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萧山机场出入境人次突破40万(论文文献综述)
金伟杰[1](2021)在《空港边检站外国人入出境管理工作及机制完善研究 ——以A出入境边检站为例》文中提出
周斌[2](2021)在《提升公共卫生事件中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郭向阳[3](2021)在《长三角城市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协调时空演变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全球普遍关注且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2019年9月和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均明确将“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向时代高点。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集约化发展转变阶段,由高速铁路、民航运输、高速公路构成的高速交通优势度空间格局不断重构,其高效、便捷、舒适、安全等技术优势和高速度、大运量、公交化的运输组织形式,势必对城市旅游要素流的流动路径与配置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在交通强国战略和中国旅游业由粗放式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强化高速交通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的实证研究和学理认知,既是交通地理学和旅游地理学有待探索的重点课题,又是“交旅”行业优质协调发展和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生动实践。本文以“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以典型区域——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样本,以“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交旅)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遵循“高速交通优势度、旅游强度及交旅耦合协调理论评价模型构建→交旅各自综合得分评价→交旅时空动态关系验证→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规律把握及趋势预测模拟→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影响机理揭示→交旅耦合协调优化路径与政策建议提出”的研究主线,集“多元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方法于一体,在验证交旅时空动态关系基础上,基于不同视角系统探查长三角地区交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厘清交旅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的多元驱动机理,提出长三角地区交旅耦合协调情境下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基于多元异构数据构建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评价模型,克服了传统数据类型静态表征的不足和仅从单一视角衡量二者综合发展水平的片面性与孤立性;实现了对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规律多尺度、多视角的整体把握;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对交旅耦合协调度未来发展水平进行预测与空间模拟,并引入多种方法模型系统揭示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的“内部、交互、外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高速交通优势度包括线路规模、场站设施、运输设备、供需关系、换乘便捷性5个维度;旅游强度是由旅游供给强度、旅游需求强度和旅游创新效率组成有序整合优化的开放循环系统。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均呈现攀升趋势,高速交通优势度格局呈现“东高西低,中间高、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且高速交通“廊道效应”显着,具有空间连续性、衔接性与立体化的发展特点;旅游强度总体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部聚集”的空间态势。(2)长三角地区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二者脱钩关系表现为以扩张负脱钩和弱脱钩类型为主,高速交通建设对旅游强度的带动作用呈现增强趋势,但伴有波动性特征。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存在显着的双向互动因果关系,旅游强度受到高速交通优势度冲击时,其脉冲响应程度曲线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表现出高速交通旅游发展效应的时间滞后性。(3)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城市间交旅耦合协调度差距逐渐缩小,交旅耦合协调度总体趋势呈现“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两翼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交旅耦合协调度存在显着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其重心呈现“东退西进”的演化轨迹,空间方向性趋向西北—东南方向倾斜,这与多数高速交通轴线走向大致契合。交旅耦合协调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局部空间结构,在空间依赖方向上波动性较弱,具有相对较高稳定性,且在空间格局演化上具有较强的空间整合性;交旅耦合协调度局部空间关联类型向“高-高”型的正向协同增长模式转移较为明显。预测与模拟结果显示,2019—203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交旅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愈加明朗,各地市交旅耦合协调等级将得到明显提升,呈现由低等级协调向上一层级转移或向更高等级跃迁。(4)内部机理:长三角地区交旅耦合协调度内部驱动力差异显着,高速铁路对交旅耦合协调度提升发挥着较强正向驱动效应;高速铁路、旅游供给、旅游创新效率对交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强度整体上随着分位点增大而提升,高速公路、民航运输对交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强度整体上随着分位点的增大而减小,旅游需求对交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效应较为平稳。交互机理:当旅游地高速交通组合类型处于多元共生模式时或当旅游供给、旅游需求与旅游创新效率交互作用时能够发挥对交旅耦合协调度的最大功效。外部机理: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和政府政策调控因素均对长三角地区交旅耦合协调格局形成发挥着驱动效应。其中,政府政策调控和人文因素中的原发性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对外联系度、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是长三角地区交旅耦合协调度提升需突破的“卡脖子”问题。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论和长三角地区高速交通建设与旅游业发展实际,从“高速交通系统建设视角、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视角、交旅融合互动视角”三个方面提出长三角地区交旅耦合协调情境下的优化路径与提升策略。
