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生产废液中氯化铵回收及冷凝水处理研究

甘氨酸生产废液中氯化铵回收及冷凝水处理研究

一、从生产甘氨酸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铵及冷凝水治理的工艺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强[1](2016)在《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治理工艺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治理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研究了其中氨氮和乌洛托品的脱除和分解规律。基于这些规律,用"抑制乌洛托品分解+精馏脱氨"工艺对含氨废液进行处理。在废液p H=12,精馏塔釜温度为100℃的条件下,塔顶获得质量分数为22%的氨水;塔釜出水氨氮小于15 mg/L,乌洛托品分解率低于2%,可作为乌洛托品水溶液回用于甘氨酸合成工艺。氨氮综合回收率超过99.9%,乌洛托品回收率达到98%以上。

周青[2](2013)在《基于电去离子技术的甘氨酸氯化铵分离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在农药、医药以及食品等行业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其合成和分离工艺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甘氨酸的合成工艺主要有氯乙酸氨解法、施特雷克法(Strecker)和海因法(Hydantion)三种。我国目前仍采用在国外已被淘汰的氯乙酸氨解法技术,该工艺存在的关键是甘氨酸与副产物氯化铵的分离。目前主要采用甲醇醇析工艺进行分离,需要消耗大量的甲醇,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产品缺乏竞争力。本论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甘氨酸氯化铵的分离工艺提出了改进与创新。采用绿色环保的电渗析膜分离方法来分离甘氨酸和氯化铵,以提高甘氨酸和副产物氯化铵的品质,循环利用催化剂乌洛托品。主要研究了电渗析过程的极限电流及其影响因素、电渗析分离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不同膜堆的分离特性、以及电渗析分离甘氨酸氯化铵的经济性等方面的内容。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1)通过极限电流的研究得出:同一操作条件下,膜堆的极限电流密度随着进水溶液浓度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前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要大,同时极室中的离子浓度对极限电流也有一定影响。(2)通过对电渗析法分离甘氨酸氯化铵过程中不同操作条件的研究得出:随着减浓室进料浓度浓度的增加,甘氨酸的回收率降低,电渗析能耗增加。调节减浓室溶液pH=5.97,可提高甘氨酸收率和降低过程能耗。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脱氯化铵速率提高,甘氨酸收率基本保持,电渗析能耗减少,而当电流密度超过29.30mA/cm2后,甘氨酸收率明显下降,电渗析能耗上升。处理13%Gly和20%NH4Cl混合溶液的适宜操作电流密度为29.30mA/cm2。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随着循环流量的增大,脱盐速率和电流效率增大,所需脱盐时间减短,能耗降低,最佳循环流量为150L/h。(3)采用IEM1#、IEM2#和IEM3#三种不同膜堆的电渗析分离试验研究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进行试验,三个膜堆的甘氨酸截留率、电流效率、能耗和甘氨酸最终浓度分别是:IEM1#膜堆:92%,88.62%,0.12kWh/kg,19.30%;IEM2#膜堆:87%,84.87%,0.137kWh/kg,16.40%;IEM3#膜堆:83.4%,80.40%,0.143kWh/kg,15.80%。三个膜堆的性能优异顺序为IEM1#>IEM2#>IEM3#。故对甘氨酸氯化铵分离过程时建议采用IEM1#离子交换膜堆。对于含13%Gly和20%NH4Cl混合溶液的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采用膜堆IEM1#,分两步进行电渗析,控制膜堆两端的操作电流密度为29.30mA/cm2,减浓室和增浓室的循环流量为150L/h。甘氨酸收率为92%,平均电流效率为88.62%,生产1kg甘氨酸的能耗为0.12kWh,最终减浓室溶液中的甘氨酸浓度达到19.30%。(4)对最佳操作条件下的电渗析分离甘氨酸氯化铵工艺(IEM1#)进行经济性核算得出,生产1t纯甘氨酸需要约1198.6元,与传统醇析工艺的1550元相比,节约351.4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性。且工艺中避免了有毒有害物质甲醇的使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膜分离方法。

