2.1 组织决策理论模型 |
2.1.1 影响组织决策的外部因素 |
2.1.2 组织决策理论模型 |
2.2 已有理论研究综述 |
2.3 科普场馆组织决策现状 |
2.3.1 “三重一大”组织决策制度 |
2.3.2 植物园的历史和功能 |
2.3.3 植物园组织决策现状 |
3 辰山植物园组织决策机制 |
3.1 辰山植物园组织建设 |
3.2 决策层的产生与组成 |
3.3 辰山植物园决策制度及其问题分析 |
3.3.1 重大议题与决策机制的相关规定 |
3.3.2 议事决策程序 |
3.3.3 实际决策准备过程 |
3.3.4 行政办公会和党委会集体决策程序 |
3.3.5 决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分析 |
4 辰山植物园环境教育活动决策过程分析 |
4.1 环境教育活动理论研究 |
4.1.1 辰山植物园环境教育研究方法 |
4.1.2 辰山植物园环境教育活动的目的 |
4.1.3 环境教育活动决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4.2 对辰山植物园环境教育活动议事决策过程的问题分析 |
5 对策建议 |
5.1 完善科普场馆决策和管理机制的建议 |
5.2 对科普场馆策划实施环境教育活动的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喀左县山杏国家保存库种质资源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种质资源概述 |
1.2 国内外种质资源保存库概述 |
1.3 种质资源价值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评价体系 |
2.1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概况 |
2.2 山杏种质资源特征 |
2.3 山杏种质资源服务功能 |
2.4 评价体系构建 |
第三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经济价值评价 |
3.1 评价方法 |
3.2 计算方法 |
3.3 数据来源 |
3.4 经济价值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经生态价值评价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社会价值评价 |
5.1 评价方法 |
5.2 体系构建方法 |
5.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5.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5 指标权重确定及分析 |
5.6 社会价值评价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6.1 讨论 |
6.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中药资源迁地保护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概念界定 |
1.2.2 我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现状 |
1.2.3 物种优先保护评估方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现状调查及分析 |
2.1 中药资源保护现状 |
2.1.1 中药资源的使用情况 |
2.1.2 中药资源的消耗情况 |
2.1.3 中药资源保护情况调查 |
2.2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
2.2.1 研究方法 |
2.2.2 数据获取 |
2.3 中国药用植物多样性分析 |
2.3.1 药用植物的分类 |
2.3.2 药用植物的用药广泛程度 |
2.3.3 药用植物受威胁情况 |
2.4 迁地保护现状分析 |
2.4.1 中国迁地保护植物的科属信息 |
2.4.2 迁地保护各园中药用植物的数量及比例 |
2.4.3 受威胁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情况 |
2.4.4 中国特有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情况 |
2.5 结果与讨论 |
2.5.1 结果 |
2.5.2 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性评估方法研究 |
3.1 药用植物优先保护评估的方法学基础 |
3.1.1 决策矩阵的整体逻辑 |
3.1.2 层次分析法的逻辑和指标 |
3.2 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评估的基本理论 |
3.2.1 评估对象和适用范围 |
3.2.2 评估体系构建原则 |
3.2.3 逻辑框架 |
3.3 建立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评估指标体系 |
3.3.1 赋值 |
3.3.2 标准化处理 |
3.3.3 权重向量 |
3.4 优先等级设定及实证分析 |
3.4.1 优先等级的划分依据 |
3.4.2 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评估等级的实证研究 |
3.5 讨论 |
3.5.1 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力度 |
3.5.2 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优先等级 |
3.5.3 两种评估方法的比较 |
3.5.4 评价指标准确性的探讨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优先等级的评估 |
4.1 评估对象和数据来源 |
4.2 迁地保护优先物种评估方法 |
4.3 评估结果与分析 |
4.3.1 Ⅰ级优先保护物种 |
4.3.2 Ⅱ级优先保护物种 |
4.3.3 Ⅲ级优先保护物种 |
4.3.4 Ⅳ级优先保护物种 |
4.3.5 优先等级低的物种 |
4.3.6 迁地保护热点物种 |
4.4 评估结果检验 |
4.4.1 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的优先等级 |
4.4.2 CITES保护药用植物等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药用植物园的战略布局研究 |
5.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5.1.1 确定优先保护药用植物热点区域的方法 |
5.1.2 确定优先保护药用植物分布最适海拔的方法 |
5.2 数据来源 |
5.3 结果 |
5.3.1 优先保护药用植物热点区域 |
5.3.2 迁地保护最适海拔范围 |
5.4 讨论 |
5.4.1 优先保护区域与我国植物园分布的比较 |
5.4.2 药用植物园应建在山坡地段 |
5.4.3 药用植物园应与我国的名族特色和文化底蕴切合 |
5.4.4 建设药用植物园需要城市具备一定的人口密度和经济基础 |
5.4.5 建设药用植物园需考虑药用植物迁地保护的效益 |
5.4.6 充分考虑特殊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成本-效益研究(以茯苓为例) |
6.1 研究背景 |
6.1.1 研究对象 |
6.1.2 理论基础 |
6.2 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 |
6.2.1 评价方法 |
6.2.2 数据获取 |
6.3 茯苓种质资源保护、生产和流通过程 |
6.4 成本-收益分析 |
6.4.1 茯苓保护和生产成本 |
6.4.2 茯苓种质资源保护和生产的收益 |
6.4.3 茯苓资源保护与生产的成本收益率 |
6.4.4 茯苓资源价值链的延伸 |
6.5 结果与讨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药用植物迁地保护政策建议 |
7.1 加强全国药用生物资源迁地保护的总体建议 |
7.1.1 充分认识加强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
7.1.2 构建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 |
7.1.3 制定药用植物迁地保护计划 |
7.1.4 提高公众对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意识 |
7.2 针对药用植物园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
7.2.1 强化药用植物园的主要职能 |
7.2.2 改革药用植物园的管理和资金投入方式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中药资源按产量和市场需求情况的排名 |
附录2: Ⅰ级、Ⅱ级优先保护物种名录及其分布信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研宄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KEW千年种子库(论文参考文献)
- [1]植物园与野生植物迁地保护[J]. 文香英,陈红锋. 生物多样性, 2022(01)
- [2]常温种子库水平、垂直遮阳对室内温度、空气龄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瑞克斯旺种子库为例[D]. 王健.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策略[J]. 闫婕,彭成,裴瑾,马云桐,高继海,陈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1)
- [4]末日种子库[J]. 桃花岛主. 飞碟探索, 2020(Z2)
- [5]生物资源领域国际发展态势研究及启示[J]. 陈方,丁陈君,郑颖,宋琪,吴晓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9(06)
- [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植物园发展趋势及规划设计特征研究[D]. 于雪晶.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7]英国植物园发展趋势及规划设计特征研究[D]. 皇甫苏婧.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8]科普场馆环境教育活动决策过程研究 ——以上海辰山植物园为例[D]. 王锐.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9]喀左县山杏国家保存库种质资源价值评价[D]. 王璐.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10]中药资源迁地保护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D]. 阙灵.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