陈金祖,张立轩,黄飙,张超,李海静,陈伟,林勤康,王毅仁,熊胜昌,颜昭昊,戴炜,刘志刚,刘明,吴巍,常文,皮玉志,焦健,凌春峰,张世昕,陈进泉,杜光泽,李晓东[4](2020)在《深圳机场实施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机场先行示范》文中认为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深圳机场集团")于1989年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企业,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以下简称"深圳机场")的管理机构。深圳机场集团主营航班运行和旅客服务、货运物流、临空经济三大业务板块,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0亿元。深圳机场1991年10月通航,1993年5月成为国际机场,1996年成为中国第四大空港,是国内首批由地方政府筹建、实行属地化运营的机场,是全国民航最早实现市场化、企业化运营管理的机场之一。
罗浩[5](2020)在《基于旅客细分的T机场非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民航客运业务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航空企业与机场之间的竞争也会不断加剧。新技术和新模式层出不穷。然而在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的发展还显得相当滞后,管理落后而混乱,发展缓慢而艰难。尤其是民航机场航站楼内的商业服务常常被各大机场忽视,在机场建设初期便缺乏相应的设计考虑,运营后也缺少竞争意识,航站楼的运营模式几乎与火车站大同小异。机场很少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拓航站楼非航业务,直接或间接地浪费了大量人力成本和物力资源,严重影响着机场的收支平衡,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机场运营难题。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以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的具体问题为依据,采用市场细分方式进行相应的研究,从而使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得到相应的改善。通过阐述国内外非航业务发展情况的方式,本文专门对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即在概述业务收入与服务收入的同时,也能对客户关系理论、客户价值理论、客户细分理论进行论述,并采用借鉴民航机场航站楼的业务模式,对T机场的航站楼业务进行相应的研究。首先,对T机场航站楼业务概况、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了解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其次,采用优化非航业务的方式,对T机场旅客进行数据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思路;最后,通过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使预防措施与存在风险得到较好的改善。而依据相应的对比结果可知,机场收益、服务效果、旅客体验、旅客数据、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可见,优化策略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与实施性。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T机场非航空性业务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同时也能对其他机场的非航空性业务提供相应的借鉴价值。
周勍[6](2020)在《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文中认为2013年来,中国的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已达1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38.3%,连续5年年均增幅超过30%,远超过同期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跨境电商不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为广大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更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为鼓励跨境电商发展,中国政府自2012年起,相继出台了大量支持和监管政策。除了国务院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外,国务院各部门在税收、通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收付汇、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切实推动了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有效帮助了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2013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但也受政策影响遭遇了急刹车。另外,在杭州等地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后,跨境电商的试点范围已经遍布全国。这些试点运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试点政策在跨境电商整体运行体系中作用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立、现状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分析,总结政策体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为不断完善中国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共分成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其中,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在研究阶段上,又分为初步研究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关于政策评估工作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开展的研究、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的研究,并对现有研究不足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跨境电商的基础概念、模式及特点,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积极作用以及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列举和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章还重点介绍了跨境电商政策法规的范畴和各主要政策类型。最后,还列举了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普惠贸易理论、部分法经济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平台理论等。第三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初步分析。研究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和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导向和要求,重点分析了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以及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包括各类试点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外贸综合服务政策等。