王立章[3](2009)在《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的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填充床电化学技术是有效治理高盐分、高有机物浓度和高色度化工废水的可行途径;然而,反映床层流固耦合特征和有效预测有机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模型的匮乏成为制约该工艺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即以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着重描述动态运转条件下床层各点污染物浓度、电势、电流及反应速率的分布规律,以期为反应器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同时,基于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实验室实验和工程验证等手段主要获得如下成果:(1)提出了“复相控制”的新概念用于描述阳极处于扩散控制而粒子电极处于反应控制状态的过渡反应步骤,完善了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氧化有机物的反应历程。(2)基于法拉第定律,得出了适合于描述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电流效率的表达式;理论数值与实验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3)基于床层反应控制、复相控制和扩散控制状态的综合表征,提出了电化学反应器氧化有机物的“阶段反应理论”。该理论利用极限电流密度与操作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界定有机物氧化反应控制步骤,探究各种控制步骤下的动力学特征,揭示有机物反应进程与操作条件、反应介质物化属性以及反应器构型之间的定量函数关系,为床层各点有机物浓度的分布规律预测提供了完整、充分而精确的理论依据。(4)建立了反应器通用能量模型。能够根据与废水性质相联系的特征参数K1、K2的数值得出最佳极板间距;也能够用于描述反应控制、复相控制以及扩散控制状态下的有机物氧化动力学行为。该模型结合“阶段反应理论”能够精确指导实际工程设计。(5)引入Poisson方程并结合“阶段反应理论”能够完整的对床层各点电势进行有效预测;实际工业废水的小试实验数据表明,理论数据与实测数值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床层电势、超电势、电流和反应速率具有可预知性;该结论可用于床层反应参数的优化与运营管理。(6)采用淀粉废水、助剂废水、DSD酸还原和氧化工段废水为实验对象,所得数据能够在床层浓度分布规律、电流效率和能耗方面与“阶段反应理论”预测数据一致;同时,应用“阶段反应理论”和通用能量模型用于甘氨酸生产废水处理设备的工程放大设计取得了与理论预测大致相同的出水效果。这均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式可作为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设计体系建立的基础。通过本研究不仅仅验证了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废水的广谱性,它能够作为常规废水的预处理措施提高可生化性,亦能作为高盐废水的终处理措施;结果表明,本工艺用于高盐废水处理更具竞争性。同时,理论的建立也为该工艺的普及、精确设计、操作管理、优化运行等提供了极大可能性。

王枫,蔡江,安广辉,赵景利[4](2005)在《甘氨酸厂废液综合治理的工艺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对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所排放的工业废水首先运用多效真空蒸发兼热泵技术回收氯化铵,然后对蒸发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冷凝水采用一次吹脱-催化氧化-二次吹脱的工艺进行处理,可使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有效去除。通过实验确定了冷凝水处理过程中的吹脱及氧化的最佳工艺参数。

王枫[5](2005)在《甘氨酸废液综合治理工艺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甘氨酸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该废水若不加治理直接排放,势必给环境带来恶略的影响。本文以河北省东华化工集团的实际生产为背景,进行了该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工艺及实验研究,确定了首先多效蒸发回收氯化铵,然后进行冷凝水治理的综合治理方案。 采用多效真空蒸发兼热泵技术回收氯化铵的工艺流程,此流程解决了常规蒸发的能耗大以及料液对设备腐蚀性强等问题。 由于甘氨酸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铵、乌洛托品、氨氮、甲醛及甲醇等物质,所以在蒸发回收氯化铵过程的二次蒸汽冷凝水中仍有大量的氨氮、甲醇及一定量的甲醛和乌洛托品存在,彻底去除冷凝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使最终水达标排放是该废水治理的难点与重点。通过对各种污染物处理方法的比较,确定了治理冷凝水采用的一次吹脱——催化氧化——二次吹脱的治理工艺。一次吹脱过程可去除冷凝水中的大量氨氮及甲醇,一次吹脱的实验最佳操作条件为:pH值9.4左右,吹脱温度333K左右,气液比3200;催化氧化过程所处理的物质为甲醛、甲醇和乌洛托品。氧化时间1.5h,前半小时不加入双氧水,在此时间段让乌洛托品充分分解为氨氮和甲醛,半小时后,双氧水采用分次投加的方式加入,降解甲醇和甲醛。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催化氧化过程中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实验最佳操作条件为:温度358K,H2O2:CH2O=6~7,Fe2+:H2O2(质量比)=4,pH为2.5;二次吹脱可将催化氧化过程中由乌洛托品分解产生的氨氮去除,二次吹脱的实验最佳操作条件为:pH值10.45左右,吹脱温度333K左右,气液比525。 采用氯化铵回收——冷凝水治理的综合治理方案对甘氨酸废液进行治理,最终水氨氮含量达到20mg/L以下,COD降至500mg/L以下,甲醛含量达到5mg/L以下,pH<9,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以正常排放。

杨春光,赵景利,徐烈[6](2004)在《甘氨酸厂氨氮废水治理的工艺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多效真空蒸发兼热泵技术回收甘氨酸厂高氨氮废水中的氯化铵,通过实验找到了治理此废水的最佳真空度,克服了采用常规蒸发方法的能耗大、料液对设备腐蚀性强的缺点。最后运用吹脱法对蒸发冷凝水进行了治理,通过实验得到了吹脱的最佳工艺参数吹脱时间6h、pH125、吹脱温度60℃,为运用生化法彻底解决甘氨酸厂高氨氮工业废水的污染难题奠定了基础。

杨春光[7](2003)在《从生产甘氨酸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铵及冷凝水治理的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甘氨酸生产厂家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其中主要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铵、少量的乌洛托品及微量的有机物。此废液的直接排放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文明生产,节约资源,治理此废水势在必行。 本文对甘氨酸生产中排放的工业废水进行了综合治理实验研究,确定了治理此废水的工艺路线和操作环境。即采用三效真空蒸发兼用热泵技术回收废水中氯化铵的工艺路线。此工艺克服了采用常规蒸发技术从低浓度氯化铵废液中提取氯化铵带来的能耗大、对设备腐蚀性强的缺点。 在回收氯化铵的蒸发过程中,废水中所含的乌洛托品分解为氨和甲醛,这些氨和甲醛又随蒸汽的冷凝溶入冷凝水中,致使冷凝水不能达标排放,这两种污染物使得冷凝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高达30000mg/L。为了避免环保指标不合格的冷凝水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本文提出了吹脱法和催化氧化法并用的方案,对冷凝液中的氨氮和甲醛进行了治理,通过实验研究,最终排放废液的化学需氧量(CODcr)达到GB 8978-1996所规定的标准。

二、从生产甘氨酸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铵及冷凝水治理的工艺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生产甘氨酸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铵及冷凝水治理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治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1含氨废液水质
    1.2实验设备、仪器和试剂
    1.3氨氮脱除实验
    1.4乌洛托品分解实验
    1.5精馏脱氨实验
    1.6分析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1氨氮脱除实验结果
    2.2乌洛托品分解实验结果
    2.3精馏脱氨实验结果
3结论