本章还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作了分析,并对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作了介绍,包括国外跨境电商体系基本情况和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具体影响等。第四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包括传导机理和要素分析,以及样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本章还以国务院、国务院部门和地方综合试验区三个维度,分别选取2013年-2019年16份国务院文件、2009年-2019年45份部门文件和2010年-2019年21份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文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跨境电商政策与行业发展“内容-功能”的匹配度分析,进而研究总结出现行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基于面向302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的“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问卷调查”,通过搜集企业对4大类22个问题的答卷信息,系统地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情况、政策诉求、模式创新与政策关系、政策制订和调整与对企业创新关系。本章还介绍了研究设计的目的和动因、问卷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设计,以及问卷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等。第六章是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设计了以耦合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基于此,对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章以2016年-2019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作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研究13个城市跨境电商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第七章是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对全文主要结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并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本文总结出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和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四方面结论,以及如何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地方如何实现同跨境电商持续发展及政府如何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等三方面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本文共得出了四方面结论:首先,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二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行业发展确实起到规范和促进效果。三是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上有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四是部分跨境电商政策作用不明显、不清晰,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出台的跨境电商政策在传导机制上,保持的较为顺畅。二是试点政策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容易造成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三是部门政策过于聚焦,缺少平衡性。四是试点的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仍有待评估。五是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商定位和理解还不统一,应提高科学化和理论化认识。再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一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对政策更为关注。二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更高。三是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政策呈显着相关,特别是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式和创新目标以及路径形成效用的正向影响最为显着。四是企业对政策调整的期望值较高,希望政府根据行业和形势变化定期调整政策。最后,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一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分化不明显,各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大致相当;但在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互动方面表现差异较大,即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内在关联方面有很大差异。二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稳定,即各城市在研究年份这种内在联系水平波动较大,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不理想。本文的建议有三方面: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赋予跨境电商特有的政策功能,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共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政策经验。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跨境电商,二要正确处理政策优惠与发展的关系,三要提高和增强政策试点的效果。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一是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规划,二是提高企业政策制订的参与感,三是定期调整政策,更好实现政策目标,四是企业要增进与政府的互动协同,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对政策的需求,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本文可能是首次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了跨境电商政策的结构、传导机制,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建议。本文提出,关于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政府、学界和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边界和基本定义缺乏统一认识,导致各方预期的政策目标存在错位。此外,可能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如何完善跨境电商统计的工作建议。