(2)基于电去离子技术的甘氨酸氯化铵分离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感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甘氨酸性质
    1.2 甘氨酸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1.2.1 甘氨酸在农药行业的应用
        1.2.2 甘氨酸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1.2.3 甘氨酸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1.2.4 甘氨酸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1.3 甘氨酸的合成工艺研究现状
        1.3.1 氯乙酸氨解工艺
        1.3.2 Strecker 工艺
        1.3.3 改进的 Strecker 工艺
        1.3.4 直接 Hydantion 工艺
        1.3.5 其他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1.4 甘氨酸的后处理分离工艺研究现状
        1.4.1 醇析法
        1.4.2 离子交换法
        1.4.3 电去离子膜分离法(电渗析法)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渗析法分离过程、设备以及分析方法
    2.1 电渗析法分离甘氨酸氯化铵的过程
        2.1.2 电渗析法分离甘氨酸氯化铵的原理
        2.1.3 氯化铵和甘氨酸在电渗析分离过程中的迁移行为研究
        2.1.4 电渗析中电解质和水的其它运动形式研究
    2.2 电渗析过程中的电极极化和膜极化
        2.2.1 电极极化
        2.2.2 膜极化
        2.2.3 严重浓差极化的后果
    2.3 电渗析分离工艺及设备
        2.3.1 电渗析分离工艺
        2.3.2 电渗析实验设备
    2.4 试验器材
        2.4.1 试验用水
        2.4.2 仪器设备
        2.4.3 实验试剂
        2.4.5 离子交换膜预处理
    2.5 工艺流程
    2.6 电渗析器的操作
    2.7 主要分析方法
        2.7.1 氯离子的测定
        2.7.2 甘氨酸含量的测定
    2.8 评价标准
        2.8.1 脱盐率
        2.8.2 甘氨酸截留率 R
        2.8.3 电流效率η
第三章 电渗析法处理甘氨酸氯化铵废水过程中极限电流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装置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减浓室进水浓度对极限电流的影响
        3.2.2 减浓室进水流量对极限电流的影响
        3.2.3 极水浓度对极限电流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电渗析技术分离甘氨酸氯化铵的工艺参数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装置
        4.1.2 试验用水
    4.2 减浓室进水溶液浓度对 ED 法分离甘氨酸氯化铵过程的影响
        4.2.1 试验条件与操作步骤
        4.2.2 结果与讨论
    4.3 减浓室进水溶液 pH 对 ED 法分离甘氨酸氯化铵过程的影响
        4.3.1 试验条件与操作步骤
        4.3.2 结果与讨论
    4.4 操作电流密度对 ED 法分离甘氨酸氯化铵过程的影响
        4.4.1 试验条件与操作步骤
        4.4.2 结果与讨论
    4.5 减浓室进水流速对 ED 法分离甘氨酸氯化铵过程的影响
        4.5.1 试验条件与操作步骤
        4.5.2 结果与讨论
    4.6 不同离子交换膜堆的甘氨酸氯化铵分离性能对比
        4.6.1 试验条件与操作步骤
        4.6.2 结果与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电化学与环境工程
        1.1.1 电化学
        1.1.2 电化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1.2 电极材料与半导体电化学
    1.3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反应器的发展
        1.3.3 研究现状
        1.3.4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方案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案
2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基础理论
    2.1 床层的流固耦合特性
    2.2 床层的电化学特性
        2.2.1 电极材料
        2.2.2 填料
        2.2.3 电极、填料、液相界面的双电层结构
        2.2.4 电极和填料的耦合特性
    2.3 有机物的氧化机理
        2.3.1 直接氧化
        2.3.2 间接氧化
    2.4 法拉第定律与电流效率
    2.5 本章小结
3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宏观动力学表征
    3.1 有机污染物在反应器中的氧化模式
        3.1.1 反应器中污染物浓度的分布
        3.1.2 反应过程中平均电流效率的变化
        3.1.3 动态运转时反应器能耗的预估
        3.1.4 动力学模型评价
    3.2 有机污染物降解的通用能量模型
        3.2.1 能耗分析
        3.2.2 假定
        3.2.3 方程式的推导
        3.2.4 通用能量模型的评价与简化
    3.3 扩散控制下有机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常数
        3.3.1 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因素
        3.3.2 反应速率常数的推求
        3.3.3 反应速率常数研究的意义
    3.4 本章小结
4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微观动力学表征
    4.1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的电流分布特性
        4.1.1 反应体系的电流特性
        4.1.2 反应控制状态下床层的电流基本方程
        4.1.3 反应控制状态下床层中的电流分布模型
        4.1.4 反应控制状态下床层中电流、反应速率分布的模拟
    4.2 床层中的电势分布特征方程
        4.2.1 反应控制状态下的电势分布
        4.2.2 复相控制状态下的电势分布
        4.2.3 扩散控制状态下的电势分布
        4.2.4 床层中超电势的分布
        4.2.5 床层中电势分布影响因素研究
    4.3 体系中·OH 的产生及其分布模型
        4.3.1 间歇操作
        4.3.2 动态操作
    4.4 本章小结
5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宏观动力学仿真研究
    5.1 实验废水特征与常规处理工艺
        5.1.1 淀粉生产废水
        5.1.2 助剂生产废水
        5.1.3 DSD 酸还原工段生产废水
        5.1.4 DSD 酸氧化工段生产废水
    5.2 实验
        5.2.1 试剂与材料
        5.2.2 反应器
        5.2.3 实验程序
        5.2.4 分析方法
    5.3 实验结果
        5.3.1 反应电流密度的影响
        5.3.2 流速的影响
        5.3.3 极板间距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微观动力学仿真研究
    6.1 实验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床层电势分布仿真
        6.2.2 反应控制下床层反应速率分布仿真
    6.3 本章小结
7 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的工程实践
    7.1 概述
    7.2 小型实验
        7.2.1 实验
        7.2.2 结果与讨论
    7.3 中试
        7.3.1 工程设计
        7.3.2 工程运转
    7.4 问题及对策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甘氨酸厂废液综合治理的工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治理方案
    1.1 废水分析
    1.2 方案的制定
2 回收氯化铵
    2.1 回收氯化铵的难点
    2.2 回收氯化铵的工艺路线
    2.3 工艺技术特点
3 冷凝水治理
    3.1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吹 脱
        (1) pH影响
        (2) 温度的影响
        (3) 时间的影响
        3.2.2 催化氧化
4 结 论