吴维琪[7](2020)在《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有着“永远的朝阳产业”美称,目前也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旅游市场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的目的由商务出国渐渐发展为以旅游为主的消费型出境游,同时旅游市场因为行业壁垒低,线上旅行社趋势加强,存在较大竞争压力,传统的旅行社盈利模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因此传统的旅游企业纷纷寻求盈利模式转型。免税业是旅游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着免税业的发展,我国免税业起步较晚,目前由国家实行统一集中管理。中国国旅作为同时经营旅游服务业和免税业务的企业,在2017年和2018年通过并购和中标重要机场免税店经营权扩大免税业经营规模,由于传统旅游服务业毛利率低,逐渐聚焦免税业务,在2019年出让国旅总社,完成了盈利模式的转变。本文将中国国旅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大多数文献对于中国国旅的研究侧重于其传统旅游服务业,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近年来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其盈利模式转型的过程,分析转型的原因,再从盈利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出发,结合企业近五年财务数据,与同属旅游综合版块的中青旅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对中国国旅转型后的盈利模式进行剖析,其盈利模式主要特点:一是依靠其全国范围的免税经营牌照,二是通过并购和中标机场经营权,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议价能力。中国国旅虽然在国内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仍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货币资金占比过大,未来投资风险提升、线上线下系统不统一,消费者粘度不大以及产业链过于单一的不足。于是本文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其次,内部合理运用闲置资金降低投资风险、打造新零售管理和开展多渠道产业链,增加利润点。中国国旅的盈利模式转型是通过剥离企业低利润率的业务,聚焦优势业务,希望通过对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变的研究,可以对其他面临盈利模式转型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蒋作舟,钟琳[8](2019)在《未来航空港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旅客是航空港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思想,在近20年来我国旅客流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本文以人性化视角审视现今航空港建筑规划设计所面临的挑战,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先导,以航空旅客的人性化需求为前提,提出人性化设计应关注的重点和未来展望。
朱颖娜[9](2019)在《人工智能应用于国家边境检查管理研究 ——以上海口岸自助通关系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的兴起必将带来政务服务部门的重大变革,其在提升国家综合治理能力、为政府决策者提供决策方案、优化政府行政流程、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政务服务、维护国家安全管理、完成其他行政辅助工作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国家边境管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在边境管理上在提升通关效率、保障出入境人员的审查公平性、较人工检查智能查验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色。然而,人工智能也暴露出种种问题,且相对于一般政府公共管理,人工智能应用在国家边境检查管理有着其显着的特点。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进入应尤为谨慎,在该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绝非只涉及行政服务提升、行政辅助那么简单,而是承担了国家安全管理职能。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国家边境安全,人工智能的应用对差错几乎是零容忍,如何降低其差错率是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在人工智能应用于边境管理,特别是安全性方面的探讨尚处于空白,介于此,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从协作治理理论、外部性理论、对称性理论分析人工智能应用于边境管理的利弊并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围绕着目前已经投入十余年的自助通关系统中的人工智能设备,从人力资源角度、通关效率角度、查获边控准确性角度等进行现场调研和随机访谈,分析人工智能对边检机关安全管理的成效。通过统计数据、查获典型案例以及各类人工智能引发的各类事故的分析等方式推衍出自助通关在应用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虽然有着较长的应用史,本文认为人工智能在应用到边境管理中仍有许多缺陷,主要有:智能化边境管理系统的技术成熟度较低,非法出入境案件更难查获,给出入境政务管理带来挑战,人机结合造成的自助通关应用的瓶颈,公众接受度不高,自助通关外国人应用局限等。通过案例分析,及与国内外人工智能应用于边境管理的比较,笔者认为可以从搭建与国边境管理相适应的人机协作机制、提升边境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出入境人员对自助通关的接受度提高、降低人工智能对国家边境安全管理的负外部效应、制定人工智能应用的配套法规制度、扩大自助通关对外国人出境的适用等举措去完善在人工智能在应用边境管理过程中的种种不足。通过可行性对策提出,以期为出入境秩序管理者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研究依据,同时为政府引入人工智能设备提供参考。
颜凯华[10](2019)在《后G20时代杭州城市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长三角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有东方日内瓦和人间天堂之称。在国际社会动荡和局部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情况下,2016年G20峰会选址杭州并成功举办,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杭州样本、中国方案”,充分展示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影响力。特别是G20峰会让全世界都对杭州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速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化进程。同时,杭州2018年举办了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将举办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这些都为杭州加快国际化进程与提高国际化水平、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首先对城市国际化的基本概念、城市国际化的实现路径等进行了梳理,分析比较了城市国际化的指标体系;论文接着分析了大型国际会议的效应以及G20峰会与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相互影响,回顾了杭州城市国际化发展历程,G20峰会对杭州政治地位、城市面貌、知名度、旅游业会展业发展和城市化国际化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现状、比较杭州与深圳、北京在GDP、常住人口、国际航线等城市国际化指标水平,剖析了杭州城市国际化的优势和存在的短板。最后,基于上述分析,论文提出了加快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建议,包括增加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数量、加快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国际化、打造国际化宜居生态环境、城市发展格局国际化、借力大事件大活动等,进一步推动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推进杭州城市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萧山机场出入境人次突破40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萧山机场出入境人次突破40万(论文提纲范文)
(3)长三角城市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协调时空演变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战略背景下高速交通在经济社会空间格局中的新动能 |
1.1.2 优质旅游理念下区域旅游提质增效发展的新诉求 |
1.1.3 交旅融合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1 技术路线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1 高速交通系统对旅游发展影响的单向关系相关研究 |
2.1.2 高速交通系统与旅游发展互动关系相关研究 |
2.1.3 研究评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旅游地系统理论 |
2.2.2 交通经济带理论 |
2.2.3 耦合协调发展理论 |
2.2.4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2.3.1 高速交通优势度 |
2.3.2 旅游强度 |
2.4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内在理论逻辑及协同评价模型构建 |
2.4.1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及其子系统内在关系理论逻辑 |
2.4.2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同评价模型构建 |
2.5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及其高速交通系统、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3章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
3.1 概念模型构建、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3.1.1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数据来源 |
3.2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时空演化特征 |
3.2.1 高速交通优势度时空演化特征 |
3.2.2 旅游强度时空演化特征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多维时空关系验证 |
4.1 研究方法 |
4.1.1 双变量LISA模型 |
4.1.2 脱钩模型 |
4.1.3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
4.2 高速交通与旅游强度的时空关联特征分析 |
4.2.1 总体空间关联趋势特征 |
4.2.2 局部空间关联特征 |
4.3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的脱钩效应分析 |
4.3.1 脱钩关系时间变化规律 |
4.3.2 脱钩关系空间变化规律 |
4.4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的动态交互影响分析 |
4.4.1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及其子系统的因果关系检验 |
4.4.2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及其子系统的脉冲响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特征及趋势预测模拟 |
5.1 研究方法 |
5.1.1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测算模型 |
5.1.2 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分析方法 |
5.1.3 交旅耦合协调度趋势预测模型 |
5.2 多尺度下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时序演化特征 |
5.2.1 长三角区域尺度 |
5.2.2 省域及直辖市尺度 |
5.2.3 地级市尺度 |
5.3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总趋势与空间分异特征 |
5.3.1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总体趋势特征 |
5.3.2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 |
5.4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空间关联特征 |
5.4.1 总体空间关联特征 |
5.4.2 局部空间关联特征 |
5.5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
5.5.1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重心演变 |
5.5.2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空间方向性及形态变化 |
5.6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动态演化路径 |
5.6.1 LISA时间路径分析 |
5.6.2 LISA时间路径方向 |
5.6.3 LISA时空跃迁分析 |
5.7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时空趋势预测及模拟 |
5.7.1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时间变化趋势预测 |
5.7.2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空间变化趋势模拟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机理揭示 |
6.1 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
6.1.1 内部影响机理分析方法 |
6.1.2 交互影响机理分析方法 |
6.1.3 外部影响机理分析方法 |
6.1.4 数据来源 |
6.2 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影响机理 |
6.2.1 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的内部影响机理 |
6.2.2 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的交互影响机理 |
6.2.3 交旅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的外部影响机理 |
6.3 高速交通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情境下的优化策略 |
6.3.1 高速交通系统建设视角 |
6.3.2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视角 |
6.3.3 交旅融合互动视角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2.1 理论模型构建的创新 |
7.2.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7.2.3 研究内容的创新 |
7.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基于旅客细分的T机场非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民航业发展迅速 |