(5)甘氨酸废液综合治理工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综述
    §1-1 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工艺评述
        1-1-1 甘氨酸生产概况
        1-1-2 氯乙酸氨解法
        1-1-3 氯乙酸氨解法生产甘氨酸废液分析
    §1-2 甘氨酸废液治理现状
        1-2-1 回收氯化铵的研究
        1-2-2 氨氮废水治理的研究
        1-2-3 甲醛废水治理的研究
        1-2-4 甲醇废水治理的研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废液综合治理方案
    §2-1 氯化铵回收
    §2-2 冷凝水治理
    §2-3 综合治理方案
第三章 空气吹脱处理氨氮及甲醇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药品和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1-3 测试方法
        3-1-4 实验原理
    §3-2 一次吹脱条件探讨
        3-2-1 温度影响
        3-2-2 pH影响
        3-2-3 气液比影响
    §3-3 二次吹脱条件探讨
        3-3-1 温度影响
        3-3-2 pH及气液比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氧化处理甲醛及乌洛托品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药品和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1-3 测定方法
    §4-2 催化氧化体系的确定
        4-2-1 常用氧化剂简介
        4-2-2 Fenton试剂法特点
        4-2-3 Fenton试剂作用机理
        4-2-4 Fenton试剂与甲醇及甲醛作用机理
    §4-3 催化氧化影响因素探讨
        4-3-1 [Fe~(2+)]_o/[H_2O_2]_o影响
        4-3-2 H_2O_2用量及投加方式的影响
        4-3-3 pH影响
        4-3-4 温度影响
        4-3-5 反应时间影响
    §4-4 正交实验
        4-4-1 正交实验简介
        4-4-2 正交实验设计
        4-4-3 正交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6)甘氨酸厂氨氮废水治理的工艺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废水水质
2 整体方案的设计
    2.1 废水治理的现状
    2.2 废水治理方案的选择
3 回收氯化铵
    3.1 回收氯化铵的难点
    3.2 工艺技术特点[6, 7]
        3.2.1 采用多效蒸发兼热泵技术
        3.2.2 采用真空蒸发工艺
        3.2.3 蒸发器形式采用降膜蒸发器
4 真空蒸发实验部分
    4.1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讨论
5 冷凝水治理实验部分
    5.1 冷凝水来源及水质
    5.2 实验方法与步骤
    5.3 实验结果讨论
        5.3.1 吹脱时间和温度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5.3.2 pH值对吹脱效率的影响
6 结 论

(7)从生产甘氨酸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铵及冷凝水治理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综述
    §1-1 甘氨酸生产概况
        1-1-1 氯乙酸氨解法
        1-1-2 施特雷克法
        1-1-3 其它方法
    §1-2 国内甘氨酸生产工艺的评述
        1-2-1 选用氯乙酸氨解法的原因
        1-2-2 废水的成分分析及治理的必要性
    §1-3 治理甘氨酸生产废水的研究现状
        1-3-1 回收氯化铵的研究现状
        1-3-2 治理氨氮废水的研究
        1-3-3 治理含甲醛废水的研究
    §1-4 本文的工作内容
第二章 回收废水中的氯化铵
    §2-1 回收氯化铵方案的确定
        2-1-1 总体方案的设计
        2-1-2 蒸发器形式的选择
        2-1-3 利用热泵技术
    §2-2 回收氯化铵的工艺路线
        2-2-1 回收氯化铵的工艺流程
        2-2-2 工艺流程特点
        2-2-3 工艺上的缺陷
第三章 氨氮的治理
    §3-1 冷凝水中氨氮含量分析
    §3-2 采用吹脱法治理氨氮
        3-2-1 试验步骤
        3-2-2 试验结果和讨论
    §3-3 离子交换法之除氨氮的探讨
        3-3-1 离子交换过程的基本原理
        3-3-2 离子交换的循环操作
        3-3-3 试验部分
        3-3-4 工艺路线
    §3-4 结论
第四章 催化氧化法去除甲醛
    §4-1 处理方法的选择
    §4-2 Fenton试剂反应机理
    §4-3 正交试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试验结果
        4-4-2 结果分析
    §4-5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四、从生产甘氨酸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铵及冷凝水治理的工艺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甘氨酸生产过程中的含氨废液治理工艺研究[J]. 李志强. 工业水处理, 2016(05)
  • [2]基于电去离子技术的甘氨酸氯化铵分离工艺研究[D]. 周青. 浙江理工大学, 2013(03)
  • [3]填充床电化学反应器的基础研究[D]. 王立章.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2)
  • [4]甘氨酸厂废液综合治理的工艺及实验研究[J]. 王枫,蔡江,安广辉,赵景利.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12)
  • [5]甘氨酸废液综合治理工艺及实验研究[D]. 王枫. 河北工业大学, 2005(05)
  • [6]甘氨酸厂氨氮废水治理的工艺及实验研究[J]. 杨春光,赵景利,徐烈.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12)
  • [7]从生产甘氨酸的废液中回收氯化铵及冷凝水治理的工艺研究[D]. 杨春光. 河北工业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甘氨酸生产废液中氯化铵回收及冷凝水处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