1.1.2 国内机场运营水平滞后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路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经验借鉴 |
2.1 机场服务与机场业务收入 |
2.1.1 航空性业务收入 |
2.1.2 非航空性业务收入 |
2.2 相关理论 |
2.2.1 客户细分理论 |
2.2.2 客户价值理论 |
2.2.3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2.2.4 客户价值、客户细分与客户关系管理的关系 |
2.3 境外民航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发展模式借鉴 |
2.3.1 戴高乐机场运营模式 |
2.3.2 香港机场新模式变革 |
2.3.3 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花园式购物 |
2.3.4 境外民航机场航站楼商业对国内机场的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现状 |
3.1 国内民航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发展现状 |
3.1.1 航站楼非航业务的商业模式 |
3.1.2 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现状 |
3.1.3 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环境 |
3.1.4 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困境 |
3.2 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现状 |
3.2.1 业务范围 |
3.2.2 目标客户群体 |
3.2.3 非航业务流程 |
3.2.4 旅客满意度 |
3.3 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1 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存在的问题 |
3.3.2 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的优化设计 |
4.1 优化原则 |
4.1.1 旅客满意度持续提升原则 |
4.1.2 商业资源价值最大化原则 |
4.1.3 策略实施的风险和成本最小化原则 |
4.2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T机场旅客数据分析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T机场旅客K-Means细分建模 |
4.2.3 聚类结果分析 |
4.3 基于旅客细分的T机场非航业务的优化思路 |
4.3.1 注重旅客体验 |
4.3.2 力争精准营销 |
4.3.3 机场非航业务顶层设计 |
4.4 T机场非航业务的运营优化策略 |
4.4.1 优化旅客服务系统,提升旅客体验 |
4.4.2 实现商业信息的精准推送,优化精准营销 |
4.4.3 深度挖掘旅客信息,强化机场非航业务顶层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T机场航站楼非航业务运营优化效果及风险评估 |
5.1 旅客服务系统试运行后的效益评估 |
5.1.1 旅客数据评估 |
5.1.2 旅客体验评估 |
5.1.3 旅客服务效果评估 |
5.1.4 机场收益评估 |
5.2 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
5.2.1 清理运行风险 |
5.2.2 防护系统数据泄露风险 |
5.2.3 校正旅客数据逻辑性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特殊性 |
1.4.2 主要研究形式 |
1.4.3 初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4.4 深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政策评估的研究 |
1.5.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 |
1.5.3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 |
1.5.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研究 |
1.5.5 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 |
1.5.6 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效率的研究 |
1.5.7 关于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跨境电商定义 |
2.1.2 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
2.1.3 “货物与个人物品”——两类平行监管模式 |
2.1.4 关于B2B与B2C的差异 |
2.1.5 B2B和B2C模式三个维度比较 |
2.2 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
2.2.1 跨境电商的积极作用 |
2.2.2 对传统贸易的影响 |
2.3 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
2.3.1 行业环境问题研究 |
2.3.2 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 |
2.4 跨境电商政策法规 |
2.4.1 税收政策 |
2.4.2 海关监管政策 |
2.4.3 国家试点政策 |
2.4.4 其他政策 |
2.4.5 电子商务法 |
2.5 相关理论 |
2.5.1 普惠贸易理论 |
2.5.2 平台理论 |
2.5.3 法经济学理论 |
2.5.4 长尾效应理论 |
2.5.5 竞争优势理论 |
2.5.6 营销理论 |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初步分析 |
3.1 《电子商务法》 |
3.1.1 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演变 |
3.1.2 《电子商务法》对跨境电商的积极影响 |
3.1.3 中国跨境电商法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3.2 关于国家对跨境电商总体政策的研究 |
3.2.1 国务院的总体要求 |
3.2.2 国家级政策 |
3.3 关于具体政策法规的研究 |
3.3.1 进口税收政策 |
3.3.2 出口税收政策 |
3.3.3 监管政策 |
3.3.4 外贸综合服务政策 |
3.3.5 各级试点政策 |
3.3.6 资金支持政策 |
3.3.7 其他政策 |
3.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存在缺失问题的研究 |
3.4.1 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 |
3.4.2 关于各地各部门协同和监管标准不统一问题的研究 |
3.4.3 关于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
3.5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研究 |
3.5.1 关于国际规则研究 |
3.5.2 关于欧美监管体系的研究 |
3.5.3 关于各国规则制度的研究 |
3.5.4 关于国际环境影响 |
3.6 本章结论 |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 |
4.1 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 |
4.1.1 跨境电商政策的传导机理 |
4.1.2 影响机理的要素分析 |
4.2 样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4.2.1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意义 |
4.2.2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目标 |
4.2.3 研究方法:范围选取和方法设计 |
4.3 跨境电商政策影响的样本分析 |
4.3.1 政策样本分析 |
4.3.2 关于政策“内容-功能”研究 |
4.4 本章结论 |
第5章 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1.1 关于问卷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
5.1.2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
5.1.3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
5.1.4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
5.2 问卷研究过程 |
5.2.1 问卷的发放和搜集 |
5.2.2 问卷的处理 |
5.3 问卷研究分析和结果 |
5.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5.3.2 被调查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诉求 |
5.3.3 企业创新模式的跨境电商政策选择 |
5.3.4 跨境电商政策制定和调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
5.4 结论与建议 |
5.4.1 结论 |
5.4.2 建议 |
5.5 研究的不足 |
第6章 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
6.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6.1.2 面板数据的选取 |
6.2 关于设立综合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现有研究 |
6.3 关于综合试验区发展现状研究 |
6.3.1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情况 |
6.3.2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B2B和B2C模式发展情况 |
6.3.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发展情况研究 |
6.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模型设计 |
6.4.1 基本理论 |
6.4.2 研究框架设计 |
6.4.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 |
6.4.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模型 |
6.5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实证分析 |
6.5.1 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6.5.2 试点城市层面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
6.6 结论与建议 |
6.6.1 结论 |
6.6.2 建议 |
6.7 研究的不足 |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 |
7.1.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 |
7.1.3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 |
7.1.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 |
7.2.2 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 |
7.2.3 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
7.3 不足与展望 |
7.3.1 创新点 |
7.3.2 不足 |
7.3.3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A 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部分重点跨境电商政策 |
附录B 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 |
附录C 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盈利模式的定义 |
1.2.2 盈利模式转型 |
1.2.3 盈利模式构成要素 |
1.2.4 盈利模式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
1.2.5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盈利模式构成要素 |
2.2 战略管理理论 |
2.2.1 基本竞争战略 |
2.2.2 核心能力理论 |
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三章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型概述 |
3.1 行业背景 |
3.1.1 旅游行业 |
3.1.2 免税行业 |
3.1.3 旅游业盈利模式 |
3.2 中国国旅公司介绍 |
3.3 中国国旅转型概述 |
3.3.1 中国国旅经营业务结构 |
3.3.2 中国国旅转型原因 |
3.3.3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的转型过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
4.1 聚焦免税业的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
4.1.1 利润来源 |
4.1.2 利润点 |
4.1.3 利润对象 |
4.1.4 利润杠杆 |
4.1.5 利润屏障 |
4.2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型后财务绩效分析 |
4.2.1 中国国旅资产结构和期间费用结构分析 |
4.2.2 营运能力分析 |
4.2.3 盈利能力分析 |
4.2.4 偿债能力分析 |
4.2.5 发展能力分析 |
4.2.6 现金流量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国旅转型后盈利模式的风险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
5.1 聚焦免税业盈利模式面临的外部风险 |
5.1.1 受旅游业影响大 |
5.1.2 牌照和政策风险 |
5.1.3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 |
5.2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转型后的内部风险 |
5.2.1 货币资金占比过大,未来投资风险提升 |
5.2.2 线上线下系统不统一,消费者粘度不强 |
5.2.3 产业链过于单一,利润点亟需拓展 |
5.3 中国国旅盈利模式可持续发展建议 |
5.3.1 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国际影响 |
5.3.2 合理运用闲置资金,降低未来投资风险 |
5.3.3 打造新零售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
5.3.4 开展多渠道产业链,增加企业利润点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未来航空港建筑的人性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航空运输与航空港的发展 |
1.2 航空港建筑的功能与特性 |
2 航空港建筑的人性化视角 |
2.1 枢纽机场旅客流量快速增长 |
2.2 建筑规模和空间尺度超常 |
2.3 旅客构成和流程复杂 |
3 航空港建筑的人性化需求 |
3.1 效率需求 |
3.2 生理需求 |
3.3 社交需求 |
3.4 机场工作人员的人性化需求 |
4 航空港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
4.1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先导 |
4.2 建筑规模的控制 |
4.3 平面构型的选择 |
4.4 功能布局的优化 |
4.5 商业业态的丰富性 |
4.6 人文特征的表达 |
4.7 人性化的细节处理 |
4.8 新技术的应用 |
5 结语 |
(9)人工智能应用于国家边境检查管理研究 ——以上海口岸自助通关系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人工智能 |
二、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府管理的分类 |
三、自助通关查验系统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
三、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协作治理理论 |
一、协作治理理论的阐释 |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TPS系统与人件 |
三、协作治理理论在边境安全管理的应用 |
第二节 外部性理论 |
一、外部性理论的阐述 |
二、外部性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分析 |
第三节 对称性理论 |
一、对称性理论的阐述 |
二、对称性理论在本研究的应用分析 |
第三章 国内外人工智能应用于国家边境安全管理实践现状与分析 |
第一节 国际的实践现状 |
一、智能边境管理系统 |
二、出入境人员危险评定人工智能分析系统 |
三、应用于国土安全的人工智能综合分析系统 |
第二节 国内的实践现状 |
一、自助通关系统 |
二、海港的梯口人像识别智能门禁系统 |
三、口岸视频生物识别系统 |
四、智能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系统 |
第三节 国内外实践现状的比较研究 |
一、模式识别领域安全性不高 |
二、人工智能仅停留在人员的形式审查层面 |
三、口岸人工智能技术缺少国内统一标准 |
四、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匮乏 |
五、人工智能在安全管理领域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
第四章 实证案例及分析 |
第一节 上海口岸的自助通关系统应用案例 |
一、概述 |
二、上海口岸出入境自助通关系统应用情况及数据统计 |
第二节 自助通关案例结果分析 |
一、智能化边境管理系统的技术成熟角度 |
二、国家边境公共安全管理角度 |
三、出入境政务管理角度 |
四、人机的协作治理角度 |
五、公众接受度角度 |
六、政策法律角度 |
七、自助通关普及性角度 |
第五章 优化人工智能在国家边境管理的对策思路 |
第一节 运用人机协同治理解决智能边境系统在安全管理的隐患 |
一、完善抽检机制 |
二、人检与机检相配合 |
三、创建“小前台、大后台”的出入境查控格局 |
第二节 用大数据与智能化解决智能边境系统在安全管理的隐患 |
一、多种模式识别手段相结合。 |
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
三、建立集成化控制操作台 |
四、为人工智能设备提供完善的大数据平台 |
五、引入人工智能弥补人工智能的瓶颈 |
第三节 加强人工智能对国家边境检查的正外部效应 |
一、从通关效率角度 |
二、从通关环境角度 |
三、引入出入境政务服务的人工智能设备 |
第四节 提升出入境人员对人工智能设备的接受度 |
一、制定配套法规制度弥补信息不对称性 |
二、加大出境自助通关系统的宣传力度 |
三、消除出境人员证件未加盖验讫章顾虑 |
第五节 扩大智能边境管理系统使用范围 |
一、适用范围 |
二、适用除外情形 |
三、主要流程及设计图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10)后G20时代杭州城市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城市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
2.1 城市国际化概念 |
2.2 城市国际化理论 |
2.3 城市国际化的路径 |
2.4 城市国际化的指标体系 |
3 G20峰会与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提出 |
3.1 杭州城市战略定位的演变 |
3.2 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的提出 |
3.3 大型国际会议效应 |
3.4 G20峰会与杭州城市国际化相互影响 |
3.4.1 提高杭州的城市地位 |
3.4.2 加速城市面貌更新 |
3.4.3 推动旅游和会展业发展 |
4 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现状 |
4.2 杭州与国内城市国际化程度比较分析 |
4.2.1 与深圳的国际化程度比较 |
4.2.2 与北京的国际化程度比较 |
4.3 杭州城市国际化优势分析 |
4.4 杭州城市国际化的短板分析 |
4.4.1 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相对较小 |
4.4.2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和受高等教育人口偏少 |
4.4.3 城区绿化覆盖绿低,大气环境基础较弱 |
4.4.4 城市轨道交通起步晚、国际航班不多 |
4.4.5 对外联系和举办国际会议的次数少 |
5 加快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
5.1 全力增加经济总量和常住人口数量 |
5.1.1 强化城市经济发展基础 |
5.1.2 提升创业创新的国际化能力 |
5.1.3 适当增加城市人口数量 |
5.2 加快高等教育和专业人才国际化 |
5.2.1 加快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
5.2.2 加大国际水准的人才引进培育力度 |
5.2.3 推动杭州整体教育水平国际化 |
5.3 打造国际化宜居生态环境 |
5.3.1 加快城区生态环境修复机制建设 |
5.3.2 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 |
5.3.3 打造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 |
5.4 加快城市发展格局的国际化 |
5.4.1 实施拥江发展城市发展新战略 |
5.4.2 加快现有城区的空间和设施改造 |
5.4.3 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
5.5 抓好大事件机遇推动城市影响力 |
5.5.1 加强对外国际联系 |
5.5.2 打响全球会议目的地品牌 |
5.5.3 紧抓亚运契机打造国际赛事之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萧山机场出入境人次突破40万(论文参考文献)
- [1]空港边检站外国人入出境管理工作及机制完善研究 ——以A出入境边检站为例[D]. 金伟杰.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提升公共卫生事件中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研究[D]. 周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长三角城市高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强度协调时空演变及机理研究[D]. 郭向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深圳机场实施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机场先行示范[A]. 陈金祖,张立轩,黄飙,张超,李海静,陈伟,林勤康,王毅仁,熊胜昌,颜昭昊,戴炜,刘志刚,刘明,吴巍,常文,皮玉志,焦健,凌春峰,张世昕,陈进泉,杜光泽,李晓东. 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2020(第四届)下卷, 2020
- [5]基于旅客细分的T机场非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罗浩.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6]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D]. 周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中国国旅聚焦免税业务的盈利模式研究[D]. 吴维琪.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8]未来航空港建筑的人性化设计[J]. 蒋作舟,钟琳. 建筑学报, 2019(09)
- [9]人工智能应用于国家边境检查管理研究 ——以上海口岸自助通关系统为例[D]. 朱颖娜.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10]后G20时代杭州城市国际化问题研究[D]. 颜凯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